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范文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通用16篇)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1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期,我们采取座谈、问卷调查和走访企业的方式,与6家企业和部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分析当前经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表明,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经过阶段性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普遍反映,近两年来,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社会重视环境建设的氛围已经开始形成。但是,实行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通畅、宽松、便利、法治的良好环境,依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座谈中,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今年县委专门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下“重锤”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人大、政协对经济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改变了以往投诉无门、治理无人的局面。随着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审批项目逐年减少,审批事项向服务中心集中,方便了企业办事。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经济环境的案件,行政执法人员明目张胆地“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明显减少,雁过拔毛的现象得到遏制。实行奖励纳税大户等制度,形成了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经济发展环境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当前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第一,发展意识不强,企业经营的政策环境仍不宽松。

  座谈中大家反映,传统的官本位、权本位、利本位意识在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有些干部发展意识不强,习惯用计划经济的管制手段管理企业,居高临下,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对企业不惜竭泽而渔。有些部门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跑项目、创品牌、融资等方面的措施不力,扶植企业发展的政策难以落实。座谈中大家反映,尽管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土地、税收、金融、工商等方面的政策仍不够灵活,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还不足,企业准入的门槛还比较高,一些好的产业进不来,有的来了也留不住,难以形成规模。如南河工程老板中途撤走,亚泰和胜动合作项目黄磷尾气发电无法履约等等。少数部门由于思想观念难以从根本上转变,习惯用条条框框束缚企业,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支持的少,干预的多;设路标的少,设路障的多。

  第二,行政审批项目过多,程序繁琐,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

  座谈中反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一些部门面对新一轮市场竞争,缺乏紧迫感,工作中轻服务、重收费,轻监管、重处罚,程序繁冗,服务效率不高。一是行政审批项目偏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不够,行政审批方式单一。二是行政审批手续繁多。有些具有审批职能的单位仍抱着部门权利不放,以种种借口搪塞,至今不进中心。有的虽然在中心设立了窗口,却把行政服务中心当作“收发室”,实行审批职能体外循环。有的行政机关一项许可要经多个科室,涉及到几个分管领导。有的在报批材料上做文章,不实行一次性告知,对申报材料吹毛求疵,逼着企业找关系、做工作。

  第三,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

  大家反映,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工作中,县领导比部门领导重视,部门领导比中层干部重视,对县领导重视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作法给予高度赞扬。但也认为,有些部门政令不畅,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力度不够。有些部门握有实权的科长、主任等中层干部对待上级决策、政令和要求,以种种借口顶着不办。有些工作人员接到报批项目后,采取“挤牙膏”式的服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快办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第四,部分单位自由裁量权过大。

  有些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少、宣传政策少,但突击检查多、行政处罚多。在行政处罚中就高不就低,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抬高处罚额度,只要在检查中发现一点问题就狮子大开口,等着企业去“做工作”。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容易滋生执法中的腐败行为。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2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将“生态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目标,市委、市政府将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美好安康的主题,在生态资源方面,拥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其他县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独特的生态禀赋,将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一、要更加透彻地认识县情

  在省市加快发展、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大势中,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全市处于什么位置,与省市兄弟县区、周边毗邻县区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加速发展应该首先研究的问题。从省市发展大势看,为基数,全省GDP 445 . 8亿、财政总收入2800. 亿元、人均GDP为38557元、人均财政收入74709元;全市GDP53.02亿、财政总收入5.8亿元、人均GDP为 700元、人均财政收入 762元;财政总收入为0.822亿元、人均GDP为20000元、人均财政收入370元。数据表明,我县与全省、全市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趋势越来越大,已基本处于掉队的边缘。从周边县区的发展态势看,我县与重庆、湖北毗邻县以及本省其他县区也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落后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县情。但落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仅能表明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位次,并是不是我县的特色和特点。面对差距,要在发展中跟进全省、全市步伐,要在县域经济发展竞争中实现赶超,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6%在全省、周边县区最高;人少地广、资源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也最为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生态资源等都很丰富;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良,生态、气候条件最适宜人居住、养生等等,可以说全县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风、气候等都是财富,是今后赶超、跨越的巨大潜能和支撑,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县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县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财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让全县人民都参与到财富的分配中来,在富民的同时实现县强目标,使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二、要更加敏锐地把握发展机遇

  从发展现状和自身具备的优势看,我县的落后,是资源富集的暂时落后,面对拥有丰富资源的落后现状、面对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跨越、赶超目标,必须要善于把握机遇、抓住机遇。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上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我县尚处于“四化”建设的起步阶段,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少走弯路,在赶超发展的过程中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县全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是属于生态功能区,加上我们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必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先机。从中省市的政策机遇上看,中央扶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而且作出了促进秦巴连片特困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战略决策,有利于我们更多地得到国家项目和资金扶持;省上明确了陕南循环发展和移民搬迁的战略部署,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发展倾斜;市上提出了建设美好安康的构架,有利于我县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促进发展上得到更多支持。从我县自身创造的机遇看,县上确立了以“三项建设”为主线,以突出工作重点、彰显县域特色为工作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为动力,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宏伟目标。加之**人民历经贫困而产生的渴望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渴求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为我县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必须敏锐地洞察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三、要更加清晰地抓住工作重点

  县域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体协调推进的基础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点、重点抓。就我县而言,重点要立足县域资源优势,突出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

  (一)在一产上,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园区承载、企业引领、龙头带动,促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加快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建设,推动特色主导产业做大规模,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以绿化苗木、经济林果、林下种养、林产品加工和以森林资源、水资源为依托的山林经济和涉水生态循环产业,充分发挥山林“绿色加工厂”作用,围绕生态这篇文章,做精以生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在二产上,要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坚持以循环发展为方向,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 ,逐步限制、淘汰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企业,积极培育以富硒食品、涉水产业和医药等以特色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和加工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要谋划经济增长点转型的问题,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依托一产在林产品加工、森林经济、绿色食品加工业上下功夫,坚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动作”,推动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提高山林经济和涉水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产、二产的'互动共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在三产方面,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要积极争取尽快启动平镇高速,在打破交通瓶颈的基础上,大力包装推介旅游开发项目,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创造条件与岚皋、平利和巫溪、城口等周边景区聚合连接形成大旅游区,推进境外产品本地化、本地产品区域化,增强景区互动性关联度;要立足生态禀赋,深度挖掘旅游优势资源,依托秦巴百里画廊景点,加快推进飞渡峡黄安坝、三道门森林公园、林麝生态养殖观光园等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改善旅游设施条件,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四)在城镇一体化建设方面,要以生态立县战略为指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要扎实推进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建设,以城镇品位提升为目标,加快城区绿化、亮化、美化提级改造。围绕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务实推进“四城同创”活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及全省绿化模范县等创建活动),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集镇社区的综合配套,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长远目标。

  四、要更加科学地推动经济发展

  在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地基础上,要推动县域经济科学、持续发展,还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准确的路径。

  (一)要科学统筹谋划。最值得称道和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必须紧紧围绕生态这个主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谋划,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规划,制定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有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围绕这个体系务实加以推进,确保经济发展的科学性、操作性。

  (二)要突出抓好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招商上发展的动力支撑,实现跨越赶超目标,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没有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作支撑,没有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力推进,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完善项目规划体系,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加快建立覆盖县域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专项规划,构建科学系统的经济发展项目支撑体系,用规划定项目、争投资、谋发展,增强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优化投资环境,让更多的项目、更大的投资落户,通过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县强必须民富,民不富则县不强。要强化市主体的培育,激活各类市场要素,引导支持城乡居民在各自的领域大胆创业。要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引导个体业主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内创业、转业,加快完成全体经济向民营企业转型、产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同时,编制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计划,感召务工人员返乡,实现引资、引企、引人、引智并举,带动全县全民创业总量的提升,以民富实现县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3

  镇域经济是区(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区(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区(县)域经济的崛起,构建和谐万州也变得不可能。什么是镇域经济呢?按区域经济理论解释,镇域经济属于地域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经济特征明显的地域性生产综合体,处于我国国民经济五级(中央、省、市、县或区、镇或乡)构架中的最基层,是国家方针政策最主要最直接的操作平台。在我区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进程中,必须大抓特抓镇域经济,盘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这对于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万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认清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刻理解和认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堪忧。据区统计局提供资料显示,20__年万州镇域(包括镇乡、街道)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镇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4000余元,同比增长8.3,远远低于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00余元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全区镇域经济总量还不如九龙坡区九龙镇的经济总量,仅为九龙镇的41,少65亿元。更不如位居全国千强镇之首的东莞市虎门镇,仅为虎门镇的32,少90亿元。全区除街道办事处外,还没有一个镇乡经济总量上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上500万元。因此,我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增速缓慢,差距十分明显。

  (二)、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镇域经济与区域经济是融为一体的,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一体性。近年来,浙江的经济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镇域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浙江镇域工业企业占到了全省工业企业总量的80,浙江人自豪的称为“五分天下有其四”,可见,镇域经济对浙江经济总量的拉动作用非常强。与此相比,我区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提升作用还远远不够,镇域经济是万州区域经济的短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万州经济实力的提升。

  从我区镇乡实际情况看,由于镇域经济发展滞后,导致镇乡可供财力严重不足,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镇乡债务沉重,使镇乡财政运转更趋艰难,客观上又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站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和主城发达区县狠抓镇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我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为支持镇域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增强镇域经济活力,不断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为构建和谐万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根据镇域经济发展特点,突出选准加快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从我区镇域经济的实践来看,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必须从镇域客观实际和镇域经济的基本特点出发,积极选准加快我市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走城镇一体化、产业带状化、投入经常化、人才保障化的发展道路。

  一是以城镇空间布局为突破口,扎实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

  推进小城镇建设既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又是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性的一步。由于我区镇乡区划主要按行政区域设置,造成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城镇功能不健全,规模偏小,辐射能力弱。应当采用“确保重点、优先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拆并带动作用不明显的一般建制镇(乡),以辐射能力较强的小城市、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基础,重新规划布局城镇空间,继续缩减镇乡规模。要支持小城镇全方位、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新建和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当地农副产品的一级集散中心,推动当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形成连接城乡的循环通道,冲破城乡二元结构局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城镇一体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形成农村小康和城市小康的对接,最终达到社会和谐,这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基础性的一步。

  二是以布局带状产业为突破口,扎实抓好特色经济,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一些镇乡按照“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和“多拿几个单项冠军”的思路,提出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之路。我认为不够客观,我区农村地区绵延几千平方公里,气候和地理特征相似,各镇乡都抓“特色产业”,势必造成产业雷同。因此,为了有效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避免要素浪费,避免恶性竞争,根据地域和人文资源特点,由全区呈带状规划布局镇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更具合理性,不一定每一个镇乡都有特色产业,呈带状的几个或十几个镇乡则可发展同一种特色产业。为了将特色产业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还必须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是衔接农业与工业的有效链体。

  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就要把这个链体做大、做强、做活,使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传统农业向以种养为基础、以加工为重点的现代农业跨越。要紧紧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做文章,千方百计培育涉农加工的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各类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幅度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综合效益,以加工带种养,拉长产业链,促使工业与农业互动发展,呈带状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化进程。例如,开县温泉镇以当地竹材为原料发展起来的国家级龙头企业星星套装门厂便是成功的典范,由10年前的一个小工艺厂发展成为销售收入接近4个亿、利税5000万元、拥有国家专利50多项的大型企业集团,极大的推动了温泉乃至开县经济的发展。

  三是以加大投入为突破口,不断改善镇乡路

  网结构,加大小城镇环境治理,实现投入经常化。

  城镇交通对镇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区城镇道路等级偏低、通行能力弱、路网密度不高,这已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肠梗阻”。必须加大投入,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改造路网结构,提升道路等级,确保道路畅通,为小城镇更好地接受城市的辐射带动创造条件。

  近年来,中央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发好型社会发展目标,要求地方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盲目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工业项目上马前必须要过“环评关”。中央的出发点和决策是正确的,但对镇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以万州区分水镇为例,分水镇作为万州唯一的全国重点镇和重庆市首批启动的中心镇,依托5万亩蚕桑基地和凯登、金德两大丝绸企业,提出了打造“重庆第一丝绸大镇”的战略目标,已投资上千万元组装8条丝绸生产线,但因需国家投资的污水处理厂迟迟未建、水环境迟迟未治理,该项目因“环评关”硬伤一直未能上马。如果八条丝绸生产线成功投产,每年可望完成近5000万元的销售收入,近500万元的利税,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因此,我区必须加大对小城镇水环境治理和污水处理场建设力度,为镇乡吸纳有一定污染但能够治理达标的工业项目创造条件,实现全区对镇乡投入的经常化,以此拉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不断提高镇乡干部的执政能力,实现人才保障化。

  加快发展镇域经济,提升万州经济实力的关键在人。因此,人才培养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差别较大,需要很多年富力强的区级部门干部到镇乡奉献青春和热血,为缩小城乡差别贡献力量。要及时引导区级部门干部主动到镇乡工作,切实提高镇乡干部的地位和待遇,及时帮助解决镇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到镇乡工作,不断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使镇乡干部看得到前途,觉得有奔头。要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能够为干部建功立业营造发展空间的全新机制,形成靠政绩选人,靠政绩用人的新机制,让干部队伍充满活力,让干部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现。要强化干部培训,建立干部长期培训机制,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和业务水平,使镇乡干部始终站在发展的最前沿,更好地组织参与镇域经济的大发展。

  当然,制约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的因素还很多,涉及到国家宏观方面的政策制定、金融信贷和政府职能转变等等。但是,只要我们对镇域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通过全区上下的艰苦努力,一定能够取得镇域经济的大发展,万州经济实力必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石家河乡地处县城南部山区,地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共有35个行政村,7975户,28735口人,耕地面积28257亩。有华兴铸造、中江禽业、华龙碳素、纸箱厂、彩印厂等骨干企业10多家。辖区内设初中1处,学区小学6处,在校生2146人,在校职工207人。乡镇级卫生院1处,在职职工29人。政府机关在职80人,全乡财政供养400人,其中的政府113人,教育253人,卫生34人。 20__年,全乡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9.6万元,国税完成361.9万元,地税完成76.1万元,一般预算支出510.8万元,其中教育支出64.1万元(不含县局代发工资),农、林、水、文体广播支出130.6万元,卫生支出8.7万元,行政支出120.7万元,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35.5万元,其他支出151.2万元。

  20__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8.3万元,完成31.2%,国税完成117.3万元,地税完成12.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296万元,占预算的74%。

  二、现状及问题

  1、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上级接连出台一些政策性增支项目,本乡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也不断加大,出现

  了负债、支出的增幅远远超过收入增幅的现象。靠本乡的地方收入和政策性转移支付已很难保证收支平衡,只能依靠上级财政补助。

  2、乡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而这些都离不开投入。财力的投入不足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滞后又会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这种恶性循环导致的后果就是:发展越慢,财政越差;财政投入不足,发展潜力更差。

  3、财源结构单一。长期以来,本乡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第三产业为补充。由于历史及地理、交通等原因,石家河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骨干纳税企业。工业基础薄弱,税源主体不佳,造成了乡财源的后劲不足和发展乏力,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4、政策性开支带来的支出压力大。一是增资政策带来的压力。近几年,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增资政策,涉及面广,增资额度大。尤其是今年,人均月工资平均增长242元,全年财政增支达118.7万元,地方性各种补贴全年增长增支59.4万元,养老保险全年增长增支34万元;二是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计划生育投入、最低生活保障、优抚等,都需要乡财政配套资金,这些方面每年至少需要支出120万元,乡财政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落实措施,改变现状

  1、招商引资图发展。石家河地处山区乡镇,地理位臵、交通条件比较差,工业基础落后,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相对比较难,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本乡确立了“对外依托城区平台猛促招商,对内发挥资源优势生态招商”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让客商了解临朐及石家河的投资环境、优惠条件和待遇,一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让前来投资的客商放心、安心、顺心。近几年,向城区引进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4个,总引资额4.5亿元。临朐鑫德远东艺品、旗胜新科技、春远有色金属等规模企业已经投产达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落户乡内的中江禽业有限公司、香炉子山果品基地、五维山林等项目,为壮大支柱产业、建设生态石家河奠定了基础。

  2、广开渠道抓财源。加快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逐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其对财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含税农业,以财政体制和财税政策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黄烟、肉鸭、建筑园林等支柱产业,逐步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创汇增税能力;加强砂资源和矿山管理,有效杜绝国家资源、税收的流失。

  3、借助外力搞建设。贫困的乡镇保吃饭都有困难,搞建设凭自身力量的确是“画饼充饥”,近几年,本乡借助外力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山东桓台五维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80万元建成鳄鱼山庄;沂源果品销售有限公司投资120万元建成明海果品基地;潍柴、潍坊城市信用社、北京金王集团等投资100多万元分别建成潍柴希望小学、春蕾希望小学、金王希望小学等。如果不是借助外力,单靠乡镇财力,以上建设项目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4、严格控制消耗性支出。一是按照“保工资,保吃饭”的财政开支原则,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控制招待费、车辆燃修、水电、话费等一系列消耗性支出;二是按办公室岗位确定基础包干,超支部分由个人负担;三是以岗位定办公费、交通费,实行基数包干到人,超支不补,结余留用。通过严控硬挤的办法,让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

  5、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对全乡的预算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控制支出,专款专用,堵塞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杜绝不合理的开支,壮大财政实力。

  6、加强财政干部自身建设。创新理财思路,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开展财税工作;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财政队伍素质;加强廉政建设,依法理财,用扎实的作风,务实的态度,热情的服务,树立财政部门的新形象。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5

  xx市国土总面积188.2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9.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8.9%,森林覆盖率64.5%。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全市11个县(区)已有5个县实行了全封山。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提高林农收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林业现状,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据统计,xx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318万亩,从事林下经济农业人口51万人,实现产值37.1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业产值12.6亿元,林下养殖业产值14.4亿,森林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等产值10.1亿元,参与发展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50元,其中来自林下经济收入302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9%,广大林农真正尝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甜头。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我市在木竹消耗量逐年降低的情况下,林业总产值却得到大幅增长。xx年全市林业总产值163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48%;与此同时,xx年我市林木采伐量只有30.5万立方米,比期间年均采伐量下降了41.2%;森林覆盖率从“十五”期末的61.1%上升到64.5%,增长了3.4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从“十五”期末的4253万立方米增加到4973万立方米,增长了17%。,林下经济的发展既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又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我市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利条件,结合农民经营习惯和当地优势产业,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全市初步形成了崇仁麻鸡养殖加工,金溪芳樟种植加工,临川黄栀子和森林药材种植加工,资溪森林旅游和竹林鸡养殖,黎川香榧种植,南丰桔海农家乐,东乡花卉苗木,乐安竹笋和松脂加工,野生动物养殖等林下经济主导产业。

  崇仁县是中国麻鸡之乡。近年来,该县利用松树林地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养殖习惯,把林下麻鸡养殖作为主攻方向来抓。xx年全县林下养殖麻鸡达5000万羽,麻鸡饲养专业户1600余户,麻鸡加工企业20多家,实现年产值9亿元。全县从事麻鸡养殖、加工的近3万人,农民来自麻鸡的人均年收入达500元以上。临川区依托天顺公司、荣裕药业、苍源药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和加工。全区共种植黄栀子12万余亩、金银花2万余亩,杜仲、大枣、黄柏、吴茱萸等木本药材林1万余亩,在林下套种元胡、白芷、青蒿等草本中药材5000余亩。xx年该区实现林下药材种植加工产值2.7亿元,解决了6000多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就业农民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金溪县大力发展芳樟产业。xx年全县芳樟种植基地达6万余亩。目前香料企业已发展到32家,100多个产品,达到年产10万吨生产规模,其中:天然芳樟醇、天然樟脑粉等4个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在中国香化协会天然香料排名中,金溪县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香料基地。今年10月在金溪县召开了xx省林产香精香料协会首届年会。

  依靠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强大拉动作用,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出台了《xx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鼓励企业创立商标,打造品牌。市财政对每个获得市知名商标的企业奖励2万元。通过鼓励和引导,共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53家,创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商标60余个。如崇仁县培育了麻鸡省级龙头加工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创立了“山凤”、“国文”、“食话食说”、“跃鸣”等诸多知名品牌;临川区培育了“苍源”牌金银花茶、“天顺”栀子黄天然色素等知名品牌;金溪县培育了“思派思”、“华宇”、“天香”等10多家香料加工龙头企业和一大批香精香料产品品牌。资溪县着力打造“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和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品牌,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9亿元。二是扶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以产品为核心,以利益为纽带,以自愿为原则,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提高林农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xx县“恒丰特种养殖公司”实行“集中孵化、统一配料、分户饲养、联合销售”的模式,带动100多户农民从事蓝孔雀养殖生产,xx年销售孔雀5000多只,农户平均收入3万元以上。资溪县村民杨华利用马头山自然保护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养殖蜜蜂,成立了吉森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免费向周边农民提供种蜂、养蜂用具和统一生产销售等服务,一年就发展到了500余箱,计划3年内将社员发展到200余户。黎川县推广龙头企业带农户发展的模式,从菌种制作到产品销售实行统一服务,全县年种植茶薪菇3亿袋。据统计,我市共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377个,参与林下经济的企业和单位194家,带动农户10.8万户。三是加强林下经济品牌

  宣传。组织龙头企业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名牌产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和森林产品博览会,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我市先后有崇仁麻鸡、乐安水煮笋、黎川茶树菇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山凤”牌麻鸡被评为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临川“天顺”牌黄栀子干果获xx省名牌产品,乐安“山蜂”牌蜂蜜荣获xx年xx省十大最受欢迎农产品。xx年,我市组织24家企业参加第五届农产品展销会,乐安“广雅”牌清水竹笋获畅销农产品金奖。

  三、政策扶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根据市委、市政府即将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增基地500亩以上的企业,纳入市级龙头企业管理给予扶持,并把林下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优先安排。各县(区)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金溪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作为香料原料基地发展基金,对规模连片开发100亩以上的基地,每亩补助50元。南城县设立林业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财政出资100万元,向信用联社担保500万元贷款,作为林业产业大户担保基金,用于扶持百亩以上绿色产业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二是整合项目资金。临川区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统筹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多项涉农资金用于支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三是加强信贷扶持。xx县对林农创办家庭林下种植、养殖场或成立特色种养的专业合作社,按城镇再就业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待遇给予担保免息贷款,对林农发展林下经济优先给予办理林权抵押贷款,共发放小额贷款1200万元。四是扶持科技创新。金溪县设立了香料产业研发奖励基金,对申办成功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质量检测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国家专利的技术开发项目或开发国家级优秀新产品每个奖励5万元;对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奖励5—10万元;对企业生产新产品的,当年银行贷款将分别给予其贷款利息15%、30%的贷款贴息支持。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先后攻克了“分压蒸馏”技术、芳樟无性扦插繁育等技术难关,使芳樟产业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几乎垄断了全国的天然香精香料市场。荣裕药业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技术,攻克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现已建成全省面积最大的标准化GAP中药材种植基地。五是强化考核。市委、市政府把林下经济发展纳入对县(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定时调度、通报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有力地推进了我市林下经济的发展。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6

  一、xx乡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不稳定。由于畜牧养殖和外出打工分别占农民人均现金毛收入的35.6%、32.64%,一但畜牧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当年农民的现金收入。如20xx年受国际金融和猪流感事件的影响,xx乡生猪出栏价格从20xx年的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4元/斤,仔猪出栏价格从20xx年的1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5元/斤。由于生猪、仔猪出栏价格降幅过大,且生产成本并没有下降,因此养殖户20xx年上半年养殖越多亏损越大,部分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殖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也不得不大量削减养殖数量,只保留部分母猪。外出务工收入20xx年上半年呈下降趋势。据49.1%的外出务工家庭反映,外出务工子女20xx年上半年汇款回家的很少,没有活干,工厂时常停工,主要还是受国际金融的冲击。

  二、人患大病、大牲x生病死亡、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高等教育成本过高仍是导致农民反贫的主要原因。调查中10人认为家中有人长期生病或大牲x生病死亡是导致家庭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8.9%;6人认为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是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5.4%;3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过高是导致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2.7%。

  三、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和落后。调查中13人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占调查人口的11.6%。20xx年至20xx年上半年,xx乡新建成的水利沟渠共计5.8千米,目前xx乡农田水利沟渠待建和需维修的仍有175.5千米。耕地多是小梯田或斜坡,面积小不利于机械作业,仍属于牛马农耕生产。四、农村交通落后。虽然全乡5个村基本实现了通村公路,但路况差,目前连五级乡村公路标准都还没有达到,客运车辆不能通行,只能通行普通农用车辆,路况十分恶劣,24公里的通乡村公路就要花1.5小时才能走完,20xx年到20xx年上半年没有整个乡村公路投入的维修资金不到10000元。76个村民组仍有21个组没有通公路,农民生产生活仍是靠肩挑马驮运输。

  五、农民缺乏先进的劳动技能。调查中有28人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民先进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占调查人数的34%。目前,xx乡有在册一户一技能人数为592人,占总人口的7.3%,但多是以普通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如生猪养殖户中,真正掌握先进生猪养殖生产管理技术且能长期发展并赚钱不足10户,而大多数仍是传统养殖模式,不善于学习和接受别人先进的养殖模式,一但生猪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生产就出现亏本。

  六、乡镇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发挥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20xx年xx乡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有编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xx年上半年,三个站在册人数为零。xx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畜牧业技术得不到推广利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制约xx乡农村经济发展。

  七、乡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投入不足,养殖协会没有发挥作用。是以保护青山绿水,发展畜牧养殖和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开发森林探险游观光游为思路的乡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xx乡林业收入占全乡财政收入的30%以上,林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60%以上。20xx年xx乡全面开始了天然林禁伐,从那时起在保护青山绿水方面,政府采取了许多行政措施,如控制砍伐指标减少数量,加大打击乱砍滥伐力度,在森林防火上下功夫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青山绿水是保住了,但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没了。如何实施“东羊西猪”大力发展畜牧业,如何搞特色养殖、种植,创建生态农业,使农民从农业结构调整中重新得到稳定的收入,本世纪以来几届乡党委、政府以资金扶持少数养殖户,组织部分养殖户学习培训先进养殖技术,积极开展畜牧疫情春防、秋防等服务,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乡政府本身就属吃饭财政,没有财政收入,在对畜牧业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的创建投入上也是杯水车薪。20xx至20xx年由于得到省直机关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帮扶,xx乡在畜牧养殖业投入上共投入了33.9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养殖户的圈舍和购买优良品种,而其它年份却没有对畜牧养殖业的直接投入,20xx年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且在特种养殖、种植上政府几乎没有资金投入。xx乡现有养猪协会一个,但多年来协会没有后续资金投入,协会会员没有开展活动,整个协会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形同虚设。

  一、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观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决定出路,乡党委、政府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来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要抽出时间下村进行调查研究,到周围县市调查了解农村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掌握农村市场信息需求,经过分析研究后用来指导农村农业的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传媒网络,加强对农民教育,使其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观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市场经济观,为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通讯、信息大通畅,农产品大流通。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了解家底是乡党委、政府必须提前做好的工作,要派人提前做好乡项目库的建立,做好5年或10年乡项目建设规划,平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宣传,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同时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充分发挥了当前“一事一议”项目的作用,做到施实一个,高质量完成一个,管理好一个,使其长期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农村道路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的后期管护上要引导村、组建立管护的制度,形成管护长效机制。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未来旅游业的开发联系起来,为将来旅游业发展奠定好基础。

  三、加大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力度,创建典型示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农业技术水平,是其农业增产,经济增收的重要途径。乡党委、政府一要多方面引进农业先进技术人才,为农民提供技术报务;二要花钱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乡村,分期分批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先进技术培训;三要培养领头雁,在技术、资金、市场信息上帮助示范户发展壮大,通过示范户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致富。四是要结合实际,发展市场需求的商品。如利用茶元、塘头村高海拔气候特点,在夏季大量种植冷凉蔬菜。

  四、建立农村稳定的信贷体系、互助组织,带动农村全面富裕,鼓励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在鼓励现有农村信贷服务的同时,政府要教育好农民,要学会用明天的钱、用别人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看准一个项目就应当大胆的把握时机尝试一个项目;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发展基金,并且每年以百分之几的递增资金投入,为农民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服务,为暂时存在困难且又是好项目的农户解决燃眉之急,渡过难关20__年度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0__年度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要调动农民自身的潜力,指导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养猪专业合作社、养羊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或者是农民专业协会,让这些农民合作组织发挥它的协作、互助作用,同时在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合理进行土地留转,一是解决土地荒芜问题,二是为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土地,真正实现农产品商品化。

  五、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做好农业服务,确保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一个地方农业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基层政府,一要做好国家政策落实服务工作,要将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三农”政策切切实实逐一兑现给农民,要调动全体基层力量,将上级党委、政府“三农”政策向农民宣传到位,实施到位,使农民得到实惠,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二要为农村建立和培育农产品市场,使其最终实现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集约化。要排除地方政府保护主义,鼓励农产品流通、交易,要培养乡土物流人才,发展壮大物流业,要筹资为农村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贮藏设施、有条件时还要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三要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思想过硬、能吃苦耐劳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做好对农民技术培训和服务。四要建立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网络。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广播电视传媒,利用现代交通枢纽将农民的农产品变成商品,将农村的自然资源变成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六、朝旅游业方向发展,在特种养殖、种植上下功夫。要长期保护青山绿水和野生生态资源,必须走旅游业和特种养殖、种植发展道路。地处三地四县五乡镇交汇处,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要充分利用施秉县北环路打通后的机遇,把未来发展融入施秉、镇远、石阡、余庆旅游发展圈,逐步开发佛顶山、九龙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食品小吃游。要与石阡的窑上景区、施秉的杉木河、黑冲、云台山景区连成一遍,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保护青山绿水的目的。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五步蛇、乌梢蛇、古妮虫草是野生自然资源特色,但现在人们仍在非法猎取,除了继续打击不法行为外,政府应鼓励部分农户从事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乌梢蛇、古妮虫草等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种植,用来满足市场需要,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实现保护野生生态资源目的。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7

  根据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和我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我于5月22日到联系点乡村,走访部分群众,对联系帮扶人刘占国进行了深入座谈,就群众关心的就业创业等民生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隶属县乡,位于县域东南部,南与南和县相邻,现有人口4500人,共1200户。村民们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部分家庭开设有家庭式小企业,多数村民没有固定职业,靠外出打工为生。是村有名的致富能手,两口子经营化肥、农药生意,芒种时节还利用大型拖拉机帮村民们耕地,日子过着红红火火,在当地小有名气。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查看村容村貌,参观家庭企业,同村民进行座谈、拉家常等形式详细调研,了解村民生活状况,对创业需求,以及对人社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我发现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新时期农村,农民们有着渴求学习的愿望和渴望求职的心情,创业前景非常广阔。村里像刘占国这样的许多同志,虽然创造了部分财富,被村里誉为致富能手,但其家庭式企业规模的扩张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企业发展的后续工作,即专业技能、资金、社会保险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支持,严重阻碍着创业道路。如何促使刘占国以及其他群众家庭式企业规模得到有效地扩张,求职者实现就业,结合人社工作实际,为其提供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三、我们的思考

  (一)进行普法教育,营造和谐社会。通过介绍实实在在的案例,让刘占国感受到树立维权意识的重要性,学习人社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印制宣传页和悬挂条幅以及上门赠送、沿街散发、当街悬挂等宣传形式,向农村劳动力灌输依法劳动、依法维权的法制观念,并树立起刘占国带领大家学习法律法规的浓厚氛围,让大家都学法、懂法、守法,共同构建和谐的法制社会。

  (二)完善基层服务平台,发挥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平台网络体系,最大限度的梳理局各股室业务事项,尽量简化审批手续,实施属地化管理,将办理事项下放到各基层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在就业培训、人力资源交流、调解仲裁、社会保障等多方面作用,积极做好群众服务工作,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各种人社事项。

  (三)实施政策倾斜,做好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基层服务平台对辖区内各类劳动者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其求职意向和学习要求,分别开设相应的技能培训班,开展就业指导。在政策上要灵活运用,大胆施用,实施政策性倾斜,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免费技能鉴定,以及对其子女上技校、毕业后创业予以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

  (四)规范从业行为,提供社会保障。积极引导他们规范从业,派出相关科室人员到这里送上政策法规,按照个体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让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保障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方面,先让他们及员工参加工伤保险,以减轻他们用工风险压力,有效地保障劳动者因工受伤的赔偿待遇,从而避免劳动纠纷。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养老保险,保障他们将来的老年生活待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压力。

  农村劳动力是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打造美丽生活的重要力量,人社部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利用自身特点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对于他们脱贫致富,维护家庭和睦,构建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8

  一、发展现状

  东桥镇村后村原位于东桥镇北部偏僻山区,距福州近100公里、距县城40多公里。全村190户726人,党员29人,XX年前人均收入不足1300元,村财不仅零收入还负债较多,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典型的山区贫困村。XX年起该村遭受地质灾害后实施造福工程,村民陆续搬迁下山,开始建新村。由于工程量大、资金不足等原因,至XX年新村基础建设仍不完善,无村部办公、村道泥泞、村民看不上电视、水电未配套,村民生活水平低。XX年11月,市卫生局下派驻村干部黄荦到该村挂职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党支部班子也得到调整优化。新班子讲团结、讲奉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致力发展,短短几年村路、闭路电视、自来水、电网、体育健身场所一应具全,很快扭转了该村落后的面貌,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新村。今年2月17日,省委副书记在该村调研后提出,该村党支部的先进做法、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之后不久,闽清县委在全县开展了“学村后、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推广村后村的先进经验,推进“核心工程”建设,并以此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挑“海西”大梁,树闽清形象。

  XX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4100元,比XX年增加了2倍多。今年年初,该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县综治先进村、未成年人零犯罪村,被市委文明办推荐为市级文明村。

  二、主要做法

  1、着眼长远,编制发展规划。村两委坚持发展为大、规划先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研究制订了《村后村三年发展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今后三年的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工作重点。特别是根据规划内容,找准了符合村情实际的发展经济路子,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不断增长。大力完善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浓厚的发展氛围、良好的道德风尚、文明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村民安居乐业。

  2、突出核心,建设坚强堡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后村党支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在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一些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群众威望高,有强烈事业心和开放意识的党员吸收到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来。二是带好党员干部队伍。加强村干部和党员的教育培养,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村干部,使党员干部成为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农村经济的信息员、解决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成为发展生产的技术员、带头人。三是树立良好形象。党支部办事公道正派,勤勉有为,党组织的威信高,工作力度大,凝聚力不断增强,群众对党支部十分拥护。

  3、因地制宜,培育农业经济。村后村两委一班人把党交给的责任担在肩上,把人民的福祉挂在心头,带领群众拔穷根、闯富路。针对村集体无收入、群众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愿望强烈的实际,村两委与村民共同探讨致富之路,并到镇里、县里、市里跑市尝跑项目、跑资金。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定依托镇里的食用菌基地,成立村食用菌种植协会,由党员大户带头兴办种植基地,采劝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引领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建起了党员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由党支部牵头,派村干部到县、镇学习技术,动员5名党员带头示范,发动17名群众参与。为解决资金难题,村两委把争取来的经费存于农村信用社,再贷给种植农户,而且只要求种植户以生产收成的蘑菇等价抵还贷款。经过3个月的生产,取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东塔牌”食用菌外销到新加坡及港澳等地。一期20万袋规模的基地实现产值60多万元,基地纯收入16多万元,菇农每人净收入1万多元,村党支部(村委会)与协会收入2万元,实现了建国以来村财收入“零”的突破。预计今年可种植100万袋,目前已完成50万袋的培育规模。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路子,党支部还带领33名党团员到位于高山地区的旧村建立“党团员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发展高优林、果、粮生产。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介绍村民外出应聘就业,全村80%青壮劳力实现输出就业,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9

  按照县委办公室的安排,县非公办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提出了今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思路与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状况与特点

  (一)发展总量持续扩张。

  当前,全县共有各类非公经济组织1980户(其中法人企业786户),从业人员71000人,资产总额达到18亿元,法人工业企业按规模分:产值过亿元企业8户,过20__万元企业25户,过100万元企业76户,100万元以下489户。非公经济以矫健的发展态势活跃在我县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旅游、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七大产业领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攀升。

  20xx年,全县非公经济实现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工业产值30.5亿元,同比增长23%。其它经济指标亦以较高增速超额完成市、县下达的非公经济发展年度目标任务,主要经济发展指标xx期间年平均增长18%以上。

  (三)工业经济产销协调,产值稳中有增。

  占全县工业主体的年产值100万元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奋力达产达效,综合开产率达98.7%,平均达产达效率为92.2%,产销率持续为96%,货款回收率为87%,四项主要运行指标实施情况良好,工业经济实现了量和质的同步提升。特别是建材、生化、冶金矿产、农产品加工、有机食品、装备制造等工业主导产业在产量(产值)增长,效益提高方面尤为突出。水泥、机砖、化工产品、硅钙、铁精粉、饮料酒、大米、面粉、膨润土、各类机械(钢构件)等工业主导产品产销协调、价格稳定、市场拓宽。

  (四)规模企业运行态势良好。

  占工业经济总量66%的20户规模企业运行态势持续良好。大秦汉、步步高升、盛华冶化、天汉科技、宏玮魔芋、汉南化工等骨干企业产值20xx年增幅同比超过50%,工业经济在规模企业的拉动下产值呈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五)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断创新高。

  (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七)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强化,步入规范。

  20xx年年初,结合我县实际,非公办制订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维权、组建专家顾问团、统计监测等10个具体工作入手,不断予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收到成效。当前,我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运行较好,与省、市进一步接轨,开创了新局面,助推了非公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总量上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与本市工业大县(区)相比尚有差距,在全市平川县区处于较弱态势;二是工业产品尤其是主导产品高科技含量不是太高;三是融资依然有难度,具体表现在:银行贷款难,担保公司支撑作用不够明显,民间融资息高且风险较大;四是新办企业项目用地环节因种种原因不够顺畅;五是大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与企业发展接轨有差距,人才引进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引进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三、加快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今年一季度,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形势依然良好,县委、县政府效能提高年、工业园区建设年、设立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1000万元专项资金3项举措将为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更为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如何把非公经济再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保增长,促使骨干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工业产值持续平衡较快增长。一是协调好企业生产要素,组织好企业生产,1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开产率达到98%以上,达产达效率达到95%以上;二是运行质量稳定提高,货款回收率80%以上,亏损率稳定保持在零;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市场,挖掘潜力,提速增效;四是协调好、支持好信用担保机构运行,确保其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作用。

  2、蓄后劲,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与县内经济发展两轮驱动,年建设项目发展方面不断有新进展、新亮点。

  3、抓重点,突出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矿产、食品、装备制造业产值能力超过3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双亚粮油公司,宏玮魔芋公司、永辉米业公为龙头,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20xx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过5亿元;医药化工:以玉虎化工公司、天汉科技公司为龙头,着力推进医药化工产值继续攀升。20xx年,医药化工业实现产值过5亿元;建材产业:以水泥、新型墙材为产业重点,大力发展互补型、配套型、协作型、扩散型建材产业。20xx年建材业实现产值过8亿元;冶金矿产业:以铁精粉、硅钙为重点,精深加工与提速并举,矿产业实现产值过8亿元,20xx年有望突破性发展;食品业:以三酒为龙头,拉动食品产业突破发展。20xx年,食品产业实现产值过3亿元;装备制造业:以步步高机械加工有限公司、泰安金属构建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个工业产业。20xx年,装备制造业奋力完成产值过亿元,与全市装备制造产业接轨。

  4、打基础,加大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关于建设县域工业园区的政策和安排部署,按照打基础、扩规模、育企业、上水平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园区建设相关工作,打造出设施完善、产业突出、企业成长快、示范作用强的县域工业园区。

  5、扩总量,放手发展、催生中小企业。加强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建设(创业基地、工业园区)和鼓励全民创业,持续扩张非公经济及工业经济总量。

  6、上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坚持正确的产业政策导向,引导工业各行各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实施培养发展人才计划,开展各种层次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三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走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子,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工业产值科技创新贡献率。

  7、增效益,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成效。抓好县政府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较大成效。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放在建材(节煤)、生化(节水、排污),装备制造(节电)三个产业上,努力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4.2%,排污企业达标排放率100%的目标任务。

  8、强服务,搭建政府保障平台。全力打造政策法规、产业引导、全民创业、生产经营、资金扶持、企业融资、信息报务、维权保障等8个涉及工业企业健康、协调发展方面的服务平台,搞好非公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10

  市委九次党代会提出了“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战略目标,我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经济发展是基础,而经济环境建设是前提和保障。根据县委统一安排部署,近期,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和分析。

  一、我县投资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始终把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了我县投资环境的改善。

  1、以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县政府根据《xx市第四批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的通知》精神,对全县所有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梳理和精简,对有行政审批职能的42个单位重新制定了审批事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凡能够现场办结的,全部由授权窗口直接办理。今年1-8月份共受理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1503项,全部按时办结,完成率100%。

  2、以安商、重商、亲商为服务重点,完善奖惩制度,选树创业典范。对原来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认定办法、考核奖惩规定和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通过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的落实和兑现,给投资者以鼓励,给引资者以奖励,形成了全县上下议招商、想招商、积极从事招商工作的良好局面。

  3、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载体,加强城市建设,打造环境品牌。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地狠抓路、绿、水、楼、灯、广场等城市要素建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环境卫生整治、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治安治理等工作,使我县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又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促进了投资的大幅度增长。

  在调查中,多数企业对我县的城市硬件发展环境表示满意,在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上,政府工作效率和质量上,大多数企业认为有较大的改善。

  二、当前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县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商。但我们在思想认识、服务环境、企业经营环境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尚未在少数政府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中形成共识,上通下阻,上热下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代表们反映,少数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优化投资环境的意识与县委、县政府的指导思想反差比较大,政府出台的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在这些工作人员中有的贯彻执行还不到位。有的单位仅仅从部门利益出发,不能站在大局的高度和企业角度灵活制定政策、运用政策。

  2、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企业办事难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有的代表们在发言中谈到,目前在我县一些部门办事,门好进、脸好看,但是事仍然难办。投资一个项目或搞一项建设,审批周期仍比较长。二是个别行政执法部门重收费、轻管理,甚至于为收费而收费,以罚代管、罚而不管的问题时有发生。三是重招商、轻安商的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某些情况下,安商、扶商甚至要比招商更加重要。要让那些有意向到深泽投资兴业的客商愿意来,来了以后留得住,真正为我县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增加后劲。

  3、经营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从调查的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在经营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融资环境偏紧,企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融资难已成为严重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二是基础性配套措施跟不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三是人才缺乏,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深泽是石家庄地区的边远小县,人才资源相对缺乏,企业普遍感到高级人才和科技人员难招、难留。

  4、人文环境仍需进一步提高。一些基层群众的思想观念相对比较封闭保守,没有长远眼光,不少村民借政府开发建设之机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甚至少数村干部也参与其中,对于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采取堵路、阻挠施工、强买强卖等办法,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进行。

  三、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投资环境竞争更多地体现在政府服务质量的竞争上,努力创建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投资环境改善的焦点和重心。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形成政策“洼地效应”。 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对全县行政执法单位所有审批项目进行再清理,力争做到在政策的优惠程度上,决不低于周边地区;在费用的收取标准上,决不高于周边地区。二是进一步加大园区开发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先期投入,尽快形成一流的公用工程配套设施。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宽入园条件,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三是狠抓政策落实兑现。要认真制定具体的奖励兑现措施,确保承诺得到切实、及时的兑现。

  2、努力创建服务型政府,深化“效能革命”。一是进一步增强亲商、安商、扶商的意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真诚、主动、热情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良好氛围。二是要充分发挥县政务中心的作用。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集中、限时审批,真正实现“一个头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三是要积极建立健全与企业对话的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的作用,及时收集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和监督政府各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县招商部门要及时召开政策说明会,将应公开的政策性文件及时传达到外来投资企业,让企业享受到最大的“知政权”和“知情权”。

  3、重视制度创新,整治执法环境。一是发挥经济主管部门和行政监察部门的作用,认真推行检查准入制。建议对新上建设项目推行“封闭运行”的制度,进一步减少随意性检查、收费现象的发生。二是健全完善行风评议监督机制。通过开展行风评议,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真正在机关工作人员中形成给企业多服务、多沟通、多出主意、少找麻烦,“一切围绕经济转、一切为着经济干”的良好氛围。三是建议推行一次投诉查实惩戒制度。企业或群众投诉执法人员有不规范执法行为等问题,经调查属实,被投诉人确有过错,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应立即调离直至辞退。

  4、重视文明创建,进一步整治人文环境。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形成人心思变、人心思富、人心思干、人心思上的生动局面。二是继续加强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市容整顿,认真清理乱搭乱建,抓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和污染防治,全面改善城容城貌。三是按照实现“四个深泽”的目标,努力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和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的精品城市,给外来投资企业进一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环境。

  对于影响我县投资环境的一些重大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做法,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作出不懈的努力。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11

  一、__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态势和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__区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石料建材业为切入点,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据统计,到20__年底止,全区共有民营企业5425家,从业人员40132人,实现产值16.03亿元(90价,下同),缴税5061万元,分别占全区乡镇企业总数的96.99、92.56、85.18和69.98。民营经济在__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是全区经济主要增长点。

  从发展态势看,__区民营经济呈现四个新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到20__年底止,全区民营企业比1996年增长25.61,其中个体户4983家,私营企业386家,外商投资企业56家;去年实现产值16.0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57亿元,占全区乡镇工业产值的85.18;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占全区乡镇企业增加值83.81;缴纳税金5061万元,占全区工商税收69.98,比1996年翻了一番多。大部分镇(街)的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地经济主要支柱。如河口街有民营企业827家,占全街四级企业总户数的98.92;实现产值3.43亿,占全街社会总产值62.67;其中工业产值3.06亿元,缴纳税金1104万元。二是以石料建材业为主,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领域不断拓宽,逐步形成了以石材工业为主,三大产业并举的格局。目前,全区有石料建材企业1534家,约占总数的28,去年实现产值18.89亿元(现价),创税2587万元,分别占全区工业产值和工业税收的82.85和61.6。__街三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当初办石场、石材厂发家,现在已拥有12家石场、2家石材厂及城北大酒店、城北水上康乐中心、石材机械市场、机械车辆配套齐全的施工队等企业,资产超过20__万元,去年上缴各类税费超过100万元。三是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产品质量档次不断提高。一些企业注重科技投入和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中有不少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以及省“火炬计划”的项目,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如云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经过自身努力,成为全市首个被省列入“火炬计划”项目的私营企业。该公司生产的石材产品已经由当初以规格小、档次低的大理石板材为主,发展到今天的七大系列、十大门类600多个花色品种,年生产能力为各类板材3000万平方米、异形工艺制品250万套以上,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四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逐步提高。全区民营经济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高,并涌现了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如位于初城工业区的立新威洋石材有限公司、力生黄氏石材有限公司、创业石材有限公司以及三和石材有限公司、中印石材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先后建成投产,充分显示了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强劲的势头。

  __区民营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显示生机和活力,主要是抓好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__区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党的__大明确提出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的要求后,将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之重来抓,纳入全区每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十五”计划来通盘考虑,实行不限所有制、不限规模、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范围、不限行业产业、不限地域,放开手脚,放宽政策,放手发展,并出台了相关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扶持、引导和加快发展的力度。政府切实转变职能,主动做好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着力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发展环境和氛围,真正做到政治上给予信任、政策上给予优惠、服务上给予方便、发展上给予支持、经营上给予指导,使以石料建材业为主的民营经济进入良性发展“快车道”,壮大了全区经济总量。

  (二)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不拘一格抓发展。__区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并在巩固石料建材支柱产业,搞好现有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贸饮食服务业的同时,鼓励投资者逐步向科技、文化、信息咨询、广告设计、中介服务等先导性新行业拓展,特别是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引导投资取向,鼓励外来投资者原来的单纯向二、三产业投资转向三大产业并重,加大对城郊型

  农业、基础性产业投资力度,出现了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农业、工业、商贸业、运输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好势头。仅1998年至20__年,全区就新上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项目900个,投资总额达14.77亿元,当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三)以石料建材业特色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规模经营,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__区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的实际,实行扶优扶强,按照产业、行业进行分类指导,抓大活小,规模发展民营经济。注重引导和扶持石材企业通过增资扩产和“强强联合”、“以大带小”、“大小结合”等形式,逐步组建龙头企业和或企业联合体,促进石材企业在生产上形成规模优势,在销售上形成整体优势,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并有效地带动其它行业走规模发展之路,使该区石材业逐步朝着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具有云浮特色、有规模、多元化的石材群体正逐步形成,并带动了其它产业、行业的企业和业主不断拓宽其经营范围、增加经营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如__街的中印石材有限公司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合作互惠、相对独立、自由发挥、共享企业”的方式组建石材企业联合体,使16位石材业主有效地突破了“小生产、少规模、实力弱”的制约,实现了“双赢”。又如1999年才落户初城工业区的港资宝嘉制衣厂,目前已发展到有宝利图制衣厂、宝利图纸箱厂和永嘉鞋厂等多家企业的大型企业;市区“九记水果店”的老板走专业化的产、供、销之路,投资数百万在__街开办“南山农业生态园”,目前该园已被列入省重点培植的农业龙头企业。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升级,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后劲。__区的民营企业在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设备的同时,着重消化吸收、推广各类适用技术,以科技进步来形成新的生产力,增强技术开发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生产率,使大批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向劳动——技术密集、资金技术密集型甚至高新技术产品转变,创出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产品。当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石材业。传统优势的石材业从过去只注重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向重视运用高新技术进行挖潜、改造及科学管理;从运去单纯重视引进设备等硬件转向智力投资,开发引进技术、人才;从过去“船小好掉头”转向“船大顶风浪”,靠科技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第一范文网-中国最强免费!<大量先进适用技术及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的引进、利用和推广,不但解决了石材企业层次低的问题,逐步跃过“小、散、乱、低”阶段,提升了“云石”品牌,而且使石材业有了质的变化,推动了石材乃至全区的民营经济朝着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上效益的方向发展。>

  (五)政策扶持,做好服务。为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__区专门成立了保护个体私营经济权益办公室、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协调办公室和招商引资办公室,指导民营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信息,及时出台并不断完善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经常组织民营企业特别是石材业参加国内外各种产品销售会、推介会和经贸合作交流会,引导企业克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坚决刹绝“三乱”行为,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各镇(街)和各级职能部门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协调联动,大开绿灯,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从筹备、建设,乃至投产后的配套一条龙服务、全方位服务和经常性服务。积极组织民营企业走出去,到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其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积极发挥区工商联、区石材商会、区石材机械商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引导企业克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

  __区民营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目前仍碰到不少问题与困难,主要是:

  1、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档次低。以石材企业为例,虽然近年来在数量上有一定改观,但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象没有太大改变,称得上骨干企业的为数不多,真正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还是欠缺。

  2、企业主素质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体制将不断完善,这对企业主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相当一部分企业主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缺乏只争朝夕、兢兢业业、勇于争先的进取精神;缺乏强烈的市场意识和预测、决策、创新能力,思维模式仍然带有小农经济痕迹;法律意识淡薄,不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热衷于投机取巧;有的奢侈腐化、纸醉金迷、一掷千金,而没有把积累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等等。

  3、融资渠道不畅,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相当突出。民营企业在信贷融资方面仍处于与国有企业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信贷困难,融资渠道不畅。大多数民营企业只能靠自身积累的资本或高成本的代价来获取资金,这增加了经营成本,降低了投资效益。而且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市场疲软,产品积压多,资金回笼难。资金短缺不仅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也导致企业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4、人才缺乏。多数民营企业的科技水平高,技术、管理人才奇缺,加上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重视对人才的引进使用,而轻视对人才的培养,民营企业人才缺乏。目前在全区民营企业中,具有初级技术职称以上的只有381人,不到从业人员总数的1。

  5、市场营销面窄,品牌效应不足。以石材企业为例,普遍欠缺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产品推销组织和手段,石材产品的营销面比较窄,石材企业存在互相压价销售的恶性竞争。同时,企业创品牌成效不大,未能通过名牌效应为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

  6、管理观念滞后,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__区的民营企业仍然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方式,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时,企业并没有顺应改变,很少企业能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财务制度等,经营管理的漏洞多,特别是由于对企业家族成员的产权未能细分,造成产权不够清晰,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和激化,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7、扶持、鼓励措施不到位,民营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仍有待改善。目前,国家和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和地方性政策,但有些政策仍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如收费管理不够规范,“三乱”行为屡禁不止;打击偷逃骗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等等。

  二、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已成为全区各级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要在观念上大胆创新,真正把民营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树立民营经济兴区的观念,按照“放开、放手、放活、放大”的指导思想,增大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地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地位、作用和贡献,表彰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的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和典型企业,真正做到对民营企业在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政策上给方便、经营上给支持、法律上给保护;不限发展比例,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从而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引导、扶持,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

  1、从宏观上强化政策引导、扶持,确保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要将民营经济纳入全区经济宏观调控的整体框架。目前,民营经济占全区GDP的半壁江山,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为此,要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上,对民营经济给予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重视。同时,理顺对民营经济的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又无人管理或管不到底的情况,注重协调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政策的导向和力度,切实克服过去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流于形式,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2、强化体制上引导、扶持。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选择好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对大中型规模的民营企业。要积极引导、推动其从家族式管理逐步向规范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等模式转变,要鼓励、帮助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当然,对适合“家族式”管理的一般个体民营企业,也不应强调向股份制转化。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3、强化组织形式上的引导、扶持。要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实施分类指导,抓大活小,促进民营企业“强强联合”、“以大带小”、“大小结合”,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促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能力的民营龙头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促企业在生产上形成规模优势,在销售上形成整体优势,从而增强民营企业抵制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民营企业在深入分析和客观把握市场状况和竞争对手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企业发展战略;要鼓励民营企业主大胆在组织形式上创新,使企业从分散、粗放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转变。要借鉴外国依托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发展的做法,倡导、帮助民营企业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在行业标准推广、信息交流、市场开发、技术指导,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协助协作功能,促进同行业民营企业一起跃进。

  4、强化科技引导、扶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首先,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创立打得响、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真正使企业以技术开发带动产品开发,以产品开发促进市场开发。其次,要帮助民营企业主和从业人员提高文化科学素质;再次是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技术讲座、技术咨询会等形式,帮助民营企业培训技术人才。同时,要在用人上放开放活,对进入民营企业的各类人才给予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同等的待遇,对高新技术人才给予特别优待;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让民营企业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三)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服务要由简单放开向主动服务、积极引导转变。首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变作风,加强服务。要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信息、人才、财务、融资、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为其排忧解难,进一步完善三大服务体系(即企业投资报批过程中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过程的全方位服务和企业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文明、稳定、高效的投资软环境。其次,要严格执法,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民营经济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企业主树立正确的互利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守法经营,依规纳税,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走大道、走正道。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12

  一、发展现状

  东桥镇位于闽清县北部,距闽清县城32公里,闽江、外福铁路、316国道、123县道穿境而过,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水口电厂及闽清县最大水力发电站安仁溪电站均建在境内。全境面积187。34平方公里,是闽清县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乡镇和闽江北集贸旺镇,全镇山地面积2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8万亩,耕地面积2万亩,辖有22个行政村,5603户,7人。近年以来,东桥镇认真落实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在粮食生产方面,大力推广水稻优质杂交稻种植,良种覆盖率96%以上,年粮食总产10506吨。在水果生产方面,引导农户种植优质橄榄、无核雪柑、脐橙52号等,同时强化老果园的新技术改造,水果产量达3634吨。在食用菌生产方面,大力推广“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食用菌协会的带动下,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栽培秀珍菇500万袋,香菇350万袋,毛木耳300万袋,大球盖20万袋,金福菇、麒麟菇等150万袋,实现产值3100万元,并已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市场体系。在畜牧业生产方面,家禽和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与前年基本持平。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近4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治理中低产田项目已通过验收。

  二是招商引资有较大突破。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年有4个项目投产和实施:三霸水泥膏已投资400万元,多种新产品正投放福州等地适应性使用;福闽工艺品已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厂房6500平方米,已投产;富森竹业投资200多万元,年实现产值550万元,提升为规模以上企业;深圳表业回归工程已开始基建。

  三是经济发展实现稳步增长。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工业总产值5200亿元,增长47。8%;农业总产值1。24亿元,增长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万元,增长31。4%,实际利用外资146万美元,增长386%;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增长10。4%。年1—9月份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3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数3。18亿元的75%;工业总产值4374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7137万元的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1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4586万元的66 %,;农业总产值8474 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12106万元的70 %;地方财政收入8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103万元的78 %;内资到资826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670万元的123%;固定资产投资2482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5630万元的44 %,其中300万元以上完成 万元,占全年任务数1000万元的202%。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东桥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为: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经济规模、总量依然偏小,产业规模不够大,新的经济增长点缺乏,经济运行整体效益不高,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二是少数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抵御重大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四是干部群众的还不够解放,闯劲和拼劲不足。五是发展不够平衡,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依然艰巨等。

  三、发展对策

  下一阶段,东桥镇将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做好经济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解放,更新观念,积极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工业项目带动和农村稳定的目标任务,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1、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壮大食用菌、水果、畜牧、林竹、蔬菜五大特色产业规模。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在今年的“四个百万袋基地”的带动辐射下,明年总量要达到1600万袋以上,并进一步培养和发展灯塔、须弥山等商标成为名优产品品牌,大力开拓市场,把品牌做大、做强。大力引进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一村一品、一村数品”,以规模化推进产业化,确保增值增收。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科技兴农,以质量求效益。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企业与农民稳定的购销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支农信贷能力。积极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和城镇有序转移,努力开拓农民外部增收渠道。

  2、推进工业化进程。牢固树立工业强镇的主导,把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工业

  化进程作为东桥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实现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的战略跨跃。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艺品、钟表等产业集群。大力促进东桥表业回归工程,全力做好神龙表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争形成新的规模化产业。要优化发展平台,积极推进沿江工业集中区建设,真正把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工业发展的载体,产业集聚的基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要促进福晶软磁、福闽商贸、闽华食品、三霸水泥、富森竹业等已落户企业的增资扩产,扩大规模,增加效益。内地要突出发展龙标制衣等劳动密集型、环保型企业,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给更多的家庭妇女创造劳动就业机会。同时,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放眼市场,主动出击,以诚感商,促进更多的企业来镇投资办厂,更多的项目落地,壮大工业企业规模和工业经济总量。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努力形成一批拥有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实施质量品牌工程,落实扶持政策,积极争创一批名牌产品,提高工业发展整体水平。

  3、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着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集镇中心开发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三大方面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力争在2—3年内,对全镇大部份灌溉渠道和农田进行标准化改造,对重要防洪堤进行建设维修,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旱涝保收面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收。二是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推进集镇中心区建设。结合过洋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程,集中力量抓好关键性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建成农贸市场、加油站,明年要建成信用社新营业大楼、建成新镇政府办公楼、东桥文化服务综合楼、东桥交通客运站。并使集镇新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三是加大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力度。通过上级扶持和帮助,进一步完善村(居)的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争取各村(居)要建成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一个以上体育活动设施(场所),改善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加大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建设。以整房治散建文明小区、整路治脏建配套设施、整水治臭现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三整三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五是实施“大交通”战略。争取明年内对沿123县道镇境内路段全部进行路面硬化改造,建成南洋公路;加大对村庄、小区进行路面硬化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六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对新桥等地质灾害区群众实施救灾搬迁。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民政救助体系,深入开展扶贫济困“春风行动”,关心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福利事业,重视做好老龄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障等福利保障制度,使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13

  近年来,我区劳务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相当规模,为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牧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劳务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区劳务经济的进一步壮大,需要强化组织、引导、培育工作。这也是地委、行署统筹我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部署。

  根据政协XX区工委的安排,提案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区劳务经济发展的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组织召开了有地区劳动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劳务经济发展研讨座谈会,分赴毕节、大方、黔西、织金、纳雍召XX县(市)政府、政协及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劳务经济发展的情况介绍,深入到九个乡镇、十五个行政村、九所中学召开乡镇和村干部及中学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十余次,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家属和务工返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七次,发放劳务经济发展情况村级问卷调查表二十份,在校初、高中学生问卷调查表六百余份。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后,提案法制委员会组织相关委员认真分析情况,讨论对存在问题的对策,提出了促进劳务经济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务经济给我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变化

  (一)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年来,我区劳务输出人数每年以10万人的速度增长,至20__年底,全区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到130万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北京、福建及贵州省的周边省份。劳务输出的行业也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开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劳动和简单手工操作工种的情况有所改变。特别是20__年开展了对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采矿工、保安员、保健按摩师、钢筋工、砌筑工、沼气生产工、电工、服务员、服装剪裁缝纫工、管工等工种的较大规模培训以来,一定程度提高了外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稳定率。劳务输出规模的扩大,就业能力的提高,给我区农村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据20__年的统计,我区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创收约80亿元,农民人均劳务经济收入116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458元的47%。

  (二)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劳务经济的发展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大量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剥离出来,推动了土地的流转和集中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同时,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还通过在发达地区务工,受到了熏陶,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和资金,增强了创业发展的能力,这些变化,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如XX县永新乡农民皮永义先后在四川、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型果园打工学艺,掌握了经果林栽培和管理技术后,返乡创办了绿丰兴科示范园,种植经果林200余亩,年收入10万元以上,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永新乡果树协会,带动本乡发展经果林20__余亩;黔西城关镇凤凰村曾祥龙带回先进的养蛋鸡技术返乡创业,现资产达到了30多万元,并带动了全村80%的农户饲养蛋鸡;XX县竹园乡农民李伦在山东济南天顺牧场务工多年,学会科学养牛和饲料配方等技术,返乡创办了养牛场,年收入5万余元。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协作经济组织也应运而生,如XX县永新乡没有外出的富余劳动力自发组织了50多个农活承包队,长期在本县内承包农活,农忙季节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可达1万余元。

  (三)劳务经济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外出务工农民受到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熏陶,不仅启迪了心智,学到了技能,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综合素质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我区农村带来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信息。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处后,特别注重对子女教育。如XX市小坝乡彭学富在外务工十余年,由于没有技术,收入仅能保证基本生活。彭学富深感知识、技能、信息是外出务工中创造业绩的关键,20__年贷款筹资1万多元送子女到新东方技校学习烹饪技术,现在,其子在深圳开餐馆每天毛收入近5千元,今年上半年,彭学富在家乡修建了一栋价值10多万元的二层楼住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后转变了生育观念,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劳务经济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完全把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到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有的甚至认为劳务经济虽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对地方财政贡献不大,因此,对发展劳务经济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是满足于一般性号召和年初分指标、年终统计上报。劳务经济的发展总的来看,仍然停留在群众自发外出找活干的初始阶段,一些职能部门,还没有真正将发展劳务经济当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来对待,引导发展劳务经济的措施不得力,工作落实得不好。

  (二)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一是文化程度低。以经济、文化相对较发达的XX市小坝镇小坝村为例,外出务工的542人中,小学文化程度194人,初中文化程度30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40人,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高达92.6%;二是职业技能水平低,就业竞争力不强,劳务输转面不广泛。XX县竹园乡显母村是我区劳务输出比较典型行政村,90%以上的农户都有外出务工人员,合家外出的农户100余户,而外出务工人员几乎是从事又脏又累工资又低的建筑辅助工(泥水工);三是自我维权意识淡薄,上当受骗、干活讨不回工资、超时加班加点以及工伤、职业病得不到合理赔偿和有效防治等现象屡见不鲜。据XX市千溪乡吉国祥介绍,在他务工的浙江绍兴“曙光印染厂”这样较大型的企业,工人的健康也得不到保障,由于污染较大,一些工人染上了肺上的毛病,身体不适就自愿离开了工厂,从未有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离厂时体检,进行维权,吉学祥本人也是这样离厂返乡的。而对于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这一《劳动法》规定的基本社会保障义务,企业也不履行,广大外出务工人员也根本不知道是自己的权利(我们所到的乡镇政府也几乎不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甚至不了解养老保险政策)。千溪乡500左右名在浙江浪沙袜业集团务工的人员,有的已在该企业工作多年,没有一个缴纳了养老保险。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日益成为我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空间不断收缩,劳务输出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效果不理想。目前国家投入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经费分属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扶贫工作部门管理使用,培训工作各自为政。全区由上述三个部门认定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机构有50户,但各部门的认定要求和标准都不相同,各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和办学条件参差不齐。而且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培训多以举办短训班为主,效果不理想,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实际脱节,培训后就业率极低。同时,由于培训质量监管工作不力,一些培训机构存在随意压缩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现象。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设滞后。县、乡、村三级劳务网络对所辖区内劳动力资源的储备底数不清,相关部门以及培训机构在用工信息方面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工作量大、效率低,无法为外出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提供较全面的信息咨询等服务。

  (五)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组织发育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无序、盲目的情况。目前全区250个乡仅有18个乡镇设有劳动保障事务所,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劳务经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地县设立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业务范围重叠,服务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区现有民办职业中介机构12个,但规模较小,服务能力有限,业务范围也大多只限于本地城镇。农村劳动力转移难以形成有组织、大规模的有序转移格局。

  (六)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环境差。有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对返乡创业人员有效的引导、服务和政策支持。目前,返乡创业人员占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不到8%,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返乡办企业,手续复杂,更没有扶持和激励机制。少数地方还有严重的吃、拿、卡、要现象。千溪乡张某某两年前返乡创办了一个水果糖厂,工厂管理和市场销售情况良好,但至今仍未办到合法的建厂手续。想扩大企业,又因制约因素多而只好作罢,今年放弃办厂,又外出务工去了。

  (七)返乡潮对劳务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今年下半年,由于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回贵州,我区作为本省的劳务输出大区,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将给农业人口就业、社会稳定等工作带来压力。

  三、针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深化对我区劳务经济发展重要意见的认识,切实加强工作领导。作为一个总人口730万,农业人口649万的人口大区,劳务经济不仅仅只是农户家庭收入的一个有益补充,而更重要的,它是推动我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对于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有着极其深远意义。劳务经济是促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型的杠杆。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把发展劳务经济和管理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大力提高对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的水平。一是整合培训经费。由行署组织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扶贫工作部门认真研究方法,明确主管单位统筹来自几个渠道的培训经费,合理安排使用;二是整合培训资源,鼓励和引导各培训机构在师资、信息等方面的协作与交流,并加强监管,规范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坚决杜绝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培训活动;三是探索新的职业教育渠道。目前,许多乡镇中学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仅40%左右,有6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都是外出务工。因此,可以考虑,调整乡镇中学部分初中班级为职业教育班级,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在普通初中班级或职业初中班级就读;四是加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在继续抓好初级短训的同时,重点抓好高中级培训和中长期培训,提升办学层次,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当前,各级有关部门还要及时了解今年因经济危机失业返乡人员的信息情况,并及时组织这批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这样做,不仅为他们再就业积蓄力量,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积极的意义;五是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引导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学校垫资培训”、“跟踪企业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技能、包就业、包维权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的新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努力搭建为劳务经济发展服务的平台。劳动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乡镇劳务保障事务所,完善服务功能;要引导和大力支持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和就业信息网络,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要整合各主管部门以及培训机构,劳务中介组织的信息资源,拓展信息渠道,实现信息共享,为农村劳动力和用工单位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中介、跟踪管理等各类服务。

  (四)有力推进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一是整合地县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分别设立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二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扶持发展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农村劳务经济协会、农村劳务经济人等中介组织,形成政府搭台、市场运作、覆盖城乡、运转规范、服务到位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五)切实加大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力度。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及时查处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案件。行署驻外办事处的工作职能中增加收集用工信息,为农民工提供维权咨询服务等内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要认真设置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内容,增强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采取措施,大力扶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一是在行署驻外办事处设立劳务联络处,切实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沟通,了解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意愿;二是认真研究制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三是把返乡创业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发挥返乡创业者的优势,积极培育一些“公司+协会+农户”模式的企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四是抓住我区当前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组织返乡人员参与到各项建设中去;五是充分发挥地县市劳务经济发展促进会作用,助推返乡创业。XX县“劳促会”成立了一个会长与创业业主的联系会,帮助创业者协调解决创业中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这是一条可借鉴的经验;五是加强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业、扶助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14

  积极营造有利于安远县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是当前实现“苏区振兴发展、提升大产业”题中应有之义。为积极推进安远“构建大交通,打造大旅游,提升大产业,发展大教育,优化大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财源建设转型发展,摆脱安远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帽子,推动安远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安远县财政部门进行了深入调研,为优化安远企业发展环境积极建言献策,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安远县企业发展环境总体情况

  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条件,目前安远县企业发展总体环境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济投资发展环境日益改善。

  1、“项目带动战略”深入人心、深得民意,赶超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安远县确立“工业强县”理念,以矿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信息电子、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以发展新型矿业、生物制药业、食品加工业、旅游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蔚然改观,“三百山”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突出重点抓建设,企业投资硬件资源更上台阶。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首要条件。在城市建设上,安远县坚持资金向工业园区倾斜投入,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力确保园区建设的资金需要,在县城南高标准打造九龙工业园小区,累计投入5400多万元进行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满足产业园区建设发展需求,在版石镇建设了6700余亩的工业小区,投入1.44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建设标准厂房,还全新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7000亩的城北工业园,县工业园呈现“一区三园”(即九龙工业园、版石工业园和城北工业园)发展布局,入园企业累计60余家。

  (二)招商融资优惠政策日趋成熟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和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20__年安远县财政共安排了近五百万元企业扶持资金,发挥财政的综合作用,有效推动了营业税盈利点上调、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营改增税制改革、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税收优惠政策、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等。

  2、通过引导信贷投入、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做优企业发展平台等举措,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__年安远县实施了“小微信贷通”试点工作,该政策的实施为安远县的企业解决了近1亿元的银行融资贷款,有效缓解了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

  (三)政务服务建设综合提高

  1、机关效能建设严治实督、齐抓共管,服务企业作风进一步强化。通过抓好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的整治工作,开展“四城同创”,治理“三乱”,清理规范市场中介组织,打击非法集资,整治“四风”,治理“收红包”,“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相关工作,创造性地开展了财政系统“理财精细实,为政忠公能”主题活动,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市场秩序整治,有效减少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

  2、提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质服务,扶持企业意识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积极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项目,将企业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纳入地方科技发展计划,积极组织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与技能培训,提供必要的资助;并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中介服务。

  二、安远县企业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些年来,安远县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亟待改进和提高的问题,既有政策上的限制,也有市场方的影响,更有安远自身发展的因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1、政务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行政审批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依然是困扰安远县发展软环境改善的突出问题。虽然目前正在开展效能建设,但办事效率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上面政策虽好,下面落实很难,拖沓麻痹、懒散庸冷的机关作风“顽疾”仍没有去根,导致在建项目审批过程过长等。

  2、企业激励政策细化程度不足,企业贡献率还不够强。涉企优惠扶持政策力度与周边县区相比情况,本县对现行各类促进工业企业激励扶持政策引导有待细化,在企业上台阶、纳税贡献、入规及对优秀企业家的奖励上存在资源分配机制不够细化,协调性不强,难以形成整体发展合力。扶持重点不够突出,目前财政扶持的专项资金名目较多,资金分散化明显,难以有效发挥引导和带动重点工业投资的作用。

  3、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目前政企信息互通常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政府的有关发展规划和各项扶持政策不能及时传达到企业。

  (二)投资硬件要素保障有待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安远县是赣南唯一一个不通高速、不通铁路、不通国道的县,交通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综合运营成本增加;融资方面,受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增速放缓影响,资金链紧张,加上房地产市场低迷、整治非法开采稀土行为以及果业黄龙病等影响,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安远县45家重点税源企业20__年生活总值、销售收入及上缴税金与上年同期都有轻微下滑;用地方面,规划地上拆迁不到位,导致签约项目无法落地,部分产业转型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待落地,用地需求存在缺口。用工方面,“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难留,科技人才难求,管理人才少有”,成为企业用工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季节性、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

  三、优化安远县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推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调查了解的情况和各方面的意见,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企业投资和发展软环境。

  1、进一步营造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全面促进政府工作提速增效。一是把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引向深入。抓实开展企业发展环境和行业不正之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加快以网上政府为主要载体的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开展绿色通道建设行动,以此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服务发展能力水平。二是梳理汇编优化发展环境政策规定。梳理、公示各部门的执法依据和法定职责,对涉及多部门职能确需共同办理的事项,应明确主协办关系限时办理,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相互推诿扯皮及效能低下。统筹考虑引进项目效益、本县可优惠的承载度、周边地区优惠力度等因素,制定较为平衡的优惠政策。三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继续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建设,强化投诉受理中心建设。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逐步建立覆盖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系统和监察系统。探索“一表制”审批、“一费制”收费。根据需求适时调整完善重大产业项目等绿色通道审批制度。界定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关系,督促中介机构规范开展业务。

  2、强化扶持奖励政策,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要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特别是国家交通运输部、供销合作总社对口支援安远的历史机遇,加大与相关央企、国企的对接力度,争取在培育状大主导产业、推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夯实财政体制保障,提供优惠的政策环境。一是要发挥资源的优势,要对现有的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一次系统的清理,能兑现的要继续实施,不能兑现的应该进行调整或废止。要制定扶持和激励政策,有选择地运用加速折旧和税收手段,引导和刺激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改热情,同时,要放宽非公有制经济进行经济领域的限制,发展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研究出台稀土废弃物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落户奖励、税收优惠、纳税奖励、财政补贴等措施,吸引总部企业或区域总部入驻我县。二是要整合资金,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扶持资金列入明年的年度预算,运用财政资金和政策两大手段,推动融资方式创新,针对重点发展的行业项目,完善税收返还和税率优惠等政策,支持优势产业与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我县现有优惠政策与周边其他城市的差距,进一步调整、完善已有的政策措施,力争做到在政策的优惠程度上,不低于其他城市;在费用的收取标准上,不高于其他城市。三是狠抓政策落实兑现。要认真制定具体的奖励兑现措施,确保承诺得到切实、及时的兑现。

  3、多管齐下,优化政企沟通。一是是做好与企业的牵桥搭线服务工作。严格落实对客商的优惠承诺,要切实落实重大项目推进跟踪服务制度,成立专门机构,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协调各方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使投资商放心投资、安心建设,真正使投资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二是落实服务监管制度。要落实责任。完善工业企业帮扶工作机制,对于部分企业困难和问题,会议逐一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具体帮扶措施、牵头单位、责任部门和办结时限,有关乡镇和各部门单位工作要落实到位,问题解决到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强化监督问责制度。探索设立企业投诉中心,坚持铁面执纪加大督查力度,以“钉钉子”的精神,建立定期调度,定期跟踪,定期通报制度,把工业企业帮扶和工作落实情况列入机关效能督查范畴。通过走企业,走单位,走人员等方式加强对部门单位帮扶工业企业的跟踪,强化实际效果。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

  一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投入的力度。建议以“大建设”为契机,加快道路建设,改造老城区路网,加快濂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寻全高速(安远段)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做好对现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实施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做到规划先行,科学编制,高标准实施,大力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二是化解融资难题。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大型金融机构入驻安远,积极争取中央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创新银企合作模式,组建担保机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三是化解用地难题。实施园区再造工程,充分利用废弃厂房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加强对批而未供土地指标的督查,对未按要求整改到位的项目试行剥离用地指标再分配,提高利用效率。三是化解用工难题。利用安远职校、职业技术应用学校等培育技术学工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引导、参与企业招工协作,解决季节性、结构性缺工问题。

  总之,相关部门和乡镇要主动担责、主动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安远县企业发展环境优化,进一步加强配合,齐心协力,鼓足干动,集中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热难点问题,以宽广的胸怀,为广招“天下客”奉上精致的菜肴和贴心的服务,真正让企业家舒心、放心投资,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良性循环,努力形成思想放开、政策放宽、干部放胆、企业安心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安远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以发展最新成果造福全县百姓。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15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85亿元,同比增长10.1%;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75亿元,同比增长9.2%;20xx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21亿元,同比增长8.3%;从以上可以看出,生产总值增幅趋缓,经济发展趋向稳定发展。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可比价增幅20xx年3.6%,20xx年4.2%,20xx年上半年4.5%,增幅逐年增长,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第二产业可比价增幅20xx年12.2%,20xx年10.2%,20xx年上半年11%,增幅先降后升,工业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可比价增幅20xx年10.1%,20xx年10.3%,20xx年上半年4.8%,增幅先升后降,波动较大,不容乐观。

  (一)农业。

  1、夏粮生产丰产丰收。

  根据全县小麦实产全面统计结果来看,今年全县夏粮播种面积为86.69万亩,同比增长2.0%;单产528.3公斤,同比增长0.59%。总产45.8万吨,同比增长2.6%。实现粮食产量十三连增。

  2、畜禽产品售价波动严重,影响效益提升。

  生猪价格经过去年的持续回落,从今年三月中下旬开始恢复上涨,目前生猪出栏价格为13.69元/公斤,同比增长1.78%。猪肉价格为22.80元/公斤,仔猪价格为21.55元/公斤,环比上涨1.17%,同比增长27.36%。仔猪价格伴随着生猪价格继续上涨。

  第二季度鸡蛋价格持续下降,目前为7.19元/公斤,同比下降31.39%,环比回落1.24%,鸡苗价格为2.53元/只,同比回落 17.05%,环比下降了1.56%。鸡苗价格没有稳住,养殖户对于养殖前景仍然缺乏必要的信心。肉鸡价格为8.29元/公斤,同比回落15.50%,环比下降2.15%。牛羊肉价格延续跌势,双双回落。牛肉价格57.05公斤/公斤,同比降低1.23%,环比回落0.47%;羊肉价格为61.51元/公斤,同比回落1.30%,环比下降0.68%,20xx年5月份家禽养殖将至近几年最低点。

  3、种植业效益稳定

  相对于畜禽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种植业由于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等原因,种植效益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住户监测显示:每亩土地小麦和玉米均按亩产 500公斤计算,每年毛收入约为2360元,支出方面:种子80元、化肥560元、农药140元、机耕机收165元、水电费93元、人工155元、其他 52元等总计约为1245元,亩均收入为1115元,再加上小麦直补125元,每亩净收入为1240元。由于农资价格近几年一直处于涨跌不一的状态,农民种植粮食作物收入也相对稳定。

  4、林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县优质果园面积达27.26万亩,果品总产量可达到30.74万吨,建成了鲁西最大的万亩大棚水果和万亩大樱桃生产基地,是鲁西北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已形成了以苹果、梨为龙头,进而拉动桃、杏、葡萄、山楂、枣及特种名优果品为主导的果品大家庭全面发展的格局。从栽植特点上看,当前XX县的果树种植已从传统种植,逐步走向陆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名优水果栽植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目前,XX县已逐步实现一个林果产业带,即以沙河地带为中心,外延辐射十个乡镇的果品生产带,年改接和新植一万亩新果园、壮大七大果品生产基地的林果生产总体目标。林果亩均效益约为6000元,相对于大田作物效益要高出许多,所以深受农户欢迎。

  5、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县共有各类大棚5.4万个,设施占地面积7.38万亩。形成了以斜店乡、烟庄街道为主的黄瓜蔬菜、兰沃乡、东古城的林果、贾镇的瓜果、店子镇的灵芝等特色种植基地,在拉动农民人均收入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调研情况看,一个1.5亩的冬暖式大棚每年可为农户带来2-3万元的纯收入,效益远超粮食种植。

  (二)工业

  1、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当前工业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20xx年、20xx年、20xx年上半年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 16.17%、15.92%、7.7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03%、12.93%、9.04%;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87%、 5.1%、1.24%;利税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29%、7.93%、1.40% 。近三年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下降趋势,反映当前工业生产增长放缓,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

  2、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势稳中向好。虽然近三年来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但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势出现稳中向好的势态,比如交通设施制造业,通过调研,进入4月份以来XX县交通设施行业迎来销售旺季。XX县大部分交通设施制造企业订单已排到年底,订单充足,生产形势良好。国家由于加大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开发,带动了交通设施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负责人预测未来两年内交通设施行业的市场行情都很好。XX县是全国交通设施制造的基地,据了解XX县交通设施制造业主要产品(如护栏板)占全国份额的30%。XX县交通设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扭转XX县工业生产放缓的趋势。

  3、出口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呈稳步增长态势。这种情况表现在钢材加工企业。出口业务给企业经营提供了较多的利润,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放缓,且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国内钢铁价格比国际上低,因此国内板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优势。再有人民币的贬值也对出口企业形成利好。如XX县冠洲集团镀锌板、彩涂板13年出口量129855吨,14年出口量164785吨,15上半年出口量85867 吨,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4、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张,实力不断增强。20xx年、20xx年、20xx年上半年全县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为239家、270 家、287家,20xx年比20xx年增加了48家。20xx年、20xx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872.47 、997.63亿元,总量上提升明显。

  5、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唱响主角。XX县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发展思路,发挥集群优势,突出产业特色,着力培植壮大精品钢板产业集群,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几年的发展,精品钢板产业集群已成为XX县最大的特色产业发展集群,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目前,该集群内有企业142户,骨干企业主要有冠洲集团、中天复合材料、众冠钢板、通亚交通等。该集群拥有省级品牌2个、省著名商标2个,公共服务平台14个。以冠洲集团为龙头,加强产业延伸,重点发展汽车板、家电板、镀锡板、取向硅钢板等高端产品。截止20xx年底,该集群主要产品产量:钢板 971.5万吨、高速护栏板121.9万吨,占国内市场比重10%。

  6、工业节能成效明显。近年来,XX县通过逐步加强各项用能管理,挖掘内在节能潜力,紧紧围绕节能降耗的目标要求,控制高能耗行业过快增长,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在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的同时,单位产值能耗稳中有降,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其中煤炭消费呈现下降趋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不断上升,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xx年规上工业企业煤消费量比20xx年减少4.6%。

  (三)服务业。

  今年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6亿元;较去年增加48.2%,服务业地税收入15243万元,占地税收入的58.51%,同比增长-2.21%。

  1、道路运输:今年,全县新增货运企业11家,货运企业达到116家。1-6月新增货运车辆1354辆,全县营运车辆总数达到7888辆,货运量达到796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112569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5%、10.05%。

  2、房地产业:截止到20xx年7月份XX县共有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20家,比20xx年的15家和20xx年的17家分别增长了33.33%、 17.65%;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占地面积为35亩,较20xx年的20亩,20xx年的24亩分别增长75%、45.83%,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办公条件有所差距,大部分都是租赁或合用的办公地点;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增加值为45900万元,20xx年为89500万元,20xx年为84300万元;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税收合计为4285.1万元,20xx年为7147万元,20xx年为5073万元,地税占到总税收的96%以上;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能源消费量为0.014万吨标准煤,20xx年为0.23万吨标准煤,20xx年为0.24 万吨标准煤。

  3、旅游业:今年,成功举办第十届梨园文化观光周等活动,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抓住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快拓展市场空间,规划建设“梨园大世界”,进一步提升中华第一梨园景区品质。

  4、批零住餐

  批零行业整体平稳,经营情况不乐观。XX县城区内的几个大卖场经营基本平稳,商品零售额未出现大的波动,但人们消费欲望不高,除日常消费以外,对耐用商品、高端商品、奢侈品消费不足。受价格及市场行情的影响,目前煤炭已下降到今年最低水平,部分煤炭批发企业的现状是只要少赔钱或者不赔钱就出货,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受国际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持续低迷,钢材企业也是勉强维持经营。

  住餐行业整体趋于回暖,年内有望好转。部分住餐企业逐渐适应了政策影响,积极谋求转型,推出平民化、大众化的就餐消费,加上一些婚宴、生日宴和亲朋好友宴请数量的增加,客流量逐渐增加,企业经营状况得到了改善,接下来的几个月有望得到好转。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方面。

  1、重工业占比较大。20xx年、20xx年、20xx年上半年重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66%、67%、69%。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占73.9%,工业结构层次仍然偏低。同时高耗能行业虽然得到有效调整,但所占比重仍然偏高。

  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逐年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20xx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家,20xx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20xx年上半年XX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仅有3家,比去年大幅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3、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乏流动资金。个别生产形势较好的交通设施企业也存在流动资金缺乏的现象,如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企业的生产销售能进一步提高。据了解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惜贷,贷款手续复杂,存在上浮利率的情况,造成企业财务费用高。二是20xx年以来企业受担保圈的影响较大。担保圈中有一家企业贷款不能按期归还,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其他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和影响,即便是没有经营问题的企业,也会因联保而被冻结账户,导致资金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

  4、土地资源紧缺。企业发展、转型升级、招商引资都需要土地,随着XX县工业企业户数的增多,可用土地面积逐步减少,用地成本不断提高。尤其是工业园区企业投资项目受制于征地难、用地贵,土地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二)服务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房地产企业。截止7月份房地产企业投资4.83亿元,增幅11.39%;房屋施工面积85.85万平方米,增幅13.7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7.39万平方米,同比-71.49%);销售面积9.5万平方米,同比-20.14%,从环比数据来看6月份销售面积为8.4万平方米,环比增13.1%;从环比和调研中发现目前楼盘销售处于平稳态势,看房询价的有所增加;资金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截止目前全县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共有26个楼盘项目,其中五星金桂园项目由于资金问题处于停工状态;冠玉星湖湾项目由于市场销售低迷及资金问题开工较为缓慢,只完成了验槽工作;还有些项目已经开工,由于手续不完备还无法纳入到统计范围内,比如民生的冠洲印象等项目。

  2、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行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布局有城乡发展不平衡,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待优化。截止到20xx年上半年,XX县共有34家批零企业,5家住餐企业,共计39家。这39 家企业中接近20家企业位于县城城区或者城乡结合部,19家位于乡镇驻地,城乡之间的企业布局存在较大差距。各乡镇之间的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个数也是参差不齐,多的乡镇能达到3-4家,如清泉、崇文、柳林镇,有的乡镇如梁堂镇、贾镇、万善乡至今还没有一家限上企业,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现有的限额以上企业大部分位于县城繁华地段或乡镇政府驻地,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偏于集中,有待优化。

  企业个数偏少,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目前全市共有662家限上批零企业,XX县有34家,仅占5.1%,共有99家限上住餐企业,XX县有5家,仅占5.0%,与全市其他兄弟县相比,XX县的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偏少。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划分,目前XX县的39家限上企业中有 9家被划为中型企业,25家为小型企业,5家为微型企业,缺乏大型企业。并且这些限上企业经营模式单一,规模较小,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企业经营的商品档次较低,经营粗放,品种雷同,名优产品不足。企业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相关设施不配套,只能满足较低层次的购物、就餐、娱乐需求,已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以及商务活动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反映当前消费时尚和潮流的综合性购物广场、星级酒店、大型超市和休闲娱乐场所还很少,难以满足消费者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调查发现,有的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台账,没有专门的统计人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年龄跨度较大,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管理者对市场形势把握不准,经营理念滞后,营销手段不够,营销措施不力,缺乏精细化管理,从而制约了批零住餐企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对XX县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分流严重。目前电子商务风生水起,对传统实体店商家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实体店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转型。XX县限上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等原因再向电商转型方面有很大欠缺,三联家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家电零售的企业,随着电子商务日渐兴起,它的家电零售面临挑战,部分顾客对电商的青睐程度高于实体店,虽然该企业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但由于一些技术和营销方面的限制,搞得不是很好。

  (三)道路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

  货运品种单一,行业依赖度高。一是随着国家治理污染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煤炭需求量大幅下降,山西省很多煤矿从年初到现在一直就处于停产状态,煤炭出货量不高,特别是今年五六月份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二是钢铁、房地产等行业整体不景气,货运需求减少。而XX县的道路运输行业市场主要在山西省,并且以运输煤炭、钢材为主。受上述两大因素影响,XX县的道路运输行业出现了整体性不景气的现象。

  行业运行不规范,企业同业竞争激烈。近几年来,道路运输企业和运营车辆持续增加,道路运输市场逐渐趋于饱合,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同行业间竞争加剧。竞争加剧最明显的后果就是运费下降,运费虽然降下来了,但是货车司机的工资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均300元左右)。去年五、六月份运费价格大致在220元/吨,而今年同期运费价格是190/吨左右,运费价格降幅为13.6%。企业收入下降,但是各项费用和开支却没有减少,造成企业利润降低,经营步履维艰。

  道路运输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原有长期固定大客户消失蒸发。按往年的情况,一般规模比较大的运输企业都拥有一定固定的大客户,引用一句企业老板的话就是“活不用愁,就怕没车。”去年同期的情况是企业因为订单多现有车辆满足不了,而去租借别人的车辆。今年却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车辆的运行都处于维持费用状态,几乎没什么利润;一些经常需要维修的老车,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还有一部分车辆由于订单减少甚至长时间没有订单而处于停运状态。

  运营车辆骤减。报废车辆与新购置投入运营车辆存有时间差,新车不能及时投入运营,也会影响道路运输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甚至会使单个企业的效益明显下滑。

  三、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对于工业企业:

  1、加强对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密切关注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健全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和预警预测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时反映经济运行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防范和化解运行中的风险,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2、做好新增企业的申报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督促有关单位对XX县新投产企业和成长的企业进行摸底,对达到规模标准并且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加以指导申报,对接近规上标准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其次,在规模以上企业申报过程中,提高企业上报材料质量,减少出错率。

  3、在贷款融资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有些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行情还不好,流动资金的缺乏对这些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银行贷款方面,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给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将能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4、要切实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努力研发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向功能化、差异化产品发展,开拓高端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产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改进产品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二要加大科技和品牌投入力度,推动企业向产业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走高品质、高端产品、精品化路线,努力开拓高端市场,只要有好的产品就不怕没有市场。三要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延长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措施来消化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因素,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

  对房地产企业

  1、有序开工房地产项目,对于保持房地产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一是要督促已供地、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竣工投入使用,保障商品住宅有效需求;二是着力打造新区,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商业设施、工业厂房、办公用房、公共设施、商品住宅等,适度开发高档精品楼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商业用房的需求。

  2、继续培育好房地产的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保证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重视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坚持住房市场化的方向,大力发展普通商品住房,使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子。

  3、要加强房地产行业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加强监督,把好工程质量、促使房地产企业诚信经营、承诺兑现。建立健全房地产信息系统,建立不良经营行为公示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批零住餐企业

  1、加大对批零住餐企业扶植力度,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使企业迅速膨胀规模,尽快成长为限额以上企业,积极扶持几家在批零住餐领域内有影响的企业成长为域内的龙头企业,带动XX县批零住餐行业整体发展。

  2、积极排查和纳入够标准的企业为限上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要有所突破,将限上企业个数纳入对乡镇的年终考核之中,督促各乡镇积极申报限上企业。特别是对于目前还没有限上企业的乡镇,要加大排查力度,尽快将符合标准的企业纳进来。

  3、优化企业布局,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在商品质量、档次和服务标准上下功夫,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引导限上企业向乡镇延伸,均衡商业网点布局,方便乡村居民消费。

  4、创优经营模式,打造特色品牌。企业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激烈的竞争中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将很难立足。这需要企业自练内功,找准主业发展方向,走“专、精、特、新”经营创业之道,特别是住宿餐饮企业要运用积极的营销手段,开展包括低价套餐、积分折扣、团购优惠等形式多样的打折促销活动,以实惠价格薄利多销吸引顾客消费,以量补价,拓宽利润空间。

  5、积极引导企业搭建电商平台,开展电商服务,依托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进行经营,拓展销售渠道。

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16

  根据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和《20xx年全县统战及民族宗教工作安排意见》要求,从3月14日—3月31日,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顺福带领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深入全县20个乡镇23个少数民族村社11处宗教场所,重点对全县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讨论、走访农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各乡镇村社干部及群众对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关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少数民族乡村基本情况

  (一)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

  文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全县共有藏、回等27个少数民族,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8294人(其中:藏族7464人,回族606人,其他民族224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3.4%,主要分布在铁楼乡、城关镇、碧口镇、中寨镇、石鸡坝镇、堡子坝镇、丹堡镇、刘家坪乡、梨坪镇、天池镇等乡镇。

  (二)少数民族乡及村社分布情况:

  全县有民族乡1个—铁楼藏族乡,有散杂居乡镇9个(包括:城关镇、碧口镇、中寨镇,石鸡坝镇、堡子坝镇、丹堡镇、刘家坪乡、梨坪镇、天池镇),有少数民族村35个,合作社53个,社区1个。其中:铁楼藏族乡有11个少数民族村,藏族685户3297人;散杂居乡镇有24个少数民族村1个社区,藏族1018户4167人,回族151户606人。(情况详见:全县各乡镇少数民族情况统计表,略)

  二、民族乡村发展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乡村和散杂居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发挥民族乡村资源优势,培育产业发展,加大民族乡村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使民族乡村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一是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民族乡村投入较大,在交通、水利、扶贫、教育、卫生等方面投入资金约16146万元,民族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村容村貌变化很大。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着力加大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实施了一批建制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河道治理、危旧房改造等基础建设,极大改善了少数民族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产业培育不断壮大。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培育富民产业。近年来,先后在民族乡村建成花椒产业基地6个,优质核桃基地4个,实施5千亩板栗示范园工程1处,建成了草河坝优质核桃采穗园1处,引导藏族群众兴办农家乐15家,扶持兴办以酿酒、养猪、养鸡为一体的养殖场4家,冷水鱼养殖场1家。

  三是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县委、政府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在民族乡村新建中小学教学楼14栋,完善教学配套设施,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着力解决民族乡村群众"看病难"问题,在民族村建成了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施和药物,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全县累计向民族乡村发放"村村通"电视接收机1507套,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目标。各类社会保障优先承担起民族地区保基本、兜底线的任务,持续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四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不懈地抓白马人民俗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工作,出版了白马民俗文化系列丛书,修建了草河坝、麦贡山等6所白马民俗文化传习所。文县被中国民协和文化部分别命名为"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草河坝、石门沟、案板地、强曲村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白马傩舞"池哥昼"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麦贡山、草河坝、石门沟被批准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功举办了两届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和"火把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全县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自然、历史、经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省、市、县平均水平相比还相对滞后,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欠账大。少数民族村社普遍地处偏远,群众居住分散,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投入大,已成为制约少数民族村社发展的"瓶颈".少数民族村社因地域差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矛盾突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缓慢,特色产业发展薄弱,生存环境恶劣,自我发展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生存与发展的矛盾凸显。全县少数民族村社(非精准扶贫村)需要解决的事项有:人畜饮水、文化广场、村内道路硬化、产业路、异地搬迁等5个方面,总投资约1557.5万元。其中:人畜饮水工程14个村,53000米,投资约79.5万元;文化广场13个村社,投资约650万元;村内道路硬化10个村社,约49.5公里,投资约445.5万元;产业路7个村社,约40公里,投资约360万元;异地搬迁6个村社45户,投资约22.5万元。

  二是居住条件差。大部分少数民族村社地处高半山区,居住条件差,自然条件严酷,灾害频繁,土地瘠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困难,个别村社生存环境恶劣。如:梨坪镇九原寨村石界湾社,居住在大山深处,交通险要,出入及不方便,土地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老年人居住在村里,很少与外界交流。需要异地搬迁的少数民族村社的群众有:城关镇关家沟村朱家山社5户、中寨镇新寨村5户、石鸡坝镇张家沟村金家梁上社12户、丹堡镇古道坪村刁楼、蓖麻社18户、梨坪镇九原村20户、草坪村1户、金坪村葡萄架社2户。

  三是发展资金不足。近年来,虽然县上对民族乡村投入较大,重点对铁楼乡进行了打造,投入相对多一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村容村貌变化较大。但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投入偏少,基础设施改变不大,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乡村道路状况还较差;防灾抗灾能力较弱,返贫现象严重。

  四是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村社经济发展缓慢,产业培育不足,支柱产业匮乏,山高路远,靠天吃饭,农业收入微薄;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内大多居住着老人,空巢现象严重。绝大部分群众只能依靠外出打工挣钱,经济收入单一,缺乏持续增收渠道。民族乡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持续增收渠道窄,稳定脱贫难度大,因灾、因病、因学、因婚返贫的问题突出。据统计,全县少数民族聚居村和散杂居村中,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村有14个,3500元至4000元的有7个,4000元至5100元的有14个,均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389元。少数民族村社已成为脱贫攻坚战中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地方,与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五是少数民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少数民族村社群众普遍思想观念守旧,相当一部分人发展思路模糊,发展理念陈旧,创业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愿接受新生事物;部分民族乡村群众缺乏劳动技能,创业缺乏过硬本领,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

  四、几点建议

  一是制定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村社发展规划。按照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少数民族乡镇村社规划,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村社发展规划。同时,保持规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新农村建设和危房改造时要融入民族元素,突出民族特色;倾力打造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如寨门、戏台、凉亭、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为各族群众提供充足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特色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与扶贫开发、生态旅游、文化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兼顾,科学合理规划少数民族村社未来发展。建议拓宽改造演武坪至麦贡山通村公路,修通铁楼乡白马十四寨连村并网公路,改善藏区群众交通条件。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深入实施"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充分利用好省市"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资金,在重点做好铁楼藏族乡"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的同时,也要兼顾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发展,适当将省市"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资金向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安排,促进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少数民族乡村同步发展。同时,要把少数民族村社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扶持,集中攻坚突破,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扶贫攻坚步伐。建议从全县项目资金总盘子中切割部分资金,重点解决少数民族村社水、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落实解决,改变村容村貌,改善生活环境。(附:全县少数民族村社需要解决的事项统计表)。

  三是优先安排项目。抢抓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机遇,为少数民族村社谋划一批以道路、饮水、危房改造、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农田水利、灾害防治为重点的生产项目,以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民生项目。加强与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衔接沟通,积极主动争取支持,重点争取民族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社会事业项目,尽最大努力把有利于民族乡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总盘子。按照"十三五"规划,坚持民族乡村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投资、优先实施。县涉关部门要在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优先考虑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在交通、水利、电力、农田建设等方面要求县级配套资金的,着力予以整合配套落实。

  四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少数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资金项目上大力倾斜,不断改善民族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社道路建设的投入,把少数民族村社人畜饮水、村内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的修建、异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作为重点,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行路、安全饮水、群众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电网、通信、网络、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

  五是部门联动推进民族乡村发展。民族乡村实现小康目标,仅仅靠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帮扶。县涉关部门在用足用活民族乡村政策的同时,在用好管好民族乡村和散杂居乡村项目发展资金的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村社项目资金投入。要整合财政、交通、扶贫、水务、教育等部门资金,帮助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乡村社的实际问题。

  六是扶持特色产业。立足乡村实际,突出民族特色,结合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历史背景和发展水平,深入挖掘利用少数民族村寨特有的文化生态资源,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少数民族村社都很僻远,地处林缘,地域开阔,在此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扶持养殖土鸡、土猪、土蜂蜜;可种植药材、核桃、花椒等作物。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村社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的优势,把经济发展与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