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精选12篇)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篇1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秋天》是一篇儿童诗,它也具有儿童诗特有的艺术特点。

  一、 浓郁的儿童情趣

  这是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打滚、奔跑”如儿童嬉戏,秋天来了,天气渐渐的冷了,所以苹果嚷着要穿红袄,葡萄嚷着要穿紫袍,两个“嚷”字的使用,更加切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二、 鲜明的形象性

  儿童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事物的方法是直观的,具体的。因此,给儿童写的诗要求更形象、更有趣味。所以,作者没有采用静止的抒情,因为那样会让孩子感到厌倦,作者把秋天打扮成一个跃动的孩子,他在“田野里打滚”,在“小路上奔跑”,还抓起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涂抹掉”。这一段,通过“打滚、奔跑、抓、涂抹”等动词的运用,给我们一个生机勃勃的秋天。

  作者以“走在秋天”为引子,移步换景,抓住了秋天的典型景物,如“红苹果、紫葡萄、秋风、桂花、稻穗儿、野菊花、玉米、高粱”,并把这些景物拟人化,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

  儿童诗不但承担着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任务,也承担着语言训练的任务,如诗入画的语言,更能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如“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这段话中,将秋风比作梳子,把秋光比作汗珠,即准确,又精炼,结构却非常的单纯,情感也十分的强烈,不仅仅是说秋风,更让人想起了劳动者的形象,使他们的辛勤耕耘,才有了金色的收获。

  作者没有平面的叙述现实生活,而是精心设计了情文并茂、文彩斑斓的诗句,把平平常常的意思说得很有实感,如“玉米举着红樱笑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优美的语句再加上贴切的比喻,让人赏心悦目。(在教学时也不妨让学生说说玉米夏天的烦恼,高粱酿造出了什么样的歌。)

  此外,在节奏和韵律上作者也有规律的安排声音的抑扬顿挫,大致整齐地安排音步,作者采用“ao”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体现出了节奏感,一种欢快之情洋溢而出。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篇2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而无私的母爱。在教学中,我除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外.还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和情感培养,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理解文中的重点句段所表达的含义,然后对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见。在课堂上,我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吐露心声,让他们无拘无束的说。下面是我在上《秋天的怀念》这课时设计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画一画:文中使自己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勾画出来,并让学生抓住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体会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抓住作者对母亲语言的描写“咱娘儿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二、说一说:文中自己最感动的句或段落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感人之处有许多,我让学生说自己最喜欢之处。这时,有的学生说最喜欢第一自然段,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第二自然段,有的学生说喜欢文中的五、六两个自然段,还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等等。然后我把学生各自喜欢的段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说出是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使自己感动,只要他们说出来的感受是真实的都行。

  同时,有的同学对以上同学的看法会有不同看法,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说出来,感染其他没有发觉的学生。

  如:《秋天的怀念》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位同学说,在妈妈离开后的日子,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时,我觉得作者写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这就正如她的母亲对子女那种纯洁高尚,无私的感人挚深的母爱,也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听了这个学生的独到的见解,我很震惊,学生却从读文中感受到了,这也许就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所寄托的感情吧!

  三、议一议:

  让学生透过母亲为儿子所作的小事进行讨论: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母亲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学生自由表达,这一过程使学生母亲对儿子那片真情,那份伟大无私的母爱再现学生心中。最后教师说:“又是一个深秋或清明节,假如你是作者‘我’,在‘母亲’的坟前,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纷纷演说,真情流露,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本堂课教学,我个人认为有满意之处和不足之处:

  一、满意之处

  1、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己自由地解读文本,课堂上呈现出“我要阅读”的主体兴奋状态,令人欣慰。

  2、全班学生真正沉浸于文本,进行了一次文本细读,而且读出了文本中蕴含的人物思想、情感,与文本、作者进行了较深入的对话。

  3、学生有些解读超出了我的预见,生成点较多。

  4、本课着眼点在于:(1)读出文本背后 “空白、沉默、隐匿的东西”。(2)学习“文本细读”的解读方法。(3)感悟、体验母爱的无私、博大、宽容、含蓄。后两个内容在这节课上完整呈现。

  二、不足之处:

  1、从课的完整性上看,结尾时对“秋天的怀念”的题旨分析略显不足,当然,如果留待下节课分析还是可以的。

  2、生生间的对话还不够,虽然也有生生间的正面交锋,但限于时间,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否则生成点会更多,也许更精彩。

  3、当教学中遇到学生的生成影响教师的教学预设的时间、节奏和内容完成时,教师应该怎么办的问题。这节课里也有几处学生的生成颇有意思,但我顾虑时间不够,中止了学生的发挥,虽觉得有理由,但仍觉遗憾。

  以上为本课的教学反思,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篇3

  应该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悲秋”情绪影响十分深远,得到了历代文人士子的高度认同和接受。但何其芳的《秋天》走出了传统诗词的悲秋主题,写得自然清新、朴实明丽。诗歌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用简单直白,但意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出夏忙秋收后的那一份淡淡的喜悦和娴静、霜晨归渔的那一份宁静和闲适、牧羊少女那份淡淡的思念与纯真。每一节诗都是一幅画面,“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三幅图组合成既流动又复合的充满诗意的乡村秋景图,美丽迷人,是一曲充满牧歌情调的吟唱我将从以下三方面反思本次课堂教学。

  一、自我评价——捕捉亮点

  本次教学设计融入了以下教学理念:真正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朗读,整个课堂都是书声琅琅;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整个课堂整体来说应该是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亮点有所展现。

  1、教学设计流畅自然

  教学共有五个环节:我来说——谈话激趣;我来读——读出诗味;我来绘——描绘诗景;我来品——体会诗情;我来颂——真情歌颂。整个教学环节都是为教学目标、重难点服务,五个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流畅自然。

  2、收放自如的“绘秋、品秋”

  这两个完全开放的教学环节,在人人都想有一个完美展现的公开课上来讲,对于学生那是完全自主,毫无拘束,对于老师我来讲简直就是大胆,让人捏汗。陌生的班级,陌生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功底,老师一无所知,冒着很大的风险放手让学生去干,我只是引导、启发、点拨、评价,真正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没有想到学生那优美的画面描绘、诗歌的精彩品味却成了整个课堂的一道风景线。学生独展风采、合作表现都很精彩。

  3、课堂上书声琅琅,让读贯穿始终

  诗歌贵在朗读,本次课以朗读贯穿始终,在朗读中品味,又在品味之后指导朗读。朗诵的层次很清晰,读书的目的很清楚。如老师范读,是扫除生词的障碍,学生的自由读是为了熟悉内容等;前面的朗诵始终在为后面的朗读作铺垫。个别朗读与集体朗读相辅相成;朗读与品味相辅相成。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学知识、练技能、涵养美感。

  4、自由开放的“颂秋”

  在课堂的最后一环节中,自由开放的歌颂眼中的秋、心中的秋。用“写一写”“画一画”“读一读”“唱一唱”眼中的秋、心中的秋。既拓宽了本课的学习视野,升华了情感,又锻炼了学生能力,愉悦了身心。

  二、反思问题——留下遗憾

  做的和想的之间始终有那么一段距离。我认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调进椒园中学不久,学校把此项工作交给我,真是有压力。内心有点小慌张,所以该出的问题,和不该出的问题都了出来了。

  1、很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品秋”部分,学生明明说的是“秋天游戏在渔船上”那时我正想表扬学生说得太好,可是我走一小段路拿粉笔过后,居然把它说成写成是“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将板书“游戏”写成“栖息”。在学生的`提醒下改过来后,其实可以不用擦掉的,我又把它擦了。那时候大脑中出现了短暂的遗忘这种状态。

  2、过渡语言不够简洁、不够凝炼。这在有些地方都有所体现。

  3、我的课件,昨天晚上检查都好好的,可是我也不知道我不小心动了哪里,在“颂秋”部分居然出现了黑屏,所以大家对学习任务没太看清楚。

  4、朗诵的语感生成不够。在品字词这一环节中,品析诗歌的词语本是最好指导朗读,培养语感的时机。我担心时间不够,只作了两处指导,第一节中的“饱食”“肥硕”诗句,和第三节的朗读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情。

  5、给学生的展示时间不够。701班的学生语文功底真是了不起,积极性很高。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爱好写作。当我和他们见面时,让他们自已预习时,没几分钟,他们就向我问了诗歌中最难的两个问题“渔人只收起来乌桕叶吗?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是怎么回事?当时我就感到惊。当时我就在表扬他们。后来他们又问“可以写诗歌吗?我们都会写诗歌。所以在每一个环节想展示的同学们还有很多,但由于时间不够,看着他们失望的眼神,真是遗憾。

  三、课堂重建——更求完善

  如果让我再上一次《秋天》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课时安排与分配。我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慢步徜徉,慢慢品尝的过程,是一个心与心交流的过程,享受幸福的过程。所以我想将教学时间分为一节多课,甚至是两节课。好好的引导学生预习,将熟读的过程放在预习课中。然后第二课时中就安排“绘秋”和“品秋”美读并背诵。

  2、加强对学生的诗歌赏析方法指导,描写环境烘托诗歌意境的词语应该怎样去品味,富有动感的词语(如“栖息、游戏、梦寐”等)应该怎么欣赏。应该给足时间让学生细细品味,而不是浅尝而止。

  3、在描绘诗景这一环节,应该多给时间,引导他们怎样从意项、单个画面、复合画面去描绘,再从整个画面中去体会诗歌意境。

  4、增设一些内容。可以象上一节《秋天》中找一些秋天的图片,拓展学生对不同地方秋色的认识,还比较欣赏诗歌,积累有关秋天的诗词。这样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素质教育、高效课堂,都是我们语文老师始终想达到而永远也无法充分达到的理想境界。我们会为了这么一个教育理想而不断奋斗着。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篇4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9月16日总1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描绘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此处为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写什么?]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蝉、韧、柔、梳是翘舌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

  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指导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9月19日总14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秋天与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此处为重难点:通过图文结合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浓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板书设计:秋天

  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一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篇5

  一、导入 :

  师:我国著名女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对不起(拿备课本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但是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出示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朗读整体感知

  师:我昨天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作业 ,大家下去完成了没有?

  生(齐答):完成了!

  师:那好吧,我们就先来检查一下,字音字词和朗读我们放在一起检查。谁愿意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呢?(生都低头不语)

  这么害羞么?那好吧,咱们大家一起推荐一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好吗?大家看推荐谁比较好呢?

  生:许悦!

  师:我就知道你们要说她的名字!(大家笑)大家仔细听有没有读正确。好,开始吧!

  (许悦朗读,师生共同认真听。)

  师:许悦的朗读里许老师听出了三处错误,你们找到没有?

  生:她的满披读成了披满。

  师:对,听得很仔细,那还有没有呢?

  生:第二节里的枯 见石,她念的是枯 而见石

  师:哦,多了一个而字。

  生:还有,乌桕叶的影子这里她漏掉了叶字。

  师:大家都很认真地在听。许悦刚刚的朗读重音停顿都还把握得不错,就是语速还微微快了一点。下面老师给大家范读一次,你们注意标上节奏。(师有感情范读,掌声)

  现在请全班同学齐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诗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生齐读)

  师:恩,感情很到位,我都忍不住要被陶醉了。现在谁能告诉许老师你觉得一共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试试看能不能用比较优美精练的语言把它归纳出来。

  生:农舍丰收图。

  师: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是农家丰收?

  生:肥硕的瓜果。

  师:很不错啊,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

  生:渔家打鱼图

  生:渔船归泊图

  师:那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情呢?

  生:早晨,从冷雾可以知道。

  师:第三幅图画要归纳稍微难了点,许老师提醒一下,这一节的主人公是谁呀?

  生:牧羊女,是秋天牧羊女图。

  师:预习提示上说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生:有镰刀,还有瓜果

  师:恩,不错,是秋天乡村才有的景物。其他同学呢,找到没?

  生:稻香

  生:渔船

  生:还有牧羊女牛草野蟋蟀

  师:恩,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刻画秋天,所有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生:对秋天的喜爱。

  生:赞美秋天。

  师:恩,今天检查的预习情况看,大家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和把握都还不错,那么现在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质疑与交流。

  三、质疑与交流,讨论

  (出示幻灯片,大屏幕显示问题以及问题版主姓名)

  预习作业 有一个环节,请大家把对这首诗歌不理解,不懂的地方写成问题交给许老师,昨天晚上截止,我一共收到了37个问题,我很高兴大家能积极思考。我把这些问题归纳整理了一下,选取了大部分同学都问到的几个问题打在大屏幕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而凡是提出过这个问题的同学就作为问题的版主。

  1、(出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只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似的影子,到底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

  师:(读题,介绍版主)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大家就近讨论一下,究竟捞起来的是什么?先就近讨论一下。(生讨论)

  生:我认为收起是乌桕叶,因为前面加了一个似的,所以说乌桕叶只是很像青鳊鱼。

  师:这里用的是比喻句是吧?

  生:都收起来了,因为它们十分相象。你们看注释上说乌桕的叶子形状略呈菱形,还有秋天会变成红色,在水里看应该很像鱼。

  师:有道理。

  生:我认为渔夫什么都没有打起来,但是却被秋天那种淘气喜悦的心情所感染。

  师:哦,他打捞上来的原来是一种好心情。

  生:鱼和乌桕野都没有打起来,因为是鱼后面有似的二字,叶后面有影子二字。

  生:我要反驳王天亦的说法。诗歌后面写的是归泊,渔民们若没打到鱼就不会回家,不然他们吃什么呢?

  师:李霁野的观点很现实,是啊,先解决的是生计问题。(大家笑)

  生:我不同意李霁野的观点,我从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中的游戏看出渔民捕鱼,他们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而是只有一份闲适自在的心情。

  生:我也要反驳李霁野的说法(学生笑),是嘛,她先反驳我,我就要反驳她。(大家笑)

  师:恩,好的,你说。我们就是要讨论,允许有不同观点的碰撞嘛。

  生:我还是觉得渔夫什么都没打到,他来打鱼就是因为心情好,他不在乎打了多少鱼。

  师:看来王天亦的渔夫都是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的,根本不愁吃喝,把打鱼当作一种享受了。(大家笑)那许老师想问你这样说有没有根据呢?

  生:有,诗的最后一句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可以看出,还有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中的轻轻也能表现出渔夫这样的心情。

  生:我同意王天亦的说法,他打鱼不求非要打到鱼,只求一种愉悦的心情,劳动中娱乐一下放松一下。

  师:好了,刚才那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这样几种意见:打到的是鱼,打到的是叶子,二者都打到了或者二者都没打到,但是心情愉悦。许老师觉得大家答的都对,因为不管哪种意见,都是你自己理解的,诗歌的理解就应该是开放性的。

  2、(出示幻灯片第二个问题:诗的第二节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请你谈谈游戏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师:(读题,介绍版主)为什么说是游戏,究竟是谁在游戏呢?(讨论,师巡视。)

  生:秋天像和船在游戏嬉戏,把小船吹来吹去,像小孩在和大人闹着玩儿。

  师:恩,很生动。

  生:我觉得游戏是娱乐的情景,写的是渔民不求打到鱼,只求愉快的心情。

  师:哦,单小钊认为写出的情景是渔民那种闲适自在的心情。

  生:秋天吸引人,写的是渔民十分的快乐、轻松的情景,从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就可以知道。

  师:周俊宇还能找到依据,不错,那么你认为游戏的实际上是渔民咯?

  生:因为渔船满载。在秋天里,走到那里几乎都会看见一两条渔船,似乎是被渔船弥漫着,所以秋天的景象最能在这里找到。

  师:哦,杜依珈认为游戏的是小船,而在小船上则满载着丰收,秋天就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我同意大家的意见,这里的游戏这个词语用得很生动,把渔民在秋天那种愉快悠闲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游戏的可以是渔民,可以是小船,也可以说是秋天在和人和船在游戏。

  3、(出示幻灯片第三个问题: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什么意思?课题不是《秋天》吗?这里为什么写夏天呢?)

  师(读题,介绍版主):版主名字蓝色的是男同学,粉红色的是女同学(生笑)

  这个问题问的人很多,看来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咱们还是先就近讨论后再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吧。(生讨论,时间稍长)

  师:今天讨论有个非常认真的的同学,但是她很害羞不敢举手,来,许老师给你一个机会。

  生:是我们三个一起讨论出来的答案。

  师:呵呵,很谦虚嘛,没关系大胆说!

  生:要结合上一句理解,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肯定夏天有人吹笛子,到了秋天笛子声消失了,牧羊女开始怀念,夏天的记忆是很美好的,所以是香的,热的。写夏天就是要表明牧羊女的思念,而秋天紧接着夏天而来,依然很美好,牧羊女就陶醉在其中了。

  师:理解得很好啊,要相信自己!

  生:我觉得这里是通感的修辞手法。

  师:哦,能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来分析诗句真不错,那你具体说说看。

  生:夏天本来就热,至于香,可以是花香,夏天植物都长得很茂盛,然后牧羊女回忆的时候连笛子的声音也是热的香的。写夏天是为了突出秋天,夏天辛勤劳动很辛苦,秋天可以丰收了,心情愉快。

  师:杜怡默的分析言之有理。老师也同意你们的意见,看来难度稍大的问题也不能难住善于思考的同学们,那我们再加大点难度,挑战今天最后一题,请看大屏幕!

  4、(出示幻灯片第四个问题: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的梦寐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它要表达或者预示什么呢?)

  师(读题,介绍版主):只有一个男版主代表(生笑)大家看看课文下的注释,梦寐的意思是睡觉,那么牧羊女真的只是在睡觉吗?(生相互小声交流意见,教师巡视提醒)

  生:牧羊女沉醉在秋天里,她看到了秋天在农家和渔船上。

  师:哦,牧羊女是被美丽秋景,丰收喜悦的巨大幸福陶醉了。

  生:秋天是一个让一切生命都喜爱的季节,所以对牧羊女来说也是盼望已久的。好不容易才盼到秋天,牧羊女感到很美好,就说是梦寐。

  师:许老师提醒一点,句子应该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们看看在这句之前作者还写了什么呢?牧羊女的梦寐是不是还有其它的内容呢?

  生:少女还在想念吹笛子的人,怀念夏天美好的笛声。

  师:恩,很多参考书上对这个梦寐理解都说是牧羊女在思恋人,而今天我们的同学解读的过程中读出了她对美好秋天的期盼和丰收的喜悦的心情,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

  四、乡村秋景速写

  刚才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现在呢我们来写一写我们理解的秋天景象。(出示幻灯片,明确内容、要求和时间,背景音乐响起,师巡视,5分钟)

  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要求:写完后,就近同学相互交流,选出最好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赏析点评。时间5分钟。)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先请写完的同学念一下自己的文字,其他同学抓紧时间完成。

  生:夏天过去了,丰收的季节秋天来了。今年的收成特别好,连渔夫也不在(再)担心打不到鱼了,那小船上披着白霜悠闲的飘在湖上,还不时收上来一网的快乐。夏天虽然已经走了,但草野里的蟋蟀仍在歌唱,可那曾伴着花香的笛声呢?他走了吗?他跟着夏天走了吗?难道,他只是夏天的精灵,匆匆的(地)在我生命里飞过?(掌声)

  师:李霁野写的是三幅图画的整体感觉,可能是每一幅画面都喜欢的原因吧!

  生:农民要收庄稼,秋天早(是)丰收的季节,有金黄的小麦,金黄的稻谷、玉米。秋天是农民盼望已久的季节,不愧是一日三秋,过了那么长的时间才盼到秋天。早晨,一丝丝清爽的凉风轻轻抚摸过我的脸庞,开始干活吧!心里暗暗念到(道),秋天干农活不一定是辛苦,更多的是感受秋的美妙。

  师:杜依珈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个农夫,恩,不错!

  生:夕阳落日的余辉洒向大地,也缓缓照在乡间的小路上,一个身体粗壮结实,赤裸着上半身的农家汉子,背着自己一天的劳动成果,走在小道上。夕阳的余辉照在他蜡黄的背上,把他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乡间田野独特的泥土味,农夫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农家小院里,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掌声)

  师:非常具有画面感,农家丰收图。我还知道有个同学写完了,我们叫她念念她写的片段。

  生:晨曦。露珠从叶间悄然滑落,掉在泥土里,安静地嗅着泥土的清香。露珠的耳边传来了丁丁的,伐木的声音,农夫披着蓑衣出来干活了,他们的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受他们的感染,变得复苏而鲜活起来。镰刀的划草声回荡在幽谷夕阳西下,余辉伴着收获的农夫慢慢地走在乡间小路上。(掌声)

  师:从掌声里我已经知道大家都觉得许悦的片段写得很美。没写完的同学课后完成交给我。

  五、作业设计:对比阅读

  师:进入今天最后一个环节,我们现在来看一首《乡愁》,作者是我国女诗人席慕容。大家对比一下这首诗和我们今天学的《秋天》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相通之处,都是表现一个比较抽象的主题,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得隽永生动的。下节课我们再来谈论交流。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天气、颜色、味道等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导入:走过清冷的冬季,踏过明媚的春季,度过炎热的夏季,秋姑娘穿着美丽的金色长裙轻盈的走来。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优雅的,阵阵凉风吹过,漫天树叶在林间飞舞,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软软的地毯,踩在上面非常舒服,这是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配乐)

  1、赏秋景

  请欣赏美丽的秋天,丰收的秋天,多彩的秋天。

  2、欣赏秋姑娘

  伴随着秋姑娘的脚步,秋天悄悄的来临了!

  捡起一片飘落的黄叶,我发现——秋天到了!

  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我惊奇——秋天到了!

  摘下一只金黄的香梨,我跳跃——秋天到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秋天到了。

  二、寻找秋天的足迹

  1、找秋天

  老师就请你们坐上这列快乐而神奇的小火车,带你们一起去找秋天,高兴吗?看,这列快乐的小火车两边都有大大的窗户(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列小火车),小朋友可以透过窗户欣赏到美丽的秋天,不过,要坐稳了,我们的火车要启动了。

  呜——咔嚓——咔嚓……火车开啰(播放音乐秋游歌曲)

  2、秋天的天气。

  ①、(音乐轻)师:哇,今天的天气真好,蓝天是那么的蓝,瞧,几朵白云舒服地飘来飘去(出示白云),它们呀,都祝小朋友能快快乐乐地找到秋天题),你②、秋天的天气与夏天的天气有很大的不同。(出示“秋天的天气”),那秋天的天气和夏天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自由交流。(师提示:秋天的风凉,早晨有雾,气温下降,早晚冷,中午热,天气干燥等特点)

  老师提醒:秋天的天气是早晚比较凉,我们要及时添加衣服,小心感冒!

  通过记录天气,它能帮助我们准确的了解天气情况,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增减衣服,带好雨具了。

  3、秋天的颜色。

  ①、(音乐轻)师:秋姑娘穿着五彩的衣服,从田野里走来,从森林中走来,从草地上走来,她的笑容,像鲜花一样盛开。让我们停下脚步,先来找找秋天的颜色。(师出示“秋天的颜色”)

  ②、生自由交流。说说你从哪里或什么东西上看到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③、活动,描绘秋天。

  A、装扮秋天的树:秋天是彩色的,瞧这些树叶,它们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大小,下面我们就用它们来描绘秋天。看,老师这里有几棵秋天的树,请小朋友拿出你收集到的叶子来装扮这几棵秋天的大树。

  B、秋天是五彩缤纷的,秋天的叶子也是彩色的,很美。小朋友可以回家收集一些树叶,用你们灵巧的小手贴出美丽的图画。

  过渡:秋天的大自然真是太美了,来,坐稳了,闭上眼睛,深呼吸。(随风飘来一阵香味。)

  4、秋天的味道。

  ①、(音乐轻)师:咦,好像有一阵一阵香味飘来,小朋友闻到了吗?是从田野飘来?从果园飘来?从森林飘来?小朋友来找找看,秋天有哪些成熟的香味。(师出示“秋天的香味”)

  ②、看到了这么多水果,闻到了这么多的香味,想不想坐下来尝一尝?

  5、想一想:武汉的秋天又是什么样的呢?

  6、画一画:你眼中的秋天。

  三、课堂小结

  不知不觉,我们坐着小火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都大半天了。小朋友找到秋天了吗?喜欢秋天吗?(交流:你最喜欢秋天什么?)(今天,我们走进了秋天,一起欣赏了秋天的美景,一起了解了秋天的天气情况,感受了秋天的五彩缤纷,闻到了浓浓的香味,听到了叶子飘落的声音,秋天真美呀!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去拥抱美丽的秋天)时间不早了,我们得回家了,请小朋友带着秋天的收获,坐上我们的快乐小火车,回家啰。(音乐起)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篇7

  【教学内容】

  《金色的秋天》

  【课型类别】

  欣赏课

  【教学设想】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中首要的是体验,而音乐创造则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本课试图通过学生课内的体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用语言、律动、表演、节奏等模仿表达生活中的声音,进行音乐探索与演练,开展创编与表现活动。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认识到生活给音乐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听辨乐曲主题与主奏乐器。

  2.为《庆丰收》配伴奏。

  过程与方法:

  仔细聆听音乐作品,同时展开联想与想象,从中进行思考探索与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与他人共同创造演练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珍惜时间,把握命运。

  【教学重点、难点】

  1.为《庆丰收》伴奏。

  2.学生自编节奏、律动。自然大方地表演。

  【教学方法】

  欣赏法、对比法、实践演练法。

  【教具准备】

  课件、部分民族打击乐器。

  【教学内容】

  1.欣赏《金色的秋天》、《庆丰收》。

  2.演艺《扬鞭催马送粮忙》。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具体目标

  课前导入一、导入由四季图片进入情境,引入秋天话题。看图片进入情境,展开联想。在观看四季图片的同时,产生对四季的兴趣,为后面寻找秋天、探索秋天音乐做准备。

  思考与表达二、欣赏《金色

  的秋天》

  1.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

  2.欣赏《金色的秋天》引导学生体会乐曲采取了哪种艺术形式,表达了何种情感。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分配诗歌朗诵的任务:要求吐字清晰、抒情性强、有韵味。1.讨论得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有:金色、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凋零、萧瑟等。

  2.a:听赏。b:讨论得出结论《金色的秋天》采取了小提琴独奏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悲凉、热烈、抒情、激昂、愤怒等情感。

  3.朗诵《金色的秋天》并评价。1.在欣赏表达中体会听觉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共性与特点。

  2.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参与评价。

  3.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投入社会生活,加强环保意识。

  探索与实践三、欣赏《庆丰收》1.播放《庆丰收》。

  2.分发乐器:按第22页节奏型为《庆丰收》前半部伴奏。重点:打击乐Ⅰ的强拍位置。

  3.师生合奏《庆丰收》。

  1.欣赏《庆丰收》。

  2.参与学习第22页节奏型。

  3.师生合奏《庆丰收》。用乐器唤起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兴趣。并从中体验音乐。在音乐探索与演练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穷魅力与成功的喜悦。

  思考实践与创造四、演艺《扬鞭催马送粮忙》1.介绍并播放乐曲《扬鞭催马送粮忙》。边欣赏边思考:乐曲中反复运用典型节奏模拟了什么声音?

  2.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作。1.听赏《扬鞭催马送粮忙》得出结论:典型节奏模拟了送粮车队的马蹄声。

  2.分组表演。有的敲桌子模仿马蹄节奏;有的自创律动;还有的模仿农民丰收后喜悦的心情。启发学生在音乐中创作。

  在音乐中模仿生活、表现生活。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乐趣。使学生的感受力与创造力同时得到发展。

  归纳与总结五、小结情感引申:一年四季就像人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深刻体会教师话语的内涵。由季节引申到人生。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把握命运。

  六、作业到生活中寻找春天。(如:田野里)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篇8

  《秋天》是上海S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4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好文章,它描绘了我国北方农村秋天田野里的庄稼、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人们忙碌着的情景,表达了人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课文语言优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图精美,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朗读、讨论、采访、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丽,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其中,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应是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我准备围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巩固练字”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先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秋天的了解,接着,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欢乐的音乐渲染,创设北方秋天的田园风光情境,邀请学生去北方旅游,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朗读中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逐节朗读课文,对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正音,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一个长句,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流利地朗读。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

  四、自主识字,巩固练字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一、巧设情境,复习词语,乘上开往秋天的列车。

  播放动画,调动学生大脑中与秋天相关的知识储备。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秋姑娘邀请我们去北方旅游”的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以“乘车买票”这一新颖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新词,并相机正音。在读准词语后,学生们就获得了车票,登上了开往北方的列车,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深入感受北方秋天庄稼果园丰收的美丽,进而感悟人们的开心喜悦之情。

  二、细读课文,顺学而导,慢慢感受秋天的美景。

  1、在多媒体渲染的情境中,自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旅途中见到的北方秋天的景色。在学生自由交流中扣住“纷纷扬扬”一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树叶飘落的景象加深感知,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丽,感受秋天到来的气息。

  2、课文的第2、3两个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北方秋天田野里的庄稼和果园里的水果丰收的美丽景象,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以读读导游手册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的这两个自然段,接着以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读有关句子,再说喜欢理由。在全班交流时,我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引导。

  有学生选择到田野里去看看,我顺势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抓住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味“稻子”与“金子”的相同点,从而启发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相应的图片进一步深入感知,体会田野里的稻子丰收在望。借助动作演示和图画理解“羞答答”,结合“洁白的笑脸”体会棉花丰收时半开半合的姿态美和颜色美。高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比较陌生的庄稼,我估计对学生来说这是个难点。因此,我先出示玛瑙和高粱的图引导观察比较,请学生从颜色、颗粒和给人的感觉上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我请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棵红高粱,环顾四周和上面时所看见的景色,紧扣感情号体会丰收的喜悦之情,并复习“秋色宜人”一词。在此基础上的有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课文第三段描绘的果园对学生来说吸引力就更大了,我先让学生自学文本,有选择性地品悟语句,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出示图画,采用多种方式感受到苹果的红,感悟石榴的熟,感受葡萄、枣的美。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朗读体验,感受秋天果园水果丰收时的色全味美。

  3、在学生游览完田野、果园后我以开放性问题请学生自学课文第四段,以音乐加以渲染,激发学生情感。在组织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紧扣有关词语,体会粮食的丰收和人们的忙碌。

  最后,创设拜访当地农民的情境,师生互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转变了角色,体会忙碌着的人们内心的喜悦心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激发探究秋天的兴趣。

  在学生整体感受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说说“在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来总结全文,感受北方秋天既是个丰收、美丽的季节,更是个令人高兴的季节。在此基础上,联系教学开始所创情境,让学生课余仔细观察我们江南秋天的美景,创设“寄封回信给秋姑娘”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四、识写生字,探究入微,体验当小老师的快乐。

  在复习字词的基础上,借助秋姑娘的礼物出示“纷、似、堆”三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请学生交流字形的同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重点指导书写“堆”字,边引导观察,边示范板书。接着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规范地书写生字。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篇9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点 评

  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

  课前安排有绘画和有微机特长的同学参与课件或画片制作,极富创意。制作的前提是吃透课文内容,并且要融入自己的想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他们都有一种被认同的喜悦,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刺激和鞭策。教师只做点拨,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新鲜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从教学流程看,开头用秋瑾和宋玉的文句精心导入  ,在感情上与《秋天》一诗形成鲜明的反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 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研读赏析部分设计看图想像、描绘画面、体会意境的环节,激发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拓展延伸部分进行比较阅读,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安排摘抄写“秋”的诗文,并做点评,是培养学生养成做摘抄的习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特色鲜明。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秋天天气变凉,要增添衣服。

  2、愿意观察比较秋天的衣服和夏天衣服的不同之处。

  活动准备:

  秋天的衣服若干、夏天的衣服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天气变得怎么样了?

  天气变凉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2、出示秋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

  这些是什么?

  这里的衣服有的是小朋友们夏天热的时候穿的,有的是我们现在穿的。

  请幼儿尝试分一分,哪些衣服是夏天热的时候穿的?哪些衣服是秋天穿的?

  幼儿分类摆放。

  师生共同检查分类结果。

  3、观察比较秋天的衣服和夏天衣服的不同之处。

  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秋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

  可以从袖子的长短、厚度、材质等方面进行比较。

  4、教育幼儿冷了要加衣服,热了要脱衣服。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篇11

  盐道街外语学校 许霓雯

  (幻灯片背景秋景)

  一、导入  :

  师:我国著名女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对不起(拿备课本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但是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出示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朗读整体感知

  师:我昨天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作业 ,大家下去完成了没有?

  生(齐答):完成了!

  师:那好吧,我们就先来检查一下,字音字词和朗读我们放在一起检查。谁愿意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呢?(生都低头不语)

  这么害羞么?那好吧,咱们大家一起推荐一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好吗?大家看推荐谁比较好呢?

  生:许悦!

  师:我就知道你们要说她的名字!(大家笑)大家仔细听有没有读正确。好,开始吧!

  (许悦朗读,师生共同认真听。)

  师:许悦的朗读里许老师听出了三处错误,你们找到没有?

  生:她的“满披”读成了“披满”。

  师:对,听得很仔细,那还有没有呢?

  生:第二节里的“枯 见石”,她念的是“枯 而见石”

  师:哦,多了一个“而”字。

  生:还有,“乌桕叶的影子”这里她漏掉了“叶”字。

  师:大家都很认真地在听。许悦刚刚的朗读重音停顿都还把握得不错,就是语速还微微快了一点。下面老师给大家范读一次,你们注意标上节奏。(师有感情范读,掌声)

  现在请全班同学齐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诗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生齐读)

  师:恩,感情很到位,我都忍不住要被陶醉了。现在谁能告诉许老师你觉得一共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试试看能不能用比较优美精练的语言把它归纳出来。

  生:农舍丰收图。

  师: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是农家丰收?

  生:肥硕的瓜果。

  师:很不错啊,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

  生:渔家打鱼图

  生:渔船归泊图

  师:那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情呢?

  生:早晨,从冷雾可以知道。

  师:第三幅图画要归纳稍微难了点,许老师提醒一下,这一节的主人公是谁呀?

  生:牧羊女,是秋天牧羊女图。

  师:预习提示上说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生:有“镰刀”,还有“瓜果”

  师:恩,不错,是秋天乡村才有的景物。其他同学呢,找到没?

  生:“稻香”

  生:“渔船”

  生:还有“牧羊女”“牛”“草野”“蟋蟀”

  师:恩,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刻画秋天,所有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生:对秋天的喜爱。

  生:赞美秋天。

  师:恩,今天检查的预习情况看,大家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和把握都还不错,那么现在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质疑与交流。

  三、质疑与交流,讨论

  (出示幻灯片,大屏幕显示问题以及问题版主姓名)

  预习作业 有一个环节,请大家把对这首诗歌不理解,不懂的地方写成问题交给许老师,昨天晚上截止,我一共收到了37个问题,我很高兴大家能积极思考。我把这些问题归纳整理了一下,选取了大部分同学都问到的几个问题打在大屏幕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而凡是提出过这个问题的同学就作为问题的版主。

  1、(出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只“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似的影子”,到底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

  师:(读题,介绍版主)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大家就近讨论一下,究竟捞起来的是什么?先就近讨论一下。(生讨论)

  生:我认为收起是乌桕叶,因为前面加了一个“似的”,所以说乌桕叶只是很像青鳊鱼。

  师:这里用的是比喻句是吧?

  生:都收起来了,因为它们十分相象。你们看注释上说乌桕的叶子形状略呈菱形,还有秋天会变成红色,在水里看应该很像鱼。

  师:有道理。

  生:我认为渔夫什么都没有打起来,但是却被秋天那种淘气喜悦的心情所感染。

  师:哦,他打捞上来的原来是一种好心情。

  生:鱼和乌桕野都没有打起来,因为是鱼后面有“似的”二字,叶后面有“影子”二字。

  生:我要反驳王天亦的说法。诗歌后面写的是“归泊”,渔民们若没打到鱼就不会回家,不然他们吃什么呢?

  师:李霁野的观点很现实,是啊,先解决的是生计问题。(大家笑)

  生:我不同意李霁野的观点,我从“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中的“游戏”看出渔民捕鱼,他们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而是只有一份闲适自在的心情。

  生:我也要反驳李霁野的说法(学生笑),是嘛,她先反驳我,我就要反驳她。(大家笑)

  师:恩,好的,你说。我们就是要讨论,允许有不同观点的碰撞嘛。

  生:我还是觉得渔夫什么都没打到,他来打鱼就是因为心情好,他不在乎打了多少鱼。

  师:看来王天亦的渔夫都是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的,根本不愁吃喝,把打鱼当作一种享受了。(大家笑)那许老师想问你这样说有没有根据呢?

  生:有,诗的最后一句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可以看出,还有“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中的“轻轻”也能表现出渔夫这样的心情。

  生:我同意王天亦的说法,他打鱼不求非要打到鱼,只求一种愉悦的心情,劳动中娱乐一下放松一下。

  师:好了,刚才那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这样几种意见:打到的是鱼,打到的是叶子,二者都打到了或者二者都没打到,但是心情愉悦。许老师觉得大家答的都对,因为不管哪种意见,都是你自己理解的,诗歌的理解就应该是开放性的。

  2、(出示幻灯片第二个问题:诗的第二节“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请你谈谈“游戏”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师:(读题,介绍版主)为什么说是“游戏”,究竟是谁在游戏呢?(讨论,师巡视。)

  生:秋天像和船在游戏嬉戏,把小船吹来吹去,像小孩在和大人闹着玩儿。

  师:恩,很生动。

  生:我觉得“游戏”是娱乐的情景,写的是渔民不求打到鱼,只求愉快的心情。

  师:哦,单小钊认为写出的情景是渔民那种闲适自在的心情。

  生:秋天吸引人,写的是渔民十分的快乐、轻松的情景,从“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就可以知道。

  师:周俊宇还能找到依据,不错,那么你认为“游戏”的实际上是渔民咯?

  生:因为渔船满载。在秋天里,走到那里几乎都会看见一两条渔船,似乎是被渔船弥漫着,所以秋天的景象最能在这里找到。

  师:哦,杜依珈认为游戏的是小船,而在小船上则满载着丰收,秋天就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我同意大家的意见,这里的“游戏”这个词语用得很生动,把渔民在秋天那种愉快悠闲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游戏”的可以是渔民,可以是小船,也可以说是秋天在和人和船在游戏。

  3、(出示幻灯片第三个问题:“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什么意思?课题不是《秋天》吗?这里为什么写夏天呢?)

  师(读题,介绍版主):版主名字蓝色的是男同学,粉红色的是女同学(生笑)

  这个问题问的人很多,看来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咱们还是先就近讨论后再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吧。(生讨论,时间稍长)

  师:今天讨论有个非常认真的的同学,但是她很害羞不敢举手,来,许老师给你一个机会。

  生:是我们三个一起讨论出来的答案。

  师:呵呵,很谦虚嘛,没关系大胆说!

  :生:要结合上一句理解,“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肯定夏天有人吹笛子,到了秋天笛子声消失了,牧羊女开始怀念,夏天的记忆是很美好的,所以是香的,热的。写夏天就是要表明牧羊女的思念,而秋天紧接着夏天而来,依然很美好,牧羊女就陶醉在其中了。

  师:理解得很好啊,要相信自己!

  生:我觉得这里是通感的修辞手法。

  师:哦,能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来分析诗句真不错,那你具体说说看。

  生:夏天本来就热,至于香,可以是花香,夏天植物都长得很茂盛,然后牧羊女回忆的时候连笛子的声音也是热的香的。写夏天是为了突出秋天,夏天辛勤劳动很辛苦,秋天可以丰收了,心情愉快。

  师:杜怡默的分析言之有理。老师也同意你们的意见,看来难度稍大的问题也不能难住善于思考的同学们,那我们再加大点难度,挑战今天最后一题,请看大屏幕!

  4、(出示幻灯片第四个问题:“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的“梦寐”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它要表达或者预示什么呢?)

  师(读题,介绍版主):只有一个男版主代表(生笑)大家看看课文下的注释,“梦寐”的意思是睡觉,那么牧羊女真的只是在睡觉吗?(生相互小声交流意见,教师巡视提醒)

  生:牧羊女沉醉在秋天里,她看到了秋天在农家和渔船上。

  师:哦,牧羊女是被美丽秋景,丰收喜悦的巨大幸福陶醉了。

  生:秋天是一个让一切生命都喜爱的季节,所以对牧羊女来说也是盼望已久的。好不容易才盼到秋天,牧羊女感到很美好,就说是“梦寐”。

  师:许老师提醒一点,句子应该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们看看在这句之前作者还写了什么呢?牧羊女的“梦寐”是不是还有其它的内容呢?

  生:少女还在想念吹笛子的人,怀念夏天美好的笛声。

  师:恩,很多参考书上对这个“梦寐”理解都说是牧羊女在思恋人,而今天我们的同学解读的过程中读出了她对美好秋天的期盼和丰收的喜悦的心情,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

  四、乡村秋景速写

  刚才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现在呢我们来写一写我们理解的秋天景象。(出示幻灯片,明确内容、要求和时间,背景音乐响起,师巡视,5分钟)

  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要求:写完后,就近同学相互交流,选出最好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赏析点评。时间5分钟。)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先请写完的同学念一下自己的文字,其他同学抓紧时间完成。

  生:夏天过去了,丰收的季节——秋天来了。今年的收成特别好,连渔夫也不在(再)担心打不到鱼了,那小船上披着白霜悠闲的飘在湖上,还不时收上来一网的快乐。夏天虽然已经走了,但草野里的蟋蟀仍在歌唱,可那曾伴着花香的笛声呢?他走了吗?他跟着夏天走了吗?难道,他只是夏天的精灵,匆匆的(地)在我生命里飞过?(掌声)

  师:李霁野写的是三幅图画的整体感觉,可能是每一幅画面都喜欢的原因吧!

  生:农民要收庄稼,秋天早(是)丰收的季节,有金黄的小麦,金黄的稻谷、玉米。秋天是农民盼望已久的季节,不愧是一日三秋,过了那么长的时间才盼到秋天。早晨,一丝丝清爽的凉风轻轻抚摸过我的脸庞,开始干活吧!心里暗暗念到(道),秋天干农活不一定是辛苦,更多的是感受秋的美妙。

  师:杜依珈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个农夫,恩,不错!

  生:夕阳落日的余辉洒向大地,也缓缓照在乡间的小路上,一个身体粗壮结实,赤裸着上半身的农家汉子,背着自己一天的劳动成果,走在小道上。夕阳的余辉照在他蜡黄的背上,把他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乡间田野独特的泥土味,农夫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农家小院里,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掌声)

  师:非常具有画面感,农家丰收图。我还知道有个同学写完了,我们叫她念念她写的片段。

  生:晨曦。露珠从叶间悄然滑落,掉在泥土里,安静地嗅着泥土的清香。露珠的耳边传来了丁丁的,伐木的声音,农夫披着蓑衣出来干活了,他们的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受他们的感染,变得复苏而鲜活起来。镰刀的划草声回荡在幽谷……夕阳西下,余辉伴着收获的农夫慢慢地走在乡间小路上。(掌声)

  师:从掌声里我已经知道大家都觉得许悦的片段写得很美。没写完的同学课后完成交给我。

  五、作业 设计:对比阅读

  师:进入今天最后一个环节,我们现在来看一首《乡愁》,作者是我国女诗人席慕容。大家对比一下这首诗和我们今天学的《秋天》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相通之处,都是表现一个比较抽象的主题,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得隽永生动的。下节课我们再来谈论交流。

  (出示幻灯片,《乡愁》全诗,背景音乐)

  师:需要我给大家朗读一遍吗?

  生:需要!

  (师朗读)

  (下课,出示幻灯片:谢谢同学们的配合,谢谢老师们光临指导!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篇12

  《秋天》是一首诗歌,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歌的每一小节,很值得引导孩子进行仿写。特别是二、四小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非常值得学生品读。

  第二小节: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先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了秋风的调皮和可爱,为了打开孩子的想象空间,我问孩子们:秋风像我们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那么他们还会去哪?有了“田野、小路”的铺垫,有了自己平日的调皮经历,有的孩子们想到了果园、公园等,在此基础上,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他们想到了“农田、荷塘”等等地方。接着,又追问:在果园我们能看到什么?孩子们回答:看到红通通的苹果、黄黄的柿子等等,于是又问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们回答起来显得简单多了,因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春夏秋冬的景物进行过讨论,甚至写过话。这样,再来进行“秋风在……”这样的表达训练,就等于是将两个问题进行组合,孩子们表达起来得心应手。有了引导,孩子们的写话比较顺畅,写出的句子很真实。

  第四小节: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如何让孩子们仿写这句话?我先让他们来说说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各种水果成熟时是什么颜色的?起初,孩子们举手的不多,原因是他们对秋天成熟的水果不太了解。于是,我给孩子们展示了秋天的水果,五颜六色的水果图让孩子们激动,好多小眼睛亮起来了,发出了“哇”和咽口水的声音。这下子,情感被完全打开了,学习兴趣陡增,思考的激情也被激发,表达一下子就变得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