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
范文 |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通用31篇)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一、学情分析:本班人数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七、质量目标: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八、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九、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26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0人。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对数学学习有很高的兴趣,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好,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班中部分学生的听讲习惯不是很好,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要走加大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5、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解决问题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汁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4、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措施 1.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 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习过程的构建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6.注意评价的改革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安排 主备人 1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崔金凤 2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崔金凤 3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舒婷 4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玉美 5 国庆放假 6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玉美 7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艳 8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艳 9 四有趣的游戏 舒婷 10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杜建忠 11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杜建忠 12 六有趣的游戏——认识图形 杜建忠 13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赵新美 14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赵新美 15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赵新美 16 八雪山乐园——总复习 17 八雪山乐园——总复习 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复习 注:直接输入内容即可,不要改变文本版格式和表格样式。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3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掌握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了解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掌握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4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x)班有xx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位置 ,1— 5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 图形(一)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 教学的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 五、 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10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完成教学任务方法措施 1、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5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 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安排 月份周次单元教学内容页码 课时数 9 1一准备课2~5222二位置6~1333 3~4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4~31 10 1、1~5的认识3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4~6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10~11 7~13 五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2~83 20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整理和复习2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 11~12 14~15 六 11~20各数的认识 84~90 4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16七认识钟表91~9522 17~19 八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2 1、9加几2、8、7、6加几3、5、4、3、2加几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20九总复习4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6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x)班有xx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位置 ,1— 5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 图形(一)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 教学的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 五、 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10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 ②口算练习卡片; 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 ④数的组成练习卡片; ⑤计数器; ⑥绒板; ⑦钟面; ⑧方木块; ⑨小棒; 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习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1、数一数2课时第一周 2、比一比3课时第二周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认识 ②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③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第六至七周 5、分类2课时第八周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第九至十四周 ①6、7的认识和加减法 ②8、9的认识和加减法 ③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④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第十五周 ①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②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8、认识钟表2课时第十六周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几 ②8、7、6加几 ③5、4、3、2加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10、总复习4课时第十九至二十一周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7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23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准备课, 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习。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8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海底世界-- 数数 2、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1)1-10各数的认识 (2)0的认识 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10以内数的加法 (2)10以内数的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探索规律 4、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1)11-20各数的认识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2、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 (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 (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 (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 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我又换牙了--统计 (1)简单的数据整理(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 2、教学广场 找规律 3、数学广场 简单组合问题 4、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 5、雪山乐园 --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 数与代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 ”、“=”、“ 〉”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 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难点:统计 四、课时安排: 海底世界 --数数…………………………………………1课时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二)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3课时 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14课时 数学广场………………………………… 1课时 (四)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2课时 (五)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3课时 (六)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3课时 (七)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6课时 数学场……………………………………… 1课时 (八)我又换牙了 --统计……………………………………… 2课时 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1课时 (九)雪山乐园 --总复习…………………………………5课时 五、具体教学措施: 1、 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9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课标”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八个单元,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四个领域,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内容。特点:一是选取了贴近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二是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形成问题串,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三是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认识结构。重视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在认数与计算方面设置小单元,并重视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四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六是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学期教学目标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会数20以内的数,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5、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解决问题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汁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4、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措施 1.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 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习过程的构建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6.注意评价的改革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安排 主备人 1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崔金凤 2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崔金凤 3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舒婷 4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玉美 5 国庆放假 6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玉美 7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艳 8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艳 9 四有趣的游戏 舒婷 10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杜建忠 11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杜建忠 12 六有趣的游戏——认识图形 杜建忠 13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赵新美 14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赵新美 15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赵新美 16 八雪山乐园——总复习 17 八雪山乐园——总复习 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复习 注:直接输入内容即可,不要改变文本版格式和表格样式。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0一、基本情况 一年级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5、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解决问题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汁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4、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措施 1.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 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习过程的构建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6.注意评价的改革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安排 主备人 1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崔金凤 2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崔金凤 3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舒婷 4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玉美 5 国庆放假 6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玉美 7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艳 8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艳 9 四有趣的游戏 舒婷 10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杜建忠 11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杜建忠 12 六有趣的游戏——认识图形 杜建忠 13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赵新美 14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赵新美 15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赵新美 16 八雪山乐园——总复习 17 八雪山乐园——总复习 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复习 注:直接输入内容即可,不要改变文本版格式和表格样式。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1一、教学分析 本册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其中也包括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数一数》这一单元同通过让那个学生数1~10以内的数,也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比一比》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师“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并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及10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让学生认识物体,感知图形的形状,建立初步的形状感知,并会对各种图案图形进行分类。 《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是本单元让学生更加清楚的学习,通过认识钟面,从而认识整时、认识半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年1班和3班,两个班级的人数分别是42和41,他们都是一群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一年级对他们而言是步入了小学生的行列,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小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对小学生的一些习惯还不能,往往带有在幼儿园时候的一些做法:比如调皮捣蛋、行为习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现在作为一名小学生,和在幼儿园有着很多的不同,很多孩子都不能适应,而且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也不同,接受的知识也不一样,所以一年级让孩子养成习惯,进行教学应该因人而异,也可以说一年级师最辛苦的一年。但是我相信只有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努力工作,我相信可以使自己所在的班级的学生能使整体达到相同的水平,尽量少出现最好与最坏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知识水平能大径相同。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重、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六、教学措施 1、课前5分钟让学生来做口算20道,以便养成每课口算的习惯 2、督促学生做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尤其是坐姿、写姿书写习惯。 3、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在教学中获得知识,更在生活中找到和学到知识。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5、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数学,并阅读关于数学故事,不仅学到数学的有关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能力。 6、对学生比较薄弱的知识上多辅导 7、培养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习惯,预习新知识和复习时都要从想、看、测、疑、订等方面入手。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2一、教材分析: 1、本册教学内容包括:数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类与比较;认识图形;认识位置;总复习。 准备单元:数数。正确的数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本领,更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入学前,多数学生初步具有了数数的经验和技能,知道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这一内容的设计目的是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通过简单的数数,全面了解学生对计数、方位还有分类、大小、位置、比较、图形及观察、动手和表达等多方面的情况,为后面的系统学习做准备。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意义。因此,教材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分类与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主要认知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四单元:认识位置。本单元是学习“空间”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对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非常重要。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七单元: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部分知识学习得好坏,将对今后继续学习口算和笔算产生直接的影响。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这,应用很广泛。在开始阶段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和今后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十分有益,因此要重视本单元内容的教学。 第八单元:总复习。本单元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情境。每个情境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的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 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道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算方法。 *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轻重。 *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在具体情景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情景中认识上下、前后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他们的基本特征。 (3) 联系具体情景,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根据物体的用途、形状、颜色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的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景和问题,发展简单的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显示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验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3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4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习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1)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2)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3)课后练习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练习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习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习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1)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习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1)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2)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1)能联系课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和句子弟兵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5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 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五、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6一、本册教材分析: (一)20以内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比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第一课《捆小棒》,重点是对位值概念的理解,这对后面数与计算的学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计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的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的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法、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从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的第四课《小猫钓鱼》就开始加、减混编了;从篇幅看,混编的占六成。加减法提早混编的好处有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如,小女孩套圈游戏的情境(第28页),可以问“套中1次,没有套中3次,一共投了几次?”列出1+3=4或3+1=4;也可以问“投了4次,没套中3次,套中了几次?”或者“投了4次,套中1次,没套中几次?”列出4—3=1或4—1=3。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如从上面套圈情境所列出的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事实上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加减混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希望这样的编排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让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能够逐步体验数学知识是具有相互联系的整体。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第七单元第三课“有几瓶牛奶”、第四课“有几棵树”、第五课“买铅笔”等实际问题都是施展算法多样化的精彩实例;前两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两节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就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四)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数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本册教材把分类归到统计的领域。不论是第四单元《分类》,还是第九单元《统计》,都要重视对过程的经历和体验,积累分类和统计活动的经验。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3人,学生年龄小,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如数数、写数、分类等。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上课时不爱专心听讲,参与意识不强,对课堂常规和一些组织形式不熟悉,很少有倾听、交流、阅读、书写的交流技能。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7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课标”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八个单元,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四个领域,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内容。 特点:一是选取了贴近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二是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形成问题串,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三是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认识结构。重视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在认数与计算方面设置小单元,并重视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四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六是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学期教学目标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会数20以内的数,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5、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解决问题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汁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4、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措施 1.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 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习过程的构建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6.注意评价的改革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8一、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四、教学方法方面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a、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养成有很多方面,首先要学会的是整理书包和带齐学习用品,家长要为孩子准备的文具:铅笔(8—10支,每天卷好)、尺、垫板、橡皮。孩子忘带数学书、忘带文具盒在最初都是难免的,但如果有责任心的话,这类问题是不会反复出现的。孩子要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将学习用品准备齐全,这在习惯形成初期非常重要。 其次,作业格式训练也是学习习惯培养的一方面。要利用数学练习本让学生练习写数和写算式(老师会布置,家长只要督促书写端正、格式正确即可)。 学习习惯的另一方面就是作业的按时完成,还要注意提醒孩子认真完成。家长每天先听孩子说一说当天有什么作业,再看孩子做的是否符合要求,以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b、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因此还需要各位家长做有心之人,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计算的练习方式多样,可以制作卡片,供孩子独立练习,也可在做家务、和孩子上街等时间来个对口令。同时要留心孩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计算方法存在问题。但要防止枯燥的题海练习,每天几十道,错了还要罚的做法会扼杀了孩子学数学的兴趣的。 c、依据生活理解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我们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认识,有些孩子正确掌握左右需要较长时间和过程,家长要有耐心,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如两人面对面时,如何判别对面之人的左右边。 在时间许可时,我们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数学游戏,通过那些具有训练目的的游戏促进孩子在数学、认知、空间理解、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因为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自由的、毫无压力的宣泄内在的情感,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且当孩子把“成功”的希望渗透到游戏中时,他们不愿输的努力就会从游戏本身扩展到学习中去。又如用小正方体拼拼搭搭,观察小正方体的分布,数数一共多少块,对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大有益处。再如用一布口袋,内放各种形体,让孩子蒙上眼睛摸一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可以不断加深孩子对形体特征的认识。虽然这游戏具有挑战性,但孩子往往乐此不疲。 d、重视数学语言发展,为聪明插上翅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的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不妨给孩子的智力发展插上“语言的翅膀”,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观点、看法与思路。和孩子交谈的形式不必过于正式,比如和孩子散步时,和孩子去公园时等等,这样交流的气氛要自然亲切得多。对话时要有意识的激发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 数学书中的实际问题小朋友都要能在老师或家长引导下看书说出题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家长要能耐住性子,多听少说,只要我们的话语能引发交谈话题,进行适当的点评反馈就够了。 e、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经常向孩子“请教”。 把孩子推上讲台,做孩子的“学生”这虽有明知故问的嫌疑,但并不妨碍孩子的为师热情。他们会很兴奋,很热情的扮演老师的角色,介绍自己今天的学习收获。 f、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家长肯定和赞赏。与其说“你不要这样做!”还不如“你那样能够做得更好!”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于做过的错事,还不如让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别害怕出错,家长更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有进步!继续努力!”“没关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啬真心的表扬。 g、注重孩子学习过程,正视孩子考试成绩。 当他们面对新内容,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时,孩子就会感到困难,因此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在家看孩子的计算很熟练,就以为孩子的数学学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往往有些不适应,或者说不尽如家长之意。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数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9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x)班有xx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位置 ,1— 5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 图形(一)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 教学的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 五、 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10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0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掌握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了解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掌握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 ②口算练习卡片; 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 ④数的组成练习卡片; ⑤计数器; ⑥绒板; ⑦钟面; ⑧方木块; ⑨小棒; 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习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1、数一数2课时第一周 2、比一比3课时第二周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认识 ②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③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第六至七周 5、分类2课时第八周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第九至十四周 ①6、7的认识和加减法 ②8、9的认识和加减法 ③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④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第十五周 ①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②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8、认识钟表2课时第十六周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几 ②8、7、6加几 ③5、4、3、2加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10、总复习4课时第十九至二十一周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1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x)班有xx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位置 ,1— 5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 图形(一)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 教学的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 五、 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10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五、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2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情况分析 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3教学目标: 1、该部分包括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两项内容。回顾整理是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回顾。 2、通过回顾整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引导学生说出想到了加减法的哪些知识,引起学生的思考。 3、通过学生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教科书、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你们学得不错。这节课老师准备领小朋友作一下回顾整理。相信你肯定能做得很好。 二、复习整理。 1、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我们先来看蓝旗区: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我们也来做游戏好吗? 学生两人一组反复进行进位加法的练习。 3、黄旗区:他们在做什么?四位小朋友与老师在做抽读卡片游戏。由一位小朋友说得数,其他人抽取相应的算式卡片。请找出得数是11、1218的算式。 4、绿旗区:是找算是规律的练习。教学时要应加以扩展,扩大练习量和灵活性。 5、把减法算式按得数分组。每人一套算式卡片,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分组找规律记得数。 6、红旗区:整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表,根据横着看第一行的书都是11,竖着看第一列都是9加几的提示,教会观察的方法。学习时,小组分工合作,按找规律、选卡片、填位置的程序进行。 7、紫旗区:整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整理程序同红旗区。 三、拓展练习。 说一说,这节课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知识用到了加法?哪些知识用到了减法?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4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该: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3、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 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从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儿童是通过活动在其心理结构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构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8、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努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主要表现在: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这些都可以供学生认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时操作用。 2.口算练习卡片 3.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学具。 4.数的组成练习卡片这是为使学生掌握数的组成的练习材料 5.计数器这是演示20以内的数和计算用的一种教具。 6.绒板这是用来演示数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用的教具。 7.钟面 8.方木块可以用来数数和演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9.小棒本学期每个学生要准备20根小棒。 10.数位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用。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5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非常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一年级显得尤为重要。一年级的学生都是活泼可爱的,对任何事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新学期要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真正感兴趣,喜欢学数学,做到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20以内数的认识(共2个单元)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减法(共5个单元)第四单元——合与分;第五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第八单元——20以内的加法;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第十单元——探索乐园(加减计算中的规律)。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第六单元——分类。? 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会比较大小、长短、轻重、高矮。 2、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个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3、初步知道加、减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五、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月日) 章 节 课题 教材分析 重难点 教具准备 8月30日至9月3日适应周 9月4日 至 9月12日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1、按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 3、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4、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上课课件需备课老师自己准备。以下只提供参考学戏剧与教育)挂图、10根小棒、学具盒 9月13日 至 9月30日第五节 第六节 认数(一)认识物体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 1、熟练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叙述呢个识别这些物体,能体会平面和曲面。学具盒、直尺图、投影仪、水彩笔、积木、实物模型 10月9日 至 11月27日第七节第八节 第九节 分与合加法与减法统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让学生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1、熟练掌握10以内的数的组成;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3、指导学生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投影仪、数字卡片、口算卡片、学具盒、加法和减法表、书中附页的图片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6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1)班和一(2)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有61人,一(2)班有58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孩子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概念,比如进学校不穿拖鞋、不乱丢纸屑等都没有养成习惯。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但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他们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六、教学进度 略。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7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六、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1课时) (二)准备课: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8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1、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钟表面上接近整点的时间,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3、理解20以内进位加的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直尺、钟面教具、小棒、数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12月29日至放假第十三节期末复习 教材通过多所学内容全面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提高能力。复习20以内加法计算;复习数的概念及组成;提高计算速度。加法、减法表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9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x)班xx人、一(x)班xx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 ②口算练习卡片; 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 ④数的组成练习卡片; ⑤计数器; ⑥绒板; ⑦钟面; ⑧方木块; ⑨小棒; 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习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略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30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理解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较整洁地书写“0”。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较整洁地书写“0”。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反馈旧知 1.填空。 图中有( )把椅子;图中有( ) 张桌子。 2.选择 图中有( )个草莓 A 1 B 3 C 5 D 4 (一)新知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生表示愿意去,兴趣高涨。 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苹果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有1——5的数字),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 看苹果模型,观察模型上面有什么?1.2.3.4.5.五个数字。 二、师生共同探讨新知。 (一)摘苹果,提出问题。 1.说明游戏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摘下来,告诉大家上面的数是几?表示什么意义?然后再把它贴到黑板上。 2.找几名学生上前摘苹果。摘大的,摘小的.最后,树上没有了。 3.提问:苹果摘完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交流提出: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能不能把这些苹果排排队?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 (二)自主解决问题。 (预设)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0是最方便的。 交流想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像这种一个也没有,我们用数字0。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教师总结,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板书“0”) (三)生活中的“0”,学习写“0”。 1.现在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0呢?(门牌号码上的0、电话号码上的0、直尺上的0出示有0的图片)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0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直尺、台秤、计时秒表、温度计的图片)。 2.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1)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直尺,拿出直尺,放在桌上。找一找0在哪里,小手指向0。你能大声的把直尺上的数字读一遍吗?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些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这个0表示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温度计)。 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生尝试说) 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所以这里的0表示分界点。(板书:分界点)小结:0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分界点。 3.学习写0 (1)写“0”同学们看“0”像什么?你会写吗?试一试,看谁写得最漂亮!(学生写后,教师在田字格上演示写“0”的正确笔顺,再让学生在课本田字格里写几个“0”,同桌相互比一比,议一议。) (2)现在,我们的数字大家庭里又添了一名新成员:“0”。把它排到什么位置合适呢?为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一起按顺序读一读这些数:(0,1,2,3,4,5,)。 三、巩固练习: 1.写一写(自主练习第 1 题)盘子中各有几个苹果呢,请你数一数,写一些。看谁写得最漂亮! 2.补充按顺序填数(自主练习第 3题)你们看,这些调皮的数跑没了,你们能把它填上吗?如果你填对了,就会得到一份有趣的礼物!快开始吧! 四、抽象概括。 1.做游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 2.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同位合作,好朋友合作。 边学边练 (一) 填空题。 拿走5块糖还剩(0)块。拿走3块糖还剩(2)块。拿走2块糖还剩(3)块。 巩固训练 1.看图写数。 2.看图写数。 3.看图写数。 3拿走2,还剩1。 4拿走3,还剩1。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0 ”表示一个也没有 1 2 3 4 5 “0”表示起点分界点 教学反思 1.教材出示了直尺图,这是前面用点子图讲数的顺序的进一步提高。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教学时让每个学生自备一把直尺,在直尺的左端找到0,说明0是起点。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0的右边一个数是几,最后一段一段地数数。这里只是认数和掌握数的顺序,还不是认识米尺,所以不讲厘米等长度概念。 2.教学0的写法的时候,应向学生说明笔顺,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教学生练习的方法可以参看前面教写数的教学建议。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31一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x-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初步学会用数与他人交流。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10以内的加减计算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两个数相减、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会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用图画形式或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简单的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3)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和分针,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时,会用整时和大约几时表述时间。 (4)会比较一些常见物体的轻重。 教材重点: 认数(一)、认识物体、加法和减法、统计、认数 (二)、认识钟表、加法 教材难点: 认识钟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及 情况分析 教学措施 1、加强对学生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应用形象直观的教具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4、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 5、加强图形初步知识的教学。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教学进度表 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 一数一数29.1-9.2分别数1~10个物体的个数。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3.让学生体会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交流、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儿童乐园:爱护环境 二比一比29.4-9.7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1. 联系学生生活选取素材。 2. 恰当地呈现问题。 3. 练习安排多有变式,且承载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学会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标准。 三分一分29.8-9.9把一些东西按某种标准分类。 1. 巧选例题素材。 2. 练习题包含了不同的分类要求,梯度明显。通过学习会分一些简单的物品 四认位置39.10-9.14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 2. 在操作活动中把握方位。 3. 实际体验位置关系是相对的。能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关系 五认数(一)129.15-9.301.认数时逐步抽象概括,重视引导学生规范地 写数。 2. 重视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 3. 多方面展示 0 的含义。 4.直观展示比多少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5. 教学10的认识时渗透 10 个一是 1 个十。 6. 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1-10各数及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表示大小的符号野外的蘑菇不乱采 六认识物体410.9-10.12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教材的呈现顺序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堆积木的场景---分离出研究对象 ;典型物体---实物表象 ; 图 形---一般性表象 ;名 称---几何知识 ;举例、分类--- 应用、拓展 2. 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安排动手操作型的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 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 七分与合910.13-10.231.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2. 注意沟通分与合的联系。 3. 逐渐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 4.让学生在游戏中有兴趣地练习和记忆。能掌握10以内数的不同分法。34、38、39页美化环境 八加法和减法2510.26-11.27加、减法的含义,口算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重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1)例题都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操作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3)通过“一图一式”“一图二式”“一图四式”发展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 (4)能正确的计算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丰收的果园例题美化校园:植树、浇水 九统计211.30-12.1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办法收集整理数据,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1. 有趣的情境产生统计需要,激活 统计方法。 2. 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时注意不要颠倒分、排、数的顺序,不要拔高教学要求。 3、能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办法收集整理数据,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十认数(二)812.2-12.11认识 11~20 各数。 1. 在操作活动中理解 10 个一是 1 个十,初步感受满10进一的好处。 2. 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 11 ~ 20 各数 的组成,初步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 继续培养学生的数感。 4. 安排 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学习能认识数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 十一认识钟表312.14-12.16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 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1. 充分利用学生认钟表的已有经验,在交流中形成认识。 2. 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渗透一天有 24 小时会认钟表,知道时针和分针并会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时。 十二加法1212.17-12.311. 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必然现象。 新的计算教学过程:学生面对情境问题产生计算欲望自主选定计算策略,设法计算 相互交流,修正或确认自己的算法 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反思、校正、提高。 算法多样化是对群体而言。 2.逐步提高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 3.设计形式多样、数量较多的练习, 以使学生达到熟练口算的程度。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理解20以内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十三期末复习4+机动1.4-1、熟练地数出数量是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2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会书写0-20各数。 2、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