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作者:邱明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藤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藤王阁景象视频、图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学习生字,教学第一自然段。

  一、导入  新课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板书课题,显示王勃图片)

  二、初读课文

  1、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

  2、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3、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4、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5、检查自读情况:

  A、读一读

  南昌 藤王阁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披着 灿烂 读 《藤王阁序》 才气 秋景

  庆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6、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7、朗读全文。

  三、学习第一段

  1、指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地点:南昌

  原因:藤王阁整修一新,都督邀请王勃参加宴会。

  3、你还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结合刚才所介绍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请情景。

  5、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学生描红。

  五、作业 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词,组词

  督—都;宴—焰;章—张;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赣江“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师:同学们,王勃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生交流

  3、师:我们可不可以再次认真读读《少年王勃》这篇课文之后来讨论王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试用几个字来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才气)

  4、师:将才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动人心的是课文的第几段?(第四自然段)

  二、精读第四自然段

  师:仔细地大声朗读这一段,看看才气在什么地方展现?

  1、交流:“奇才,真是奇才!”

  (1)都督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生交流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都督对王勃的赞赏,但是当初都督一开始可不是这样想的,这里还有个故事,课文没有写,现在我讲给大家听听。(讲故事)

  有一年,一位姓阎的都督在整修一新的滕王阁内举行宴会,邀请了许多有名的文人参加。王勃路过此地,也被宴请来参加。他人小年纪也不大,因而被安排在后面的座位。其实,都督早已叫他的女婿做了一篇《滕王阁序》,打算在宴会上大显身手,显示自己的才能,也让他这做岳父的脸上有光,有面子。

  宴会开始了,客人们喝酒祝贺,很热闹。这时,都督站了起来,得意洋洋地对客人们说:“今天我们能够相聚在一起,实在是非常得开心,你们都是大文人,希望能为这滕王阁作一篇文章留作纪念。”说完,就装模作样地请宾客们做文章。

  (4)听完故事,你有何感想?生交流

  (5)请读——“奇才,真是奇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生交流

  (王勃不光让都督不敢小看他,而且还非常佩服和欣赏他,他真了不起!)

  (6)王勃让都督从自以为是到很欣赏他,靠的是什么?(才气)

  2、这才气在文中也有详细精彩的描写,谁来读读这一段?生交流

  (1)“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生交流

  (2)“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由来还有个故事呢?北宋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画的竹子非常有名,那他画竹子的秘诀在哪里呢?原来,他在自己家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他经常去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所以他每次画竹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后来就用“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3)现在谁来读读这个成语?指名读。(读出自信来!)齐读

  (4)师:王勃也是胸有成竹的,也就是说他在心中已经写好了,这叫打好“腹稿”了。“腹稿”的典故,就是王勃创下来的。出示这个小“介绍”:

  他写文章的时候,开始并不认真思考,而是磨一大池磨,然后美美地喝上几杯酒,拉起被子便蒙头睡觉,当然他并没有睡觉,而是在静心思考,构思文章。等到思考完之后,他掀开被子,提起笔来就写,连一个字也不用改动。人们就说王勃这叫打腹稿。他的许多书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5)引读:当时王勃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同学们,当时王勃心中已经想好了,为什么他不说:“让我来写!”而要说:“让我来试试吧!”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交流(谦虚)

  (6)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很谦虚)

  (7)我们都知道,参加宴会的有好多人,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8)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着你,谁也不敢答应”?(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相比之下,王勃却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9)其他宾客都很为难,而王勃“写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几写成了。”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交流

  (10)什么叫“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生交流。能不能换几个词语来说说看?生交流

  3、师:王勃写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几写成了《滕王阁序》,尤其是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师:这是《滕王阁序》中最为出名的,至今人们还传诵着,成了——(齐读:千古传诵的名文)它到底展现了怎样一幅美景呢?出示图片,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谁来说说看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交流(晚霞、孤鹜)

  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景物的?生交流句子,出示。

  6、美美地读读这句话,然后将诗句对照起来体会。生自由读。谁来谈谈你的体会。生交流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练习练习,试试将江上迷人的秋景通过你的朗读美丽起来。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2、师:这么美的景色王勃写时就用了一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师: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我们不禁要感叹14岁的王勃真不简单,不只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

  4、“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案”有几种意思,出示:

  (1)长形的桌子(2)提出计划、办法等的文件(3)事件

  你觉得这里的“案”选哪种解释?生交流。理解了这个“案”字相信这个词语就理解了,谁来演一演都督当时是怎样拍案叫绝的。

  指名表演读。练读,读出感叹语气。齐读。

  5、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全文共七段,1017个字,你对比你大两三岁的王勃能写这么好的文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能说说王勃为什么会如此有才华吗?(刻苦、爱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机会)

  四、拓展:

  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人? (司马光、骆宾王……)

  生交流

  师介绍:骆宾王与王勃在小的时候就显现了才华,在文学上都很有成就,并与杨炯、卢照邻一起称为“初唐四杰”。

  出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少年王勃如此才华横溢,令人折服,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进入时光隧道,来到1300多年前的滕王阁前,认识少年时代的王勃,拿起书本,齐读课文。

  五、作业:

  1、(必做题)写一写“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描写的情景。

  2、(选做题)写一段话,比一比看谁能用上“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胸有成竹”这些词语。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探 昌 篇 章 突 读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第三课时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P50页。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三年级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阚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阚老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美,善于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用儿童喜爱的形式去指导,使学生不仅跟随教师思路走,而且还能借助教师的思路自己摸索着前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 “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江边的美丽景色,理解少年王勃的奇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 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王勃是怎样一个少年?(生自由答:有才气)

  3、老师认为他不只仅有才气,而且是非常有才气,书中用了一个词:(生自由答:)

  板书:奇才 (指导理解:少见的人才)

  4、这节课俺们就来了解这位奇才。

  过渡:在滕王阁的那次宴会上,王勃写了一篇祝贺的文章,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诗,令都督拍案叫绝,你知道是哪句吗?

  (二)理解诗意,诗文对照

  1、学习第三节

  (1)交流出示古诗(指导读)

  (2)理解句义

  A、指导生从文中找出句子

  并用“——”划出“落霞与孤鹜齐飞”意思的句子。

  用“~~~”划出“秋水共长天一色”意思的句子。

  B、利用图片协助同学理解句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C、指导背诵

  师结:小小年纪,竟能写出如此绝妙的诗句,怪不得都督会忍不住拍案叫绝——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指导生用上动作)

  过渡:其实王勃被都督成为“奇才”不只仅是因为这一诗句,还有更令人惊讶的表示,读一读第四节,找出描写王勃表示的有关句子,并划出关键的词。

  (三)理解王勃的“奇”

  1、学习第四节

  (1)交流出示句子:“王勃边看……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讨论:奇在哪儿?(生自由答:没有事先准备,当场写成。而且时间极短)

  找关键词体会(生说说自身的理解)

  师:心中有了十足的掌握,这就是——(生答:胸有成竹)

  写文章时,思路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时地流出,这就是——(生答:文思如泉)

  因为思路像流水,所以写起来特别快,一气呵成,这就是——(生答:笔走如飞)

  师:多有才气的王勃啊!让俺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生齐读)

  (2)拓展

  积累才气的词:(生自由答)

  多出示(生读一读)

  师结:小小年纪,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如此绝妙的文章,怪不得都督会忍不住拍案叫绝——(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3)探究:你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有才气吗?(生自由答)

  板书 :爱观察、善考虑、多读书、多积累

  过渡:刚才俺们是从王勃的表示来体会他是位奇才,实际上,俺们还可以从他人的表示来体会他是位奇才。

  2、学习第二节

  (1)生自学,多出示句子

  (2)交流:在座的都是哪些人?他们的表示怎样?为什么?

  师结:这么多有学问的人都不敢来尝试,可见王勃多有才啊!怪不得都督会忍不住拍案叫绝——(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过渡: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王勃写的《滕王阁序》的全文。

  (四)课内拓展

  多出示《滕王阁序》的全文

  师:它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王勃不只少年时期就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之后还写了不少有名的诗篇。今天老师带来其中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俺们不只感受到了少年王勃是位奇才,同时也让俺们知道要像王勃有才气,就要爱观察、善考虑、多读书、多积累。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少年王勃》教学片段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生:我最欣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师:老师也最欣赏这一句,请大家把这诗句多读几遍,看看有问题要问吗

  生:我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生:我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生:我想读懂这句诗的意思.

  师:我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古人云:"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这句诗的意思了,我觉得"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一句描写的就是诗句的情景.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吗

  (一生读得深情而又欢快)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这景色太美丽了,太迷人了!我非常喜欢,被深深地陶醉了!)

  (一生读得舒缓而又宁静)你读的感觉好像不太一样,能说说吗 (我觉得这景色非常安静,我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这迷人的景色,我不忍心惊动那飞翔的野鸭!)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

  师:(全班配乐朗读)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我真想把这迷人的秋景画下来!(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画家了!)

  生:我想用摄像机把它拍下来!(把这动人的镜头永远地珍藏起来,非常值得!)

  生:我想歌唱这迷人的景色!(那你能不能唱两句 )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天边的云霞多么美丽……(你很有音乐天赋,唱得也很有味道!)

  生:我想起了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生:老师,我能自己编一首小诗吗 (当然可以!)一道夕阳铺水中,水天一色两悠悠.孤鸭远飞余辉尽,惟有江水天际流.(掌声)

  师:你最崇拜的诗人是谁 (李白)那你就是"小李白"了!(生欢喜得不得了)

  ……

  案例分析:

  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评价.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非常惊喜地看到,教师过去那种冷面孔少了,那种简单,粗暴,挖苦的评价语言少 了;更多的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拥有自信,挖掘潜能,最大可能性地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案例1中的现象,教师试图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激励性的奖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从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激励性的奖品过多,鼓励性语言过于单调.这样很容易使教育走向另一个误区,这种发展性评价变成了一种物质诱惑,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而不是关注学习的内容.语文课堂表面上虽热热闹闹,但只是一种"泡沫"而已.奖品过多过滥,学生也变得无所谓,不稀罕.从案例1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评价语言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似乎就再也没有别的语言了.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再加上小朋友整齐划一的动作,口号,显得机械单调,小朋友对同伴的鼓励已不是发自内心的,而只是应付一下,甚至是极不情愿的.那么,学生到底好在哪儿,棒在何处,谁也弄不明白,只能是"雾里看花"了.发展性评价更加注重唤醒学生的生命态度,激发对知识的渴求,释放学生内在的潜能.事实上,教师那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个温柔的抚摸,教师那发自内心的欣赏,那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甚至奖励学生一项学习任务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是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没有起到提升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只是简单的肯定与否定,仅限于知识层面上的对与错.如案例1中,"你说得很正确!","说得还不错!","非常有道理!","这是你的发现!"等等,教师极少对学生的回答说"不"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没错,但学生的这种"体验"真的都是完美的吗 否定学生的回答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吗 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错误的或者不完全正确的回答的纠正恰恰是非常"尊重"的表现.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讨论,反复修改,这样可以使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体验"才会更深刻,才会更"独特",这是不是比那些简单地处理学生的回答更"尊重"学生呢 作为语文教师,在贯彻新课程理念时,如果只是从概念上理解,从形式上改变那是非常肤浅的,我们应着眼于语文教学的本质,从文本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新课程理念才有可能真正落实,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 是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关注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传统的语文课 堂教学,只关注知识与能力的评价,所有的评价方法,内容都是为了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而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读书,如何去 解决问题并不关注,因为他们要的只是"葫芦".案例1中,如果我们把"说得还不错!"变成"你解释得非常精彩,比老师说得更有道理!"对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如果我们把"哪位同学比他读得更好 "变成"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再读一遍会更棒!"这种评价无疑更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鼓起自我挑战的勇气.我们从案例2中可以看到,教师更关注到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我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 让学生懂得读书的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对学生全身心地溶入课堂,溶入文本的学习态度给予充分的赞扬."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画家了!你很有音乐天赋,唱得也很有味道!"……这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 个生字,认识5 个二类字和2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直面王勃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一:少年王勃英姿勃发的图

  2、询问:你知道这位英俊少年是谁吗? 生交流:王勃(相机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多音字“少(sh ào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少年王勃有了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少年英才,了解一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思考一下: 从课文中你看到了一个( )的王勃。

  2、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什么事情?

  (课文主要讲王勃应邀参加宴会,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后来《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过渡:那你知道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滕王阁序》的吗?写得怎么样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这些内容。

  学生浏览后交流:第2 —4 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悟

  1、请大家把心放到课文中,跟随王勃一起走进滕王阁,走入那场宴会。自由读第2 —4 自然段,找找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交流并出示: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1 )从“谁也不敢答应”看出什么?

  (2 )客人们这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3 )指导读好这句话:体会客人们面面相觑,极其慌张,不只如何是好的心情。

  2、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的王勃在干什么呢?

  (1 )指读第3 自然段,其他同学看课件。

  (2 )交流并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3 )指导读这句话,从“凝望”、“边看边想”中感受到什么?王勃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欣赏画面。从王勃“突然回转身来”你好像感受到什么?相机理解“胸有成竹”。

  补充资料:上元二年(675 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你觉得王勃怎样?交流(出示成语:风华正茂 出类拔萃)

  才思敏捷 后生可畏

  文思如泉 笔下生花

  (4 )指导朗读:景美人更棒

  3、王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又是怎样写《滕王阁序》的呢?(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想象王勃是如何奋笔疾书,一气呵成的?交流指导读好这个情境。

  过渡:王勃在事先毫无准备,在极短时间之内写的《滕王阁序》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他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体会诗意,欣赏秋景:

  (1 )多媒体播放秋景图,想想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 )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边读边欣赏秋景,边看边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3 )对比着读诗、文,体会意境。

  王勃看到眼前的美景,浮想联翩,诗情大发,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了这篇千古名文《滕王阁序》。都督听人读到——(引读诗句)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引读)

  请你也学着都督的样子来称赞王勃,指导朗读。现在我们就是参加宴会的宾客,你们有什么想对王勃说的?交流

  有感情地齐读第4 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敬仰王勃

  王勃这位少年诗人还写了很多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其中一首,出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配乐诵读)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

  1、背诵课文3 、4 自然段

  2、“自古英雄出少年”,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后找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胸有成竹

  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 奇才!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2

  《少年王勃》教学片段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生:我最欣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师:老师也最欣赏这一句,请大家把这诗句多读几遍,看看有问题要问吗?

  生:我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生:我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生:我想读懂这句诗的意思。

  师:我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古人云:“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这句诗的意思了,我觉得“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一句描写的就是诗句的情景。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吗?

  (一生读得深情而又欢快)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景色太美丽了,太迷人了!我非常喜欢,被深深地陶醉了!)

  (一生读得舒缓而又宁静)你读的感觉好像不太一样,能说说吗?(我觉得这景色非常安静,我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这迷人的景色,我不忍心惊动那飞翔的野鸭!)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

  师:(全班配乐朗读)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我真想把这迷人的秋景画下来!(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画家了!)

  生:我想用摄像机把它拍下来!(把这动人的镜头永远地珍藏起来,非常值得!)

  生:我想歌唱这迷人的景色!(那你能不能唱两句?)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天边的云霞多么美丽……(你很有音乐天赋,唱得也很有味道!)

  生:我想起了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生:老师,我能自己编一首小诗吗?(当然可以!)一道夕阳铺水中,水天一色两悠悠。孤鸭远飞余辉尽,惟有江水天际流。(掌声)

  师:你最崇拜的诗人是谁?(李白)那你就是“小李白”了!(生欢喜得不得了)

  ……

  反思:

  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评价。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非常惊喜地看到,教师过去那种冷面孔少了,那种简单、粗暴、挖苦的评价语言少了;更多的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拥有自信、挖掘潜能,最大可能性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案例1中的现象,教师试图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激励性的奖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从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激励性的奖品过多,鼓励性语言过于单调。这样很容易使教育走向另一个误区,这种发展性评价变成了一种物质诱惑,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而不是关注学习的内容。第一范文表面上虽热热闹闹,但只是一种“泡沫”而已。奖品过多过滥,学生也变得无所谓、不稀罕。从案例1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评价语言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似乎就再也没有别的语言了。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再加上小朋友整齐划一的动作、口号,显得机械单调,小朋友对同伴的鼓励已不是发自内心的,而只是应付一下,甚至是极不情愿的。那么,学生到底好在哪儿,棒在何处,谁也弄不明白,只能是“雾里看花”了。发展性评价更加注重唤醒学生的生命态度,激发对知识的渴求,释放学生内在的潜能。事实上,教师那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个温柔的抚摸,教师那发自内心的欣赏,那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甚至奖励学生一项学习任务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是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没有起到提升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只是简单的肯定与否定,仅限于知识层面上的对与错。如案例1中,“你说得很正确!”、“说得还不错!”、“非常有道理!”、“这是你的发现!”等等,教师极少对学生的回答说“不”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没错,但学生的这种“体验”真的都是完美的吗?否定学生的回答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吗?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错误的或者不完全正确的回答的纠正恰恰是非常“尊重”的表现。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讨论,反复修改,这样可以使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体验”才会更深刻,才会更“独特”,这是不是比那些简单地处理学生的回答更“尊重”学生呢?作为语文教师,在贯彻新课程理念时,如果只是从概念上理解、从形式上改变那是非常肤浅的,我们应着眼于语文教学的本质,从文本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新课程理念才有可能真正落实,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三是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关注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传统的第一范文教学,只关注知识与能力的评价,所有的评价方法、内容都是为了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而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读书、如何去解决问题并不关注,因为他们要的只是“葫芦”。案例1中,如果我们把“说得还不错!”变成“你解释得非常精彩,比老师说得更有道理!”对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如果我们把“哪位同学比他读得更好?”变成“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再读一遍会更棒!”这种评价无疑更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鼓起自我挑战的勇气。我们从案例2中可以看到,教师更关注到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我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 让学生懂得读书的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对学生全身心地溶入课堂、溶入文本的学习态度给予充分的赞扬。“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画家了!”“你很有音乐天赋,唱得也很有味道!”……这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

  转载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一、情景导入,揭题《少年王勃》,寻找话题,整体初读课文

  1、播放情境flash短片。

  2、知道这个动画片说的是谁吗?板书课题:9、少年王勃

  注意多音字“少年 shao”

  3、看课题,你最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心话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精读全文,中心话题:王勃是什么样的人?

  ㈠  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有才气”或者“奇才”)

  〖预设一】:“有才气”或者“奇才”,这可能是很多学生的认为。

  〖预设二】:也许,学生还会读出:他是个孝顺的人,是个谦虚的人,勇敢的人,是善于观察和肯思考的人……

  ㈡  相机教学,精读全文。

  1、围绕“很有才气”精读课文:

  ⑴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

  ⑵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写王勃很有才气的句子,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⑶交流以上问题,相机精读全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

  ①“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王勃是山西人,听说,可见名气很远,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②“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为什么大家不敢答应?(都督邀请的可都是一些名士呀。)

  别人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时候,王勃在干什么?“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凝望----认真地观察,换成看可以吗?只是在看在观察吗?---边看边想,在思考,认真观察并认真思考,这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我们同学们写作文也要这样。)

  我想请同学们把这段话再用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一下写好一篇文章的过程。

  【媒体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③“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文思如泉----才华横溢,笔走如飞----写作速度非常快,就像事先写好背出来的一样。

  是事先准备好的吗?(路过南昌、探望父亲)

  ④“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拍案叫绝”的意思。

  插叙: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

  ⑤“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的意思。

  ⑥引导补充:课题“少年”---王勃当时只有14岁。

  小结:课文中许多地方反映了王勃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奇在年少,奇在写的速度快,奇在勇敢,奇在博学多才。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体会诗句描写的美景

  1、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更是因奇才少年王勃写下一篇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 而享有盛誉,其中,有一诗句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知道是哪一句吗?

  【媒体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学生齐读。

  2、你们怎么结合课文来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生:(课文第三小节就是诗句的意思,让该生读)

  【媒体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教学要点:

  ①“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就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思。

  ②野鸭----孤鹜  突出:一只            “齐飞”----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们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吗?

  指名读,赛读与评点,学生齐读。

  教师带读:“远处,-------。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灿烂的云霞在天边-------------”

  激励: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

  4、多美的景色呀,我们一起来吟诵诗句。学生齐读。

  5、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吟诵着千古佳句,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6、知道老师最想做什么吗?这么美的情景,难道不想把它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之中吗?所以,老师最想做的是,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把他背下来。

  四、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相机拓展,引导课外探究。

  ①古今中外,像王勃这样的少年奇才,历史上还有很多,你知道那些?

  ②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等拓展。

  相机播放孙道临诵读《滕王阁序》的视频

  2、结束语:

  王勃在写这篇名文的时候非常年轻,所以课文的题目叫《少年王勃》。老师相信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一定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也衷心希望我们班能出现像少年王勃那样有才华的人才。

  《少年王勃》教后反思

  一、寻找中心话题,让教学设计绽放美丽的花

  教学的设计一直是我们教师努力追寻出新而又时刻离不开的话题,教学设计不应为教而设计,应该为学而设计。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但作为教师怎样的设计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简简单单学习、扎扎实实发展的目的?我以为: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寻找中心话题,有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牵动全文,让整个教学顺利地展开,老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煽风点火”。

  本课教学,“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是教学的重点,但我以为,紧紧抓住这个问题,显然不够,学生很简单就能体会到王勃的很有才华,似乎没有悬念,没有悬念的前提下为找寻答案而去答案,似乎没有什么深度探究的价值,那所谓的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中去探究、发现、思考也就是水中望月。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本课教学,我首先播放情景flash短片,让学生进入情境,进入故事,再引导出课题,并从课题出发,引导出“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个开放式话题,虽然,这个问题,也许没有“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风平浪静有保障,但我以为:“少年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研读文章,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运用自己的力量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神,且能够让不同起点的学生能有自己的收获,拥有一片自己发展的空间,并且孩子们抓住后“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话题后一定会学得简单,学得深刻。

  3月份,我在两个学校不同的班级先后进行了公开课教学,从课堂反馈来看,两个班级的学生首先发现的不约而同都是王勃会观察、会思考,而不是首先便提到“很有才华”,两个班级的学生也都读出了:勇敢、孝顺、谦虚……等,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与获得中更学会了读书。

  二、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

  我们主张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再“开讲”,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读出感情,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精当,通过老师的“讲”,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中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不求面面俱到。

  如:本课第3、4自然段,描写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些文字应该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很多教师会忽略第1、2自然段,而在这里也许花上很多的时间,我以为,本节理解也许不必要放在第一位,因此我没有过多地去解释、理解,而是通诗句与叙述文字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领会诗句、领会美丽的秋景。这一段有也很多词语含义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采用手势、比较等,让学生体会到“缓缓地”、“轻轻地”体现了野鸭的悠闲自在和云彩飘荡的轻柔。另外,像“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胸有成竹”等词语,我又采用动作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学生兴趣盎然。

  三、感悟写作过程,把学生带入习作殿堂

  语文教学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在研读教材和备课时,我发现课文中有这么两句:“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两句也许并不是课文的重点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课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王勃善于观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学生写作文也应该这样。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这两句用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一下写好一篇文章的过程,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模仿王勃写作的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观察与写前思考。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

  四、相机拓展,促进课内外的有效延伸

  本篇课文,简短的叙述了王勃路过滕王阁赴宴而写下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的经过,其实,背后的花絮很多,滕王阁的介绍、王勃的传奇与佳作、《滕王阁序》全文……资源极其丰富。

  本课教学中,我随着课文精读相机介绍王勃、滕王阁有关知识,在教学结束时,播放孙道临诵读的《滕王阁序》,还预设了:古今中外,像王勃这样的少年奇才,历史上还有很多,你知道那些?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等拓展内容,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热情,为学生在今后学习《滕王阁序》做好铺垫。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少年王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为了使学生在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的同时,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运用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的专题学习网站来自主学习课文。

  本课教学我力图体现以下特色:

  一、营造自主学习环境,注重学生个别发展。我将诗与画巧妙结合,自然导入课文,创设学习化的、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们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专题学习网站中,我将文本教材电子化,为重点的字、词、句添加相关的超级链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信息源。网页中的学习目标、配乐朗读、推荐作业等板块,特别是适时提供的学习建议,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章可循。我作为服务者,利用“监看”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加以个别指导。

  二、营造交流对话环境,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在学生充分浏览网页的基础上,我将让学生相互交流最喜欢的课文内容,并以第四自然段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创设自主学习、相互启发、全体获益、展示自我的环境,不仅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而且使人物形象得到凸显。并且巧妙地借王勃写作的例子,使学生懂得什么才是正确的写作方法。

  三、营造资料搜索环境,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积极鼓励学生继续上网冲浪,在网上进行拓展阅读,拉近学生与王勃,与滕王阁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来分享各自的新发现,使学生充分利用提供的信息资源,真正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另外,我将推荐开放的、具有个性化的作业,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转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形成资源与语文教学的系统整合,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课

  1、今天,学习第九课——少年王勃。师板书课题,学生跟写,

  2、指读、齐读课题,提示:少(shao)是多音字。

  3、课前同学们都已经自主预习了,一定做了很多工作。

  读熟课文的同学举举手?字词的读音都掌握了吗?

  4、检查字词。

  第一屏:滕王阁

  “阁”(知道什么是阁吗?生先说):类似楼房的一种建筑,一般是四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多建筑在高处,可以凭高远眺。

  你们了解滕王阁吗?(学生补充资料)对,滕王阁在现在的江西省南昌市赣江边,是唐高祖的儿子腾王李元婴在这里任都督时所建,所以以“滕王”为名,叫滕王阁。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享有“西江第一楼”的美誉。(出图)

  第二屏:都督

  都督注意多音字“都”,提醒:“都督”连起来读,第二个“督”读得轻一点。生齐读。

  师:都督是古时候的军事长官。

  “督”字注意写法,特别注意写好哪一笔?强调上半部分“叔”没有勾。师范写,生练写两遍。

  第三屏: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拍案叫绝

  四字词语读得好,平日里要多注意积累。

  小结:预习的很充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主动查查相关资料,帮助学习。好习惯继续保持!

  5、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你们了解王勃吗?查没查相关的资料?(学生介绍相关资料)师适时补充: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从小能做诗赋,显示出超凡的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小结:遇到这样写人的文章,查一查与人物相关的资料、生平、简介等,这是自主预习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

  过渡:文章讲了少年王勃的什么事?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文章的大体内容。(一人)

  出示屏幕:时间:重阳节

  地点:滕王阁

  谁:少年王勃

  干什么:写下《滕王阁序》

  你们看,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了这些,同学们想用什么词送给少年王勃?(有才华、才气、了不起)师:不仅有才气,而且非常有才气书中用了一个词——“奇才”。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奇才?(有特殊才能的)

  三、细读全文

  过渡:过渡:从哪儿看出王勃是一个(有才华、了不起)堪称奇才的人?同学们默读全文,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一)、品读王勃表现——体会“奇才”

  1、指名读句子。

  2、出示这段话。在这段话中发现没有,有几个重要的词语真的能感受到王勃是奇才,谁来交流交流?

  胸有成竹:心中有十足的把握。(没有事先准备,当场写成,时间很短)

  文思如泉:写文章时,思路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流出。

  笔走如飞:因为思路像流水,写起来特别快,一气呵成。

  3、小结:我们在读句子的时候,弄明白主要词语的意思,就能读懂句子的意思。

  (二)、理解学习“霞鹜齐飞、水天一色”——体会诗句的“奇”。

  过渡:还从哪儿能看出王勃是奇才呢?谁接着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1、我们还从哪儿看出王勃是奇才?

  2、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传世佳句。生读句子。

  2、诗句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3、出段落、诗句。让学生说明诗句意。

  诗句写得很精练,每个字都表示一定的意思。联系前面两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可以是一个字的,也可以是一句诗的。

  老师来考考你:“鹜”指的是什么?“孤鹜”?

  小结:读懂这个词,这句诗的意思就读懂了。说说下一句的意思。

  4、让我们想象着诗句描绘的画面,读一读。先练一练。

  5、配乐,教师引读。读出秋景的宁静、深远之美。

  音乐响。先指名。

  第一层:读出景色的空旷、辽远:

  师:王勃站在滕王阁窗前,此时正是初秋时节,眼前的赣江江水放眼流淌,一望无际,——

  望着如此空旷、辽远的秋景,王勃写下了千古吟诵的绝句——

  第二层:读出景色的宁静、壮美:

  师:在夕阳的映衬下,一切是那么的美丽,一只野鸭不知道将要飞向何方——

  望着如此壮观、美丽的秋景,王勃禁不住吟诵——

  晚霞飘浮,孤鹜上翔,仿佛在一起飞行,秋水清澈,长天明净,相映成水天一色——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作者:褚安娜    转贴自: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点击数:77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一

  作者:褚安娜   文章出处: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含义。

  2、  会背诵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字词:

  都督   南昌   宴会    探望   凝望    余晖    

  飞翔    孤鹜    千古传诵   读书  《滕王阁序》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奇才)

  2、              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奇才,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提醒学生默读的要求)

  三、          相机精读全文:

  1、              学习第一节:

  重点体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这句话,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略讲)

  2、              学习第二节:

  重点体会“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             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3、              学习第三、四节:

  a、             这两小节中哪些词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思敏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胸有成竹、拍案叫绝)

  b、             同学们找得很准确。我们先来看看,王勃胸有成竹的写出了千古的传诵《滕王阁序》,其中有一句最为出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示该句)谁愿意读一读?

  c、             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d、            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e、             大家来看:“鹜”字比较冷僻,平时用比较少,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是什么字?(鸟)谁能在这个句子里找到“鹜”字相对应的意思?那“孤”、“与”呢?又都是什么意思?

  f、             同学们都了解了这句诗的含义,那该如何读好这段景色描写呢?(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g、            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h、             不知道大家留心观察了没有,文中第三节和第四节中分别有一句带感叹号的句子,谁能找到?你知道这两个句子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又该怎么读好它呢?

  出示这两句:

  “让我来试试吧!

  “奇才!真是奇才!”

  四、          全文总结、诵读佳句

  通过刚才同学的动手动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少年奇才——王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段落和词汇是非常优美和生动,让我们从课文的三四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当堂背诵!

  五、          完成作业:

  1、              摘抄佳段第三第四节【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上网搜集整篇《滕王阁序》自己赏读或者将王勃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让更多的人都来了解这位少年奇才!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少年王勃》,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王勃,和他进行零距离的接触。   (齐读课题)

  师:这篇文章中有几个很有意思的词语,谁愿意上来写写?(两名学生)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千古传诵)

  生:评价(从正确和美观的角度)

  师:看到这几个成语,你的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上这几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才气)。

  师:课文中都督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夸奖王勃的?生:奇才

  (板书:奇才)

  师:才就是有才气,有才华,那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奇”字的呢?你觉得这里的其是什么意思?

  生:罕见的。

  生:特殊的。

  生:非常的。

  师:正是因为少年王勃很有才气,才被邀请来参加宴会,那么课文中的那几自然段我们可以具体的感受到王勃是个奇才呢?

  生:2、3、4小节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轻声的读2、3、4小节,看看那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生:交流。师手指着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写文章时写得快?

  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什么叫做文思如泉?你是怎样理解的?笔走如飞呢?

  师:王勃为什么能在写文章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是他以前就到过滕王阁吗?

  生:不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课文开头说滕王阁刚刚整修一新,王勃只是路过南昌,他本来打算是去看望父亲的。

  师:那他的文思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课文中说,当其他人在那儿你看我,我看你的时候,王勃却站在窗前“凝望”

  师:凝望是什么意思?

  生:目不转睛的看。

  师:王勃问什么会目不转睛地看?

  生:被美景迷住了。

  师:谁来把王勃看到的美景读一读?(2--3名)

  师:王勃站在窗前仅仅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的美景吗?

  生:不是,是在打腹稿。

  师:如果只看不想会怎么样?

  生:他就不可能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师: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成竹”在文中又指的是什么?

  师:正是因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么样写,所以他提笔的时候才会

  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王勃写文章的时候速度特别快,那他写的文章到底好不好呢?

  生:好。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都督读了他的文章,忍不住拍案叫绝。

  师: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

  生:拍着桌子叫好!

  师:那你们也拍着桌子把都督夸奖王勃的话读一读!

  师: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写得非常好,尤其是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

  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示句子)

  (指名读2--3名)

  师:这两句话是滕王阁序中最出名的两句,至今人们还在传诵着。它所展现的美景就是刚才王勃站在窗前,凝望到的迷人的秋景。

  (出示远处一只野鸭·······)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再来细细体会一下这迷人的景色!

  生:齐读

  师:如此美丽的奇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热情,当即就用这两句话把它描述下来了。

  (再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齐读。

  师:同学们,王勃写的文章令都督拍案叫绝,我们平时写的文章能让人拍案叫绝吗?为什么?

  师:王勃面朝着赣江美丽的景色是目不转睛地看,而我们平时看景色不注意观察,王勃再看景物的时候是

  生:边看边想。

  师:这就是勤思考,我们要想像王勃写文章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

  师:让我们捧起书,带着对王勃的敬佩,带着对他的赞美,一起读读3、4小节。

  总结:今天,我们读了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的时候当场写下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让我们一起记住当中的千古名句:

  (生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延伸:

  师:像王勃这样的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哪些人?

  生:孙中山、寇准、司马光、杨炯······

  同学们,要想让自己变得像王勃一样的聪明,我们平时就要做到:多观察、勤思考、敢创作!

  下课!

  反思:

  教《少年王勃》这一课,我引导学生反复读想“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会模仿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写前思考,这其实就是灵感的训练过程。学完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沿着这个起点走,每次习作,给学生这个时间。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而事实上,在习作指导中,我们老师说的太多了,自认为自己讲的非常好,其实课堂上还有好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所以老师传递的信号无法打通学生的大脑神经,所以最后还是好多学生不喜欢写。所以文中那中站在窗前的那些动作,何不为孩子也创造这样的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