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u ü》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i u ü》的教学实录及反思(精选2篇)
《i u ü》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1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卡片:
“a”、“e”
长大嘴巴“a a a”
圆圆的嘴巴“o o o”
扁扁嘴巴“e e e”
它们三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单韵母)
2、一声平“a”
二声扬“a”
三声拐弯“a”
四声叫“a”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老师不带,学生自读)
3、出示卡片读
(1)出示读,学生一边读,一边做手势
(2)
二、新授
1、出示图“i u u”
(1)看看图上面有什么?
(一开始老师把图放在一角,有点反光,但是老师很快就知道问题,然后询问了学生,进行了图的调整。)
(2)师生交流
(3)有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驼,小鱼见了乐呵呵。
(4)老师带着诵——孩子自己背诵
(这个小口诀为什么没有出示出来呢?)
(5)乌龟伯伯驮着小蚂蚁,有没有词语可以形容一下乌龟伯伯。
(这个问题提得不好,孩子说的不是老师想要的。)
后来老师后来进行了调整,但是效果不好,孩子说蚂蚁说:“谢谢”,老师没有做好引导,学生接着说:“鞠躬”,这就是老师引导的问题,点评的魅力。
(6)老师说助人为乐这个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2、这幅图上就有我们学习的三个单韵母宝宝。你们知道是哪一个呢?
(1)请谁呢?
(这个时候也存在引导的问题,如邀请刚才乐于助人的小女孩,也可以说看谁的眼睛最有神,听得最认真……一切都是教师引导的能力)
(2)指名读
(3)教师教授口诀:“牙齿对齐iii”
(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个孩子思想开小差要及时调整,)
(4)指名上来读“u”,仔细看看这位同学发音时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呢?
“嘴巴笼圆uuu”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学生领读
(这个时候应该多让一些孩子起立读,读这个单韵母,反复读,开火车的方式)
(5)请一位声音响亮的同学上来读“ü”,嘴巴更小了——“嘴巴小圆üüü”
(6)老师这里有三张今天学习的卡片,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开火车来读(现在读有点迟,我个人这么认为)
(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的时候并没有关注每一个孩子,其他孩子就在这个时候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了,效果不好了。“小眼睛,看老师。”但是有些孩子就是没有看老师。)
3、小朋友,我们学习了几个单韵母了?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出示:“a o e i u ü”
(2)一边念口诀,一边读
(有四个男孩没有听讲,一个是第三组倒数第二个、第四组第四个、第五组最后一个)
4、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一年级组的老师还需呀准备一些教具,如板贴等书写工具,自己也可以发掘和创新一些。)
(1)教师板书
(2)学生练习
(有孩子的的橡皮粉末状,容易分散注意力。要常常表扬学生,把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一些常规的要求,尤其是握笔等细节,老师要反复强化。另外,为什么没有通过实物投影讲孩子书写的作业放出来给大家看看呢?有些学生握笔的姿势不对)
(3)第二个字母宝宝是什么?有几笔啊?
教师板书——一边写,一边指导——“竖右弯,再一竖”——学生练习
总体来说老师的上课的状态还是挺好的,老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感觉也是挺有经验的样子,声音响亮,充满热情和力量。
《i u ü》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2
我让孩子自制拼音字母卡片,在检查中我发现有几个小孩做的“i”的四声卡片上还有点,显然是孩子在做的时候没有仔细观察书上的范字,但如何让孩子记住“i”标上声调时上面的点去掉了,而“ǖ”标上声调时两点”还在呢?
首先,我让孩子观察书上的范字,和孩子做的卡片比较,说说哪个字母是对的,并在四人小组里讨论怎样记住它们。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他们的思维是“全新”的,全班交流时,我不禁为孩子惊人的想象力咋舌,五花八门的回答从孩子的口中蹦出来:
“i是一个大力士,它用劲一拉,把上面的点拉成了‘ˉ’;再用劲一拉拉成了‘ˊ’……”
“i是个绑着圆圆小辫子的小女孩,帽子(四声标记)一戴就把小辫子遮住了。”
“小鱼(ǘ)没有眼睛,就看不见了。”
“快下雨了,小鱼(ǘ)游到水面上来吐泡泡,把帽子顶了起来。”
“ǖ是个爱漂亮的小姑娘,她有着长长的头发,扎了两个小辫子,又喜欢戴帽子。戴上帽子后,她还把辫子露出来。”
“ǖ去掉两点就和u一模一样了,会分不清。”
“……”
反思:拼音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文字,但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让孩子自主比较,将拼音与生活联系起来,形象记忆,不仅记忆深刻,而且对拼音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学习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