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对联的对法
范文

对联的对法


除句尾字外,所谓“节奏点上的字”绝大多数在“双数”位置上,因此
这种对法实际上是律诗平仄对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在对联
创作中的推广。这种对法属于“宽对”。古今对联作品的大多数在讲求平仄
方面均采用这种对法。
联例(加“黑”者为节奏点):
  花    开    并    蒂    鸳    鸯    暖
(平)(平)(仄)(仄)(平)(平)(仄)
  连    理    同    心    杨    柳    青
(平)(仄)(平)(平)(平)(仄)(平)
(常用婚联)
出、对句节奏点上的字都平仄相反,非节奏点上的字则既有平仄相反者
(“并”与“同”),亦有平仄相同者(“花”与“连”,“鸳”与“杨”)。
又例:
  鸿    案    相    庄    四    十    称    庆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鹤    筹    合    算    八    千    为    春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四十双寿用联)
(“十”、“八”为入声字)
“相”与“合”、“四”与“八”、“称”与“为”三组对字均平仄不
“反”,但它们的位置都不在节奏点上,所以可以“自由”。
关于这种平仄对法还需补充说明以下几点:①凡不在联尾的文言虚词,
不论其位置如何,均可平仄从宽。如“研六经以训世,括万妙乃真人”一联
中的“以”、“乃”虽在节奏点上,但都是虚词,故不必求“反”。②不在
句尾的专有名伺相对仗时可不论平厌。如在“遥看北斗挂南岳,常撞大吕应
黄钟”一联中,“北斗”、“大吕”、“南岳”、“黄钟”皆为专有名词,
前二者在联中,平仄未“反”不算为“过”,后二者在联尾,故须遵守前谓
“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反”说。③ “领”字(在句前起统领作用的字)相对
可不论平仄。如峨眉山“仙峰寺”联:
“问九老何处飞来?一片碧云天影静;
悟三乘遥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问”、“悟”为“领”字,都读仄
声“无妨大局”。
(4)做到出、对句尾字平仄相反和联尾字
“上仄下平”,余皆从宽不论。
这是一种放得更“宽”的对法。联例:
红梅显英姿(平),飞雪迎春到(仄)
东风奏金曲(仄),心潮齐云高(平)
(当代春联)
只有几文钱(平),你也求(平),他也求(平),给谁是好(仄)
不做半点事(仄),朝来拜(仄),夕来拜(仄),教我为难(平)
(题“财神庙”趣联)
忆旧时豺狼当道(仄),横眉怒目对强梁(平)。为我蒲剧杀开一条血路(仄)
看今日百花迎春(平),鞠躬尽瘁为祖国(仄),瞻君艺术放出万道霞光(平)
(“国”为入声字)
(晋南蒲剧院挽杨老六联)
(5)仅使联脚字“上仄下平”或“上平下仄”,余皆不论。
“上仄下平”
是“正格”(标准格),“上平下仄”,则是“变格”(亚标准格)。前者
很常见,后者仅见于一些“格言联”和“奇警联”中。
“正格”例: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仄)
一客荷樵,一客抚琴(平)
(汉阳“伯牙台”联)
国家容两制,求同存异(仄)
山河归一统,齐心兴邦(平)
(党政机关用联)
“变格”例:
革命尚未成功(平)
同志仍须努力(仄)
(孙中山“遗言”联)
从原则上讲,第(5)种对法已经“宽到家”了,若再“宽”下去,便会
“联”将不“联”。但在实践中仍有个别“出格”的特例,即上、下联尾字
皆为平声或皆为仄声。例如:
院闭青霞飞(平)
松高老鹤眠(平)
(传统“庭堂诗意”联)
方悼国际大文豪殒落,正哀痛思慕(仄)
又哭中华高尔基骤逝,更悲愤欲绝(仄)
(“绝”为入声字)
(挽高尔基、鲁迅联)
这样的对法是极为少见的。因为它不符合对联艺术形式上“尾字声调相
反”的要求,所以并不值得提倡。
关于平仄,最后还须补充一点:对联是不押韵的(无论上、下联间还是
上下联各自之内的句子之间)。因为“押韵”指句尾字“同韵同调”,如果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0: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