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精选17篇)

《惊弓之鸟》 篇1

  10 惊弓之鸟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38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射箭、打猎、大雁、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拼命”。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写句子。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4.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赢说的话。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

  2.遇到不理解的词用“△”标出,不理解的句子用“ ”标出。

  3.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读文,纠正读音。

  “更羸”的“更”读音是“g5ng”。

  “因为”的“为”读音是“wèi”

  2.用同音字,形近字组词作巩固练习。

  惨( ) 愈( ) 魏( ) 箭( )

  渗( ) 愉( ) 巍( ) 剑( )

  猎( ) 雁( ) 悲( ) 痛( )

  蜡( ) 燕( ) 辈( ) 疼(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理解“大吃一惊”一词时先重点理解“惊”字的意思,惊,出人意料的意思。再理解词的意思,“大吃一惊”的意思是:感到突然而吃惊。接着找出文中带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此词,即魏王没有料到更羸真的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感到十分惊奇。

  3.出示重点词,让学生巩固练习。

  能手:是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本文指更羸是个对射箭非常熟练,有这方面高超技艺的人。

  本事:口语,指本领、能力。本文指魏王不相信更羸是具有只拉弓,不射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的本领。

  孤单失群:指失去了同伴,无依无靠。孤单:单身无靠。失:离开。本课指受伤的大雁没有同伴,自鸣自飞。

  魏国:我国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在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

  愈合:指伤口合上了,长好了。

  拼命:把性命豁出去;舍命。比喻用最大的力量。

  四.自由读文,巩固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激发质疑

  1.教师讲故事导入新课,设置悬念(那只大雁落下来没有呢?)激发学生朗读课文。

  2.同学们刚才认真朗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在读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

  (1.更羸为什么只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落下来了?)

  (2.魏王为什么不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

  (3.为什么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

  二、激情朗读,用心揣摩。

  读2-6自然段,抓住魏王的两句对话指导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理解,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这两句话是:

  “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1.听老师读一遍这两句话,边听边想:这两句话是在同一情况下说的吗?

  (第一句话是在大雁掉下之前魏王说的;第二句是魏王在亲眼看见大雁掉下后讲的。)

  2.请再听老师读一遍,大家注意听,听老师在何处停顿,在哪些地方突出了哪些词语。

  (老师读“是吗”的后面停了一下,读“你有这样的本事”时“这样”读得重。)

  3.再听一遍,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老师读:“啊”后也停了一下,读“真有这样的本事”时“真有”读得重。)

  4.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呢?这样读能起到什么作用?

  (1.老师这样读可以让大家听得更清楚。)

  (2.这样读,能读出魏王怀疑的语气。)

  (3.这样读,可以表现魏王的心理活动。)

  (4.这样读,可以表现魏王对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本事表示怀疑,能表现魏王亲眼看见更羸真有这样的本领时的惊奇和佩服。)

  5.同学评一评谁体会得最好?

  (第四个同学体会得最好。)

  6.老师重点指导这两句话对学习课文起什么作用?

  (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帮助我们知道更羸是怎样观察、分析、作出判断的。)

  7.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朗读。

  8.分角色练习朗读。

  三、创设语境,领悟寓意。

  读7-9自然段,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1.更羸你能说到做到,可真叫棒!)

  (2.更羸天上飞来飞去的鸟儿这么多,你却能看出哪只是受伤的鸟,眼力可真不错啊!)

  (3.更羸,听你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还有这么多学问啊!)

  (4.更羸你的经验可真丰富呀!)

  (5.更羸你的本领真是无人能比拟呀!)

  (6.更羸你的本领真是令人折服呀!)

  四、深入探究,领悟方法。

  1.更羸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你读给大家听。

  (只听得“嘣”的一声)

  2.现在你对课题中的“弓”有什么新的理解?

  板书:嘣

  请你加上这半句,再做更羸的动作,找三人做,大家看他们做的跟图上更羸的动作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3.正是因为这“嘣”的一声响,大雁真的掉下来了,下面请同学们出声读第5自然段,体会一下两个“直”的意思一样吗?

  4.请你判断一下,

  (意思不一样,第一个直:使劲,第二个直垂直。)

  5.这两个“直”该怎样读?试一试,指读,思考:为什么不说射下来,而说掉下来?

  (因为没用箭。)

  6.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嘣的一声响”想想更羸怎么使大雁掉下来的?

  7.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请同学们读第9自然段。

  8.说一说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你从他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9.同桌两人互读一、二句,看看这两句什么关系,你从哪看出来的?

  (因果关系,“因为”)

  10.这两句哪句说原因,哪句说结果?

  ((1)句说结果。(2)句说原因)

  11.你能不能先说说结果后说说原因?

  12.看投影,默读这四句话,找找还有哪句和哪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小组讨论。

  (②③句,③④句)

  13.因果关系的句子该怎么读?谁来试试,评一评,他哪读的好,好在哪里,哪读得还不够,该怎样读?

  14.小结:你们学得真好,通过第9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理清了四句话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因果关系的句子;句序是可以调换的,现在你们能解决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了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大家边听边想更羸是怎么知道的。

  15.你们再看看一、二两句话,能不能颠倒顺序?

  (明确:观察是基础)

  16.更羸的本事到底是什么?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准确判断)

  五、总结全文,领悟含意。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个成语故事,学后你对课题中的四个字都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不能把四个字的意思连在一起说说成语的意思?

  (表面意思:害怕弓弦响声的一只受过伤的大雁。)

  (比喻意: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六、布置作业

  1.回去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2.想一想这个成语可以在什么时候使用?

  板书:观察 分析 判断

  课后反思

  有学生说更羸不爱护动物,没有爱心,不应该射那受伤的大雁,应该表扬。

《惊弓之鸟》 篇2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3、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更羸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

  一、选词填空。

  悲惨    悲痛

  1、周总理去世的时候,全国人民(    )。

  2、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    )。

  怎么    这么

  1、魏王不相信更羸有(    )大的本领。

  2、更羸(    )会有这样大的本领呢?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本事(    )     悲惨(    )      劝告(    )

  发觉(    )     孤单(    )      鲜艳(    )     

  三、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选一个讲给你的同伴听。

  (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从中找到答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㈠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话回答。

  2.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

  ㈡学习2至7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至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体会更羸是如何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

  (1)请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更羸是怎么做的句子。

  (2)课件出示: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

  (3)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

  3.让学生从第4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至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

  5.引导学生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

  6.谈话导入:更羸的本事就只是指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

  ㈢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8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自学。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______”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标出更羸的分析。

  (4)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多媒体显示:

  a、出示第1题:“因为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     。”指生填写。(多媒体显示:飞得慢)

  b、出示第2题:“因为              ,所以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指生填写。(多媒体显示:大雁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c、指导学生想象第3题,然后自己做在练习纸上。

  d、交流,齐读。

  3.用因果、果因句式练习说话。

  4.教师小结。

  5.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三、畅谈收获,拓展思维。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3、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4、成语今用。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这个成语可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四、课外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搜集和鸟有关的成语。

  (二)

  教学准备:

  投影仪、表格

  教学过程:

  1、采访释疑

  (1)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上节课我们跟随魏王和更羸到郊外打猎,看到了哪些奇异的现象?

  (2)出示表格,学生依据表格进行讨论。

  寻找现象    分析原因

  慢慢地飞    

  边飞边鸣    

  拉弓射雁    

  弦响雁落    

  拍翅雁掉    

  (3)用采访的形式,释疑。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奇异的现象发生?我们去采访一下更羸,看看他是怎么回答的。

  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讨论分析原因。

  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补充完善,大致形成如下意见:

  寻找现象    分析原因

  慢慢地飞    受过箭伤    伤口作痛

  边飞边鸣        孤单失群

  拉弓射雁    受过箭伤    惊弓之鸟

  弦响雁落    惊弓之鸟    心里害怕

  拍翅雁掉        伤口裂开

  2、练习表达

  (1)自我表达。

  学生用“……,是因为……”“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练习表达,要求把因果说清楚。

  (2)用教材中的“……,因为……”“一……就……”表述因果。并用此种句式练习说话。

  (3)注意前后文用词的变化,体会表达效果。

  ①慢慢地飞——飞的慢

  ②边飞边鸣——叫的悲惨

  ③它听到弦响,拼命往上飞,因为它心里很害怕。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上飞。

  ④它往上飞掉下来,是因为它使劲后伤口又裂开了。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4)学习表达。

  熟读课文,领悟课文的表达效果,请更羸现场答记者问,解答大家的疑问。

  3、辩论明理

  (1)辩题一:听了更羸的话,你们觉得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就能射下大雁,是不是因为他的射雁本领特别高超?

  飞得慢            怕  裂

  →受过箭伤→听→飞→掉→惊弓之鸟:只拉弓,不射箭

  叫的惨

  (仔细观察)      (善于分析)         (正确判断)

  (2)辩题二:这只鸟掉下来主要是谁之过?“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学生明理,教师小结。

《惊弓之鸟》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能手、信不过、大吃一惊、悲惨、愈合、作痛、孤单失群、拼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4.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的方法和句句紧密相连的表述方式。

  思想教育: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更赢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赢的分析是正确的。

  2.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准备:搜集成语故事、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成语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惊弓之鸟》。

  二、初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做到正确,并要求:

  (1)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

  (2)遇到不理解的词句用指定符号标出,即词用“△”标出,句子用“________”标出。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让学生说说读书时遇到哪些不懂的地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筛选后纳入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一解决。

  3.教师适当解决一些跟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系的问题。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五、理解词语。

  1.让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及词语。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从中找到答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话回答。

  即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能称为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能手”是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

  “射箭能手”,可理解为具有射箭技能,对射箭特别熟练的人。

  “有名的射箭能手”,可理解为射箭技能一定是出类拔萃,炉火纯青,远高于一般射手。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初步了解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即更羸对射箭非常熟悉,有高超的技艺,能百发百中。

  3.谈话导入:更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2至8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准备回答。

  即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大雁就从天上掉下来了。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体会更羸是如何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

  (1)请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更羸是怎么做的句子。

  (2)电脑出示句子: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

  (3)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

  (4)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做动作表演,让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哪个同学的表演符合课文内容,为什么?

  3.让学生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

  怎样让学生体会“直”的具体形象,增加感性认识呢?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两组线条,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判断。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

  5.引导学生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

  即更羸只拉弓,不取箭,就让大雁掉下来。

  6.谈话导入:更羸的本事就只是指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

  (四)学习第9自然段。

  1.默读第9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自学。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______”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    ”标出更羸的分析。

  (4)分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第1句和第2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2句和第3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3句和第4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用因果、果因句式练习说话。

  4.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理清了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关系。清楚地了解到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来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箭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5.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五)揭示课题,总结全文。

  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即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比喻受过惊吓,遇事胆怯的人。

  3.成语今用。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这个成语可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六)复述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叙述顺序。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结合板书,同桌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

  (七)作业:练习复述课文。

《惊弓之鸟》 篇4

  课文教学目标 :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学会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含义。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运用读书记号。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从成语故事中概括出比喻意义。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能运用读书记号预习课文。 

  2、通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3、讲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学习“学习提示”。 

  二、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理解“之”。 

  2、故事中的“鸟”是哪一种鸟?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比较“羸”与“赢”,“嘣”与“崩”。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学习课文。 

  1、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很多人都知道他。 

  2、默读第一段,做读书记号,讨论思考题。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边飞边鸣。 

  这只大雁有什么特点?与平时你们知道的大雁有什么不同?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为什么一听到“嘣”的声响,忙往上飞?为什么飞了两下就直掉下来? 

  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带着问题自学第二段,做好读书记号。 

  (3)要求学生用上“因为……所以……”展开讨论。 

  (4)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他不但箭术炉火纯青,更是熟悉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规律。他能从大雁的飞行速度推断它的健康状况;从大雁的声声鸣叫推断它的快乐忧伤,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结合课文,看图想象,复述《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 

  1、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出更羸、魏王的不同语气。 

  (2)分角色朗读。评议中引导学生说说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从而领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很有把握。) 

  “你有这样的本事?”(惊讶,难以置信。) 

  “我可以试一下。”(虽有把握,但很谦和。) 

  “真有这样的本事!”(吃惊,赞叹。) 

  2、看图复述《惊弓之鸟》。 

  (1)这幅图画的是更羸拉弓前还是拉弓后,为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看图展开想象,复述故事。 

  3、揭示喻意。 

  (1)“惊弓之鸟”什么意思?(被弓箭吓怕过,一听到弦响就十分害怕的鸟。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2)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读到的故事中看到过这种人吗? 

  (3)小结: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经不起挫折,是不可取的。 

《惊弓之鸟》 篇5

  1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3更羸说:“我可以试一下。”               

  4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5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6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7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8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省编教材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第10课

  惊 弓 之 鸟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初读,感知内容

  1、板书课题,大家理解吗?

  (点击学习方法:课外书,听人说过,上网查资料)

  2、过渡:其实要理解词语的真正的意思,最好的方法是把它放在课文中将以体会。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文,试着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理解一下的意思。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正音

  (顺势将学生推到主体研究的地位,带动第一次朗读,构建感知语言的过程)

  3、交流、议论(随即出示句子,以读代替分析)

  1)、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句子中感受最深的地方,用心去读,释放自己的灵性。)

  二、挑战教材,从课题入手,深入课文

  1、过渡:这个故事出自于《战国策》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下面老师想交给大家一个具有挑战的任务,就是通过刚才大家的朗读给课文换一个题目。怎么样?

  (对课文思考的单一的线条作一个必要的补充,使其思维能多向性,完成对更羸的感悟。)

  2、以给课文的换题目,带动学生自觉回读全文,组织学生概括讨论交流及筛选,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满意的题目板演。

  3、交流板书中的课题,选择性的朗读课文,张扬自己的个性。将这一块面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完成对射箭能手更羸的感悟,使其对这个人物的理解真正深入到内在。

  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魏王这个人物的言行的反衬作用

  2)、更羸的言行及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邃的思考。

  三、挖掘成语的积极意义,升华主题。

  1、你对大雁的死怎么看?(谁害死了大雁?)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 )”用我们的笔来改变这只大雁的命运。

《惊弓之鸟》 篇6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大吃一惊” 、“悲惨” 、“愈合” 、“孤单”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并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准备:

  1、绘有更羸左手拉弓,右手拉弦,大雁“直住上飞” 、“直掉下来”的复合活动投影片。

  2、大雁南飞,一会儿成人字形,一会儿成一字形的抽拉投影片。

  3、投影仪一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开篇就读,读好对话,读中体味。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 惊弓之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更羸是 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而且还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更羸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的一只大雁摔下来的一件事。

  2、课文是从第几小节开始写这件事的?打开书自由地读读2—4小节,注意读好人物的语言。指名三人分节读课文,听读后说说哪一小节读得好?哪一句读得不理想?该怎么读。

  3、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摔下来的,往下再读读(5—6)小节,指读第5节:看到这情景你有什么感受?魏王怎么说的?读读看看,谁来读?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一齐试试看。

  二、引读指路,过渡自然

  1、更羸笑笑说: “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你们奇怪吗?你奇怪什么?

  ①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②更羸怎么如道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2、这两个问题提的真好,这也正是魏王觉得奇怪的问题。

  3、我们一起来读读更羸是怎么解释的。

  三、前牵后移,突破重点,读懂、读熟、读得有感情。

  1、打出字幕课文第九小节,自由朗读一遍,看看共有几句话?

  2、指名读第1句。板书:慢、惨。师: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这是更羸观察到的。板书:观察

  3、魏王和当时在场的人观察到了什么? (读读第2小节)你能前后对照着读课文,真不简单,表扬他!

  师: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  板书:慢慢飞来

  师:“边飞边鸣”就是“一边飞一边叫”  板书:边飞边鸣。魏王有没有听出大雁叫声的悲惨?为什么?

  (更羸能听出大雁叫声悲惨是因为——他有丰富的打猎经验,还因为他是当时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4、由飞得慢,叫得悲惨,更羸怎么想?(一齐读)慢 箭伤作痛。

  ①伤口没有愈合的“愈合”理解吗? (伤口长好)没有愈合课文中指的是→箭伤没有长好。

  ②一齐把这一短句读一读,顺过来用上“因为……所以……” ,谁来试试看,指名读。③板书:分析。师:这是更羸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作出的分析。

  5、他由大雁叫得悲惨分析出了:(一齐读)惨 孤单失群,顺过来也用上“因为……所以……”预备起——。

  ①什么叫孤单失群?一般情况下,大雁怎样飞行,你是怎么知道的,还记得那篇课文吗?朗诵给大家听听。

  ②《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到了。

  朗诵的真不错,记性也不错,表扬他。

  ③可眼下这只大雁由于箭伤未愈,掉了队,它心里一定怎么样?(又着急,又害怕)所以它的鸣叫声就显得特别“悲惨”换个词——叫得特别凄惨。

  ④更羸因此作出了推断,预备读——它一听到→板书:害怕拼命飞                                                 使劲裂开掉

  6、更羸的推断是这样,而事实上是不是这样?读读前面的课文,出示字幕,指名读;注意“嘣”这个字,大家知道更羸是个射箭能手,有百步穿杨之功力,他所用的弓一定是把强弓,经更羸用力这么一拉,那声音可想而知,一齐读读。——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直往上飞的意思是——拼命往高处飞,直往上飞的原因——心里很害伯,害怕什么?正如俗话说的那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我们把这两段对照着读一读。你看它拍了两下翅膀可见他在使劲,忽然掉下的原因是——伤口又裂开了。“直掉下来”  这里的直是什么意思:一点劲儿也没有了,笔直的意思,从“直掉”这个词儿看出什么?下落速度很快。咦?大家看作者在同一句话中用了两个“直”  我们来读读,看看怎么读比较好!谁来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板书。直飞

  直掉

  (前面一个“直”我想把大雁一个劲儿住上飞,那种拼命地,不顾一切的样子给读出来,后面一个“直”因为是笔直落下,速度很快,读的时候就短促一点儿。)  

  四、熟读成诵,再现情景。

  师:说得真好!大家一齐来诵读诵读,看着投影,预备齐:更羸并不取箭……再看着投影把更羸的推断一齐诵读一下,预备齐:它一听到……

  五、回归整体,点明中心。

  师:事情的结果正如更羸预料的一模一样,可见更羸的确有本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射箭能手,他的有名不仅在于更羸的箭术超群,还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动脑,善于思考,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作出正确的分析和推断,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六、点题释题,运用自如。

  1、学到这儿,课题——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意思明白了吗?请哪位同学说一说。

  2、字面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义:人们常用来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谁会用“惊弓之鸟”说一句话。

  七、复述有序,具体生动。

  1、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我们可以根据板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这个故事。有一天→观察;更羸就想→分析;假如我拉一下弓,那大雁一听到弓响,就觉得不好,有危险来了,大雁肯定以为箭射来了,→推断,想到这里更羸→(实践),那只大雁果然→(结果)。

  2、看着黑板讲讲看,比一比谁说得好!指名讲故事。这个故事讲得好吗?表扬他,老师觉得他在讲这个故事时还缺了些什么?人物的对话。如果能把对话放进去,那故事讲得将会更精彩。当然,我们也可以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先讲→更羸怎样使天上的大雁掉下来的→再讲掉下来的原因。

  八、精彩片断,烂熟于心。

  课文学完了,你觉得哪一段写得最精彩,第5节、第9节都很精彩,尤其是写更羸的观察、分析、推断的最后一段,真是环环相扣,绝妙无比,同学们愿不愿把它背下来,好!

  1、怎么背呢?可以一句一句背,还可分几层意思来背,可分几层?第一层谁来试一试,第二层哪一组来背,第三层哪一组来背。

  2、谁能把三层意思连起来背一背,做到滚瓜烂熟,一流如水,自己先练练看,指名背。

  3、背得真不错,表扬他。如果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做到每学一篇课文就把书中精彩的片段烂熟于心,那么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说不定你们中间还会出现大作家、大文学家呢!

  [板书设计]

  (同桌对背背,背完后打上分数)

  更羸有名的射箭能手        

  慢慢飞来  慢→箭伤作痛   害怕拼命飞         直飞

  28.惊弓之鸟

  边飞边鸣  惨→孤单失群    使劲裂开掉        直掉

《惊弓之鸟》 篇7

  10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说的话。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如:一石二鸟)

  2.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学情估计: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4.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

  七、作业

  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a学生练读b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c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朗读指导。

  三、小结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附:板书设计

  10 惊弓之鸟

  观察    分析   判断

  飞得慢   受过伤  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   孤单无群 高飞

《惊弓之鸟》 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 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

  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

  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板书:

  不用箭

  【更羸—————┐

  |

  | “射”

  |  下

  ↓

  大雁 】

  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

  二、找到突破口

  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 )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 叫得惨——孤单失群】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

  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

  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

  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

  指名读,齐读

  8、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

  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出示板书:观察)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出示板书:分析)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出示板书:判断)

  9、下面请同学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

  三、进入对应点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

  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

  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

  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

  四、朗读训练重点

  1、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2、出示三句话: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

  “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

  【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

  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①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__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___语气。②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__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③ 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应该读出重音。④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___。

  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

  分别指名读。

  4、齐读这三句话。

  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

  五、朗读总结

  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

  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释:【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

  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

  (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3、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

  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

  六、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

  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惊弓之鸟》 篇9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射箭、打猎、大雁、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拼命”。懂得这一成语的意思。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写句子。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4.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0课,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

  2.解题。

  “惊”、“之”是什么意思?“弓”是什么意思?“鸟”在本课指什么?这四个字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

  2.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投影片认读生字词。

  2.你理解了哪几个新词的意思?(指名说)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受伤的大雁的事)学生说时可以详细些。

  四、质疑

  过渡: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上归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对于重点问题,我们将展开讨论,大家要各抒己见,达到准确地理解课文,领会其含义。

  二、指导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些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这件事的?第6-9自然段写的是什么?②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2.集体交流。

  (1一5自然段告诉我们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6-9自然段讲的是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课文的叙述顺序: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3.学习l-5自然段。

  (1)指读l-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说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把一只大雁射下来,结果真的射下了大雁。)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加上自己的演示。特别是大雁的“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要能演示出来。)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能读出这些意思吗?

  ①学生练读。  ②范读指导。③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9自然段。

  (l)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独立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9自然段内容吗?

  (4)朗读指导。

  (更羸很自信,魏王吃惊。)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①学生练读。  ②指名分角色读。(范读指导。)

  (5)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教师引背。  ②学生试背。 ③指名背。

  三、总结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一词的意思。说说比喻意义。(比喻受过惊吓见到一点儿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2.人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这个词?(加深理解。学会运用。)

  3.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造句。

  2.继续按要求练习背诵。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组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指导观察插图,形象地描绘。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只有善于观察,动脑筋想,才能对事物有所认识。

  探究活动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从更羸身上学到了什么?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段?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好?

  3.学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学习方法、懂得道理、受到的启示等)?

  4.练习写观察日记,在观察所得下面试试做些分析,持之以恒,定会收获匪浅。

  5.在本学期学习的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是( ),它使你( )。你最不喜欢的是( ),因为 ( )。

  6.本学期你读的课外书中

《惊弓之鸟》 篇10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 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新课,整体进入

  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

  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板书:

  不用箭

  【更羸—————┐

  |

  | “射”

  | 下

  ↓

  大雁 】

  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

  二、找到突破口

  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 )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

  叫得惨——孤单失群】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

  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

  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

  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

  (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

  (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

  (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

  指名读,齐读

  8、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

  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

  (出示板书:观察)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

  (出示板书:分析)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

  (出示板书:判断)

  9、下面请同学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

  三、进入对应点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

  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

  (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

  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

  【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

  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

  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

  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

  四、朗读训练重点

  1、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2、出示三句话: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

  “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

  【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

  二找标点;

  三找重音;

  四有感情地朗读。】

  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①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__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___语气。

  ②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__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

  ③ 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应该读出重音。

  ④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___。

  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

  分别指名读。

  4、齐读这三句话。

  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

  五、朗读总结

  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

  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释:

  【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

  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

  (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3、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

  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

  六、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

  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4.惊弓之鸟

  不用箭 观察 分析 判断

  更羸—————┐

  | “射”

  | 下

  |

  ↓┌飞得慢——受过箭伤┐

  大雁-∣ ∣弦响→害怕→高飞→

  └叫得惨——孤单失群┘ 使劲→裂开→掉下

《惊弓之鸟》 篇11

  10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    ”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齐读1—4自然段。

  (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           ,所以                    。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惊弓之鸟》 篇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 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

  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

  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板书:

  不用箭

  【更羸—————┐

  |

  | “射”

  |  下

  ↓

  大雁 】

  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

  二、找到突破口

  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 )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

  叫得惨——孤单失群】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

  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

  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

  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

  (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

  (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

  (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

  指名读,齐读

  8、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

  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

  (出示板书:观察)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

  (出示板书:分析)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

  (出示板书:判断)

  9、下面请同学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

  三、进入对应点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

  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

  (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

  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

  【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

  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

  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

  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

  四、朗读训练重点

  1、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2、出示三句话: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

  “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

  【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

  二找标点;

  三找重音;

  四有感情地朗读。】

  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①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__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___语气。

  ②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__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

  ③ 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应该读出重音。

  ④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___。

  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

  分别指名读。

  4、齐读这三句话。

  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

  五、朗读总结

  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

  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释:

  【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

  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

  (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3、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

  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

  六、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

  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惊弓之鸟

  不用箭   观察    分析    判断

  更羸—————┐

  | “射”

  | 下

  |

  ↓┌飞得慢——受过箭伤┐

  大雁-∣         ∣弦响→害怕→高飞→

  └叫得惨——孤单失群┘ 使劲→裂开→掉下

《惊弓之鸟》 篇13

  《今日开庭》课堂实录

  执教者: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  廖安聪

  活动设想: 《今日开庭》是根据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自己编写而设计的课例,意在将环保这一大家熟知而热门的话题,置于一个庄严而特别的法庭之上——动物法庭。通过“法庭设置”、“法庭陈述”、“法庭取证”、“法庭辩护”、“法庭宣判”和“法庭采访”的形式,将人和动物融为一体,营造一个亦古亦今,亦庄亦谐的法庭氛围。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增强法制观念,强化环保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法律的一般常识,培养学生能言善辩的能力。

  2、懂得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创造美好的家园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就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3、让学生在“亦古亦今,亦庄亦谐”的气氛中,感受到法律的尊严,活动的愉快。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实录: 

  一、法庭设置: 

  1、放音乐——开庭

  (听众席早坐好了,特约记者也早坐在了听众席上;其余原告、被告更羸入场站在座位处;双方律师团举着牌子入场站在座位处;观众站起来;最后老虎法官、审判员、书记员进场入座,全体坐下。)

  2、(特约记者上场指着介绍:)女士们,先生们,动物朋友们,我是本法庭的特约记者,在这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见证一桩离奇而特别的案子。本案合议庭由老虎法官、猫头鹰审判员、啄木鸟书记员组成。原告席上有小雁和他的辩护律师八哥,被告席上有更羸和他的辩护律师狐狸,双方律师后面各有其律师团成员若干名,听众席上有陪审团成员若干名和来自各地的热心观众。现在法庭一切准备就绪。我将及时、准确、全方位地报道案情的审理过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将目光投向这庄严而特别的法庭吧。 

  二、法庭陈述: 

  1、(老虎法官一拍惊堂木,庄严宣布:)小雁状告更羸射杀其母亲大雁一案,正式开庭。首先由原告小雁提请申诉。

  (小雁哭泣着说)昨天我妈妈外出回归,途中遇到射手更羸,没想到他竟拉开弓箭,“嘣”的一声,射死了我的母亲。呜,呜……我的母亲死得好惨哪!我要状告杀人凶手更羸!

  (更羸)报告法官,小雁纯属血口喷人!我怎么会射死大雁呢?每当我外出打猎的时候,看到一群群大雁在天空中飞翔,他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简直就是天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啊!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射死大雁呢?

  (小雁)法官大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他的箭不知伤害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我的朋友麻雀、小鹿都成了他的盘中大餐呀!昨天有人亲眼看见他拉弓射杀我的母亲,我母亲就是死在他手下的。法官大人,你一定要为我做主啊!

  (更羸)昨天,我拉的是空弓,并没有用箭,大雁不是我射死的。

  (法官说)那大雁怎么会死呢?

  (更羸说)这我也不知道。即便拉空弓,那也不是我的主意,是我家大王魏王的意思。

  (法官)传魏王!

  (魏王身后跟着谋士猴子和一名随从入场)

  (法官质问魏王)魏王,你可曾叫更羸拉弓射大雁呢?

  (魏王一脸无辜,说)众所周知,更羸是我国的射箭能手,昨天,他说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我只是想试试他是否真有这样的本事,谁知道那大雁真的掉下来了。

  (法官)请魏王一行先入座。

  (更羸说)大王,我是您手下的一名射手,我一切都按照您的意思来办,您是大王,是一国之君,我敢违背您的旨意吗?

  (魏王说)我并没叫你把大雁射死呀!

  (更羸)大王,您怎么这样说呢?您叫我干啥,我就干啥。您要吃燕窝,我就马上去给您弄燕窝;你要吃麻雀,我就马上去给您打麻雀;您要吃鹿肉,我就马上去给您射小鹿。难道要射大雁不是您同意的吗?

  (小雁说)原来如此!你们狼狈为奸,你们两个都是杀害我母亲的凶手,都是我的仇人。请法官为我伸冤报仇啊!

  [更羸,魏王互相指责,表示埋怨]

  2、听众席上开始喧哗,有的说:“大雁是不是更羸射死的呢?”有的说:“更羸只拉弓,没有放箭,大雁怎么会死呢?”有的说:“大雁的死怪更羸,还是怪魏王呢?”(法官也与合议庭成员嘀咕一番)

  (法官一拍惊堂木:)肃静!

  (特约记者上场:)女士们,先生们,动物朋友们,案情审理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到底谁是凶手呢?更羸只拉弓,未放箭,大雁又怎么会死呢?魏王有没有责任呢?让我们拭目以待,静观案情的发展吧! 

  三、法庭取证: 

  1、(法官说)小雁,你的母亲死了,我们都深表同情,但法律是重事实,讲证据的。你有证据证明更羸和魏王是害死你母亲的凶手吗?

  (小雁说)有!我有小松鼠做证!

  (法官说)传原告证人小松鼠上庭。

  (小松鼠走出来,法官说)小松鼠,你愿意为原告作证吗?

  (小松鼠)我愿意!

  (法官说)你能保证你的证据都是真实的吗?

  (小松鼠)我保证我提供的一切证据真实可靠。

  (法官)请陈述你的证据!

  (松鼠说)昨天,我正在树上拍摄一部风景片,突然我的镜头里出现了魏王和随从的身影,于是我拍下了当时的情景。请法官大人查看!(小松鼠将录相带递给法官,然后回到座位上)

  (法官)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放录相]

  [观众看完后指指点点。有的说:哦,原来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有的说:呀,更羸真的拉的是空弓!有的说:唉,大雁太可怜了!有的说:这真是魏王同意的!]

  2、(法官一拍惊堂木)真是铁证如山哪!大胆更羸,你作何解释?魏王,难道你没有责任吗?

  (更羸的律师狐狸站起来说)法官大人,我方律师团请求商议此事!

  (小雁律师八哥)法官大人,我方律师团也请求商议。

  (法官说)好,批准你们双方律师深入律师团,听取意见,准备辩护。观众朋友你们也可以参预律师团的讨论,参预辩护。现在休庭三分钟! 

  四、法庭辩护: 

  1、(法官一拍惊堂木:)时间到,请各就各位!

  (坐好后,法官说:)现在进行法庭辩护。律师、律师团成员及听众朋友均可以参预辩护。

  (1)(更羸的律师狐狸首先站起来说)报告法官大人,我是被告更羸的律师。我为我的当事人辩护!

  大家都看到了,确实如我的当事人所说,他根本没用箭,怎么能说是我的当事人射死的呢?

  (2)(小雁的律师八哥)大家也看到了,正是因为更羸一拉弓,大雁就掉下来了。这显然是更羸射死的!

  (3)(狐狸)我的当事人没有用箭,怎么能说是他射死的呢?

  (4)(八哥)那是因为你已经知道那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你一拉弓,大雁就会受到惊吓,伤口会裂开,当然会坠地而死。

  (5)(狐狸)这也不是我的当事人的错呀!他是魏王的一名射手,他的一切行动都是为魏王服务的。他射大雁当然也是得到了魏王同意的。

  (6)(魏王的谋士猴子指着狐狸说)你胡说!

  (法官)下面说话的是何人?

  (猴子说)我是魏王的谋士猴子,我要为魏王辩护。更羸作为一个有名的猎手,他明明知道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却还拿一个无辜的生命来卖弄自己的本领。大雁的死更羸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7)(更羸的律师狐狸说)那么魏王身边为什么要带一个猎手呢?他带猎手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得到猎物吗?所以我觉得我的当事人没有过错,即使有错,也是魏王的错。

  (8)(魏王的谋士猴子说)更羸,你别忘了,你从一个无名小卒被提升为魏王身边的贴身待卫,现在出了事,你竟把责任往魏王身上推,你这不是忘恩负义吗?

  (9)(狐狸说)要不是更羸,魏王又哪能吃到那么多美味佳肴呢?生命哪有那么安全呢?

  (10)(八哥说)法官大人,我认为被告辩护人不能在法庭上说与本案无关的话。

  (11)(法官)请被告方辩护人注意,你们的辩护不得说与本案无关的话题!

  (12)(小雁的律师八哥说)魏王作为一国之君,他不理朝政,

  却带着贴身待卫去郊外打猎,伤害无辜,要不大雁怎么会死呢?魏王也是同谋。因此我认为大雁之死,更羸、魏王都有责任。

  (13)(谋士猴子说)我认为大雁之死与更羸和魏王都没有关系,

  刚才大家都看到了,这只大雁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是谁射伤他的呢?我认为,射伤大雁的猎人才是真正的凶手。请法官大人明鉴。

  (14)(狐狸附合)对,射伤大雁的猎人才是真正的凶手,应将

  猎人缉拿归案。

  (15)(小雁的律师八哥说)我认为大雁之死,更羸、魏王、猎人都有责任,应将他们三人一起绳之以法。

  2、认罪:

  (1)(一位猎人走进法庭,大呼一声:)法官大人,我有话要说!

  [顿时,全场所有的人都将目光投向猎人]

  (猎人说)我就是射伤大雁的猎人,我有罪。

  [全场人惊讶地说:啊?他就是射伤大雁的猎人?他来干什么?]

  (法官)肃静!

  (猎人接着说)昨天, 我打猎回家,看见我的女儿坐在门前失声痛哭。女儿告诉我:“爸爸,今天我在放学路上看见一只大雁孤单失群,一边飞,还一边凄惨地叫着,他一定是受了伤。我正想去救大雁,这时一群人骑着马过来了,他们对着大雁指手划脚,说说笑笑,只见其中一个人拉开弓箭,“嘣”的一声响,大雁拍了两下翅膀就从半空中直掉下来了。”我的女儿还哭着对我说:“爸爸,大雁是我们的朋友,那个人为什么要射死大雁呢?大雁死了,他的孩子小雁多可怜呀!爸爸,求求你以后不要当猎人了,不要再伤害动物朋友了。”听了女儿的话,我十分痛苦。我知道死去的大雁一定是我射伤的那只大雁。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当猎人了。[说到这里,猎人当场折断了他的弓箭]我呼吁成立一个爱护动物的慈善机构,我愿意终身义务为幼小受伤生病的动物服务。

  (2)[更羸和魏王也惭愧地低下了头]

  (更羸说)听了刚才猎人的话,我深感惭愧。我是大雁之死的直接凶手,我愿意接受法律的惩罚,并和猎人一起保护动物,做动物的卫士。

  (魏王说)我也感到惭愧。我作为一国之君,不但没保护好国内的动物,还间接地造成了大雁的死亡。现在我向小雁公开道歉(抱拳道歉),并宣布即日起建立一个保护动物的专门机构,立刻着手制定生态平衡保护法,一切猎杀动物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听取意见: 

  (法官)到现在为止,整个案件我们已经真相大白了。法庭辩护结束。

  本法庭将对此案做出判决。在做出判决之前,想公开征求各位的意见,希望大家各抒己见,提出判决建议。

  (听众)我认为猎人能主动投案自首,法庭可以考虑从轻

  处理。

  (更羸的律师团成员)我的当事人更羸有悔过表现,我请

  求法庭给予从轻处理。

  (听众)法官大人,他们这种行为,对环保造成了极大的

  危害,建议法庭给予严惩,以警示后人。

  (陪审团成员)魏王应立即建立环保法律,让一切猎杀动

  物的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听众)猎人就是要杀害动物的人,我认为应该立即取消

  猎人行业,所有猎人应另择他业。

  (听众)魏王应每月支付小雁生活费500元,教育费500元。

  (听众)我认为魏王应向小雁赔偿精神损失费100万。 

  六、法庭宣判: 

  (老虎法官与审判员、书记员耳语一番,一拍惊堂木)感谢各位

  提出了那么多好的建议,现在法庭进行公开宣判。全体起立。

  经陪审团、听众等提议,合议庭合议,本法庭对小雁状告更羸一案做出如下判决:

  1、魏王应立即通告全国,建立环保法律,禁止一切猎杀动物

  的行为。

  2、更羸和猎人应在本月之内协助魏王建立保护动物的专门机构,

  并终身无偿做环保卫士。

  3、魏王应带领全国人民修建动物足球场,让动物们增强体质,增强自卫能力。

  4、魏王、更羸、猎人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对大雁家属进行相应的经济赔偿。

  法庭宣判完毕! 

  七、法庭采访: 

  (记者)女士们,先生们,动物朋友们,一桩离奇而特别的案子在这公正而庄严的法庭上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这个法庭,去感受一下那欢乐的气氛,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1、采访小兔子:

  (记者)小兔,对这次案件的审理你有什么看法?

  (小兔子)我觉得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们有猎人卫士保护我

  们了,我们的生命有保障了。

  2、[大家争先恐后:我来!我来!]采访×人:

  (记者)请问你有什么感想?

  (×人)我建议记者您应把这次整个案件的审判过程在电视

  台转播出来,让所有的人都懂得要保护动物,都投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

  3、采访熊猫:

  (记者)熊猫大伯,你此刻的心情怎样?

  (熊猫)我觉得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想我们的熊猫家族会越来越繁荣了,我们的家园会越来越漂亮了。

  4、采访×人:

  (记者)你能谈谈你对这一案件的想法吗?

  (×人)通过今天这一案件,我更加认识到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以后我们不要再去酒楼吃蛇呀,青蛙呀,鹿肉呀这些东西,而且我们还要叫爸爸妈妈,周围的人都不要吃。没人吃,也就没有去捕杀这些动物了。

  (×人)我建议我们班的同学组织一个义务稽查队,看见哪个酒楼卖禁止捕杀的动物就马上举报。让他们不敢再卖那些受保护的动物了。

  5、采访燕子:

  (记者)燕子,你的心情怎样?

  (燕子拉着周围的人跳着:)我们将和人类成为亲密的朋友了,我们有法律了,我们有更美好的家园了!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了!

  6、采访听众:

  (听众)我建议猎人将他们射箭的本领传授给特警队,让特警队的叔叔都能成为神枪手,好捉拿坏人。

  7、采访小雁:

  (小雁说)虽然我的妈妈不幸去世了,但如果她知道通过今天的法庭审理,人类和我们动物将从此和谐共存,我想她九泉之下也会瞑目了。

  8、(记者将镜头对准威严的老虎法官)法官大人,请您谈谈您对这一案件审理的看法吧!

  (老虎法官)我认为这是一次公开、公正、公平、民主的法庭审理。在这里,我看到了人类的进步,也看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前景。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环保的行列中,爱护每一种动物,每一棵花,每一棵草。

  9、(记者说)观众朋友们,这是一次公开、公正、公平、民主的法庭审理。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法律的尊严,更看到了一个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动人场面。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共同拥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吧!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八、放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大家一起歌舞) 

《惊弓之鸟》 篇14

  1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3更羸说:“我可以试一下。”               

  4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5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6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7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8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省编教材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第10课

  惊 弓 之 鸟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初读,感知内容

  1、板书课题,大家理解吗?

  (点击学习方法:课外书,听人说过,上网查资料)

  2、过渡:其实要理解词语的真正的意思,最好的方法是把它放在课文中将以体会。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文,试着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理解一下的意思。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正音

  (顺势将学生推到主体研究的地位,带动第一次朗读,构建感知语言的过程)

  3、交流、议论(随即出示句子,以读代替分析)

  1)、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句子中感受最深的地方,用心去读,释放自己的灵性。)

  二、挑战教材,从课题入手,深入课文

  1、过渡:这个故事出自于《战国策》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下面老师想交给大家一个具有挑战的任务,就是通过刚才大家的朗读给课文换一个题目。怎么样?

  (对课文思考的单一的线条作一个必要的补充,使其思维能多向性,完成对更羸的感悟。)

  2、以给课文的换题目,带动学生自觉回读全文,组织学生概括讨论交流及筛选,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满意的题目板演。

  3、交流板书中的课题,选择性的朗读课文,张扬自己的个性。将这一块面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完成对射箭能手更羸的感悟,使其对这个人物的理解真正深入到内在。

  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魏王这个人物的言行的反衬作用

  2)、更羸的言行及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邃的思考。

  三、挖掘成语的积极意义,升华主题。

  1、你对大雁的死怎么看?(谁害死了大雁?)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 )”用我们的笔来改变这只大雁的命运。

《惊弓之鸟》 篇15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 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新课,整体进入

  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

  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板书:

  不用箭

  【更羸—————┐

  |

  | “射”

  | 下

  ↓

  大雁 】

  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

  二、找到突破口

  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 )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

  叫得惨——孤单失群】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

  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

  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

  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

  (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

  (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

  (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

  指名读,齐读

  8、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

  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

  (出示板书:观察)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

  (出示板书:分析)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

  (出示板书:判断)

  9、下面请同学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

  三、进入对应点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

  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

  (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

  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

  【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

  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

  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

  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

  四、朗读训练重点

  1、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2、出示三句话: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

  “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

  【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

  二找标点;

  三找重音;

  四有感情地朗读。】

  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①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__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___语气。

  ②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__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

  ③ 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应该读出重音。

  ④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___。

  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

  分别指名读。

  4、齐读这三句话。

  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

  五、朗读总结

  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

  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释:

  【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

  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

  (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3、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

  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

  六、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

  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4.惊弓之鸟

  不用箭 观察 分析 判断

  更羸—————┐

  | “射”

  | 下

  |

  ↓┌飞得慢——受过箭伤┐

  大雁-∣ ∣弦响→害怕→高飞→

  └叫得惨——孤单失群┘ 使劲→裂开→掉下

《惊弓之鸟》 篇16

  【教学目标】

  1、学会“能手”、“凄惨”、“大吃一惊”、“惊弓之鸟”4个词语。

  2、学会成语故事的学习方法,会笼统出寓意。

  3、掌握角色的神情心态来朗读对话。

  4、了解观察分析推理的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一、字与词

  1、字形与字音:

  多音字“更”的两种读音,会组词;赢与羸的字形区别。崩与嘣的字形区别,会形近字组词。

  2、词义与运用:

  能手:对某项工作、事情、运动特别熟练,表示出很高才干的人。

  俺们周围有很多能手,写一写:

  (纺织)能手 (钓鱼)能手 (学习)能手 (写字)能手……

  凄惨: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学会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义,区别与悲痛的不同。也可用生活举例的方式运用词语。

  如:凄惨的(境遇) 凄惨的(处境) 凄惨的(下场)……

  大吃一惊:用朗读来解读词义。想象魏王说话的神态、动作来做个小练笔。同时深刻理解词语意思。

  惊弓之鸟:字面意思,被弓弦响惊吓的鸟。

  比喻义:受过惊吓,吃过亏,后来遇到同样的情境,就会惊恐不安的人。可以在课文阅读中笼统词语的`寓意。

  二、句段

  1、朗读对话的复习:

  更羸与大王的对话,可以在小组里讨论朗读的语气,作为第一单元知识的回顾。文中注上表示语气的词。标出说明人物神态的词语。

  ⑴ 更羸很有掌握地说:“大王,俺不用箭,只要来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从“只要……就”,看出更羸对射雁信心十足。

  ⑵ 魏王惊讶地说:“是吗?”从信不过自身的耳朵,看出。

  ⑶ 更羸说:“俺可以试一下”虽然比较有掌握,但更羸说“可以试试”证明他还是比较谦虚的。

  小结:在文中圈出重要的词语,在文中注上自身的读书所得,这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

  2、体会短句的作用:

  更羸射雁的描写,要体会短句的作用。这个语段,用“拿、拉、听、飞、拍、掉”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更羸动作的娴熟快捷,大雁的惊恐。抓住“忙往上飞、直掉”来体会。朗读练习重音及停顿。

  3、了解根据现象推断实质的思维方式:

  ⑴ 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就射下大雁?

  学习第8自然段。

  更羸观察到大雁飞得慢,叫得声音很凄惨,分析大雁是受过箭伤,孤单失群;推想出大雁一听到弦响,肯定会因害怕而掉下来。可用填空协助展示思维过程:

  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受到箭伤。

  大雁叫得惨,是因为孤单失群。

  大雁掉下来,是因为心里害怕,使劲往上飞,伤口裂开。

  小结:更羸是通过观察现象:一只大雁边飞边鸣;分析原因:受过箭伤;进而推想结果:不用箭也能射下雁。

  ⑵ 笼统寓意:

  大雁被射下来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它受过伤,对弦响十分害怕,所以才被射下来。概括出“惊弓之鸟”的寓意。

  4、用“不是……是”、“只要……就”、“一……就”写话。程度好的同学可以用两对关联词写一段话。

  三、篇的练习

  1、按原因、结果给课文分段。

  2、拓展阅读:

  一则成语故事。例:刻舟求剑 会讲故事、笼统意义

  3、写观察日记。

  4、运用这种推理方法。说明句子的合理性:

  锲而不舍,肯定收获匪浅。

《惊弓之鸟》 篇17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射下大雁的事。使学生了解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将事情做成做好。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由事及理的阅读理解思路,以读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当课堂的主角,使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训练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他们的自制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已认识近两千汉字,能够通过读书或上网等方法搜集与处理资料,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更羸说的话,明白个中推理;

  2、练习人物对话,从对话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3、通过成语故事,理解“惊弓之鸟”的寓意,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冷静,从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寓意,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学生收集与惊弓之鸟意思相近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惊弓之鸟》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谁来复述一遍?

  2、就是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所以魏王便邀请更羸去郊外打猎,发生什么事情了,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边听边思考:

  更羸与魏王外出打猎时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样对魏王说的?

  2、汇报,更羸看得怎样?(仔细)

  就是因为更羸看得仔细所以他对魏王说什么?

  3、指导朗读:

  更羸的话,读出自信,胸有成竹的感觉。

  三、学习第3~8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更羸真的能把大雁射下来吗?)

  2、魏王也不信,他说什么了?(理解什么叫做“信不过”)

  3、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看课件)课文中哪一段描写刚才的情景的?(5)

  4、女生读,找出那一个字直接导致大雁掉下来的?(嘣)

  5、就因为“嘣”的一声响,大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6、比较句子。

  7、看到这样的情景,魏王是怎么说的?他的神态怎样?(理解:大吃一惊)

  四、学习第9段

  1、假如是你跟魏王去打猎,你有这样的本领让大雁掉下来吗?那更羸一定是神仙,否则他为什么会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他是怎样判断的?

  2、自由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更羸是如何判断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3、文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分析的?

  4、课件展示大雁是群居性的候鸟,当孤单是的情景又是如何。

  5、讨论: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6、练习用:

  “因为……所以……”说话。

  五、谈收获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从更羸身上学习到什么?

  2、从大雁身上你懂得什么?

  六、练习对话

  1、请用直线画出更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魏王的话,自己先读读。

  2、分角色朗读。 

  七、拓展延伸

  1、日常生活中你有遇到过类似“惊弓之鸟”的事情吗?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通过查阅成语词典找出与“惊弓之鸟”意思相近的成语,谁来说说?

  3、出示教师收集的。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看:飞得慢 害怕

  更羸 听:叫得悲 裂开

  掉下来

  〖教学反思〗

  由于生活经历、认识水平、体验角度、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获得的信息、产生的疑问也不一样。学生有所感悟和发现,就是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我采用说成语的方式导入新课,积极回答中激发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情理中引入新课。之后,同学们充满渴望的自由读课文。教师问:“同学们刚才认真读了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文中的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喜欢谁就多读一读他的话。”在读文中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同时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通过理清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大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能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评价〗

  一、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益,是对学生进行人本关爱的立足点。 

  二、鼓励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三、宽容学生

  教师能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