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绿色生活的发言稿 |
范文 | 绿色生活的发言稿(精选4篇) 绿色生活的发言稿 篇1你们好! 早春,当那预示着生命和新生活开始的第一抹新绿出现在枝头,你一定会感到欣喜,盛夏,当杨柳松柏长出茂密的树叶,你一定会感到舒适,惬意;深秋和寒冬,凝望着西北风中傲然挺立着的树木和树枝,你一定会领悟到坚韧;顽强;不屈不饶这些词语的深刻含义。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有爱树;育树的传统。爱白杨的挺拔,爱柳树的柔美,爱松柏的不屈。除了这些,人们看中的更是树木的实用价值,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会有清新的空气;有了树才会有高楼;房屋;矿山;铁路。这绿色的宝库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紧紧相连。因此植树造林和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几十年来,我国水旱连绵,灾害不断。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国的湖泊减少了五百多个。还有著名的洞庭湖以每年六十四平方公里的速度减少,这都是乱伐树木带来的恶果。 人类走过了一段漫长而又光辉的历史之后,在不得不开始正视自身缺点的时候,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手段,保护环境,发展生产都是为了美好的生活,那种牺牲环境以求发展的路再也走了通了。 过去,人类曾经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尽情地发挥着“主宰作用”,一方面贪婪凶残地向大自然掠夺,高速度地发展自己;一方面又肆无忌惮地破坏了自己的环境。结果,愚蠢的举动理所当然地受到大自然百倍疯狂的报复。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有“爱树,育树”的传统。爱白杨的挺拔,爱垂柳的柔美,爱松柏的不屈。除了这种精神寄托外,人们更看重它们的实用价值。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会有清爽、新鲜的空气;有了树,才会有高楼、房屋、矿山、铁路。这“绿色的银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紧相连。因此,植树造林成为民族风尚,绿化家园成为时代的追求。 人们总是把很多很多的情感与植树活动融在一起。于是,出现了一片片“少年林”、“青年林”、“党员林”、“拥军林”,有了一年一度的绿色节日——“植树节”。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的林业史上有辉煌、灿烂、令人振奋的一页,也有麻林和愚昧写下的让人震惊、愤慨的断章。 昔日,河岸绿树成荫、绿禾如海。可是现在,人们为了盖房子,砍走了岸上的树木,拉光了河岸的泥土,挖空了河坝。于是,雨季一到,泛滥的河水淹没了两岸碧绿的庄稼。小河在呜咽,绿色在叹息。 这都是为什么?这都是乱砍滥伐,使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而又不及时植树造林带来的恶果。 在此,我倡议大家: 一、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宣传植树造林的意义,号召家长、亲友和社会上的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二、从我做起,爱护每一棵树。 三、积极加入到植树造林的行列里去,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增添一片绿色。 同学们,为了绿色,为了大自然这个人类的共同家园,让我们在植树节这个绿色的日子里,铲一锹泥土,担一泓清泉,连同我们觉醒的意识和深情的`祝福,浇灌在棵棵幼苗的根系下,同它们一齐生根!长大! 绿色生活的发言稿 篇2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北海市国土资源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自治区耕地保护战略部署,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扎实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着力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 “十二五”以来,北海市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总值由20xx年的496.6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1229.8亿元,财政收入由20xx年的57.54亿元到20xx年的突破2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增速居全区前列。与经济腾飞相伴,北海市努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耕地保护工作双丰收,有力地保障了北海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得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高度肯定。 据统计,北海市现有耕地面积为14.07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为10.60万公顷,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北海市的耕地保护任务。近年来,北海市加大土地整治项目建设,20xx年以前组织实施了798个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实施规模1.65万公顷,投入资金4.5亿元,新增耕地2990.29公顷。全部历史土地项目均按时完成,没有因施工、天气、资金等原因延误完工,是全区唯一全面完成历史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并于国土部土地整治监管系统备案的市。20xx年以来,北海市共实施167个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实施规模4.93万公顷,投入资金10.04亿元,新增耕地1939.65公顷,目前167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正在组织实施,其余161个项目已竣工,其中,157个项目已完成验收。据统计,北海市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5.33万公顷,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耕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划足划优基本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根据国家及自治区关于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护的要求,北海市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等五项任务的要求,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市划定基本农田10.60万公顷,比调整前增加了7625公顷优质耕地为基本农田,城市周边基本农田达1.24万公顷,全市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5.48%,高利用等别占基本农田比例比调整前增加5.29个百分点,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北海市10.56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市基本农田分布更加连片集中,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基本农田“数质并保”的目标。 大力推进“旱改水”占补质、数双到位 北海市20xx年以来,强化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建设,提高建设占用补充耕地质量,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摸清了家底。查明全市“旱改水”潜力面积5.4万亩; 二是落实项目。目前,北海市已完成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2个,实施总规模257.3公顷,新增水田207.8公顷;正在实施的项目1个,实施规模244.9公顷,预计新增水田196公顷,旱地提质改造49公顷; 三是部门配合,提升质量。市国土和农业部门通力合作,对肥力贫瘠的旱地施放有机肥,使原土壤结构朝良性方向改变,土地培肥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四是挖掘潜力。北海市结合合浦县整县推进基本农田整治建设项目,对其中具备“旱改水”潜力的485公顷旱地,落实资金开展“旱改水”; 五是全面按时兑现承诺。北海市至20xx年12月31日承诺到期的提质改造面积为175.0787公顷,到20xx年底,已完成提质改造面积257.3公顷,新增水田207.8公顷,全面按时兑现承诺; 六是资源共享。北海市合浦县于20xx年10月出让了50公顷新增耕地指标,近期将出让市本级提质改造新增水田70公顷指标,支持解决部分市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旱改水”指标缺乏问题,发扬了国土人“一方有求,八方支援”的优良作风。 整县推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美丽生态乡村 北海市合浦县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是广西开展整县推进土地整治项目以来,实施规模最大、投资金额最高的整县推进项目。该项目共有53个子项目,涉及常乐镇、党江镇、廉州镇、沙岗镇、石康镇、山口镇、石湾镇、乌家镇、西场镇、星岛湖乡、闸口镇、白沙镇等12个乡镇共95个行政村,总建设规模达4.48万公顷,涉及基本农田3.08万公顷,投资额高达8.67亿元。目前项目总体建成骨干灌溉渠道98.824千米,骨干排水沟51.183千米,新增灌溉面积3100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33万公顷,恢复灌溉面积1500公顷,可有效节水6617万立方米,增加排涝面积5207公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31万公顷,新增耕地面积380.93公顷;受益人口约36.75万人,年粮食总产量可增加3.25万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可增加115元,年新增净产值约7936万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项目实施建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及“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村相通”的新农村格局,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障了粮食安全,改变了农村面貌,提高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地区和谐发展,项目建设在北海市已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群众普遍十分认同,反映很好、评价很高,纷纷主动要求进行土地整治,真正实现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目标。 据统计,北海市通过土地整治,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33万公顷。 “小块并大块”“增减挂”试点成效初显 为进一步加快推动北海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效保护耕地,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力,解放农村劳动力。根据国家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北海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当地政府的积极性和群众意愿等多方因素,北海市组织实施了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彬畔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和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雷田村委波罗根村、营盘镇彬畔村委东宁村“小块并大块”项目。其中,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彬畔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项目实施面积7.5公顷,完成土地平整7.07公顷,建设道路1646米,排水470米;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雷田村委波罗根村、营盘镇彬畔村委东宁村“小块并大块”项目实施面积313.96公顷,完成土地平整146.74公顷,新建田间次道33639.04米,新建蓄水池4座,新建排水沟693米,新打机井90口。 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小块并大块”项目,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当地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经济效益方面:通过土地平整,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平整度,将零散地块整合为相对集中连片的耕地,促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打了基础。 生态效益方面:通过交通、灌溉及排水设施的完善,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项目区抗旱、抗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了农田小气候,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了良好的作用。 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对村庄内的道路、排水设施建设,不仅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还美化了村庄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传统的各自种植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管理,让群众真实感受到国家惠民政策、三农政策带来的实惠,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 绿色生活的发言稿 篇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然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无论是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还是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都越来越明显。未来,我国靠牺牲资源环境支撑快速发展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资源环境问题成为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严峻的显示警醒我们,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 我国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首先,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其次,创新能力不足是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缺乏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是问题的重要原因;第四,缺乏生态消费观念也是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走绿色发展之路,首先必须着力推动产业化升级。在这方面,韶关市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的情况下,转型和升级,形成生态文明的产业结构已经是韶关市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韶关市立足本市发展战略规划,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形成了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事实证明,推动产业化升级是绿色发展的必有之路。 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重污染业要从提高废水处理水平入手,引进、吸收、升级国际领先技术,研发出新的废水处理技术。通过主动创新技术,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走绿色发展之路,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推行清洁生产,变被动监督、监管、罚款为主动实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工业与农业的对接,逐步扩大循环产业链,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走绿色发展之路,还必须培养生态消费理念。生态消费是一种绿色的消费模式,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只有人们掌握了生态消费的知识,形成了生态消费的理念和意识,并最终改变既有消费模式,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家园天蓝、地绿、水净,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梦想! 总之,我们始终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在保住青山绿水为前提下,进行企业绿色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型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保护生态的基础研究、试验研发、工程应用和市场服务。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走绿色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只有推动产业化升级,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养生态消费理念,才能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绿色生活的发言稿 篇4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从我做起,共建绿色家园》。 谁不希望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谁不希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谁不希望身边的河水清澈明净,谁不希望眼前的阳光灿烂如金。是啊,谁不希望能有如此天然的一幅画面呢?但现在我们却距离它越来越远了。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使我们的家园遭到了严重的威胁,天空湛蓝如镜,大地绿草如茵,已经快要不复存在了,而我们却还执迷不悟的破坏环境,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生活垃圾,路边的绿树越来越少,河水不再像原来那样清澈透明,河里的鱼虾不知去了哪里,一座座大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情景提醒我们,创建绿色家园已经刻不容缓。我们的行动不能仅仅呼吁,更应该从我做起,创建绿色家园。当然创建绿色家园很难,现在还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只要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看到成果。只要你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原来创建绿色家园也如此简单。如果你每天都弯腰去拣地上的一张纸,我们走过的路就会多一份清洁;如果你每年植树节都种一棵树,我们生活的家园就会多一份绿意。长此以往,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绿色家园又回来了。如果每人都有这样高的环保意识,那么上面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我们就不会面临如此的生态环境了。 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以虔诚的声音呼唤生命的绿色:为了让大地山青水秀,为了让家园绿树蓝天,让我们小手拉小手,让我们小手拉大手,加入“呼唤绿色”行列,共建绿色家园。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