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通用14篇)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2.读中体会作者用语言描写展开故事情节,表现父母之爱的写法,说出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感受作者言语的变化与生动;说出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好处,体会作者言语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结尾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提前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书。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先回忆一下,谁能用上我们学到的一些新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文中的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长大后,我认识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教师板书“爱”)
师: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谁说说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童年的故事,然后写了后来的认识。
二、认定目标
师:作者长大后感悟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哪个地方?
生:结尾。
师:打开书,画出这句话。
生圈画。
师指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文章结尾写了作者深刻的感悟,这样的句子叫做——
生:中心句。
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对待中心句,我们不能只知道这个意思,还应改通过提问题加深理解。谁能围绕着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问题提得不错,我们还应该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这一思想感情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读这两个问题。
三、导学达标
(一)学习第一部分
师:感悟“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个中心句,要细细地品读文章。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感受这两个断言是怎么来的。
师:(注:与上面一句重复了,删掉:一开始他是怎样认识的呢?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一部分,)我找几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童年的故事,1——14自然段。(分配任务和角色)大家一边听,一边用直线画出母亲和父亲的评价。用曲线画出听了不同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
生读书,圈画。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母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师指导朗读。
师:我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兴奋和激动。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
师指导朗读。
师:我听后又是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伤心和痛苦。
面对母亲的鼓励,巴迪真的以为自己写的是无与伦比,所以欣喜若狂;面对父亲的评价,巴迪以为父亲伤害了自己,悲痛欲绝。你们从中感悟到巴迪当时理解父亲和母亲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吗?
生:没有。
师:巴迪当时不理解,其实我想我们同学当中,也会有许多人在读这一部分时,往往只知道了父母的评价和我的不同表现,只是肤浅地感受了当时的情景,就匆匆往下读了,并没有深入的思考。
师:好了,带着你此时的感受,我们再来一齐读一下结尾处的中心句,我从心底里知道,读——
生读中心句。
其实,我们应该停下来,凝望这些评价,提出一些问题来加深理解。谁来提些问题?
生:父母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呀?
生:巴迪的诗到底是精彩,还是糟糕呢?
生:这两种评价为什么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呀?
生: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而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呢?
师:光看第一部分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要接着往下看。此时我们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深入感受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那一段表现了作者理解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呢?下面大家默读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1生读第16自然段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再指一生读,
齐读。
师:这段话含义深刻,写出了作者长大后对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正确认识。作者懂了,你们懂了吗?有不懂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这可以安排一次小组讨论交流)
生说,教师相机点拨。
师:此时,你们懂得了面对同一首诗,为什么母亲和父亲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了吗?
生:……
师:此时,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了吗?
生:……。
师: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
生:……
师:把自己的理解放进结尾这句话,再来读一下。
好,你读!
好,你读!
我们一起读。
师:作者多年以后理解了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我们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也理解了这两个极端断言的含义。不错。
师:作者不只是理解了这两个断言,他还不断受到鼓舞,从中大大受益了呢!你们看出来了吗?
指生读结尾。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表达得形象、生动、含蓄。
师:是啊,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师:当我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强调精彩极了由女同学读,糟糕透了由男同学读;其他的一起读)
师:当我获得文学大奖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当我事业有成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大家此时再读结尾这句话,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感受,读——
学生齐读。
师:好了,现在结尾能够背下来了吗?我们一起诵读一遍。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预备,齐——
生读
(三)回顾整体
师:刚才,我们围绕中心句品读了全文,现在我们再完整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说。
(四)感悟作者的写法
师:父母之爱我们是通过“”“”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体会出来的,大家想一想,这两个评价是对人物的哪方面描写?
生:语言。
师: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题目用了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题目,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一部分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二部分又多次提到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
师:作者用这两个断言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给人以强烈的感受,突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在介绍人物言语时,还注意了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写得多生动呀!
(五)学生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2.小练笔:书104页的小练笔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制小语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每个人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奇怪吧,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看我写课题。这课题中有个生字 “糕”。 “米”字旁,右边是“羔羊”的“羔”。
2.这篇文章很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吧,看看题目,你觉得有意思在哪儿吗?
(1)有一组反义词“精彩”和“糟糕”。你能用其他的词语来说明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生回答 精彩绝伦 十全十美,无可挑剔 糟糕透顶 一无是处等等)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用它们来评价事物,一个是好到了极点,一个是差到了极致, 它们俩水火不相容,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做题目有意思。
(2)这课题和别的课题有什么不同?(有两个双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
3.引用谁的话?(爸爸妈妈说的话。)
4.讲谁的事?(讲关于对巴迪的诗的评价。)
5.你能利用这课题来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而爸爸说“糟糕透了”。)
同样是一首诗却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是为什么呢?评价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步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相互欣赏,也相互帮助。
2.这些生字词语是要求大家会认读或会默写的。先请大家读一读,把每个字音读准。
腼腆 谨慎 慈祥 歧途 誊写 自豪出版 一如既往 奇妙 公司 放置 搂住(学生个别认读后齐读)
3.这些生字词语中,黑色的是要求大家正确书写和默写的,先请大家认认真真地抄写,容易错的抄两遍,其他的抄写一遍。(学生抄写)
4.你们在抄写生字时,哪些是抄写两遍的。
生:“谨慎”的“慎”里面有三个横,提醒大家不要写错。
5.同学在提醒某一个字的写法时,请说一说词语的意思,也请大家把这个字记到脑海中。
(同学们提醒的字有“歧途”的“歧”,“誊写”的“誊” ,“慈祥”的“详”等字。)
6、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有困难,刚才我们抄写的一些词语可以帮助你们。
生:“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我并不理解父母的心。后来取得成就后,才感到自己有慈祥的母亲,又有非常严厉的父亲是非常幸运的。
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巴迪在七八岁时写了一篇作文,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长大后才明白都是出于对巴迪的爱。所以,他很谨慎地把握两股风,终于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三、品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1.真了不起,大家已经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本领了。到底这两种评价对“我”产生怎样的影响?(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母亲评价“我”的语句,用波浪线划出父亲评价我的语句。2.想想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爸爸为什么说“糟糕透了?”从第1自然段到第14自然段课文中找依据,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2.团结就是力量,自学后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你的收获会更多。(学生相互交流)
(二)交流反馈
1. 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我看到了你的眼睛亮亮的。你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响?让你的眼睛再亮点。指名读——齐读。
(2)师生对话:请教你个问题,当儿子把他写的第一首诗拿给你看时,你当时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我非常惊喜,我的儿子竟然会写诗了!)
说真心话,您认为儿子写的这首诗真的那么精彩吗?(不是)
可是您却用“精彩极了”来评价这首诗,这是为什么?(他需要鼓励)
那么您的这句话更多的是评价儿子的诗,还是儿子写诗的行为?
是啊,儿子竟然能写诗了,做母亲的该是多么惊喜和激动!这位母亲,你愿意把当时对儿子说的那句话给大家读一遍吗?
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充满信心等)
2、师过渡:有这样的母亲真好,让我对写作充满了兴趣。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a.指名男生当父亲读。
课件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一男生口气比较强硬,师点拨:父亲忍心这样批评我吗?点明父亲虽然是在批评我的,可他的内心还是充满爱的,所以不应该这样读。)
b.请问这位父亲,当您听说这是儿子写的第一首诗时,您的心情怎样?(还是很高兴的,我的儿子竟然会写诗了!)
c.可是您却迎头给孩子泼了一盆凉水,这是为什么?(我是想让他看到自己的真实水平,这首诗的确写得不怎么样!我是怕他骄傲,何况他妈妈已经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我就有必要让他清醒一下。)
d.您怎么就知道小巴迪这时非常骄傲、得意呢?(从文中找到依据)“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这明显是在显示他自己。他把诗放在餐桌我的位置上,从这里我也能感觉到他就是想让我表扬他。
e.看来,这位父亲是一位善于观察也非常理性的父亲。父亲与母亲的观点发生了冲突。我们一起进入情境读读这部分文字,揣摩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合作朗读)
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一起再现当时的一幕?(生举手,师指名)老师和你配合,我们直接开始对话,好吗?别忘了,我们如果读得好,给掌声啊!(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夫妻俩争吵的部分)
f.你们的掌声中我们听出了“精彩”,我们还需要给一些建议?
是啊,我们既需要精彩极了的评价,也需要糟糕透了的评价。
3.面对不同的评价,我的感受是不同的。从文中找出我听到母亲的评价时是怎样的心情?画出关键词。(得意扬扬)
4、当我等待父亲回来时,我做了些什么?是怎样的心情?圈出关键词
5.听父亲评价后,我有什么样的表现?请你找出有关词语。(沉重)
6.母亲的评价让我登上希望的高峰,父亲的评价让我跌入失望的低谷,找出描写我痛哭的句子。
7.请同学们拿出笔,走进巴迪的内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课件出示:我( )冲出饭厅,( )跑进自己的房间,( )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我在心里对父亲说:“( )。”配乐,生写。
10.是的,七八岁的巴迪还小,他还无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然而今天,成年后的巴迪——巴德·舒尔伯格已经是一位享誉全美的著名作家、编剧,他又是如何看待这评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近成年后的巴迪,去听听他后来的认识。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篇3
一、设计理念:
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阶段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设计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和自主探究中,领悟文章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感悟。教学过程是平等的对话,是自由的讨论,是民主的交流。
二、教学方法“质疑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感悟父母对作者的爱。
三、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作者以父母对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课题,导入新课
师:在美国有一个叫巴迪的小男孩,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可父母对诗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篇文章的课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生:这篇文章的课题包含了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精彩”与“糟糕”是一对反义词,“极” 与“透”是一对近义词。生:课题加了引号。师:这两句截然不同的语言到底是谁说的?为什么用它们作课题?(激起读者破解的欲望)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自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初步交流读文本后的收获。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父母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评价如何?
巴迪有什么反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母亲当时那种兴奋的心情以及作者受到母亲赞扬后沾沾自喜的心情。要求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巴迪听到父亲对诗“糟糕透了”的评价时,痛苦的心情。)
2、引导学生质疑:此时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父母对诗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同学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最后全班同学交流)(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3、几年后,巴迪对自己的第一首诗又评价如何呢?(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问题的答案,用笔画下来。)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讨论交流课后的两个问题。
a、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b、作者成年后,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通过老师范读,学生朗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悟出“精彩极了”是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
5、同学之间再次展开辩论:如果在作者的生活中,光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巴迪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能有所作为吗?反之,如果他只拥有父亲严厉的爱,巴迪能成为一位高产作家吗?
(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师长对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鼓励或批评,在自己身上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五)找出文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
(六)总结全文,使文章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的:
①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到巴迪父母对儿子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和巴迪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②让学生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方式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③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倡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来。
二、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不同的评价都饱含着爱。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学过程:
一、 借助课题,复习回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父母对“我”写的第一首诗,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读课题)
2、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起思辩
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的文学创作成就。指出文中也讲到“我”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作者简介。
幻灯出示:巴德•舒尔伯格: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美国好莱坞电影生产者班杰民•舒尔伯格的儿子。所出版的作品有很多,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辩论:“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应当归功于谁?
3、出示自学提纲。
三、研读巴迪第一次写诗的情景,品读文本重点句子,感悟父母的截然不同。
(一)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言语形式”感悟妈妈的鼓励。
1、重点句子交流。
(1)▲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从哪里感受到了妈妈的鼓励?重点“言语形式”把握: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真是……吗?”的疑问,两个感叹句。预设达到的理解:我的诗到底写得怎么样? ——一首相当糟糕的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巴迪的第一首诗,妈妈想鼓励他多多写作。)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如何读?)
2、感受妈妈的评价带给巴迪的心情影响。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巴迪,听到妈妈对自己的诗评价那么高,你心情会是怎样的呀?——那么小巴迪的心情怎样呢?仔细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读一读表现巴迪心情的句子,并用曲线划出来。”
重点句子交流: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自己写的。
我简直有点迫不及待,想赶忙让父亲看看我的诗作。(迫不及待是什么样子的呀?用你的朗读让大家一起感受一下!)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的到来。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我为什么会自信满满的呢?)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3、 幻灯出示句子,齐读句子感受。
“同学们,让我们在朗读中一起去享受一下妈妈的评价带给他的无限愉悦。”
(二)师生对话补白文本感对爸爸的提醒。
1、过渡语带入爸爸回来之后的情境。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母亲上前对父亲说道:“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想不到爸爸的评价居然是——
2、重点句子交流,理解爸爸的提醒。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你猜猜巴迪的爸爸当时心里会怎么想呀?……爸爸仅仅是认为这诗糟糕才这么说的吗?”
3、交流朗读。过渡语继续情境。
“妈妈发现爸爸的评价和自己的完全不一样,又站出来嚷开了: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此时爸爸并没有退让,他的评价依然是——”
4、重点句子交流,师生对话补白中更深理解爸爸的评价。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七八岁的小孩能写出诗来已经很了不得了,你不鼓励他,还这么坚持说糟糕透了,你叫他以后还能写出东西来吗?……你为什么如此坚决地不肯退让,还这么坚持自己的评价?”
5、如果你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么说这句话,为什么这样说?
(三)讨论:为什么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的态度截然不同?
“原来妈妈的“精彩极了”是鼓励我,父亲的“糟糕透了”是提醒我,
交流思考。
四、抓住关键“言语形式”自读感悟父母的评价对巴迪的影响。
“随着巴迪一天天长大,爸爸妈妈对他的评价依然是截然不同的。几年后这种评价又带给巴迪怎样的影响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读完的同学和四人小组里的伙伴讨论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1、重点句子理解交流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我理解了爸爸的批评是实事求是的,是谨慎的。)
▲“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母爱的力量是我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他批评我,但也给了我希望)
▲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岁。(批评的话尽管不中听,但忠言逆耳利于行。爸爸的批评让我懂得去修改文章,使作品越写越好。)
2、穿插小结
3、自然感悟基础上找文本重点句子。
“同学们,巴迪成名之后才理解到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到课文中去找找他是怎么说的?”
4、出示句子,朗读。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5、“自己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你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又有什么更深的理解呢?”
6、交流小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我们的成长,既要听动听的赞美,也要听听批评和警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尽管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出发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啊。作者也从心底里感悟到了。到课文中找找作者是怎样说的?——”
7、学生齐读句子,出示感悟: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8填空小结、提升认识。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 ),母爱像( ),它( )。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 ),父爱像( ),它( )。
9、小结
五、解读自己的生活,丰富延伸爱
1、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爱,你有过吗?说说看。
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母爱,一种是严厉的父爱,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一首小诗,献给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结束爱的行程。
六、拓展作业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背影》
思考:这三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预习本)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并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一个片段。(作文纸)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篇5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 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 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沉重)批评
(慈爱)母亲 我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
糟糕启迪搂住自豪
誊写位置公司奇妙
出版慈祥歧途谨慎腼腆
1、指名读。
2、小老师读。
3、自由读,想想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一个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如果将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该怎样分?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作者童年的故事这部分。
四、品词品句,体会情感
(一)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1??14自然段,边读边想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和父亲的表现是怎样的?分别用和~~~划出来;听了父母亲的评价,“我”的表现各是怎样?分别用和〔〕划出来。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的表现是怎样的?我的表现又是怎样?
2、谈体会。
3、指导朗读
4、师:听了母亲的赞扬,巴迪的确既腼腆又得意扬扬,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巴迪有点骄傲呢?
5、创设情景,师生合作读。
(二)父亲终于回来啦,父亲是怎样评价巴迪写的诗呢?巴迪有什么表现呢?
1、汇报,谈体会
2、指导朗读
(三)同学们,同是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而父亲却认为“糟糕透了”的原因是什么?
1、汇报
2、创设情景,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四)发挥想象,进行写的训练:
试想一下,如果父母亲一致称赞我写的诗精彩极了,结果会怎样?如果父母亲一致批评我写的诗糟糕透了,结果又会怎样?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请把你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
板书: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批
扬评
母亲父亲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篇7
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制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学思路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只列出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读课题,引入新课.读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对反义短语的对比语气.
2.学生回忆并简述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并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父母对子女不同表达爱的方式).
3.自选自读,体会重点段落,重点句子的情感色彩和深刻内涵.
4.出示课件
(1)对"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父亲会写剧本,但并不懂诗.
B.父亲读诗非常认真仔细.
C."我"心情紧张,对时间产生了错觉.
D."我"急于得到父亲的赞赏.
(2)父,母对巴迪同一首诗的评价截然不同,原因是
A.母亲比父亲更爱自己的孩子.
B.父亲比母亲欣赏诗的水平高.
C.母亲希望巴迪成为诗人,父亲不希望.
D.母亲想鼓励孩子,父亲要鞭策孩子.
(3)"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句话,"幸运"指的是
A.出版发表了很多小说,剧本.
B.能同时得到鼓励和警告.
C.慈祥的母亲常对"我"说"精彩极了".
D.严厉的父亲总对"我"说"糟糕透了".
(4)"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倒"这句话中"刮倒"的含义是:_____.
通过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时指导朗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渗透,真正理解"爱"的真谛.
5.质疑问难,提出不理解的语句或别的问题,师生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提出的问题.(此间老师注意把握重点与主次,起好激发和主导作用.)
6.加深理解与积累,各学习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或把文中的情景用小品的方式表演出来(老师巡视点拨,朗读或表演练习好了的同学,自己到讲台上展示给同学们)
7.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父母对儿子教育方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体会和看法.
8.师生共同出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典故,事例)
9.学生总结课文,教师适当引导.
10. 布置开放性作业:同学们,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另一种是严厉的爱,你更想得到哪一种爱呢 请同学们课下结合本课的学习和理解,写一篇讲演稿或者搜集辩论材料,我们开展一个小型的讲演比赛或者辩论会,怎么样!
六,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以上从课程标准中囫囵吞枣地搬来的几句,权当本课教学的理论依据.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把学生自选学法,自读自悟,教师扶助点拨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情感氛围为特色.
一,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选读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本篇课文的第一部分,是具体事例的记叙,具有情景性和情节性,在理解方面没有太大难度,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自定读书方法,如小组编演短剧,练习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分析表达方式,甚至于把文字改变成漫画等等方法自读自学.让学生在编,说,读,演,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进而体会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感性的爱,父亲的充满理性的爱.
二,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有个性才会有创新.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从老师提供的两种学习方法中,选择一种自读自悟,一是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文体不限,可以是短文,诗句,格言警句的形式等;二是发现难以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先试着自己回答,或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求助.让学生在读,悟,写,问,议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热情的鼓励和严厉的警告都源于爱,只不过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学习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仅仅是让学生读好,读透教科书上的内容,"积累"的量毕竟是有限的.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在解答了学生的质疑问难之后,出示《父亲的爱》一文,让学生进行比较性快速阅读,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抛砖引玉;布置自主性,开放性的作业:1.同学间互相推荐阅读反映亲情和人与人彼此关爱的文章或书籍.2.写一写你感受到的父母对儿女的爱,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看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自主学习,悟情悟理"上还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实际理解接受能力和现有控制能力,教师应注意必要的和适时的给与引导和帮助.在领会文章思想感情,尤其是在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表达爱的方式上,应强调注意通过指导朗读来加深理解,并通过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教学活动发现这一点对教学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篇8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把握文章大意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题目是(生齐说课题),板书“精彩极了”,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板书“糟糕透了”,问本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吗?
(学生可以从文章内容、中心、题目特点等不同角度去谈。)
二、理清文章思路
1、你们预习得很好,把握了文章的大意,那课文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的呢?我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生速读课文理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
⑴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你觉得每部分划到哪,就读到那个自然段停止,告诉同学们。
⑵ 指明读文划分层次。
(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注:在生读文过程中将读错或不好读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理完文章层次后,让生再读黑板上的字词,纠正读音。
三、再读质疑
1、下面我们逐段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注,一会儿小组合作解决。
2、生读书思考,边想边标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写在问题卡上。
4、梳理问题:
请各组组长带着问题,到前面读题展示。在组长读完题后,教师要将题型分类,如文章内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写法方面的。
5、教师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同桌同学相互商讨解决。
6、同桌互学。
7、指名回答。
8、解决其它问题:
教师出示各组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四、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积累重点词句
完成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最后一节节选。)
六、布置作业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体会主题
1、自读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巴迪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爱他的,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集体交流,练习读文。
三、集合文章内容,讨论主题
如果巴迪父母在看到他写的第一首诗后,都鼓励,或是都批评,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四、由课文,引入生活
集体交流:
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谈谈你现在的理解。
五、练习读文,读出感受
1、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文。
六、积累语言
读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篇9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设计理念】
1、用教材教,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例子要解决的是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习方法的习得,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学习教材,解读教材,教师必须深入地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目光要放大,眼界要开阔,忌做井底之蛙,忌把学生也带入无限窄小的“井底”,走不出教材圈住的套套或人为地设置种种束缚。
2、用智慧教,不拘泥于传统:
寻求智慧的教与学方式,汲取先进与传统之精华,努力使课堂上的教师充满智慧,使课堂呈现智慧气息,使学生也变得智慧起来。智慧是力量之源,智慧能带给课堂更多生成的东西。
3、用生活教,不拘泥于课堂:
生活处处是语文,让学生把生活带进语文,把语文带进生活,语文──生活──课堂有机结合,使语文教学建构于广阔的背景中,具体可感,亲切可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与感悟,了解作者是如何逐步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理解父母的不同的爱的。懂得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不同方式的爱。
2、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3、学生由此及彼,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正确表达对父母的爱。(延伸)
【教学过程】
一、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初步感知爱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天目睹着你们的家长接送你们上学放学,每次看到他们不厌其烦地关心你们的学习与生活,我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样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2、学生从自我体验出发,交流各自理解。
3、小结:
作为父母,最大的伤心莫过于孩子不能理解他们的爱心。爱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些不同方式的爱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语文教学。
环节简析:从生活走进语文,在一幕幕爱的生活情景浮现与描述中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学生初步感知爱。为整堂课教学做好思想与情感的有力铺垫。
二、解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初步了解爱
1、板书:
精彩,让学生说说反义词。板书“极了”“透了”,加上双引号,理解这都是“极端的断言”。读课题。
环节简析:“极端的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这样处理,化难为易。
2、自读课文,指读,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交流:
(巴迪七八岁写了一首诗,妈妈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对他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开始“我”并不明白,后来才渐渐理解了。)
3、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七八岁时、几年后、成年后”三部分。
4、精读第一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学着从关键词句中体会妈妈、我、爸爸的不同反应,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到学习小组交流,从个性朗读中表露人物的心情。
环节简析:小组合作前,先让学生与文本交流,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带着自己的理解走进小组,让学生有备而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与学生交流,使学生的各自体会得以交融,互相影响,有机促进,从而丰富他们的体验。
5、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朗读语句:
(母亲的反应):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巴迪的心情):得意洋洋;迫不及待;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父亲的反应):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环节简析:上个环节,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与本组学友对话,与学友共鸣;此环节,让学生与全班师生对话,交流读文本的体会,从文字间读出母亲坦露的爱,读出父亲深沉的爱,读出作者由喜到悲的失落心情。
6、引导学生讨论,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
⑴ 母亲:
为了鼓励巴迪;认为巴迪只有七八岁就能写诗,而且是第一首诗;看重的是巴迪写诗的行为。所以她给了巴迪热情的鼓励──精彩极了。
⑵ 父亲:
看重的是这首诗的质量,所以她给了巴迪严厉的警告──糟糕透了。
7、小结:
七八岁的我当初并不理解来自父母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引读第14节。
环节简析: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是理解人物思想变化的一把钥匙。
三、解读作者的思想变化,深入理解爱
1、几年后,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找一找──人物思想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说一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2、学生交流句子: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得不”说说自己的理解:
⑴ 巴迪承认自己的诗是一首糟糕的诗。
⑵ 作者是不情愿的,但又没办法。
3、(小结过渡)在母亲一如既往的“精彩极了”的鼓励声中,巴迪仍然充满热情地写作,而表面冷酷无情、经常泼洒冷水的父亲的严厉,使巴迪一直没有被赞美冲昏头脑,成年后他终于成了一名作家。此时的他又是怎样理解父母的?按刚才的方法自学。
4、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卡片,启发学生说出读后感受: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解读“幸运”:同时拥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严厉,使他有信心,使他有进步。)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交流小结:一般母亲比较重感情,来自母亲的力量是一种鼓励的爱,慈祥的爱,而父亲的心一般不是轻易能觉察,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父亲,他们的爱比较理智,比较严厉。这两种爱对一个人的成长,缺一不可。
卡:“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交流小结:爱的方式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
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这些句子。
环节简析:让学生从文本的外表层深入到内层,体会人物由表及里的心理变化,从表层“找句子”,带着理解“读出来”,内化理解“说出来”,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文内与文外结合,情感与理智共存。
四、解读自己的生活,丰富延伸爱
1、日常生活中,像这种“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的爱,你有过吗?举例说说。
2、生交流自己生活中得到的不同方式的爱。相机了解自己父母的“类型”,如严父慈母型、严父严母型等。
3、仅仅是父母的爱吗?还有哪些人?
4、学生交流。
5、小结:
其实不管是家长、老师或其他人,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并不都相同,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6、现在你又是怎样来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作为子女,我们怎样来理解这种爱呢?
7、小结板书:
“用心理解爱”,“用心实现爱”,体会“爱”字的不同含义,前一句为“用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后一句为“用心实现父母对我们的爱,即我们对父母的爱”。
环节简析:让学生把语文从课中迁移至课外,迁移至生活,让他们懂得,原来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在书面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去不断地实践语文,生成语文,让课的结束意味深长。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篇10
【设计理念】
新课标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绿色课堂,即为充满爱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的课堂,本案力求体现、营造这种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上以读为本,以悟为媒,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带领学生“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
【评价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两种极端的评价中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赞美与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
2、品读词句,通过批注、质疑、讨论、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语段。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复习检测
(屏显)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百倍!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公正与成实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齐读)
谈话:这首诗其实告诉了我们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突现主题)
二、研读课文、交流评价、加深体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的第一首诗竟遭到父母两种极端的评价,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导学“童年故事”
找:父母评价的语言
品读:父母的评价,感悟父母心情(指导读出父母的语气)
议: 对评价的看法(紧紧联系课文内容)(师相机板书)
母亲的评价方式是赞美,意在鼓励作者树立信心,而父亲的评价方式是严厉的批评,意在警告作者谦虚、谨慎!那么作者当时感悟到了吗?
体会:两种评价对作者的作用
小结:对小巴迪来说,母亲的评价真的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真的是“糟糕透了”!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两种心情,体味作者的感受,加深对两种评价方式的印象,初步认识两种评价方式的利与弊)
(二)自学“成长岁月”
刚才我们领略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在巴迪的成长岁月中,这两种教育方式到底对巴迪的成长起了多大的作用!让我们把心放到文中去感悟!(屏显自学提纲,逐步)
划:父母的评价影响巴迪成长的句子或词语(生补充板书)
悟:哪种方式更有利
辩:联系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名人故事、切身实际)警句、古训、新观点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生自由辩论,是主导课堂)
(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充分锻炼思维口语交际搜集资料围绕观点谈事实这些能力。在互相反驳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单纯某种教育方式的弱点,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小结:大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你们的口才和敏捷的才思让老师也忍不住对你们说声:“精彩极了”!但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还是听听巴迪的说法吧!
(三)研读“成年感悟”
1、实配乐朗诵,生聆听感悟
2、读议: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屏显此段)
品读:强调“每一个人”“爱的力量”
造句练习:模仿“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的心田!”造句。(此环节设计,意在加深对母爱的体验,比喻句帮助理解“源泉”)
光有这种爱行吗?继续研读“但是……提高”(强调:“不全面的”“引入歧途”)
3、质疑:自己理解不透的地方
4、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师点拨
5、美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赛读——齐读——知道背诵)
生活中有一种爱是不全面的,他可能把人引入歧途!在作者看来,父母的评价像什么?(生读,是板画帆船)
生配乐感情朗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赛读——齐读)(此环节设计,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情感达到共鸣!)
师小结:父母的爱永远伴随着我乘风破浪,鼓励着我奋勇向前!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谈出感受
短短的40分钟,我们与巴迪倾心交流,真是受益匪浅,我们为的力量所震撼,为幸运的巴迪而高兴,那么学习了课文,与巴迪相比,你也幸运吗?能谈谈你所受到的童年教育吗?
生谈自己对童年教育的感受(背景音乐:爱的旋律)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会文得意上,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此环节设计采取了及时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向生活开拓的方法,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加强体验,是认识得到了升华!)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在我们童年的生活中,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来自父母的而是多方面的,有朋友、老师、同学…但不管是热情的赞美还是严厉的批评,我们都要正确的对待!在生活的海洋中,让我们做一名清醒的舵手,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驶向你成功的彼岸!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赞美 爱 批评
鼓励 警告
坚持写作 学着修改
幸运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2.读中体会作者用语言描写展开故事情节,表现父母之爱的写法,说出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感受作者言语的变化与生动;说出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好处,体会作者言语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结尾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提前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书。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先回忆一下,谁能用上我们学到的一些新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文中的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长大后,我认识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教师板书“爱”)
师: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谁说说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童年的故事,然后写了后来的认识。
二、认定目标
师:作者长大后感悟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哪个地方?
生:结尾。
师:打开书,画出这句话。
生圈画。
师指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文章结尾写了作者深刻的感悟,这样的句子叫做——
生:中心句。
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对待中心句,我们不能只知道这个意思,还应改通过提问题加深理解。谁能围绕着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问题提得不错,我们还应该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这一思想感情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读这两个问题。
三、导学达标
(一)学习第一部分
师:感悟“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个中心句,要细细地品读文章。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感受这两个断言是怎么来的。
师:(注:与上面一句重复了,删掉:一开始他是怎样认识的呢?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一部分,)我找几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童年的故事,1——14自然段。(分配任务和角色)大家一边听,一边用直线画出母亲和父亲的评价。用曲线画出听了不同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
生读书,圈画。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母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师指导朗读。
师:我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兴奋和激动。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
师指导朗读。
师:我听后又是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伤心和痛苦。
面对母亲的鼓励,巴迪真的以为自己写的是无与伦比,所以欣喜若狂;面对父亲的评价,巴迪以为父亲伤害了自己,悲痛欲绝。你们从中感悟到巴迪当时理解父亲和母亲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吗?
生:没有。
师:巴迪当时不理解,其实我想我们同学当中,也会有许多人在读这一部分时,往往只知道了父母的评价和我的不同表现,只是肤浅地感受了当时的情景,就匆匆往下读了,并没有深入的思考。
师:好了,带着你此时的感受,我们再来一齐读一下结尾处的中心句,我从心底里知道,读——
生读中心句。
其实,我们应该停下来,凝望这些评价,提出一些问题来加深理解。谁来提些问题?
生:父母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呀?
生:巴迪的诗到底是精彩,还是糟糕呢?
生:这两种评价为什么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呀?
生: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而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呢?
师:光看第一部分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要接着往下看。此时我们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深入感受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那一段表现了作者理解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呢?下面大家默读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1生读第16自然段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再指一生读,
齐读。
师:这段话含义深刻,写出了作者长大后对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正确认识。作者懂了,你们懂了吗?有不懂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这可以安排一次小组讨论交流)
生说,教师相机点拨。
师:此时,你们懂得了面对同一首诗,为什么母亲和父亲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了吗?
生:……
师:此时,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了吗?
生:……。
师: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
生:……
师:把自己的理解放进结尾这句话,再来读一下。
好,你读!
好,你读!
我们一起读。
师:作者多年以后理解了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我们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也理解了这两个极端断言的含义。不错。
师:作者不只是理解了这两个断言,他还不断受到鼓舞,从中大大受益了呢!你们看出来了吗?
指生读结尾。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表达得形象、生动、含蓄。
师:是啊,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师:当我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强调精彩极了由女同学读,糟糕透了由男同学读;其他的一起读)
师:当我获得文学大奖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当我事业有成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大家此时再读结尾这句话,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感受,读——
学生齐读。
师:好了,现在结尾能够背下来了吗?我们一起诵读一遍。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预备,齐——
生读
(三)回顾整体
师:刚才,我们围绕中心句品读了全文,现在我们再完整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说。
(四)感悟作者的写法
师:父母之爱我们是通过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体会出来的,大家想一想,这两个评价是对人物的哪方面描写?
生:语言。
师: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题目用了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题目,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一部分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二部分又多次提到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
师:作者用这两个断言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给人以强烈的感受,突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在介绍人物言语时,还注意了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写得多生动呀!
(五)学生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2.小练笔:书104页的小练笔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使学生懂得父母不同的评价方式都浸透了对孩子的爱。
2、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关键: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
1、谈话导入: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
2、揭题:“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继续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板书。(板书: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继续学习课文:
1、上节课咱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一说。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长,最后成为一名大作家。)
过渡: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他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再读课文1至14自然段。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回答
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师:体会到了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
学生齐读: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作者听了母亲的评价后他又有什么反应呢?
语段二: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师:母亲的赞扬如雨点般落在我身上,使得他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既自豪又信心满怀,怀着这样的心情,巴迪在等待父亲回来。
语段三: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师:你发现这句话的标点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说明巴蒂非常焦急地等待父亲回来。
小结:巴蒂既焦急又甜蜜地等待着,想象着父亲会比母亲更加赞赏他,可是,父亲回来了,他看到诗后的反应又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语段四:“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引导:(1)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话?(2)扔是一个怎样的动作?(3)我们看完一样东西的一般动作是什么?为什么这里要用扔?(这首诗确实不怎么样,很糟糕。)
小结:是啊,一个动作传递一种态度,一种感情,小巴迪听到听到父亲的评价后是什么反应?出示课件。
语段五: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可是,文章当中还有一处说了巴迪长大了些后自己也承认了小时候写的诗很糟糕,找一找是哪句话?
语段六:“几年后?糟糕的诗。”
学生齐读:说明父亲当时的意见是?(对的)其实父亲和母亲一样的(疼爱)自己的子女,只不过作者的父亲比较(公正)。
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但当时的巴迪那么小,他能够体会父亲的心吗?(不能)母亲对他的表扬使他得意洋洋,父亲的批评就好像对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请大家猜猜看,巴迪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批评从此就不再写作了?
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第16自然段,自由朗读
语段七:“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为什么?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自己是多么幸运?
语段八:学生回答:“我有个慈祥的母亲?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我有个慈祥的母亲?糟糕透了”
因为作者慈祥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把作者成长道路上需要的两种动力都包含了,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所以作者说自己“多么幸运”啊。
好,现在同学们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巴迪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批评从此就停止了写作?
学生回答:不是,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语段九:“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的每一个人?总结、提高”
其他同学的感受又如何呢?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虚心接受了父亲的批评,并把它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母亲的鼓励使巴迪今后写作会有自信心,而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能骄傲自满,要注意总结提高,才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过渡:若干年后,巴迪体会到父母对他的评价,对他的爱。接下来看着课文第17自然段,随音乐齐声朗读。
恩,读的非常的精彩。
下面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这句话:“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下面哪位同学来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最好能联系一下实际。
“精彩极了”代表着妈妈的赞许、鼓励,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代表着父亲的批评、提醒,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的爱,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二者都是希望我努力奋斗,争取好成绩,二者的共同出发点都是爱。导读:你体会得真好,来,再读一次给同学们听听。
从你的朗读声中,老师听出了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其他同学又是怎么理解的?来,大家一起来读读,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3、小结:这节课大家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读懂了父母对你们的爱,真难得!的确,父亲的严厉也好,母亲的宽容也好,这都是出自对儿女的——爱。(板书:爱)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健康成长。
四、总结
课文中的巴迪从父母的评价中感受到了爱,他是幸运的。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幸运的,有了父爱与母爱,你们一定会更加勇敢、自信、健康成长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五、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你如何看待巴迪的父母对他的爱?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法,在写下来。
教学反思:本文的文字浅显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凝聚着作者深厚的感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学生易于理解。教学中,应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篇13
【设计理念】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多维度的对话互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读悟过程中运用深究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打比方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2、感悟母亲的赞扬是一种宽宏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
3、体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有意识地积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中包含的都是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这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聚焦爱
1、读题,体会“极”和“透”,读出对比语气。
2、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不太懂?
3、小结:
同学们不懂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二段。这二段写的是巴迪对父母的那两份爱的体会。所以我们要读懂它们,先要读懂父母对巴迪的爱。
设计意图:题目入手,在对比体会读中引发孩子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同时,利用阅读首次印象,整体感知课文,质疑问难,使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为教师以学定教奠定基础。
二、细读文本,感受爱
1、请大家细细地读读课文1~15小节,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母对巴迪的爱?用笔把它划下来。
2、相机教学母亲的“精彩极了”:
重点研究语句:
⑴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① 直面文字:
引导学生从母亲的语言、表情、语气以及二个感叹号中读懂母亲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扬。
② 换位体验:
听着母亲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扬,巴迪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请大家读读1~4小节中描写巴迪的句子,边读边记。)
③ 交流:
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读着读着,仿佛大家真成了巴迪。听了母亲真诚的赞扬后,巴迪,你在想什么呢?
⑵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① 用一个词形容巴迪此刻的心情。
② 朗读感受三个时间词递进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言语表达效果。
3、教学父亲的“糟糕透了”:
⑴ 过渡:
同学们,一句“精彩极了”,折射出的是母亲慈祥、宽宏的爱。这份爱使巴迪充满了自信和力量。可是,父亲的“糟糕透了”,怎么也是出于对巴迪的爱呢?
⑵ 细读文本5~14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⑶ 交流:
同学们,如果你是巴迪,当你满怀期待地想得到父亲的赞赏,可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和指责,你有什么感受呢?
⑷ 小结:
父亲的一句“糟糕透了”,看似无情,实际上是父亲的一种警告、提醒和鞭策。
设计意图:在读划品评、想象朗读、换位体验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揣摩文本语言,于不断地对话交流过程中,领悟父母对巴迪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所包含的爱。同时,体会文本中三个时间词递进运用的言语表达特色。
三、说写体会,感悟爱
1、过渡:
就这样,在父母这两种爱的教育下,巴迪成了一位有名的作家。
2、补充巴迪简介:
巴德·舒尔伯格,本杰明舒尔伯格之子,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他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3、引:同学们,回顾巴迪写第一首糟糕的小诗,到开始学习进行修改以至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在这成长过程中,光有母亲的热情鼓励行吗,那光有父亲的严厉的警告,行吗?
4、小组讨论:
读读最后几节,结合巴迪的成长历程来说一说理由。
5、配乐朗读最后二小节。
6、读到这儿,你们对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动笔写一写吧,就写在课文纸后面,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二句话。
设计意图:简介生平,从另一个侧面验证这两种爱在巴迪成长、成名过程中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下面的小组讨论埋下伏笔,难点的突破自然水到渠成。而最后的融情表达,则是对学生情感的一次提炼和升华,由体会巴迪对父母爱的认识上升为对爱这一美好情感的领悟。
四、课后作业,重积累
1、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和段落。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中。
设计意图:一改被动单一的作业形式,强调读、写与表达的有机联系,使孩子们扎扎实实地“读”,本本分分地“写”,高高兴兴地“表达”。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篇14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良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题目怎么样?读了课文,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实话实说,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评价?相信同学们读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这篇文章后,对这两种评价会有新的认识。
二、学生汇报自渎收获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翻开书再看看,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2、我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勾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再看看自己勾画的语句和批注,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等会儿向大家汇报。
3、愿意讲讲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吗?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如果你的看法和谁的不一致,还可以站起来争论。
4、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不过有的同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相信通过进一步阅读同学们会弄明白的。
三、发现问题,小组探究
1、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发现问题了吗?请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讨论。还没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和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四、鼓励质疑,全班交流
1、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解决了不少问题吧!有没有通过小组讨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好吗?
2、学生提问:
学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
⑴ 同一首诗,为什么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⑵ 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孩子起到了什么作用?
⑶ 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很幸运?
⑷ 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⑸ 什么是“两股风”?
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理解问题首先需要分析问题。同学们的问题都是针对两种评价提出来的。只要弄清了两种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对孩子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下面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来理解这些问题。
4、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理解:
⑴ 妈妈“精彩极了”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从书上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让学生领会妈妈是在巴迪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就写了第一首诗的情况下说出“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她为了鼓励巴迪才这样说。
⑵ 妈妈这句评价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找出课文写巴迪既充满信心又得意洋洋的语句,读一读。
让学生读出巴迪既得意又充满信心的语气。想象巴迪认为爸爸会怎样评价他。体会妈妈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⑶ 爸爸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五、你们愿意怎样读这些语段
1、出示第5~14自然段:
⑴ 分角色朗读:
体会爸爸是在认真阅读了那首诗后,并听了妻子对儿子的极度夸奖后,说出“糟糕透了”的评价的。
巴迪听了爸爸的评价后受不了了,痛哭起来。看出爸爸的评价给了巴迪很大的打击,使他不再得意也没有了信心。
⑵ 请再往后读,想想爸爸的评价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默看课文后明白爸爸的评价还使巴迪认识到自己的诗的确很糟糕还需要修改和提高,于是他主动去请教父亲,学着按父亲的评价进行修改,这样他的写作水平在父亲的提醒下得到了提高。
⑶ 小结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板书:
鼓励 提醒
⑷ 你们有这方面的体会吗?请举例说说。
⑸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对他说“精彩极了”的母亲,还有一个对他说“糟糕透了”的父亲,所以巴迪怎样?书上怎么说?
⑹ 出示课文第16、17自然段,学生朗读。
⑺ 学生谈谈对提出的其他问题的理解。
六、总结延伸
1、孩子们,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想告诉大家吧!请结合你经历过的事,说几句你此时最想说的心里话,好吗?
2、老师也想说几句心里话,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对待表扬与批评,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我们时常都会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各种评价。即使别人说我们“精彩极了”,也不能骄傲,即使别人说我们“糟糕透了”,也不要气馁。让我们和作者一样,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努力地向前驶去!
3、最后,让我们在一次朗读饱含作者这些话语吧。
4、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