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讲话稿 |
范文 | 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讲话稿(精选3篇) 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讲话稿 篇1尊敬的朱老夫人、子女亲属,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在这里深切悼念一位德高望重、深受衢州社会各界敬仰的老前辈——衢州一中原校长、离休干部朱子善同志。朱子善同志不幸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9月7日上午10时55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1岁。 朱子善同志,浙江萧山人,2月出生,194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浙江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8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在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1961年后历任龙游中学、航埠中学、姜家山中学、衢州一中教师,衢县县志编辑室主编,衢县教研室主任;1981—1988年任衢州一中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后任衢州一中名誉校长,衢州市志主编,先后兼任衢州市(县级)政协副主席,衢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90年离休。离休20xx年来,朱子善同志始终离休不离岗,情系教育,为衢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出毕生心力。 学术无愧人师,德行堪为世范。朱子善同志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开始,就对教育事业怀有挚爱,后历经坎坷,但始终矢志不渝,潜心钻研教育理论,认真践行教育理想,教育造诣深厚。担任衢州一中校长后,他身先垂范,身体力行,尤为重视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推行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举措。他深入教学前沿,在教授高中政治课的同时,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走进课堂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评课多达四、五十节;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在全市率先成立学校教科室,创办浙西第一本校刊《积步集》,开展教改活动,使教学为基础科研为指导,以科研反思教学提升教学的观念逐步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人生的晚年,他致力于陶行知生平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整理和宣传工作,年届八旬,依然笔耕不辍:先后出版《陶行知德育思想新编》、《廿载陶研纪事》两部理论专著,并发表有《毋忘求真——关于陶行知生平事迹的几点辨析》、《再说毋忘求真——陶研资料中有待澄清的一些问题》、《三说毋忘求真——谈某些陶研著作的引文问题》等多篇学术论文,参编《陶行知词典》。多采用古朴的考据之法,继承了陶行知先生求真务实的治学风范,纠正澄清了之前陶行知研究中的诸多讹误、粗疏之处,辨析清楚陶行知生平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一手创办和推动了衢州市陶行知研究会、衢州一中“小小陶子班”、“行知班”。为推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浙西大地广为流传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开创之功。朱校长不仅是衢州一中的校长,也是全市学校的校长,是校长的楷模;朱老师不仅是学校学生的老师,也是社会各界学生的老师,是学生的好老师。朱子善同志还热切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即使在退休之后也一如既往。他经常在衢州一中、菁才中学开设讲座,给青年教师传授经验。他经常参加青年教师的备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每次进课堂前他都要跑图书馆、资料室,精心准备,他是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 汲古通今,记一方之史光耀千古;继往开来,修盛世之志青史留名。1988朱子善同志卸任衢州一中校长后,担任衢州市地方志主编。在朱子善同志的主持下,前后历时4年时间,四改纲目,三易其稿,广泛搜罗、多方求证,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史料,终于写成了一部206万字的衢州市志。该志是新中国建立后衢州市的第一部志书,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地保存了衢州1989年前的历史资料,在衢州市志的修撰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历史作用。1999年《衢州市志》被评为浙江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这充分体现出朱子善同志的治史功力。该志还创设《国土整治》篇,此举曾得到许多志界同仁的赞许,对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的重视体现出朱子善同志的真知灼见。 为人处世持坚守白,传道授业格物致知——这就是朱子善同志一生生活和工作的生动写照。他是一个有着大爱的人,不仅关心教育,关心学校,也关心着国家,关心着衢州,关心着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他的学识,他的境界,他的为人,他的风范,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重,赢得了同事朋友的敬重,赢得了衢州市教育界的敬重,更赢得了全社会的敬重。去年,衢州市教育学会、衢州市陶研会专门为朱子善同志举办了庆贺《廿载陶研纪事》出版暨80华诞座谈会,一中语文组也召开了朱子善同志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八十华诞祝寿茶话会。去年10月,我市召开老干部“双争”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朱子善同志被评为“可敬离休干部”。 朱子驾鹤流芳一代德永在,善者归仙勋记千秋文长存。朱子善同志倾其一生都在教育事业上奋斗、奉献。他生前所发起组织和参与过的活动,都为衢州一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衢州教育目前在浙江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创设了良性的环境,为衢州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下铺垫。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是,他却用自己的奋斗增加了生命的厚度。无论是作为教师、作为校长,抑或是作为志书专家,他的一生都是火热的一生,光彩照人的一生,有益于人民的一生。朱子善同志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的辞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朋友好伙伴,他的儿女们也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父。但我们相信,逝去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是一种不朽的精神。那就是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事业的敬业精神;孜孜不倦“活到老学到老”的求索精神;“与人为善,以德为首”的待人、助人、做人精神。他既是授业的经师,又是处世的人师。他是衢州一中的骄傲,衢州教育的骄傲。他是一座不朽的师魂丰碑,他的优秀品德和高贵的情操、奋发向上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他珍贵的教育思想和学术著作将代代相传,永远泽披后人! 朱子善同志千古! 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讲话稿 篇2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离休干部旷希远同志。 旷希远同志因患脑血栓医治无效,于公元20xx年1月11日(农历20xx年12月18日1点18分)子时在家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 旷希远同志193 6年12月生于湖南省衡山县马迹乡石牌村,汉族,1956年3月於衡山县应征入伍。1956年3月至1963年8月在空军漳州场站警卫连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等职,·1958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1年因工作积极在部队荣获了三等功一次。1963年9月在空军政治干校七队读书(任学员)。1964年5月在空军基地警卫连担任排长。1964年7月在空军漳州基地司令部警卫连担任副指导员,1965年12月在空军漳州基地司令部警卫连担任指导员,1966至1973年12月年在空军晋江场站生产队担任指导员,1974年1月至1988年6月转业在衡山县建筑工程公司工作,先后担任了副经理、支部书记。1988年7月至1996年3月调衡山县建筑管理站担任站长(副主任科员),1997年3月离休。 旷希远同志的一生,是勤劳奉献的一生。少年时代的旷希远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饱经了旧社会苦难生活的煎熬和考验,旷希远同志在家排行第二,193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家,他的童年是在食不饱肚、衣不防寒和受尽财主、富农的欺负和欺辱中度过的,八岁才上学读书,读书才一年半就因家庭贫寒、。在他的成长历程中,他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不忘党性,不忘本,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为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旷希远同志倾其心血,无怨无悔。近几年以来旷希远同志不幸患上了一些老年病,长期与病魔进行斗争。常年服药治疗,使他长期遭受着病痛的折磨。但生性坚强耿直的旷希远同志,从未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过分的要求,从不为组织上添任何麻烦。 旷希远同志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无论是在那个岗位,他总是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敬业爱岗,默默奉献。 旷希远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他担任施工管理站站长期间,他所管的站内各项事务有条有理,清清白白。他认真执行政策,敢于坚持原则。 旷希远同志为人忠厚、襟怀坦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旷希远同志一生养育3个子女,他对子女从严管教,严格要求,其子女个个遵纪守法,好学上进。 旷希远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党员、好同志。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再创佳绩。以慰旷希远同志在天之灵。 旷希远同志精神长存! 旷希远同志安息吧! 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讲话稿 篇3元20__年九月二十八日(古历八月初十),是令我们全家万分悲痛的日子。秋风无情催老树。敬爱的父亲在历经人生八十六个春秋的风雨后与世长辞了。几天来,我的眼前无时不刻不萦绕着父亲的音容笑貌。追思他老人家生前的点点滴滴,不禁心潮翻滚,感慨万千! 父亲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我的祖上家境本很殷实,后遭败落。父亲生于1923年古历冬月11日,他六岁失去双亲,靠替人放牛混口饭吃度过了童年,后来又做长工打短工,苦不堪言。他经历了旧中国战火纷飞的苦难岁月。1948年被国名党军队抓去当壮丁,深夜冒死逃生,潜入池塘,躲过追杀。五、六十年代困难时期,他既要投入党的工作,又要承担家庭重负,与母亲一道,一穷二白,茹苦含辛,抚养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其中寒苦,非言语能够表达。 父亲的一生是勤俭的一生。年少时的苦难生活造就了父亲勤劳俭朴的本色。“勤俭不怠,辛劳一生”是他的全部人生。他七十多岁高龄还在耕田,八十岁时还经常喂牛、砍柴。只要能动,他就要做点事情。他和母亲一直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一生不沾烟酒,粗茶淡饭,节衣省食。七十年代在白螺道班工作时,为了节省每次2角钱的车费供我们读书,他总是步行柘木到白螺。1979年夏季的一天,为了节省5角钱车费,他搬着从岳阳买来的一床晒簾摸黑从白螺渡口走回来,深夜才到家。儿女们成家立业了,他生怕增添儿女的负担。记得每次到我的小家里来,同我吃顿饭就满足了,给他钱,最多只要20块。 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解放前他曾经冒死逃离国民党反动军队。解放后他毅然于1950年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白螺区中队任班长,从事镇-压_的工作。1952年至1956(年,先后任官薛光明初级社、高级社副主任、主任;1957年入党,1957年至1961年任付桥大队党支部书记;1962年至1967年任付桥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长;1967年至1977年任付桥大队贫协主席;1978年至1980年任白螺道班班长。在30年工作历程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生正气,不谋私利,是农村干部的典型代表。他为党的事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58年大跃进时期,他作为党支部书记因不肯虚报浮夸粮食产量,受到无情的批斗,备受屈辱。他在五、六十年代艰苦的工作岁月里积劳成疾,以至晚年体质每况愈下,经常患玻特别是在开挖四湖总干渠时,熬坏了左眼,造成终身残疾,但他从不因此向组织提任何照顾要求,只是偶尔看到很多同时代干部享受退休金,有些失落,便自宽自解地说:我小时候家里穷,没有读书,当不了国家干部。我安慰说:你的儿子是党的领导干部,儿子养你的老,就是组织上养你的老。他听后很满足,很乐观。 父亲走了。他没有任何牵挂,但有着对生活、对亲人们的无限眷念。他没有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但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无法用金钱来衡量,那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人格和勤劳俭朴、为人善良的优良美德,我们一定会并将教育我们的后代继承和发扬。我们也一定会并将教育我们的后代孝敬健在的母亲——张奶奶,让她老人家安享晚年,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大地啊,你此刻为何如此格外肃静,也许是大千世界正在为父亲静默致哀!天空啊,你此刻为何如此阳光明媚,原来是美丽的天国在召唤父亲的灵魂,露出灿烂的笑容! 敬爱的父亲,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此去西天,您一路走好!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