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通用12篇)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篇1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

  再讲《滕王阁序》的教学设想。讲五点:

  (一)具体指导学生预习,做好美读的准备。

  骈体文有两大特点:①全用对偶句,如本文中除去统领字“所赖”“勃”、叹词“嗟乎”“呜呼”和句末助词“云尔”,无一不是对偶;②用典《多,如本文典故有三十多个。这也是教学难点 所在。指导要点如下:

  1.辨析上、下联的关系,掌握全联的意思。

  本文中,上、下联的关系大致可分四种:①并言二事,如“物华”一联,上联说物美,下联说人美。②合言一事,如“家君”一联,合起来说自己因省亲而有幸参加这次盛会。③有主有宾,如“望长安”一联中,上为主,下为宾;“地势极”一联中,上为宾,下为主。宾者,只有陪衬、烘托的作用;主,才是作者正意所在。④重言一事,如“时运”一联,“时运”即“命途”。

  2.了解典故的作用,把握作者的本意。

  要着重学习事典。事典又称“用事”,多用于比喻,如用贾谊、梁鸿事,比喻作者被逐出京;用睢园事,比喻文士聚会;用钟期事,比喻作者受知于阎都督。语典可略讲,其作用是形容、借代,如“白云遏”形容歌声高亢;“北辰”借代帝所即朝廷。

  (二)教师领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声调美。

  骈体文不用韵,但讲究平仄协调。读前可略讲平仄安排的原则:本句平仄相间,上下联平仄相对,而以每拍末字为准。试以单句对为例(○表平声,●表仄声):

  注:双句对中还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可以不讲。

  应注意的是:①文中有个别句子不合上述规定,谓之“不以声害意”;②“接”“出”“惜”“托”等字古音是仄声,读时用轻声最好。

  教师领读后,可指定几位同学依次接读全文。

  (三)熟悉课文大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境界美。分三步:

  1.导入  文章境界,点出境界之美。

  利用本文结尾使学生了解士大夫游宴中必赋诗的风,介绍王勃平时为文习惯(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起身后一挥而就,一字不改);再叙王勃作序故事(见《唐摭言》第五卷),然后提出以下问题:①阎都督闻报“星分”一联后为什么“沉吟不言”?(警句。视野开阔,气势宏伟,给人以山川秀气与天上星光遥相辉映的想像。注;翼是巨爵座;轸是乌鸦座,分野在楚)②“落霞”一联为什么使他发出“此真天才’之叹?(奇绝。14字写尽赣江的明丽秋色。注:此联要留到最后赏析)

  2.运用比较,感知文章的境界美

  这一步要着重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三个环节:

  (1)复习旧课。先从游宴诗集的序引出《兰亭集序》,然后概述此文内容(叙游宴、写景、抒情和议论、作序缘由),要求有感情地朗诵有关的语段。

  (2)比较本文与《兰亭集序》的异同(内容大体相同而详略不同;本文无议论成分),然后弄清基调,依次朗读以下语段:①叙宴会〔热烈、欢快〕:“台隍枕夷夏之交……王将军之武库”及“爽籁”以下三联。②写景(明朗、开阔):第二段。③抒怀(郁愤、苍凉):“穷睇眄于中天……岂效穷途之哭”。④作序缘由(欣慰):最后两段。

  注:作者被逐经历可放“抒怀”一节里作交代。

  (3)归纳全篇理路。(参见上文有关说明,可略讲)

  (四)分段练习朗读,进一步体会本文情辞声韵之美。

  用说说读读的方式进行而以读为主。说,是为了鉴赏,只能是示例性的,要留有余地,重点是前四段,后两段可略说;读,即有感情地朗读,要反复练习。说与读相结合才容易成涌。下面只写出启发和点拨的要点:

  第一段:①以“台隍”一联为过渡句划层次。②鉴赏前一层(南昌地形之雄和人物之美),要着重品味“带”“谢”“星驰”诸语(可参考杜甫句“春星带草堂”、孔稚圭句“干青云而直上”、鲁迅句“但奔星劲有声”),体会作者居高临下的气概和奇特的想像。③鉴赏后一层(宴会之初),要先理出叙事顺序(主人及贵宾到场;众宾欢聚;赞众宾中之佼佼者),再品味“棨戟遥临”(仪从之盛,威严之象)、“千里逢迎’”(众宾纷至沓来之状)诸语;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此时的感情状态(可自由发挥)。

  第二段:①了解“披绣闼”一联在结构上的作用(推出一层新意,由近及远)并划分层次。②鉴赏前一层(初来滕王阁),先理出描写顺序(总写秋景;赴宴;登阁;阁外近景),说说对滕王阁的总体印象(背山临水,宏伟壮丽),再品味“耸翠”(群峰竞秀)、“流丹”(倒影之美)、“无地”(悬空之感)诸语,最后了解烘托手法(水中有汀渚,陆上有宫殿)。③鉴赏后一层(阁上远眺),先理顺序(远处山水、城中江上、雨后),再品味“盈视”(目不暇接)、“骇瞩”(怵目惊心)、“扑地”(参差十万人家)、“弥津”(多不胜数)诸语。④雨后一节为最精彩之笔,要留到最后分析。⑤体会写景的作用(既表现了滕王阁的临观之美,又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段:①体会先写宴会场面的作用(由上文良辰美景而引出赏心乐事,渲染欢乐气氛,以示宴会高潮到来;伏下文“兴尽”一语,为抒写英雄失路之悲作反衬)。②体会过渡语段之妙(“穷睇眄”句引出“天高”二句;“极娱游”句引出“兴尽”二句。由欢转悲)。③先结合作者身世掌握抒情重点(“谁悲失路之人”),再分清对偶中的主宾(见上文),着重品味“望长安”“天柱高”“奉宣室”三句的内涵(日近而长安远;不得达于帝所;回京遥遥无期),指出这种低回反复写法的好处(可自由发挥)。

  点拨;本段抒情基调是抑郁,亦略见苍凉。悲之一。

  第四段:①以“所赖”为界划层次(“知命”承上,“安贫”启下)。②鉴赏前一层,要引导学生理解:冯、李二事为宾,贾、梁二事为主;要问学生作者是否真的相信命运,共体会“屈贾谊”一联的内蕴(虽非“彰君之过”,却也表现了愤激之情)。③鉴赏后一层,先归纳本层大意(穷困中不变操守;寄希望于将来;决不佯狂避世),而后抓住“穷”“涸辙”“赊”“已逝”“报国”“穷途”诸语,品味作者此时的处境和心境(虽自励,亦难有作为,愤激又深)。

  点拨:本段抒情基调是愤激,更见苍凉。悲之二。

  第五段:先以“无路”一联从两个方面概括前两段抒情内容,然后叙今日与宴缘由,称颂主人及众宾;最后一联说志愿作诗,表现了作者的欣慰之情。

  第六段:由感慨人生无常说到赋诗作序。

  (五)赏析雨后景象一节。

  分两步:

  1.讨论;“落霞”一联是千古名句,但有人说“与”“共”二字多余,此说是否有理?(改后节奏不如原句节奏从容,意境亦不如原句鲜明上联重在写“落霞”而以“孤骛”为衬,下联重在写“秋水”而以“长天”为衬,一俯一仰.动静交错,相映成趣。)

  2.讨论:“渔舟”一联所写是作者眼前的景象吗?(这是想像之景,彭蠡、衡阳,非目力所能及,正所谓“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亦足见作者胸襟之开阔)

  以上所写,目的在于说明如何用美读的方式来教美文,不可以教案视之。文言文教材中,美文不少,美读的问题很值得探讨。本文写得仓促,缺点很多,但只要能引起同行们探讨的兴趣,我将感到莫大的满足。

  [1]

  [1]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篇2

  《滕王阁序》教案

  教学目标 :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法及思路: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       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       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      优美的语言。

  三、       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四、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

  一、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  课文。

  1、  作者: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  写作背景: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          通读全文。

  1、  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  看注释,粗通文意。

  3、  集体齐读课文。要求:分段读,师个别指导正音,节奏校正。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  熟读课文。

  三、          作业 :背诵课文2~~5段。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法及思路: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 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 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 优美的语言。

  三、 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四、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课文。

  1、 作者: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 写作背景: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 通读全文。

  1、 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 看注释,粗通文意。

  3、 集体齐读课文。要求:分段读,师个别指导正音,节奏校正。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 熟读课文。

  三、 作业:背诵课文2~~5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 背诵课文

  二、 重点段落分析

  教学步骤:

  一、 检查背诵。(个别学生,全体学生)

  二、 理清全文结构,重点分析2~~5段。

  1、 问:速读课文,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2、 背3段分析景物之美。

  (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2)、第三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3、 背4、5段,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慨?

  (1)、第四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2)、第五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三、 作业:练习三、四。

  附:板书设计

  一、 述宾主之美。

  二、 绘山川美景(近景,远景)。

  三、 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四、 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 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特点。

  二、 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

  教学步骤:

  一、 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练习二,概括一下骈文的特点。

  明确:

  1、 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意藻饰和用典。

  2、 结合课后练习二,找例句。

  二、 本文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 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

  2、 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 运用典故,简练含蓄(找一下,文中运用了哪些典故)。

  加强论证,叙事抒情,而运用的手法却有所不同。有明用,有暗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 积累实词,完成课后练习三。

  1、旧 1、全、都

  2、所以 2、没、干

  故 3、特地 尽 3、全部用出

  4、原因 4、完,尽头

  1、属于 1、依附

  属 2、类 即 2、就

  3、在 3、则

  四、虚词义项及作用。

  1、将,副词 1、表陈述,了

  2、将近,副词

  且 3、暂且、姑且,副词 矣 2、感叹,了

  4、将要,副词

  5、尚且,还,连词 3、表疑问语气,了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句式的特点。

  1、默写课文 2、找出本文的成语 3、找出通假字并加以归纳。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篇4

  一、 读音准确,给加点的字注音

  轸     瓯     隍   懿    骖        汀     凫      闼       甍      舳      遄     睇      眄    阍     舛     涸   赊     悫      簪笏     叨   

  二、 断句恰当。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

  1、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

  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3、七字句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三、名楼诗作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四、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西汉豫章郡的治所在南昌。故:旧 

  2、.地接衡庐   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  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   高:尊贵 

  8、腾蛟起凤:《西京杂记》中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词。”又说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

  9、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10、.彩彻区明   彻:普照 

  11、.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1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13、.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14、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15.、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16、.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17.、而难并   并:会聚一起。 

  18.、穷睇眄于中天   穷:望尽。中:最高处。 

  19.、极娱游于暇日   极:尽情。娱游:欢乐。 

  20.、兴尽悲来   兴:兴致。 

  2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22.、屈贾宜于长沙   屈:被……贬谪。 

  23、.所赖君子见机   赖:依赖。 

  24.、老当益壮: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 

  25.、穷且益坚:且:反而。 

  26、不坠青云之志   坠:抛弃。

  27.、一介书生    介:个 

  28、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29.、有怀投笔  怀:心思。 

  30、.奉晨昏于万里    奉:侍奉。 

  31.、接孟氏之芳邻    接:结交。 

  32、.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胜:美好。再:第二次。 

  33.、兰亭已矣    已:过去。 

  34.、奉承恩于伟饯   于:在。 

  35.、是所望于群公    是:这。于:对。 

  36.、敢竭鄙怀   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五、名题讲析】 

  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1-3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应该是(    ) 

  a.鹳鹊楼    b.岳阳楼    c.滕王阁    d.黄鹤楼 

  2.“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的是  (    ) 

  a.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 

  b.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说到的“老”、“穷”。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愈”。 

  3.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    (    ) 

  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六、【跟踪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 

  a.翼轸(zhen)     骖(can)騑   睇眄(mian)     捧袂(mei) 

  b.瓯(ou)越         潦(liao)水   簪(zhan)笏    桑梓(zi) 

  c.台隍(huan)      舸(ge)舰    帝阍(hun)      叨(dao)陪 

  d.懿(yi)范          彭蠡(ni)      虢(guo)州     遄(chang)飞 

  2. 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3. 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③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相同。 

  4. 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灭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 

  (二). 填空题  

  5. 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字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文集存世。 

  6. 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提高试题】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满城尽带黄金甲 

  c、即冈峦之体势/胡天八月即飞雪/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 

  8、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9、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着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 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 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10、.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三、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

  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试背课文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

  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三、赏析第三、四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⑧“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2. 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明确: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四、课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篇》评:“对众挥毫,珠玑络绎。”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骈文的文体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  

  3.记忆相关文言知识和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 “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二、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四、教学难点:骈文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五、导学过程

  1滕王阁:

  滕王阁,为唐永徽四年(657)高祖子滕王李元婴为洪州都督时所建,以封号为名。建成之

  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一千多年来毁而复建几十次。1985年10月8

  日又重新建成,屹立于鄱阳湖, 赣水之滨。 

  2骈文

  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唐与“古文”

  相对称为“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

  特点:1.  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  六字句。

  2.  平仄相对,音律和谐。

  3.  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艺术性。

  3生字注音 

  襟( jīn ) 三江               鹤汀( tīng )           命运多舛( chuǎn

  凫( fú )渚( zhŭ )         川泽纡( yū )            孤鹜( wù )

  樽( zūn )                   迥( jiŏng )              盛筵( yán )                

  梓( zĭ )泽                  襜( chān )帷             睢( suī )园

  瓯( ōu )越              骖騑(cān fēi )        睇眄( dì miǎn )                     棨戟( qǐ jǐ )               披绣闼( tà )            叨( tāo )陪鲤对

  4对偶形式

  四四对四四: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六六对六六: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卷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六四对六四: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  岂泛明时?

  5成语积累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   萍水相逢   钟鸣鼎食   

  老当益壮   投笔从戎     天高地迥     胜友如云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新课标第一网

  四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  扣“洪府” —— 赞地之灵秀,述宾主之美         

  • 第二部分(2):  扣“秋日登阁”——绘山川美景,叙人烟富庶         

  • 第三部分(3-4):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 第四部分(5):  扣“别”——感知己难遇,叹盛宴难再

  五 分析典故运用的作用:

  1“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

  (用典故来写物产人物)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用典故来比拟此次滕王阁盛会)

  3:“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  借典故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

  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幕宗壳之长风”。

  (借典故来表达自己虽失意而不颓唐失志)

  课后作业:仿 写 对 偶句

  ①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参考答案(都督宴上,胜友如云)

  ②见秋水之浩淼,   

  参考答案(望长天之明彻)

  ③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答案(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六  断句品韵

  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2.临/帝子之长州;觉/宇宙之无穷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2.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一、知识背景介绍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介绍作者

  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3、作序的背景

  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三、通读全文。

  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看注释,粗通文意。

  3、集体齐读课文。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熟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全文框架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扣“洪府”)

  第二部分(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扣“秋日登阁”)

  第三部分(3—4):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扣“饯”)

  第四部分(5):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扣“别”)

  详细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

  \'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

  \'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

  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

  第二部分:。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潦水尽\'二语写秋景;

  \'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

  \'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

  \'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本部分是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

  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

  \'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

  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解说: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据,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环节。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三、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

  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试背课文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

  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三、赏析第三、四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⑧“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2. 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明确: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四、课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篇》评:“对众挥毫,珠玑络绎。”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法及思路: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       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       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      优美的语言。

  三、       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四、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

  一、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  课文。

  1、  作者: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  写作背景: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          通读全文。

  1、  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  看注释,粗通文意。

  3、  集体齐读课文。要求:分段读,师个别指导正音,节奏校正。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  熟读课文。

  三、          作业 :背诵课文2~~5段。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篇10

  《滕王阁序》

  【教学目的】  

  1.背诵全文。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预习,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的任务一是背诵这篇千古名篇;二要学写一段文言。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新奇的任务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读懂、会背,进行文言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二、解题  

  1.关于本文的写作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2.关于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在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三、研习课文  

  1.梳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的人生感慨。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重点突破--学会"精加工"。  

  ①教师示范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  

  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  

  (解说:教师精当的分析为学生的思维运作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操作图式。当然,这应该建立在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初步感知文章后,必须对文章进行精加工--对文句的内在思路和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求真正理解背诵。)  

  (2)学生归纳其余各段,边理解边背诵。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并写周围秋景之美。"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解说: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据,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环节。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滕王阁序》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解说:本导语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目的在于迅速切入本节课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导语以简明赅要为上。)  

  二、品析鉴赏  

  1.对偶品析  

  这篇文章是骈体文。文中四字为一语六字为一语的很多,前后语句完全对偶(没有成对的,只有"嗟乎所赖勃呜乎云而"九个字),还讲究字的平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试就第1段看其对偶关系:不仅句与句对偶,还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这叫做"当句对"。  

  (解说:张志公先生说:"属对练习是一种不讲语法理论而实际上相当严密的语法训练;经过多次的练习之后,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词类和造句的规律,并且用之于写作,因为从一开始就是通过造句的实践训练的,而不是只从一些语法术语和抽象定义学习的......属对是涉及方面很广的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基础训练,对于培养学生读书、作文的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结合起来。"(《传统语文教育初探》p103-106,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属对"重视得十分不够。本设计在志公先生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本文的典型特征,从语言学习的心理规律出发,尝试着指导学生进行文言写作的第一步--属对练习。当然首先是对课文中无处不在的"对偶"进行"精加工",以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习图示来指导学生的仿写。)  

  2.对偶句仿写练习  

  ①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②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b.见秋水之浩淼;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对句: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长天之明彻;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解说:练习材料出自课文,使学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学生必须动脑思考。三个句子,句式各异,基本涵盖课文中的主要句式。)  

  ③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语句编制"对偶句"。(解说:此举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意构思。应该在两方面要求学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平仄上的工整。)  

  3."警句"品味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宝天华,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失,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文中类似语句多多,不一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  

  (解说:警句的写作难度较大,学生除了应该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以外,还需具备较高的思维水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只对课文进行分析而不要求学生一一仿写。但教师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警句"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能体会到"警句"的蕴意。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创造一二。)  

  三、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课文,直至烂熟于心。  

  2.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有一个完整主旨的文字。  

  (解说:整体思路的把握是深入理解的前提,尤其是教授有语言障碍的骈文更要重视这一环节。这一板书简明显示了课文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中对第1段做了详尽的分析。有点有面,有详有略。)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篇11

  滕 王 阁 序 作者:王勃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1/5]

  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象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1/5]

  《滕王阁序》 2001/03/10滕 王 阁 序 作者:王勃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2/5]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5]

  《滕王阁序》 2001/03/10滕 王 阁 序 作者:王勃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3/5]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展美景,尝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3/5]

  《滕王阁序》 2001/03/10滕 王 阁 序 作者:王勃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4/5]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几,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4/5]

  《滕王阁序》 2001/03/10滕 王 阁 序 作者:王勃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5/5]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粮”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慤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鲁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呜呼!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5/5]

  《滕王阁序》 2001/03/10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篇12

  1.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2.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3.金瓯无缺(jīn ōu wú quē)解 释 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比喻国土完整。出 处《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4.涸辙之鲋(拼音:hé zhé zhī fù)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涸:干 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

  5.相濡以沫xiāng rú yǐ mò 解释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 出处 《庄子•大宗师》,

  5.芝兰玉树zhī lán yù shù【释义】: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出处】:《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事例】:人间富贵荣华尽,膝下~齐。...

  6.【叨】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

  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

  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