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
范文 |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通用3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1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这学期还是带一(1)、一(2)班,我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各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一班许多学生由于父母没时间照顾学习,送到托管所去托管,但学习效果不佳,成绩也没提高,这也是现在这个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班级学困生有付志伟、陈一凡、王杰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由于父母做生意无人监管,放到托管所托教,作业虽能完成,但成绩不升反而降。二班学困生有付佳浩、肖程文、刘玉婷等,前两人上课不听,下课不做作业,似乎智力有点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三、采用的相关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思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进度安排 (略) 五、本册总的目标和要求。 (一)、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2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我校教育发展的实际,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核心,以教研教改为重点,加强课堂管理的力度,努力抓好常规教学和教研活动的落实,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一)加强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观念,坚定课改信念。 本学期将继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把培训放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着重做好四项工作 1、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特别是农远资源的应用能力培训。 2、坚持集中培训和个人学习有机结合,要求教师研读学校教导处推荐的教育教学文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和读后感。坚持每周五下午3:00—4:00组织分学科的业务培训。培训宗旨:立足课堂、聚焦教材、人人参与、落到实处。主要形式:一是观看特级教师讲课录相,学习专家教学风格。二是围绕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凝聚大家智慧,共同探讨突破口,集体备好一节课。 3、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教学信息,积极开展校内相互听课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10节。 4、进一步完善、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为教师创设合作、交流、发展的平台。学校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网页,积极撰写教学日志,将自己的生活感悟、教学手记、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读书心得等写进教育博客,教师每月平均发表日志不少于4篇。 (二)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切实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和反馈工作。即:备、教、批、辅、考,每一环节的落实,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坚持教导处月工作检查制,分人分项如实作记载,并适时在教师会上教师会上通报。 2、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周密制订学科教学计划,认真备课,钻研教法,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教学,注重方法的传授,上好每一门学科和每一堂课。积极提倡教师课前备课,写好教学反思。加强教研组建设,重视教研组备课形式的研究,教师在备课中要学会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在合作探究中提高教学水平。 3、教师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加强农远资源的灵活有效地使用,普及课堂多媒体教学,使教师能较好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课堂教学与教科研相结合,致力于向教科研要质量。 1.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定期进行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推进教改的深入进行,教研活动要讲究质量,活动要有计划、有中心、有主题,教研活动要有详细的记录。 2、注重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明确“问题即是课题,教学即是研究”。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规范教科研管理,积极培育课题精品,、提高课题质量,真正做到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使科研——教研─教学有机整合,逐步实现科研兴教。 (四)重视和抓好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切实抓好各技能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抓好学生的训练和测试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抓好学生的艺术、科技、信息技术的教育,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兴趣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具有特长潜能的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真正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技艺传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带给学生。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日常管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实践研究活动,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状态,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3一、总体目标: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通过开展具备时代气息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类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增强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探索个性培育的途径,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5人。纪律方面表现较好,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自制力稍差。本学期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合作,营造良好的班内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小学生。 三、工作重点 1、教育 (1)教育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控制近视率,同时注重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2)进行尊师守纪、讲礼貌、团结友爱等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教育。 (3)培养爱科学的兴趣,初步知道一些生活常识和自然现象。 2、管理 明确班委职责,各司其职。 制定适合班级实际情况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常规管理为载体,规范学生的各项管理要求。 3、发展 (1)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听懂别人的谈话。 (3)让学生学有所长,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四、月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抓好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配合大队部开展"我爱我家"亲情教育活动。 3、教育学生平时要以礼待人,见到老师、长辈或同学要主动打招呼问好,同学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四月份: 1、培养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2、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校园和公共场所不追逐玩耍,不损害校园和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 3、积极组织学生锻炼身体。 五月份: 1、对学生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学校的常规教育,加强课堂纪律。 2、教室展板:庆祝“六一”儿童节。 六、七月份: 1、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抓好知识复习巩固。 2、做好期末复习检测及分析工作。 3、总结本班本学期工作情况,表扬优秀学生。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4第一学期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32人。男生24人,女生8人。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5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初步认识常见几何图形为基础,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窨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除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有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接着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举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有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惧、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收发室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获得对知识的理解。(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3)注意选择富有獐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1)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5、提供关于物体窨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教学方式注重体现开放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6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 110名学生,其中一(1)班共54人,一(2)班56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具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一(1)班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极个别学生学习惰性稍强,本学期会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与其家长配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育。一(2)班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 本学期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7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23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比一比 ,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物体和图形 ,分类 ,11—20的认识 ,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 ,我们的校园 ,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 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8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为了使本班的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特制定班主任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题为指导,结合本班特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设和谐的学风,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本学期,加强学生规范教育,努力通过各种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做个具有诚信之意、责任之心、规范之行、感恩之情的和谐发展的人,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班级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40学生,男生23,女生17人,本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校生活,大部分学生能听从老师教导,学生的课堂纪律,常规习惯有所改善,自觉性有所提高,但还有个别学生基本的课前准备、课堂纪律、平时的早操和眼操还是不够规范,没有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不能及时完成每天的各项任务。 三、工作目标 1、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评选班级优秀干部、模范班级小老师,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2、继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与家长密切配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三、具体措施 (一)、常规教育方面 1、充分利用班会的时间进行安全教育,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将在班级设立评比栏目,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3、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比如:比笑脸多少评比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 首先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孩子们还小,自制力较差,所以,无论课上课下还要多督促,尤其培养孩子的互相监督的习惯。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但走廊和室内如果吵闹声,经常有学生喧哗,会使整个学校不得安静,影响到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因此,我把课间纪律作为重点,课上提醒,课下督促,奖惩分明。我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 (三)、卫生方面 讲究卫生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收拾好卫生,既能使身体健康,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堂勤清,柜子物品勤摆,手脸勤洗。 2、班级卫生:每天早,中,晚分派值日生清扫,设立卫生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笑脸奖励.并在班级内提出表扬。 (四)、班干部的培养方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而班干部却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包括班长和组长),每周评选模范小老师,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五)、学习方面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教学方面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态度习惯。 找个别学生谈心,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部分家长联系(包括优生与后进生),主要从更上一层楼的角度,与家长进行沟通。 2、知识能力 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必要的辅导,(为不增加学生负担,辅导的同时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发动优生进行互帮互助,采取先学生自愿结对,后教师统筹安排的方法,给每一位后进生找到自己的帮助人,为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 3、检查习惯的培养。 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一步一步的指导,从培养学生检查意识开始,不仅知道检查的重要性,更能把检查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对学生的作业力争面批。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9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较好,对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很好,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试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但对应用题还不太适应部分差生无法判断用什么方法去做,对提问题脑海中印象不深,有的不知怎么去提问题。在本班学生中优生占50%,中间人占40%,差生占10%。差的原因是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差。对试题的理解能力较差,识别能力弱,且教师辅导不及时,训练不到位。 二、复习内容: (1)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2)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复习认识图形,比高矮、大小、轻重,认识钟表和简单的统计。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认识20以内数字之间的联系。 (2)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重点: (1)重点复习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复习数的概念中突出数的组成。 五、复习难点: 在分析、讨论、交流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复习措施: (1)紧扣课本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易混淆的题型进行比较讲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的计算技能更加巩固,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计算能力。 七、奋斗目标: 力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使学生的成绩稳步上升,力争取得前三名。 八、复习方法: 归类复习。 九、复习时间: 10月20日——元月5日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10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预期的要求,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还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关注更多的是让他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下去,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6、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7、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9、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将教学的眼光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习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的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6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加强评价的改革,探索多元化的评价。即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11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为蓝本,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复习中,采用多样的复习方式,注意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注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复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熟练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1、班级整体情况 一年级三班66人,一年级四班68人,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上学期期末和本学期摸底考试,三班优秀率能够保持在86%以上(约57人),90分到70分之间基本保持在8人左右,有两人在70分以下附近晃悠。其中2名学习习惯非常差、特别懒惰的学生,还有一名学生注意力严重分散,一节课听不了几分钟,每次考试都做不完试卷。 四班优秀率保持在优等率85%,及格率97%,其中有2名学生学习不敏感,非常吃力。1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非常差、作业每次都完成不了,家长也是头疼。还有1名学生则是智力水平较低,每次考试最多超不过20分。 2、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总体来说,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的比较扎实,计算方面绝大多数同学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迅速准确地进行计算;解决问题方面大多数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读题习惯,并掌握了基本的解决策略。 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上比较薄弱。 一(3)班的周淑静、吕鹏飞、马一滴、宋淑盈、梅炎文、张晓川、谭良骏、吴小倩、徐润阳,一(4)班的戴宇航、范博硕、王明浩、宫田瑞、高圆圆、魏皓冉、等同学口算能力薄弱、人民币的认识、钟表的认识、用数学等方面还比较欠缺,理解能力较差,对于稍难的题目理解困难;其他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较为理想;尤其是高圆圆、宫田瑞、范博硕、周淑静等学生需要每天加强练习,特别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以往特别快。 3、学生现状分析: 从课堂和家庭作业来看,学生还存在一下情况: 1、学生的倾听习惯较差,有一点会,就觉得都会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2、口头与笔头联系不好,会回答,但不会做题。也就是我们说得眼高手低。 3、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做题之前先认真读题、理解题意以及细心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造成理解困难。特别是对有一点点相似的题极容易混淆。 4、个别学生识字能力很差,影响答题。 5、有少数学生计算技能较差。计算不过关,还特别懒,家长又不在身边,像高圆圆20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对他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 5、作业的习惯养成不够,做题前读题不仔细,凭自己的意识做题,做完题后不会检查。还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习惯 针对以上现象,在最后的几个星期里,不仅要对本学期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在难题、难掌握的题目上再加以专项练习;同时,还要尽量帮他们改掉坏习惯,并交给学生初步的数学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复习 三、复习的主要任务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3、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4、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要求 1、抓好40分钟,打造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复习课容易枯燥,使学生厌倦,因而我们设计丰富多样、富有童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2、把好训练关,提高复习的效率。 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自主复习的能力,我们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出发点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较有针对性。根据复习计划设计相应的复习内容,复习形式,力求复习课不单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育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复习。做到读题认真,答题仔细,书写端正,做完题目养成复查的习惯。 五、复习内容及重难点: 1、数与代数: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估算)、认识钟表、人民币的认识 2、空间和图形:方位与图形、厘米、米的认识 3、统计与概率:统计 复习重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解决问题;会进行简单的让农民逼的换算;认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复习难点:1、准确地进行计算。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六、复习的措施 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学困生,缩小差距,达到共同进步。 1 复习前,做到两点:①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②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 做到心中有数。 2、每次复习课,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每一单元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做到心中有数,为有针对性地复习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也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加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模拟购物、兑换零钱的操作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款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针对单元测试卷、练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训练,渗透各项数学知识。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6、及时和本组教师沟通交流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解决。同时充分利用好各种优秀资源、网络资源。并与学生及家长交流和探讨。 七、学困生补差措施 1关注他们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改进对他们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抓住他们的一点优处进行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八、复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1、100以内数的认识……………………2课时 2、认识时间………………………………1课时 3、位置、图形的拼组……………………1课时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2课时 5、认识人民币……………………………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课时 7、厘米和米的认识………………………1课时 8、统计……………………………………1课时 9、试卷与评析……………………………6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12一、 扎实数学书上的基本题: 数学书是基础之发源地。将数学书本上的知识掌握扎实后,对于后面的学习有利大于弊。教者将数学书上一些重要的题目进行梳理归纳,让孩子将这些题目进行再次复习回顾,让孩子说一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是什么?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回忆一开始讲解的过程,也是建立一个数学知识系统的过程。扎实计算也是巩固基础的重中之重。低年级就是计算。 二、 找到学生困惑之处 (1) 文字的不熟悉:一年级是孩子的文字的启蒙阶段。很多词不明白表达的含义是什么?让孩子多认识字才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多让孩子读书,理解表达的含义是什么也是重点的出发点。 (2) 一些易混淆梳理与对比: 18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与18有几个一组成混淆;②6比5大1,5比6小1。比5大1,5比小1,容易混淆③括号线与问号列式,等等 三、 答题方法的整理如下 1:学会抓住关键词:在···中,方向词:左右前后;代替方向句:某某是第几个,问另外一个是第几个;同样 2:学会画图:排队题。主角画黑圆,其余人用空心圆,结合标数字。解题一定对。 如:从前往后数,小红第7个,从后往前数,小红第6个,问这一队有几人: 四、 熟记以下,解题快又对 1、10个一是1个十 2、最大一位数是9,最小两位数是10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10以内的分与合 5、数字排队中一般是:左前右后。 以上四点,是我帮助学生进行梳理的部分,相信进行过梳理之后,孩子的数学一定掌握的更为扎实有效。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13一、学生情况分析 羊口镇卧铺小学一年级总计144人,学生因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四、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六、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八、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间教学进度课时备注 9.3-9.11开学教育、海底世界——数数 一、 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12-9.18一、快乐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119-9.25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26-9.30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10.4-10.7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0.10-10.16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0.17-10.23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0.24-10.30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四、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2+2 10.31-11.6复习4 11.7-11.13课堂教学成果检测 11.14-11.20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3 11.21-11.27六、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3 11.28-12.4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4 12.5-12.11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4 12.12-12.18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4 12.19-12.25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4 12.26-1.1八、我换牙了—统计3元旦放假 1.2—1.8九、雪山乐园——总复习4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14一、年级段总目标: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具体目标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5)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6)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具体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本册教材总目标: 1、引导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并能够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在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的基础上,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引导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主动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测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在数学活动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意识与估算能力。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体会加减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探索与交流中,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6、能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1角=10分,1元=10角。能够正确的数出面值较小的人民币,能够做简单的一元几角等于十几角的换算,能结合生活实际做简单的几元加减几元、几元加几角、1元几角加几角的计算。 8、在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9、培养学生把人民币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10、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商品的价格,根据自己所有的钱数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在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1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 12、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他们能够学数学、爱数学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把所有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13、使学生能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14、在探索与交流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灵活运用所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15、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6、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问题。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会竖式计算的方法。 17、借助学生生活经验,知道两部加减法试题的运算顺序。 18、在用加减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9、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20、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能够从不同的图形中把上述图形区别开来。渗透分类、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能力。 21、借助情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决断等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和感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养学生有序地观察,有条理的思考,以及初步的推理、判断等能力,初步学会有意识地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 2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积累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经验,在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初步统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9课时) 100以内数的数法 1课时 100以内数的组成、写法和读法 2课时 100以内数的顺序 1课时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课时 多一些、少一些 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课时 第二单元:加法和减法(一)(23课时)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口算 4课时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4课时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 4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 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机动 1课时 第三单元:认识人民币(4课时) 第四单元:实践活动(一)(1课时)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1课时) 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18)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3课时 解决生活中的“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的实际问题 3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3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4课时 加减法两步计算试题 2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机动 1课时 第七单元:认识图形 (6课时) 第八单元:统计和可能性(3课时) 第九单元:实践活动(二)(1课时) 第十单元:总复习 (5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以及"十"与“百”之间的关系,建立数位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法、写法、和读法。 2、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的计算;学会解答常见的加减法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以及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4、掌握横看为“行”,竖看为“列”,从“行、列”两个维度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5、体验到生活中需要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并能正确口算、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 6、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教学难点: 1、一个一个的数,几十九后面是多少;学生口中数的数与物体的实际数量相对应。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及求“相差”“被减数”“减数”的实际问题。 3、说出几元几角化为几角,或由十几角聚为几元几角的想法。在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中,需要先计算在化聚的式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想买的商品填表,能够说明需要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这需要观察、填表、计算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4、根据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观察角度与顺序表述物体的位置,感受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5、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及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进度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学生的书写整洁,要求美观大方、规范整洁,笔画清楚。用好每节课,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重视想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感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待养成。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重在教方法,并在实际的练习中加以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增加练习题目的灵活性,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及时归纳总结,进行梳理。教学内容要全面到位。多进行变式练习。同时要不断将较为重要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掌握扎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复习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一般的学生要保证基本要求做一些基本形式的练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练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每天坚持早、午检时间做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15一、复习的主要内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发展估算。 3.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创设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10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又如"我当家"专题活动,让学生记录家中一天所发生的数学故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加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模拟购物、兑换零钱的操作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款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2)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3)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多做家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学习。 五、复习时间安排 1.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2.加与减(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4课时 3.有趣的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1课时 4.购物(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1课时 5.统计(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1课时 6、综合练习2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167:00 起床 7:20 洗漱完毕 7:20---7:50:跑步 8:00吃饭 8:20---9:10 做作业(语文阅读一篇和摘抄) 9:25---11:25 数学试卷一份 11:25---11:45 看报课外书 11:45---13:00 吃饭午休 13:10---14:10 阅读 14:25---16:40玩耍 吃完饭后:看少儿节目,每天一门学科复习 21;00---21:30 电视,电脑,课外书, 21:30 睡觉 寒假学习、生活安排表 1、认真完成寒假作业册。 2、买一本司马彦的'字帖,每天练写一版,要求字迹工整、美观。 3、每天读有益的课外书半小时,摘抄不同类型的美词美句5次。 4、准备一个语文本写日记、作文,不少于5次。 5、制做一张质量较高的寒假见闻手抄报。 6、用A4纸大小的文件夹制作一本精美的个人成长档案袋,开学进行评比。 7、请孩子和家长在报告单上共整填写好“学生的反思”、“父母的寄语”。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17期末将至,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 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内容 二.本学期主要有如下几块教学内容: 1 、数和数的运算 数和数的运算主要包括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进位加法。此外,还包括比长短、比多少、几个和第几、寻找规律、钟面的认识(几时和几时半)等内容。 2 、空间和图形 空间和图形主要包括比长短和高矮;辨认物体和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 3 、统计和概率 统计和概率主要包括对实物、图片及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象形统计图等。 4、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每个知识领域的学习过程中都安排有综合运用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图文应用题等内容。 三.复习的重、难点 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四.复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3.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18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本班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个别学生因注意力和学习主动性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他们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还有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习惯。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6、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四、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行耐心的辅导。 五、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 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7课时) 3、位置(2课时) 4、认识图形(2课时) 5、认识钟表(1课时) 6、机动复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19[复习内容] 1、数一数、比一比 2、位置 3、1-10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图形 5、11~20各数的认识 6、认识钟表 7、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综合练习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熟练掌握数数的方法。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通过复习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5.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6.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几时过一点儿、快几时了。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7.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熟练地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8.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复习时间安排] 12月30日复习《数一数、比一比》 1月2日复习《位置》 1月3、6日复习《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月7日复习《认识图形》 1月8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1月9日复习《认识钟表》 1月10、13日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月14日综合复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20一、指导思想 1.查漏补缺。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的能力。 3.练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知识整理,使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知识有系统化认识,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3.通过形式多样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倾听、审题、表达、书写、检查作业等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 1.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较少,题目的分析理解能力还不强。 2.学生的课堂倾听习惯有待加强,大部分学生不能保持一节课40分钟的集中注意力,通常课前15分钟的学习积极性极高。 3.知识的回生速度快,对于学习过的知识没有复习就忘了如何解题。 4.书写速度慢,有很多字不懂正确书写。 四、复习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正确读、写0至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较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结合实际情境,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6.能比较准确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 7.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8.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9.根据所学知识,解答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 五、复习方法 讲解法、归纳整理法、练习法、操作法、讨论交流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2.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针对单元测试卷、练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做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习的方法。 6.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7.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加强学困学的辅导工作。 六、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习各个单元基础知识(以书上总复习和配套练习为主) 1.熟练掌握数数的方法。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感知“长短”、“高矮”、“多少”、“大小”的含义,熟练掌握比较物体的方法。 3.分清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4.熟练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5.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7.从整体上认识钟面,会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讲练结合(期末复习提纲)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习,查漏补缺 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习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 七、复习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习等多形式的组织复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4.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习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5.适当补充设计练习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做好复习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成立互帮小组。 7.强化能力培养。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8.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位置关系,钟表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9.数形结合,强化看图列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21为了更好的作好期末复习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的复习,现将复习规划如下: 一、班级实际情况 我们班大部分学生在本学期中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还有5%左右的学生因学习习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理解题目意思方面比较费劲,10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这几个孩子来说就更麻烦了。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这样的不够细心情况,而且做完题检查能力还比较弱。 二、复习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DD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应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复习措施: 1、 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复习加减法计算时,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3、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 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6、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22一、情况分析 一乙班有学生47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23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3)班49人,一些同学上课比较闹,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有些同学则稍稍安静些,也有几个同学上课比较积极、听课比较认真,但他们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比较喜欢游戏形式或创设情景的学习活动。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在最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的。一个小调查、一个模拟实践操作,他们学习起来可以说是不亦乐乎,好像每一根神经都被调动起来,创造也就不断出现。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上比较薄弱。 本班优秀学生大致有吴庆堂、丁永恺、徐小椠、刘雨畅、王子豪、李骜、孙家豪、李晶婷、黄亚擎、蒙晨爽、孟佳伟、魏家骏、崔可欣、崔明月、赵冉、张雅欣等16位同学,这几位同学上课比较积极、听课比较认真、思维比较活跃、能跟随教师引导做一些有意义的思考、完成一些数学活动;其中李雅轩、崔星浩、刘浩然、李欣喆、韩紫琼、孟欣蕊、崔留洋、崔欣蕊、张兆钢、司梦琦、王丽媛这11位同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够高,但能在优秀学生的带动下进行正常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表现良好。而廉洁、李玉通、丁永正、陈国强、张宇明、魏舒畅、郭秋雨、李涵钰这8位同学在进行数学思考和数学活动时往往因其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反应速度太慢跟不上大多数同学的节奏,表现中等。还有刘畅、丁永琪、薛允良、陈梦颖、周志莹、韩奕阳、文轩、侯慧莹、陈梦婷、张嘉硕10位同学,他们原本基础就差,学习态度又不积极,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学习成绩较差。另有任雅婷、高瑞婷两位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太多、一贯不做作业,表现不好。韩明辉虽然上学年龄够了,但没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一切学习活动和他好像都没有关系。而孟庆超由于手术问题对学习活动基本没有反应,没有学习的意识。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发展估算。 3、能辩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体会米和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 5、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6、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及应用,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复习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五、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创设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10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又如"我当家"专题活动,让学生记录家中一天所发生的数学故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之一。如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加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模拟购物、兑换零钱的操作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款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复习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2、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成立“一帮一”帮扶小组、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3、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多做家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学习。 七、复习时间安排: 第16周: 周一——周三: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周四:认识钟表、方位与图形 周五:人民币的认识 第17周: 周一、周二:厘米、米的认识和统计 周三、周四、周五:综合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24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确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25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26一、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附近村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伟信、董晓乐、董苗苗、吴高程、汤伟帆等学生。这些同学有的智力有些问题,有的则是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在外务工,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的。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的。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的。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的,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的,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的,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的。 五、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27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一直为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目标而奋斗,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都会取得成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3)班全班学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级的学生才入学,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学上课时比较专心听讲,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还有部分同学的各种习惯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强。由于年龄比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帮助下进行,依赖思想比较强。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该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多加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学生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材编写特点 1.选择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6.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28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3个班共有215人,每班有65多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29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习目标 1.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温故而知新。2.促进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发展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测查考核进行全面、科学、轻松愉快的评价,减轻学生压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复习内容 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能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级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加、退位减)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单的估算;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3、结合现实情景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别“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4、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东、锡、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进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会画线段,并能量出线段的长度。 (三)统计与概率 1、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个代表一个单元),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 1.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初步了解用数学研究问题的。 三、时间安排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30转眼教学已经过了13个周了,如今我已经结束新课,从第14周开始正式进入复习。为了能使教学更有效,为了能使孩子掌握知识更牢固,特制定该教学计划督促复习进度以及效率: 一、复习的主要目标 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应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二、复习的内容 本学期主要有如下几块教学内容: 1、数的认识 1)正确读、写20以内数(规范工整),能从任意一个数进行正确数数(正数、倒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等); 2)明确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有几个0第几个); 3)直观体会“十进数”的特点,两位数的组成,知道十位、个位的名称和各自表示的含义(几个十几个一); 4)能比较数(式)的大小,并用>、<、=连接数与算式(排列大小)。 2、数的运算与应用 1)能理解和表达加减法的基本含义,能说出列式的运算依据或算式的实际意义; 2)能看图意正确写式,(一图一式、二式、三式、四式含“}”和“?”、以及三个数的加减等); 3)能选择三个数写出四个加减算式; 4)能解决简单的用图画呈现实际问题(求总数、求剩余、求相差、两步加减问题以及够与不够); 5)能将情境中的数学信息,转化成完整语句或文字信息并能开放性的补充信息; 6)能观察和填写简单的数或图形个数以及用表格整理加减法的排列规律。 3、比较和认识钟表 1)会正确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和轻重; 2)能进行简单的推理比较; 3)能正确辨认时针和分针(长短粗细方向与快慢); 4)会认读整时、半时、快几时和几时刚过的钟面,能连线和判断(有数没数); 5)知道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大致时间规律(整时) 如:上学上课放学吃午饭某个定点活动睡觉等 4、空间和图形 1)能以自已为观察标准,确定物体或数据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和顺序(左数右数有几个第几与数、图形、钟面、大小、高矮等联系); 2)会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对这些单一形体或搭建形 进行简单的分类计数和统计(要能认、写这些形体名称的汉字)。 5、统计和概率 1)会对一堆实物自主进行分类; 2)联系生活实际,初步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和价值(需要了解和调查据此来作出选择与判断); 3)能根据收集的信息填、涂(画)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并体会各自的特点; 4)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最多最少多几少几同样多选择与判断)。 三、复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两部分内容。 难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加法与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求相差数的图文题;钟面的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学校有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体验,初步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方法,数学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方面年级90%以上的学生掌握较好;技能方面年级90%以上学生达到一年级现阶段应有水平,如口算1分钟完成8题;听讲常规、行为习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各班存在的个别学困生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需要针对每个人的实际问题分析,对症下药。 五、复习措施 1、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自主回忆学了那些数;借助小棒、计数器、计数表等直观体会“满十进一”的特点;举例(说、写、画、联想)还原数的含义; 多种方法理解数的顺序(数想填画数线);能用不同理由(多少顺序运算规律数线)比较数(式)的大小;如看到“12”,你能想到什么?(意义运算规律); 2)数的运算与应用:举例(说、画、联想)还原加减运算的不同含义;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思路,分层优化策略; 通过联想、改编、填空等方式体会加减的内在联系;在加减法算式的整理、对比和推想中,发展探索规律的能力;应用问题的呈现形式注意趣味性和挑战性(如:图示情景、表格情景、演示情景、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补充(选择)信息、逆向思考、说说想法、尝试用画图来表达想法);指导学生读懂要求和题意,训练学生把题意连贯的说一说; 2、空间与图形 1)比较和认识钟表:增加有关“比较”的内容(最多最少长短 轻重);结合具体情景,用描述、猜想、摆放、想象等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或顺序,促进空间感觉;可以利用数和立体图形的摆放来复习位置或顺序;可以借助方位词复习钟面和两位数的认识; 2)空间和图形:利用实物或想象,在操作、描述、猜想、比较中加深对四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3、统计与概率 根据需要经历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图表中量的比较作出初步判断,体现统计的价值;结合具体对象(物体数算式钟面图形思考方法大小高矮长短等)让学生进行自主分类或统计,说说同一类实物的共同特点; 六、学困生补差措施 1、关注他们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改进对他们的评价,抓住他们的一点优处进行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家校联系,共同督促。 七、复习时间安排: 第17周:分单元进行知识梳理,练习单元测试,结合校本试卷练习。 第18周:对全册知识进行整理,进行综合练习。 第19周:对重点题型进行训练,查漏补缺,回头看课本。 第20周:迎接考试,做好考试的准备。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31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 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32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经历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含义。 经历编制1—6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这些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空间与图形: 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的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的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二、教学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教改探索。 充分了解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开展富有情趣、富有挑战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耐心细致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三、课时安排(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33一、复习时间: 本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结束新课程的时间是12月24日,复习时间从12月25日至1月12日,共计12课时。 二、复习内容: 本学期所学内容共有九个单元: 1、数与代数(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加减法二、认识钟表) 2、空间与图形(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 3、统计与概率(统计) 三、复习目的: 1、意识形成初步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复习意识。 2、知识技能系统回顾与梳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查漏补缺。 3、经验方法再现归纳与应用:初步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复习方法。(如:归类复习、对比复习等) 4、习惯养成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审题习惯、改错习惯、检查习惯等) 5、问题困惑自我反思与改进:初步培养一年级学生能够通过复习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 6、兴趣信心激励唤醒与提升,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四、复习要求: 1、明确教学大纲对本册教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要求。 (1)、明确概念知识的掌握层次:理解、记忆、应用。 (2)、明确计算知识的掌握层次:20以内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2、根据学情,适当补充拓展思维的练习题,为解决附加题做准备。 3、既要全面复习,又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 4、尽量采取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复习方式,使复习课富有实效。 五、注意事项: 1、重视教材期末总复习的复习教学。 2、注意保中间、抓两头,不仅老师对学困生进行单独的辅导,并且发动优生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 六、复习保障: 1、教师认真学习《成都市小学学科教学及测评意见》。 2、加强教研组内老师的集体教研,根据学情,调整复习策略。 3、重视家校结合,发动家长督促学生搞好复习工作。 4、复习资料准备要充分: (1)、引导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 (2)、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日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将重、难点题型和易错题型整理,并设计成强化练习。 (4)、精讲青羊区的期末复习卷和期末的测试卷。 七、复习方式: 按知识板块复习: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 八、复习资料: 1、一年级上册教材。 2、青羊区教研室各单元测试卷。 3、青羊区教研室期末综合练习卷。 4、去年的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5、根据学情自主设计的练习卷。 附:具体复习时间安排: 时间 复习内容 12月25、26日 一年级(上)教材《总复习》 12月29日 数与代数(生活中的数、比较、认识钟表) 12月30日 数与代数(加减法一、加减法二) 12月31日 统计 1月4日 空间与图形(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 1月5日 青羊区综合检测题(一) 1月6日 青羊区综合检测题(二) 1月7日 青羊区综合检测题(三) 1月8日 青羊区口算检测题 1月9日 青羊区去年期末综合检测题 1月12日 机动 周末安排: 12月27日:《黄冈小状元》期末知识检测。 1月3日:综合实践活动总复习。 1月10日:自主复习,全面查漏补缺。 说明:以上为期末复习计划,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调整。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34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数学课的形象、生动、有趣,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很喜欢上数学课。本班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但是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在最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的。一个小调查、一个模拟实践操作,他们学习可以说是不亦悦乎,好像每一根神经都被调动起来,创造也就不断出现。记得在调查统计活动中,他们的记录方法不下10种,真让我惊叹不已。 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有两、三个学生因智力问题、贪玩而使学习有较大的困难。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讨厌单纯的练习。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发展估算。 3、能辩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体会米和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 5、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6、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10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又如我当家专题活动,让学生记录家中一天所发生的数学故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加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模拟购物、兑换零钱的操作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款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估测和测量身边的物体的长度,这样的操作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6、复习结束时,让学生在全班中交流问题银行中的哪些问题在总复习中得到解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复习收获。 五、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 3课时 2、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 3课时 3、观察与测量(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认识米和厘米,会用这两个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课时 4、加与减(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8课时 5、有趣的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3课时 6、购物(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6课时 7、统计(收集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 2课时 8、总结交流复习心得(谈谈自己的复习收获) 2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35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本两个班共有学生64人,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很不一样。还有待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启发、教育,积极创设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求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断进步,能力不断提高为目的。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宗旨。 三、培优对象:王凯、董兆林、李润禾、庄庆哲、贾文超、李凡、高子涵、苑子奇等。 补差对象:张森博、王鑫、李可欣、胡怡博、马恩新、马若宁、马可欣、刘思宇等。 四、培优措施: 对优等生主要是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主要要采取以下措施: 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3、为了使优等生更加先进,对其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 4、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5、严格要求。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 6、着力培养。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7、平等相待。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8、每天给优生布置几道思考题加强训练。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