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6篇)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大意,争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细心品味,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从而引导学生懂得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难点】
联系全文,理解结尾段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1、读课题,质疑:
这个课题不仅读音很特别,它的意思也很特别。你们看到这个课题觉得它奇怪吗?心中有没有疑问?
2、学生质疑。
3、教师帮助整理:
“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二、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联系课文,理解“给予”的意思
1、直觉猜测“给予”的意思。
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给予”的意思。
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3、读课文,理解“给予”的意思:
读课文,在课文中理解,想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⑴ “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妈妈给孩子的一种给予。
⑵ “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⑶ “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陌生女孩”
⑷ “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⑸ “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
4、根据自己的体会,再说说“给予”的意思。
三、深入课文,理解“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导语:
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有信心解决第二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读书。
1、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那些句子描写了给予树?找到,大声地读一读。(充分读)
2、课件出示:
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⑴ 学生反复读、细细读,不放过一个字地去读。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援助中心”、“卡片”、“一直盼望”理解。
⑵ 学生用心去读课文。
⑶ 汇报交流:
① 援助中心:
援助──帮助,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联系生活想想哪些人需要帮助?
② 一直盼望:
想想:她为什么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一直盼望洋娃娃干什么?
③ 卡片: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这个女孩写的,卡片上有她一个小小的愿望。你能看到这张卡片吗?写着什么?感人吗?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3、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三、联系全文,深入品悟,突破难点
导语:
一棵能让人如愿以偿的树,多么神奇!当金吉娅站在这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的时候,她会想些什么呢?──满足陌生女孩的愿望。
1、金吉娅一定会这样想的。但真的就这样简单地作出决定吗?当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棒棒糖的时候,她的表情是怎样的?──沉默不语。
2、这是为什么?她当时会怎么想?
3、学生发表想法。
4、多么复杂而艰难的选择,一边是亲爱的妈妈和哥哥姐姐,金吉娅多么的爱他们啊,多么想送给他们精美的圣诞礼物,真诚的圣诞祝福;一边是一个陌生的女孩,她多么可怜,只是想得到一个洋娃娃,多么微小的愿望。最后金吉娅最终选择了___放弃了____。
5、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金吉娅说的话,体会她内心艰难的选择。
6、金吉娅终于买了洋娃娃,在她送出去的时候,会在卡片上写些什么?
7、学生在卡片上写话。
8、交流卡片内容。
9、当金吉娅把卡片和洋娃娃送到援助中心后,我们可以想象到:
陌生女孩得到了什么──洋娃娃、关爱。
金吉娅得到了什么──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
我们得到了什么──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0、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导语:
“给予”不仅仅是是送、给,不仅仅上如愿以偿,不仅仅是付出,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现在如果让你给给予树另外取个名,你会取什么名字?
2、上课一开始,我们就知道给予树在援助中心,现在你还认为在那里吗?
3、学生发表感想。
结束语:给予树是是一棵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的比我们更贫穷、更孤单、更无助,让我们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这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外国孩子过圣诞节的故事。圣诞节快到了,一位母亲分给自己5个孩子每人20美元,让他们选购圣诞礼物。小女儿金吉娅来到商场,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书上的一张卡片上寄托着一个素不相识小女孩的愿望——盼望得到一个穿裙子的娃娃。于是金吉娅依然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送到援助中心。表现了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心情、体贴之意。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够说出课文的大意。
3、 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重点:
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同学们见过很多树,这里有一棵很特别的树(出示课件),它叫给予树。
(板书:给予树)它为什么叫给予树?这里讲述了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请你轻轻地打开书,读读25 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思考后回答。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从(圣诞节前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说。
3、师总结:你们说得都对,这篇课文就是. . . . . .来写的。
师:在这件事中,“我”(妈妈)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快请同学打开书,画出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来。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生速读课文,找出“我”心情变化的词语,画在书上。
2、师巡视,。说说所画的词。(板书:担心----生气----激动)
师:在这个故事中,“我”(妈妈)的心情由担心----生气----激动,“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四、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体会情感。
1、默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2、生自读画,师巡视。
3、四人一组,把你找到的理由进行交流。
4、全班交流。
变化一:担心
1、个别说,妈妈为什么担心?(家里并不宽裕)
2、(出示句子)理解宽裕一词,你从哪可以看出家里不宽裕?
生:只攒了一百美元,由五个孩子分享。
3、师:是呀,只攒了一百美元,由五个孩子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1)读读这个句子,你能换一种说法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出示变色的句子)
2)个别生回答(他们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3)请你比较着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4)生读后,体会(文中运用反问句强调了他们买不到很好的礼物,从而突出妈妈的担心)
5)师:是呀,只攒了一百美元,由五个孩子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正 是妈妈的担心,你在体会着读读这几句话。
6)个别读。
变化二:生气
1、妈妈为什么生气?
1) 找出句子:理解“一些”与“一大把”的区别。“五十美分”与“二十美元”的对比,显然看出棒棒糖太便宜了……
2)(出示句子)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20美元作了什么?
谁能读读这个句子,(个别生读)
3)当时我可能会想:她用20美元可能会买( )
生: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
师: 是呀!妈妈想到这些,当时有些生气,你体会这再读读这个句子。
师:20美元却只买了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此时心中很生气,可是后来,妈妈的心情为什么又变得激动起来。我们接着交流。
变化三:激动
1、用(因为……所以……)回答。
2、听了金吉娅的叙述,妈妈激动不已,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1)出示5自然段:我激动地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还送给我们,以及一个陌生女孩( )的笑脸。
2)按课文内容填空,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金吉娅的认识。(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问:如愿以偿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
4、就让我们跟随书中的主人公小金吉娅一起来到这棵圣诞树下,取下那张牵动人心的小卡片。
1)读读卡片的内容,说说你的感受。
2)师:当金吉娅看到卡片,
让我们回到书中,读读金吉亚说的话,说说你对她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出示句子:
4、生1:先开口本来想送给哥哥姐姐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体贴的孩子)
生2:金吉娅发现了给予树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细心的孩子)
生3: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她毫不犹豫买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生4:只够买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娅体贴家人)
生5:哥哥姐姐与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有同情心)等等。
生6她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妈妈(可以看出金吉娅非常诚实。)
让学生理解金吉娅所做的一切正体现了她有一颗同情心。
师:正是向你们所说得那样,小金吉娅才对妈妈说话时显得声音很低。
4、压低声音说,是怎样的说?你体会着读读金吉娅说的话。
5、自己读,个别展示。
师:看到自己的女儿这样诚实、善良、体贴、富有同情心,妈妈非常激动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请你在体会着读读最后这一段话。
过渡:多么善良、仁爱、体贴、可爱的小姑娘呀!在圣诞节来临之际,他用妈妈给的20美元中得以但部分,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一份圣诞礼物,是那个小女孩的愿望得以实现,金吉娅还不忘用剩下的钱为家人买圣诞礼物。
四、感情升华,读写结合
圣诞节到了,妈妈带着金吉娅和她的哥哥姐姐,在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下,在这棵给予树下与小爱丽斯见面了,小艾丽丝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五、作业:
1、请你把小艾丽斯对金吉娅说的话写下来。
2、阅读《语文读本》中的《愿望》,说说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板书设计
妈妈 担心——生气——激动
给予树
金吉娅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帮学生更牢固的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3、初步懂得“给予带来快乐”的道理,培养学生乐于“给予”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懂得“给予带来快乐”的道理。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引入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给予树》,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学习了一些生字、新词,现在,就让我们先来做个听写练习,复习一下我们在上节课中学习、认识的字词。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边听边交替写词语,谁愿意?其它同学请在自己的草稿本上进行书写。
1、听写字词:
给予、担心、宽裕、猜测、立即、盼望、仁爱、体贴。
师:写好的同学自己先检查一下,看写对了没有?
师:好,我们一起来把他们写的词语读一读,看看他们把词语记得怎么样?
他们写得怎么样?(……)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写的。全写对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简短评价。)
师:老师请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并结合我们上节课对这篇课文的初步理解,找一找,这个圣诞节“金吉娅”送给了我们什么礼物?
2、生自读课文(师挂卡片)。
3、齐读第五段。
二、读懂课文,体会情感
师: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看到她给予别人的同情、体贴呢?同学们,睁开我们明亮的眼睛,打开我们灵活的思维,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找一找、划一划这些句子。
1、抓住相关句子,体会金吉娅的给予给别人带来的快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师:你们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看到她给予别人的同情、体贴?
师:金吉娅在妈妈面前为谁力争礼物?(女孩)什么样的女孩?(什么都没有)金吉娅不仅仅只想自己的家人,她还想到了那些……(什么都没有的人)我们已经看到了金吉娅对别人的……(同情、体贴)
师:如果你是金吉娅,你会带着什么感情,用什么样的语气对妈妈说出这句话?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读一读。
(师据情况示范读。)
师: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心里是怎样的感受?(高兴、激动……)你怎么知道妈妈很高兴,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了?谁来读一读?(‘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
师:是的,我们不仅可以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心情,我们还可以用恰当的动作来表达相应的心情。
师:为什么妈妈高兴、快乐?
(因为金吉娅懂得把爱给予给需要的人。)
师:她的棒棒糖是送给谁的?她怎么只送棒棒糖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呢?她不能送自己的兄弟姐妹很好的礼物,她感到……?(难过)她用什么感情说出这句话?谁来读?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感到了金吉娅对自己的兄弟姐妹的“爱”。
师:金吉娅的兄弟姐妹得到“棒棒糖”会快乐吗?
(允许生在此进行争执。)
师:读了这一句,你们看到了金吉娅对谁的仁爱、同情、体贴?(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一直有个怎样的希望?金吉娅一开始就想买洋娃娃吗?(不)请同学们细细再读读这一句,找出是哪几个词语让我们知道金吉娅的想法在变化?
(男、女生分读。)
师:金吉娅的想法这样变化,让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善良)金吉娅的行动把快乐带给了谁?(小女孩……结合插图(售货员))
师:(我们来帮小女孩写一封表达感谢的短信吧!)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了金吉娅的善良?(沉默不语)这个词怎么让你感觉出金吉娅的善良啊?
小结:……金吉娅的给予让一直盼望礼物的小女孩得到了快乐,让自己的妈妈得到了……,让自己的兄弟姐妹得到了……,也让自己得到了……。
2、抓住相关句子,体会文中其它人的给予给别人带来的快乐。
提示:课文中除了金吉娅,还有别的人物?
三、课文总结,升华情感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沉默不语,善良,仁爱,如愿以偿”等词义。
2、体验感悟“给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给予”,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给予树》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给予树》。
二、复习旧知,整体理解课文
1、师:我们上节课知道了“给予”就是──(送,给)
2、联系课文,理解“给予”:
课文中讲了谁给予谁什么?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深入理解“给予”
1、读重点句,提出思考问题:
师: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的3、4自然段,找出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⑴ 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
句子一:
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理解“援助中心”:
援助就是帮助,资助,赞助。援助中心就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希望的地方。
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碰到的或者在书本上,电影电视上看到有哪些人需要援助。
句子二: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① 感受到了什么
② 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你能想象她没有什么
③ 是啊,她就是这么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女孩!情再读一读。
④ 小朋友们看,──小女孩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大冷天,还那么的单薄。没有父母的疼爱,没有温暖的家,在凛冽的寒风中,孤独地坐在冰冷的石阶上,一双大眼睛无助的望着远方。贫穷,饥饿让她失去了本属于一个孩子应有的快乐……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⑤ 再次指导朗读。(指名,齐读)
⑵ 可怜的小女孩呀,她一直盼望着有一个洋娃娃:
师引读:白天,她盼望洋娃娃陪她玩耍;夜晚,她盼望__;当她__时,她盼望__;当她__时,她盼望__;
⑶ 朗读句子:“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再读读这个句子。
⑷ 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着重理解“礼品区”。
2、学习第三段:
⑴ 还从哪里看出金吉娅的体贴,善良:
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① 读出高兴的语气。
② 可金吉娅却一直沉默不语,这是怎么回事呢?
⑵ 再次感悟和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① 师: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永远记住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② 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③ 总结:
“给予”不仅仅是送,给,不仅仅是如愿以偿,“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四、写话,延伸情感
1、引导:
师:孩子们,金吉娅经历了多么复杂而艰难的选择,一边是亲爱的妈妈和哥哥姐姐,金吉娅多么爱他们啊,多么想送给他们精美的圣诞礼物,真诚的圣诞祝福;一边是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她多么可怜,只是想得到一个洋娃娃,多么微小的愿望。最后金吉娅选择──
2、送贺卡,写话:
请认真写下你想对她说的话吧!并贴在给予树上。
全班写,写完后请几个学生读读,并把手中的贺卡挂在给予树上。(音乐)
五、总结
师:在圣诞前夕,金吉娅给我们大家上了宝贵的一课,送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东西,让用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浇灌这棵给予树,将它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
【板书设计】
给予树
援助 如愿以偿
善良 同情
仁爱 体贴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这篇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并从中受到“爱”的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实才能打动人”,要解读人物最好的方法是进入她的内心世界,了解其情感,展示人性的善与美。因此,我在设计上除了重视品词析句,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之外,我还根据文章内容,想象了小女孩的卡片内容,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得到心灵的洗礼,并巧妙达到读写结合。
二、学习目标
1、品位词句感悟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2、积累文章语言,同时学习运用语言。
三、教学过程
课前铺垫,轻弹“爱心”之弦
看课件,边读诗,边听乐曲《平安夜》。
师旁白:圣诞节前一天晚上叫平安夜,这首乐曲就叫《平安夜》。平安的夜晚是由许许多多人用爱心营造的,在这个夜晚,许多人穿上红衣服,戴上白胡子,扮成圣诞老人给亲人、朋友、或有困难的人送上一份精美的礼物。每一份礼物都是一份爱心,每一份礼物都是一份诚挚的祝福,每一份礼物都能收获甜蜜的笑容。
学生读诗,仿写诗,拉开“爱心”教学的序幕。
析词品句,奏响“爱心”之弦
1、师叙引入:今天离圣诞节还有9天,老师提前把圣诞树搬到我们教室里来了。不过,这是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拿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读题)“给予”的意思是什么?(“给予”的意思是给,给他人帮助,给有困难的人帮助。)给予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张卡片是一个小女孩写的,(边说边拿出卡片)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什么?谁让她如愿以偿?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中,去感受金吉娅美好的心灵。
2、复习词语,切入学习课文1—3段
a、出示卡片:诚挚的祝福;甜蜜的笑容;兴高采烈;沉默不语
点名读,齐读。“诚挚的祝福”意思是什么?生说,师小结:我真心诚意地送给你一份精美的礼物,或发自内心地说上几句祝福的话,都叫做“诚挚的祝福”。你收到我精美的礼物,心里甜滋滋的,脸上露出怎样的笑容?
点名说后两个词语的意思,文中谁“兴高采烈”?谁“沉默不语”?
b、默读课文1—3段,要求:用“——”划出孩子们兴高采烈、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句子;试一试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概括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自读自思,完成任务后与同桌或组上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同时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概括每段大致内容,借这条线索突破重点句。(第一自然段“我担心……很多很好的礼物呢?”第三自然段“孩子们兴高采烈……金吉娅沉默不语。”)指导读好这些句子,并且读中感悟这些句子的含义。感悟“孩子们兴高采烈、金吉娅沉默不语”原因时,紧紧扣住前面复习的两个词“诚挚的祝福、甜蜜的笑容”:哥哥姐姐信心十足认为自己在这个圣诞节将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而兴高采烈;金吉娅则担心哥哥姐姐责怪自己在这个圣诞节没有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担心自己不能收到哥哥姐姐最甜蜜的笑容。金吉娅还担心什么?(妈妈生气)妈妈生气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原文的句子“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引入下文学习。
c、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用“——”划出金吉娅解释的话,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看看你能读明白上面的问题吗?
出示课件金吉娅解释的这一段话,学生汇报,借此指导理解4、5两句,并指导读好这两句。
(“一直盼望”指的是什么?盼望了很久很久,真可以说是日思夜想、梦寐以求,指导读好这一句。金吉娅一看到小女孩的愿望如此强烈,她立即怎么做?这一连串的动作词是什么?用“。”标好,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金吉娅做这件事时是怎样的心情或怎样的态度?用含“毫”的四字词说,指导读好这句话,再连起来读好这两句话。)
指导看图,引导想象说话,以此小结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孩子。
师引导:金吉娅双手捧着穿裙子的洋娃娃递到援助中心的阿姨手中,此时她可能说什么?援助中心的阿姨笑眯眯地俯下身子,正要接过金吉娅手中的洋娃娃,她可能说什么?
再读金吉娅解释的话,你还读懂了什么?
引导感悟读好6、7句。
(第6句:从“……”你知道了什么?指导读好这句话,读出金吉娅为没有买到像样的礼物给哥哥姐姐而难过的心情。第7句:“什么也没有”表示什么?任何东西也没有,也就是“一无所有”,她可能没有什么?让学生想象。)你们再听一听小女孩发自心底的呼声吧,就更能感受到小女孩那份强烈的心愿。看课件:小女孩的卡片,并配以录音。(此举旨在拨动学生的情感与小女孩共鸣,同时也为后面的小练笔作铺垫。)学生看了卡片后,带着情感再读读卡片的内容。师:此时如果你就在这棵给予树下,看到了这张卡片,你会想怎么做?点名说,师小结:你们的行为真让老师感动,因为你们跟金吉娅一样善良、仁爱,富有同情心。
(回到上一页课件),师:现在你们就是金吉娅,把刚才的那段话再解释一遍给妈妈听,好吗?
生有感情地读金吉娅解释的话。师:妈妈听了金吉娅的解释,还会责怪她吗?课文哪个段落告诉了我们?
d、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如果在“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填一个表示心情的词,你会填哪个?(让学生体会妈妈此刻的心情。)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读好这段话。
引导创造性地读。师:假如金吉娅的哥哥姐姐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还会责怪她吗?她们也会——(学生接读),也会高兴地赞扬她——(学生接读);假如金吉娅来到我们的课堂,我们也会——(学生接读),也会感激地对她说——(学生接读“这个圣诞节,你虽然没有送给我们棒棒糖,但是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总结:让我们永远记住金吉娅送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学生跟老师一起写)师:想想“……”还可以补充哪些词?(如关心、关爱、关怀、帮助、爱护、梦想成真等等)指板书引导学生一起说:这是一棵给予我们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树,这是一棵让我们如愿以偿、梦想成真的树。
读写结合,绵延“爱心”之弦
出示课件,网上漂亮的圣诞树(给予树),两个小练笔作业:一、写心愿(帮助他人或希望他人帮助自己都可);二、写想象(想象小女孩收到洋娃娃后可能会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老师将把他的文章首先发布到网上的给予树上,让他梦想成真,也让金吉娅的笑容更美。
师提醒写心愿的同学边写边回顾小女孩的卡片写清楚了哪些内容,如:为什么盼望洋娃娃?盼望怎样的洋娃娃?有了洋娃娃能给她带来哪些好处。此举旨在帮助学生把心愿写具体。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沉默不语,善良,仁爱,如愿以偿”等词义。
2、体验感悟“给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给予”,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给予树》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给予树》。
二、复习旧知,整体理解课文
1、师:我们上节课知道了“给予”就是──(送,给)
2、联系课文,理解“给予”:
课文中讲了谁给予谁什么?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深入理解“给予”
1、读重点句,提出思考问题:
师: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的3、4自然段,找出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⑴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
句子一:
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理解“援助中心”:
援助就是帮助,资助,赞助。援助中心就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希望的地方。
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碰到的或者在书本上,电影电视上看到有哪些人需要援助。
句子二: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①感受到了什么
②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你能想象她没有什么
③是啊,她就是这么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女孩!情再读一读。
④小朋友们看,──小女孩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大冷天,还那么的单薄。没有父母的疼爱,没有温暖的家,在凛冽的寒风中,孤独地坐在冰冷的石阶上,一双大眼睛无助的望着远方。贫穷,饥饿让她失去了本属于一个孩子应有的快乐……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⑤再次指导朗读。(指名,齐读)
⑵可怜的小女孩呀,她一直盼望着有一个洋娃娃:
师引读:白天,她盼望洋娃娃陪她玩耍;夜晚,她盼望__;当她__时,她盼望__;当她__时,她盼望__;
⑶朗读句子:“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再读读这个句子。
⑷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着重理解“礼品区”。
2、学习第三段:
⑴还从哪里看出金吉娅的体贴,善良:
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①读出高兴的语气。
②可金吉娅却一直沉默不语,这是怎么回事呢?
⑵再次感悟和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①师: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永远记住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②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③总结:
“给予”不仅仅是送,给,不仅仅是如愿以偿,“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四、写话,延伸情感
1、引导:
师:孩子们,金吉娅经历了多么复杂而艰难的选择,一边是亲爱的妈妈和哥哥姐姐,金吉娅多么爱他们啊,多么想送给他们精美的圣诞礼物,真诚的圣诞祝福;一边是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她多么可怜,只是想得到一个洋娃娃,多么微小的愿望。最后金吉娅选择──
2、送贺卡,写话:
请认真写下你想对她说的话吧!并贴在给予树上。
全班写,写完后请几个学生读读,并把手中的贺卡挂在给予树上。(音乐)
五、总结
师:在圣诞前夕,金吉娅给我们大家上了宝贵的一课,送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东西,让用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浇灌这棵给予树,将它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