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精选15篇)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1
作者:薛丽芬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一、导入 :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学森是怎样一个人?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
二、学习课文:
1、每人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2、小组讨论。
3、交流:围绕钱学森是一个“爱国”的人展开交流。
出示:第一节:
(1)“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交流你的学习体会。“爱国”、“归心似箭”、“无比激动”、“希望脚下的不是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不仅仅是体现他回国心切,想快些回国,更是说明钱学森想早日研制我国的火箭和导弹。”
出示:第二节:
(2)“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从钱学森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说说朗读时的心情。
出示:第三节:
(3)“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感到格外兴奋。”
读读感悟,再读读。
出示:第四节:
(4)“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我们应当回去的。”品读感悟。
出示:第五节:
(5)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看超级链接,五个师是多少个士兵?
五个师=4860个士兵
出示:第六节:
(6)自由读课文第六节,看超级链接故事《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
被称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和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约合13.6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后来,他虽被科学界知名人士保释,但他的办公室、住宅、电话、信件等都要受到严密检查。钱学森被美国当局整整迫害达五年之久,但他始终没有屈服,终于在祖国的帮助下,于1955年获准回国,当他接到可以离开美国的通知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并高兴地跳了起来.回国后,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读了这资料,谈谈你对钱学森回国的体会,联系课文第一节,对他回国的激动心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三、学生质疑问难:
学习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或不明白的?
师: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呢?一、继续好好读读课文,有些答案在课文中找。二、从资料库的资料中寻找答案。
学生自主看资料,寻找答案。
1、《钱学森简介》
2、《钱学森——人能第五个师》
3、《钱学森归国》
4、《钱学森生平年表》
5、《在钱学森塑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6、连接的网站:《中国导弹》、《中国运载火箭》
四、讨论区:
进入讨论区,请同学自主选题,进行回复。
1、你认为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值得吗?
2、谈谈你对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评价"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的看法.
3、谈谈你眼中的钱学森是怎样的人?
五、作品区:
请你将搜集到的有关钱学森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发到这里.
六、作业 :
1、钱学森爷爷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祖国,为祖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此时,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写下来。
2、在课后练习4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想一想还可以填什么词语?
3、文中的诗句出自谁人之作?请你背一背,默一默。
附板书:
14 钱学森
爱国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2
14 钱学森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学森是怎样一个人?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
二、学习课文:
1、每人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2、小组讨论。
3、交流:围绕钱学森是一个“爱国”的人展开交流。
出示:第一节:
(1)“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交流你的学习体会。“爱国”、“归心似箭”、“无比激动”、“希望脚下的不是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不仅仅是体现他回国心切,想快些回国,更是说明钱学森想早日研制我国的火箭和导弹。”
出示:第二节:
(2)“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从钱学森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说说朗读时的心情。
出示:第三节:
(3)“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感到格外兴奋。”
读读感悟,再读读。
出示:第四节:
(4)“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我们应当回去的。”品读感悟。
出示:第五节:
(5)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看超级链接,五个师是多少个士兵?
五个师=4860个士兵
出示:第六节:
(6)自由读课文第六节,看超级链接故事《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
被称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和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约合13.6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后来,他虽被科学界知名人士保释,但他的办公室、住宅、电话、信件等都要受到严密检查。钱学森被美国当局整整迫害达五年之久,但他始终没有屈服,终于在祖国的帮助下,于1955年获准回国,当他接到可以离开美国的通知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并高兴地跳了起来.回国后,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读了这资料,谈谈你对钱学森回国的体会,联系课文第一节,对他回国的激动心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三、学生质疑问难:
学习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或不明白的?
师: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呢?一、继续好好读读课文,有些答案在课文中找。二、从资料库的资料中寻找答案。
学生自主看资料,寻找答案。
1、《钱学森简介》
2、《钱学森——人能第五个师》
3、《钱学森归国》
4、《钱学森生平年表》
5、《在钱学森塑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6、连接的网站:《中国导弹》、《中国运载火箭》
四、讨论区:
进入讨论区,请同学自主选题,进行回复。
1、你认为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值得吗?
2、谈谈你对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评价"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的看法.
3、谈谈你眼中的钱学森是怎样的人?
五、作品区:
请你将搜集到的有关钱学森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发到这里.
六、作业:
1、钱学森爷爷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祖国,为祖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此时,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写下来。
2、在课后练习4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想一想还可以填什么词语?
3、文中的诗句出自谁人之作?请你背一背,默一默。
附板书:
14 钱学森
爱国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3
一、教学设计(一)背景与主题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各国政府的阻扰,纷纷归国。在美国的钱学森和其他爱国学子一样,冲破重重阻扰,毅然回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记叙了钱学森在美国时,时刻牢记自己的祖国,在冲破阻扰回国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为祖国竭诚奉献的高尚情怀,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任务从三维目标教学入手,教师要思考通过本课教学,到底教给学生什么,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从中学到什么,受到什么启迪,得到哪些收获。(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多音字、词语、成语、句子。(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关于人物写作的能力。(4)指导学生学习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提高学生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学习方式,领会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描绘、表述等方法赏析妙词佳句,感知文章内容,掌握写作方法,把握文章主旨。
(3)课前查阅资料,课内讨论,使学生对钱学森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理解文章重点、难点,并学得生动、有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体会科学家钱学森拳拳报国之心,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为报效祖国满腔热血、无私奉献精神。(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责任、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反思与运用。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不要孤立地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或简单把三个目标叠加,而要将“三维目标(即三个维度)”融为一体,树立‘以知识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中。(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课文中生字、新词,理解成语、句子,掌握写作方法。2、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爱国、报国之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引入课文:1、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科学家?请写出中国5位科学家的名字。2、出示卡片:蔡伦、祖冲之、毕升、沈括、李时珍、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邓稼先、钱三强等。3、今天我们要给同学们介绍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板书:钱学森。4、翻开共和国的年谱,我们清楚地看到,从1956年到1968年,短短的12年间,中国在一无资料、二无技术,经济基础薄弱,外国专家突然撤走的情况下,自行设计、制造,试验并成功地发射了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巨大的成就,都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钱学森。(七)初读课文1、板书生字,读、写、组词: é fù yù kěn gòng 额 赴 裕 恳 贡 额(数额,额头,金额);赴(奔赴,赴会,赴宴);裕(富裕,宽裕,裕安);恳(恳切,诚恳,勤恳);贡(贡献,贡品,朝贡)。2、新词:广阔无垠、水天一色、一望无际、顶天立地、半途而废、孜孜不卷、博览群书、勤能补拙、魂牵梦绕、稳健、优厚、富裕、袒露、诚恳、眺望。2、多音字:将(将领) 着(着火)将(将要) 着(着眼)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指名朗读课文,轮流朗读,互相评议。5、提问:读完课文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八)细读课文,理解感悟,难句解读,交流理解:1、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理解感悟。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解读,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内容 解读理解 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了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的不是轮船的平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 从眺望、屈指一算、魂牵梦绕、希望、火箭等词语,反映了钱学森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反映了钱学森多年以来,对祖国解放的渴望,以及对建设富强的新中国的热望。表达了巨大的爱国情愫。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钱学森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成为国际顶级、举足轻重的科学家,这句话反映了钱学森地位的重要,以及他回国的重要性。
3、针对钱学森冲破阻扰踏上归国航程等关键性事件,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九)课文结构与分析:1、环绕主题:围绕钱学森拳拳报国之心与爱国情怀,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与无私奉献精神。2、理清脉络:课文写作通过7个自然段5个层次,脉络清晰:钱学森乘巨轮归国---在美国时刻不忘祖国---新中国诞生后渴望归国----冲破阻扰踏上归国航程---回国后做出巨大贡献。3、生动具体:通过情境与人物心理描写,具体生动。(十)拓展延伸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时,众多爱国学子冲破阻力毅然归国,为新中国建设奉献力量的历史背景;
2、收集我国航天事业、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发展过程资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祖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十一)作业设计:1、解释词语:水天一色 半途而废 孜孜不卷 勤能补拙 魂牵梦绕2、造句:稳健--- 稳重--- 眺望--- 遥望--- 诚恳--- 勤恳--- 贡献--- 贡品---3、钱学森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请你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如何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4、通过报纸、网络、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一位家乡名人,写一篇人物习作。(十二)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遵循"自主、合作、乐学、创新"的教学模式,结合"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通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学习方式,领会课文,引导学生品读描写钱学森行动、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语句,让学生感悟钱学森拳拳报国之心与爱国情怀。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引入课文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全程参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存在问题: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一是未能针对每个学生个性特征开展教学;二是没有课文教学检测设计,缺乏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改进研究,学习现代教学设计理念,运用现代学习论、教学心理学和媒体技术等系统方法,加以改进提高。 二、课例研修心得课例研修作为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方法,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教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周卫老师《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的讲课,使我对课例研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课例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1、什么叫课例?课例是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2、课例研究的意义:(1)“课例研究”是教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2)通过“课例研究”,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3)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教学相长的阶梯。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4)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识培训、技能培训学科缺失的不足。3、构成要素:课例由哪些要素构成?周卫老师《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讲课中提出课例四大构成要素:背景与主题、情境描述、问题讨论、反思与诠释。(1)背景与主题:在《钱学森》一文中,通过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学子纷纷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怀抱,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这一历史背景,点明了钱学森等科学家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这一主题;(2) 情境描述:《钱学森》一文环绕爱国主义主题,通过钱学森乘巨轮归国---在美国时刻不忘祖国---新中国诞生后渴望归国----冲破阻扰踏上归国航程---回国后做出巨大贡献的情境描述,脉络清楚,生动具体;(3)问题讨论:针对钱学森归国关键性事件,组织学生深入讨论,进行交流。(4)反思与诠释:实践反思,理性解读,超越经验。(二)课例研究的三个环节:1、教学设计,备课说课: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表达个人的教学观念、关注的焦点以及对学生需求的了解与对课程的理解;通过教学设计,帮助教师理清教学理念。在《钱学森》一文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提出,实现教学目的。2、课堂观察,上课观课:搜集课堂教学资料,通过集体听课评课、相互听课评课、网络议课交流等多种形式,分析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弄清教师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3、反馈会议,说课评课:通过说课评课,找出教师实际教学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原因,提出改进策略;针对不足,提出新的教学理想和设计,继续观察、分析和改进。(三)摈弃传统教学模式,革除六种教学弊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与课例研究中,要注意摈弃传统教学模式,革除六种教学弊端:1、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教学。2、以课本为范围的狭窄教学。3、以接受为根本的被动教学。4、以操练为方式的机械教学。5、以划一为标准的禁锢教学。6、以知识为立意的浅层教学。(四)坚持教育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通过“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与教学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1、在教育理念上,要创新思维:(1)要有个性化的教学特色;(2)运用系统方法开展教学设计;(3)探索对话性的教学形式;(4)寻求多学科的教学整合;(5)倡导自主性的学习方式。2、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3、课例研修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
求理论上的研究,而在于教师教学实践本身的改进。在研修活动的过程中,
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
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4、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倡导以下六个方面:(1)既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又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2)既倡导学生独特体验,又注重教师的科学点评引导;(3)既倡导关注学习过程,又注重学习的结果评价;(4)既倡导课堂生动活泼,又注重扎实的书面能力训练;(5)既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又注重学生的独特探究;(6)既倡导教学要联系生活,又注重教材的开发使用。 培训是有阶段性的,学习则是终身的。我将以此次培训作为一种动力,学以致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要记叙的是我国的科学家钱学森是怎样克服种种阻挠坚持要回到祖国,并决心用自己的专长来建设祖国的,要求学生从中体会到他强烈而又真挚的爱国之情。学生着重要通过各种课外资料来理解钱学森的事迹,从而体会到他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展开讨论,钱学森是怎样冲破各种阻挠,坚持回到祖国的。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4.进行写话的训练,使读、说、写在课堂上合为一体。
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课文,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感情朗读。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本节课上,紧紧抓住这两点来组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设计思路:
抓住课文中钱学森说的两段话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联系自己课外搜集到的资料以及课内补充的阅读材料,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9课(教师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钱学森。
2.复习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指读、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钱学森爷爷有哪些了解呢?(指说)
(教学设想: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词语的学习和对钱学森有个整体的认识。)
二、学习课文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1.过渡:的确,钱学森爷爷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他的许多事迹都让我们为之动容。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在自己受到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这句话的旁边。
2.生自读感悟,师巡视。
3.把自己的感受与同桌交流交流。
(教学设想: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学习、交流,为下面的学习服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抓重点语句,品读感悟。
1.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划出了钱学森爷爷说的两段话,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2.投影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3.仔细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联系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①这句话浅学森是在什么时候说的?
②钱学森是怎么做的?
③ 钱学森这样做是为什么?
板书:身在异国 心系祖国
4.大家理解得都不错,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自己试着读读看,或者读给同桌听听,互相评点评点。指读、评价。齐读。
(教学设想:学习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是一个重点,这里主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
5.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爷爷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起来。课文里还有哪些句子写到?请大家反复地读一读3—4自然段话,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6.放手让学生自渎自悟,集体交流反馈。
板书:祖国新生 急盼归国
7.说得多好啊,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钱学森爷爷在说这些话时语气十分坚定、诚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浅学森说的第二段话体会体会。课件出示有关句子并加上重点号。
(教学设想:有了的学习,这里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珍视学生的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做到读、悟、读。)
8.有一位美国海军对钱学森有很高的评价,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出示句子品读体会五个师、浅学森归国的重大意义)。
9.可是,野蛮的美国人怎么肯轻易地放走这样一位高科技的人才呢?他们想尽办法来阻挠他。课件出示“补充阅读材料”,请大家读一读,从中你有什么感受吗?
(虽然外国人横加阻拦,但钱学森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利用一切机会争取早日回国,让人非常感动。)
板书:克服阻挠 踏上归程
(教学设想:通过“补充阅读材料”的阅读,让学生理解钱学森是怎样克服困难回国的,体会其的爱国热情,从而产生敬佩之情。)
10.正因为他的诚恳和坚定,在他的努力下,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你准备怎样读好这一段?自己试试看!
①自由读;
②指读;
③评议,“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读出钱学森渴望回到自己的祖国,盼望早日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作出贡献的迫切心境;
④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⑤理解倒叙的写法。
(教学设想: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是为习作服务。根据课文的内容,教给学生倒叙的写作方法。)
11.回国后,钱学森爷爷尽心尽力为祖国人民服务,取得了不少成就,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2.课件示钱学森回国后所做的贡献:中国导弹之父
板书:卓越贡献 高度赞誉
(教学设想: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钱学森为祖国所作的伟大的贡献。)
(三)拓展交流:
此刻,你心里一定有很多想法,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钱爷爷说吧,把它写在书上。课件出示写话训练:你想对钱爷爷说些什么。
(教学设想: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通过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钱学森》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他那真挚的爱国之情,其实,在我们祖国发展的历史上,像钱学森这样的爱国赤子还有很多,他们也有许多感人的事迹,课后请大家搜集有关资料,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四、课外作业:
小练笔: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以《浅学森》为题写一篇简短的人物介绍。
(教学设想:通过人物介绍的写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把课外与课内的知识相结合。)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5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己读,大声读
生: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师:读完了,你知道这里的“他”是谁?
生:他是钱学森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会写钱学森的名字吗?那就请你将他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黑板上.
生:(走向黑板)板书---钱学森
师:字写得不错,大家了解钱学森么?把你了解的说说看.
生:他出生于1911年
师:哦,你知道他的出生。
生: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师:他的祖籍是浙江杭州
生:他为中国的“两弹一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师:是的,我们来看一下,老师也查了资料。(课件出示图片)他就是钱学森,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文字。念
(课件出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生: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师: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今年的10月31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斯人已去,但音容犹在。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近这位伟人,再来呼唤一下这位伟人。念----
生:钱学森
(用“感动中国”给钱学森的颁奖词导入,再结合学生课前的了解,为学习人物奠定了基调:这是一位不重名利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斯人已去,但音容犹在”,更让学生急于走近这位伟人、了解这位伟人。)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生字新词都掌握了么?拿出本子,同学们,提笔就是练字时,注意写字的姿势,每个词语我只报一遍,请注意听。
(生默写生字:额头赴美留学富裕诚恳贡献)
师:听写好了,请打开语文书对照批改,同桌交换一下。批改的时候注意两点:第一、看他的字写得对不对,第二、看他的字写得漂不漂亮,把你认为写得漂亮的字用圈圈起来。明白没有?
(生交换批改听写本)
(这个环节在潘特的课堂中经常出现。虽然不“热闹”,但是很实效。我相信潘特平时也是这么培养他的学生的。生字词在课内就要学会,“只报一遍”学生必须专心听;互批关注正确与美观,对生字的基本要求很明确。这个方法值得中高年级老师学习。)
师:好,同学们看黑板,我感觉我们南化四小的学生字写得非常漂亮,不过大家在默写字词的时候有两个字写得有点问题,请看黑板
(板书----裕)
师:这个字,右边是什么偏旁?
生:衣字旁
师:其实这个字非常有意思,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左边是---(衣服),右边----稻谷,想到了什么?想到那个成语?
生:丰衣足食
师:是啊,有衣服穿有粮食吃,丰衣足食了就----(富裕了),富裕什么意思知道吗?谁来说说看?
生:就是生活很美好,丰衣足食。
(“裕”的教学很精彩,丰衣足食,既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巧妙自然。)
师:好的,大家翻开课后生字表,把你刚才在写时写错了或者写得不好看的生字再好好地描一遍。
提示:有选择地描写,尤其是听写错的或者是难写的描一描。
(生描写生字)
师:文章读了没有?能把文章读通顺吗?
生:能
师:很好,就要这样有自信。这篇文章共有七个自然段,你最有把握读好的是哪一段,或是你最喜欢读哪一段,等会就请你读这段。自己先看看。
(生自由默读课文)
师:谁第一个站起来读?这个男孩子,你读哪一段?
生:第一段,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他读得这么样?好在哪里?
生:好,很有感情
师:正确流利,很有感情。读得确实不错。还有谁来读?
生:第一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也想读第一自然段?他都读过了,你为什么还想读?
生:因为第一自然段写出了钱学森十分急切的感觉。
(生读第一小节)
师:你叫什么名字?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不错
师:的确,读得很好,确实读得不错,还有谁想读读?你举手了你来读。
生:我想读第五自然段
(生读课文第五段)
师:你有什么要说的?
生:我觉得这一段体现了钱学森非常有知识,连美国等国家都非常想要他。
师:好的,这篇文章共七段,刚才读了两个自然段,其他自然段还有没有同学想读的?
这个女孩子你来读,你是中间第一个举手的。老师要表扬你。
生:我想读第七自然段。
(生读第七自然段)
师:说说看你为什么读这段?
生:因为这段写了钱学森从美国回来后为祖国作出的卓越贡献。
师:其他同学呢?书都不想读了?
生:我想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说说看你为什么想把这段读给大家听?
生:因为钱学森尽管在美国待遇优厚,看他还是想回国,说明他十分有爱国情怀。
师:恩,有没有想读的了?最后一次机会,给这个女同学
生:我想读第四自然段
师:有没有想说的?
生:我觉得这一段体现了钱学森的十分爱国情怀。
(我发现潘特在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时有两个特点:
1.你想读哪一段,说说为什么想读这一段?这其实是训练学生概括段意和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但是老师却不露痕迹。
2.读过之后说说自己读得怎么样。我们常常采用的是读书后互评,殊不知自评能力也很重要。在自评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
师:看来我们六(6)班的同学真的不一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读得通顺,说明你们预习得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其实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看到这个题目你就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
生:钱学森
师:写钱学森这个人的,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对于写人的文章我们已经不陌生了,这册书上,我们已经学过了?翻到目录
生:郑成功
师:是的,郑成功就是写人的,还写了什么?
生:船长、詹天佑、霍金
师:写人的文章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了,写人的文章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你们知道吗?
生:通过发生的事情来表现这个人物的特点。
师:你们说钱学森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呢?
生:写钱学森急切回国要为祖国作贡献。
师:好的,再请人来说说。
生:钱学森急切希望回到祖国为祖国做出贡献。
师:就是讲钱学森回国这件事,也就是前面颁奖词中的“五年归国”这件事。写人的文章还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除了通过事,
生: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
师:这是其一
生:还有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背景,周围人物的具体形象来反映性格
师:这是写人的文章,在写事的时候要把人物在这件事当中的言行举止和心理作一番细致的描写,下面请大家浏览这篇文章,看看这篇文章在写事的时候写了钱学森的什么?可以用笔画一画
师:发现了没有?
生:写到了钱学森的想法和语言
师:你说了两点,第一写了他的想法,第二是语言。
师:你们在这一篇文章中,你觉得我们要抓住什么对于了解钱学森这个人是很重要的?发现了没有?
生:我觉得要抓住语言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应该抓住钱学森为国家作的贡献来体会,
师:也就是文中的哪个部分?
生:第七自然段
师:现在有两个观点,你认同哪一个?
生:我都不赞同,我觉得一个抓住钱学森急切想回国的心理来体会
师:在这个事当中,三个观点,你再来说。
生:我觉得应该是钱学森不受诱惑,急切想回到祖国,感谢自己的祖国。
生:我觉得应该抓住人物的语言。
师:你也觉得应该是抓住人物的语言,你们到底是哪个观点,请你再将课文浏览一遍。
师:你还坚持你的观点吗?
生:坚持,因为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出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师:其他同学呢?有句话说言为心声。语言往往最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看看这篇文章有几次写到了钱学森的语言?
(从同类型的课文中发现写人物的文章的特点,再归纳出了解人物应该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这对高年级学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生:本文一共两次写到了钱学森说话。
师:哪里?读出来
生:读第一次语言
师:这是第一次,第二次请你来读
师:老师把这两段话打在了大屏幕上,下面就请你们静下心想着两句话,看看这两段话中,哪里给你的触动最深,你可以联系上下文来思考,请简要地写写。
(生思考)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通过钱学森所说的第二句话,我体会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急切想回国的愿望
师:你读出了两点,第一是他的爱国情怀,第二是他急切想回国的愿望,其他同学呢?
生:祖国现在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儿女们……
师:大家注意,祖国现在很穷需要我们大家,这个“我们”是指?联系
生:祖国的儿女们
师:这段话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对谁说的?
生:在美国时对留学生们说的。
师:这里的我们包括?
生:他自己也包括留学生们
师:他的这段话仅仅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和自己的爱国情怀吗?大家注意一下钱学森说话时的态度
生:很诚恳
师:这是一个生字新词,这是什么意思啊,“诚”能组个词么?在这里组什么词最恰当?
生:真诚
师:“恳”呢?
生:恳求
师:这里“恳求”恰当么?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恳切
师:那么“诚恳”是什么意思?你把刚才两个词联系一下
生:真诚而有恳切的意思
师:对谁说的?
生:留学生
师:那你读出什么来了?他的这番话中还有什么意味在里面?
生:钱学森也希望留学生跟他一起回国创造祖国的美好未来
师:哪些词给你触动最大?
生:祖国儿女
师:祖国现在这么穷,我们应该----
生:回去帮忙
师:所以钱学森说这段话的态度才这么诚恳,谁来把这段话读读
生读文
师:剩下的还有什么地方给你触动很大?
生:我从第一段话中明白了钱学森想为祖国多做点事情
师:你从哪里感受的?
生:我现在所作的一切都在做准备……
师:他说这段话时,身在什么地方?
生:美国
师:你来读读这段话
师:大家想想看,钱学森身在美国,其实他始终没有忘记什么?
生: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师:所以他一开始说—
生:我是个中国人我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
师:所以尽管美国的---
生:享受优厚待遇和好的工作条件,但他还是想回到祖国为祖国做贡献
师:这两段话道出了什么?
生:道出了钱学森的爱国的强烈情感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两段话
生读文
师:在读的时候,同学们都关注了第一段话的人称是什么(我)?第二段话是(我们)?
这个变化你读出什么味道出来没有?我-----我们。
生:钱学森一开始想用自己的爱国情怀去感动留学生,想让他们跟他一起回国为祖国做贡献
师:说的很好,读书就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变化,这两段话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钱学森这个人很重要,文章内容我们都能看得懂,形式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秘密。
(同样是对钱学森的语言描写,从“我”到“我们”人称的变化绝非随意写就。潘特抓住这个变化引导学生去感悟,让钱学森心系祖国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逐渐丰满。)
师:我想这篇文章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写人的文章一定有不一样的地方。特别是在表达形式上有不一样的地方,或是表达顺序上有不一样的地方,看你们能不能发现这个不一样。
生:倒叙的方法。
师:对这样的发现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要放到前面来?
师:这段写的很精彩。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读完这段有什么话想说没有?
生:他很爱国,很想早点回国。
师:从哪里看出?
生:劈波斩浪
师:放在第一段好在哪里?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6
课前交流: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诗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我们来共同欣赏吧。
课件播放,师有感情地朗读。
赶车,赶船,
一回到故乡,
就满眼春天。
无语, 无言,
一扑进娘怀,
就泪湿衣衫
留影, 留连,
一跨上故乡,
就恢复了童年……
(《归侨》 作者:青勃)
师:诗中的人该是怎样的身份?
生:很爱恋故乡的人,白发苍苍的老人……
师;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对故乡深深的爱,
生:对亲人深深的思念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轻声齐读这首诗吧
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
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心灵相约吧。
一.找几生读书,了解课文大意。相机指导字词。
师:今天,老师不学齐宣王,听你们齐奏,老师想学齐缗王,听你们一个个的读。
生举手,师找一生:耿萌,请你来读一读吧
该生读,读的很不流利,中间出了几处错误。
师指点读:太平洋 稳健
师:你能坚持读完,很不容易,课外时间多练一练,相信你会读的更好。
师继续找生读书。
评价;第一遍读书,你就能读的这么流利,有感情,看来你课外下了很多工夫。
最后一段,让生齐读。
多一遍读书,就多一分了解。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用一句话说说。
生:我知道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之父。
师:导弹之父怎么理解
生:就是中国第一个研制出导弹的人。
师:哦,是导弹的缔造者和开拓者。你们还知道那些——之父?
生无人举手。
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
生:袁隆平
师:世界炸药之父是
生:诺贝尔
师:看来,——之父还有另一层意思:贡献特别巨大的人,才能送给他这个至高的荣誉。
你们还了解钱学森什么
生:他很爱国
生:他很了不起。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钱学森,和他进行心灵的交流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有句俗语说:言为心声。学习这篇文章,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找到了通向钱学森爷爷心灵的在最佳道路。现在,就请同学们细心阅读课文,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
生读,画,再轻读。
2.让我们和钱学森第一次心灵交流吧:
大屏幕出示:
尊敬的钱爷爷,美国留学期间,你的刻苦学习,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请问,你这样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善于读书的同学,你找到钱学森的回答吗?生答。
投影出示下面一段话:
他说:“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
让生齐读这句画。
师: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周恩来少年读书时的一句名言,
生脱口而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和钱学森的这句话,是何等的相似啊!因为这两句话,都表现了 ——---强烈的报国心!
钱学森说这句话的时候,该是怎样的心情呢,谁能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词语。
他( )说:“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
所以,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当他踏上归途,在轮船中眺望即将祖国,他是多么希望——让生接读(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壁舱啊!)。
板书 身在异国 心系祖国
3.同学们,回到祖国,你知道这意味着他要放弃的是什么吗?善于读书的同学,谁能告诉我?
生:优厚的待遇,幸福的生活。
还有补充吗生:优越的工作条件。
选择意味着一种面对,他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善于发现的同学,谁能读书,告诉我?
生阅读书第4自然段。
生答:贫穷落后的祖国,
生;不会有优厚的待遇
生:也不会有优越的工作条件。
当时的中国到底是一个怎样境况啊!老师搜集了一个资料:大屏幕投影:(补充资料)
1951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的邹承鲁毅然告别妻子,回到新中国.可是,1970年其师兄施密斯教授带美国科学家代表团来访时,看到的是根本没有实验室,瓶里装的全都是水而做假实验.其师兄说;我进了你的实验室就看出你什么都没干.就是在如此困境下,邹承鲁却和同事们创造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辉煌奇迹.
师;这就是我们可敬的科学家,这就是当时的工作条件。
师:1964年,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了。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啊,当时,我们的党和政府决定嘉奖科学家,同学们,你们猜猜,会奖励多少?
生:1000万。
师;若论贡献,真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你给的价的确物有所值,你知道重奖有功之臣,有魄力,有胆识。还有谁也来猜猜
生:1万。
师:呵呵,你能考虑当时国家的困难,能拿出这么多钱也算不易了是吧。
同学们,想知道奖励多少吗
师:100元。
师稍停,然后说,这,就是他们在祖国的待遇啊!
4。让我们和钱学森进行第二次心灵对话吧大屏幕投影:
钱学森,祖国刚解放,回到祖国,你不会有优厚的待遇,更重要的是,贫穷、落后的中国不会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给您,这样搞科研会遇到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啊。你还是别回去了,通过其他方式为祖国做贡献吧。
钱学森怎么回答我们呢?
生答。
投影出示:
“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大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同学们,这段话是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中秋之夜和留学生们一起时说的。
是啊,当时,有些留学生这样劝他,他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再读一读,品味一下:
假如你时钱学森,你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生:很激动
师:是啊,应该是。
生;很坚决
师;对,坚决肯定少不了。
生;很慷慨激昂
师:恩,钱学森的内心如波涛难平啊!
生:很诚恳
师:是的,书中就是这么写的
带着这些感情,来读一读吧。
师找一生读:该生读的很激动。
你的确很激动,以至于把其中的几个字都读掉了。
2生读,读的字字诚恳,发自肺腑!
师:李利香,这是本学期我听到的你最动人的一次朗读。
还有谁想读?
接着3、4生读。读的更有感情了
师:我也想读了,来,没机会读书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生共同有感情的读。
那个夜晚,是一个月圆之夜,每逢佳节倍思亲,他和留学生们还会想念亲人,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知道?
生答。
可惜文章没写他和亲人之间的浓浓亲情,你们想知道吗。老师这里有二封钱学森的家信
多媒体出示:师充满感情诵读:
儿唯一深感遗憾的是已经有十个春节不能陪伴二老于身旁,不能尽孝于膝下。只好将思念和祝福之心诉诸信函,寄往二老身旁。二老见信如见儿面,权当儿在父母身边,与二老共进年夜饭,共度团圆年……
钱学森思念亲人,中国的父母也思念着远在异国他乡的钱学森。有一次,钱学森的母亲生了重病,她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窗外细雨飞,
老妇命垂危。
夫君煎药苦,
盼子子不归。
生心被打动,很多学生眼里闪着泪花。
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深情?
(血浓于水的亲情)
对父母的思念,报效祖国的深情,无时不牵动着钱学森,所以,当他踏上归途,在轮船甲板眺望,他是多么希望——让生接读(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壁舱啊!)
让生再次充满感情的接读。
板书:赤子情深 报效祖国
5.既然父母那么想你,祖国那么需要你,钱学森,你赶快回来吧。会那么容易吗,善于发现的同学,你从哪知道的,请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告诉我。
生答
投影出示: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善于感悟的同学,你读懂了什么?
生:敌人肯定不让他回去。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太重要了,一个人抵的上五个师。
师:一个师有多少人?
一生:五六千人,五个师有七万多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外书。
师:你能处处留心,很好的习惯。可是你计算错了呀。按你的计算结果应该是3万才对。
师:师是军队的一种建制,古代和现代,以及国家之间的人数都不尽相同。我查过资料,美国的一个师,人数是一万七千左右,那五个呢?
钱学森的作用果然巨大,所以,那个美国军官后来还有一句话,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去。
善于想象的同学,你猜测一下,敌人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会采取哪些卑鄙手段?
师总结
6.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五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宁可把他同学们,钱学森这一等,就是五年啊,这五年的漫长等待,对一心回国得钱学森来说,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倍受煎熬,望眼欲穿啊
让我们和钱学森进行第三次心灵对话吧,此时的他,面对敌人的迫害,他对自己说:
——————————————————————————————————————————
生:我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我一定要回去。
师:噢,一个深深的中国印!
生;威武不能屈,我一定不会被敌人吓倒的。
……
所以,当他乘船归来,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师再次引读:
生: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壁舱啊!
板书:百般磨难 终回祖国
7.钱学森回到祖国,马上开始了科学研究,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师板书:导弹之父 贡献卓越
同学们,钱学森的殷殷赤子心,拳拳报国志,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好多象他一样的人,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全世界海外华人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来听听吧。
大屏幕投影钱学森各个时期图片资料,师生共唱歌曲。
板书 钱学森
身在异乡 心系祖国
赤子情深 报效祖国
百般磨难 终回祖国
导弹之父 贡献卓越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赴美留学,袒露,富裕,魂牵梦绕",正音"运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初步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
1,课外知识小竞赛," 之父"
2,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导弹之父——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
出示"感动中国"颁奖词
3,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 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全文.
(2)检查一读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如"富裕"的"裕"读yù;"一艘"的"艘"是平舌音;"袒露"的"袒"读tǎn,不读dǎn;
"魂牵梦绕"的"绕"读第四声rào.
2,二读课文.
(1)提出二读要求:指名读,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2)检查二读情况. 正音"屈指一算,赴美留学,富裕,袒露"等.
(3)理解并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说说自己的感受.
(2)检查讨论.
a,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b,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新中国的诞生使钱学森和十几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感到格外兴奋,钱学森下定决心,随时准备回国.
第四段(第5,6自然段):写钱学森克服阻挠,在我国政府和周总理的关怀下,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第五段(第7自然段):写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交流读书感受.(机动)
预设一:钱学森很伟大.播放《我的中国心》指名读.
预设二:倒叙,先写结果再道出事情的经过.
预设三:对比.(为什么要写其他留学生的话——对比)文中的对比还有很多,找一找.
四,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 说说"额,赴,裕,恳,贡"这5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教师示范指导"赴,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这5个生字
五,作业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艘巨轮 (sōu shōu) 诚恳(kěng kěn)
隆隆的炮声(nóng lóng) 劈波斩浪(pī bī)
2,把下列汉字换个偏旁,再分别组词.
艘( ) 掠( ) 眺( ) 绕( ) 恳( )
-( ) -( ) -( ) -( ) ( )
3,认真诵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钱学森说的话.
板书: 19.钱学森
祖 国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8
吴江经济开发区长安花苑小学 樊小园
《钱学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生动地记叙了我过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6期朱华贤老师在他的文章中说到:课堂教学应该有亮点,应该有看头,但也可以而且应该有平常而实在的教学环节,有枯燥而真实的过程。课堂教学毕竟不是艺术表演,毕竟不只是为了展示教师的风采,毕竟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学的。我很认同他说的话。
我把课堂定位在实实在在。由于文章并不是很长,所以我打算用一课时把课文结束掉,只叫学生利用晨读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入、检查朗读以及课件的制作都尽量做到简洁有效。
一、由兴趣点导入
因为是在自己班上课,所以课前的导入很简单。直接从文中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谈到的5个师说起。正好今天早晨,赵怡洁也问我:“老师,五个师有多少人?”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从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地方导入,即节省了时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钱学森的距离。
受公开课的影响,在课前导入上走过很多弯路。明明是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却要装得像是初次见面。其实平时走进课堂,哪有那么多的客套话。当然借班上课又另当别论了,高明的老师会从谈话中很快地熟悉新的班级,同时又不露痕迹地把谈话引向教学内容。我觉得没有很好的话题,面对自己熟悉的班级导入还是直接点好。
二、简洁朴素的环节
《钱学森》这篇课文,原打算从出示第一小节: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而是火箭的舱壁啊!开始教学。因为这一段话写得很美,运用了很多的成语,而且这样的开头又十分地吸引人,觉得应该让学生好好地体会体会。然后再引入第二小节对钱学森的介绍,学习钱学森说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接着用一句过渡语带到3、4小节。最后,品味美国海军将领的话,理解归国不易……
后来,仔细琢磨,第一小节并不是文章的重点,不应该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讲授,一些知识点可以巧妙地穿插在课后的填空练习中。文章中很多内容学生读了也就都懂了,不用一一去点一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指名朗读课文。此环节的目的有四。一、看学生课文有没有读正确,读流利了,对与一些容易读错的字进行正音。二、解决一些生字的教学,比如“赴”“裕”“袒”三个生字的教学。三、结合朗读理解一些词语,如:待遇、袒露、心迹。四、有些重要的句子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如“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蒙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2,默读体会。因为在后面的教学中重点是抓住钱学森说的两次话来教学的,其他地方照顾得就比较少,所以我想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有再一次熟悉课文的机会,同时把课文中一些非重点也一带而过。
1、 学习钱学森的两句话。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一段语言,我主要让学生明白钱学森在说这段话时,正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说明他心中时刻装着祖国。通过补充资料真切地感受到钱学森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第二段话通过体会留学生说的话以及回想前面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的条件来丰富钱学森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最后通过讨论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说的话,进一步明白钱学森爱国之深,归心之切。
一、巧用课后练习。
课文后面有一个填空题。
在 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 驶向上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 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 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这个练习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第一小节,填出“广阔无垠”“劈波斩浪”“眺望”“魂牵梦绕”四个词语。一般读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学生都填得出来。
我觉得这个练习很有利用的价值,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填出四个词语上。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四个词语。其次可以借这个填空跟学生介绍本篇文章开头的妙处。另外,还可以把文章引向更深一层:即由这位老者是谁,而联系到那些热爱祖国的华侨,他们有的像钱学森这样用自己的所学回来建设祖国,有的把自己的一身积蓄,捐赠给祖国,中国大陆有很多的希望小学、公路、桥梁是由爱国华侨捐资造的……这样学生就不仅仅停留在对钱学森的认识上了,从而看到更多的钱学森。
这节课的设计,是我花了将近5天的时间,查了大量的有关钱学森的资料后而设计的,到目前为止我还是觉得自己的环节设计得还可以,这至少代表了我的真实水平。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由于我的紧张,由于我的课堂调控能力以及我本身的性格,另外还有客观原因(流感的入侵,今天有7个学生没来,有十来个学生带病坚持上课)所以,上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化,有些走过场,没有把环节做实做细。有待于今后的磨练。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9
《钱学森》一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执教过程中,我紧紧扣住课后的习题“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钱学森说的话,体会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行教学。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上下文,体会钱学森说话是的心理活动。
2、适度拓展,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3、国内、外生活、工作条件的对比,理解钱学森回国的执着。
以上三个安排,旨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钱学森那课拳拳报国之心。
为了使钱学森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为了让学生更立体更全面地感受钱学森的丰功伟绩,我引入了他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不同身份的人物对他的评价。
在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来感受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更好地落实贯彻这一理念,我安排了学生的古诗词的积累;安排了钱学森资料的搜集,并要求制作成卡片,这是对资料筛选、整理的一种能力体现。
当然,课堂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诸如“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学习机会还不是很均等。个别“学困生”在思考、发言等方面能力有所欠缺,需要老师多点耐心,多点指导。还有,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多给学生获得学习的策略机会。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走近“钱学森”,激发浓浓的趣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着把课题说完整。
师:从同学们丰富的表述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他身上流露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板:(热爱祖国)钱学森
二、感悟“钱学森”,体会深深的情
(一)、自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钱学森热爱祖国的语句,把它划下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体会。
(二)、同桌互读互说。
师:看着同学们这么投入地学习,相信你们的体会一定很深刻。那就请你们把划出来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你的理解,你的体会。
(三)、全班交流。(随机出示相应段落)
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那你能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吗?读出你的感受。
1、相机出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1)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思念之情、爱恋之情、急迫之情)
(2)能帮“魂牵梦绕”找个近义词吗?(朝思暮想)
你能用哪个词来表达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心急如焚、)
(3)练读。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读出他对祖国的思念,读出他急切回国的心情。(板:急切归国)
(4)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2、相机出示: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我们继续交流,谁来读。
(1)你读得真投入。能告诉老师你此时的心情吗?
(2)是什么地方令你敬佩呢?
(3)师:是啊!这是令你敬佩的地方,也是令我们大家敬佩的地方。那他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指名读。
(4)师:读了这段话,你是不是对钱学森更加敬佩了呢?谁能说说你的体会?
出示: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5)指名读。
(6)出示:钱学森宁愿放弃,也不愿放弃。他现在所做的一切,。
(7)练说,指名说。(2-3个)
(8)再次指名读好钱学森的话。
(9)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说话中,可以看出钱学森虽然身在异国,但是心里还想着祖国。(板:心系祖国)
3、相机出示: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听了你的朗读,让我们和钱学森走得更近了。从他的朗读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激动、高兴的心情,态度坚决、意志坚定、责任)
(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那你也能读好这句话吗?)是啊!一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钱学森显得格外兴奋。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喜悦。一起读这句话。
(2)同学们从他朗读中还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里体会到的?(应当)“应当”就是什么意思?他把回国看成是自己应该做的一件事情,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师:是啊!有一句话说得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3)那钱学森有没有意识到回国搞科学研究会很困难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
出示: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4)从这句话我们看出这是留学生在劝说钱学森。请同学们试着用劝说的语气读读这段话。
(5)指名读。
(6)分角色读。
出示: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7)听了你们的朗读,与其说是留学生在劝说钱学森,还不如说是钱学森在劝说留学生。那留学生听了,会有何感想呢?
(8)小结:学到这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是多么坚定啊!(板:坚决归国)
(9)让我们带着敬佩的心情齐读这一段话。
4、相机出示: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5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1)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坚定不移的决心、回国遭遇了重重困难)
(2)分别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回国决心坚定不移?回国路程万般艰难?
(一刻也没有动摇过、5年、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终于)
(3)指名读。谁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4)出示: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师: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还能想象到什么?那你知道美国政府究竟是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吗?
(5)请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听了同学的介绍,你的心震撼了吗?学生交流。)
(6)出示: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7)交流:从美*官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五个师相当于多少人)
(8)练读这段话。
(9)小结:是啊!正因为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让他足足等了5年时间,让他历经了5年的思乡之苦。(板:坚持回国)
(四)小结:
钱学森在美国留学、工作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读句1)。在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回国的愿望越发强烈,他诚恳地说:(读句2)。在美国政府万般阻挠的情况下,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读句3)。在归国的航程中,他又是多么的急切啊。(读句4)(手指板书)。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一日胜过一日,(板书:)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他。
相机出示:
句1:“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句2:“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句3:经过5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句4:“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五)、想象说话
出示课件:现在,满怀壮志的钱学森乘着轮船回家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祖国,想到自己即将踏上热爱的故土时,他是多么激动啊!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他那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深深鼓舞了我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寄情“钱学森”,激发浓浓的情
(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钱学森和那份爱国热情,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
作业超市:
要求:自己选择一个题目,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一起完成练习。
题目:1、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请收集相关资料,制成读书卡片。
2、我国还有好多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在外留学,不忘祖国;回国之后,呕心沥血,奉献着一生。课后查找有关资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读书卡片,写一篇简短的人物介绍。
板书设计:
急切归国
坚持回国
14、钱学森坚决回国
热爱祖国心系祖国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并领悟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记叙顺序。
重点、难点:试从写法角度指导阅读,走近人物精神世界。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1.读这段文字,猜“他”是谁?
2.“钱学森”(板书)。
3.生谈谈对他了解,师小结。
4.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新词。
1.听写含生字的词语。
额头 赴美留学 富裕 诚恳 贡献
重点指导“裕”(巧记字形、字意)
2.对照屏幕同桌互相批改听写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出你最想读的一段或最有把握的一节。
2.简要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探究语言,体会情感。
1.回顾写人文章的共同点(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写人的经历)。
2.画出文中钱学森的语言,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写下批注。
3.交流。
预想:(出示):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①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补充)想想现在钱学森他在哪?生活怎么样?他想回到那儿?
②齐读这一节,最让你心头一颤的字眼是什么?
(出示:第4节)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创造。”
①比较两段话,扣住“我”“我们”细小差别言外深意。
②假如你也是一名留学生,听了钱学森诚恳的话,你会怎么想?
③男女生分别读这两节。
4.小结读书法。
5.找出其他人物的语言描写,有何用意?(对比呈现,衬托写法)。
五、记叙顺序──例叙又妙用。
1.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再读第1节,想想时间的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放在文章的开头?
(倒叙又可以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再读第1节,(出示第1节)“想到前方……而是火箭的舱壁!”
六、回读颁奖词。
七、学后谈谈你对钱学森这个人怎么看?
八、作业。
借鉴本文写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教学设想
金秋九月,我有幸来到淠河之滨,大别山下,目睹新秀风采,聆听名家点评。小语专家高林生老师回望当前阅读教育误区,细说阅读教学目标体系。南湖一小潘校长执教精品课例《钱学森》则是对我在震惊之余,重新认识阅读教学,并在实践操作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夯实基础,扎实阅读。
小语专家崔峦说过:小学语文姓小,干什么事?读好书,写好字,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通顺,这叫“基础”。我组织学生当堂听写,反馈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设计不同形式朗读,能根据语境写一段话。听、说、读、写,每一环节落在实处,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这是语文的必修课,也是形成语文素养重要途径。这在秀“新”出“奇”年代里永不过时的旧招,虽老套但实在有效。
其次要明确阅读的年段目标,从写法角度读文章。
《钱学森》一文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抓结构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注意不同文体的写法,更要有篇章意识。”我在设计《钱学森》一文时,这篇写人的文章有它的独特性。它在叙述中采用倒叙手法,让人印象深刻,文中主要采用语言描写人物形象,使用衬托表现手法,我没有从零点开始,试以习作角度,根据以往写作经验进行阅读,让习作指导阅读,而在阅读后巩固习作方法,让阅读与习作进行长线结合。
以上两点是我在参加华东三省六市小语协作交流活动中最大的感触。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实际操作中漏洞百出,但我希望传递给大家的是对阅读课一个新认识,一个新的阅读视角,让阅读手段化更清晰,每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有的放矢。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钱学森》一课记叙了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时刻刻不忘记祖国的高尚情怀。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
2、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课文是按照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明线是时间顺序,作者从钱学森1935年留学美国到1955年回归祖国这段经历。暗线是贯穿全文的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文中钱学森的两句话是全文的关键句。抓住这两根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情感变化。
课堂上我紧紧抓住钱学森 “热爱祖国”这一个特点,展开了整堂课的教学。
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大胆想象。这种想象不是搞“无土栽培”“无根培植”,而是紧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积极思考,并在讨论交流中,使情感和认识都得到升华。课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回忆课文,让学生对钱学森的热爱祖国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钱学森是一个具有爱国的思想呢?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并把体会到的用简洁的语句做批注,学生与文本进行了一次对话。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起来交流,而是让学生把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阐述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使得他们的体会得到了互济,思维得到了拓展。在此基础之上,再请学生起来集体交流,此时学生的回答显得充实许多,交流也流畅得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积极当好组织引导者的角色。
比如在学习钱学森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时,我先让学生读出钱学森的爱国之情,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由于这一句话是体现钱学森爱国精神的重点,因此,我又设计了一个填空习题:钱学森宁愿放弃( ),也不愿放弃( )。他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是( )。帮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钱学森的那颗心系祖国的赤子之心。在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学生也是一次比一次读得到位,体会得深刻。
又比如,在教学另一句钱学森所说的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句话的理解,我同样也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谈体会,在这里还设计了一个想象练习:如果你是那位留学生,你听了钱学森的话你会怎么想?这个问题的创设,不仅是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留学生态度的转变也更能体现出钱学森这一颗拳拳报国之心的强烈。没有直接点明,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
此外,我还通过抓住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点作为“楔子”,直接深入文本的深层,与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五个师”到底有多少人?我用具体数字作了形象的说明,在他准备回国到真正回国的过程中钱学森到底遭到了哪些阻挠,课外资料的搜集再一次使学生对于钱学森坚持回国的心产生了碰撞。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并想像,“现在,满怀壮志的钱学森乘着轮船回家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祖国,想到自己即将踏上热爱的故土时,他是多么激动啊!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钱学森的浓浓的爱国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又说:“他那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深深鼓舞了我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在表达对钱学森的爱国之情的钦佩之情的同时,其实是与钱学森走得更近了。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13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通过信中的语言和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亲切关怀,激发自己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心,让生命开花的愿望;重点理解一些语句的意思,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钱学森》这一课,体会科学家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詹天佑》这一课,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4、通过学习《鞋匠的儿子》这一课,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品质。
三、详细教学内容:
(一)《给家乡孩子的信》
1、牢记重点字音:
原谅(liàng)羡慕(xiànmù)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争先恐后
3、了解书信的格式:
书信:是用书面形式交流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情况的应用文。书信的格式分为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书信要注意内容真实、具体、使收信人能看懂你写信的目的和要求。书信还要求要用词准确,注意对象,说话得体。
4、关于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堂,又名李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05年辞世,是“五四”以来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十二本散文、游记和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5、文章中心:
本文是一篇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这篇书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的真诚关怀、亲切地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生以启迪。
6、问题探究:
(1)本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文章一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孩子们的来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巴金爷爷表示感谢。第二自然段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信,代替他与孩子们见面。第三自然段写巴金爷爷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和对同胞的热爱,并说明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是他要让自己的人生开花。第四自然段写巴金爷爷认为自己的生命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第五自然段写巴金爷爷希望孩子们能够好好学习,珍惜时间。
(2)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能不能省略。
1、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2、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答:(1)中的终于是不可以去掉的。这表现了巴金爷爷笔耕不辍的情境。巴金在这时已经一只手不听使唤,但是还是坚持着给孩子们回信,表现了巴金对孩子们的喜爱和想念。
(2)中的终于也不可以去掉。因为这个结论是巴金反复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巴金一生思索的结果。突出了巴金老人的勤劳。他的一生其实不平凡,为人民留下了一篇篇优秀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的热爱。
3、理解下列句子的深意:
(1)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答:这句话写出了自己无限的创作动力是源于作者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爱,只有爱才能感动读者,拨动心弦。
(二)《钱学森》
1、牢记生字字音:
稳健(wěn)步伐(fá)舱壁(cāng)眺望(tiào)袒露(tǎn)
富裕(yù)恳切(kěn)贡献(gòng)额头(é)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广阔无垠劈波斩浪魂牵梦绕
3、文章中心: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回国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美好情怀。
4、问题探究:
(1)本文有多少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答:课文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钱学森历经15天的航行,终于返回了祖国。第二自然段写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时,念念不忘祖国。第三、四自然段讲在美国留学的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之后,格外的兴奋,渴望早日回国。第五、六自然段,写钱学森在总理的关怀之下,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航程。第七自然段写钱学森回国之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事业、导弹研发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仔细阅读文章中的第三、四自然段,想想文中是如何表现钱学森的爱国心的?
答:每当中秋赏月的时候,吟诵王维的诗句,文中还有很多表现钱学森心情的语句:比如“埋藏……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袒露了心迹”等
(3)钱学森回国都有怎样的意义呢?
答:通过阅读第五、第六自然段,通过“无论”“抵得上”“决不能”等词语表现出钱学森回国的重大意义。
(4)你从钱学森身上都学到了什么呢?
略
(三)《詹天佑》
1、牢记生字字音:
詹天佑(zhān)修筑(zhù)要挟(xié)深涧(jiàn)
勘测(kān)峭壁(qiào)隧道(suì)经纬(wěi)竣工(jùn)
藐视(miǎo)泥浆(jiāng)蔑视(miè)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轻蔑要挟毅然藐视经纬仪
3、了解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号眷诚,字达朝。1872年赴美国留学,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回国后参加了京张铁路的修建工作。并且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程师。
4、文章中心:
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国优秀的工程师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的要挟和嘲笑,不怕工程中的千难万险,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5、问题探究:
(1)文章总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都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
答:全文一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1~3)讲清政府在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的情况下,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第二段:(4~6)重点叙述詹天佑带领中国工人克服重重的困难修建铁路的过程,说明詹天佑是一位爱国的工程师。第三段:(7段)讲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2)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阻挠清政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建铁路?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之后,为什么帝国主义者认为是个笑话?
答:帝国主义者控制修筑权,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他们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恃强凌弱,肆意妄为。他们完全低估了中国的力量和智慧,妄图要挟清政府,达到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的目的。自然条件是十分艰险的,工程是十分艰巨的,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詹天佑完成了修筑的任务,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3)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表现在不怕吃苦,和工人们一起风餐露宿,身先士卒,躬亲垂范。其次表现在人字形铁路的创建上。
(4)在詹天佑身上都学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略
(四)《鞋匠的儿子》
1、牢记生字字音:
尴尬(gāngà)卑微(bēi)羞辱(xiū)塌(tā)犹豫(yóu)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卑微参议院
3、了解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政治学家。他出身于社会的底层,具有勤劳简朴,谦虚和诚恳的品格。他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他身上最伟大的品质就是不忘记自己是一位鞋匠的儿子,并为自己的父亲而感到骄傲。
4、文章中心:
这篇文章以生动的笔调,叙述了美国总统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是面对态度傲慢、自恃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的讥讽与嘲笑时,凭自己的智慧和宽容,赢得了尊严和尊重。
5、问题探究:
(1)全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答:全文一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林肯成为美国总统时那些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人,都有些尴尬。想要羞辱林肯。第二、三、四、五段写林肯通过自己的宽容和才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第六自然段写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领导人民获得了统一。
(2)文中参议院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答:参议员们首先是对林肯的当选感到十分的羞辱、尴尬,接下来想在大会上羞辱林肯。接下来面对林肯以大笑的方式进行嘲弄,后来听到了林肯的叙述后全体静默,接下来是
对林肯支持的掌声。
(3)林肯能赢得人民的爱戴,他靠的是什么?
答:林肯的伟大不但在于赢得了一场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更在于他独特的精神。
【典型例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要挟——藐视——勉励——杰出——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将序号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a尴尬①处境困扃②神态不自然③害羞
b名门望族①名望②往远处看③探访问候
c卑微①自卑②谦虚③身份低下
答案:1、胁迫蔑视鼓励优秀2、①①③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
a.怠慢(dài)聆听(líng)迥然不同(jiōng)
b.丰腴(yù)歼灭(jián)言简意赅(gāi)
c.秀颀(qí)俯瞰(kàn)潜移默化(qián)
d.琐屑(xiè)恐吓(xià)浮光掠影(lüè)
2.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是(2分)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诗圣”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世家》——司马迁
c.《家》《春》《秋》“激流三部曲”——巴金
d.《皇帝的新装》《七颗钻石》——安徒生——丹麦
3.文言加点词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是(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ān)尝奏荐某人为官(曾经)
b.而乡邻之生日蹙(cú)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c.吏二缚一人诣王(yì)非常咨询不穷其致(缺乏)
d.岸芷汀兰,郁郁青青(tīng)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卑鄙)
4.改正下列成语中的四个错别字。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乘风破浪中西合壁轩然大波契而不舍
无解可击千锤百炼心往神弛开天辟地
5.某出版社要出版一套“中学生喜爱的中外名作”丛书,请你从下面所列篇目中选择一部(篇)推荐给出版社,并写出推荐理由。(3分)
《背影》《西游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热爱生命》《汤姆•索亚历险记》《“诺曼底”号遇难记》
6.阅读下面语段,从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妙用量词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3分)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比如一“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许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线犹在耳畔。还有一“眼”井。是啊,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再比如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描摹传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_________________。
7.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关单位举办了“‘北京2008’全国大学生主题招贴设计大赛”,下面的组图就是在这次大赛上获金奖的作品。请你仔细观察,对它的创意进行说明。(提示:招贴画上的汉字依次是“高”“快”“强”)(4分)
二、阅读现代文,完成8~17小题。(32分)
(一)话说海淀
①古时,海淀曾有大片水草丛生的浅湖水淀,故称“海淀”。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海淀区已有人类居住和活动。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相互交往的重要通道,是北方民族南下和中原王朝北上的战略要地。金时,海淀成为出中都正北门,经居庸关、八达岭通往蒙古高原的第一站,距城20里,是商旅歇息的理想地点,因此“海淀”被称为“海店”。公元1267年,忽必烈下令在中都东北郊兴建大都,原来从中都北上的大道也就随之东移。因此元朝以后,“海店”就失去了它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这一名称也就随之消失,而以水乡见称的“海淀”一名却流传了下来。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
2、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位,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
2 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的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些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圈画)
二 精读感悟
1 你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指名读。出示:(我是中国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
2 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
引导: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可以看出什么?(受重用)
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出示资料)
如果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什么?(金钱、财富、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更早地获得成功……)可钱学森是怎么说的?谁来读?(出示:我是中国人。……)
他想要干什么?(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放弃这一切,)
是的,当时的中国连年的战争,中国落后、贫穷,中国人是被人看不起的,钱学森能成为如此杰出科学家的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觉得他通过什么做到的?(不懈努力,付出了无数心血。)
假如你是钱学森,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做呢?
师:尽管在美国有着恩师的器重,过着安逸的生活,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齐读)
你能否猜测到当时钱学森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请选用以下一组关联词,说说当时钱学森心里的想法。(出示关联词)
评价:看来,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
评价:你已经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了。
评价:为了祖国,他甘愿放弃一切。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虽远隔万里,却心系祖国。【板书:心系祖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齐读)
3 那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三四自然段。
谁来交流?(中秋之夜,钱学森和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秋节)是的,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海外游子分外思念自己的祖国。
谁还想补充?(新中国已成立)这意味着什么?(中国人需要科技人才建设祖国,只有这样,祖国才能强大)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那就是:(出示:早日回到……)
可当时祖国刚解放,情况怎样?(很穷)这意味着什么?(搞科学研究,困难大)
可钱学森却诚恳地说(出示:我们日夜盼望……)
a钱学森说“这一天”指的是什么时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天)
b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因为祖国刚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很穷,需要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去建设)
是啊,因为他坚信祖国现在虽然贫穷,但只要中华儿女们共同努力,我们的祖国一定会从( )走向( ),从( )走向( ),从( )走向( )。
钱学森既答复了留学生们的劝说,又表白了自己的心迹。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激动 诚恳 坚决 果断)
体会得很好。那你就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恳,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言为心声,通过品读钱学森的两段话,我们感受到了他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来!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钱学森的肺腑之言(出示两段话)
此刻你就是钱学森,我忍不住想问你——钱学森,你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你怎么放弃这些回国了呢?——生读
钱学森,祖国刚解放,还很落后、贫穷,搞科学研究有困难,你还是不要回去了。——生读
4 可钱学森的回国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他受到了百般刁难。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出示齐读)
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当时美国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
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力量无比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神奇的人!)
怪不得海军的高级将领说―――(齐读)
“绝”字什么意思?
(坚决不允许。没有商量的余地。)
读了着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
(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
他们会怎么留?请你想象一下。
(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还会给他升官。
他们如果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如抓起来,拷打他。
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
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当年美国政府采取的各种手段,让学生体会到钱学森回国之路的困难,也就间接地体会到钱学森回国决心的坚定。)
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出示资料)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约合27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受到如此的折磨,假如你是钱学森,你会怎么做?
长达5年,行动没有自由,然而,钱学森——(出示第六自然段第一句话)一起读。 他一心想着报效祖国。【板书:报效祖国】
支持钱学森克服千难万险,回到祖国的信念就是:齐读板书:我是中国人。
有一首唱遍中国大江南北的歌曲,正唱出了钱学森的心声。(出示歌词)——播放歌曲
你认为这首歌的哪些歌词唱出了钱学森的心声?——指名说
小结:一行行歌词,说出了钱学森的心声,一句句歌声,唱出了钱学森的爱国情思,一个个音符,流淌出了钱学森的归国信念。
经过五年漫长的等待,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周恩来的努力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出示最后一节)
三、大赞“钱学森”
1、美国的海军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这远远低估了钱学森。谁能联系课前资料来赞赞钱学森?
(1)指名一学生读。
(2)哪句话是对钱学森的极高评价。 (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2、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说:“一个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了伟大人物而不去景仰的民族更可悲。”钱学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人物,我们应当景仰他。钱学森现在还活着,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的人物。让我们在这儿为他召开一个特殊的颁奖典礼。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下发的纸,先根据提示用心写好颁奖词。(音乐响起,学生静静地写颁奖辞。)
(2 ) 让我们一起聆听钱学森的颁奖辞。(读颁奖辞。)
(他,放弃了优厚的待遇;他,毅然回到了祖国;他,取得了累累硕果。他是谁?他就是一心报国的钱学森。 )
(当他踏上祖国的土地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留学生,宁愿放弃优厚的待遇,也要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他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让我们记住他——钱学森,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
(5)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钱学森!让我们把这个名字铭记心间——钱学森!
三 作业: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介绍给同学。
板书设计:
心系祖国
钱学森 我是中国人 (中国导弹之父)
报效祖国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 篇15
【教学课题】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第19课《钱学森》
【教学背景】
这是一篇具有爱国情怀的文章。面向的是小学六年级学生。这样一篇课文教学一般需两课时,本教学案例是针对第二课时设计的。由于学生课前的知识储备量有所差异,因此在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课文,通过查阅了解钱学森的有关资料,并了解我国“两弹一星”等的科技发展情况,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钱学森》一文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课文。本单元所选的都是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钱学森》一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紧紧扣住钱学森对祖国执著的爱这一中心来选材。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一切困难都不能动摇他回国的坚定决心,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文章语言简洁、朴素,处处体现了主人公的爱国情愫,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设计理念】
俗话说,站得高方能看得远。备课之时,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打破常规,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对钱学森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因此以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这一与课文表达中心最贴切的语句贯穿整个教学。课上采用了一唱三叹的形式,使之与文本有机结合。当然,一篇好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与“面”,这篇文章的重点主要是人物的两处语言描写。有道是“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备课时,我抓住了这一关键之处,再辐射到全文,通过学生自主感悟、体会,丰富学生对钱学森的理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崇高品质。
【教学方法】
关键词:
阅读实践
自主感悟
合作探究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大纲”也明确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繁琐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课上我营造了一个以爱国情为主线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重点抓住钱学森的两段话语,让学生充分阅读,以读促悟,潜心品味,感悟人物品质。同时不断地引导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内涵,逐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3、体会倒叙的写作方法以及表达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突出爱国情。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想看吗?
师范读: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大家注意了没有,在颁奖词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你发现了吗?
(指名答)出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3、是的,多令人感动的一句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伊始,以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视频导入新课,用故事再现人物,用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这里无论是视频中叙述的感人事迹,还是教师深情朗读的颁奖词,无一不体现出本堂课的情感主线——爱国情。在这样的感情氛围中,学生的情感也被极大地唤醒,进入文本情境则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精读体会,感悟爱国情。
过渡:其实,在50年代的中国条件很艰苦,那么艰苦的条件,钱学森为何还要执意回国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出示:第二自然段钱学森说的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指名生读)
1、你读得很投入。能告诉老师你此时的心情吗?(钱学森强调自己是中国人;钱学森在国外还一心想着回国为人民做事。)
2、对啊,其实我们文中也有能体现祖国当时落后的状况,你们发现了没有?(第4自然段留学生说的话)
3、看来,钱学森是身在美国,心系祖国啊!(师板书:心系祖国)能带着你的那份感动,把这句话读读好吗?(生读该句话)
4、从你的朗读中,我们已感受到钱学森深深的爱国情。这也是令我们大家感动的地方。请大家想想看,他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拓展相关故事,加深学生的体会。
5、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指名答)
6、说得真好,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生读该句话)让我们一起带着感动和钦佩之情来读读他的话。(生齐读)
7、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体会中,可以看出钱学森虽然身在美国,但是心里总是想着自己的祖国。因为——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齐读)
【教学意图:要想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情境去感悟人物品质,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披情入文,抓住本课重点——钱学森的话语就成了关键之处,以此展开,结合课外资料以及他的相关故事,让学生不断诵读体会,以读促悟,读中品悟,并通过比较,激活情感,提高认识。】
同学们,除了这里,文中还有他说的话吗?(指名答)第4自然段钱学森说的话。
相机出示课件: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学生畅谈各自的体会)
1、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应当”,感受钱学森的责任心,体会他强烈的爱国情。
2、引导学生从“一刻也没有动摇过”、“5年”、“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终于”等词体会钱学森坚定不移的决心,以及回国遭遇的重重困难。
3、5年,你们算过没有,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啊!(1800多个日日夜夜)所以说是“漫长岁月”。你们知道他不能回国的主要原因吗?(指名答)
出示课件: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4、从美国军官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五个师相当于多少人?一个师大约20xx人,五个师大约1万人。)
5、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还能想象到什么?那你知道美国政府究竟是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吗?(听了同学的介绍,你的心震撼了吗?学生交流。)
6、能想象一下他这五年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吗?可以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生集体交流)
7、小结:说得太形象了,那一幕幕令人气愤的画面犹在眼前。是啊,重重困难没有吓倒他,漫长的等待没有动摇他,他是坚定了决心要回到祖国。(相机板书:坚决回国)
8、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同学们,钱学森是不是没有意识到回国搞科学研究会很困难呢?(指名读)
出示课件: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9、请同学们试着用劝说的语气读读这段话。(指名读——分角色读)出示课件: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0、听了你们的朗读,与其说是留学生在劝他,不如说是他的话感染着留学生。假如你就是留学生,听了他的话你会有何感想呢?(指名答)
11、小结:归国决心之大,感动着你,感动着我,也感动着大家。因为——投影出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生齐读)
【设计意图:“牵一发而动全身”,继续抓住文章的关键之处——钱学森的另一处语言来辐射全文。结合文中重点词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诵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课上把“五个师”、“五年”等转化为清晰的数据,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更多心灵的震撼。同时开拓学生想象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想象钱学森五年来在美国遇到的各种困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激发了,通过想象,钱学森的形象在同学们的心中越来越高大。】
三、总结升华,激发爱国情。
钱学森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在1955年10月1日清晨踏上了归国的航程。这就是课文第一小节给我们展示的情景。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指名读)
1、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还有不同的感受吗?(思念之情、爱恋之情、急迫之情)你能用哪个词来表达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心急如焚)
2、请大家翻开课后练习第2题,填一填。(生做题,集体交流)你觉得这些词用得怎么样?
3、能帮“魂牵梦绕”找个近义词吗?(朝思暮想、日思夜想)
4、不知大家注意了,如果按时间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应放在文章最后。把它放在开头是一种倒叙的写作方法,知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
5、小结:今后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倒叙的写法,它会让我们的文章更有吸引力。
课文学到这儿,一位热爱祖国的伟大科学家已经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他就是——(齐答)。可他却于今年的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了,享年98岁。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钱老辉煌的一生吧!
6、最后就让我们一起用语言来唱响对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投影出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生齐读)
【设计意图: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主体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升,只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写作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此处的交流和学习,教师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倒叙”这一写作方法,明确倒叙写法的好处,以达今后学以致用。最后让学生欣赏钱老辉煌的一生,感受钱老真挚的爱国之情,在同学们一唱三叹的朗读中,钱老的高大形象已深深地根植于我们每个人心中,魅力永恒。】
四、读写实践,升华爱国情。
1、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以《钱学森》为题写一篇简短的人物介绍。
2、根据爱国名人故事,选择一则你喜爱的故事讲给你的好朋友听。
【设计意图: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之后,学生尝试着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再次提炼全文,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情感得以延伸,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再次叩响学生的心扉,令人回味无穷。】
附:板书设计
19、钱学森心系祖国
热爱祖国
坚决回国
【教学反思】
读了《钱学森》一课,我深受感动,对人物充满着钦佩之情。“如何使这份感动和钦佩之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钱学森的拳拳爱国情”,毕竟事件的时间和空间离我们的生活较为遥远,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要想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必须找准一个切入口。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不由地让我联想到课外关于钱学森的一些故事和对他的评价。因此,课堂上我以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也最能反映钱学森崇高品质的一句话——“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感动中国人物对于钱学森的颁奖词)为抓手,一唱三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随着一次次的朗读,学生心灵也一次次受到猛烈地撞击,情感也得到了一次次的提升。
一篇文章,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处处都是重点,也就意味着没有重点。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因而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钱学森的两次话语上,以此来辐射全文,引导学生个性化朗读,比较阅读,体会感悟,展开想象,揣摩方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真正的情感熏陶。
整节课下来,学生在故事的感染下,情境的渲染中积极对话,互相交流,充分体现了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但在教学中,虽然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可仍感不够全面,如再引导学生从“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特点”、“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特点”等写作方法加以体会,人物形象则会更加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