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

《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精选13篇)

《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黄桥小学    点击数:159

  师:夜深了,说明了什么?

  生:时间已经很晚很晚了。

  生:说明时间很长。

  生:母亲很辛苦,已经很晚了,还在为我操劳。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

  师:是啊!夜深了,母亲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

  生:母亲对我爱。

  生:母亲对儿子的疼爱。

  生: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生:母亲的无怨无悔。

  生:我还能从母亲一边缝着一边想着,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那种强烈的爱。

  师:谁能读这一句?(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出了母亲疼爱孟郊的语气。

  生:我觉得他读出了母亲的担忧。

  师:说得好。因为疼爱所担忧。母亲担忧什么呢?

  生: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才回来。

  师:仅此而已吗?

  生:不是。还有很多,课文中用省略号来表示。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是啊,面对即将远行的儿子,母亲怎能不忧心忡忡、思绪万千,她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儿子出门在外安全吗?

  生:儿子生病了怎么办?有人照顾吗?

  生:儿子吃什么呢?会挨饿吗?

  生:儿子又睡在哪儿?睡得舒服吗?

  生:此次一别,还能再相见吗?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

  师:母亲千头万绪,数不尽对儿子的担忧,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母亲之所以有如此的担忧,使因为……?

  生:疼爱儿子。

  生:关爱儿子。

  生:牵挂儿子。

  师:是啊,母亲把这份浓浓的爱融入到一针针一线线的缝补中。不知不觉天亮了,母亲依依不舍地将儿子送到村外,望着儿子说________  

  生: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啊!

  师:此时,母亲应该怎样说?

  生:满怀深情地说。

  生:恋恋不舍地说。

  生:噙满泪水说。这是一种离别的泪、伤心的泪。

  生:千叮咛,万嘱咐地说。

  ……

  师:带着你的感悟,你的理解,自己读读这一句话。

  师:听了母亲的话,孟郊一个劲儿地点头。望着母亲的白发,孟郊的眼眶湿润了,他的眼眶问什么会湿润呢?

  生:他想起了就要远离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生:他想起母亲一直为自己操劳,而自己却不能留在母亲身边侍奉她。

  生:他想起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真是恩重如山,永远也报答不了。

  ……

  师:母亲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备受母亲关爱的孟郊,同样报答不了________

  生:母亲的恩情。

  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只有付出不计报答,母亲的爱是润物无声的,她融入在平常的点点滴滴。你能用具体的事说说母亲对你的爱吗?

  生:我生病时,是母亲守护在窗前。

  生:早晨,全家人还在熟睡时,是母亲悄悄起床为我准备好早餐。

  生:无论天气是阳光明媚,还是狂风暴雨,母亲总是一如既往送我上学。

  生:母亲总把好吃的留给我,自己却舍不得吃。

  生:母亲睡觉前总是讲个故事给我听。

  ……

  师:看着这么多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知道母亲的爱还有很多很多,是啊,母亲的爱是说不完的。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吗?

  生:我爱亲爱的妈妈。

  生:母亲的对我恩情,我永远也报答不了。

  生:我以后要懂事些,少让妈妈为我操心。

  生:妈妈,我爱您!

  ……

  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生(满怀深情地齐说):亲爱的妈妈,我爱您。

  [评析]: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中教者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文本在学生读中悟、悟后说中得到恰当的诠释。

  教学过程中,我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联系生活,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你的?你最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学生的情感被唤醒了,倘佯于浓浓的母爱中,学生被深深震撼了,道出了各不相同的但却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

  教学过程中,教者借助“补”的手段让学生去感知,去缩短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排除阅读障碍,深入文章的内核,正确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阅读能力。比如:母亲在缝补衣裳时还会想些什么?母亲在送别孟郊时还会说些什么?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想到了什么?……补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第一课时 (简)

  (一)质疑,导入新课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指导本课生字的书写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护之情,从而产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2,练习用忙着写一句话.

  3,背诵《游子吟》.

  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下面我来选几个生字考考你们怎么样

  ①出示:针,根,寸,读你能从字音上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抚摸:你能从字形上猜猜它的意思吗

  寸,永: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②出示生字词,集体读一遍.

  2,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围绕着《游子吟》这首诗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的题目叫《母亲的恩情》.课文写了母亲的哪些做法呢 自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描写母亲的语言,动作的句子,读一读,读后你想说什么

  (1)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她的行动加,出示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抓住一针针一线线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②读好这句话,看谁能把母亲缝衣的认真仔细给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2)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语言上,出示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①指导看图,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后,母亲每天都在挂念儿子,盼望儿子回来.母亲的恩情多么感人啊!

  ②指导读,读出母亲对孩子的担心,想念,盼望.(指名读,齐读)

  2,刚才,我们体会了母亲对孟郊的那种爱护,关心的情感.那孟郊对母亲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分组学习:找一找描写孟郊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交流汇报.

  (1)出示

  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以不住地这个词看出什么 (孟郊向母亲保证,一定会早点儿回来,不让母亲担心)他看到母亲的白发,眼睛就湿润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启发想像,感受母亲无私的爱)

  (2)出示图三,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读课文

  ①他看到了什么 (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

  ②抚摸着自己的衣服,他想到了什么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十分肯定(指名读).】

  ③出示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

  3,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

  (1)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2)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 (50岁时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3)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作者用吟诵诗歌的方式去赞美母亲,就叫《游子吟》.

  (4)谁想来吟诵这首诗 (指名读诗句)

  (5)这首诗很好懂,前面的文章读懂了,这首诗就基本弄懂了.

  (出示:意恐迟迟归)读一读,课文中的哪一句可以帮助理解这句诗

  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6)出示诗歌的最后一句,什么意思 书中有没有帮助你理解的句子

  (7)齐读全诗.看三幅图,试背古诗.

  (三)扩展--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1,孟郊从母亲为自己缝衣服这样的小事中体会到了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母亲为我们做了很多,可同学体会到了母亲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了吗

  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母亲.

  2,看,我们每位同学的妈妈都那么伟大.一个人的一生可能没有朋友,没有兄妹,但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难道我们真的无法回报吗

  (不是,也许我们就是为母亲做得再多,也无法和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相提并论,但我们必须尽自己的力量去孝敬母亲,让她少为我们操心.)

  3,看小黑板上的一句话:母亲忙着为孟郊缝补衣裳.你能不能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说说母亲忙着为你做什么.

  4,练一练,抒发真情.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呢

  (四)板书设计

  9 母亲的恩情

  母亲 缝衣送儿

  孟郊 铭记在心 《游子吟》

《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 篇3

  本课是江苏省九义教材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此文以诗文结合的形式学习古诗《游子吟》。为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古诗,降低了难度,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学习的情境。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是学习理解古诗《游子吟》,古诗是辅助理解古诗的材料。难点是理解古诗中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及母子之间纯洁而真挚的情意。

  本课学习古诗1~2句,课文1~2段。根据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作如下设计。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古诗入手,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自学课文1~2段来释疑,教师点拨,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比较四种句子,紧扣语言文字:“一针针,一线线”、“夜深了”、“还在”等词,让学生渐渐理解母亲的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质疑,自学,释疑,相机点拨的教学体系是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能轻松习得。

  2.渲染母爱之情,以情动人,产生共鸣。开头从《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故事导入,一开始就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中充分运用幻灯,图文结合,展示母亲伟大的形象;指导朗读母亲的临别话语,共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情感进一步升华。

  母亲的恩情

  一、导入新课:讲《妈妈吃鱼头》的故事。

  从古到今,每一位母亲都会把自己所有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难以忘怀——母亲的恩情(读题)

  课文介绍了谁的母亲,她又如何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呢?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

  纠正:针脚(jiao)  湿润   挂念  缝补

  2. 检查,分别指名读全文

  三、学习古诗1~2句

  过:这篇课文真是与众不同,前面讲了一个故事,后面介绍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叫什么?《游子吟》。齐读古诗。

  1. 古诗有几句话?我们学习前两句。

  2. 自由轻声读读1~2句古诗,哪些词句不懂,请划一划。(慈母、游子、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3. 这些问题不用老师教,大家只要仔细读一读1 

  ~2小节就能解决,你们想想怎么样解决?自由读读1~2小节,找出书中的词句来解决不懂的古诗意思。同桌可以讨论讨论(每人解决1~2个不懂的问题)

  4. 分组讨论:

  (1)游子:

  a.指孟郊(你是游子吗?为什么称孟郊为游子)

  师:出远门,很长时间无法回家的人叫游子。

  b.出远门了(谁出远门了?)

  (2)慈母:慈爱、慈祥的母亲。

  (3)密密缝: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幻灯)

  句子训练:这句话就是讲:

  ①“母亲在油灯下缝着。”

  ②母亲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着。

  1、2两句有什么不同?(幻灯)多了一针一线,知是母亲是用手中的针线缝补衣服。

  ③母亲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2、3句有什么不同?

  δ第3句改成了一针针一线线,知是母亲缝了很多针,缝的时间长,缝得很密。

  是啊,缝补一件衣服是多么的不容易,要一针针一线线,千针万线才能缝制成一件衣服。而母亲是那么的认真,每一针、每一线都不马虎。看,这是针脚,针脚与针脚之间很近,一线挨着一线,真是密密缝啊!

  δ好好为什么要密密缝呢?(孩子要出远门,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也许好多年都不回家,好好生怕孩子衣服穿破,所以要做结实一些。)这真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的啊!

  ④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有什么不同,好在哪里?(仅仅在晚上缝吗?)

  师:天很晚很晚了,到了深夜,一轮弯弯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人们渐渐地进入了梦乡,母亲却还在油灯灯光下,借着忽明忽暗的灯光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衣服,她真是太辛苦了。

  她把对儿子的疼爱,对儿子的关怀全部倾注在这一针针一线线之中,这真是一位慈祥的母亲。     [疼爱]

  指读。评:夜深了,(吵得我们睡不着)突出“深”,“还在” 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齐读。

  (4)临行  什么时候出门?(第二天清早)

  什么时候缝补衣服?(前几天)出远门的前几天就是临行。

  这是讲了好好缝补衣服的时间。在——出远门的前几天。

  (5)意恐迟迟归

  ①想:孩子这回出远门,还不知是什么时候回来。母亲一边缝衣服,一边为儿子担心。担心就是意恐。担心什么?迟迟不回家,要过许多许多年才能回来。

  ②还有哪句也是意恐迟迟归的意思?

  说:“郊儿,娘天天挂念着你,可要平安回来啊!”谁来读一读。读一读。怎么说的?(幻灯)望着,眼里含着泪水,望着要出远门的儿子,心想儿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她双手仅仅抓住儿子的手说。(饱含爱的心情)指名,齐读。

  母亲在孟郊出远门时为他缝补衣服,一边做一边为他担心,怕他迟迟不归,儿子上路了,他又千叮万咛嘱咐,要儿子平安回来,这就是母亲,她平凡而又伟大,让多少孩子饱含着温暖,让多少游子为她而思念自己的家园,这时,使我想起了一首歌,放《世上只有妈妈》。

  5.母亲疼爱孩子,孩子呢?(也爱母亲,更加的感激自己的母亲)引读,孟郊听了……湿润了。

  为什么湿润?又多了几根白发。(又多的白发是为孩子熬夜缝制衣服辛苦造成的,母亲真辛苦。)

  所以这件事给孩子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6.让我们饱含母亲对孩子疼爱的感情,孩子对母亲感激的感情,朗读古诗前两句。

  注意停顿    慈母/手中线,

  δδδδ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母亲这样关怀儿子,儿子能报答母亲的恩情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学习生字生词

  恩    补      针

  指导写田字格:恩(上小下大)、补、针

  关键笔画:恩的一、补的衤、针的一

《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一、教学要求: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  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如“忙着”。继续学习运用“文包诗”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词卡

  三、教学过程:

  一、配乐读诗《游子吟》

  1、导语: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在他50岁那年,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下面听老师来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想象,你好象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2、交流反馈。

  二、诗文结合,学习课文。

  1、  出示图,说说图中的内容。

  2、  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

  诗中哪句话让你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丰富“夜深了”的内涵:这时人们都在干什么?母亲不想睡吗?劳累了一天的母亲,非常疲倦,多么想躺在床上美美的睡上一大觉。缝着缝着,眼睛竟……指导朗读“夜深了”

  (2)、丰富“一针针一线线”的内涵:此时此刻,母亲忍着疲倦,一针针一线线缝进去还仅仅是针线吗?还把什么缝进去了?

  自由读一、二自然段,体会其中母亲对儿子远行的担忧、期盼、不舍、牵挂之情……

  指导朗读句子:“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他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3、  紧密联系诗句,朗读一、二两句。

  4、  再读“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读出深情。

  5、  出示“恩情”,这就是母亲的恩情呀!面对母亲如此深沉的爱,孟郊的眼睛湿润了。

  我们来读读此时孟郊的表现。出示: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有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6、小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情深处。是啊,正如诗中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其中的深意,你读懂了吗?

  7、自读课文第三段。

  8、交流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说“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9、讨论:为什么小草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

  小结:太阳赋予了小草生命,在太阳的光辉下,小草才能生机勃勃,这份恩情,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呀!母亲赋予了我们生命,在母亲的精心照料和庇护下,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这样的恩情,我们无论怎样报答都是应该的呀!

  10、联系课文读诗、背诗。

  11、过渡,母亲这样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怎能忘记呀?

  孟郊无论何时,身处何地,只要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总会想起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总会永远铭记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一样关怀着他,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板书“铭记”。这里的铭记换个词就是-----能不能换掉?

  12、播放录象

  13、再次吟诵全诗。

  三、拓展。

  1、过渡:读到这里,不由得让我想起我的妈妈,我们的妈妈。想起了日夜为我们忙碌的妈妈。(出示)孟郊要远行,母亲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

  我生病时时,妈妈忙着————;

  天冷时,妈妈忙着——;

  肚子饿时,妈妈忙着——;

  2、  如果马上我们回到家中,见到我们的妈妈,你要对她说什么?还要对她做什么?

  五、写诗献妈妈。

  千言万语都融入这首小诗中,让我们一起怀着感恩之心把这首诗写下来,献给我们伟大的妈妈!

  (学生写诗)

  板书设计:

  游  子  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铭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 篇5

  教材简析

  《母亲的恩情》通过叙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缝衣、天明送别的情景,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阳光辉而触景生情,联想起母亲的关怀之意,进而引出他50岁时写的《游子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通过课文内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一、听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齐读课题)

  2、每当读到这个课题啊,李老师总会想起这么一句话,想听一听说一说吗?

  3、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情深。

  4、是啊,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永远不会忘记的就是我们的母亲。

  二、新授

  (一) 第一小节

  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老母亲。[出示“深夜缝衣图”]

  2、图上的这位老母亲是谁?她正在干什么?自己读读课文第一小节,看看这幅图,说一说。

  评价语:

  (1)这位老母亲是  ,她正在  。

  (2)谁也想来说一说?

  3、孟郊的母亲是怎样为儿子缝补衣服的呢?请你再读读第一小节,再看看图。

  评价语:

  (1)是啊,她缝得多认真啊,你们看,它的针脚怎么样啊?(又细又密)为什么要缝得这么密啊?(盼儿早归,怕儿着凉)

  (2)劳母亲只能借着这么微弱的光缝补衣服。

  (3)时间已经这么晚了,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却还守在昏暗的油灯前为儿子缝补着衣服,多么辛苦啊!

  (4)一针针一线线,凝聚着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啊!

  3、母亲边缝补着衣服,边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再读读课文,再看看插图,想一想。

  评价语:

  (1)期盼着儿子早日回家。

  (2)是啊,母亲相信只要她把衣服的针脚做得密些,再密些,她的郊儿一定会早早回家。

  (3)儿子要出远门了,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一定要把衣服缝补得牢些,不让儿子在外受冻。

  (4)希望儿子出门在外一切平安顺利。

  4、一针针一线线,饱含着母亲浓浓的爱,一针针一线线,饱含着母亲对儿子的期盼,盼儿平安,盼儿早归,谁想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练读—个别读—齐读)

  评价语:

  (1)一针针一线线。

  (2)浓浓的母爱。

  (3)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母亲在油灯下不辞辛苦缝补衣服的身影。

  (4)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二) 第二小节

  1、不知不觉,天亮了!熬了一夜的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瞧,母子俩正依依惜别呢!(停顿5秒)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小节,想一想:临别时,孟郊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2、今天啊,李老师就来做一做这位老母亲,和同学们把这离别的场景表演出来。

  (1)儿啊,你一定要早日归来啊!

  (2)孩子,出门在外要照顾好自己!

  (3)郊儿,一人在外要注意冷暖,天凉记得加衣裳!

  (4)娘身体硬朗着呢!只盼着你能早些回来!

  评价语:

  (1)早日回到母亲身边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

  (2)母亲头上的白发是为我操劳的见证。

  (3)母亲不辞辛苦,青丝变成了白发,人老了,背驼了,这都是为我操劳的啊!

  3、多么感人的场面,谁能来动情地读好第二小节? (个别——齐读)

  评价语:

  (1)声声叮咛!

  (2)真是千叮咛万嘱咐!

  (3)儿行千里母担忧!

  (三) 第三小节

  1、孟郊告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上路了!太阳出来了,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读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着图说一说!

  评价语:

  (1)小草正生机勃勃地生长。

  (2)沐浴在阳光下的小草,绿油油的,充满了生命力。

  (3)多么旺盛的小草啊!

  2、看着这沐浴在阳光下的小草,孟郊想到了什么?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想一想!

  评价语:

  (1)母亲的爱就像阳光一样的温暖。

  (2)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这份恩情我们无论怎样都回报不了。

  (3)小草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阳光的照射!

  3、我们就像那一株小草,原本柔弱的我们在阳光般母爱的滋养下,变得朝气蓬勃,母亲的这份恩情是我们永远也报答不了的。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三小节?

  4、没有太阳无私地播洒阳光,就没有小草生机勃勃地生长;没有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就没有我们的茁壮成长。让我们一起来读好第三小节。

  (四)古诗

  1、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   ,就在他  ,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师生合作读)

  2、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小诗?

  3、《游子吟》记录着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寄托着儿女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你从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母亲的恩情?可以再读读课文来说一说。

  评价语: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游子穿的衣服,是慈祥的老母亲连夜缝补起来的。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老母亲担心儿子一去很久才能归来,特意将衣服的针脚缝得又细又密。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太阳对小草的恩情,是小草永远也报答不了的;母亲对我们的恩情,也是我们永远也报答不了的。

  4、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首《游子吟》?

  (五)拓展升华

  1、孟郊直到50岁,对母亲的恩情仍念念不忘,相信在小朋友的记忆里,也一定有和妈妈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谁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评价语:

  (1)你真是一个体贴妈妈的好孩子。

  (2)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3)你有一颗感恩的心。

  2、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妈妈,还有谁也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教育之恩?

  3、是的,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很多人为付出了深深的爱,他们的恩情是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报答不了的。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首小诗《游子吟》。(齐背)

  三、总结全文

  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从今天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

《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 篇6

  教材简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古诗《游子吟》,属于文包诗类型。故事是诗歌的展  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全  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意境。第一自然段写孟郊要  出远门,母亲连夜为他缝补衣裳。第二自然段写孟母把孟郊送到村外,还叮嘱他早  点回来。第三自然段写孟郊触景生情,由“生机勃勃”的小草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联  想到慈爱的母亲给自已的关怀。第四自然段,即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代了  《游子吟》的写成。课文紧紧扣住母亲的恩情写,通过母亲的所作、所说、所想,  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刻划非常细腻;又通过儿子的眼睛和感受来进行侧面、  间接描写,表达非常真挚,二者结合,塑造了一位栩栩如生的母亲形象。课文还注  重细节,以小见大。“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是传神之笔,表明母亲的恩情  远记在儿子的心中。课文配有三幅彩图,展现了诗歌的意境,可指导学生认真观  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5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  小尊重、孝敬父母。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出示课题:读准恩(en)音。理解“恩情”词义。

  2、讨论交流:母亲对我们有哪些恩情呢?

  过渡:课文是讲谁的母亲的恩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给课文每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逐段读,随机出示生字卡片。

  (1)、出示生字词卡:

  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了、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多音字。(了在“报答不了”   当中读"liao")

  (3)、理解词语(可根据学生质疑的情况随机出示)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来回移动。(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这个动作)

  注视:注意地看。

  针脚:针迹。

  (4)、抽读生字卡片。

  (5)、齐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出示所学生字“恩、补、针、抚摸、视”

  1、这些生字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上下结构?指一指各自的偏旁。

  2、“恩”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不要把上半部“因”写成“田”。

  3、“补、视”注意偏旁书写的区别,联系本义来理解。

  4、“针”、想想还学过金字旁的字有哪些?“铁”帮助记忆。

  5、“抚摸”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摸”可利用“漠”来记忆。

  6、描红。

  四、作业设计:

  1、描红,完成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词。

  2、听句训练:(开火车)

  (1)、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我看到自已种的月季开花了,真高兴。

  (2)、母亲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

  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

  3、让学生试着用“看着”“忙着”造句。

  二、学习课文1、2、3小节: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第一节,找出孟郊的母亲对孟郊的深情厚意的句子。

  a、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b、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在缝着。

  她一边缝一边在想:孩子这回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才能回来 ……

  (2)、出示图片,看图体会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子体贴入微的思想感情。

  (3)、你能读好这些话吗?自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母亲一边缝衣裳,一边会想些什么呢?(练说)

  2、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当第二天到来的时候,母亲对既将离开自已的儿子,又是怎样千叮万嘱的?

  (1)、出示图片(1)让学生看图说一说。

  (2)、结合第二小节,说说这小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

  共有3句:a、母亲把孟郊一直送到村外。

  b、母亲嘱咐儿子早点回来。

  c、孟郊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眼睛湿润了。

  (3)、指导朗读母亲对孟郊说的话。体会出依恋牵挂之情。

  3、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孟郊这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自由读,讨论:

  2、填空:

  孟郊( )着身上的衣裳,( )着那又( )又( )的针脚,心里   想,母亲的( )不就像这( )吗?沐浴着( )的小草,无论怎   样都(   )不了太阳的( )啊!

  3、个人读,齐读。

  4、读了以上的这段话,说一说母亲的慈爱像(   )。作者孟郊像

  (   )。

  三、学习生字:

  出示所要学的生字“迟、归、言、寸、著”

  1、分析结构:  左右结构:归   上下结构:著

  半包围结构:迟  独体字:言、寸、

  2、“迟”注意“尺”最后一笔是“点”。

  3、“言、寸”作为独 体字,在田字格中把握好位置。

  4、写笔顺:

  归:

  著:

  5、“迟、归、言、寸“适当扩词。

  6、描红。

  四、作业设计:

  1、抄写书后的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补( )模(    )针( )恩(    )

  扑( )漠(    )什( )思(    )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前三小节。

  二、学习古诗《游子吟》。

  1、从前三小节来看,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孟郊是一个怎样的人?

  孟郊正是有了母亲这样的铮铮教导,所以成为唐朝的大诗人。(简介孟    郊)。他一辈子也忘不了母亲的恩情。

  2、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50岁,写著名小诗《游子吟》)可结合参考资料讲一讲《游子吟》的影   响。

  3、出示《游子吟》这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结合课文前三小节,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寸草心”:小草的嫩心。比喻游子的心。

  晖:阳光。比喻母亲的爱。

  (2)、试着背诵。

  a、同桌二人交替背、听、互评。

  b、全班齐背。

  c、指名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 心。我们不能忘记,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老师     教大家一个成语叫:“舐犊之爱”。(联系练习4中的成语讲解)

  2、我们应该怎样来报答自已的父母呢?(联系实际谈一谈)

  3、齐声背诵《游子吟》。

  4、完成练习册。

  四、作业设计:

  1、背诵《游子吟》。

  2、造句: 看到:         。

  忙着:        。

  五、板书设计:

  母亲的恩情      

  《游子吟》

  缝衣:一针针、一线线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           不知什么时候回来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上路 看到——想到——

  50岁写诗《游子吟》     舐犊之爱

  附参考资料:

  孟郊:唐朝诗人,字东野,湖洲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隐  居嵩山,贞元中举进士,官居溧阳尉。其诗作力避平庸浅率,追求古谈清寒。与贾  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此二句诗,施哲存先生曾在《唐诗  百话》一书中作过说解,录之以供参考:“第三、四句从来没有注解,但如果不知  道这里隐藏着一种民间风俗,就不能解释得正确。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  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归期就会延迟。在吴越乡间  老辈人还知道这种习俗。”

《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11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江苏省九义教材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此文以诗文结合的形式学习古诗《游子吟》。为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古诗,降低了难度,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学习的情境。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是学习理解古诗《游子吟》,古诗是辅助理解古诗的材料。难点是理解古诗中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及母子之间纯洁而真挚的情意。

  本课学习古诗1~2句,课文1~2段。根据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作如下设计。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古诗入手,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自学课文1~2段来释疑,教师点拨,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比较四种句子,紧扣语言文字:“一针针,一线线”、“夜深了”、“还在”等词,让学生渐渐理解母亲的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质疑,自学,释疑,相机点拨的教学体系是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能轻松习得。2.

  渲染母爱之情,以情动人,产生共鸣。开头从《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故事导入,一开始就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中充分运用幻灯,图文结合,展示母亲伟大的形象;指导朗读母亲的临别话语,共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情感进一步升华。

  母亲的恩情

  一、     导入新课:讲《妈妈吃鱼头》的故事。

  从古到今,每一位母亲都会把自己所有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难以忘怀——母亲的恩情(读题)

  课文介绍了谁的母亲,她又如何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呢?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

  纠正:针脚(jiao)  湿润   挂念  缝补

  2. 检查,分别指名读全文

  三、     学习古诗1~2句

  过:这篇课文真是与众不同,前面讲了一个故事,后面介绍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叫什么?《游子吟》。齐读古诗。

  1. 古诗有几句话?我们学习前两句。

  2. 自由轻声读读1~2句古诗,哪些词句不懂,请划一划。(慈母、游子、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3. 这些问题不用老师教,大家只要仔细读一读1  

  ~2小节就能解决,你们想想怎么样解决?自由读读1~2小节,找出书中的词句来解决不懂的古诗意思。同桌可以讨论讨论(每人解决1~2个不懂的问题)

  4. 分组讨论:

  (1)游子:

  a.指孟郊(你是游子吗?为什么称孟郊为游子)

  师:出远门,很长时间无法回家的人叫游子。

  b.出远门了(谁出远门了?)

  (2)慈母:慈爱、慈祥的母亲。

  (3)密密缝: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幻灯)

  句子训练:这句话就是讲:

  ①“母亲在油灯下缝着。”

  ②母亲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着。

  1、2两句有什么不同?(幻灯)多了一针一线,知是母亲是用手中的针线缝补衣服。

  ③母亲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2、3句有什么不同?

  δ第3句改成了一针针一线线,知是母亲缝了很多针,缝的时间长,缝得很密。

  是啊,缝补一件衣服是多么的不容易,要一针针一线线,千针万线才能缝制成一件衣服。而母亲是那么的认真,每一针、每一线都不马虎。看,这是针脚,针脚与针脚之间很近,一线挨着一线,真是密密缝啊!

  δ好好为什么要密密缝呢?(孩子要出远门,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也许好多年都不回家,好好生怕孩子衣服穿破,所以要做结实一些。)这真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的啊!

  ④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有什么不同,好在哪里?(仅仅在晚上缝吗?)

  师:天很晚很晚了,到了深夜,一轮弯弯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人们渐渐地进入了梦乡,母亲却还在油灯灯光下,借着忽明忽暗的灯光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衣服,她真是太辛苦了。

  她把对儿子的疼爱,对儿子的关怀全部倾注在这一针针一线线之中,这真是一位慈祥的母亲。     [疼爱]

  指读。评:夜深了,(吵得我们睡不着)突出“深”,“还在” 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齐读。

  (4)临行  什么时候出门?(第二天清早)

  什么时候缝补衣服?(前几天)出远门的前几天就是临行。

  这是讲了好好缝补衣服的时间。在——出远门的前几天。

  (5)意恐迟迟归

  ①想:孩子这回出远门,还不知是什么时候回来。母亲一边缝衣服,一边为儿子担心。担心就是意恐。担心什么?迟迟不回家,要过许多许多年才能回来。

  ②还有哪句也是意恐迟迟归的意思?

  说:“郊儿,娘天天挂念着你,可要平安回来啊!”谁来读一读。读一读。怎么说的?(幻灯)望着,眼里含着泪水,望着要出远门的儿子,心想儿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她双手仅仅抓住儿子的手说。(饱含爱的心情)指名,齐读。

  母亲在孟郊出远门时为他缝补衣服,一边做一边为他担心,怕他迟迟不归,儿子上路了,他又千叮万咛嘱咐,要儿子平安回来,这就是母亲,她平凡而又伟大,让多少孩子饱含着温暖,让多少游子为她而思念自己的家园,这时,使我想起了一首歌,放《世上只有妈妈》。

  5.母亲疼爱孩子,孩子呢?(也爱母亲,更加的感激自己的母亲)引读,孟郊听了……湿润了。

  为什么湿润?又多了几根白发。(又多的白发是为孩子熬夜缝制衣服辛苦造成的,母亲真辛苦。)

  所以这件事给孩子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6.让我们饱含母亲对孩子疼爱的感情,孩子对母亲感激的感情,朗读古诗前两句。

  注意停顿       慈母/手中线,

  δδδδ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母亲这样关怀儿子,儿子能报答母亲的恩情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学习生字生词

  恩       补      针

  指导写田字格:恩(上小下大)、补、针

  关键笔画:恩的一、补的衤、针的一

《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 篇8

  一、揭题导入,巩固反馈

  1、听写词语,反馈易错字,集中纠正。

  湿润    恩情    注视    报答    永远

  2、读词卡

  抚摸    慈爱    铭记    著名    沐浴

  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

  3、齐读课文

  [巩固反馈环节抓住文中重点词语,便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并运用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交流展示,练读古诗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2、师配乐范读古诗。

  3、指名学生读古诗。

  4、师生齐读古诗。

  [指导学生先读古诗,在学生读准、读通古诗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想要去理解古诗,为学习文章作铺垫,从而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三、互动探究,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1-3自然段。

  2、这个小故事里还讲了孟郊创作《游子吟》的原因,现在请大家把课文和诗对照起来读,看谁能结合插图,对照文中的语句把诗的大概意思讲出来?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书上找出相关语句。

  3、小组交流。

  4、学生齐读1-3自然段。

  四、精讲点拨,感悟文本

  1、精读1、2自然段,体会母亲的“恩情”,学习前四句诗。

  1)出示前四句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分组交流:说说你读懂了这四句诗吗?你从故事中的哪儿读懂的?读后你想说什么?

  3)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她的行动中,出示有关句子。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2)“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

  (3)从“一针针一线线”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4)想象说话,假如你就是孟郊,亲眼目睹了母亲在深夜里一针针一线线密密缝衣裳的情景,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想?

  [在“我想说”这一动机的导引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对话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语感。]

  4)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自己体会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1)引导交流体会。

  (2)出示多媒体画面(送别)。

  (3)出示句子: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指名读,是啊,母子马上就要分别了,母亲还有许许多多的话要对儿子说,她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4)出示句子: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自由读,思考当孟郊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就湿润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5)指导齐读前四句诗。

  [凭借多媒体的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体会。]

  2、精读第3自然段。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草太阳图),指名学生说图意。

  2)出示句子: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一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3)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两句诗?

  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 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

  1)指名读第4、5自然段。

  2)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什么?

  3)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齐读《游子吟》。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自由背诵。

  4)指名背。师生共同纠正。

《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品词析句理解《游子吟》之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怀之情。

  3、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母恩”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师:听到你们这样深情的唱,老师就知道你们很熟悉这首歌,这首歌歌名是——《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歌。唱起这首歌,我们总会想到——亲爱的妈妈,想起妈妈对我们的爱,心里非常温暖、幸福。

  3、出示《游子吟》。①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描写母爱的诗歌。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读这首诗?请举起自信的小手。(读诗要慢一点儿才能读出它的诗味。)

  ②师相机评价。(很有诗人的气质,读出了诗的韵味)

  ③设疑:别看这首小诗只有短短的三句话,可是千古流传,多少身在远方的游子吟诵起这首诗都会热泪滚滚。同学们,对于这首诗你们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想知道的吗?(生……)

  ④不懂就问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怎么办?(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带着这首诗走进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读懂这些疑问,读进孟郊的内心,读懂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4、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注意:字不但要按笔顺写准确,而且还要美观,讲究一定的速度。(母亲的恩情)

  5、深情地读题。(可一遍遍地读出深情之味)

  二、初读课文,感知“母恩”

  1、出示课件。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有没有和他们交上朋友。

  2、指名认读,提出读词要求:字音读准,词义读懂。

  3、概括课文内容。我们和生字词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带着这些朋友快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选一个或几个红色的词语说一句通顺的话,看看哪个同学最聪明?选的词语越多越好!(老师可巡视)4、教师小结。现在我们把这几位小朋友的句子整理一下:孟郊要出远门,母亲为他缝补衣服到深夜。这份恩情孟郊铭记在心,50岁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这就是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细读课文,感悟“母恩”

  ㈠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师:感谢这几位同学带领我们重温了课文内容。那母亲的恩情到底体现在哪儿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读懂孟郊的内心。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生交流。(师点拨:你从哪句话中看到了这副情景?透过句子想象背后的画面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3、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在油灯下忙着为他缝补衣服。我们来认识一下古时候的油灯。

  ①指导看图:认识油灯(古时候没有电灯,就是用一小碟香油,点上灯芯草,同学们想想这种光明亮不明亮?就像我们停电时用的蜡烛一样,在这种微弱的灯光下缝补衣服眼睛舒服不舒服?)

  ②点击出示句子出示“夜深了……缝着。”(自由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哪些词打动了你的心?(根据学生回答,逐一点击:夜深了,……)为什么?〔“夜深了”,说明已经很晚了,这么晚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要知道,母亲白天还要在田地里干活,回家还要做家务事?劳动了一天累不累?这么累了,晚上还要缝补衣服是多么辛苦啊。这份辛苦打动了你,是吗?“一针针一线线”说明缝的非常细心、认真。指导学生看图上的针脚:在这样昏暗的灯光下,针脚缝得又细又密,挨挨挤挤。是母亲的这份认真打动了你〕

  ③练习感情朗读:让我们带着这些理解,这份感动,读出母亲的辛苦。ɑ谁来试试?b一起读出你们的感动。

  ④师:母亲啊母亲,这么晚了,这么累了,您为什么不停下来休息休息呢?为什么缝得这样细密认真呢?这里有一个小知识。(出示课件)

  ⑤生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母亲希望儿子早点回来。才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得这么细密认真)

  师:原来母亲这么不顾休息,不顾劳累的缝补到深夜,就是希望儿子能早日回家,早日回到自己的身边。这针针线线缝补的何止是一件衣服,更是编织着对儿子的一份浓浓的爱心。这份爱心就是母亲的恩情。

  ⑥让我们再读这句话,读出母亲对孟郊深沉的爱,浓浓的恩。这句话其实就是《游子吟》的哪句诗的意思呢(——临行密密缝)

  4、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指名交流。(你从哪句话中读懂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郊儿……早点回来呀!”

  ①这是母亲送别儿子时说的一句话。一句话,一颗心。这句话又表达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呢(不舍、担忧、想念、牵挂)(若学生回答不出来,师可引说:郊儿……早点回来呀,不要让我在家里……)

  ②能读好这种心情吗?(多找几位学生读,指导:再想念一些;再担心一些;再舍不得一些)③师小结:虽然这是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可是字字句句倾洒着对儿子的关心、牵挂、思念、担忧。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孩子们,这份担忧、牵挂就是母亲的恩情!也是诗句“意恐迟迟归”的意思。

  7、出示课件:母亲的恩情深深打动着孟郊的心,面对一夜之间又多了许多白发的母亲,孟郊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孟郊的眼睛为什么会湿润呢?(感动、舍不得)你会含泪说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话:会对母亲说什么?(舍不得母亲。会说:母亲,您太累了,快点回去休息吧;您放心吧,我会照顾我自己的,您也要保重身体;为了我,您的白发又多了,我让您操心了……)(你们真是懂爱、懂情的孩子)带着这些感受齐读这句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千里相送,终须一别。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浓浓的恩情,孟郊独自一人上路了。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师可巡视)

  2、生交流:①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小草)小草长得怎么样?为什么会生机勃勃(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板书:阳光)如果没有了太阳的光辉,小草会怎么样?发挥想象,小草会对太阳说什么?(太阳给了小草生命)

  ②孟郊由“太阳、小草”触景生情想到了什么?(出示课件“母亲的……吗?)

  a、能不能将这个句子换种说法?(母亲的……就像……)把什么比作什么?

  b、为什么说“母亲的慈爱”像“春天的太阳的光辉”?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让人温暖)那谁像小草呢?(自己) 小草沐浴着阳光,自己正享受着母爱。

  ③ 出示句子:“沐浴在春光中的……的恩情啊!”谁能读出感叹号的语气。你们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吗?(结合板书,体会意思:我们怎么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是呀,太阳给了小草生命,同样母亲孕育着我们的生命,用甘泉的乳汁哺育我们长大,教会了我们说话,教会了我们走路,默默地关心爱护我们的成长。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一切。这份恩情我们怎能报答的了呢?)用《游子吟》里的诗句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分男女生对读,读出小草对太阳的感激之情,读出我们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3、师小结: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为报答母恩,孟郊在40岁的时候,在江苏省溧阳县做官,就把母亲接到自己的身边奉养,到50岁写了这首《游子吟》来感念母亲,回报母恩。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着母亲的精心呵护,请你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母亲关爱自己的事情吧!(生互相交流时,师可相机指导;指名交流时,师紧扣“虽是生活中的小事,可在这平凡的小事中体现了母亲深深的恩情”)

  2、师小结:同学们真幸福,点点滴滴的生活往事见证着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其实只要细心发现:母爱无处不在!你打算怎样回报妈妈呢?(……)同学们说得真好,懂得享受母亲的恩情,更懂得如何回报。我为你们的妈妈感到欣慰!

  3、配乐朗读: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弄懂了吗?让我们再现课文情境,回到孟郊出远门的前一夜,跟随音乐再读读这首诗,好吗?(夜深了,昏暗的油灯下,劳作了一天的母亲揉着干涩的双眼,捶着酸痛的后背,一针针一线线地为儿子缝补衣服,这是一份比山还高的恩情。请女生动情的说——;清晨,母亲送儿一程又一程,不住地牵挂叮咛,这是一份比水还深的恩情。请男生真情的说——;日出,看到生机勃勃的小草,摸着又细又密的针脚,想到母亲的恩情永远也报答不了。请全班一起深情地说——;让我们闭上眼睛,想想自己慈爱的母亲:生病时的细心呵护、进步时的喜上眉梢、困难时的热情鼓励、错误时的严厉批评……让我们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真诚地说——)

  四、课后实践,回报“母恩”:孩子们,你们除了沐浴着母亲的爱,还享受着哪些爱呢?你们真幸福,一定要铭记这些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个有爱心的好孩子。回家后,将这首诗背给妈妈听;并为妈妈做件小事。

  《母亲的恩情》研修心得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文包诗”这类课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有时也选入一些“词”或古文名句)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短文大都编成一个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它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恰当的部分(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自然地引出要学习的古诗。本篇课文课文通过描述孟郊母亲在儿子临出远门时,深夜缝补衣裳、清早村边送别的情景,以及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抚摸自己的衣服而触景生情,引出诗歌《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故事展现了诗歌的意境,诗歌浓缩了故事的内容。

  教学本课时,我首先抓住“恩情”入手,但简单指导学生理解“恩情”词义,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太深奥了。只有放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我感悟: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哪儿?体现在母亲的行动中、母亲的语言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挂念,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我充分地利用并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优势,制作了相关课件与文本有效整合,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情入境。整个教学以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情感。同时联系自身的感受,感悟母爱母爱,感受亲情,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体贴、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来要报答父母。具体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播放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既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初步母爱的的幸福;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这一整合有效地为下文阅读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埋下了坚实的铺垫。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我先课件展示插图,将古诗的重点内容、深远意境进行形象的再现;接着指导学生认识古时的油灯和细密的针脚,体会母亲缝补的认真和辛劳;再引导学生找出母亲对儿子关爱的关键词句,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特别是重要的词语我都用红色的字体标示。此时课件的出示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梳理课文,可以帮助学生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可以帮助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古诗中比较难懂的词句的感悟。学生通过读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终于领悟到母亲的恩情就体现在母亲的行动中,母亲的语言上。在学生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要为妈妈做些什么,才能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从而进一步理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我们做儿女的,无论为父母做什么事,都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的。

  “诗”是“文”的故事中心和思想升华,“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相映成趣。在教学的最后,我再一次用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背景音乐,再现课文情境,引领学生在课文情境中一遍遍的吟诵诗歌《游子吟》,再次唤醒并升华学生的感情,凭借短文对古诗意境的形象描绘,进一步展开语言想象力,深入挖掘、品味、鉴赏古诗内在的意蕴美、情境美和语言音韵美。学生在此基础上道出了各不相同的但却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学生经受了一次心灵上洗礼,感悟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关心爱护,懂得应该铭记母亲的养育之恩。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导入课文

  1、小小格言: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比不上无私的母爱。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妈妈是我们身边的天使。

  2、你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吗?会唱的一起来唱。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3、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经常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敬爱,而古代却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就写了古代诗人因为到感受到母亲的恩情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教学恩

  2、知道“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

  缝补  报答    抚摸      沐浴    铭记   迟到  生机勃勃

  孟郊   针线   湿润  光辉  永远   寸草心   恩情   慈爱

  a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b去掉拼音读,齐读

  3、理解长句子

  (1)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2)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在他50周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4、把生字词和句子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

  2、再读课文,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发现课文有什么独特之处?(介绍文包诗)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补   针  根  抚   摸   报 

  2、自己先去认读一下生字的字形和结构,这6个字有什么特点?

  3、你记住了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4、重点指导书写摸 报

  5、学生描红,仿写,完成习字册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孟郊和他的母亲,母亲对孟郊有怎样的恩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 篇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读好关键句,体会母亲对孟郊的关怀之情,以及孟郊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词语。

  缝补 湿润 抚摸 注视 慈爱

  光辉 沐浴 报答 恩情 铭记

  2.看着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设计意图:读读词语的设计,既是对学生字词掌握情况的检测,又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回顾,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以语文的方式开始语文的教学,直接明了。)

  二、 品读课文,感受母恩。

  (一)深夜缝衣图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下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⑴指名读,说说从“还”、“一针针一线线”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教师介绍:在孟郊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风俗,每当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总要为他缝补衣裳。据说,针脚越细越密,外出的人就能早点回来。

  ⑶引读:所以,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就——

  尽管夜深了,母亲还在——

  看,母亲缝的针脚多细多密啊!因为她想——

  母亲每缝一针就会念叨一句——

  ⑷指导朗读。多么动人的场景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为了儿子第二天能穿上自己缝补的衣服,——

  为了儿子能早点回来,——

  昏黄的油灯下,母亲双眼熬红了,可她不休息,——

  腰酸了,背疼了,母亲还不肯休息,——

  一不小心,手指扎出了鲜血,母亲顾不上疼痛,——

  母亲把对儿子的关心与不舍全缝在了这一针针一线线里,齐读——

  3.这就是母爱,这就是母亲对孟郊的恩情啊!让我们一齐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母亲这份深深的爱。

  (设计意图:“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是第一自然段最重要的一句话,也是对“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最好解释。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多次地朗读,更能让学生亲切地体会到母亲对孟郊的一片关心之情。)

  (二)清晨送别图

  1.过渡:儿行千里母担忧。第二天清晨,孟郊要出发了,年迈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走到小村口仍不愿松手。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朗读。

  3.学生交流,出示课文插图二:

  ⑴指导观察说话:这就是母子分别的情景,看,母亲紧紧拉着孟郊的手,深情地望着儿子,不舍与担忧全写在了她的脸上。同学们想想,此时母亲会说些什么呢?

  ⑵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①指名读,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②指导朗读。谁还想读读这句话?母亲望着儿子说,——

  母亲眼含泪水说,——

  母亲用颤抖的声音说,——

  4.引读:孟郊听了——。他看到——,眼睛——。

  孟郊眼睛湿润了,是因为——

  5.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母亲担心着儿子,儿子也牵挂着母亲。谁愿意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句进行教学,可以让语文学习由繁至简。简单的一句“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啊!”把母亲的不舍与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指导学生读好了这句话,母子分别的感人场景也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了。)

  (三)路上感恩图

  1.过渡:孟郊穿着母亲缝补的衣裳,带着母亲的牵挂出发了。一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交流。

  (1)他看到了什么?

  ①学生交流,出示: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②“生机勃勃”说明小草长得怎样?小草长得这么茂盛是因为——

《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认真自读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想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吗?那么请你再读读课文,待会儿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出示:

  n 我想读书

  n 我想说话

  n 我想提问

  二、初学古诗

  师: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想读读这首诗吗?

  出示古诗

  (1)指名读。(2)请学生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孟郊的母亲对孟郊好不好,好在哪里?

  (1)抓住“忙着”、“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体会母亲的恩情,指导朗读。

  (2)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母亲边缝衣边会想些什么呢?谁能用上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她想,孩儿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得给他

  总结:想着读着,读着想着,我们就能把书读懂了。再一起读一读,你会有更深地体会。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请你轻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你能读出母亲的担忧吗?边读边画一画。

  1、指名读这一段。。

  2、出示第一句。

  母亲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母亲是多么地不舍呀,想一想这句该怎么读?

  3、一句话一颗心,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她的语言上。出示第二句: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一生读)师:这就是娘的叮咛呀!

  (一生读)师:这就是娘的嘱托呀!

  (齐读)师:这就是母亲的恩情啊!

  4、出示:他看到母亲……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即将远行的孟郊,看到满头白发的母亲,你不想说些什么吗?

  出示:母亲呀,您的白发就是为我的结果啊!

  学生说。

  师:读到这里,你对母亲是否有了更深地了解?母爱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他的爱就体现在那些细微的事情上。教师引读一二段。

  孟郊回忆着这一幕幕,不由地写下了下面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五、教学第三自然段

  孟郊告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上路了。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后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你的理解。

  孟郊看到太阳,觉得它就象

  而路上生机勃勃的小草就象

  我们这些孩子,无论怎样,都啊!

  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们,《游子吟》记录着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寄托着儿女对母亲的恩情,轻轻地读这首诗。(配乐朗读)

  孟郊到了50岁,还一直不忘母亲的恩情,同学们,你们的记忆里,一定也有感动着自己的事情吧。谁来说一说。

  六、感情升华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这样一首赞美妈妈的歌曲!

  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从今天起,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下课)

  附板书:

  9.母亲的恩情

  母亲缝衣送儿

  孟郊铭记在心

《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 篇13

  一、复习导入。

  二、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画下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1、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指名读,说说从“还”、“一针针一线线”你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介绍:在孟郊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风俗,每当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总要为他缝补衣裳。据说,针脚越细越密,外出的人就能早点回来。

  (3)引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多么动人的场景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5)齐读。

  2、这就是母爱,这就是母亲对孟郊的恩情啊!让我们一齐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母亲这份深深的爱。

  三、过渡:第二天清晨,孟郊要出发了,年迈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送到小村口仍不愿松手。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观察说话:这就是母子分别的情景,此时母亲会说些什么呢?

  2、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①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3、引读:孟郊听了——。他看到——,眼睛——。

  孟郊眼睛湿润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4、母亲担心着儿子,儿子也牵挂着母亲。谁愿意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四、孟郊穿着母亲缝补的衣裳,带着母亲的牵挂出发了。一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他看到了什么?

  ①学生交流,出示: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②“生机勃勃”说明小草长得怎样?小草长得这么茂盛是因为什么?读出小草的茂盛。

  2、他还看到什么?

  出示: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这又细又密的针脚”让孟郊想到了什么?

  ①出示: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么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②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怀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读读这两句话。

  五、母亲的恩情,50岁的孟郊一直铭记在心,写下了著名的小诗。

  1、出示古诗《游子吟》,指名朗读。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这个游子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他用吟诵诗歌的方式去赞美母亲,就叫《游子吟》。师深情朗读。谁来读好它?要读出对母亲的一片感激之情。

  3、这首诗很好懂,前面的课文读懂了,这首诗基本上就懂了。出示:意恐迟迟归。说一说,课文中的哪一句可以帮助理解这句诗?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书中有没有帮助你理解的句子?齐读全诗。

  4、指导背诵。这首诗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游子的心,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谁能记住他?

  5、指导说话。在孟郊的心中,母亲的恩情是又细又密的针脚,是出门时的千叮咛万嘱咐……在你的心里,母亲的恩情又是什么呢?

  6、母亲的恩情是如此的平凡,又是如此的伟大。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