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案
《给予树》教案(精选13篇)
《给予树》教案 篇1
一、教学实录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师:请同学们抬起头,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给予树。)谁会读?(生读课题。)真不简单,不仅读准了多音字“给”,也读准了生字“予”。(分别给“给”和“予”注音)谁再来读。(生再读课题。)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这一课,生字你们一定会读了,打开书找到认字表,同位之间互相检查,有读不准的就提个醒。(生生互查。)我来考考你们。(分别出示生词。生读,师相机正音。)
师:“援”还可以怎么组词?
生:支援、援助、救援、声援……
师:大家平时要注意积累。课文中还提到了援助中心,(出示“援助中心”)你了解“援助中心”吗?
生:是专门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慈善机构。
师:查找了资料,预习得多充分呀。
生:圣诞节的时候,援助中心在商场里设置给予树,挂上一些人的心愿,希望大家帮他们实现愿望。
师:这位同学说到的这棵挂着愿望卡片的树就是给予树。(师板画并贴心愿卡。)
师:再来看最后这个词。(出示“棒棒糖”。生读。)看这个“糖”字怎么才能写好?谁当小老师提醒大家。
生:左窄右宽。
生:“米”变成偏旁时捺就得变成点。
师:(板书“米”字旁),再看右边,横真不少,也有规律,横多距离要相等。(板书“唐”。)大家拿出笔来试着写一写,要注意写字姿势。(生练写“糖”字。)
师:我发现同学们学得就是快,一下子就掌握了规律,字写得不仅正确而且美观。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师:生字大家掌握得不错,谁愿意读课文?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首先听听他们读得对不对,然后找一找,故事里都写到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生分别读课文。)
师:他们读正确了吗?(生纠正。)
师:听得真仔细。熟能生巧,多读几遍就能读好。那谁来说说文章都讲到了谁?
生:妈妈、金吉娅、小女孩、兄弟姐妹。
师:谁给你的印象最深?(生:金吉娅。师板书“金吉娅”。)
师:她做了什么事给你们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生:金吉娅给陌生小女孩买了洋娃娃,给自己的家人买了棒棒糖。(师相机贴图。)
师:(指板书)大家看,在圣诞节前夕,金吉娅送给自己家人棒棒糖,却送给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同学们,对金吉娅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却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呢?
(三)精读品赏,解疑悟情
师:对啊,金吉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先来看看买了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娅吧,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画的描写金吉娅的句子是什么?
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课件将此句颜色变深。)
师:金吉娅现在什么样啊?
生:沉默不语。(课件颜色变红。)
师:知道什么是沉默不语吗?(生作沉默状。)对,就是这样,一句话也不说。文中的金吉娅沉默不语,就是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我理解的对吧?
生:不对,是什么也没说,可并不是什么也没想。
师:沉默不语的金吉娅究竟在想些什么呢?自由读1-3自然段,想一想。(生自读。)
生:妈妈让我们每人至少买四份像样的礼物,可我只买了棒棒糖,多不好意思。
师:这位同学真会读书,他联系了文中具体的句子,体会到了金吉娅没有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心里很难过。金吉娅的心里还会想什么?
生:妈妈好不容易攒了钱,我给小女孩买了礼物,怕妈妈生气。
师:是的,她的心里始终想着妈妈,很在乎妈妈的感受。
生:我应该向大家送上最诚挚的祝福,可我只买了棒棒糖,怎么面对大家呢?
师:这是对家人,对妈妈的愧疚呀。多么体贴的孩子。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自己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如果和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的样子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心情。谁愿意读?(生再读。)
师:哥哥姐姐兴高采烈是什么样?(生作手舞足蹈兴奋状)金吉娅沉默不语呢?(生表演沉默状)一边想象,一边读,谁再试试?(生又读。)
师:我们透过沉默不语,联系着上文,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感到她是那样体贴家人,可是她却只买了棒棒糖给家人,而给陌生小女孩的则是洋娃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解答这个问题?可以画出相关的句子。(生自读,画句子。)
师: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你画了哪些句子?
生: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生: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我注意到有不少同学都找了这句话,我把它打在屏幕上,看着屏幕谁再来读一读?(出示漏掉“什么都”的句子。生读,发现错了。)
生:老师你打错了,少了三个字。(师:少了哪三个字?)“什么都”。师:(出示正确的句子)不加“什么都”三个字不行吗?也很通顺呀,不信你们读一读。
生:不行,“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丁点儿也没有,丝毫都没有,任何礼物也没有,比一般的没有程度更深。
师:圣诞节是多么让孩子们盼望的节日呀,(课件出示各种礼物)因为那一夜他们会收到许多礼物,他们会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中。可是这个小女孩呢?她却什么都没有。(课件变成空白)你想,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礼物,没有关心,没有快乐,没有爱。
师:是的,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在金吉娅心里小女孩多么可怜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音乐响)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圣诞前夜她什么都没有,孩子们,现在你就是金吉娅,你走进圣诞节的商场,看到了那棵挂满心愿的给予树,小女孩的心愿卡吸引了你,金吉娅,摘下这张卡片,小女孩写什么了?(一生摘下卡片,读:快乐的圣诞节又到了,可是我总想哭。我一直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我要做她的妈妈,不让她孤单。请好心人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吧。)
师:原来,小女孩她一直盼望一个洋娃娃呀,白天,小女孩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一直盼望,晚上,面对着漆黑的屋子,小女孩还在盼望,甚至在梦中她还想着洋娃娃呀。看着小女孩的卡片,金吉娅,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小女孩好可怜呀,她什么也没有。
生:我想给她买一个洋娃娃,我想帮她实现这个愿望。
师:可是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的钱,她希望你和哥哥姐姐来分享礼物,你确定要帮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吗?你想清楚了吗?
生:想清楚了,小女孩什么也没有,她更需要礼物,更需要我的帮助。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段话。(生再读。)此时,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却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我们全明白了。那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
生:还送给了她快乐,送给了她温暖,送给了她关心,送给了她爱。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呀,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仁爱,感受到了她对小女孩的同情和体贴。(板书“善良”“仁爱”“同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圣诞音乐响)听,圣诞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有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如果我就是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是现在,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出示需补充的句子)同学们如果你也是金吉娅的家人,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我欣慰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生:我自豪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生:我感动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师:是啊,作为妈妈的我,我会──(师范读最后一段。)
师:作为姐姐的你会──(生读。)
师:作为哥哥的你会──(生读。)
师:还有我们每一个被感动的人会──(生齐读。)
师:让我们记住金吉娅,记住金吉娅给予我们的这些,一起来背诵,背不过的可以看着屏幕读。(生背诵。)
师:同学们,八岁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大家能够想象到小女孩收到洋娃娃时幸福的笑脸,那一刻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写一写。
二、《给予树》设计思路
《给予树》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家里并不宽裕的八岁小女孩金吉娅,在商场的给予树上发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心愿卡,便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小女孩。展现了金吉娅善良、仁爱的美好心灵。
设计本节课,我力求: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三个关键点,落实一个统一,体现一个情趣。
(一)围绕“一个中心”──体现主体性
“围绕一个中心”,即设计本节课时,都围绕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中心展开,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呢?我依据学情、年段特点、课文特点等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运用透过词语体会内心,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沉默不语”等词句,练习默读、朗读,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二)抓住“三个关键点”──突出发展性
关键点一: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我抓住金吉娅给家人和陌生小女孩所送礼物的强烈反差,引发学生思考,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送洋娃娃?”这一问题,这就是触摸人物内心的重点和关键。也想通过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当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时,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思考就会更加深入,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关键点二:抓重点词──精选训练点,在训练中得到发展。我抓住最能体现金吉娅矛盾心情的重点词语“沉默不语”进行训练。从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体验理解它的表面意思,到联系上下文透过该词体会金吉娅的内心,再通过对比朗读、想象朗读等策略,来感悟她对家人的爱。此环节,既学习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透过神情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出了情感。这样,从词入手,不仅读懂词语的表面意思,又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进行扎扎实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还追求达到披文入情的目的,实现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关键点三:抓重点句──挖掘动情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我抓住“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有许多礼物了,可是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句话。言为心声,这是一个八岁女孩的真情流露,它展示了金吉娅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课堂上,我抓住这个动情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什么都没有”入手,理解金吉娅要送洋娃娃的原因。透过金吉娅的这一语言,去触摸她关爱他人的那颗善良的心灵,学生真正在情感体验中做到了入境动情。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从中发现生活世界中向善的人性,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也带着一颗善心去融入社会、关爱生命。
(三)落实“一个统一”──突出学科性
落实“一个统一”主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突出了它也就凸显出了“语文味”。在指导学生理解“沉默不语”和“什么都没有”重点词句时,力求做到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的有机结合,既不是孤零零的训练语言文字,也不是脱离语言文字去凭空感悟,而是真正让“三个维度整体推进”,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落到实处,突出学科性。
(四)体现“一个情趣”──凸显情趣性
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充满情、趣、美、理的,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运用了情趣教学的思想,有意识地营造了有情有趣的教学氛围,如课前的游戏激趣,课中的创境激情,课后的写话释情等,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投入地、情趣盎然地、充满自信地学习语文。
让学生在情趣中,不知不觉地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和快乐,在趣与情的完美结合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语文素养。这就是设计这节课的基本理念。
教学评析
这是一堂朴实、扎实、情趣盎然的语文课。教师充分解读教材内容、准确定位年级特点、紧紧扣住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展开心灵对话。寓教于思、寓教于情、寓教于法,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境地,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习得方法、自主实践的同时,激发求知欲望、获得情感体验、推动心智发展。
(一)含英咀华,品味语言体悟作品语言之精妙乃学生学习语文的根脉所在。教学中,教师抓住最能反映主人公金吉娅内心世界的语句,找准其体现人物善良品质的关键处、精妙点,让学生咀嚼体味、交流碰撞,感受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人文情怀,触摸人物丰富的情感领域,令人回味无穷、赏心悦目。
例如,引导学生关注金吉娅走在回家路上的神情──“沉默不语”,由表及里深层剖析,联系生活的表演体会,联系文本的词意辨析,走进文本的揣摩碰撞,抒发情怀的多元朗读。透过“沉默不语”,让学生真切感受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因没能给家人买像样礼物那种担心、愧疚、难过的复杂心理。
再如,引导学生发现金吉娅对妈妈讲述中所强调的──“什么都没有”,通过比较句子、文字解读、形象感受、拓展想象,丰富与拓宽语言内涵及外延,推想小女孩无助与孤单的生活现状,为动情入境地体会金吉娅美好的品性与纯洁的心灵做足铺垫。
(二)情理交融,文意兼得
叩击心门的文本解读当依文入境、由境动情、因情悟理、明理陶性。学生当作金吉娅走进商场亲手摘下心愿卡,轻声读出小女孩心中的渴求,自由抒发自己此时所思所想,辅以教师语言渲染、音乐烘托、画面陪衬。用文之情、师之情、境之情将学生情感心弦拨动、思维闸门打开、智慧火花点燃,他们积极主动、入情入境地表达、交流、运用、诵读、积累。此刻,学生已不再是旁观者、阅读者,他们就是金吉娅,毅然决然地去帮助那个需要关爱与温暖的孩子;他们就是金吉娅的兄弟姐妹,去真诚地拥抱令人激动、自豪、欣慰、幸福的亲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巧妙创设的教学情境,情真意切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生发多层面、多纬度的心灵对话,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的陶冶、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升华。
(三)自主探究,促进发展
“学贵有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目标摆在了重要位置。本文教学从整体感知切入,设置对比点,引发学生问题意识,提出有助于深入感悟主人公思想情感的核心问题──“为什么给陌生人买贵重的礼物?”通过金吉娅为家人买了便宜的棒棒糖后复杂心情的体会,了解到她也在体贴、惦记着自己的家人,随着越来越强烈的矛盾冲突,更加印证了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性,增强其深度探究的意义。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引导学生关注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引发探究欲望,在积极的自主实践中实现自主建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给予树》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游戏:看图猜节日
(课件出示相应节日中秋节、感恩节、春节和圣诞节的图片)
2、了解圣诞节(课件出示圣诞节图),
对西方人来说,圣诞节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中国人过春节一样。圣诞节的时候,孩子们能收到很多礼物,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有关圣诞节送礼物的故事,相信你们会有很大的收获!
一、课题导入,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____树。(学生齐读)
2、指导学生读准给予一词。理解给予的意思吗?想象一下,给予树什么样?会有什么用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边读边想,画出不懂的地方。
4、学习生字新词:
⑴投影打出本课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⑵在认读圣诞节一词时,让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
⑶在认读沉默不语时,让学生找出书上含有这个词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⑷在认读援助一词时,投影打出有关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教师直接做出解释:援助中心就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⑸在学习如愿以偿、仁爱、体贴等词语时,教师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指导学生读好。
二、再读课文,粗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⑴读通课文,把不易读准的地方多读两遍。
⑵想一想,课文中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完成下面的填空:在到来之前,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送给了一个的女孩。金吉娅是个的孩子。
板书:金吉娅陌生女孩
三、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1、在田字格中书写12个生字。
2、练习组词:
予买即
矛卖既
3、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两个泡泡。
4、家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通读全文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亲人的关爱,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这爱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指名5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披文入境,体会情感
1、教师引读:在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课件打出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指名学生读。
2、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呢?她内心的难过还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引导学生阅读后文金吉娅的自述。)
3、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想?(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家里并不宽裕来体会。体会分享与分的不同。
4、引导想像:让我们跟随着金吉娅一起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那张牵动人心的小卡片(音乐声起,课件打出根据课文内容写成的小卡片,指名学生读一读。)
5、看了这张卡片,金吉娅会想到什么呢?请你默读课文,读后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说一说。重点体会以下两层意思:
⑴小女孩太可怜了。
⑵只有20美元,买了洋娃娃哥哥姐姐的圣诞礼物怎么办?
(学生发言中教师指导朗读。)
6、观察书上的插图:当金吉娅把洋娃娃和那张卡片送到援助中心的礼品区,她又会和工作人员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学生和老师一起演一演。
(教师扮演工作人员,相机向金吉娅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金吉娅善良、纯洁的爱心。)
7、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指名学生读。
8、想象一下,那个得到圣诞礼物的小女孩会怎样想?你能替她说两句感激的话吗?
9、如果你们就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当得知这一切,你们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互动,进行口语交际。
10、在这个圣诞节,你认为除了棒棒糖,大家还分享了什么?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三、深入解读,适度拓展
1、谈一谈你怎样理解给予树的含义?它到底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愿望快乐爱心友谊真情
2、从下列口语练习中选择一条,练习复述:
⑴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明天你打算怎样对你的同学说起这件发生在你家里的事?
⑵如果你是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回到家里,在与家人聊起这件事时,你又会怎么说呢?
⑶如果你就是金吉娅的妈妈,第二天早上一出门,就遇到热心的邻居,听说昨天你的女儿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能说给我听听吗?你该怎么说?
⑷如果你就是那个得到礼物的小女孩,你又会怎样对别人提起这件事呢?
3、小结:勾画板书,画出树形图案。
《给予树》教案 篇3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上节课你们读了课文,那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三、学课文1到3自然段
1、指读1、2段后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2、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⑴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⑵圣诞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20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
为什么不是五份呢?
3、指导朗读,体会盼望圣诞节的心情。
4、指读第3段,学生边听边评议:读得有感情吗?为什么?
5、指名再读,再评议,再指导朗读。
四、学习4、5段
1、齐读第4段,讨论: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第4段中金吉娅说的话。
3、用横线划出金吉娅买洋娃娃送给女孩的句子。
4、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5、指读第5段:
⑴讨论:金吉娅给家人的圣诞礼物只是50美分一大把棒棒糖吗?为什么?
⑵引导学生理解妈妈心情的变化。
⑶齐读,让学生充分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五、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
2、 感情朗读含义深刻的句子。
3、 理解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体会她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体会她对家人的爱。
教学准备
给予树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
一、欣赏图片、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节吗?
生:圣诞节
师:西方的圣诞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你们知道圣诞节是几月几号吗?
生:12月25号
师:你们了解圣诞节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1、出示图片欣赏,了解圣诞节。
(圣诞节到了,人们在圣诞树上挂满了什么小礼物,多漂亮啊!这是圣诞节大餐,有什么火鸡、烤鹅,多丰盛啊!在这团聚的节日里,大家互相赠送什么礼物,希望能送出自己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多温馨啊!还有慈祥的圣诞老人,赶着驯鹿给孩子们分发什么礼物,多幸福啊!)
师:圣诞节真是个美好的节日啊!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个发生在美丽的圣诞夜的故事吧!
2、出示给予树:
师:谁来读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师:真不简单,不仅读准了多音字给,也读准了生字予。
3、出示给予注音:
师:多音字给的另一个读音是什么?
生:gěi
师:咱们仔细地来看看,写予要注意什么?
生:与矛的区别,不要多一撇
师:请小朋友拿出手,跟老师一起课题写到黑板上
4、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123页,在课题下面写写予,注意写字的姿势要正确。
书写予。
二、走近文本,初知大意
师:《给予树》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认真地读读课文。
出示: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请教同桌或借助拼音帮忙;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1、自读课文,个别指导。
师:请小朋友看看大屏幕,课文中这几个比较长的句子你们能读通顺了吗?
出示: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有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2、自读,指名读(正音,读好生字)齐读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可以借助老师给你的这几个词语简单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出示:20美元 50美分 棒棒糖 洋娃娃
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圣诞节快到了,妈妈给了每个孩子20美元买礼物。金吉娅买了一些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送给哥哥姐姐,却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
三、走进文本,解疑悟情
(一)感悟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
师:金吉娅给哥哥姐姐买了棒棒糖,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那哥哥姐姐们都买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
师:他们买了这么多这么好的礼物,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开心、兴奋、/article/兴高采烈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他们买了礼物后兴高采烈的句子吗?赶快找一找。
1、读课文,找句子。
指名读句子
2、出示: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
师:谁想读读这一句?
指名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体会。
师:请你( )地读一读。2名
师: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你的( ),尤其是兴高采烈这个词,读得特别到位。
《给予树》教案 篇5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⑵ 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读书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⑵ 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⑶ 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⑷ 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两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2、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⑴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⑵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①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②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⑶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①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②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⑷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二、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给予树》教案 篇6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 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2)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4)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两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2、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 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①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②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 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① 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② 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4)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二、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2、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10个认读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品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心。
教学重难点:
品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圣诞节气氛的教室。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圣诞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介绍故事背景
1、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关怀,因此,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表达我们的感情。于是就有了一个个节日。你知道有哪些节日。
2、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圣诞节。读关于圣诞节的介绍。
3、揭题:在让人陶醉于温暖的圣诞节发生了一个让人备感温暖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给予树》。正音:给(ji)。理解:给予的意思就是给。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本理解给予
1、 过渡: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请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反复地多读几次,然后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词语
(1)反馈:刚才读了课文,这个词你读懂了吗?能不能从哪些句子中知道谁给予谁什么?
(引导:刚才我也和你们一起读课文,我读懂了在第2自然段中我给我每个孩子二十美元,这是妈妈给予孩子的。还有吗?)
(2)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我们学懂了这个词,这篇课文中还有好几个新词,你在读中是否也已经学懂?
(3)自由读
(4)小老师带读。师:请位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对的地方我们跟着读,不对的地方我们纠正了再读。
(5)这些词刚才是否读懂了,哪些词读起来还有困难的?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意:
圣诞节 师:你们看(意图:渲染气氛,感受西方圣诞节的热闹,拉近东西方文化距离。)看课后P126资料袋,自己去了解圣诞知识。问:圣诞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指名2、3人)
援助中心 师:这个还是我来告诉你吧,它是一个慈善组织的赞助机构,他们利用圣诞节在商场里摆上圣诞树,上面挂满了需要帮助人的愿望。
(机动 沉默不语 谁读懂了?
如愿以偿 课文里谁如愿以偿?她想要一个洋娃娃,金吉亚送给她,她如愿以偿。
分享 谁能把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一百美元由五个孩子分别享受。
仁爱 现在我们初初读了课文,等学完课文,我们会更深地学这个词。)
3、再读课文。
学习了这些词语,请大家再读课文,那些难读的地方这次能不能读好了。思考:圣诞节前夕,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划出描写妈妈心情的句子。
我为什么会生气?
三、研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金吉娅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进入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找到第四自然段读。(反馈:给一个小女孩买了个穿裙子的洋娃娃。)
2、金吉娅为什么会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呢?找出来读一读句子。
再出示,我也找出来了
再读句子
3、对呀,金吉娅就是认为自己一家人,已经能得到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得到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她一直盼望,张开想象,她为什么会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呢?(发散说话)
早上,她盼望;
梦中,她盼望;
晚上,她盼望。
从晚上到早上,从梦中到清醒的时候,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
3、她太想得到洋娃娃了,在圣诞节前夕,她向圣诞老人寄出了自己的心愿,她会怎样写呢?就是这张卡片,你就是这个小女孩,把你的心愿告诉圣诞老人吧!
4、小练笔。
6、对于小女孩来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7、如果你是金吉娅,看到小姑娘的心愿,你会想些什么?
8、后来她也是这么做的,一边是她的哥哥姐姐和妈妈,一边是(需要帮助的陌生的小女孩),最后她选择了
四、感情升华
1、 此时此刻,联系金吉娅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2、是啊,如果我们都能像金吉娅这样心中充满爱,就会有更多象小女孩那样的孩子露出甜蜜的笑脸,只要我们每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才会更温暖!下课!
《给予树》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美好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圣诞节卡片
2.课前学生搜集圣诞节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圣诞节场景,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
2.从预习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
【课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些风俗学生不太熟悉,因此要尽可能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的方式了解圣诞节,并播放圣诞节的音乐,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理解“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1.默读课文,个人自主探究,在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2.小组内部交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它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四、品读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1.出示插图,谈谈自己的发现。
2.品读金吉娅的话。
(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金吉娅说的话,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金吉娅说的话。
(3)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4)再读金吉娅的话,注意读出金吉娅因为没能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的语气。
(5)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3.再次看图,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4.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1.小练笔:替陌生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回复给金吉娅姐姐。
2.生生交流,互评。
六、作业超市
1.我要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读给大家听听。
2.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
3.自制贺卡,为亲人送上祝福。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同桌互相读读生字、新词。
2.检测:字词巩固游戏:“你指我猜、开火车、生字开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金亚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二、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重点区分“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
2.师范写“矛、卡、仁”。
3、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紧紧地拥抱”。
3.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学生自自悟,把这句话多读两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引导学生理解“善良”、“仁爱”。
(这两个词语本身有很深的含义,不宜做太深的解释,引导学生体会如下就可以了:)
善良──心地纯洁。
仁爱──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
6.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
如愿以偿──在本文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加深理解:
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
7.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话。
教师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8.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四、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母亲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1)首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时,妈妈为什么很生气?
(2)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妈妈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教师小结:妈妈的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我们可以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五、总结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包括母子之爱、手足之爱、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
六、作业设计
元旦节快到了,让我们给亲人、朋友送上我们心中的爱吧。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祝福。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爱的奉献”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的基础上完成这次实践作业是很有意义的。】
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课文给予树
圣诞节快到了。该选购圣诞礼物了。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圣诞节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接着,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商场,分头去采购,约定两小时后一起回家。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一回到家,我立即把她叫到我的房间,打算和她好好谈谈。没等我问,金吉娅先开口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给予树》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偿”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2、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
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给予”,谁能读好这个词?这个词什么意思?
2、板书“树”,齐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
金吉娅 给予 圣诞节 分享 沉默 棒棒糖 到处逛 援助中心 仁爱 如愿以偿
(1)上面这些生字哪些你早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把第一次见面的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带读生字词、齐读。
(3)单独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予 圣 诞 享 默 糖 逛 援 仁 偿
(4)哪个词语你还不太理解,请大家帮助你。
知道“圣诞节“吗?谁来说说?
出示课后“资料袋“内容,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给予”
1、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用“——”画出来,看看他们之间谁给予了谁什么?
2、交流。
(1、妈妈给予孩子们20美元;2、孩子们相互买礼物;3、金吉娅给哥哥姐姐买棒棒糖;4、金吉娅给陌生的女孩一个洋娃娃;哥哥姐姐给予家人礼物。)
3、你们真会读书!一下子能从文中找到这么多的给予。那么在这些给予当中,谁对谁的给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四、深入研读,感悟金吉娅的“给予”
1、请认真读一读第四自然段金吉雅对妈妈说的话,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看看你会有什么感悟?
2、这段话真的好感人,只读一遍是不可能理解金吉娅的内心世界的。你们要反复地读,细细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一个标点,这样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有那么一个词突然就跳入你的眼帘,抓住这个词,用把它画下来,好好想想你能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3、出示金吉娅说的话。学生交流。我们来看一看那个词跳入了你的眼帘,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重点指导以下几个词。
(1)什么都没有。
出示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这个小女孩可能没有什么?你觉得这个小女孩怎样?
师:你和金吉娅一样富有同情心,把你的这份感受带到句子中,读出你的小女孩的同情来。指名读、齐读。
(2)援助中心。
出示句子: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援助”是什么意思?(帮助的意思。)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慈善机构。)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人最需要别人的帮助?文中的小女孩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再读这个句子,用“○”画出句子中的动词,看看你从中金吉娅的做法中体会到什么?
此时,你就是金吉娅,我很想问问你,你给小女孩买洋娃娃时怎么想的啊?可是,你和家人买完礼物回来的途中,哥哥姐姐们都兴高采烈,你为什么沉默不语呢?
师:金吉娅毅然决然地买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读出金吉娅的这份坚决来。指导朗读。
(3)一直盼望。
出示句子: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都是什么时候盼望?盼望的什么?(早晨、中午夜里、梦中……)
师:从早晨到晚上、从梦中到醒来,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就是——一直盼望。读出小女孩一直盼望的心情来。指导朗读。
假如这个小女孩就在你的身边,你会怎么做?
师:你和金吉娅一样也是一个善良又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4)省略号
你从这个标点读出了什么?
指导朗读:“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五、学习最后一段,
1、看着如此懂事的可爱女儿,妈妈紧紧拥抱着她,此时,妈妈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
2、师:所有的语言都显得很苍白,妈妈深情的拥抱胜过千言万语!同学们再想一想,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她送给家人的仅仅是一把棒棒糖吗?
板书: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3、此时,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骄傲、自豪……)请再次回到课文,看看之前妈妈的心情都是怎样的?为什么?
4、妈妈所有的担忧和生气在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举动面前变成了高兴和自豪!此时的哥哥姐姐也来到了她们的身边,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5、此时此刻,我想每你们都对“给予树”有了深刻的理解,你现在可以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6、这样一棵充满了爱心的给予树应该种植在我们每一个的心里!
六、拓展写话
1、同学们,当那个小女孩从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自己期待已久的洋娃娃的时候,她会说什么?请你们替这个女孩写一写感谢的话。
2、交流写话。
板书:
给予树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给予树》教案 篇10
观课议课是语文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是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是探索、诊断、检验课堂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方法,也是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语文教研形式。
长期以来,我们青年教师将观课、学课作为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曾经无数次醉心于名、特、优教师的独具匠心的设计,痴迷于大家富丽堂皇的课堂气象。总以为,大家就是这样的,是高不可攀的,是可望而不可及。这种想法止步于听到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
《给予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在随家人购买圣诞节礼物时,用自己原本准备为家人购买圣诞礼物的20美元,为一位陌生的希望得到救助的小姑娘完成圣诞愿望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内容浅显,但感情真挚,人物形象丰满感人。于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给笔者全新的感受——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也能上得很好。
一、精研课标,教学目标简明
按照课标要求,三年级的阅读教学第一条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条是“初步学会默读”,第三条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八条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1.读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他紧紧围绕课标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一项重要目标予以落实,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读的训练,目标达成度高。文中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是表现她金子般美好心灵的重要部分,读好这段话对理解人物、感受语言至关重要。在学生读不出金吉娅对家人的愧疚,但又认为自己做的正确的复杂的心理时,于老师适时地进行了范读。在声情并茂的范读后他问学生“从我的朗读中,你觉得金吉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回答:“有爱心,有同情心,善良,仁爱。”“我在读金吉亚的话时,仿佛就变成了只有八岁的金吉亚。家里并不宽裕,妈妈好不容易攒了一百美元,每人只能分到20美元去选购圣诞礼物,而且妈妈要求每人至少要买四份圣诞礼物,但是我却用这二十美元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圣诞礼物。现在,我就站在母亲面前告诉她这一切。请大家把金吉亚说的话好好读一下,看谁能读出她的仁爱、同情、体贴和善良。”于老师说。在学生的练习中,老师还不时提示大家注意课文中“低”“难过”等词语,“她声音很低,因为她不敢大声说,她没有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没有买到四份像样的礼物,所以声音低,不敢说。再想一想她是个那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你就能读好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把自己想成金吉亚,还原文中的情境,非常精彩地朗读出了这段话,使读书的目标圆满达成。
2.词语教学目标高标准达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于老师的词语教学独具特色,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于老师抓住“并不宽裕”这个并不起眼的词作为突破口展开词语教学训练。在理解“并不宽裕”的词义时于老师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这个词的理解程度直接制约着学生对金吉亚美好品质的理解,所以当学生说出“‘并不宽裕’就是家里不富裕,没大有钱”的认识后,于老师并没有满足学生此时对词语理解的反馈。他继续追问“书上怎么写的?从一二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里钱不多,生活不富裕?”并要求学生拿起笔,在书上圈画出哪些词句能说明“并不宽裕”的意思。学生按照于老师的要求默读课文,圈画词语。学生很快找到了“只攒了100美元”,“五个孩子分享”,“每个孩子二十美元”的句子,于老师板书下“一百美元”、“五个”、“二十”几个词。再一次让学生联系这些数字理解“并不宽裕”这个词。在最后他总结到:“同学们,好多词语的意思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只要我们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就可以把它读懂。”并要求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去理解“如愿以偿”。在教学的第三个板块,于老师根据课后习题设计了小练笔,并强调要“用上黑板上的所有词语”(如愿以偿、并不宽裕、一百、五个、二十、八岁),达到了积累运用的目的。只有会运用,才是真理解。可以说,于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紧紧围绕课标,简明务实。
二、精研文本,教学内容简要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选择的得当与否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的瓶颈。我们遗憾地看到,一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很多情况下是凭着“这里我要讲,我该教这里”的直觉在选择教学内容。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而不是其他内容,选择这些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我们的教师没有理性地追问过自己。这种下意识的选择行为导致课堂上教师该讲的内容不讲,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书上写的明明白白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上转圈圈。更有甚者,会把学生原来读懂的又教糊涂了。
依据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于老师抓住了“一二一”就高质量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即:读好一段人物语言,理解两个词语,写好一段话。金吉娅对妈妈的那一段话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描写生动,是理解金吉娅善良、仁爱的突破口。于老师紧紧抓住这段话的朗读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在学生读不好的时候,于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在学生的心和作者的心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一下缩短了作者和学者心灵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于老师说,学生读不好的原因是学生看到的是字而不是感情。当我们把学生引导到作者的感情轨道上使,文本的难点瞬间攻破。通过“并不富裕”和“如愿以偿”两个词的理解,即上下贯通了文本有使表现金吉娅品质的重点词语凸显出来,可谓精巧。在写话的训练中,于老师要求用上黑板上的所有词语。这些词语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节点,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关键,是揣摩人物品质的凭借。当学生恰当的使用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已内化为学生的词语。
三、精研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简练
学习活动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能否设计出并有效地组织好学习活动,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有人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在《给予树》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没有看到花哨的表演,繁复的环节。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常态的,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平时采用的方式:读读书,交流交流,写写话。读、说、写是学好语文的常道。关键是在这些常道中如何达到不寻常的效果,那需要教师用心地用好每一种方式。有效的学习活动方式有时可以很简单。
在观课议课中我们老师要清楚观、议的要点,要思考语文到底教什么,给学生留下什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和过关意识。只有这样,我们开展的观课议课活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
《给予树》教案 篇11
设计理念:
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都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在关键的词句之中。语文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特别”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进入课文、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此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就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设计特色:在扎实有效的词句学习中,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几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3、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谁知道圣诞节吗?学生介绍,出示课后的资料袋。
2、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 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圣诞老人觉得给予比索取更快乐,他每年在12月24日夜里会拿着礼物送给小朋友,实现他们的愿望。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有关圣诞节的。
3、出示课题:给予树。质疑课题,正音给予(jǐ yǔ),简单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知道什么?(为什么以给予树为课题,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谁给予谁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轻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交流: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暗示 猜测 立即 卡片 盼望 显然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适时点评。
4、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点击“给予”,感受“爱”。
1、课文以“给予树”为题,文中写了谁给予谁什么?你能找出来吗?
2、汇报并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略谈你感受到了什么?
a、 妈妈给予每个孩子二十美元。
b、孩子们给予对方圣诞礼物。
c、 金吉娅给予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
3、这么多的给予,不同的爱,谁的给予让你最为感动?为什么?
四、细读文本,走近金吉娅。
1、孩子们买圣诞礼物,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一天,他们多快乐呀!同学们,孩子母亲的心情又是怎样呢?(担心 生气)
2、快速读课文,找找妈妈为什么而担心,又为什么而生气?并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a、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读句子,你体会到什么?交流,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妈妈的担心,妈妈的爱。谁能把这“担心”读好,指导朗读。
b、妈妈为什么很生气?引读: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或是姐姐,你能告诉我,她为什么沉默不语吗?
出示句子: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好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指名读句子,学生自由读,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想?
3、妈妈生气了,如果你就是金吉娅,怎么解释?(学生反复读第四自然段)
妈妈很生气,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一回到家、立即)金吉娅呢?(难过),请你向妈妈解释。从金吉娅的话语中,你听懂了什么?(善良、仁爱、关爱、同情……)她为什么难过?(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金吉娅,准备买洋娃娃送给小女孩时,你想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金吉娅此时的内心感受?
4、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5、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学生自由设计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练说妈妈的话语。
交流:什么叫“如原以偿”?如果你是那个陌生女孩,当你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你会怎么想?又怎么做?如果你是金吉娅,你听到了女孩的话,你又会怎么想?
五、回文品味,引领提升。
1、给予树,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同情、友爱、爱心、体贴、善良、仁爱……)
2、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每个人的心里)
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说一定会充满爱。
六、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学生抄写生字和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
1、听写词语。(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暗示 猜测 立即 卡片 盼望 显然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2、出示文中最后一段话,读一读,写一写。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选择你喜欢的一小节,练习有感情朗读,展示、评议。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拓展练习。
1、小练笔:金吉娅向陌生的小女孩献出了爱心,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交流。
2、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元旦搞一些活动,如“新年的祝福”,写祝福的话语,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祝福。
uploadfiles/2006-12/1217575485.ppt
《给予树》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金吉娅美好、善良的心灵。
3、在朗读、品味的过程中,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了解“给予”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抓住重点段做为切入口。
1、师引: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继续来学习《给予树》。 齐读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中的什么内容?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2、出示:
把 ,给予了 。
3、学生回答,并借机追问,你是从哪一小节中读懂的?请你把它再好好读一读。
二、研读最后一小节,初次体会感情。
1、齐读最后一小节,(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解释“如愿以偿”(你读懂了“如愿以偿”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课文中讲谁的什么愿望终于实现了?
是谁帮她实现的?请你连起来说一说。
3、师引:那个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后,她绽开了甜蜜的微笑,这就是一个(学生齐: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师引: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我想这个填空题一定也难不倒你了。
出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 ),还送给我们( )。
但是如果,我这样表达这句话,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了吗?
出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提示:交换了位置,作者想强调的内容不同,在妈妈的心里,对一个陌生女孩的爱心和棒棒糖相比,哪个更让妈妈喜欢?)
5、师引:是啊,在妈妈的心里,女儿的善良和爱心是多么的珍贵啊!此时此刻,妈妈的内心是(高兴、激动、自豪、兴奋等)你能读出妈妈的心情吗?
指名、齐读
三、研读三、四两小节,再次体会感情
1、师引:金吉娅送给一个陌生女孩的是昂贵的洋娃娃,送给自己的家人的却只是棒棒糖,难道金吉娅不爱自己的家人吗?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请你再次静下心来,细细读读课文,找到句子来体会体会。
2、出示交流:(注意要求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并加上自己的理解)
A、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吉娅的心里“像样的礼物”该是怎样的?
B、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注意用第一人称)
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3、师引:是啊,金吉娅心里很担心、难过而沉默不语,哥哥姐姐们却个个兴高采烈,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
4、师引:那金吉娅为什么还要把那么贵的礼物送给陌生的小女孩呢?
(1) 找出金吉娅说的理由,并用笔划出那句话。
(2) 我们在读这段话时,是不是也要象金吉娅前面说话的声音那样很低吗?为什么?(想得到妈妈的谅解、肯定、支持)
(3) 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试读)一起来试一试。(齐读)
(4)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金吉娅的话吧!(师生合作读)
四、课文,升华情感
1、听了金吉娅轻轻的叙述,你了解到金吉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用上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说一说。所有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都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爱”。
2、感情引读最后一小节:
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作为孩子的母亲,所有的语言都无法表达她此时此刻内心的激动,只有(激动地读一读)
作为孩子的母亲,也为刚才误解了孩子而感到深深的歉意,千言百语化作一个深情的拥抱,(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
作为孩子的母亲,更为有一个这样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他人的孩子而
感到自豪,于是(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4、在一个温暖如春的下午,金吉娅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来信,那是那个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的来信,信上会怎么说?(想象说话)
5、师引:
同学们,“给予”是一种快乐,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给予”是冬是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你的心,也温暖了他的心……你觉得“给予”是什么?(要求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自己对“给予”的理解)
五、全文: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是付出,更是一种收获,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给予树》教案 篇13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它承载着识字学词、训练语言、积累语感、习得读法、陶冶情操等教育任务,因此,本设计力图追求阅读课的教学意义,注重识字、写字教学,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在对内容的理解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言的训练中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
收集、了解西方过圣诞节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
____树。
学生齐读。
同学们见过各种各样的树,见过这种树吗?补充板书“给予”。
指导学生读准“给予”一词。
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吗?想象一下,“给予树”什么样?会有什么用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边读边想,画出不懂的地方。
3、学习生字新词:
⑴投影打出本课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⑵在认读“圣诞节”一词时,让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
⑶在认读“沉默不语”时,让学生找出书上含有这个词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⑷在认读“援助”一词时,投影打出有关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教师直接做出解释:“援助中心”就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⑸在学习“如愿以偿”、“仁爱”、“体贴”等词语时,教师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指导学生读好。
设计意图:不识字不能读通课文,而“读通”课文是阅读学习的'根本,本固才能枝繁叶茂。因此,从新课导入时就开始学认生字新词,且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在不同阶段将一些词语随文而学,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有机、多变地让学生读相关的课文,把课文读通、读熟,在整体感知中培养语感。
二、再读课文,粗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
⑴读通课文,把不易读准的地方多读两遍。
⑵想一想,课文中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 )到来之前,( )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 ),送给了一个( )的女孩。金吉娅是个( )的孩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通全文的过程中,解题审题、学习字词、了解层次、粗知大意、整体感知,为深读课文打好基础,应是第一教时──初读课文阶段所追求的教学目标。而“粗知大意”,也未必只有“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这一种方式,本教案采取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填一填,说一说,既训练了思维,又训练了组织语言的能力。
三、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1、在田字格中书写12个生字。
2、练习组词:
予( )买( )即( )
矛( )卖( )既( )
3、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两个泡泡。
4、家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写字是识字的一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课上动笔写一写,不但是巩固识字的手段,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组词练习的设计,目的在于及时抓住本课中出现的形近字让学生加以比较,体现了温故知新、重视训练、夯实基础的思想。默读思考的作业设计,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通读全文
师: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亲人的关爱,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这爱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
指名5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前,设计“激情导入、通读全文”的环节,既是与前面的学习进行有机衔接,又能起到创设情境、激起情感的作用,为进一步展开理解课文做好了知识和情感的双重铺垫。
二、披文入境,体会情感
1、教师引读:
在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
(课件打出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指名学生读。
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呢?她“内心的难过”还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引导学生阅读后文金吉娅的自述。)
2、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想?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家里并不宽裕”来体会。体会“分享”与“分”的不同。板书“分享”。)
3、引导想像:
师:让我们跟随着金吉娅一起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那张牵动人心的小卡片……
(音乐声起,课件打出根据课文内容写成的小卡片,指名学生读一读。)
看了这张卡片,金吉娅会想到什么呢?请你默读课文,读后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说一说。
重点体会以下两层意思:
⑴小女孩太可怜了。
⑵只有20美元,买了洋娃娃哥哥姐姐的圣诞礼物怎么办?
学生发言中教师指导朗读。
4、观察书上的插图:
当金吉娅把洋娃娃和那张卡片送到援助中心的礼品区,她又会和工作人员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演一演?
(教师扮演工作人员,相机向“金吉娅”提出一些问题。如:这么漂亮的洋娃娃,花掉了多少钱?你家一定很有钱吧?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帮助学生理解金吉娅善良、纯洁的爱心。)
5、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指名学生读。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
板书: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你怎样理解“如愿以偿”?想象一下,那个得到圣诞礼物的小女孩会怎样想?你能替她说两句感激的话吗?
如果你们就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当得知这一切,你们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互动,进行口语交际。
师:在这个圣诞节,你认为除了棒棒糖,大家还“分享”了什么?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多次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这其间,既有想象力的培养,又有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既有分析能力、朗读能力的提高,又有高尚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水乳交融。
三、深入解读,适度拓展
1、师:课文读到这里,谈一谈你怎样理解“给予树”的含义?它到底“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
爱心
2、从下列口语练习中选择一条,练习复述:
⑴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明天你打算怎样对你的同学说起这件发生在你家里的事?
⑵如果你是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回到家里,在与家人聊起这件事时,你又会怎么说呢?
⑶如果你就是金吉娅的妈妈,第二天早上一出门,就遇到热心的邻居,“听说昨天你的女儿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能说给我听听吗?”你该怎么说?
⑷如果你就是那个得到礼物的小女孩,你又会怎样对别人提起这件事呢?
3、师小结:
一棵给予树,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有形的礼物,更是无形的爱心和美好的品德(勾画板书,画出心形图案。),让我们记住这个感人的故事,记住小金吉娅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结尾处设计的教学环节,意在通过进一步挖掘“给予树”的内涵,带给学生思想的启迪,激起学生向善的情感和爱心。另外,课文中有很多凝练、优美的语言,应让学生吸收、内化,因而设计了口语练习,意在挖掘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人人参与,从不同角度练习表达、积累语言,体现语文学习的本体目的。同时,这一设计也力图起到进一步理解深化主题的作用。因为文章写的是金吉娅的爱心,而这爱心却与金吉娅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不无关系。细细品味,母子之爱,手足之爱溢于字里行间,更衬托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的可贵。因而站在家人的角度讲述金吉娅的故事,为金吉娅的行为感到骄傲,也在情理之中。
【板书设计】
31、给予树
分享爱心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设计,简洁明快,既突出了理解的重难点,又体现了本课情感的目标。心形简笔画,暗示了课文的主题,意在以鲜明的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特别建议】
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本设计突出体现了在情境创设中激起情感,在情感的不断升华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练习表达。因而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课件,除本课需掌握的生字新词以及相关的重点语句要做成演示文稿之外,愿望卡的制作和圣诞音乐的插入都应提前做好准备。教学中做到使用适时、适度、自然、流畅,与语言学习整合起来,成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本教案多处设计运用语言练习表达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地给予恰当地评价,既激励学生勇于表达,又要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给予树》反思1
《给予树》这篇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
在我们国家,也只有春节能和圣诞节相提并论了。一样的热闹,一样的充满了欢乐。不同的是,在我们国家,小孩子都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只是不断的得到礼物,但不会有人苛求送出什么。家长也不会让孩子拿着钱跑到超市去买礼品,就更不用提送礼品了。在春节里,得与失是相互的,孩子磕头,大人给压岁钱。超市也不会设计"给予树"这样的慈善创举,只是不停的促销。
《给予树》这篇课文展示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同时,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当然,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马上是新年了,能看到我们身边的金吉娅吗
《给予树》反思2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心灵共舞的家园。”我还想说,一个课堂就是一棵给予树,这树上种满了师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讨的无穷乐趣;这树上也将结满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