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党旗领航重建家园发言稿
范文

党旗领航重建家园发言稿(精选3篇)

党旗领航重建家园发言稿 篇1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总会由进步来补偿。

  这个夏天,洪涝重创燕赵大地。肆虐的洪水消退后,留给灾区的,是倒塌的房屋,冲垮的桥梁,交通、电力、通讯设施被毁,曾经的家园变成废墟,一片狼藉,满目疮痍。面对无情的洪涝灾害,人们深深陷入失去家园的悲痛中,有泪水、有叹息、有焦虑、有恐慌、有绝望……希望,希望,希望呢?!

  有一种希望,叫“灾后重建”。每次大灾之后,如何让灾区群众在灾难中看到希望,都会成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8月5日,河北省召开“7·19”特大洪水灾害灾后重建工作动员大会,明确要求举全省之力打好灾后重建攻坚战,力争用一年左右时间使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那么,灾后重建,什么更重要?如果把灾后重建看成一个三维空间的话,除了我们直观看到的物质重建这个维度外,还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心理重建,包括稳定人心、重树信心、坚定决心,一个是制度重建,包括现有制度完善和制度创新。这两个维度虽是看不见的,却是更重要的,也是更难、更需要我们重视的,这也是已被唐山抗震证明了的。现在,更多的人看到的往往是物质上的新唐山,而唐山人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在心理上、精神上、思想上的经验和实际意义应该更重要,对这次灾后重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稳定人心,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正常秩序,这是灾后重建的基础和首要任务。当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由于灾情巨大,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根本就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国家调集赈灾物资保障受灾群众的生活救济,同时坚强的唐山人民患难与共、共渡难关,震后10天产出第一车“抗震煤”,震后14天发出第一度“抗震电”,震后28天炼出第一炉“抗震钢”……从表面看,这无疑是灾后重建的“唐山速度”,向世人证明了唐山没有倒下,而更深层的实际意义,应该在于让灾难中的人们看到生活还在继续,要坚强地活下去,极大地鼓舞了人心,消除了内心的焦虑和恐慌。从这一点看,这次灾后重建,也要把稳定人心放在首位,从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入手,全力抢修抢通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被毁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灾区群众吃、穿、住、行、用、医等基本生活需求,妥善安置受灾严重的群众,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够及时医治,使其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存一份新希望。

  重树信心,及时疏导灾区群众心理,这是灾后重建的前提和关键所在。灾难不仅给幸存者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也给他们的心理造成重大创伤。这种伤害更隐蔽、更持久,更需要被理解和安抚。1976年,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唐山震后专业心理救援缺失,使很多幸存者心理上留下了阴影。对此,我们要组织心理医生和专业志愿者,深入灾区对那些出现焦虑、恐慌、过度悲伤等心理问题的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对那些灾难中失去亲人、房屋倒塌、损失严重的群众实施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走出悲痛,重拾生活信心。要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宣传抗洪救灾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激发受灾群众战胜灾难的信心。我们看到,洪水过后,抢险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到灾区,救灾队伍随处可见,水来了、电供了、路通了,满街的淤泥在清理、溃口的河堤在加固、狭窄的河道在拓宽、水淹的农田在复耕……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下,灾后重建已全面展开,大多数群众重树生活信心,燃起了灾后重建的希望。

  坚定决心,充分发挥灾区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体作用,这是灾后重建的重点和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灾后重建的主体,也是灾后重建最直接的受益者。灾后重建要把重点放在自救自建上,做好群众引导工作,坚定战胜灾难的决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身灾后重建。当前,各地受灾群众化悲痛为力量,坚定重建美好家园的决心,不等不靠、自强不息。邯郸市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重新垒砌被冲毁的石堰、梯田,没有计酬,没人抱怨。邢台市受灾较轻的12个县(市)分别与受灾较重的12个村结成帮扶对子,拧成一股绳,加快灾后重建。没有比人民更强大的力量,没有比民心更稳固的基石。受灾群众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参与到与水、电、路、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重建中,要遵循客观规律,积极配合解决好一些冲毁的设施和民房选址不科学、设计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不适宜居住的,要主动服从易地搬迁计划,真正在灾后重建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不忘初心,严格按照灾后重建政策办事,这是灾后重建的保障和基本要求。灾后重建工作点多面广,事关灾区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灾区长远发展,时间紧、任务重,要严格按照灾后重建的政策制度办事,以制度重建统筹推进灾后重建,做好大量外部生产要素注入、内部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与利益关系调整,加快恢复与提升灾区发展能力。我们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在这次抗洪救灾中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全社会表现出一种空前团结、空前集中的凝聚力,而怎样将这种凝聚力转化到日常生活中并保持常态化,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毋庸置疑,灾后重建要以人民为中心,搞好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两项制度建设:一是完善现有制度,补苴罅漏;二是加强制度创新,从物资资源分配、工程招标,到民间慈善组织建设、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到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等,都需要新的制度来催生和规范。特别要强调的是,对灾后重建各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格执行监管制度,发现问题必须严肃查处,为打好灾后重建攻坚战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洪水已经退去,河流失去了泛滥时的桀骜,在极大的破坏和损失中,也带来了灾后重建的新生活、新希望。因为希望,在以后灾后重建中,河北人民会更加坚强、更加努力,既要抓好灾后心理重建、制度重建,也要加快推进灾后卫生防疫、农房修复重建、水毁工程和险工险段修复建设、农业复产、企业复工、对口支援等重点任务,破旧立新,生生不息!

党旗领航重建家园发言稿 篇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桓台县起凤小学的周晓军,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不同场合的避震自救》。

  20_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突发8.0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然而,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有一所紧邻重灾区的乡镇中学---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却创造了全校2300名师生没有一人在地震中受伤或者遇难的奇迹。那么,这种神话般的奇迹,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校长叶志平说,这完全得益于学校日常的防震避震教育与安全疏散演练。关于防震避震,我们都了解哪些呢?

  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处于室内,一般有12秒左右的时间供我们做出抉择:是跑还是躲?1979年在江苏傈阳6.0级地震中,有80%的重伤员和90%的死者是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或被压所致。所以,地震时处于室内的我们应该“躲”。往哪里躲呢?美国国际搜救队与土耳其政府模拟地震实验得出:房屋倒塌时,在室内形成的三角空间是人们避震相对安全的地点,因此,我们应该躲在桌子床铺旁、坚固的家具旁、暖气片旁等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处于教室里呢?首先应该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要到楼梯口拥挤;应该听从老师的指挥,迅速抱头、闭眼,就近躲在各自课桌边角处;其次,待地震过后,有秩序的撤离到外面的空地上,不要返回教室取东西或救人。

  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在在百货商场、电影院、地下街等公共场所,最可怕的反而不是地震,而是因地震引起的混乱,因此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一定不要互相拥挤以免造成伤亡。此时,应避开商品陈列厨,屈身靠墙或蹲在大柱子或大商品旁边,等待地震平息。

  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好在室外。首先不要返回室内取东西或救人,其次我们应该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危险物、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如:女儿墙、高门脸、狭窄的街道、危房等。),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避开河、湖、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落水,或出现海啸等。选择开阔的空间蹲下抱头进行避震。

  各位朋友们,如果地震降临,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寻找安全的避震空间避震自救。

  天灾无情,世事难料!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这场人类与自然的战争,我们必胜!

党旗领航重建家园发言稿 篇3

  如今我们生活在如此幸福的年代,离不开此前许多人的努力,这些人团结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是我们的英雄。今后,美好家园,也需要我们的努力。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就像一场春风,吹遍天山南北;就像一场春雨,滋润我社区各族群众的心田。群众广泛参与的主动性与日俱增,主题活动正贯穿到老百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虽然没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执着,没有子美先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怀,没有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也没有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超然物外,但我们同样可以从平凡走向不平凡。小草虽小,不一样也能铺成辽阔无垠的大草原?物欲之外,难道有的只是冻土与荒漠?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坚决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领土不能被分裂侵占;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

  我们要把握好时代的契机,把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支持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把加快发展、造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变成实实在在的美好现实。

  建设美好家园的这股战斗力无时无刻都在蔓延。在千千万万的工作岗位中就有着许许多多热衷于事业的人,他们都在尽职于各自的事业,都在为建设新家园而付出辛勤的汗水。

  建设美好家园,也要爱岗敬业。爱岗敬业体现在我们每一个平凡的工作日,体现在每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把敬业奉献的精神写在人生奋斗的旗帜上。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成为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无私奉献,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把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使我市的经济更加繁荣,以具体行动为推动我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贡献,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几代人的精心努力,又有多少殷红的鲜血,才换来今天强盛的祖国。五千年,风风雨雨;几世纪,浴血奋战,多少朝代,兴衰进退;多少智慧,成就了文明的深遂。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我们的祖国有长江、长城,我们的祖国也有黄山、黄河。我爱我的祖国,爱你形如雄鸡的土地,爱你挺拔如脊梁的巍巍昆仑,爱你广阔平坦的呼伦贝尔草原,也爱你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畔。因为祖国,我有了家;因为祖国,我有了快乐;因为祖国,我学到了知识,得到了收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毋庸讳言,在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沙漠化扩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威胁。全球目前有65%的土地面积受到不同程度土地退化的影响,其中土壤侵蚀、沙漠化以及盐渍化等是主要的发生形式。严重的水土流失直接导致环境恶化、地区贫困和社会落后,已经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进入21世纪,我国水土保持面临着严峻挑战。全国有近20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化、西部大开发以及人口的增长将对生态环境构成很大的压力。一些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或沙化,土地资源更为短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让我们携起手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共建人类赖以生存的秀美家园。

  谢谢大家!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