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
范文 | 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精选11篇) 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11.目的 为了有效地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进行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3.职责 3.1后勤保障部负责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改造的实施,负责与实验室维护专业公司联系,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3.2后勤保障部负责实验室各类仪器设备、检测用试剂及消耗品的采购、仪器校准和标识。 3.3后勤保障部制定相关规定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要求,定期检查、维护、更新。 3.4质量部制定设施设备校准、验证和维护计划,报生物安全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3.5实验室负责人定期组织对实验室设备各项技术参数的检查和实验室装备的维护保养。 3.6检测人员按要求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做好实验记录. 4.管理要求 4.1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 4.1.1根据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二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4.1.2根据实验活动的差异、采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和基础隔离设施的不同,实验室分以下情况: 4.1.2.1操作通常认为非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 4.1.2.2可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如:生物安全柜)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 4.1.2.3不能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 4.1.2.4利用具有生命支持系统的正压服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 4.1.3应依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4.2实验室设计原则及基本要求 4.2.1实验室选址、设计和建造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和建设主管部门等的规定和要求。 4.2.2实验室的防火和安全通道设置应符合国家的消防规定和要求,同时应考虑生物安全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事先征询消防主管部门的建议。 4.2.3实验室的安全保卫应符合国家相关部门对该类设施的安全管理规定和要求。 4.2.4实验室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等应符合国家相关部门对该类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规定和要求。 4.2.5实验室的设计应保证对生物、化学、辐射和物理等危险源的防护水平控制在经过评估的可接受程度,为关联的办公区和邻近的公共空间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及防止危害环境。 4.2.6实验室的走廊和通道应不妨碍人员和物品通过。 4.2.7应设计紧急撤离路线,紧急出口应有明显的标识。 4.2.8房间的门根据需要安装门锁,门锁应便于内部快速打开。 4.2.9需要时(如:正当操作危险材料时),房间的入口处应有警示和进入限制。 4.2.10应评估生物材料、样本、药品、化学品和机密资料等被误用、被偷盗和被不正当使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物理防范措施。 4.2.11应有专门设计以确保存储、转运、收集、处理和处置危险物料的安全。 4.2.12实验室内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室内环境参数应符合工作要求和卫生等相关要求。 4.2.13实验室设计还应考虑节能、环保及舒适性要求,应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和人机工效学要求。 4.2.14实验室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措施。 4.3设施和环境条件 4.3.1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实验室技术要求提出设计方案,方案应考虑到公司的工作量及是否能达到技术要求,并应由专业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和安装。 4.3.2实验室的各种设施的配置要求应以能获得可靠的生物检测结果为重要依据,实验室总体布局和各部位的安排应有利于减少潜在的对样本的交叉污染和对人员的危害。应采光良好,避免潮湿。远离厕所卫生间以及污染区域。 4.3.3实验室总体布局合理,各室有效隔离,应有有效的措施防止交叉污染,物品进出无菌室必须通过传递窗,人员出入无菌室必须经过风淋装置。 4.3.4对有无菌(净化)条件要求的工作区域有明确醒目的标识,并且对其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同时保留记录。 4.3.5实验室室内要配备空气净化过滤器和紫外灯进行消毒。净化气和紫外灯都应定期更换,定期使用消毒液进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4.3.6实验室内应保持干净整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4.3.7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可锁闭,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 4.3.8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 4.3.9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存衣或挂衣装置,可将个人服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4.3.10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灭菌剂的腐蚀。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毯。 4.3.11实验室台柜和座椅等应稳固,边角应圆滑。 4.3.12实验室台柜等和其摆放应便于清洁,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和坚固。 4.3.13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台柜等摆放实验室设备和物品。 4.3.14应根据工作性质和流程合理摆放实验室设备、台柜、物品等,避免相互干扰、交叉污染,并应不妨碍逃生和急救。 4.3.15实验室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如果采用机械通风,应避免交叉污染。 如果有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可防蚊虫的纱窗。 4.3.16实验室内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4.3.17若操作刺激或腐蚀性物质,应在30m内设洗眼装置,必要时应设紧急喷淋装置。 4.3.18若操作有毒、刺激性、放射性挥发物质,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配备适当的负压排风柜。 4.3.19若使用高毒性、放射性等物质,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4.3.20若使用高压气体和可燃气体,应有安全措施,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4.3.21应设应急照明装置。 4.3.22应有足够的电力供应。 4.3.23应有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座。应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监测报警装置。 4.3.24供水和排水管道系统应不渗漏,下水应有防回流设计。 4.3.25应配备适用的应急器材,如消防器材、意外事故处理器材、急救器材等。应配备适用的通讯设备 4.3.26必要时,应配备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 4.3.27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间的门应可自动关闭;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 4.3.28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备用物品的条件。 4.3.29应在实验室工作区配备洗眼装置。 4.3.30应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的建筑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他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所配备的消毒灭菌设备应以风险评估为依据。 4.3.31应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4.3.32应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安装和使用生物安全柜。如果生物安全柜的排风在室内循环,室内应具备通风换气的条件;如果使用需要管道排风的生物安全柜,应通过独立于建筑物其他公共通风系统的管道排出。 4.3.33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配置备用电源。 4.4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的监控: 4.4.1实验员应每周对实验室所有区域及生物安全柜内部,进行沉降菌和浮游菌的监控。 4.4.2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4.4.3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4.4.4实验室应设置专人定期对应急的'器材(包括药品、意外处理、消防、耗材等)进行定期清点、维护,定期上报汇总清单。应急器材使用后,实验室人员要及时报告行政人员补充备用的器材。 4.5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更新 4.5.1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独立建档案,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 a)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它唯一性标识; b)验收标准及验收记录; c)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 d)接收时的状态(新品、使用过、修复过)}; e)当前位置; f)制造商的使用说明或其存放处; g)维护记录和年度维护计划; h)校准(验证)记录和校准(验证)计划; i)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j)服务合同; l)预计更换日期或使用寿命; m)安全检查记录。 4.5.2实验室设施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和维护。 4.5.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及维护规程由仪器的设备负责人编制,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存档于仪器设备档案内,大型仪器的简要操作规程要放置在工作区域中,便于使用人员获取。 4.5.4仪器设备使用人负责仪器设备的定期保养,维护保养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并及时做好记录,维护保养后不必在设备上加贴标签。保证仪器设备所处环境的安全及卫生,重要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程序和维护保养记录存档于仪器设备档案内。仪器使用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重要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填写使用记录。 4.5.5仪器设备操作过程中如出现异常现象,立即切断电源,停止使用,同时检查已测试出具的结果。简单故障自行排除后做出记录恢复工作,不能自行排除的故障及时报告设备管理员,技术负责人组织调查事故原因,提出维修申请,总经理批准后,报设备管理员联系维修。并标识禁用,直到修复、校准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4.5.6实验室所有设施设备维护、修理、报废或被移出实验室前应先去污染、清洁和消毒灭菌,应用高效消毒液对仪器设备全部部件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完整消毒后,才允许移出。在消毒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 4.5.7当实验室的设备设施已无法满足实验要求时,应及时停止使用,及时通知相应的采购部门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更新换代。 4.5.8要定期使用生物指示物检查灭菌设备的效果,指示物应放在不易达到灭菌的部位,填写《高压蒸汽灭菌锅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记录表》。 4.5.9对于对实验室的分析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设备,实验员必须监控这类设备的运行温度并保存记录,发现故障及时报告维修。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加热状况,避免发生意外。当温度升为高温时,不要强行打开仓门,避免对人体的伤害。 4.5.10对于蒸汽压力锅和干热灭菌烘箱的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生故障立即保修。 4.6实验室设施和设备标识管理 4.6.1实验室隔离门外应张贴生物危害警告标识。 4.6.2设施设备中存在危险的部位如高危污染区域应张贴标识。 4.6.3如果使用个体呼吸保护装置,应做个体适配性测试,每次使用前核查并确认符合佩戴要求。 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21、各种设备均应建帐卡,由专人负责,保持帐物相符;每半年对全部设备进行一次核查,确保帐物相符。 2、新购设备必须履行验收手续,验收合格后方得建账。 3、新进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熟悉说明书,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 4、所有设备均有专人负责,责任者应对设备的安全,维护与保养负责。 5、实验室的设备,要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档案。 6、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平时进行小保养,学期末进行一次中保养,年终进行一次大保养。 7、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要及时报告,及时修理,保持高标准的设备完好率。 8、精密贵重仪器发生故障,需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研究分析后方可得动手修理。 9、精密贵重设备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外单位借用时由校长批准,校内各单位借用时由相关科室主任批准。 10、凡人为造成设备丢失、损坏的,应视具体情况责成设备责任人部分或全部赔偿。 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31.目的 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程,保证仪器设备得到良好的管理,使其符合规定的检测要求,以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校准、标识、使用、维护、检修、核查、停用报废等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3.职责 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负责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内容及要求 4.1仪器设备的采购与验收 4.1.1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所要求的所有抽样、测量和检测的仪器设备。各实验室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提出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其技术性能和指标应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 4.1.2仪器设备到货后,请购单位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及安装调试。大型仪器设备应与供货方共同开箱验收、安装、调试。 4.2仪器设备的存放环境 4.2.1精密仪器,如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应放在仪器室,避免阳光照射,保证仪器的系统正常。还应与化学检验室隔开,以防止腐蚀性气体、水汽腐蚀仪器设备。 4.2.2实验室应保持常温,环境干燥,通风良好。 4.2.3电子分析天平应放在专用天平台,防尘、防震。 4.2.4较大仪器应固定位置,不得任意搬动,仪器应罩上防尘罩。 4.3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4.3.1新购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校准或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实验室的规范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范。计量器具需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3.2对检测结果有直接影响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应定期送授权的校准机构校准或检定,以保证其能满足相应的标准规范。 4.3.3检测仪器设备、计量器具经计量检定合格后需加贴计量标识,以表明仪器设备、计量器具所处的校准状态。质检部负责建立检测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台账,总经理助理负责管理归档计量检定/校准证书。 4.3.4所有检测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使用、维护保养。对于免检仪器设备,应做好记录并监测其准确性,发现异常及时维修或更换。 4.3.5使用人员必须完全掌握仪器设备、计量器具正确的使用、校正方法。 4.3.6检验仪器量规应放置于适宜的环境(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适宜的温度),且使用人员应依正确的使用方法实施检验,在使用前后应保持清洁且切忌碰撞。于使用后,如其有附件者应归复原位,以及尽量将量规存放于适当盒内。 4.3.7实验室必须配备必要的量规附件或其它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在使用前后或使用中对仪器设备、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正,并填写相应校正记录。校正记录表自行设计。 4.3.8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必要时各实验室需参加适当的实验室间比对计划。 4.3.9使用人在使用时发现检验仪器、计量器具不精准,应立即校正。若经校正其精密度或准确度仍不符实施需要,应立即送请专门技术人员修复。若因技术上或设备上的困难,而无法自行校正者,则委托经国家认可的计量检定单位代为校正,且须要求提供校正证明。 4.3.10检验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如发生功能失效或损坏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送请专门技术人员修复,经修复后,必须先校正才能使用。 4.3.11检验仪器设备、计量器具经专门技术人员检定后,认为必须汰旧换新者,以及因检验工作实际的需要,必须新购或增置者,由使用单位重新请购。 4.4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 4.4.1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均应建立台账,并对主要仪器设备建立设备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大型仪器设备申购单、订货合同(可为复印件); ·大型仪器设备质量验收单(可为复印件); ·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商名称、出厂编号、实验室编号; ·仪器设备的到货日期、启用日期,安装或存放地点; ·产品说明书(可为复印件); ·设备使用记录(可另装订成册); ·历次计量检定证书(或自检记录/比对试验记录),检定周期安排; ·操作规程(简单、常用的仪器仪表,如说明书上有操作规定,可不再编制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的损坏、故障、调试及维护保养记录。 4.4.2凡属归档范围内的仪器设备的全套随机技术文件,仪器设备说明书、样本、图纸、技术操作规程、合格证及安装调试等材料若系一式二份,应留一份存档;只有一份的,将原件存档,复印件随机使用。 4.4.3仪器设备档案内的文件材料,要按时间先后排列好,用铅笔编写页号,凡有文字的页面,都要编号,正面编在右上角,背面写在左上角,然后填写好卷内目录。 4.4.4仪器设备档案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应有专用的柜橱,做到完整安全,存放有序,查找方便,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坏和散失。 4.4.5仪器设备档案的原件一般不外借,如因特殊需要,必须借用时,应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办理借阅手续,借出的档案材料,借用人要妥善保管,不得毁坏和遗失,按期归还,如有损坏、遗失,由借用人负责。 4.4.6实验室每年应对仪器设备进行一次清点,使物、账相符。 4.5仪器设备的标识 实验室所有的分析检测仪器及配套设备,包括各种操作过程控制和检测结果处理软件等,都应有唯一性管理编号,并有明显、唯一性的标识表明其工作状态,以保证不被混用、误用或产生混淆。 4.5.1仪器设备标识分三类,分别为:合格-绿色;准用-黄色;停用-红色。 4.5.2标识的使用 4.5.2.1合格证(绿色)的适用对象: A)计量检定(包括自检)合格者; B)设备不必检定,经检查其功能正常者: C)设备无法检定,经比对或鉴定适用者。 4.5.2.2准用证(黄色)的适用对象: A)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者; B)设备某一量程精度不合格,检测工作所用量程合格者; C)降级使用者。 4.5.2.3停用证(红色)的适用对象: A)仪器设备损坏者; B)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不合格者; C)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者; D)仪器设备超过检定周期者。 4.5.3所有标识内容,必须填写完整。标识贴在设备的明显部位上,更换时,撕掉或覆盖原标识,在同一位置上贴上新的标识。标识的格式参见《质量手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条款。 4.6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4.6.1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按6.3执行。 4.6.2仪器设备的档案信息 仪器设备的档案依6.4执行。 4.6.3仪器操作人员的要求 4.6.3.1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从事分析检测人员,必须是经过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可以独立操作的人员。 4.6.3.2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阶段,确定的仪器设备操作人员要全程参与,系统阅读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全面了解基本操作规程和保养维护程序,达到独立操作和保养仪器的目的。同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仪器操作训练,随时记录分析操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便于咨询专家解决。 4.6.3.3操作使用人员对仪器的操作程序熟练掌握之后,可联系仪器厂家技术人员,集中对操作使用人员再培训,解决操作使用人员独立使用仪器过程中的技术疑难问题,并对仪器使用保养的一些技巧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4.6.4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4.6.4.1主要仪器设备均应制定操作规程,其主要内容有:仪器名称、性能用途、操作步骤、检查方法(包括开机、关机、校正、运行检查)、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 4.6.4.2操作规程、仪器使用和维护维修说明书、包括供应商所提供的软件操作说明书等,都必须保持其最新版本,并方便操作人员取用。 4.6.5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 4.6.5.1大型精密仪器或检测直接出数据的仪器设备,均应有使用记录,填写于《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 4.6.5.2使用记录主要内容有:仪器名称、编号、使用日期、使用时间、上机样品编号、测试项目、使用前后的检查情况、操作人、验证人、异常情况及处理结果。 4.6.5.3使用记录应于开、关机和使用时及时填写,字迹应清晰、工整。 4.6.6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为保证仪器设备的性能的可信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除了按规定对仪器设备实施定期的检定外,还必须做好平时的维护保养。 仪器设备使用部门应组织使用人员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在实施检测之时,对有关的技术指标和参数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检定。维护情况应及时记录,其内容应包括:日期、维护操作、仪器状况、异常情况处理(必要时)、执行人、验证人。维护记录表格式依据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自行设计。 4.6.7重新投入使用仪器的确认 无论由于什么原因而曾经脱离过实验室的直接控制的仪器设备(例如送外维修等),在重新投入使用前,必须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复查,确认合格后才允许投入使用。 4.6.8仪器的运行期间核查 4.6.8.1对所有仪器,在按规定进行定期检定期间,将根据需要,分批按排运行期间检查,以保证仪器的性能和检测质量。 4.6.8.2期间核查不能代替定期设备检定和校准,核查标准也应进行校准和确认。 4.6.8.3期间核查可用相同准确度的方法考核主要参数,其作用在于及时发现故障防止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仪器设备使用。 4.6.9校准结果的修正 当进行仪器校准时,如需要引入一组修正因子对校准结果予以修正,则负责校准的人员,必须保证其所有的备份(包括文字的和计算机软件中的备份)都得到正确更新。 4.6.10仪器设备的保护 各实验室,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保护好所有的仪器设备,包括用以控制检测过程和进行结果处理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6.11仪器设备的维修 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运行检查中发生故障,影响检测结果时,操作管理人应立即停止使用,检查确认并及时报相关技术部门维修,详细填写《仪器设备维修记录表》。经修复后的仪器,必先经过校准并证明符合要求后,才允许投入使用。 4.6.12仪器设备的报废 4.6.12.1仪器设备性能老化、损坏,无法修复者,由仪器保管人填写《仪器设备报废申请表》,说明报废理由,由公司最高负责人最后核准。 4.6.13.2报废设备必须做好标识工作,尽可能移到单独的地方安置或丢弃,防止误用。设备记录在报废一年后方可销毁。 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4一、仪器设备管理宗旨 为搞好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与综合利用,提供物资条件及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与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仪器设备的范围 凡实验室现有的各种常用和贵重仪器均列入此范围。 三、仪器设备的管理规则 1、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2、实验室仪器设备采取个人负责制,管理责任要落实到人,被指定的责任人要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必须负责仪器日常的维护保养,有故障后及时反映,经实验室主任同意后,联系维修。责任人有义务解答使用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技术指导。 3、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1)定期清点、核对仪器设备的实有数是否与其帐、卡相符,每学期末清核一次。 (2)定期保养、清洁、检查仪器设备,保证其完好率,每季例行一次。 (3)随时注意观察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4)注意平时的整洁卫生,每次实验完后,要及时将仪器设备收拾摆放好。 四、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规则 1、使用人应按照仪器使用手册使用,使用过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如因不规范使用出现问题,由使用人负一切责任。 2、实验室按计划在实验前检查、准备好仪器设备(包括实验室、准备室)供实验教学和科研使用,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出。 3、实验室的准备室仪器设备由承担本教学科研任务的教师、技术员共同使用、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4、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要有专人负责保管,并做好各项原始记录。 五、仪器设备的借用规则 1、若有其他人需要使用仪器,需向责任人提出借用要求,并服从责任人的安排。如对责任人的安排有异议,可向功能室主任反馈。 2、实验室需借用他室的仪器设备,须办理手续,方可借用。 3、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外借,如需外借时,须经实验室主任的同意,办理手续,方可外借。 4、公用仪器应遵守先后的原则,有序使用。如因故取消,应事先向责任人说明,若无故违约,浪费时间,则需登记在册。 六、仪器设备的计划管理 1、实验室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与要求,提出仪器设备年度计划,上报院主管部门。 2、根据学校教学经费情况与中心实际情况,提出具体仪器设备计划,交设备处实施。 3、实验室要认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多与有关部门联系,较好地完成计划任务。 4、实验室根据变化情况临时增加仪器设备计划,须将计划交给设备处。设备处根据经费情况,考虑能否调整计划,同意临时增加计划的实施。 5、实验室将仪器设备领回来后,要及时验收,(包括对其数量和质量的验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以便得到妥善解决。 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或维护保养中发生、发现故障,能自行检修的,要及时检修;没有把握或无能力检修的,应联系送修或请技术人员前来维修。 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注意勤俭节约,报废要严格按照学校有关管理制度执行。 七、仪器设备摆放规则 原则上仪器一旦交由责任人负责后,应有固定的摆放地点,不得随意摆放,如遇特殊情况,则需要与责任人共同商定,使用完毕后归放原处。贵重仪器原则上固定摆放,不得移动。 八、处罚规则 对仪器使用人,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仪器损伤或损坏,应该及时上报相关人员,不得隐瞒,并承担相应的善后工作。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处罚。 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51.实验室分管仪器设备的副主任负责仪器设备的总体管理,实验技术室负责具体管理,大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 2.实验技术室应充分发挥先进仪器设备的作用,组织仪器设备的技术开发,提高利用率。 3.仪器设备的日常运转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检修兼顾”的原则,坚持定期维护、保养,保持仪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并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及时编制并申报易损、易耗材料及配件储备计划。 4.大型仪器设备专人操作,非专职人员未经仪器负责人同意不得上机操作;并应建立完整的档案,包括验收报告,技术资料,使用记录,故障及排除记录,实验数据等。 5.仪器设备在使用中如出现故障,应及时请有关技术维修部门修理,他人不准私自拆卸,否则,将视损坏程度给予处罚;仪器非正常损坏时,当事人需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6.为保证仪器防尘及安全,需保持实验室内整洁并经常检查门窗水电的安全。 7.仪器设备属实验室固定资产,实验室人员工作岗位调到时,须办理所使用仪器设备的交接手续。 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61、门牌科学仪器室门牌一个。 2、面积15平方米以上,仪器达到二类标准。 3、办公桌实验员办公桌一张。 4、椅子实验员办公椅子一把。 5、工具箱配备工具箱一个,工具一套,用于实验教师维修仪器和自制仪器。 6、插座实验教师办公桌旁安装多孔插座一套。 7、档案橱配备小书橱一个(放在实验员办公桌上)或配备书橱一个。存放有关资料档案。 8、仪器橱配备科学仪器橱总容积5立方米以上,排放整齐、平行房梁,高低厚薄颜色基本一致。 9、仪器橱要坚固,无变形、裂缝、破损、油漆脱落等现象,橱门开启推拉灵活。 10、仪器橱仪器橱要能够存放所有仪器,特别高大的仪器要设立专门仪器橱。 11、大类标签仪器橱上方放表明存放仪器种类的大类标签一个。 12、柜外贴在仪器橱上左方贴柜外贴,靠左依次向右贴。 13、柜外贴柜外帖内填写本橱的仪器,顺序从上向下依次填写,注明仪器的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等,数量栏每变化一次占一列。 14、度制四制度各一个,悬持在实验员办公桌上方,上边距地面2—2.5米,离开墙角约0.5米以上。 15规则仪器室规则一个,悬挂在实验员办公桌上方上边距离地面2—2.5米。 16、职责实验教师岗位职责一个,悬挂在实验员办公桌上方,上边距离地面2—2.5米。 17、窗帘配备单色(冷色)遮光布窗帘、道轨式窗帘架每个窗口(门口)一套。 18、照明按教室照明标准布设照明设施,线路布设要规范。 19、地面水泥地面或瓷砖铺设地面,地面平整无坑洼。 20、墙壁墙壁平整,刮瓷或粉刷,无多余张贴物和悬挂物,无污染,无脱落现象。 21、门窗玻璃洁净明亮、无破损、无油漆等污染点;门窗缝隙严密,油漆光洁,无脱落现象。 22、卫生地面、墙壁、房顶、灯架、吊扇卫生,无污染,电线布设工整无乱拉乱布现象。 23、存放顺序按自然仪器分类编号顺序排放仪器,存放整齐、美观、科学。 24、存放规律轻仪器放在橱内上方,重的放在橱内下方,高的放在内,矮的放在外。 25、维护保养做到十防:防尘、防潮、防光、防锈、防震、防霉、防冻、防火、防爆、防毒。 26、防火配备灭火器一个:沙箱一个,存细沙10kg左右。 27、防潮配备生石灰3—4盒,按时通风。 28仪器帐配备仪器总帐、明细帐各一本。 29、总帐按配备标准记入全部仪器,每种占一行,累计栏中,仪器每变化一次占一列。 30、明细帐按配备标准记入全部仪器,每种占一页,每变化一次占一行。 31、仪器帐总帐、明细帐记录仪器的增减要一致,体现完整的管理过程。 32、一览表配备一个教学仪器一览表,标明所有现存仪器和药品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现存数量,上墙。 33、实验计划近三年的实验教学计划,附实验教学进度表。按年级、学期分别装订成册,加装封面,进度表上墙。 34、实验记录近三年的学生实验记录,按年级,学期、班级分别装订成册。加装封面。 35、通知单近三年的学生实验通知单,按年级、学期分别装订成册。加装封面。 36、通知单近三年的演示实验通知单,按年级、学期分别装订成册,加装封面。 37、登记簿教学仪器损坏赔偿登记簿一本,对近三年的仪器损坏赔偿记录清楚。 38、登记簿教学仪器领用借还登记簿一本,对近三年的仪器领用借还记录清楚。 39、说明书各种仪器的使用说明书保存完整、分类装订成册。 40、领导小组实验教学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每年公布一次,加盖学校公章。 41、会议记录近三年的研究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的会议记录,包括学校会议记录中相关内容。 42、听课记录近三年的领导小组成员听实验教学课的听课记录。 43、维修记录近三年的今教学仪器维修、保养、自制、改进仪器的简要记录。 44、实验教师实验教师毕业证复印件(中师以上),实验教师岗位合格证一份。 45、分类编号按国家教委配备目录进行分类编号。 46、仪器标签写明仪器编号、名称、序号等,贴在仪器的适当部位,玻璃仪器、较小的仪器可不贴标签。 47、自制教具配备自制教具专橱,编写自制教具目录。橱顶放“自制教具”标志牌。 48、管理分工管理人员分工一览表,上墙,上边距地面2—2.5米。 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71、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由财产管理员负责总管理,各分室所用设备由分室财产及安全责任人负责具体管理。 2、仪器设备要建立总账和各分室账,财产管理员每学期与各分室责任人核查账物。 3、固定资产做到账、物、卡以及数据库完全相符。 4、新进设备要及时建卡入账。 5、本实验室下属各分室设备一般不允许许直接借出,但为了发挥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提倡各分室仪器设备的协作共用,允许各分室之间互借仪器设备。借用由各分室财产及安全责任人之间办理登记手续,并检查记录仪器借用前后的完好情况,使用完成后须及时归还,借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6、仪器设备及附件定位存放。 7、仪器设备登记、验收、上交等均需实验室主任签字。 8、仪器设备如有损坏、丢失要写出报告,说明原因、过程,分清责任,并由实验室主任签属意见,及时上报。因违章造成的损失,要按有关规定进行赔偿。 9、仪器设备的说明书由各分室管理员管理,借出要登记并按时归还。 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8为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特作如下规定: 一、每个实验室设一名财产管理员,负责本实验室的财产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800元以上),要逐台建卡、建帐,做到帐、物、卡相符。对陈旧设备要办理上交、退役、报废、降级使用、调出、报失、报损等手续。800元以下低值耐用设备及工具和两用物品(包括录像带、录音带、磁盘等),要建帐,做到帐、物相符。 二、本教研组教师借用仪器设备,要经实验室主任同意,到财产管理员处办理借用手续。借用物品要定期进行清理。 三、外教研组(本系或外系)借用,仪器设备要由借用教师申请,双方实验室主任同意(签字)后,办理借用手续(填写借用设备凭据),借用期限由双方协商,办理有关手续。 四、为了充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在不影响本教研组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可以向外单位借出仪器设备,并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更新维护设备用。出借设备收费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设备出借期限为一个月,过时要办理续借手续,逾期不还,借用单位有权加收两倍以上的租金,并及时追回。 五、出借仪器设备在借出和归还时,双方要进行检查验收。借用过程中如发生损坏、丢失等事故,应立即组织力量查明原因,当事人应及时写出书面报告。由实验室主任会同管理人员提出处理意见,报系设备管理负责人审核并上报学校实验室与设备处备案。经实验室主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成鉴定小组进行鉴定:凡属责任事故,当事人要承担责任和经济赔偿;凡属非责任事故,可以不赔偿,但要研究事故原因,防止再次出现事故。具体赔偿处理按学校有关规定酌情办理。 六、学生实验中,借用器材要登记,实验后要如数交还。 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91、由于下列主观原因造成仪器设备损坏、丢失的应予赔偿。 (1)不按制度、操作不按规范进行操作使用仪器设备。 (2)未掌握操作技术和未了解仪器性能而轻率动用。 (3)教师、实验人员指导错误或不及时,保管人员保管不当。 (4)粗心大意、操作不慎。 2、由于下列客观原因造成仪器设备损坏丢失的可不赔偿。 (1)正常使用中发生合理的自然损坏。 (2)经过批准试用的复杂仪器设备。 (3)由于其它原因造成的意外损坏。 (4)由于缺少必要条件,虽经努力仍未能防止的损失。 3、属于下列情况,可按损失值酌情处理。 (1)遵守制度,因偶尔疏忽造成损失后,能主动如实报告,积极设法挽救损失且认错较好的。 (2)局部损坏可以修复的,赔偿修理费用。 (3)损失零配件能够修配的,可以赔偿零配件的价值。 4、赔偿处理权限按学校有关制度执行。 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10一、仪器设备必须做到帐、卡、物相符,有专人管理,并每月清查一次。 二、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要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使用,未经培训或未掌握操作技术者及未经允许者不得使用。 三、贵重仪器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使用日记。使用后由使用人和管理人检查、签字。 四、仪器设备必须保持完整配套,不得肢解,配件不可移作他用。 五、仪器设备要做到防潮、防尘、防震、防腐蚀,精心爱护,小心使用,发现故障及时检修。若因违章或大意造成损失者,将按学校“仪器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酌情处理。 六、每学年度对贵重精密仪器进行一次校检,对存在问题及时解决,长期保持其可用状态。 七、为避免积压、提高利用率和利用价值,仪器设备可以重新调配。在有专人管理的原则下,某些仪器设备可以实行公用或借用办法。 八、仪器设备报废必须按学校规定办理申请、鉴定、审批手续,不得自行处理。 九、根据岗位责任制要求,实验室人员要不断掌握和提高有关仪器的操作技术,以减少操作合指导失误所造成的损失。此外,通过培训等方法,还要掌握一般检修技术。 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11为了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运行效率,更好地为科研服务,特制订管理办法如下: 一、落实仪器设备的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及维护维修等工作。 二、管理人员编写简单明了的仪器操作说明,并将其挂在醒目的地方以利操作者使用。 三、仪器设备必须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制度,登记时应记录仪器运行状况、开机时间。凡不登记者,一经发现,停止使用资格。大型仪器设备实行专人管理专人操作,使用者采取先预约登记,然后使用的原则。 四、任何使用者必须在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与操作程序后方可上机操作,强行上机者,将视为违章作业并予以罚款。 五、使用者在开机前首先检查仪器清洁卫生,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管理人员,并找上一次使用者问明情况,知情不报者追查当次使用者责任。 六、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凡随机带来的图纸、说明书、技术规程、维修手册、合格证、装箱单、标书、合同、零部件等,必须统一登记,分机立出档案,集中存放实验室。工作确有需要的,可按规定借阅或复印。 七、管理人员建立事故、保养、检修记录等,对发生的事故必须详细记录事故原因、过程、事故人及处理意见等,并及时归档。 八、积极开展对外服务,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为仪器维修保养筹措经费。 九、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仪器损坏或发生事故的,视情节轻重,对责任者处以批评教育、书面检查、罚款等处分。 十、维护公共卫生、保持清洁,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