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精选17篇)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7
《沉香救母(一)》教学评析
《沉香救母》是一个民间神话传说,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徐老师在上本课时,我觉得我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我学习。
一、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沉香救母》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但课文的描写比较简单,如果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上,学生的体会就不会很深刻。所以,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小沉香,再三追问父亲“我怎么没有妈妈呢?”从而体会出父亲久藏心中的苦痛和小沉香又难过又气愤懂得心情,然后再来指导学生重点读好这部分。
二、尊重个性、以演助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如第四段中,徐老师让学生自己来说说,沉香的父亲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段话的。有的学生说是害怕,有的说难过……老师并没有多加评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用朗读和表演来体现出他的感受。徐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内化语言文字。
三、词句训练,重视积累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是比较多的,对字词的巩固、积累是相当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进行字词训练,这就能减少课外机械地识记,抄写,提高识字的效率。所以,在课的一开始徐老师就出示了课文中的一些难读的字词,先指导学生读正确,再读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形式多样的词句训练,能帮助学生合理迁移,提高说话、习作能力。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放歌曲《宝莲灯》插曲)这首歌曲好听吗?知道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插曲吗?请学生讲讲《宝莲灯》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故事。
2、检查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1—2段
1、指读第1段。
2、听了他的朗读,小朋友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呢?
3、自由读读第2段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1)指读,沉香怎么没有妈妈呢?请学生交流。
(2)投影句子: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3)这个真实的情况是谁告诉沉香的?
4、(板书:了解真情)听到了这个真情,沉香有什么表现呢?
(1)投影:沉香听了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2)指读,齐读。
5、俗话说的好“知子莫如父”,沉香的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又说:……
(1)投影:二郎神心狠手辣……
(2)小声读读爸爸的话。
(3)想想看,爸爸说这话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的?
6、听着爸爸的分析,望着苍老的爸爸,沉香要解救妈妈的决心有没有动摇?对,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此时,沉香心里会想什么呢?
(1)板书:决心救母
(2)小结
四、学习第3—5段
1、沉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板书:拜师学艺
2、那么,沉香又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3、讨论:
句子一: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点出三个词语,理解意思。
(3)朗读练习。
句子二:有时累的腰酸背疼,但是只要……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吃这么大的苦呢?
(3)点出:一……就……
(4)小结。板书:刻苦练功
(5)此时,小朋友,你们想对沉香说什么呢?
(6)功夫不负有有心人。几年的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7)让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把第4—5段来读读。
(8)小沉香又是怎样去救母亲的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叹 泪 付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说说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
2、沉香是怎么刻苦练功的`?
3、分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剩余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描红,临写。
三、完成书后练习
1、朗读词语。
2、在生活中,小朋友肯定有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1)说话练习:我一看到动画片,就。
我一闻到肯得基的味道,就。
一,就。
(2)学生练说,评议。
3、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了解真情 决心救母
拜师学艺 刻苦练功
教学反思: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而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想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以具体体形象思维为主,思考问题更是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3
课题
苏教版二年级 下册 第 10 课 课题《沉香救母(一)》
设计
----小学 作者
理论支持
1、识字要音形义相结合,要与听说读写相结合,要与写字相结合。2、先识字,后读书,识字和阅读交替进行;利用学习和迁移规律,简化学生识字的心理过程。
3、集中识字体现汉字本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10个二类字只识不写,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通课文,弄清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 学 设 计
教学步骤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
观图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
2、(出示沉香彩图)他叫——。
(师板书:沉香)
3、看到这样的沉香,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沉香救母》。这个故事比较长,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沉香救母》(一)。
1、下面就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这样几个要求!(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
2、检查词语。
(1) 自读生字词
(2)在读音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3)指名读。正音。
(3)再读一读这些词语,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a、自由读词。
b、说说词语的意思。
c、有感情地朗读。
3、检查课文。
(1)小朋友课前已经读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
(2)我们分自然段请人来读一读,其余的小朋友认真听他读得怎么样?
(3)评价朗读。
(一)观察这一课的生字,你能想到哪些方法记住他们呢?
1、学生思考讨论。
2、学生交流发言,师小结:(1)用部件法帮助记忆
又( ) 叹( )
寸( ) 付( )
今( ) 含( )
目( ) 泪( )
(2)猜谜记字。
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
(3)换一换、减一减记字。
“恨”是“根”去掉木字旁换上竖心旁。
“粮”字去掉“米”就是“良”。
3、范写重点字。
武:半包围结构。注意:千万不能加上一撇。
(二)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给生字找的朋友最多。
(三)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四、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沉香救母》(一),我们已经能够读通这篇课文,并且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那沉香是怎样知道这个实情,又是怎样习武练功的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学生观图回答。
学生观图思考。
看到沉香,学生发出提问。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朗读要求。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注意点,练习有感情地自由读词。
分自然段请人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
请生评价朗读。
学生想办法记住生字。
学生归类后,比较组词。
学生思考猜谜。
学生换一换、减一减记字。
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忆。
学生比赛扩词。
学生描红。
借图导入,引导学生认识沉香,很好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问。
词语的朗读,不是只要求读正确,在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要求读出词语的味道来,这既加深了孩子对词语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孩子朗读能力的培养。
有朗读就要有评价,评价也促进了朗读能力的提高。
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
范写重点生字,强化指导,加深学生印象。
板书设计:
10 沉香救母
得知真情 决心救母
拜师学艺 练成武艺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4
《沉香救母》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美丽神话故事。因为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孩子们对课文的故事情节很熟悉。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我认为不是简单地要让学生明白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而是应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沉香内心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心灵。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教材把《沉香救母》分为(一)(二)两个故事。第一篇主要讲沉香立志救母,拜师学艺。第二篇主要讲沉香不畏艰险,劈山救母。两篇课文联系密切,前后贯通。“救母心切”是贯穿在这两篇课文之间的情感线索。不管是沉香在救母之前“习武练功”所受的劳苦还是在寻母途中尝遍的“千辛万苦”,“ 救母心切”这一情感始终是他前进的最大动力。在教学(一)时,我们可以抓住沉香刻苦练功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沉香为了解救妈妈,是如何刻苦练功的。比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腰酸背疼”、“很想……但……一……就……”、“几年”、“终于”、“高强的武艺”等词句,从而感悟沉香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在课文(一)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爸爸。爸爸与沉香的对话以及两人的神情也是值得细细体味的。教学时,我们也可以抓住关键的词语,如“再三追问”、“含着眼泪”、“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默默地攥紧了拳头”等体会父亲内心十分痛苦却又无可奈何,小沉香“又难过又气愤”的心情。父亲和沉香的对话,还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进行表演朗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情感体验,以便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沉香救母》(二)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一路上吃尽了千辛万苦以及他和母亲相见时无比激动的心情。从两篇课文内容联系上看,“习武练功”是“救母”的准备过程,“劈山”是故事的延续和结果。教学一、二自然段,抓住“救母心切”、“奔去”、“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捧几口泉水喝喝”、“一个个血泡”、“一道道血痕”、“一点也不在乎”等词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精神。教学三、四自然段,在联系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沉香的“孝心”以及和“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时“无比激动”的心情。这里可创设沉香和妈妈相见时的情境,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在“说”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演一演,想象母子团聚时的感人情景,体会母子团聚的欣喜和不易。
感情是教学艺术生命中流动的血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课文的重点词句,抓住情感线,努力将学生引入课文中的情感范围,从而让他们轻松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
“望、闻、问、切”指导朗读——我教《沉香救母》
作者:柳州市银山小学 杨隆灿
《沉香救母》是苏教版第四册第4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借助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同时,图文对照,生动形象,如何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我想到了中医常用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一、望
望即观察。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从沉香紧锁的眉头,愤怒的双眼和握紧的拳头,想象沉香不怕“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苦学武功,立志救母的艰辛。从母子俩拥抱在一起,喜逐颜开的画面,想象母子团聚时百感交集的感人语言,然后依图品读,读出急切和欣喜。这样,一个不怕困难,刻苦习武,一心救母的孝子形象便矗立在孩子们心中。
二、闻
闻即听。文章本身的神话色彩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但课文中的不少长句也影响了学生的品读。如“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这时,教师需要范读,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断句,而且也能渲染一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感人氛围,为学生的感情朗读抛砖引玉。当然,听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可听老师范读,也可同桌互听互读,或欣赏优秀生的朗读,学生边听边赏,自然如身临其境。
三、问
课改提倡生生、师生间的双向互动,给学生“思”与“评”的空间,在品读赏析中,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其他同学评评这样读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读课文进行有意识地思考和处理的好习惯,同时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学会读书,自主发展。
四、切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说,想做,借以抒发感情。这就是切。精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当学生品读到“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时,个个都不由自主地做起举斧劈山的动作,我于是顺势引导,让学生想沉香所想(扮演沉香),做沉香所做(劈山动作),说沉香所说(沉香心里的话),借说,悟文中的情,借做,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学生的情推至高潮。
皮亚杰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会成功。在课堂上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读书的机会和表现机会,教师力求精讲。这样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5
一 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沉香救母》)
出示,你能读准确吗?
不在乎 遥远 仙人
打败 凶恶 救
指名两学生读,齐读
出示预习题1你能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吗?
2沉香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
3沉香是怎样救出妈妈的?
先看第一题,如果能用上刚才这些词就更好了
过渡引说:学了故事的前半段我们知道沉香下定决心要救母亲,所以他起早贪黑,习武练功,几年过去了,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他现在要干什么?
二 讲读第一小节
自由读第一节,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引说 读书姿势儿歌)。
指名说
相机出示 救母心切
解词:救母心切
你从哪个词最能看出沉香救母心切啊?
抓住“奔”字体会,让学生齐读
三 讲读第二小节
出示预习第二题 沉香一路上是怎么走来的?
默读第二节
强调:我们刚刚学会默读,还记得怎么做吗?
(用眼睛看,嘴巴不动,在心里读)
谁来说说沉香一路上是怎么走来的?
相机出示句子
出示:“一路上,沉香不知道翻过了多少座山,也不知道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沉香翻过的是怎样的山? 跨过的是怎样的涧 ?
那他翻过的高山多吗 ?跨过的深涧多吗?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指名读,齐读
出示:“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师读:少了一个“个”字和一个“道”字
你们听出什么了吗?
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我明白了,原来同学们读得仔细,听得也仔细,你们能读好吗?我想拜一个人为师。
指名读,齐读
出示:“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
你知道什么?(跑了很多路,可吃的很少,为了早点救母亲)
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
出示整个第二节的内容:这段话表示沉香跑得很辛苦加点字中的有的表示很少,如“几只,几口”,有的表示很多,如:“一个个”,“一道道”,“不知……多少,也不知……多少……”,读书时要好好体会,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划一划吗?
学生动笔在书上划。
沉香这一路上还吃了哪些苦 ?
指名说
看动画
沉香这一路上吃尽了:(学生回答:千辛万苦)教师板书
齐读课文第二小节
沉香对这一路的千辛万苦在乎吗?(学生回答:不在乎)教师板书
此时你想对沉香说些什么?
他都是为了谁啊?
出示图片:这是谁压在华山下,从她的动作、表情中你可以 看出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
出示:
1、沉香的妈妈在华山脚下,不知受了( )苦,也不知流了( )泪。
2、沉香的妈妈被压在华山脚下,她在那儿不知度过了( )个白天,也不知 度过了( )个夜晚,心中( )呼喊着儿子。
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填一些差不多的词吗?
学生练习,边读边填
指名回答
妈妈呼喊儿子的次数多吗?
还能填什么词?
齐读(答案不同,按自己喜欢的读)
引说 :正是为了救妈妈,沉香才不在乎这一路上的千辛万苦,这是沉香对妈妈 的爱, 这种爱就是孝心,拿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孝”字(教师板书,一笔一画写“孝”,学生书空练习) 子女奉养老人、父母,晚辈侍奉长辈就是孝心。是孝心让沉香下定决心要救母亲,是孝心让沉香起早贪黑,习武练功,是孝心让沉香不 在乎这一路的千辛万苦。他的孝心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 ,还感动了谁?仙人
四 讲读三四小节
齐读第三节
此时展现在眼前的是怎样一座华山啊?
出示词卡:高耸入云
指名读,你能用一首学过的诗来描述一下这高耸入云的华山吗?背《咏华山》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沉香想到就要跟谁见面了 ?
出示词卡:日思夜想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齐读,解词
白天习武练功的时候,沉香在想着他的妈妈,还有什么时候会想呢?
指名说。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指名说
是啊,沉香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他的妈妈,他就要救出妈妈了,
出示预习题 :他是怎么救出妈妈的?
指名说 ,指名读
多么神勇的沉香啊,谁能加上动作读一读?
是啊,受苦多日的母亲重见了天日,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出示图片,配乐,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做沉香,老师做母亲应答
五 小结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温馨的团聚啊! 是沉香的孝心写下了这动人的故事!齐读课题! 过去的人们在传说着,现在的我们仍在传说着。我相信每个善良的孩子都在用孝心书写着同样的故事。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师:我们学习了《沉香救母》(一),能用上几个词语概括一下你了解到的沉香吗?
生:孝顺
生:武艺高强
生:勇敢
师:现在来读一读沉香救母(二),想一想还可以补充上哪些词语来概括沉香。
生:坚强
生:不怕艰险
生:救母心切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再来读一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生:读书勾画。
师:能来汇报一下吗?
生:我觉得课文第二段都是写沉香坚强、不怕艰险的。
师:投影第二段。如果读出沉香的不畏艰险,我们应该注意强调哪些词语呢?
生:多少座、多少道、一个个、一道道……
师:同学们找的是表示数量多的词,有没有具体写动作的词呢?
生:翻、跨、采、捧、磨、划
师: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和表示数量的词之间有关系吗?我们读读看,现在我们师生合作,你们读前两句,老师读第三句。
师:(读时做了改动)脚上磨出了一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生:老师,你读错了,应该是一个个、一道道,你读成了一个、一道了。
师:这样改动一下,不是更简炼了吗?你们自己读读看。
生:这样改动不行,一道血痕,太少了。我们有时玩的时候,也划破过一道血痕,我们都没有哭,沉香只划了一道血痕,不能看出坚强。
生: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表示动作的词语,也说明那不是一道血痕。
生:第一句话说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跨过了多少道深涧。“多少座、多少道”说明沉香经过的高山和深涧特别多,那自然不是一个血泡和一道血痕。
师:从一个个、一道道你们到底知道了什么?
生:沉香救母时经历的苦难多。
师:这样一说,这些词真的不能改动了,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该怎么办呢?现在我们再来试一试。
教后反思:
这是第二课时开始的教学片断,打破了原来了预设,因为孩子们从课文的内容入手,对沉香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险感兴趣,所以因势利导,利用教师误读调动了学生对重点词语内涵的挖掘,体会到了重点词语表达的效果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领会了词语的理解要上下文联系,要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8
“望、闻、问、切”指导朗读——我教《沉香救母》
《沉香救母》是苏教版第四册第4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借助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同时,图文对照,生动形象,如何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我想到了中医常用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一、望
望即观察。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从沉香紧锁的眉头,愤怒的双眼和握紧的拳头,想象沉香不怕“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苦学武功,立志救母的艰辛。从母子俩拥抱在一起,喜逐颜开的画面,想象母子团聚时百感交集的感人语言,然后依图品读,读出急切和欣喜。这样,一个不怕困难,刻苦习武,一心救母的孝子形象便矗立在孩子们心中。
二、闻
闻即听。文章本身的神话色彩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但课文中的不少长句也影响了学生的品读。如“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这时,教师需要范读,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断句,而且也能渲染一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感人氛围,为学生的感情朗读抛砖引玉。当然,听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可听老师范读,也可同桌互听互读,或欣赏优秀生的朗读,学生边听边赏,自然如身临其境。
三、问
课改提倡生生、师生间的双向互动,给学生“思”与“评”的空间,在品读赏析中,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其他同学评评这样读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读课文进行有意识地思考和处理的好习惯,同时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学会读书,自主发展。
四、切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说,想做,借以抒发感情。这就是切。精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当学生品读到“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时,个个都不由自主地做起举斧劈山的动作,我于是顺势引导,让学生想沉香所想(扮演沉香),做沉香所做(劈山动作),说沉香所说(沉香心里的话),借说,悟文中的情,借做,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学生的情推至高潮。
皮亚杰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会成功。在课堂上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读书的机会和表现机会,教师力求精讲。这样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8
沉香救母(一)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2、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三个。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放歌曲)这首歌曲好听吗?知道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插曲吗?请学生讲讲《宝莲灯》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故事。
2、检查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一、二段
1、指读第一段。
2、听了他的朗读,小朋友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呢?
3、自由读读第二段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1)指读,沉香怎么没有妈妈呢?请学生交流。
(2)投影句子: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3)这个真实的情况是谁告诉沉香的?
4、(板书:了解真情)听到了这个真情,沉香有什么表现呢?
(1)投影:沉香听了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2)指读,齐读。
5、俗话说的好“知子莫如父”,沉香的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又说:……
(1)投影:二郎神心狠手辣……
(2)小声读读爸爸的话。
(3)想想看,爸爸说这话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的?
6、听着爸爸的分析,望着苍老的爸爸,沉香要解救决心有没有动摇?对,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此时,沉香心里会想什么呢?
(1)板书:决心救母
(2)小结。
四、学习第三段
1、沉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1)板书:拜师学艺
2、那么,沉香又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3、讨论:
#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1)说说你令感动的原因。
(2)点出三个词语,理解意思。
(3)朗读练习。
# 有时累的腰酸背疼,但是只要……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吃这么大的苦呢?
(3)点出:一……就……
(4)小结。板书:刻苦练功
(5)此时,小朋友,你们想对沉香说什么呢?
(6)功夫不负有有心人。几年的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7)让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把第四段来读读。
(8)小沉香又是怎样去救母亲的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叹泪付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课文,练习朗读。
2、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3、完成书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说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
2、沉香是怎么刻苦练功的?
3、分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剩余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描红,临写。
三、完成书后练习
1、朗读词语。
2、在生活中,小朋友肯定有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1)说话练习:我一看到动画片,就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闻到肯得基的味道,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一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练说,评议。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10、沉香救母(一)
了解真情 决心救母
拜师学艺 刻苦练功
“望、闻、问、切”指导朗读
——我教《沉香救母》
作者:柳州市银山小学 杨隆灿
《沉香救母》是苏教版第四册第4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借助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同时,图文对照,生动形象,如何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我想到了中医常用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一、望
望即观察。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从沉香紧锁的眉头,愤怒的双眼和握紧的拳头,想象沉香不怕“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苦学武功,立志救母的艰辛。从母子俩拥抱在一起,喜逐颜开的画面,想象母子团聚时百感交集的感人语言,然后依图品读,读出急切和欣喜。这样,一个不怕困难,刻苦习武,一心救母的孝子形象便矗立在孩子们心中。
二、闻
闻即听。文章本身的神话色彩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但课文中的不少长句也影响了学生的品读。如“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这时,教师需要范读,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断句,而且也能渲染一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感人氛围,为学生的感情朗读抛砖引玉。当然,听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可听老师范读,也可同桌互听互读,或欣赏优秀生的朗读,学生边听边赏,自然如身临其境。
三、问
课改提倡生生、师生间的双向互动,给学生“思”与“评”的空间,在品读赏析中,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其他同学评评这样读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读课文进行有意识地思考和处理的好习惯,同时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学会读书,自主发展。
四、切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说,想做,借以抒发感情。这就是切。精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当学生品读到“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时,个个都不由自主地做起举斧劈山的动作,我于是顺势引导,让学生想沉香所想(扮演沉香),做沉香所做(劈山动作),说沉香所说(沉香心里的话),借说,悟文中的情,借做,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学生的情推至高潮。
皮亚杰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会成功。在课堂上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读书的机会和表现机会,教师力求精讲。这样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 主备人表格式教案:
授课:语文 年级:二年 设计人:王德卿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沉香救母》(一)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课文续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奔向华山,它一心救母的诚意感动了仙人,获得了赠斧之助,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母亲。
学习者分析
《沉香救母》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但课文的描写比较简单,如果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上,学生的体会就不会很深刻。所以,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小沉香,再三追问父亲“我怎么没有妈妈呢?”从而体会出父亲久藏心中的苦痛和小沉香又难过又气愤懂得心情,然后再来指导学生重点读好这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0个字知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一…….就……”的句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的朗读,能揣摩不同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沉香为了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揣摩不同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情。
解决措施: 预习与课堂引导相结合,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解决措施: 创设情境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一、师生交流,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看,他来了!(出示沉香图片)认识他吗?(板书:沉香)跟他打个招呼吧!
2.关于沉香,你知道些什么?
沉香是怎样救出自己的母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补充课题。)
3.指导读准课题。师解说:这个故事比较长,要分两课来学。先学第一部分。
学生交流沉香的故事。
学生读题
6
对于学生来说,“沉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熟知的人物,在揭示课题的同时,借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
3.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孟郊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吗?
5.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母亲的恩情》。(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过渡: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所以在他50岁那年写下了《游子吟》。老师范读古诗。
①朗读读课文。
②.评议,相机检查、巩固生词的读音:
美丽善良 心狠手辣 腰酸背疼 盛夏酷暑
叹了口气 含着眼泪 增添力量 习武练功
对付得了 恨不得 寒冬腊月 起早贪黑
(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注意多音字“了”的读音。)
1.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完后把生字画出来。
2、读题
.3、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定的方式(分段读,分角色读等。)
.4、师生评议
20
让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在朗读中初步理解课文,读准字音,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叹、含、泪
2、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3、交流: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合理的记忆方法:偏旁加熟字;熟字换偏旁等。
4、课堂作业:描红、临写生字。
1、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给生字找的朋友最多。
2、尝试在书上描红。
3、交流: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三个字?
9
在识字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字形的教学,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丰富词汇,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并正确地使用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出示小黑板。)比一比,再组词。
又( ) 今( ) 目( )
叹( ) 含( ) 泪( )
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填空: 叹了一口气,含着眼泪说:“ 。”
1、组词
2、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6
二、读演结合,体验情感
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⑵.知道妈妈被三郎神压在华山脚下,心里十分难过和气愤。
2.以演促读。
⑴.学生分别扮演爸爸和沉香,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演一演,教师巡视指导。
⑵.请学生上台表演。评一评:你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
相机出示句子。
(3)沉香为什么又难过又气愤?“难过又气愤”时会是怎样的神情?他表演得好吗?你会如何表演?
(4).“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
(5)还有哪位同学也想来试试?
3.教师小结:8岁的沉香那么急切地想去救自己的母亲,可是怎么斗得过心狠手辣而又神通广大的二郎神呢?他会怎么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1.小朋友,你们知道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吗?
讨论理解: .沉香从来没有见过妈妈,便再三追问爸爸。
2、.同桌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和沉香,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演一演。
3、请学生上台表演,针对某些环节展开讨论。
读爸爸的话,这里爸爸的心情怎么样?(尝试练读,个别读。)
师生评议:看了他们俩的表演你想说什么?
17
.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采用“以演助读”的方法,可以依靠形象化的形体动作来组织儿童的思维,这样,不但能保持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还能激发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促使他们深入体验角色的情趣变化。
三、精读课文。
1.轻读第四自然段。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①.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在你印象中,“寒冬腊月”和“盛夏酷暑”分别是怎么样的?你是如何度过这两个季节的?
沉香是如何度过的呢?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一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读词“浑身”。换词理解,就是“全身”。
沉香累得腰酸背疼了,又怎么会全身增添了力量呢?(点出“一……就……”。)
师提供句例:爸爸一看到电视上有足球赛,就来了劲。
出示填空,练习说话:
我一看到动画片,
(出示投影)你们看,沉香只要一想到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瞧,他练得多认真!此时,你想对沉香说什么? 4.小结: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1、边读边想:沉香是如何刻苦练功的?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请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说说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并说说你的想法。
3、想象练说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们遇到了自己喜欢或憎恨的事物,会怎么做呢?
5、练习说话。
6、齐读第四自然段。
12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中的句子,帮助学生认识“一……就……”的句式,通过情景提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句式。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板书设计
10 沉 香 救 母(一)
拜师 学艺
清晰 明了
教学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9
细节
今天教《沉香救母》一课,我刚说出课题,还没来得及继续谈话、让孩子们打开书,就听见下面“叽叽喳喳”,有的孩子已经自己将书打开,有的孩子在兴奋地议论。在平时,这是不守纪律的表现,我可能会觉得孩子们太随便,可能会批评他们,甚至要求他们合上书、待他们安静后再继续上课。相信很多老师也都追求肃静的课堂气氛。但今天,我想,孩子们这样兴奋,一定是有原因的,还是先不要轻举妄动。对了,一定是他们很喜欢这篇课文、很喜欢这个故事所以才这样激动。
我决定因势利导。于是,我放弃原先的新课导入词,笑着说道:“好像你们很喜欢这篇课文嘛!”果然,孩子们大声说道:“喜欢!”我接着问:“那么,能说说这个故事么?”果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起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等等,讲得那样津津有味,气氛热烈,很快,课文的故事背景、主要线索就从孩子的口中说出来了。
在得知了很多学生是从课外书上知道这个故事之后,我又趁机说道:“看,读课外书多好呀,不用老师介绍,不用家长讲,你们就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了,读书真好!”接下来,我们愉快地上完了这节课。
评价(心得)
平时上课,我们往往会很注重课堂纪律性,讲究课堂上学生动作要整齐划一,我们都会要求学生在老师口令下翻书、举手发言,对于随便讲话以及坐姿不端正等现象,通常会加以批评。
而这节课,我认为兴奋恰恰是学生高学习积极性的表现。因势利导,顺着学生的情绪、思路问他们是否喜欢这个故事,请他们谈谈关于这个故事的所有话题,这就顺乎了学生的心意、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他们正有想说、说不完的话,而我给他们表达、表现的机会,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新课的导入也显得更自然。事实上,我不但没有费事反而省事了,课文的故事大意、故事冲突的前因后果、人物关系等等,全部是学生自己说出来的,这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伊索寓言《北风和太阳》告诉我们,凡事压服不如说服。我想,课堂上同样如此。对突发情况,应尽量顺着学生的情绪加以引导,而不能单纯地从纪律上压制学生服从,充分信任学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另外,在进行了一番谈话后,我又引导学生说说是从什么地方、什么方式获取的关于《宝莲灯》的信息,果然,学生提到了课外书,于是,我又趁机进行了养成读课外书习惯的教育。
这样,一次课堂“意外”就被我成功地“化险为夷”了!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10
授课:语文 年级:二年 设计人:王德卿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沉香救母》(一)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课文续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奔向华山,它一心救母的诚意感动了仙人,获得了赠斧之助,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母亲。
学习者分析
《沉香救母》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但课文的描写比较简单,如果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上,学生的体会就不会很深刻。所以,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小沉香,再三追问父亲“我怎么没有妈妈呢?”从而体会出父亲久藏心中的苦痛和小沉香又难过又气愤懂得心情,然后再来指导学生重点读好这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0个字知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一…….就……”的句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的朗读,能揣摩不同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沉香为了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揣摩不同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情。
解决措施: 预习与课堂引导相结合,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解决措施: 创设情境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一、师生交流,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看,他来了!(出示沉香图片)认识他吗?(板书:沉香)跟他打个招呼吧!
2.关于沉香,你知道些什么?
沉香是怎样救出自己的母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补充课题。)
3.指导读准课题。师解说:这个故事比较长,要分两课来学。先学第一部分。
学生交流沉香的故事。
学生读题
6
对于学生来说,“沉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熟知的人物,在揭示课题的同时,借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
①朗读读课文。
②.评议,相机检查、巩固生词的读音:
美丽善良 心狠手辣 腰酸背疼 盛夏酷暑
叹了口气 含着眼泪 增添力量 习武练功
对付得了 恨不得 寒冬腊月 起早贪黑
(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注意多音字“了”的读音。)
1.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完后把生字画出来。
2、读题
.3、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定的方式(分段读,分角色读等。)
.4、师生评议
20
让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在朗读中初步理解课文,读准字音,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叹、含、泪
2、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3、交流: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合理的记忆方法:偏旁加熟字;熟字换偏旁等。
4、课堂作业:描红、临写生字。
1、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给生字找的朋友最多。
2、尝试在书上描红。
3、交流: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三个字?
9
在识字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字形的教学,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丰富词汇,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并正确地使用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出示小黑板。)比一比,再组词。
又( ) 今( ) 目( )
叹( ) 含( ) 泪( )
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填空: 叹了一口气,含着眼泪说:“ 。”
1、组词
2、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6
二、读演结合,体验情感
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⑵.知道妈妈被三郎神压在华山脚下,心里十分难过和气愤。
2.以演促读。
⑴.学生分别扮演爸爸和沉香,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演一演,教师巡视指导。
⑵.请学生上台表演。评一评:你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
相机出示句子。
(3)沉香为什么又难过又气愤?“难过又气愤”时会是怎样的神情?他表演得好吗?你会如何表演?
(4).“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
(5)还有哪位同学也想来试试?
3.教师小结:8岁的沉香那么急切地想去救自己的母亲,可是怎么斗得过心狠手辣而又神通广大的二郎神呢?他会怎么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1.小朋友,你们知道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吗?
讨论理解: .沉香从来没有见过妈妈,便再三追问爸爸。
2、.同桌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和沉香,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演一演。
3、请学生上台表演,针对某些环节展开讨论。
读爸爸的话,这里爸爸的心情怎么样?(尝试练读,个别读。)
师生评议:看了他们俩的表演你想说什么?
17
.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采用“以演助读”的方法,可以依靠形象化的形体动作来组织儿童的思维,这样,不但能保持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还能激发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促使他们深入体验角色的情趣变化。
三、精读课文。
1.轻读第四自然段。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①.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在你印象中,“寒冬腊月”和“盛夏酷暑”分别是怎么样的?你是如何度过这两个季节的?
沉香是如何度过的呢?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一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读词“浑身”。换词理解,就是“全身”。
沉香累得腰酸背疼了,又怎么会全身增添了力量呢?(点出“一……就……”。)
师提供句例:爸爸一看到电视上有足球赛,就来了劲。
出示填空,练习说话:
我一看到动画片,
(出示投影)你们看,沉香只要一想到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瞧,他练得多认真!此时,你想对沉香说什么? 4.小结: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1、边读边想:沉香是如何刻苦练功的?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请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说说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并说说你的想法。
3、想象练说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们遇到了自己喜欢或憎恨的事物,会怎么做呢?
5、练习说话。
6、齐读第四自然段。
12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中的句子,帮助学生认识“一……就……”的句式,通过情景提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句式。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板书设计
10 沉 香 救 母(一)
拜师 学艺
清晰 明了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11
今天的语文课上的内容是《沉香救母(一)》在读过第一小节后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却从来没有见过妈妈?”,于是引出第二小节的学习。
师:是啊,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读一读第二小节找找有关句子把它划下来。
生:(自读后找句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找到的句子再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
生:(朗读句子。)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沉香没有见过他的妈妈?
生:他的妈妈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底下。(朗读没有感情)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他妈妈的善良与美丽?
生:(仅前半句读出了感情。)
师:没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嘛?谁再来?
师:你喜欢二郎神吗?为什么?那该怎么读?
师:读得真棒,把你对课文的理解都读出来了,真了不起啊!
师:听了爸爸的话,沉香心情怎样?他难过什么?他又气愤什么?
……
师:说得真好。所以,他——
生:(接读)狠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师: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啊!所以他——
生:(再次接读。)
师:有点着急了。所以他——
师:沉香是怎么问他爸爸的呢?谁愿意和我演一演?
表演前,告诉学生他们是导演,要给我们提意见,给建议,帮助我们把它演好。表演时,教师不时地设置一些障碍请学生自己来解决,比如说,在表演的学生开口问:“爸爸,我怎么没有妈妈呢?”教师便故作迷茫:“我该怎么回答?”学生马上给出建议:“你不用回答,只要叹口气就好了,因为书上说‘爸爸叹了口气没有回答。’”在“小沉香”又一次发问的时候,设问:“我要回答他吗?”学生反映很快:“不要,因为书上说‘沉香再三追问’,意思就是说反复问了好多遍,问到爸爸没办法了才回答的。”在小沉香反复追问了好几次后,有学生给我建议“顾老师,你可以回答了。”“哦,谢谢你的提醒,但我该怎么回答呢?”
在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是一位导演的时候,他们很乐意去深入了解课文,解读文本,把自己读懂的,用于指导表演者的表演,而此时的老师也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通过表演学生对文本是理解了,内容是明白了,兴趣是高涨的,但文本中所蕴涵的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却因为这一热热闹闹的表演而遗失迨尽。由此,不由得我们不反思:我们所提倡的表演,到底适合怎样的课文?怎样的表演才能让学生在理解与感悟两方面“双赢”?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2、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三个。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这首歌曲好听吗?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插曲?请你讲讲《宝莲灯》的故事。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一、二段
1、指读第一段。
2、听了朗读,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呢?自由读二段,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1)指名读,沉香怎么没有妈妈呢?请学生交流。
(2)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3)这个真实的情况是谁告诉沉香的? 板书:了解真情 听到了这个真情,沉香有什么表现呢?
3、沉香的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又说:……
小声读读爸爸的话,想想,爸爸说这话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的?
4、听着爸爸的分析,望着苍老的爸爸,沉香要解救妈妈的决心有没有动摇?对,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此时,沉香心里会想什么呢?
板书:决心救母
四、学习第三段
1、沉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板书:拜师学艺
2、沉香又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把令你感动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讨论: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有时累的腰酸背疼,但是只要…… 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吃这么大的苦呢? 点出:一……就……
板书:刻苦练功
此时,你们想对沉香说什么呢?
功夫不负有有心人。几年的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让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把第四段来读读。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叹泪付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描红,临写。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课文,练习朗读。
2、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3、完成书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说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 沉香是怎么刻苦练功的?
2、分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剩余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描红,临写。
三、完成书后练习
1、朗读词语。
2、在生活中,你肯定有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1)说话练习:我一看到动画片,就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闻到烤肠的味道,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一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练说,评议。
3、完成练习册。
四、布置作业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江苏仪征市大巷中心小学论坛 点击数:502
《沉香救母》的疑惑
自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给中国动画带来强烈冲击之后,中国推出了经典神话故事《宝莲灯》,动画片《宝莲灯》同样受无数孩子们的喜爱。虽然,对我们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人来说,动画片《宝莲灯》是永远也无法超越十几年前(或者可能是二十年前)就出现的那部《西岳奇童》的,相信我的同龄人应该都有在电视机前面无穷无尽地等待《西岳奇童》下集的经历,这部永远也没有下集的神话木偶剧,就我个人感觉而言,无论主观或者客观角度,它的艺术价值也远远地超过了《宝莲灯》!看着日本动画长大的现在的孩子们,可能真的无法欣赏中国的水墨动画,纸偶,布偶,木偶动画,甚至皮影戏,《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牧笛》《小蝌蚪找妈妈》《神笔马良》《哪咤闹海》《天书奇谭》《雪孩子》《渔童》……这些永远也无法让人忘怀的经典!这些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也包括戏曲,剪纸等民间传统艺术的经典!遗憾!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虽然《花木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我看来,它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其中美国式幽默的运用,并不适合中国孩子,可以说,它只是借中国茅台酒的瓶,装了洋酒而已,它的欣赏群似乎也应该定位为成人,而《宝莲灯》,虽然在我看来有那么多的遗憾,当然在美术技术上与《花木兰》也相差甚多,但它却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是一部给孩子看的作品,至少,它给中国动画的死水掀起了微漪。
而在我手中的这本苏教版小学第四册语文书上,一篇是由中国经典神话《宝莲灯》改写而成的《沉香救母》,一篇是中国诗歌史上“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辞》改写成的《木兰从军》,哪篇是孩子更喜欢的课文?动画片对孩子阅读的影响到底有多少?影视是否造成了孩子们品读课文的无形桎梏?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是否就停留在动画片中华美的视觉效果,流行的音乐元素,甚至武打效果,甚至渗透了诸多时代特性的的语言…… 等等方面呢?如此种种,是一直以来伴随我的对《沉香救母》的疑惑。
记得小时候,学期伊始,拿到新书,迫不及待翻开的总是语文课本,那种满怀希望的喜悦和小心翼翼的心情,是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回到家,总是会拿出早就选好的彩纸,整整齐齐地将书包好,不会让书角有一点褶皱,也总是会把我认为最美的一页白纸留给我心爱的语文书,从此,这本书就像一片白色的风帆一般,引领我在神秘而神圣的语文世界中探寻和停留。
我相信现在的孩子也是爱书的,而且拿到新书后最迫不及待打开的,也是语文书!开学后第一天的回家作业,我布置的便是:请小朋友们把这册语文书通读一遍,自己打个阅读等第,并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三篇课文。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册教材全貌概况有一个整体了解,对本册将要进行的“语文学习旅程”进行宏观上的梳理,也为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充实打好学生一头的基础,当然,也有我很久以来一直萦绕心头的对于《沉香救母》的疑惑。
果然,不到放学,中午管理班的时候,孩子们就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了,在孩子们阅读之前,为激起他们的兴趣,我给每篇都作了一些“小提示”:
比如《古诗两首》:想找到春天吗?告诉你们,春天就在这两首诗里!
《蚕姑娘》:小朋友们都养过蚕,也一定会喜欢读这篇课文。
《快乐的节日》:是一首欢快的歌,沈老师小时候每逢六一节都会唱的歌。
《蜗牛的奖杯》:这个故事会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也会带给你很多思考。
《狐假虎威》: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有名的一个成语故事,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读到它了。
《母亲的恩情》:会背《游子吟》这首小诗吗?(孩子们都兴奋地背起来)。这首诗是中国的诗歌中在世界上流传最广,也最多人读过的一首小诗。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诗呢?
《沉香救母》:不用说,《宝莲灯》一定看过!(孩子们更兴奋了)。《木兰从军》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孩子们有点摸不着头脑)
《歌唱二小放牛郞》:谁会唱?学生们纷纷唱起来。
等提示完,我才发现,犯了一个错误:我的提示太多了!让孩子们自己来提示,让他们自己来发现问题,岂不更好!不过既已问过,只好作罢,好在大多数“提示”都是学生争着在提问,或者争着在说自己已知的经验,万幸。
第二天,等着看结果,有一点激动地翻开孩子们的回家作业本,作了如下统计:
《古诗两首》2
《蚕姑娘》5
《月亮湾》1
《快乐的节日》7
《雨后》34
《谁的本领大》7
《蜗牛的奖杯》11
《狐假虎威》15
《母亲的恩情》2
《沉香救母》29
《木兰从军》8
《学棋》1
《“黑板”跑了》4
《晚上的“太阳”》2
《“闪光的金子”》2
《歌唱二小放牛郞》13
《鸟岛》3
《台湾的蝴蝶谷》4
《欢乐的泼水节》7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0
《猴子种果树》6
《会走路的树》4
《问银河》2
果然不出所料,《沉香救母》名列榜首!或许在这个统计中,还存在着很多偶然因素,但是,作为孩子的第一遍通读,这个结果又是必然的,既是意料之中的,当然也预想到原因,看来白纸黑字终究难敌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啊…… 我不禁有一些悲哀。看到这样的结果,我想,不必问孩子为什么这样选,答案无非就是:“因为我喜欢看动画片,因为看了《宝莲灯》,很好看,所以我才选它。”真的,无非是这句了吧。
又是中午管理班,又让学生读书,看着他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摇头晃脑,时而专心致志,时而又开怀大笑,忍不住把这个问题又悄悄地问了问,而结果,却出人意料!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第一个孩子说:“我喜欢《沉香救母》,因为沉香救母心切。”
我问:“什么叫救母心切?”(我奇怪孩子难道已经懂了什么叫“救母心切”)
第一个孩子:“救母心切就是救母心切,就是因为他救母心切我才喜欢这篇课文。”(不管他懂不懂救母心切,我想,对救母心切是否理解,并不在于他是否会解释这个四个字的词语)
第二个孩子说:“因为沉香吃了很多很多的苦,书上说‘历经艰险’,为了救妈妈,他能吃这么多的苦,所以我喜欢这篇课文呀!”
第三个孩子举手很久了,而且早就忍不住要说了:“因为,我告诉你老师为什么喜欢,因为沉香这样做,如果是我的妈妈也这样了,你说,我会不会这样做?那我告诉你,我当然会的!”虽然很罗嗦的几句零碎的话,但当时就让我深深感动。
我没有问第四个孩子,已经没有必要了,并不意外的得票,但绝对意外的原因!原来,不是华美的视觉效果,也不是流行的音乐元素,更不是什么美奂美伦的武打效果,课文吸引孩子的,也是打动孩子的,还是文中的浓浓的情,那个去除了一切包装的,最质朴,最简单的心,那一颗写着爱字的心。这不由得让我深深地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真正,是以什么来打动孩子的,孩子,又是以什么作为阅读的原动力的?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什么样的书,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理念来指导孩子读书。
关于《沉香救母》的疑惑还在,关于孩子喜欢的篇目的调查也不会永远固定不变,刚刚才是开始,希望这本书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也是我们班的孩子打开更多书的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的时候。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
《沉香救母》是一个民间神话传说,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武艺学成后历尽千辛万苦赶去华山解救妈妈。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一些方法。
一、激发兴趣,重视训练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是比较多的,对字词的巩固、积累是相当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进行字词训练,这就能减少课外机械地识记,抄写,提高识字的效率。而这篇课文相对来说又是比较长的,怎么让学生感兴趣地来学习了。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定把《沉香救母》之一、二作为一个整体和学生一起学习。想到孙双金老师的话,孩子是喜欢听故事的。于是一上课,我就把这2
篇课文当成一个故事讲给了学生听。显然,不管是看过、听过还是事先不了解的学生都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因此,在第一课时中当我提出这个学习要求的时候,学生兴致高涨。于是我出示了课文中的一些难读的字词,先指导学生读正确,再读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长句。一节课时间,大部分学生就能把《沉香救母》之一、二读通读准了。
二、创设情境、以演助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学生通过细细品读文本的第二自然段,感受到他一心救母的急切心情,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沉香都毫不在乎。那该是一种多么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呀!接下来,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怀抱,他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先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沉香见到妈动作与神情,借助当时的动作神情想象可能说出的话。其次教师善于对学生的发言中进行提炼,引导学生再在原有的基础加以提升。这样做,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觉得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内化语言文字。这对学生自己独立读书是有益的,也是现在的语文教学所追求的。
吴秀君 发表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15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的经过展开故事情节: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仙人帮助;劈山救母。故事衔接紧凑,情节生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顽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形象,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2、 集体交流:
(1)师相机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 从“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急切的心情。(板书:奔向华山)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 2)相机出示句子: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a看图理解:深涧
b(看图回答)“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千山万水.)
c练习朗读这句话。
(3)沉香走遍了千山万水,一定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读文后,指名回答。
(4)一路上,沉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
3、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多的累,他为什么一点也不在乎呢?此时此刻,你想对沉香说些什么?(板书:不畏艰险)
4、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名读,评议,齐读。
5、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文中“孝心”的理解。引读第三段。(板书:仙人送斧)
示图片)看图回答。(板书:劈山救母)
(1)边读边表演: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2)沉香终于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此时,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看图练习说话)
(3)看到这对母子的团聚,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段。
四、积累语言,内化吸收。
1、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照图: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呢?
3、播放全文的配乐朗读及有关画面,学生一边静听默看,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4、(出示词语)同桌合作,练习讲故事。
五、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1)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2)与上文联系起来,把“沉香救母”的故事完整的讲给父母听。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16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他是谁?
师:请你们仔细盯住沉香的眼睛,看他的眼睛中流露出了什么?你从他的目光中看出了什么?
生:仇恨
生:他下定了决心
师:再看一看他的动作,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动作?
师:怎样做起来才表示坚定?
生:用力地攥紧了拳头
师:从这个动作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他非常生气的样子
生:非常恨一个人
师:看到这样的沉香,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沉香救母》。齐读课题。这个故事比较长,因此我们的编辑叔叔就把它分成了两个部分,我们今天先来学习第一个部分《沉香救母》(一),接下去请大家把课文打开来,自己先读一读。在读之前,沉香有话要对大家说。学生齐读沉香的话。
师:沉香的话有没有记住?
(学生读课文…………)
师:好,接下去我们来看一看这一课所出现的词语,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节奏,不过每个词语好像都是一个调,对不对啊?这样好不好听?
师:那么这些成语中,你理解了哪些成语呢?
生:“美丽善良”
师:这说的是谁?
生:沉香的妈妈
师:那这个词我们应该怎样读呢?你能通过读来体会它的意思来,谁会的,你试着读一读。
生:美丽善良
师:这样是不是好听多了?我们一起来读,你们把沉香的妈妈读得美美的。还有哪个词?
生:起早贪黑,起得特别早,休息得又非常晚。
师:说明这个人很吃苦,很辛苦,能不能也读出它的意思来。
生:起早贪黑
师:一起来,(学生齐读)
生:心狠手辣,心很坏而且手段很毒辣
师:心狠手辣,说的是谁?
生:二郎神
师:能不能读出它的意思来?指名读,齐读。还有什么词语?
生:腰酸背疼
师:谁来读,能不能读得再疼一点。生读,大家有没有感觉到疼?一起来
师:真的要捶一捶了,还有哪些?
生:习武练功
师:你崇不崇拜习武练功的人?习武练功的人很怎样?
生:很厉害
师:小朋友们都情不自禁地做起了动作来了,还有吗?
生:神通广大
师:你想到了谁?
师:像这种神通广大的人,你感觉他们怎么样?
生:很强大
生:很威武
师:什么事都能干,很伟大,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读好。但是课文中的二郎神值不值得我们崇拜啊?有没有了?
生:盛夏酷暑
师:讲的是什么时候?
生:夏天很热
师:读一读,读出很热的感觉来,还有一个跟它对应的是什么?
生:寒冬腊月
师:现在所有的词语连起来,是不是一个调了?
生:不是
师:现在我们准备好了,一起来开火车读一读,能不能通过你的读理解出它们的意思来。
…………
师:有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小沉香从父亲的口中知道母亲被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所以他决心要去救母亲。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生:5个
师:我来请小朋友分小节读课文。准备好了的小朋友请举手
…………
师:谁来评价他们读得怎么样?在评价时要先说人家的优点,再指出缺点。
生评价
师:我这儿有一段提示,自己先读一读。你能根据这样的提示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吗?
生:第一部分是从课文的1-3段,
师:我们用“//”画出来,那第二部分就是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生齐答
师:下面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这篇课文出现的所有生字,看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来记住这些字。把它们归归类,哪几个能采取同样的方法
生:“叹”,口旁加又 ,还有“因”“付”“含”
师:用偏旁加部首的方法的字有“因”“付”“含”“叹”,我们来分别给它们组组词
师:刚才有个小朋友说到一个字谜是什么?
生:一口咬掉牛尾巴
师:是什么字?
生:告
师:“累”。把“田”换一换,你想到了什么?
生:“紫”“紧”
师:有两个字很相似,是那两个字
生:“很”“恨”
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能组组词吗?
师:这个“狠”是什么旁?
生:反犬旁
师:它为什么是反犬旁?
生:狼心狗肺
师:“很”是什么旁?还有一个是什么字?
生:良
师:跟它读音相同的字还有“粮”,“粮食”的“粮”,用“良”组组词
师:还有最后一个字,它比较复杂,是什么?
生:“武”
师:你发现了哪些重要的笔画?
生:斜钩上面不能带一撇
师:这是我们最需要注意的
生:“止”下面的一横变成了一提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面的长横应该写在哪儿啊?
生:横中线
师:从横中线起笔稍稍往上斜,那斜钩是从哪儿开始写的?
生:竖中线
师:从竖中线向右下方斜过去,一起看,上面的两横,一横短,一横长,“止”的一横变成了一提,最后写“斜钩”“一点”,请小朋友们把这个字描一遍,练两遍。
师:你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吗?看谁找得多。
(生练师巡)
师: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沉香救母》(一),我们已经能够读通这篇课文,并且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那沉香是怎样知道这个实情,又是怎样习武练功的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沉香救母》是孩子们比较熟悉一个民间神话传说,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在教学中,我注意避免学生像看电视剧一样只是简单地了解故事的情节,而是注重学生透过文字,结合图片,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沉香为救母亲,不怕困难、顽强学艺的可贵精神。
一、 创设情境,走进人物内心。
《沉香救母》这个故事,学生并不陌生,但课文描写比较简单,如果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上,学生的体会就不会很深刻。因此我注意创设情境,便于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如:让学生回味妈妈的爱,描述母子情深的画面,都是为了反衬没有妈妈关爱的沉香,感受到沉香心中的痛。舒缓音乐的伴奏,更利于让这种情感通过朗读以体现出来。
二、观察图片,展开丰富想象。
低年级学生对形象直观的图片非常感兴趣,我很好地利用了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去读懂图片中人物的内心。在教学中,我出示了,二郎神和沉香的人物对比图,使学生感受到二者的强弱差别,从而为沉香要想打败二郎神而充满担心。我又出示了沉香的攥拳图,并相应出示想象说话的内容,学生很快感受到沉香默默攥紧拳头背后的那份要打败二郎神的决心。此外还有春夏秋冬,沉香习武练功图,让学生练习说话,让学生感悟到沉香的那份认真与坚强。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想象不会漫无边际,他会让学生与图片中人物的心联系得更紧。
但是,我觉得可挖掘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的地方还有很多,再加上个人经验尚浅,在课堂上放得不够开,没有做到“目中无人”和“目中有人”,朗读还不够到位,总的来说,基本功还有待加强。
《沉香救母》教学评析 篇17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的经过展开故事情节: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仙人帮助;劈山救母。故事衔接紧凑,情节生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顽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形象,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 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谈话导入 。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2、 集体交流:
(1)师相机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 从“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急切的心情。(板书:奔向华山)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 2)相机出示句子: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a看图理解:深涧
b(看图回答)“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千山万水.)
c练习朗读这句话。
(3)沉香走遍了千山万水,一定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读文后,指名回答。
(4)一路上,沉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
3、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多的累,他为什么一点也不在乎呢?此时此刻,你想对沉香说些什么?(板书:不畏艰险)
4、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名读,评议,齐读。
5、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文中“孝心”的理解。引读第三段。(板书:仙人送斧)
示图片)看图回答。(板书:劈山救母)
(1)边读边表演: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2)沉香终于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此时,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看图练习说话)
(3)看到这对母子的团聚,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段。
四、积累语言,内化吸收。
1、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照图: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呢?
3、播放全文的配乐朗读及有关画面,学生一边静听默看,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4、(出示词语)同桌合作,练习讲故事。
五、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1)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2)与上文联系起来,把“沉香救母”的故事完整的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
沉香救母(二)
奔向华山 不畏艰险
孝心感动仙人
仙人送斧 劈山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