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学生读题)
出示课件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对,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文中的哪些话打动了你的心弦呢?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找一找钱学森说的话,并把它画出来,想一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你感受到些什么?)
二、精读感悟
1、 交流 。钱学森说的话你找到了吗?把你找到的读一读。
我们先来看他说的第一段话。
2、 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指名读这一段话。
(2)这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钱学森当时的环境怎样?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3)同学们,钱学森当时在美国有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吗?(这里要突出讲优越的工作条件))
(4)条件这么好,钱学森还一心想着回国,老师读到这里,不禁要问:“钱学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能选用下面的关联词语说说钱学森当时的想法吗?
出示;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无论……都……是……不是……
(5)小结:是啊,汽车、别墅、丰厚的待遇、一流的科研条件,但是这一切并没能吸引住钱学森,他抵挡住了所有的物质诱惑,仍然一心想要回到祖国,因为他心中有个信念时刻支撑着他:“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人民多做些事。”(板书:我是中国人!)
(6)他是带着怎样的感情说这句话的?自己再读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一下他此刻的心情。
多么真挚的情感,你读出了身在美国心系中国的钱学森的心声。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钱学森说的这段话。
3、引导: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中秋节,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再一次说出了埋藏在心底很久的心里话。
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二段话。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指名读。
(2)联系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钱学森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3)留学生是怎么劝的呢?
(4)教师描述: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战火,刚刚成立,一切都非常破旧,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搞科研的环境、设备,与美国提供的有着天壤之别,留学生的担忧也不无道理,然而钱学森丝毫不嫌祖国贫穷,有句俗语说得好:“子不嫌母丑”祖国就是自己的母亲,他毅然决然地想要回去改变祖国的面貌。
(5)再读他的这段话,从他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6)我们是应当回去的,你怎么看待这个“应当”?
(7)小结:钱学森能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决心回国,因为他始终认为,齐读板书:我是中国人! 为祖国建设出力是理所当然的。
(8)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应是怎样的心情?
那就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恳,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来读一读。
4、既然钱学森铁了心要回来,为什么一直到1955年才回国呢?这中间又发生了些什么。让我们先来听听美国的一位高级将领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1)这位将领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五个师有多少人?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由此可以看出钱学森对于美国又是多么的重要啊! “绝”字什么意思?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阻挠,想象一下他们是怎样阻挠的?)
(2)是啊,同学们想象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地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5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出示钱学森归国的画面,
6、想到前方就是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读
7、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生接读第七自然段
8、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带着我们全中华儿女的梦想飞向了月球,于是我们又想起了他——指读课题
补充诗歌:
我们有侦察卫星
我们有运载火箭
我们有宇宙飞船
我们有洲际导弹
年初我们还搞过一次令敌人心胆俱裂的空间试验!
啊,丹心照大漠
血汗写艰难
啊,飞天梦已圆,
月球在召唤
一切空间科学成就
都离不开您啊
钱学森,
您给中国撑起了核保护伞
您给民族锻造出倚天长剑
在音乐声中播放《我的中国心》
三 课堂练习
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头一定涌动着千言万语,你想对钱学森说些什么呢?把它写下来。
板书 19钱学森 (“中国导弹之父”)
优厚富裕 优越
我是中国人!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展开讨论,理解钱学森是怎样冲破各种阻挠,坚持回到祖国的。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读出来。
4、进行写话训练,使读、说、写在课堂上合为一体。
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课文,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蕴含着钱学森的一份怎样的情感?板书:爱国
3、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课文,走近钱学森,通过他的语言去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二、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钱学森说了几句话,用直线画下来,并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写上批注。
2、交流句一,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指名读,交流。
2)补充资料:钱学森做任何事都是为报效祖国作准备,正如他在1935年离开祖国时,他就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正因为钱学森心系祖国,所以他这样说——齐读句一
3)言为心声,那么钱学森说这段话时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事业分别是怎么样的?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的第2自然段,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划下来。
4)我们来交流一下
a、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是怎样的?
①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
②你能想象他在美国有哪些富裕的生活?(汽车、洋房、钱财……)
③这就是一个词富裕
④可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战火,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得不到保障,也用一个词贫穷
⑤但是钱学森放弃了——,毅然他选择了回国,选择了——。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齐读句一。
b、他在美国的生活是富裕的,那么在美国的工作条件怎样呢?
①书上用了一个词优越
②你又能想象他工作时又有哪些优越的条件?(一流的实验室、先进的实验器材、与同行一起研究的氛围……)
③而此时的中国一穷二白,与优越相对应就是简陋。
④但是钱学森放弃了——,毅然选择了回国,选择了——。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齐读句一。
c、他在美国能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都是因为他在事业上的成功。从哪里看出他事业是成功的?
①他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②介绍冯·卡门:冯·卡门是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被称为“现代宇航科技之父”“超音速飞行之父”。
③理解“最得意”“最得力”:由于当时中国贫穷、落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是被人瞧不起的。而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这两个“最”字,意味着——钱学森出类拔萃、异常勤奋,意味着——钱学森深受冯·卡门教授的器重,意味着——钱学森在冯·卡门教授身边前途无量。
4但是钱学森放弃了——,毅然选择了回国,选择了——。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齐读句一。
5)尽管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厚的待遇,拥有——富裕的生活,拥有——优越的工作条件,拥有——恩师的器重,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齐读句一
6)在这么优越的条件面前,钱学森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心意,这就是——富贵不能淫(板书)
淫,迷惑的意思。
3、过渡: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一心想回到祖国去。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这种愿望变得更加强烈起来。
4、出示、交流句二: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自由读读这句话,再圈圈画画,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
“日夜盼望”:钱学森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
“终于”:钱学森盼望新中国成立已经很久了,他等待回国施展抱负已经很久了。
“应当”:应当是什么意思?(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应当”这两个字,让我们看到了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正因为我们日夜盼望着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正因为祖国现在很穷,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2)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谁来读好这份沉甸甸的情感。指名读、齐读。
5、钱学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1)刚成立的新中国是什么情况?
1是呀,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钱学森这时候回去搞科研,不是只怕有困难,而是一定有困难。然而钱学森却诚恳地说——齐读句二
2他的这份爱国情并没有祖国贫贱而动摇,这就是——贫贱不能移(板书)
6、然而,这回去的道路却充满坎坷,钱学森的回国之路遇到哪些困难?
1)出示句三: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1从美国将领的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2你知道一个师有多少人吗?猜猜看。
③我来告诉你们吧,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相当于多少人?
④是呀,钱学森一个人可以抵得上25000人—50000人啊!可以说是“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你们说,钱学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力量无比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像神仙一样的人!)(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⑤就是这样一个人,海军将领能放他吗?美国能放他吗?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绝)那么,美国会怎样把他留下来呢?
6是呀,一个“绝”字变成了种种诱惑,种种阻挠。而钱学森当时所遭受的迫害远不止这些。
7介绍当时背景。
8这样的日子有多长?是一天吗?是一个月吗?是一年吗?整整——五年哪!对钱学森来说,这是一个怎样的五年?
9五年,整整262,8000分钟啊,这么漫长的等待,对于一心想回国的钱学森来说可真是——(度日如年、望眼欲穿、倍受煎熬……)
10可是,为了生命中最深情的回归,虽然这五年钱学森饱受迫害,然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这就叫——威武不能屈(板书)
5、(音乐起)师述:五年的等待没有白费,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他深情地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出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交流:
“魂牵梦绕”:理解意思,说明钱学森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祖国。
“火箭的舱壁”:钱学森归心似箭,恨不得插上翅膀一下子飞到祖国的怀抱。
3)齐读这句话。
4)如果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这一小节应放在哪里?
5)那现在为什么放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倒叙手法的运用,引起阅读的兴趣)
三、总结全文:
1、是啊,正是因为这份爱国情,所以钱学森回来了,李四光回来了,华罗庚回来了,邓稼先回来了,吴文俊回来了,郭永怀回来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留学生回来了……
2、此刻,有一首旋律在耳畔响起,播放《我的中国心》,屏幕出现歌词。
3、正因为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所以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人自豪地说——齐读句一;正因为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所以一个又一个留学生深情地说——齐读句二。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孟子的这句名言——指板书,齐读。
四、作业。
仿照“作家卡片——巴金”,根据今天的学习和你所搜集的资料,写一写“科学家卡片——钱学森。”
板书设计:
19、钱学森
(爱国)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2——6自然段,抓住钱学森说的两句话,体会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
3、学会描写人物的语言,学习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4、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体会倒叙写法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
2、学会描写人物的语言,学习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体会倒叙写法的好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上一节,我们初学了《钱学森》一文,对钱学森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他?
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人物的语言,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诵读感知,体验人物情感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钱学森说的话,用横线划出来。
2、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最难读,怎样才能读好呢?首先,我们要看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先来看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简介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被誉为“超声速时代之父”,是美国空军科技的奠基石。)
“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从这段语言文字中发现了什么?从两个“最”读懂了什么?(钱学森很出色、有才华、学有成就等)
这么出色的钱学森留在这么著名的冯·卡门教授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些什么呢?……
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可是钱学森却选择了回国。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钱学森呢?
钱学森怎么回答的?(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谁来读钱学森的话,注意此时你就是钱学森。板书:我是中国人
你从钱学森的这句话中感受到他怎样的情怀?板书:拳拳爱国心
中国才是他的家。是祖国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他一刻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吧(齐读)
4、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齐读留学生说的话)你对这些中国留学生有什么看法?
其实中国留学生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当时中国刚解放,的确很落后,开展科学研究实在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钱学森毅然地选择回国是非常了不起的。
轻声读读这句话,你认为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呢?“终于”写出这一天来之不易,写出钱学森激动、喜悦之情。“应当”是什么意思?从“应当”一词读出了什么?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同学们,你们觉得还有谁会来劝钱学森不要回国呢?他会怎么劝呢?
引读:钱学森认为回国是义务,回国是责任;是对祖国培育之恩的回报。所以不管谁来劝,他总是说——(齐读第一处)
不管怎么劝,他总是诚恳而坚定地说——(生齐读第二处)
6、正是这拳拳爱国心,促使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征途。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什么牵动着钱学森回国的情思?
思乡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
板书:浓浓骨肉情
三、抓住侧面描写,体会回国艰难,衬托伟人不凡
师:这浓浓的骨肉情使钱学森牵肠挂肚啊!正是这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才促使钱学森毅然回国。但是,他的回国路充满了艰辛,真可谓一波三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指名说)请看:(示:“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是谁说的?
当时美国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甲种部队一个师10000人,乙种部队一个师5000人,五个师至少是25000人,一个钱学森至少抵得上25000人,真是个了不得的人!
怪不得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齐读
读好这句话,关键要读好哪个词呢?“绝不能”什么意思?态度极其坚决的
这句话也是人物语言的描写。描写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课文的主人公是钱学森,所以对他的语言描写是——(正面描写),而这个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的语言是(侧面描写)。其实文中还有一处语言描写也是侧面描写,找找是谁的语言?(留学生)
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呢?(对比、衬托)
美国政府为了留住钱学森,让他继续为美国服务,他们会怎么留呢?
是啊,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他们以莫须有的罪名把钱学森关进牢里,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引读: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五年漫长的岁月”对一心要回国的钱学森是怎样的五年啊?度日如年、寝食难安、望眼欲穿
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了。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倒叙写法,
如果按时间顺序写,第一自然段要放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段放开头呢?
师:这种写法叫“倒叙”。把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来写,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大家在作文中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五、小练笔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回到祖国,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同学们为他写一段颁奖词吧。
交流
六、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读人物语言,感受到了钱学森那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我想,《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最能表达他的心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因为——(学生齐读)我是中国人。像钱学森这样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你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两个这样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