标题 |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
范文 |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通用24篇)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11、每周对每个计算机终端进行一次病毒检测和清除。 2、每天对数据库进行清理,将前一天的数据转入历史帐再转入历史库。并将数据库中的剩余数据删除。 3、每月对各个终端内部的灰尘清扫一次,保证其正常运行。 4、每周检查打印机,针打打印机检查打印头,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检查内部磁鼓和墨盒,电子秤热敏打印头,需每周定期清洗。 5、每月检查网线、配线柜的接线是否松动,并清除积尘。 6、每月检查服务器操作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检查每个终端的运行情况,及主服务器、备份服务器、交换机之间网线的连接情况。 7、每周检查磁盘空间、计算机运行速度及外设的连接情况。 8、每次维护完成后要认真做好记录。 9、每半年度对所辖内设备进行清查,并将设备清单和设备运行状况报表交至信息部。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21.生产技术处技术管理具有的资料 1.1以生产车间为单位的设备清册(计算机建档管理); 1.2全厂设备分类汇总表; 1.3全厂静密封点汇总表; 1.4全厂设备技术状况季报、年报; 1.5关键机组特护管理台帐; 1.6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1.7锅、容、管、特设备台帐及检验报告; 1.8设备非计划停车台帐; 1.9设备事故及故障台帐; 1.10全厂润滑手册; 1.11全厂主6kV系统一次图; 1.12全厂主6kV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图,全厂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记录,全厂6kV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定值台帐; 1.13全厂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技术档案; 1.14全厂A、B级仪表联锁明细表,全厂A级仪表联锁管理台帐。 2.生产车间技术管理具有的资料 2.1建立全车间设备明细表及分类汇总表; 2.2全车间静密封点汇总表; 2.3车间设备技术状况季报表; 2.4建立与第3条第5项至第9项同内容的各类技术档案; 2.5建立车间所辖范围内的全部转动设备及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加热炉、常压储罐、主要静止设备及防腐蚀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1)设备技术特性、附属设备明细表等, (2)安装使用说明书,安装试车记录, (3)设备运转时间累计, (4)历年设备重大缺陷及事故记录、事故报告, (5)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6)润滑油(脂)种类、用量记录等设备润滑资料, (7)设备防腐档案, (8)设备检修、试验与技术鉴定记录, (9)主要配件更换记录, (10)设备及设备管路静密封点网络和静密封点泄漏记录, (11)设备技改技措记录; 2.6现场设备巡检记录,含润滑内容; 2.7润滑手册; 2.8车间A、B级仪表联锁明细表,车间A、B级仪表联锁管理台帐; 2.9发电车间电气技术管理需具有的资料: (1)资产管理范围内主要电气设备技术档案、一般电气设备登记卡片, (2)资产管理范围内电气系统一次图、配电设备二次原理图、电缆及架空线路走向图, (3)资产管理范围内电气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图、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记录、继电保护定值台帐, (4)资产管理范围内电气运行规程、试验规程、特殊设备检修规程、事故处理规程, (5)资产管理范围内电气设备运行记录、电气设备检修记录、电气设备试验记录、电气设备缺陷记录、电气设备故障及处理记录、电气设备事故记录、第一种工作票登记册、第二种工作票登记册、电气设备绝缘电阻登记薄, (6)资产管理范围内电气设备倒闸操作票、第一种工作票、第二种工作票、临时用电票(至少保存最近一年),资产所属范围内电气设备检修项目、备品备件和改造项目计划(至少保存最近一年)。 3.电气技术管理具有的资料 3.1电气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3.2受托管理范围内电气设备清册以及分类汇总表(计算机建档管理); 3.3受托管理范围内主要电气设备技术档案,一般电气设备登记卡片; 3.4受托管理范围内电气系统一次图、配电设备二次原理图、电缆及架空线路走向图; 3.5受托管理范围内电气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图、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记录、继电保护定值台帐、继电保护年度检修计划; 3.6受托管理范围内电气运行规程、试验规程、特殊设备检修规程、事故处理规程; 3.7受托管理范围内6kV电动机和100kW及以上的低压电动机技术档案,100kW以下的低压电动机登记卡片; 3.8受托管理范围内电气设备运行记录,电气设备检修记录,电气设备试验记录,电气设备缺陷记录,电气设备故障及处理记录,电气设备事故记录,第一种工作票登记册,第二种工作票登记册,电动机润滑记录,电气设备绝缘电阻登记薄; 3.9受托管理范围内电气设备倒闸操作票、第一种工作票、第二种工作票、临时用电票(至少保存最近一年); 3.10受托管理范围内电气设备检修项目、备品备件和改造项目计划(至少保存最近一年)。 4.仪表技术管理具有的资料 4.1仪表维护检修规程; 4.2受托管理范围内仪表自动化设备清册以及分类汇总表(计算机建档管理); 4.3受托管理范围内仪表自动化设备“八项技术基础资料”; 4.4受托管理范围内A、B级仪表联锁明细表; 4.5受托管理范围内关键特护机组的仪表台帐; 4.6受托管理范围内可燃气体报警仪技术档案; 4.7受托管理范围内仪表非计划停车管理台帐;受托管理范围内各种票据(至少保存最近一年); 4.8受托管理范围内仪表自动化设备检修项目、备品备件和改造项目计划(至少保存最近一年)。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3一、凡项目设备,都应在《项目设备登记卡》上登记注册,并由专人妥善管理,保证运行良好。 二、项目设备启用后,必须建立专项档案,并定期对计算机、卫星地面接收站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查,记录在案。 三、项目设备投入运行后,必须对其运行情况作出详细记录;使用设备的有关人员,必须有专门的使用记录。 四、做好设备的防尘、防潮、防盗工作,专室专柜存放,定员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制。 五、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将项目设备出借、转让、调拨或变卖给非项目单位。 六、学校应充分利用项目配发的`电视机、DVD播放机等,结合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制定活动计划,认真做好教学光盘的使用、管理工作。 七、学校应充分利用项目配发的计算机、卫星接收设备、电视机、DVD播放机等,结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资源节目播出安排,制定接收计划,定时认真做好现代远教育节目资源的接收、浏览、下载、整理工作。 八、分别对项目所配发的教学光盘和收录的教育资源,在《项目光盘登记卡》和《收录资源目录》上注册编目,并由专人妥善管理。严格教学光盘和收录资源收录、编目、观看、借还登记制度,做到管理有序,手续完备。 九、转播电视节目、接收卫星资源当应着重于教育资源部分,以与学校教学相关的内容为主,同时兼顾农村实用技术信息,综合发挥本项目的作用。 十、学校应定期集中组织教师收看教育光盘(卫星接收资源),积极利用项目提供的软件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提高教学光盘(卫星接收资源)使用率,充分保证资源效益的发挥。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4一总则 第一条制订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是为了对生产设备进行有效地管理,以保持设备的基本性能和工作条件,并在实绩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必要的设备改善工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满足纵横钢铁的经营目标和生产要求。 第二条为加强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必须坚持: 1、厂长对管辖区域的设备全面负责的的原则,执行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四级责任制,即厂长对公司经理负责,设备副厂长对厂长负责,设备作业长或车间主任(工段长)对设备副厂长负责,班组长对设备作业长或车间主任(工段长)负责,把各项指标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严格进行考核。 2、设备的专业管理与全员设备管理相结合,严格执行全员预防维修、点检定修制及设备技术标准。 3、在点检的基础上,大力运用和发展现代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逐步以定量数据代替定性判断开展设备状态分析,实行状态维修。 第三条技术状态管理的责任范围 1、各分厂、单位是负责辖区内机械、电气、自动化仪表、工业炉窑、工业建构筑物等设备技术状态的直接管理者和责任者,并负责技术状态管理。 2、各点检作业区或车间(工段)负责本地区的机械、电气、自动化仪表、工业炉窑、工建构筑物等设备技术状态及管理,专职点检人员是其所分管点检区域设备技术状态的直接管理者和责任者。 3、设备部是公司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主管部门,主要责任是: 1)汇总并向有关部门报送有关统计报表; 2)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公司设备技术状态的考核评比;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定设备编号规则,组织编制设备清单。 二设备分级 1、各分厂设备管理部门应按设备编号规则组织编制设备清单及号码。参照设备评价标准表(表1)对每台单项设备进行评价计分,以综合评定每台设备的重要程度,第一次评定后根据设备变动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调整。 2、公司的设备实行按专业分级管理,公司所有参与生产的机械、电气、自动化仪表、运输、工业炉窑等设备,根据评定分数的不同,按设备分级表(表2)分为四级,即:A级、B级、C级、D级。 三技术状态管理的实施 1、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分为有效状态和失效状态两种,其评定标准如技术状态管理表(表3)所列。凡具有表中任一失效项目者即视该设备为不正常不完善设备。对存在失效状态的设备应及时采取措施,恢复有效;对关键设备失效而造成的设备不正常、不完善,要进行抢修;对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的失效,也要至少在3个月内消除失效因素。 2、专职点检人员要通过点检及倾向管理,准确分析掌握设备的技术状态,监视其劣化倾向。当发现有失效倾向(隐患)时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或向上级部门提出改善建议或申请;当设备存在上表中任一失效项目时,要填写失效设备情况报告表报设备部;当设备处在严重失效状态时,有责任提出停止使用的建议。 3、各分厂、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对处在失效状态下不正常、不完善的设备要及时组织检修,对存在隐患和有失效倾向的设备,要作为本部门的重点工作,积极制订改善措施方案和改善计划,争取设备按预期要求转为有效状态,避免长期失效。 4、专职点检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必须把设备失效情况及恢复、改善措施详细记入失效设备情况报告表及设备档案,并报送设备部。 四检查与考核 1、设备技术状态的检查、考核指标 设备总台数―失效设备台数 设备有效率计算方法: 设备总台数 (1)设备综合有效率=×100% 关键设备有效台数 关键设备总台数 (2)关键设备有效率=―――――――――×100% 重要设备有效台数 重要设备总台数 (3)重要设备有效率=―――――――――×100% (4)月(季)关键设备不正常不完善时间。 注:设备总台数是指生产运行、备用和就地封存设备台数之和,不包括外借、拆除和基建措施工程已完而尚未投产的设备。 2、各分厂、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每月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 (1)、根据点检人员的报告,对设备进行抽查。 (2)、检查失效台数及失效比(失效比=失效设备台数/设备总台数),并分析其原因、责任。 (3)、检查设备的改善措施、方案、计划的落实情况。 (4)、检查完后写出设备检查评定报告报公司设备部。 3、公司每季组织一次公司性设备技术状态大检查并予以考核,检查的主要对象为A、B级设备的技术状态。 检查内容: (1)、抽查AB级设备。 (2)、检查设备失效原因和责任。 (3)、检查设备的改善措施方案、计划的落实情况。 (4)、检查各单位全员设备管理(TPM)的执行情况。 (5)、检查各单位对设备状态的管理情况(包括台帐及实绩记录)。 每次设备技术状态大检查还可以结合其他管理目标增加检查内容,具体项目由主管部门根据情况决定。 五附则 5.1有关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奖惩办法,详见公司有关经济责任制等规定。 5.2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解释权归设备部。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5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国石化润滑油济南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修理费的使用管理,在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合理用好修理费用,不断提高公司的综合经济效益。根据润滑油公司《修理费用管理制度》和《修理项目招投标、询比价实施细则》以及结合16949认证和内控制度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部门要提高修理成本管理意识,切实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既要防止失修,又要避免过剩维修”,保证修理质量,优化施工管理,降低修理成本。 第三条名词解释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它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xx元以上,使用年限2年以上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修理包括固定资产大修和维修,大修指对固定资产进行局部更新或更换一套(台)设备或设施的主要部件、附属设备、配件或生产装置停工检修等。维修指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固定资产进行的消除缺陷,保证其正常发挥性能的修理。 修理费是固定资产修理使用的专项资金。房屋装修及不属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如:办公家具等)不能使用维修费用。 使用单位指生产中心、销售中心、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安全生产技术部。 维保单位是指已经与公司签有长年维修保养合同的单位。 管理职责 第四条安全生产技术部是公司修理费的主管部门,负责对设备修理及修理费的全面管理。对润滑油公司审定的修理费用总额统一平?、安排使用,严格控制。配合财务做好修理费用的入帐工作。对修理费支出进行审核和统计。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修理费用工作分析会,12月份对全年维修工作进行总结。 设备管理岗位: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运行情况管理档案,并具此审核各单位的月(年)度修理计划需求。编制和上报修理计划、备品备件计划和修理费用使用计划,以及各项临时修理计划的审批和上报工作。 负责按照《润滑油公司修理项目招投标、询比价实施细则》及内控制度要求,对所有维修项目组织进行招投标或询比价,并签定相应维修合同或协议。 负责“检修任务单下达、技术交底、项目变更,并及时办理交工验收手续。 负责对所有检修项目结算书的工程量进行审核和复核,督促办理工程结算。 配合财务部门做好所有修理费的结算报销,做好修理费用的入帐,协助财务部门做好年末修理费的暂估入帐。 将每年修理费用使用情况向公司领导写出分析报告。 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负责按照“检修任务单”落实修理项目的实施,参与技术交底、项目变更。 负责隐蔽前的检查、现场施工管理和协调。负责维修后更换下的备品配件的复核及处置。 负责与使用单位一起,对所进行的检维修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和工程量签证的复核,并督促办理交工验收手续。具体包括:生产中心和储运中心的所有检维修项目,综合办公室负责的办公楼、空调、汽车、复印机等,以及计算机管理岗位负责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等设施的维修。 计算机管理岗位:负责计算机、信息网络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建立健全上述固定资产运行情况管理档案。 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等设施的运行情况,编制好月(年)度修理计划及备品备件计划。计划要做到科学、准确,避免过剩维修,尽量降低修理费用。修理计划和备品备件计划须经部门负责人签字,主管(修理费用的)经理审批,报设备管理岗位。 负责按照“检修任务单”落实修理项目的实施,组织使用单位和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对检维修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签证。 负责检查落实维修后更换下的备品配件,列出清单,并一同交与安全生产技术部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复核。注:更换下的备品配件,施工单位不得带走。 供应管理岗位:要保证各项修理活动正常开展,努力提高设备、材料、备品配件的采购质量,应优先选用中石化物资上网单位产品,降低采购成本,货比三家,优质优价,对超计划或无计划的不予以采购。按时参加修理费用工作分析会。 第五条生产中心是生产设施的主要使用单位,负责对其进行日常维护与管理,建立健全所属固定资产运行情况管理档案。 根据所属固定资产运行情况,编制好本部门的月(年)度修理计划及备品备件计划。计划要做到科学、准确,避免过剩维修,尽量降低修理费用。修理计划和备品备件计划须经部门负责人签字,主管(修理费用的)经理审批。对于生产急需进行抢修的项目,可经主管经理批准后先行实施,但必须在事后一周内补报计划。 负责按照“检修任务单”落实修理项目的实施,搞好现场的施工管理。负责本部门检维修项目的检查、验收、签证。 负责检查落实维修后更换下的备品配件,列出清单,并一同交与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复核。 第六条储运中心是生产及辅助生产设施的主要使用单位,负责对其进行日常维护与管理,建立健全所属固定资产运行情况管理档案。 根据所属固定资产运行情况,编制好本部门的月(年)度修理计划及备品备件计划。计划要做到科学、准确,避免过剩维修,尽量降低修理费用。修理计划和备品备件计划须经部门负责人签字,主管(修理费用的)经理审批。对于生产急需进行抢修的项目,可经主管经理批准后先行实施,但必须在事后一周内补报计划。 负责按照“检修任务单”落实修理项目的实施,搞好现场的施工管理。负责本部门检维修项目的检查、验收、签证。 负责检查落实维修后更换下的备品配件,列出清单,并一同交与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复核。 第七条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楼、生产中心办公楼、空调、汽车、复印机等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建立健全上述固定资产运行情况管理档案。 根据所属固定资产运行情况,编制好本部门的月(年)度修理计划及备品备件计划。计划要做到科学、准确,避免过剩维修,尽量降低修理费用。修理计划和备品备件计划须经部门负责人签字,主管(修理费用的)经理审批。对于急需进行抢修的项目(如汽车外出时发生的维修),可经主管经理同意后先行实施,但必须在事后一周内补报计划。 负责按照“检修任务单”落实修理项目的实施,搞好现场的施工管理。负责本部门检维修项目的检查、验收、签证。 负责检查落实维修后更换下的备品配件,列出清单,并一同交与安全生产技术部复核。注:更换下的备品配件回收,施工单位不得带走。 第八条财务部负责对修理费的使用进行核算和监控,并根据润滑油公司综合计划部下达的修理费使用计划,保证年度修理费总额所需资金的落实。 按公司所签订的维修合同相关条款、润滑油公司批复的维修计划、“检修任务单”、工程签证(或设备维修与故障诊断卡)及结算资料等,按时结算修理费支出。 监督修理费用的开支,对超计划、无计划费用及不执行制度的不予以支付。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6一、凡安装的各种施工机械设备,都必须经有相应资质的安全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并发给使用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新安装的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会同机械设备使用单位和有相应设备安装资质的企业、单位,设备检测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档案资料管理部门,设备生产厂家,等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1、按设备生产厂家出厂检验的精度和性能项目进行检测验收。 2、设备的空运转、操纵传动灵活性、重负荷运转。 3、电气控制设备的运转检验。 4、液压装置的检验。 5、安全防护装置的检验。 6、设备主机及附件的外观检验。 7、按装箱单清点附件,专用工具,附机备件及技资料文件。 三、经验收合格后,办理设备资产移交事项,填写开箱、安装、调试验交记录,并做好设备的精度检验记录及设备试运行记录,凡参加设备验收和设备安装及设备检测的人员都应在验收单上签字,送交档案室存档。 四、属随机带来的附件及专用工具,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按设备装箱清单点清后,填写设备附件、工具明细单交给设备操作人员进行管理,设备附件和设备专用工具一同由公司材料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设备技术资料交公司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五、设备验收后,由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和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开始对设备提取折旧费,设备使用单位应在设备使用三个月内进行一次设备性能的调试和精度的调整。设备在磨合期满后进行一次一级保养,检查调整各部位之间的间隙,在设备使用期间严格设备管理作业十字法作业。 六、新设备在安装、使用和验收中发现有质量问题,应及时上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应立即组织设备生产厂家、设备销售单位、设备采购人员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报公司主管设备的领导。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机构资格认证办法 发文号:京劳特发[1997]130号 发布单位:京劳特发[1997]130号 关于下发《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机构资格认证办法》的通知 (1997年7月10日) 各区、县劳动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机构资格认证办法》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对于原已取得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资格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申请增加检测检验项目。 附件: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机构资格认证办法 附件: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机构资格认证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检测检验工作,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根据劳动部1997年第7号令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北京市从事特种设备(包括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桥(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厂内机动车辆等)安全技术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 第三条北京市劳动局统一管理全市的特种设备检测检验工作,负责检测检验机构的资格认证工作。 第二章认证基本条件及范围 第四条检测检验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检测检验机构必须具有法人资格; (二)检测检验机构应有完善的《质量保证手册》,并能严格执行其中的有关制度和规定; (三)检测检验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的职称,熟悉有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工作和组织能力; (四)技术人员占全体人员的比例不应少于百分之六十。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百分之三十; (五)每一项目有两名以上(含两名)经考核合格的专职检测检验人员,其中一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六)负责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检验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取得市劳动局核发的在有效期范围内的检验员证。 第五条检测检验机构应具备与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仪器、仪表设备等必要的检测检验手段; (一)检测检验用的仪器、仪表和量具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其性能和精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在国家认可的计量部门定期校准的有效期内; 第六条检测检验机构应具备与所承担的检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国家标准、检测检验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并能认真执行。 第七条检测检验机构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联系电话,有与承担的检测检验任务相适应的工作环境。 第八条检测检验机构必须保证在行政、技术和财务管理上独立于特种设备的制造、销售、安装、修理(改造)和使用单位之外。 第九条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检测检验机构的检测检验范围: (一)在用桥(门)式起重机定期安全技术检验; (二)在用塔式起重机定期安全技术检验; (三)在用流动式起重机定期安全技术检验; (四)在用电梯定期安全技术检验; (五)新安装或经大修后的桥(门)式起重机安全技术检验; (六)新购置或大修后的流动式起重机安全技术检验; (七)新购置或大修后的流动式起重机安全技术检验; (八)新安装、修理(改造)的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以下简称电梯)安全技术检验; (九)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验; (十)受外单位委托的安全技术检验或技术鉴定;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检验。 第十条经资格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可以从事批准范围内的检测检验工作。 第三章认证审查程序 第十一条检测检验机构应按要求填写《申请书》和有关申报材料,报主管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并签署意见后,再向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处提交《申请书》及规定的文件资料。 第十二条其它非劳动部门申请资格认证的检测检验机构,需经主管部门向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领取《申请书》,填写上报。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监察处收到申请书和申报资料后进行初审,确定是否受理,并于30日内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监察处负责组织有关专家(一般不少于三人)组成审查组对同意受理的申请进行资质审查。 第十五条经审查合格的检测检验机构,由认证单位核发由市劳动局统一印制的《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认可证》(以下简称《认可证》),并予以公布并报劳动部备案; 第十六条对审查不合格的单位允许其进行整改,并于六个月后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七条已取得检测检验资格的检测检验机构需新增项目时,应向市劳动局申请新增项目的检测检验资格,市劳动局将根据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审查并给予增项。 第十八条《认可证》的有效期为四年,检测检验机构在有效期满六个月向市劳动局申请换证审查。逾期不提出申请的检测检验机构,市劳动局在其有效期满后将注销其《认可证》。 第四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北京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认证中的有关开支费用由被审查单位承担。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1.检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按事故处理: (1)样品丢失,零部件丢失,样品损坏。 (2)样品生产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丢失或失密,检测报告丢失,原始记录丢失或失密。 (3)由于检测人员、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条件不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试验方法有误,数据差错,而造成的检测结论错误。 (4)检测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 (5)检测过程中发生仪器设备损坏。 2.凡违反上述各项规定所造成的事故均为责任事故,可按经济损失的大小、人身伤亡情况分成小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3.重大或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抢救伤亡人员,并保护现场,通知有关人员处理事故。 4.事故发生后三天内,由发生事故部门填写事故报告单,报告办公室。 事故发生五天内,由试验室主任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对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作出处理,对事故作善后处理并制定相应的办法,以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重大或大事故发生一周后,试验室应向上级主管部门补交事故处理专题报告。 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制度 1、建立从安装、调试、验收,到运行、维护、保养、检测等各环节的档案,严格按规定要求进行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测。 2、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检测责任制,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3、操作人员须每天对自己所使用的机器做好日常保养工作,生产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给予排除。 4、设备运行与维护坚持“设备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精心维护,保证设备安全。负责人调离,立即配备新人。 5、维修人员,每两周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一次;每半年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实际运转状况,制定设备大修计划;每年年底由公司主管领导、设备管理人员、部门经理、维修人员负责,按照事先规定的项目、内容进行检查打分,评定出是否完好、能否继续使用,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等。 6、认真做好设施、设备管理全过程中的记录工作,每个环节的责任人都要填写规定的记录表格或图表,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签名确认,存档保存。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71目的 为加强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公司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管理的、机械、动力等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 3管理职责 技术生产部负责整个公司的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组织和实施公司的设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设备操作者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定期开展设备的安全生产检查。负责设备安全生产的调查和处理;协助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做好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 4.1基础管理 4 .1.1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才能操作相应设备,专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经管理处设备科同意后才能操作相应设备。 4.1.2特种车辆的操作人员、电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有关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上岗。 4.1.3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相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4.1.4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本单位有关设备管理的办法、制度和规定。 4.1.5技术生产部要经常利用各种会议、书刊、标语等形式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机械设备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标准。 4.1.6技术生产部每月定期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学习,并做好记录,督促操作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参加各种安全生产活动。 4.2责任事故范围 4.2.1责任机械事故:凡下列原因引起的机械非正常损坏或损失,造成机械技术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均属责任事故。 a)不按规定加注(更换)润滑油、冷却液,造成设备损坏的。 b)因能检查到的部位(螺丝、螺母、销钉、键及连接杆)松动、脱落而造成设备损坏的。 c)由于外部因素(工具、螺丝、杂物)等物件遗落在设备内而影响设备正常运转,造成设备损坏的。 d)设备运转超过核定速度或核定载荷,造成设备损坏的。 e)违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违章操作造成设备损坏的。 f)非本设备定岗人员操作设备,造成损坏的。 g)设备在运转中发现异常现象而不停机检查排除隐患,造成设备损坏的,或操作人员擅自离开岗位,不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造成设备损坏的。 h)设备管理员及维修人员在设备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设备操作人员接到通知后不及时排除造成设备损坏的。 i)指挥人员或主管领导强迫工人违反机械性能或操作规程进行危险作业,使机械在恶劣环境中工作造成设备损坏的。 j)设备自然事故隐瞒或拖延不报者,经检查发现后按责任事故处理。 4.2.2非责任事故,凡因自然灾害或不可抗拒的外界原因而因设计、制造等先天缺陷,而又无法预防和补救所造成的事故,属非责任事故。 4.3责任事故分类 4.3.1根据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机械事故分为: a)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价值5000元(含)以内; b)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价值在5000~20000元; c)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价值在20000元以上。 4.3.2、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交通事故分为: a)轻微事故:一次性造成轻伤1~2人,或直接经济损失不足1000元; b)一般事故:一次性造成重伤1~2人,或轻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不足3万元; c)重大事故:一次性造成死亡1~2人,或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在3~6万元之间; d)特大事故;一次性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以上。 4.4事故的调查 4.4.1发生设备机械事故,操作员应立即停机,保护现场并报告设备管理人员及单位领导,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到现场。如涉及人身伤亡或事故损失有可能扩大的情况,应首先组织抢救。 4.4.2凡发生事故应在8小时内报有关管理部门,发生重特大事故在2小时内报有关管理部门。 4.4.3事故发生后,设备管理人员要及时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和周密调查,听取当事人和旁证人的申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及造成后果,作为分析事故的依据。 4.4.4发生机械大事故及一般交通事故,设备部应会同有关人员到事故现场进行事故调查与分析。 4.5事故的分析 4.5.1对于发生的责任事故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分析清楚不放过;事故当事者和干部、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处理不放过),认真进行分析和处理。 4.5.2事故分析的基本要求: a)要重视并及时进行事故分析。分析工作进行得越早,原始数据越多,分析事故原因的根据就越充分。要保存好分析的原始数据。 b)如需拆卸发生事故的机械部件时,要避免使零件在产生新的损伤或变形等情况发生。 c)分析事故时,除注意发生事故部位外,还要详细了解周围环境,多访问有关人员,以便得出真实情况。 d)分析事故应以损坏的实物和现场实际情况为主要依据,进行科学的检查、化验等多方面的因素和数据仔细分析判断,不得盲目推测,主观臆断。 e)事故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分析时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确有科学依据时才能做出结论,避免由于结论片面而引起不良后果。 f)凡发生事故,必须在24小时内填写《事故报告》报有关,发生重特大事故必须在10小时内填写《事故报告》报有关管理部门。 g)凡隐瞒事故不报或拖延上报时间,破坏现场阻碍调查和处理,一经发现,从重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81)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项目包括,司机守则和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起重机械维护、保养、检查和检验制度;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起重机械作业和维修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制度,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按期向所在地的主管部门申请在用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检验及更换起重机械准用证的管理等。 (2)技术档案。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包括,设备出厂技术文件;安装、修理记录和验收资料;使用、维护、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报告,设备及人身事故记录;设备的问题分析及评价记录。 (3)定期检验制度。在用起重机械安全定期监督检验周期为2年(电梯和载人升降机安全定期监督检验周期为1年)。 此外,使用单位还应进行起重机的自我检查、每日检查、每月检查和年度检查。 ①年度检查。每年对所有在用的起重机械至少进行1次全面检查。停用1年以上、遇4级以上地震或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械经受9级以上的风力后的起重机,使用前都应做全面检查。 其中载荷试验可以吊运相当于额定起重量的重物进行,并按额定速度进行起升、运行、回转、变幅等操作,检查起重机正常工作机构的安全和技术性能、金属结构的变形、裂纹、腐蚀及焊缝、铆钉、螺栓等连接情况等。 ②每月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安全装置、制动器、离合器等有无异常,可靠性和精度;重要零部件(如吊具、钢丝绳滑轮组、制动器、吊索及辅具等)的状态,有无损伤,是否应报废等;电气、液压系统及其部件的泄漏情况及工作性能;动力系统和控制器等。 停用一个月以上的起重机构,使用前也应做上述检查、 ③每日检查。在每天作业前进行,应检查各类安全装置、制动器、操纵控制装置、紧急报警装置;轨道的安全状况;钢丝绳的安全状况。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病运行。 (4)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起重作业是由指挥人员、起重机司机和司索工群体配合的集体作业,要求起重作业人员不仅应具备基本文化和身体条件,还必须了解有关法规和标准,学习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和知识,掌握实际操作和安全救护的技能、起重机司机必须经过专门考核并取得合格证方可独立操作。指挥人员与司索工也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技能训练,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危险和风险,并有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 2)起重伤害事故形式 (1)重物坠落。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 (2)起重机失稳倾翻。起重机失稳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操作不当(例如超载、臂架变幅或旋转过快等)、支腿未找齐或地基沉陷等原因使倾翻力矩增大,导致起重机倾翻;二是由于坡度或风力作用,使起重机沿路面或轨道滑动,导致脱轨翻倒。 (3)挤压。起重机轨道两侧缺乏良好的安全通道或与建筑结构之间缺少足够的安全距离,使运行或回转的金属结构机体对人员造成夹挤伤害;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造成碾压伤害等。 (4)高处跌落。人员在离地面大于2m的高度进行起重机的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从高处跌落造成的伤害。 (5)触电。起重机在输电线附近作业时,其任何组成部分或吊物与高压带电体距离过近,感应带电或触碰带电物体,都可以引发触电伤害。 (6)其他伤害。其他伤害是指人体与运动零部件接触引起的绞、碾、戮等伤害;液压起重机的液压元件破坏造成高压液体的喷射伤害;飞出物件的打击伤害;装卸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品,由于坠落或包装捆绑不牢破损引起的伤害等。 3)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 起重机金属结构高大,司机室往往设在高处,很多设备也安装在高处结构上,因此,起重司机正常操作、高处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以及安全检查,都需要登高作业。为防止人员从高处坠落,防止高处坠落的物体对下面人员造成打击伤害,在起重机上,凡是高度不低于2m的一切合理作业点,包括进人作业点的配套设施,如高处的通行走台、休息平台、转向用的中间平台,以及高处作业平台等,都应予以防护。安全防护的结构和尺寸应根据人体参数确定。其强度、刚度要求应根据走道、平台、楼梯和栏杆可能受到的最不利载荷考虑。 4)起重作业安全操作技术 (1)吊运前的准备。吊运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和手套,高处作业还必须佩戴安全带和工具包;检查清理作业场地,确定搬运路线,清除障碍物;室外作业要了解当天的天气预报;流动式起重机要将支撑地面垫实垫平,防止作业中地基沉陷;对使用的起重机和吊装工具、辅件进行安全检查;不使用报废元件,不留安全隐患;熟悉被吊物品的种类、数量、包装状况以及周围联系;根据有关技术数据(如重量、几何尺寸、精密程度、变形要求),进行最大受力计算,确定吊点位置和捆绑方式;编制作业方案(对于大型、重要的物件的吊运或多台起重机共同作业的吊装,事先要在有关人员参与下,由指挥、起重机司机和司索工共同讨论,编制作业方案,必要时报请有关部门审查批准);预测可能出现的事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选择安全通道,制定应急对策。 (2)起重机司机通用操作要求。有关人员应认真交接班,对吊钩、钢丝绳、制动器、安全防护装置的可靠性进行认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开机作业前,应确认处于安全状态方可开机:所有控制器是否置于零位;起重机上和作业区内是否有无关人员,作业人员是否撤离到安全区;起重机运行范围内是否有未清除的障碍物;起重机与其他设备或固定建筑物的最小距离是否在0。 5m以上;电源断路装置是否加锁或有警示标牌;流动式起重机是否按要求平整好场地,支脚是否牢固可靠。 开车前,必须鸣铃或示警;操作中接近人时,应给断续铃声或示警。 司机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不得利用打反车进行制动;不得在起重作业过程中进行检查和维修;带载调整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器,或带载增大作业幅度;吊物不得从人头顶上通过,吊物和起重臂下不得站人。 严格按指挥信号操作,对紧急停止信号,无论何人发出,都必须立即执行。 吊载接近或达到额定值,或起吊危险器(液态金属、有害物、易燃易爆物)时,吊运前认真检查制动器,并用小高度、短行程试吊,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吊运。 起重机各部位、吊载及辅助用具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应满足安全要求; 有下述情况时,司机不应操作:起重机结构或零部件(如吊钩、钢丝绳、制动器、安全防护装置等)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和损伤;吊物超载或有超载可能,吊物重量不清;吊物被埋置或冻结在地下、被其他物体挤压;吊物捆绑不牢,或吊挂不稳,重物棱角与吊索之间未加衬垫;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作业场地昏暗,看不清场地、吊物情况或指挥信号;在操作中不得歪拉斜吊。 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控制器置零,关闭总电源。重新工作前,应先检查起重机工作是否正常,确认安全后方可正常操作。 有主、副两套起升机构的,不允许同时利用主、副钩工作(设计允许的专用起重机除外)。 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时,每台起重机都不得超载。吊运过程应保持钢丝绳垂直,保持运行同步。吊运时,有关负责技术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应在场指导。 露天作业的轨道起重机,当风力大于6级时,应停止作业;当工作结束时,应锚定住起重机。 (3)司索工安全操作要求。司索工主要从事地面工作,例如准备吊具、捆绑挂钩、摘钩卸载等,多数情况还担任指挥任务。司索工的工作质量与整个搬运作业安全关系极大。其操作工序要求如下: ①准备吊具。对吊物的重量和重心估计要准确,如果是目测估算,应增大20%来选择吊具;每次吊装都要对吊具进行认真的安全检查,如果是旧吊索应根据情况降级使用,绝不可侥幸超载或使用已报废的吊具。 ②捆绑吊物。对吊物进行必要的归类、清理和检查,吊物不能被其他物体挤压,被埋或被冻的物体要完全挖出。切断与周围管、线的一切联系,防止造成超载;清除吊物表面或空腔内的杂物,将可移动的零件锁紧或捆牢,形状或尺寸不同的物品不经特殊捆绑不得混吊,防止坠落伤人;吊物捆扎部位的毛刺要打磨平滑,尖棱利角应加垫物,防止起吊吃力后损坏吊索;表面光滑的吊物应采取措施来防止起吊后吊索滑动或吊物滑脱;吊运大而重的物体应加诱导绳,诱导绳长应能使司索工既可握住绳头,同时又能避开吊物正下方,以便发生意外时司索工可利用该绳控制吊物。 ③挂钩起钩。吊钩要位于被吊物重心的正上方,不准斜拉吊钩硬挂,防止提升后吊物翻转、摆动:吊物高大需要垫物攀高挂钩、摘钩时,脚踏物一定要稳固垫实,禁止使用易滚动物体(如圆木、管子、滚筒等)做脚踏物。攀高必须佩戴安全带,防止人员坠落跌伤;挂钩要坚持“五不挂”:起重或吊物重量不明不挂,重心位置不清楚不挂,尖棱利角和易滑工件无衬垫物不挂,吊具及配套工具不合格或报废不挂,包装松散捆绑不良不挂等,将不安全隐患消除在挂钩前;当多人吊挂同一吊物时,应由一专人负责指挥,在确认吊挂完备,所有人员都离开站在安全位置以后,才可发现起钩信号;起钩时,地面人员不应站在吊物倾翻、坠落可波及的地方;如果作业场地为斜面,则应站在斜面上方(不可在死角),防止吊物坠落后继续沿斜面滚移伤人。 ④摘钩卸载。吊物运输到位前,应选择好安置位置,卸载不要挤压电气线路和其他管线,不要阻塞通道;针对不同吊物种类应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支撑、垫稳、归类摆放,不得混码、互相挤压、悬空摆放,防止吊物滚落、侧倒、塌垛;摘钩时应等所有吊索完全松弛再进行,确认所有绳索从钩上卸下再起钩,不允许抖绳摘索,更不许利用起重机抽索。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9机械设备安装、拆卸、验收、检测、使用、改造管理制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 一、为加强对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现场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制度。 二、机械设备安装与拆卸 1、从事机械设备安装的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当经省级建设行政及管理人员,应当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建筑机械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 2、机械设备安装应当依照机械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机械设备的安装、称位、顶升、附着、拆卸活动,并对安装质量及其作业过程的安全负责。 3、机械设备安装和拆卸前,应当根据产品说明书、施工现场环境和有关标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安装或者拆卸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经企业技术人员和施工负责人应当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机械设备安装或拆卸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当对拟安装或拆卸设备的完好性进行检查。作业时,应当设置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行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应当设备负责统一指挥的人员和专职监护的人员。各工序应当定岗、定人、定责。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拆装工艺。 5、检测、验收、使用。机械设备每次安装完毕后,安装人员应当对起重机械设备进行调试和试运转。在向使用单位进行机械设备移交前,应当委托具有建筑机械检验、检测资格的机构承担机械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与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联合进行安装质量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机械设备安装单位必须建立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技术档案。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下列文件: (一)安装拆卸合同; (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三)安装验收资料; (四)检测资料; (五)移交使用的文件。 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应当经过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机械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持证上岗。机械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执行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对机械设备安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待事故隐患消除后,方可投入使用。 6、维修、保养。机械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机械设备进行以下维护保养与检查: (一)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二)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出记录; (三)对安全保护装置定期进行校验、检修,并作记录。 (四)按照公司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进行维修保养。 7、改造。机械设备改造必须经公司主管部门认可,改造后的机械必须经有关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国家、省、市不允许改造的机械不准私自改造。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10一、龙门吊机一般安全控制措施。 1、参加施工的有关人员必须接受入场前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2、进入现场的施工龙门吊机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并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非特种作业人员不得操作。 4、开工前负责人应组织施工,技术安全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工。 5、施工作业前应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按要求做好记录。 6、现场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正确使用工器具,服从安全人员的管理。 7、高处作业时施工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的固定位置应安全可靠,并尽量高挂低用。 8、爬梯、平台、通道等必须牢固可靠,临空面、悬空作业必须挂好安全网。 9、施工设备、工器具等应经常检查、维护和保养。 10、起重、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作业前应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11、转运及起重作业前应对起重或捆绑用具及设施进行检查,正确选择和使用,并严格执行“十不吊”规定,确保其安全性符合要求。 12、大件吊装必须严格执行吊装方案,统一指挥,协同配合。 13、构件对接时禁止用手探孔找正。 14、电气系统通电调试时,必须有两人同时作业,其中一人监护。 15、起重作业应设专人指挥并佩带袖标,并且指挥明确,信号清楚统一,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服从管理,统一行动。 16、安装部位应设置安全作业警戒线,并派设安全警戒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17、施工现场应悬挂必要的安全标识牌。 18、安全人员应坚持现场巡视,发现违规必须及时制止和处理。 19、安装作业中,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和雷、雨、雪、大雾时应停止作业。 二、具体控制指施。 1、技术交底。 2、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进行技术交底,使参与安装项目有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了解本起重设备的特点、结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工期进度计划要求,并对起吊手段,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和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因施工人员不熟悉施工工艺而造成各类伤害。 3、在安装过程中可以组织多次技术活动,但无论何种形式的技术交底都必须做好“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并在生产过程中检查落实,避免施工人员技术上工艺上的失误造成人为伤害。 4、工程技术人员应制定出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在施工中督促落实,确保措施到位。 5、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履行本岗位安全职责,深入现场检查,对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和健康的重大安全技术问题及时组织处理,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11为加强大型、起重设备的安装、使用、拆卸管理,保障使用安全,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装拆程序规定 1.大型机械、起重设备的拆装作业,必须由具备安装资质的专业队伍和专业特种作业人员承担,无特种操作证不得参与。 2.安拆作业前,承装单位要召集工程技术、安全部门人员一同勘察现场情况,协商制定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3.大型机械的拆除、安装,对参加拆装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严格遵守拆装程序,拆装时要有安全监管员和技术负责人在场指挥和监护。 4.大型机械的安装、拆卸作业,应遵守电气、机械、高空作业安全规程,防止触电、坠落、挤伤等事故。 5.安装完毕的设备,应符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之要求,通过公司安检部门验收合格,并通过国家承认的第三方检测单位检测合格,方可准予使用。 二、装拆前零部件检查制度 1.大型施工机械在装、拆之前,要先检查机械的金属结构部件应无严重腐蚀、弯曲变形、焊缝不开裂。工作爬梯、防护栏杆安全可靠。 2.要检查安全保护装置完好无损,各联接螺栓、销轴、配线、钢丝绳、塔吊压重配重的数量或长度完整齐全,无损坏。 3.检查齿轮、滑轮、连轴器、减速器、制动器等机械零部件外观完好,固定牢靠,没有裂纹损伤。 4.检查各电气线路、电缆、集电器、电阻器、开关、接触器等电气部件符合使用要求,电机绕组以及线路绝缘电阻≥0.5MΩ。 5.检查随机工具以及使用的麻绳、吊索、吊环、卸甲、手拉葫芦等工具齐全牢固,完好无损,确保安全可靠。 6.拆卸完毕,要清理、保养好机械设备的各种零部件,并保管堆放整齐。 三、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1.拆、装塔吊时,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建设部标准及行业标准和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要求进行。 2.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拆、装工艺和方案,并严格按工艺和方案要求组织交底、实施。 3.参加起重设备拆、装作业人员,应认真学习拆、装工艺方案,掌握本岗位、工位作业要求。 4.在起重设备拆、装过程中,应由拆、装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并做好安全监护工作(作业区应悬挂警示标牌)。 5.拆、装进场前,查看施工现场周围环境、道路、安全措施等以及现场配合准备工人情况,具备拆、装条件方可组织人员进场。 6.参加拆、装作业人员应接受安全技术交底。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由拆、装指挥作施工过程工艺、方案交底;机电工长作拆、装过程安全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7.拆、装只允许在四级风以下进行作业,如在作业过程中,突然遇到风力加大,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紧固连接螺栓。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12机械设备是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加强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资产经营效益保证设备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转,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机构设置 1、指定项目部副经理,负责项目部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 2、项目部设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负责项目部的机械设备管理。机修班负责项目部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 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项目副经理综合管理项目部机械设备,落实执行项目设备制度,执行设备管理责任制内容。 2、机械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 (1)、执行本设备管理办法负责项目部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2)、负责落实项目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三定”制度,建立项目部的使用设备台帐,“三定”台帐。督促机械操作人员认真签写设备运转记录。 (3)每月按时汇总设备运转台时,及时上报总公司机械科。 (4)、负责项目部机械设备的维修、日常保养工作,定期巡回检查记录,作好设备使用中的过程控制。 三、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1、机械设备的使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必须按规定性能使用,严禁不合理使用机械。 (2)使用时要保证人身及机械安全,不准超负荷使用: (3)、机械使用的燃料、润滑油、液压油、必须符合规定,电压等级必须符合铭牌规定: (4)、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施工人员的指挥,按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操作设备。 2、机械设备使用基本制度 (1)、岗位责任制:使用机械必须实行“两定三包”制度(即定人、定机、定使用、包保养、包保管)和机械操作人员必须作到“三懂四会”(即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2)、持证上岗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有设备操作证,方可上机操作; (3)交接班制度:机械交接时,要全面检查,作到不漏项目,交接清楚; (4)、巡回检查制度:由操作人员按规定路线对机械各个部分进行一次详细、全面检查,检查中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并记入运转记录中; 3、应加强设备用燃料、润滑油、液压油、冷却水的正确管理和合理使用,按照二、三级保养运转间隔小时规定,及时更换油、水。 4、机械设备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设备日常保养,及时统计设备运转台时,及时做好设备的定期保养。 5、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性能。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是一项重要工作,机修班要严格按照各机械所规定的保养周期和规程认真保养。日常检查运转中的设备,发现有故障状况应及时停机修理,保证设备运转良好。 四、保养工作的种类 1、例行保养:指机械在每班工作前、后及运转中的检查、保养,由操作人员按照“清洁、紧固、调整、润滑、防腐”的十字作业进行操作; 2、定期保养:指按规定的运转间隔期进行的二、三及保养,由机修人员进行维护保养; 3、停放保养:指机械临时停放一周,每周进行一次的检查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保养; 4、设备的各类保养完成后,由机械设备管理员验收合格后上报公司设备室验收并作好记录。 五、设备修理 设备修理是恢复机械性能与技术状况的重要手段,机修班应根据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检查情况,制定设备的修理计划,修理与技术改造相结合,降低修理成本,保证修理质量。 六、设备安全管理 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的安全。 1、建立健全的设备安全检查制度,项目部实行旬检、操作人员对设备实行自检,并建立各自的检查记录。 2、为把设备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各主要部门应作好以下几点: (1)、认真落实机械设备的防护工作,保证设备安全设施完好; (2)、对设备作人员实行“三定”工作; (3)、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的安全技术交底,学习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操作规程。 (4)、对特殊作业环境条件下制定设备的安全防范措施。 七、设备检查评比与奖励 设备的检查评比工作是调动、提高广大机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荣誉感、责任心,改进机械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1、设备检查内容:检查设备管理工作和设备技术状况,重点是检查现场设备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施工机械维修和保养人的落实以及内部资料的管理情况。 2、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集中力量组织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对一时来不及整改的要根据轻重缓急及时安排,限期改正。 3、结合设备检查情况,评比出红旗设备、先进个人,对先进个人和红旗设备的操作者给与表彰、奖励。 雁鸿小区建安工程三标段 项目部物资设备部 20xx年1月26日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131、贯彻执行国家及企业颁发的有关安全技术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 2、安装、拆卸机械设备的作业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其他非作业人员严禁在安装、拆卸机械设备的现场停留。 3、高空作业人员工作时必须穿防滑绝缘鞋。 4、安装、拆卸作业人员在安装、拆卸设备标准节及其他大部件且不在防护栏以内工作时,必须正确系好安全带。 5、严禁安、拆、操作人员酒后上岗工作。 6、工作时必须按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7、装车运输时要有专人指挥装车,保证安全的同时并使设备各个结构及部件不受损坏,装上车的零部件必须捆绑牢固。 8、安装、拆卸设备时要指定安全负责人,一般情况下按安全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特殊情况下,安装、拆卸需要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制定方案,由总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9、安装、拆卸完毕后,由作业带班人员或安全责任人对设备各部件进行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技术调试。 10、操作人员务必持证上岗,严禁酒后操作、违章操作,遇有严重险情,有权暂停操作,并立即汇报进行处理。 11、安装完毕后,务必对各部件进行检查,调试时务必遵照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调试,经检验全部符合要求后,方能进行交接。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14机械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凡大修设备必须严格计划,并摘要说明更换原因及处理意见,附零配件更换表,确认维修正常后,维修负责人必须进行调试验收并签字确认。为了加强机械管理,充分了解单机设备使用维护情况,特建立机械设备... 凡大修设备必须严格计划,并摘要说明更换原因及处理意见,附零配件更换表,确认维修正常后,维修负责人必须进行调试验收并签字确认。 为了加强机械管理,充分了解单机设备使用维护情况,特建立机械设备档案制度。 1、公司所有设备必须由设备科调配并根据工程需要择优购买。 2、所有设备档案(包括正在维修保养的)由公司设备科统一建立。 3、设备档案随设备至各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部机电工长统一保管,退场时须与设备同时交接。 4、每台固定资产设备建立设备档案内容包括: ①固定资产卡片。 ②设备编号。 ③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随机附件清单、易损零件等。 ④维修、保养记录卡。 ⑤设备报废申请表等。 ⑥设备进场验收、安装调试记录。大型设备必须填写运转记录及交接班记录。 5、项目机电工长必须保管好设备档案,不得丢失,丢失和损坏扣发机电工长年终奖金,并通报批评,严重者辞退。 6、项目机电人员必须认真填写维修、保养记录,并填好零配件更换表,由现场材料员签字,如果设备确认报废则须填写报废申请单,由公司设备科签字确认。 7、小修、日常保养记录、按月填写一次。 8、凡大修设备必须严格计划,并摘要说明更换原因及处理意见,附零配件更换表,确认维修正常后,维修负责人必须进行调试验收并签字确认。 9、事故维修,必须在修理记录卡上注明导致事故发生及维修意见,其它维修过程与第8条相同。 10、填写设备技术档案必须字迹端正,条理清楚,不填写或乱填写一次罚款20元。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15机械设备事故管理制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一、范围:本管理制度规定了设备事故的定义、分类、预防、管理、报告、鉴定、处理等内容与要求,适用于本公司的设备事故管理工作。二、管理内容:2.1、设备事故的定义:凡正式投产的各... 一、范围: 本管理制度规定了设备事故的定义、分类、预防、管理、报告、鉴定、处理等内容与要求,适用于本公司的设备事故管理工作。 二、管理内容: 2.1、设备事故的定义:凡正式投产的各类机械、设务备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机械、设备或设备零部件的非正常损坏,使施工生产突然中断者,均为设备事故。 2.2、高备事故分业表(按直接经济损失分类): 事故分类 一次事故经济损失金额(元) 小型事故 ≤1000 一般事故 ≥1000≤20000 大型事故 ≥20000≤100000 重大事故 ≥100000≤300000 特大事故 ≥300000以上 三、设备事故与防范管理: 3.1、设备事故管理必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3.2、坚持贯彻“谁主管,谁负责任”的原则,公司各级领导,设备管理部门,物质管理部门及公司全体员工都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贯彻执行岗位责任制度及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努力做到对设备的正确使用,精心维护, 科学检修,防止机械、设备事故发生。 3.3、加强公司全体员工对机械、设备事故的思想教育工作,定期开展查设备隐患活动,并加强全休员工的技术培训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增强全体员工预防机械、设备事故的预防能力和排除能力。 3.4、设备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设备事故的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3.5、设备事故的分级管理: 3.5.1、大型及以下的事故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共同管理。 3.5.2、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管理。 3.5.3、设备事故与鉴定: 3.5.3.1、发生事故的单位,应根据事故的性质必须及时逐级上报,发生各类机械、设备事故必须向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和公司物质管理部门上报,发生重大和特大事故必须在30分钟之内向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汇报,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有关设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设备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分析情况以书在面的方式向公司设备管理领导汇报。 3.5.3.2、设备事故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发生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当事人、发生的经过、事故的性质、责任者、损失金额、处理意见、整改意见、预防措施。事故报告书必须有参加事故鉴定人员和责任者及设备事故单位主要领导签字。 3.5.3.3、设备事故的调查、鉴定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进行组织调查、鉴定。 3.3.5.4、参加资产保险的设备,事故单位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查看事故现场,确定损失情况和设备损失经济价值。 3.4、事故的处理: 3.4.1、设备的责任事故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按照分级管理权限进行处理。大型设备事故及大型以下的设备责任事故根据事故情节对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处分,赔偿直接经济损失的一部分。重大及特大设备责任事故,根据设备事故情节对责任者给予记过,降级,留厂查看,开除厂籍,赔偿直接经济损失的一部分。情节恶劣者追究刑事责任等。 3.4.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追究领导责任: 3.4.2.1、由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和操作规程健立不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设备事故者。 3.4.2.2、对职工不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操作规程教育,安排无证人员操作,或打或操作者未经考核合格就安排上岗操作造成设备事故者。 3.4.2.3、设备超负荷运转,超期使用,对存在事故隐患不采取有效措施,造成设备事故者。 3.4.2.4、违章指挥,强令员工违章操作设备,造成设备事故者。 3.4.2.5设备发和故隐瞒不上报者。 四、设备事故直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设备事故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包括,设备修复的各种费用,修理期间的设备提取折旧费用等。 4.1、能够就地修复的按实际修理费用和设备提取折旧费用计算。 4.2、需要进厂大修的按以下公式计算: 4.3、设备运转已超过大修周期而发生设备事故,按大修期间直接发生的各种材料、配件费用计算。 4.4、由于设备事故造成设备报废,按设备实际净值计算。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161.目的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资料是特种设备从购入、安装、使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技术资料。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为特种设备管理提供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的依据,是完善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特种设备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选用于公司所有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管理。 3.建档要求 特种设备档案盒由我局统一发放,按一台设备一个档案的要求建立,每一台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须包括如下内容: 3.1特种设备出厂资料(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监检报告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等); 3.2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3.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3.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6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4.管理要求 4.1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建立及日常管理工作,做好档案的编目、整理,及时更新档案内容; 4.2特种设备档案的应有专门的档案柜集中存放,按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游乐设施等分类存放,有条件的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室。 4.3每个特种设备档案应有便于查阅的档案号; 4.4建立特种设备档案的查阅、借出和调入登记制度; 4.5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保管期限为从特种设备购入开始建立,到特种设备报废注销为止。(公司可视具体情况延长保存时间) 4.6档案柜须清洁,做到防盗、防火、防潮、防虫。,每季度查点一次;年终对所有档案查点一次。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17建筑业的机械设备是固定资产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机械化施工的重要物质保证,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加速建筑工业化的进程,实现建筑业的高速度、高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 机械设备的管理,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改革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种规章制度,坚持为生产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方向。建立一支专业管理和兼职管理相结合的设备管理队伍,实行管、用、修相结合,专业修理并举的方针,不断改善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为促进公司的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提供良好的装备条件。根据上述原则和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一、机构设备 公司设立机械设备科,负责全公司的机构设备的管理工作,并指定一名领导负责所属单位机械管理的日常工作,机管员实行业务上接受基层和机械设备科的双重领导。 二、设备管理 1、公司对设备实行大型集中、中小型分散的原则,大型吊装机械、土石方机械、桩基工机械集中委托机械设备科管理,由机械设备科统一调度。 2、企业所有设备,统一由机械设备科进行编号,机械设备科和基层同时立帐,主要设备要建立设备档案,设备调动时随机调动,报废时,档案同时送批。设备的备件图册和设备历次修理记录,事故报告由机械设备科归档,说明书安装图册由基层设备员保管。 3、基层机管员必须做到申报各种材料零配件,计划填报各种有关的统计报表,每年四季度做出次年新设备购置,大修计划送机械设备科审批,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需更改,需再次提出申请,经机械设备科批准后方可实施。 4、报废设备申请,必须在当年三季度报出,由公司组成鉴定小组进行鉴定,报经主管领导审定后报废。经批准报废后的设备残值按财务有关规定处理。 5、各种设备所提取的二项费用必须用于设备的更新改造。大修理开支,不得移给他用。 6、技改费、设备折旧费,公司和基层按“四·六”掌握使用,公司集中的资金用于购置大型设备,技术引进。 7、对设备进行改装、革新,必须坚持先进科学、实用经济的原则,一般的改装技术革新由机械设备科审批,重大的项目由主管经理批准,改装和技术革新项目,必须连续运行六个月经鉴定确认可行后才以验收。否则,其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支付。 8、开展群众性的机械管理活动,每年进行两次设备检查评比工作,交流经验,年终进行一次红旗设备、操作能手评优活动。 9、对新购置的小型设备一个月内必须投入使用,中型设备二个月内投入使用。 10、设备闲置六个月以上的,可申请报停,但设备报停以前必须完好,启用时必须履行启用报告,停用期间不得提取二项费用(折旧费、大修理费)。 11、机械设备的租赁必须征得公司同意后,方可对外租用,并参照机电设备台班费收取标准及公司有关规定收取费用,设备在同意租用后需交付一定的押金,在租赁期中造成损坏由租赁者负责修理和赔偿。 三、机械设备的使用 1、贯彻“人机固定”的原则,建立定人、定机、定岗位的责任制,大中型机械实行机长负责制,小型机械实行机组(班)负责制。 2、所有机操人员必须持证操作,熟练操作技能做到四懂三会(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用途,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 3、新设备或经过大修,改装的设备,必须进行试运转并进行走合,走合期内按规定减载限速,并挂“走合期”标志以示区别。 4、机械设备不得超负荷运行,特殊情况需经机管员同意并取得可靠数据后作业,大型设备必须征得机械设备科的认可。 5、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非正常损坏或性能降低及停产均为设备事故,事故大小的划分: 一般事故:损失价值20-200元内,停产三天以上; 大事故:损失价值200-20__元以内停产十天以上; 重大事故:损失价值20__元以上,停产一个月以上。凡是发生事故必须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报机械设备科备案。事故处理应做到三不放过: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未经过处理或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对于事故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及损失大小应分别进行教育、处分、经济制裁,直到追究刑事责任,对好的典型及有功人员应予表扬和奖励。 四、设备的保修保养修理 1、设备的保养、修理,实行专业修理与操作人员日常维修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日常保养维修,推行“十字作业法”做到定期保养及时修理。 2、设备的日常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小修由操作人员和机修工人共同完成。 3、设备大中修由机修厂完成,修理计划由基层和机械设备科共同编制,公司下达生产计划执行。 4、设备的修理应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各道工序应有专职检验员检验,总体验收必须有主修技术人员会同送修单位代表经试车合格后,共同签署意见方能出厂,中大型设备机械设备科参加试车验收。 5、凡由机修厂承担修理的设备实行“三包”(包修、包费用、包保用期),经大中修出厂的设备应有六个月的保用期,在保用期内损坏或出现严重故障时按如下办法办法。 (1)修方责任造成,由机修厂无偿限期修复。 (2)由于操作不慎,保养不好,而造成的损坏送修单位负责。 (3)设备修理出厂后,修理单位填写设备修理记录表,交送修单位或机械设备科存档。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18水质处理工作对保证热水系统和管道的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水质处理合同的履行,特制订本标准: 一、运行人员为合同直接监管人,须熟悉有关合同条款及投药、取样、化验等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积极配合承办单位人员的工作,建立水质处理监管记录本。 二、承办单位每年投加GT―01清洗剂一次,对管道做除锈处理,并排放清洗;每月加固态缓蚀阻垢剂,并于加药前清洗加药罐。运行人员须现场监督上述实施过程,并就工作时间、人员、过程做好记录,工作完成后在承办单位工作单上签署意见并签名验收,工作单留底一份,集中保存在锅炉房。 三、承办单位每半年取水样化验,于一周内送交检验报告书,且主要指标值须在以下范围: PH值6.5~7.5 总硬度<200ppm(以CaCO3计) 总碱度<2me/l 总铁<1ppm 运行人员对照以上数值进行验收,化验单位与工作单一同保存,并在监督记录本上做好记录。 四、若发现承办单位人员未按合同要求按期、按量、按规定程序工作或有关数值未在规定范围内,运行人员有权拒绝签收并及时上报班长和工程维修部主管。 五、运行人员每月自取水样检查,使用PH试纸,测试其PH值,静置24小时后观察其色度,并做好记录。若发现PH值超标或水样浑浊,有明显锈色(微红)应马上通知班长,并由班长通知承办单位及工程维修部主管,水样保存5天。 六、集中保存的工作单及检验报告,均应在签收5日内交行政后勤部部长或主任审核,每年12月底由水暖处呈工程维修部主管批准后送交档案室存档。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19起重机操作的基本要求是“稳”、“准”、“快”。虽然只有这三个字,但它包含了安全操作的全部要领。要真正达到这个要求,需要长期的领悟与磨练。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稳”、“准”、“快”有深刻的认识。 1、稳。这是起重机操作时首先必须做到的。稳,主要是指吊物在运行、就位过程中保持平稳状态,避免冲击,游晃现象。评价操作是否平稳的标志是吊钩的状态,吊钩能否平稀运行与起重机各机构的协调动作有关。拿桥门机来说,首先起动要平稳。要做到从低速档起步,等吊钩动起来后,再从低速档向高速档逐渐加速,这时,吊钩和吊物就能平稳地从静止状态过渡到起动状态,再从低速运行平稳过渡到高速运行。其次,制动要平稳。吊物从高速运行到停止运行过程中有个制动阶段,司机在制动的预备阶段就应将主令控制器从高速档逐一返回低速档,再回零位。如果从高速档直接回零,结果是吊钩和吊物制而不止,产生强烈的晃动和冲击。卷扬机构的强烈制动,还将造成制动器摩擦元件超常磨损,吊物溜钩距离增大,甚至由于制动轮与闸瓦的高热而导致刹车失灵,重物坠地,酿成事故。 对悬臂式起重机,运行稳定要比桥门机困难得多。为使吊钩运行稳定,其转机构的操作尤为关键,除注意起动和制动阶段的平稳操作外,还应避免吊钩及吊物在空中的摆动现象。应掌握的基本要领是:在吊钩摇摆到幅度最大而尚未回摆的瞬间,将小车跟着吊钩摇摆的方向移动,吊钩往哪边摆,车向哪边跟。这时,起重机就能过卷扬钢丝绳传给吊钩一个与吊钩回摆方向相反的力,从而逐渐消除摇摆。悬臂式起重机则利用臂杆跟进,称之为“找钩”,“找钩”的技巧在于跟进的距离与速度要恰到好处。跟进的速度不能太慢,否则会起反作用。这样通过来回几番操作,就能使吊钩和吊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起重机操作“稳”的另一层含义是:控制器平滑换档能避免电机过载或传动机构发生冲击,延长机电零部件的寿命。 2、准。是指被吊物“落点准”、“到位准”和“估重准”。要做到“落点准”,操作人员必须对吊物所需通过的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有准确的判断,并充分考虑起重机的性能和运动惯性。在操纵手柄时,要把握回零位的提前量,使吊物能平稳准确到位。 对大型构件、机器、设备的起重安装,有时要求精确到毫米,这就是“到位准”。这时吊钩起升或下降要“微动”,只有充分掌握起重机性能,并有一定经验积累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估重准”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安全理念,即不超载,要求司机估准吊物的重量。如果对吊物重量不能把握,起重机在超重、超力矩的状况下运作,则各机构和部件处于超常状态,有可能发生象制动失效、钢丝强断裂、吊车倾复等恶性事故。操作人员应通过对吊物形体的测量,算出体积,再利用比重知识测算出吊物的重量,在此基础上采取了适当的臂距和操作方法。同时,在起吊阶段要缓慢,先使钢丝绳充分“吃劲”后慢速吊离地面,然后逐一加档。 3、快。是指多吊、快吊,充分合理发挥起重机应有的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快”必须建立在“稳”和“准”的基础上,更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但有时在起重机操作中,并不是慢就安全、保险,有时恰恰需要快。例如,对于吊重物长距离的下降,操作中不允许使用反接制动级做长距离的低速下降,以免电器发热,导致事故。再如,起重机翻转大型工件作业,无论是“兜底翻”、“游翻”还是“带翻”,都要求快,即被翻身物在摆幅达最大的一瞬间,或在能自行翻转的瞬间,要求司机迅速落钩并同时配合回车。 另外,在特殊情况下,也要求起重机操作动作要快。一是在起重机运行中发生制动器失灵或控制手柄失去控制。二是需要起重机参加紧急抢险。这时要求起重机操作人员反应迅速,酌情采取各种超常规的应急措施,以尽量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20一、设备的基础管理 1、起重设备要进行统一编号,分类建帐立卡,每年至少要对实物清查盘点一次,保持帐、卡、物相符。 2、起重机械设备要建立技术经济档案。内容包括:原始技术资料和交接验收凭证:历次大修理、改造记录;运转时间记录;事故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 3、起重机械设备实行统一报表制度,按规定编报各项统计报表,并定期组织统计分析,提出改进起重机械设备管理、使用、经营、维修的分析报告。 二、起重设备的采购管理 起重设备采购必须坚持登记备案管理制度,购买经省登记备案的产品,做到三证(登记备案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许可证)齐全。 三、起重设备的租凭管理 1、起重机械设备由公司供应,项目部都要关心爱护正确使用,及时维修、保养,不违章作业,不超荷使用,不带病操作,发现故障及时由专业人员到施工现场按照修理规范标准要求进行修理,确保各项设备完好率达到100%,杜绝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 2、由公司提供的起重等机械设备有偿使用,机械费公司收取总价的70%,架杆,架板按低于当地市场价租凭收取。钢模板采用合同租赁的形式,每平方米每天租金0。25元,工地用完码垛整齐,报公司设备科验收后停收租金。机械费返还给项目部的30%,按设备使用维护的情况而定,维护保养差的按10%返还。项目部丢失的设备原价赔偿,不允许自己购买次品补充,一经查出,予以没收,并仍按原价赔偿。 3、公司设备科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工地检查起重机械使用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或带病作业的起重机械,口头或书面通知项目部限期整改,并由当事人认可签定,起重机械化设备属正常磨损,公司负担维修费用,使用不当、损坏,由项目部负担。工程附属工程建成完工后,五日内机械设备交回公司,如不交者按租赁收费,项目部承担的零星工程所用公司设备直接和项目部结算。 4、未经公司负责人同意,项目部私自购置的起重设备及零星工具,其价款由项目部全部负担,设备归公司所有。 5、停工后,对所有机械设备都要除垢、除污,刷新上油,能送公司设备科的全部送还,不能送公司的由项目部自己办理,由设备科派人验收。 为了使起重机械设备安全可靠,经常保持良好状态,特制定以下规定: 四、起重设备的安装管理 物料提升机和塔式起重机安装前,由工程技术人员作出施工组织设计,安装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并必须选择有拆装资质的队伍施工。小型设备安装必须符合《建筑施工安装检查标准》规定。 五、起重设备的使用管理 1、起重机械设备使用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章指挥、违章使用、违章操作起重机械设备。 2、起重机械设备保证机组人员相对稳定,做到定人、定机、定岗位职责的“三定制度”,且做到持证上岗。 3、起重机械设备必须在设备明显处挂“合格准用牌”和操作人员姓名,塔机还应挂“十不吊牌”。 4、起重机械设备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械设备产品说明书及《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__)及国家、行业有关规程、规定。做好“十字作业”(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 5、机组人员每天必须做好“日检”及交接班工作,并认真真实填写好“日检记录”交接班记录和运转记录并存档。 6、国家明令淘汰的起重机械设备必须报废,磨损严重,基础件已损坏,在进行大修已不能达到使用和安全也应报废,使用20__年以上的必须报废。 六、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 (一)塔式起重机的保养和修理 1、日常保养: ①经常保持各机构的清洁,及时清扫灰尘; ②检查各减速器的油量,如低于规定油面高度应及时加油; ③检查各减速器的透气塞是否能自由排气,若阻塞,及时疏通; ④检查各制运器的效能,如不灵敏可靠应及时调整; ⑤检查各连接处的螺栓,如有松动和脱落应及时紧固和增补; ⑥检查各种安全装置,如发现失灵情况应及时调整; ⑦检查各部位钢丝绳和滑轮,如发现过度磨损情况及时处理; ⑧检查各润滑部位的润滑情况,及时添加润滑脂。 2、小修(塔机工作1000小时以后进行) ①进行日常保养的各项工作; ②拆检清洗减速机制齿轮,调整齿侧间隙; ③清洗开式传动的齿轮,调整后涂抹润滑脂; ④检查和调整回转支承装置; ⑤检查和调整制动器和安全装置; ⑥检查吊钩,滑轮和钢丝绳的磨损情况,必要时进行调整、修复和更改。 3、中修(塔机工作4000小时以后进行) ①进行小修的各项工作; ②修复或更改各联轴器的损坏件; ③修复或更改制动瓦; ④更换钢丝绳,滑轮等; ⑤检查回转支承部分各连接螺栓,必要时更换,注意更换时高强螺栓; ⑥除锈、油漆。 4、大修(塔机工作8000小时以后进行) ①进行小修和中修的各项工作; ②修复或更换制动轮、制动器等; ③修复或更换减速机总成; ④修复或更换回转支承总成。 七、塔机的检测管理 塔机安装完毕后,公司设备部门及时组织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进行检测验收和试转试验,达到标准要求的方可使用。其检测标准应按《塔机起重机安全技术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21为了建立健全我公司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科学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本单位档案管理体制 1、 本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安监部统一管理本单位的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2、 本单位指定专人管理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工作,保管人必须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并接受必要的培训。 二、立卷归档制度 1、档案的收集:收集工作是建立在归档制度上的。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将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经过挑选,立卷,定期移交档案室集中保存。 2、归档范围:凡是本单位具有考查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使用证复印件、设计文件、制造单位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意和事故及处理记录;特种设备重大修理改造竣工档案;停用、缓检的相关申请资料等。以及特种设备有关往来函件(含传真、电子邮件等)、照片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 3、归档时间:办理完毕的文件,按工作阶段性进行归档: 3、1、按年形成的文件,第二年上半年归档。 3、2、凡是有法律效用的文件材料,一生效就归档。 3、3、凡是有机密性的文件,随时形成,随时归档。 3、4、特种设备电梯重大维修验收及年检验收合格后,三个月内归档。 4、归档要求 4、1、材料完整齐全。 4、2、系统、条理、保持有机联系。凡是归档文件材料,均要按其不同特征组卷,尽量保持它的内在联系,区分它们不同的保存价值。文件分类准确、立卷合理。 4、3、立卷时,要求将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等统一立卷,不得分散。 4、4、在进行卷内文件排列时,要合理安排文件的先后秩序,按时间先后排列。对于同一事情的同一文件,应统一规定进行,比如:正件与附件,应正件在前,附件在后等。 4、5、由档案部门对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加以指导,协助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做好旧档的组织工作。办理移交手续,双方在移交清册签字。 5、归档要求 5、1、编制立卷项目,将办理完毕的文件按有关条款归入卷内,便于次年立卷。 5、2、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最近的在最上面。 5、3、一台特种设备一个立卷,一个档案盒。 5、4、定时交档案室:文件量少的,一年交一次,次年上半年收集。文件量大的,一年交两次,次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 6、记录档案文件材料须用碳素笔写。在无特殊情况下,须用A4纸。 三、档案管理工作 1、档案的管理:区分全宗,正确立档单位;分类,依据档案、来源、时间、内容、形式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案卷排列并编制案卷目录。 2、档案保管:本单位设立专用文件库保存档案。 3、档案的鉴定:从档案的内容、来源、时间、可靠程序、名称鉴别、档案价值,确定各类档案的保管期限,编制成表。 4、档案的销毁编制销毁清册;办理销毁手续,经总经理批准,方能销毁;销毁要有二人以上监销,并在清册上签字。 四、档案利用工作 1、凡需调阅档案,均须填写档案借阅单,依据借阅权限和档案密级,经有关领导签批后方能借阅。借阅档案应在“档案借阅登记簿”上登记,注明借阅档案的名称、密级、借阅方式、数量、期限。 2、档案利用方式有:提供档案原件;提供档案复印件;提供文献索引资料。 3、依据国家统计和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本公司档案统计工作。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22一、在破碎顶板和分层假顶工作面的使用: 顶板破啐或厚煤层分层开采时,一般都采用铺金属网的办法,从而形成一种人工假顶金属网假顶。 我国现有的厚煤层(6m以上)多数江用分两层开采(主要指综采工作面),开采上分层时要为下分层采煤有利条件。其主要措施也是铺金属网(目前采用铺顶网方式的较多),使垮落的岩石胶结成再生顶板。采煤机的这种条件下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经常维护假顶,保持假顶的完整性,防止下分层出现坠包而破网。采煤机司机要掌握好分层采高,力求使支架梁与顶网保持同一平面上,以减少金属网所受拉力,防止因过渡弯曲而发生崩落事故。 (2)在金属网下割煤时,采煤机的滚筒不应靠近顶板截割,以免割破顶网。一般要求留200mm—300mm厚的假顶。 (3)在金属网下割煤时,尤其是采上分层、底板是煤而不是岩石时,采煤机一定要割平,不能出现台阶式底板,否则会给推溜、移架造成困难。 (4)为了给下分层采煤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消除或减少漏矸冒顶现象,根据垮落的顶板岩石性质,采取向采空区注水或注泥浆的办法,促使冒落岩石胶结形成再生顶板,从而为下分层采煤创造有利条件。 (5)当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时,采煤机司机要及时掌握和调整各分层的采高,以免造成下分层采高过大或偏小,从面给采煤机截割时带来困难。为此,开采后沿走向每推进一定距离后,仍要在工作面沿倾斜方向每隔10m—15m打一钻孔,继续探查煤厚,以便随时调整和控制上下分层的采高。 (6)当片帮煤大量塌落时,尤其是大块煤掉落到溜槽或采煤机滑靴附近堵住采煤机时,应先进行人工破碎,然后再装煤。 二、采煤机过断层: (一)采煤机过走向断层 (1)当断层位于工作面中部、落差小、附近煤层厚度大于滚筒直径时,一般可使工作面平推硬过,采取留底煤的办法。也就是在底板上留下一块三角煤(增加了煤炭损失)。如不留底煤,也可以在底板上垫坑木矸石,使其保持一定坡度,以保证采煤机及输送机顺利通过。目前较多的是采取留底煤的办法。 (2)当工作面的断层落差较大,附近煤厚水于滚筒直径时,一般用拉底或挑顶的办法,使采煤机顺利通过。 (3)当断层靠近上下平巷、落差较大、难以处理时,则可采用另开一段平巷,用联络眼与原平巷连通的方法,将工作面缩短,躲开断层。 (二)采煤机过倾斜断层 (1)对于落差大致等于或小于煤层厚度的'倾斜(与工作面斜交)断层,一般采用让采煤机硬过的办法。 (2)工作面采煤机通过断层时,如果煤壁方向与断层线互相平行或相交的角度太小,则断层的暴露范围将很大,会引起顶板压力,急剧增加,顶板维护将十分困难。因此,为了使断层与工作面交叉面积尽量小,应在通过断层以前预先调整好工作面方向。一般在工作面距断层15m左右时进行调整,使工作煤壁与煤层保持一定的夹角,夹角越大,交叉面积越小,顶板的维护越容易,但通过断层的时间相对延长。根据经验,一般认为交角为250—400之间较好。 (3)采煤机通过断层时,要特别注意底板坡度的变化、顶板破啐和坚硬岩石等问题。普氏系数在4以下时,可采用采煤机直接割的办法;如果岩石硬度再高时,则要采用打眼放炮的方法预先挑顶或起底。顶板破碎时,支架移动要和采煤机配合好,应在采煤机前滚筒割煤后立即移架支护。 (4)当采煤机通过工作面断层时,不论断层是在工作面上部或下部,一般应采用起底的办法,尽量不要采用挑顶,以避免破坏顶板岩层的稳定性,增加维护上的困难。由于断民层的顶板比较破啐,支架就采用擦顶移架的方法。 (三)采煤机在倾斜煤层中的使用 我国倾斜煤层的储量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在倾斜煤层的综采工作面用好采煤机是十会重要的,并且要注意许多问题。 (1)使用链牵引采煤机时,若倾角大于150,必须使用液压安全绞车,并有可靠的防滑装置;使用无链牵引采煤机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滑装置。 (2)在倾角大于300的工作面,从减少运输设备和电力消耗一考虑,应采用自溜运输方式为好。 (3)采煤机在运行中一旦发生断链,输送机应立即停转,防滑杆随即插入输送机刮板,防止采煤机下滑。因此,要求采煤机断链和输送机停转要有安全连锁装置。 (4)对于倾角大、煤质硬的煤层,采煤机应采用单向割煤,也就是沿工作面下行割煤,上行跑空刀,往返进一刀的割煤方式。这样可以避免上行割煤时采煤机打滑、牵引牵引速度太慢,尤其是煤质坚硬时前滚筒割下来的大块煤卡住采煤机等现象。 (5)为确保安全,在上平巷还可以增设同步防滑绞车。采煤机割煤时,司机可用载波信号和绞车司机进行协同操作。 (6)倾角大的煤层,采煤机下行割煤时,上平巷的张紧装置要保证牢固可靠,并有足够的张紧力,特别是平链轮传动的采煤机,本身吐链就不快,会因卡链、馈链而发生断链事故。 (7)倾角大的煤层,使用平链轮传动的采煤机下行割煤时,采煤机机身一定要坚固的导链装置,防止牵引链把导链轮拨出。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23一、所有教学仪器必须建立明细帐目和分类卡片,做到帐、卡、物三者相符。 二、一切教学仪器设备,除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外,不得变卖。仪器设备的报损和报废,应按规定权限审批处理。 三、各种仪器设备应按学科分类,定位入柜或定室存放,每柜、室有记录卡片,每件有标签和编号。 四、剧毒、易燃、易爆、麻醉等危险品应专室、专柜贮存,做到两人管理,三人在场,签字领取,定量使用。 五、教学仪器设备必须按说明书进行常规保养,丢失的`要按规定予以赔偿;损坏的亦要赔偿并及时修复。 六、教师上课需用仪器设备和药品,应提前填写通知单,由管理员按时提供,用后必须及时归还。 七、实验室、贮存室、机房内的一切用品,任何人不得擅自取用或带走。因教学需借用时,应严格履行手续。 八、建立实验电教、信息化教学档案,对有关档案资料要认真整理和妥善存放。 九、实验室、贮存室、准备室、机房做到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腐、防磁。应经常保持整洁,并备有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通风设备。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篇24为了建立健全我公司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科学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本单位档案管理体制 1、本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安监部统一管理本单位的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2、本单位指定专人管理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工作,保管人必须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并接受必要的培训。 二、立卷归档制度 1、档案的收集:收集工作是建立在归档制度上的。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将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经过挑选,立卷,定期移交档案室集中保存。 2、归档范围:凡是本单位具有考查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使用证复印件、设计文件、制造单位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意和事故及处理记录;特种设备重大修理改造竣工档案;停用、缓检的相关申请资料等。以及特种设备有关往来函件(含传真、电子邮件等)、照片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 3、归档时间:办理完毕的文件,按工作阶段性进行归档: 3.1、按年形成的文件,第二年上半年归档。 3.2、凡是有法律效用的文件材料,一生效就归档。 3.3、凡是有机密性的文件,随时形成,随时归档。 3.4、特种设备电梯重大维修验收及年检验收合格后,三个月内归档。 4、归档要求 4.1、材料完整齐全。 4.2、系统、条理、保持有机联系。凡是归档文件材料,均要按其不同特征组卷,尽量保持它的内在联系,区分它们不同的保存价值。文件分类准确、立卷合理。 4.3、立卷时,要求将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等统一立卷,不得分散。 4.4、在进行卷内文件排列时,要合理安排文件的先后秩序,按时间先后排列。对于同一事情的同一文件,应统一规定进行,比如:正件与附件,应正件在前,附件在后等。 4.5、由档案部门对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加以指导,协助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做好旧档的组织工作。办理移交手续,双方在移交清册签字。 5、归档要求 5.1、编制立卷项目,将办理完毕的文件按有关条款归入卷内,便于次年立卷。 5.2、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最近的在最上面。 5.3、一台特种设备一个立卷,一个档案盒。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