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木兰从军》练习 |
范文 | 《木兰从军》练习(精选13篇) 《木兰从军》练习 篇1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ēnɡ bīnɡ jiànɡ shì wén shū cónɡ jūn ( )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 燕 yān ( ) 将 jiānɡ ( ) yàn ( ) jiànɡ ( ) 三、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廷 查( )旁 ,再查( )画。 2.康 查( )旁 ,再查( )画。 3.起 查( )旁 ,再查( )画。 四、写出下列生字的笔顺。 1.将 2.病 五、读一读,抄一抄。 征兵 将士 文书 从军 胜利 父亲 六、补充词语。 焦急( )( ) 再( )追( ) 赫赫( )( ) 文( )俊( ) ( )通( )大 七、按课文中的内容填空。 花木兰想:“父亲 , ;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 。她说服了家人, , 。 八、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九、你喜欢课文中的花木兰吗?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她。 《木兰从军》练习 篇2Ⅰ、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 3. 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Ⅱ、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Ⅲ、教具安排: 投影、生字卡、录音 Ⅳ、教学时间: 三课时。 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背第一段。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二段。 (1)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 (2)读后交流。 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 (3)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 (4)指导朗读。 2.理解第三段。 (1)观察图一。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2)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读后交流。 (4)指导读第一句。 (5)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 (6)指导读第二句。 (7)指导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征病幼男胜利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背诵第一、二、三段。 二、精读课文 理解第四段 1.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 2.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读后交流。 4.指导朗读、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脱穿将勇 四、抄写生字 《木兰从军》练习 篇3在教学《木兰从军》这篇之前,我让学生观看了动画片《花木兰》,还布置学生完成我的预习作业。观看完影片,孩子们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位女英雄,也认真地按我的预习单进行了预习。现在就来谈谈我这堂课中预习作业的得与失吧! 预习作业之一: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展开想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这段话语言简练,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时我就放手让学生朗读,读出木兰的飒爽英姿。然后让学生展开想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因为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经验,以及影片中画面的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想像出黄河波浪滔天,滚滚的黄河水一泻千里,木兰坐的小船在风浪里颠簸,一不小心,小船就会被波浪吞没。巍峨的燕山高耸入云,山高路陡,木兰的身边就是悬崖峭壁,一不小心,木兰就会从山上滚落下来,摔得粉身碎骨。通过这样的想像,木兰在学生心中的英雄形象就更加高大了。 预习作业之二: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展开想像,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展开想像,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课前学生进行了预习,课堂上,我们主要是表演点评。在表演中,学生能找到课文中的语句: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把这句话作为说服家人的理由。可以说作为考试的话,答案是正确的,但作为课堂上的表演,感觉明显缺少真情实感。课后我想,因为预习的时候,学生不能进入到情境中,只能从文中找出正确答案。正是有了课前预习时的正确答案,课上,学生就不愿意再展开想像了,效果倒没有那么好了。 我想,预习作业设计是很有学问的,设计得好,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像我今天这样,把一个需要情境创设的问题,放在课前预习,那就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木兰从军》练习 篇4【说教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历史传说故事,作者塑造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英雄形象,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直接介绍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第二自然段讲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了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征程,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第四自然段讲木兰胜利还乡,恢复女儿装,令将士们惊叹不已。文中有两副插图。第一幅图展示了花木兰一身戎装驰骋沙场的英姿。第二幅插图描绘了花木兰文静秀美的姑娘形象和将士们前来探望的情景。两幅插图形象鲜明,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花木兰》碟片、vcd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说教法、学法】 一、 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以个人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贵自得”,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都不相同,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也各不相同,这些知识经验是教学过程中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教学中常常问学生,“你喜欢怎样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好吗?”以此诱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感悟,促进学生感悟自得,在不断的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悟性。 二、 利用文中空白,想象说话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如木兰说服家人,征途中,战场上……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只要稍一拓展,学生便会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生活,结合实际,有思有想,有言有语,从而提高了阅读与表达能力。且通过想象,木兰的机智勇敢,为国为家分忧的英雄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三、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人物形象,教师借助电教媒体,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让情景再现,激发想象,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说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历史人物,好吗?(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你认识她吗?(据回答板书:木兰)谁来介绍介绍她?(指名介绍)据介绍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2、是呀,木兰替父当兵,就是文中说的“从军”(板书) 3、在古代,女子一般不能上战场打仗的。由此,你们想到了什么?[生:(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 4、是呀,让我们打开书本找找原因,好吗? ●身为女子,理应留守家园,可是木兰却要去“从军”。师抓住这对矛盾,创设出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质疑,不仅很顺利地导入新课,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 初读感知,熟读课文 1、老师有几个字不认识,(出示:廷、康)查查字典,告诉老师。指名读,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是本学期的重点。利用课上少许时间,不仅认识了生字,更巩固了学生查字典的本领,如果长此以往,相信学生定会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 3、出示词语:燕山、将士(读准多音字) 4、学习生字:先小组准备,再指名读。 5、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通过平时的训练,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三、 精读课文,想象感悟 1、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联系伊拉克战争谈)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评价——齐读)她会怎样想?(读书上相关句子)如果她不去当兵会怎样?(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 ●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朗读感悟。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伊拉克战争,了解战争的紧急与激烈。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中国势的危急,面对国家忧患,家中父老弟幼,木兰又岂能袖手旁观呢?于是,一个为国为家的奇女子形象便展现在读者面前,为更好地学习下文进行铺垫。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想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之一。想象再加上表演,学生的情感更是达到了高潮。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动起来了,他们大胆地放飞自己的想象。语言自然也活起来了。 (4)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生接):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那木兰会在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呢?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据回答后播放木兰在征战途中的片段。 (2)谁来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自由读——指读——生评、师评——齐读) ●在指导学生的朗读中,师、生及时、适当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随之加深了。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观看战场上的片段)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木兰的英勇善战,飒爽英姿)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短短两句话,木兰在征途中随同大军跋山涉水,行动迅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毫不逊于男儿的英雄形象已跃然纸上。但由于学生阅历少,很难体会到其中蕴涵的丰富内涵。教学中,通过想象、朗读,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用有形、有色、活动的画面再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感知后再去体会。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你想对木兰说些什么? ●前后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木兰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便凸现而出。学生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趁热打铁,让学生谈感想,直接与文本产生对话,表达了对木兰的钦佩,赞扬……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很好地体现了语文丰富的人文性。 四、首尾呼应,深化理解 1、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首尾呼应,整篇课文的学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五、作业布置,课外延伸 1、组织学生完整地观看动画片《花木兰》。 2、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女英雄?课后去搜集材料,下堂课讲给大家听。 ●鼓励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去学习。这不仅使学生拓展了知识,更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木兰从军》练习 篇5【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多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 3、通过想象进一步体会木兰品质,使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并明确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用句话写下来。 3`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木兰是尊老爱幼·热爱和平的人, 立志做一个象木兰一样的人。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自读积累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战场奋勇杀敌和爱国之情的成语呢? 生:各抒己见 展示屏幕: 1、英雄气概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无所畏惧 勇往直前 百战百胜 英勇善战 知难而进 2、爱国之情 精忠报国 赤胆忠心 忧国忧民 舍身为国 为国捐躯 赤心报国 战死沙场 血洒疆场 3、老师送礼物:(赞扬人物品质) 勤劳善良 坚毅勇敢 热爱亲人 不慕高官 热爱和平 报效国家 尊老爱幼 孝顺 生:朗读并比一比看谁记得多。 学以致用 二、木兰简介: 花木兰是北魏的巾帼英雄。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学生大概了解课文背景内容 三、板书课题《木兰从军》 师:同学们读题目后有什么疑问?再观看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用我们积累的词来讲木兰就是(英姿飒爽) 生:从外貌·动作······来交流,也可以用积累的词来形容······ 四、范读课文 老师: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文中讲了几个关于木兰的小故事? 老师:板书故事题目。 生:听伴奏朗读,思考交流: 第几自然段 小故事名称 第二自然段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第三自然段 《战场杀敌,战功赫赫》 第四自然段 《脱下战袍,穿上女装》 五、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老师:集体读这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 (二)学习第二段 过度:木兰是一位女英雄,下面我们就来观看木兰的第一个片段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1、指明读第二段。 朗读指导:注意轻重缓急 2、画出重读的字词再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3、读一读,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4、思考:花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 说话训练:因为……所以,花木兰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想象: 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5、读,你读到了( 尊老爱幼·孝顺)的花木兰· 1·学生评价朗读 2·读词理解内容 3·思考讨论交流: 我自幼小就随父亲练习骑马·射箭练就一身武艺。现在国难当头,朝廷征兵父亲您年老多病,弟弟幼小······ (三)学习第三段 过度:尊老爱幼·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学习和发扬这种美德。下面我们欣赏第二个故事《战场杀敌,战功赫赫》 1、指明读第三段 2、边读边看到了什么?观图(黄河图·燕山图) 3、“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花木兰是( 英勇善战·保家卫国)的女英雄。 4.想:当木兰打了胜仗,回到朝廷······ 1·学生评价朗读 2·想象交流 3·思考交流(提示天子说······大臣说·····木兰说······你又知道了木兰是怎样的人?) (四)学习第四段 过度:这位女英雄在战场上无所畏惧,战功赫赫,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从此后他就·居功自傲了吗? (不是)下面我们欣赏第三个片段《脱下战袍,穿上女装》片段。 1、指明读第四段 2、画出重读的字词再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3、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观图你发现了什么? 4、你读懂了 花木兰是一位( 不慕名利·文静俊美)的女英雄。 5、想一想: 将士们知道了会怎么想?怎么说?你又想对花木兰说些什么?你今后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1、学生评价朗读 2、观图交流:我看到了木兰穿上女装 (文静俊美),换上男装(英姿飒爽) 六、总结(见板书) 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尊老爱幼·孝顺 战场杀敌,战功赫赫 英勇善战·保家卫国 脱下战袍,穿上女装 不慕名利·文静俊美 学生看着板书总结 七、阅读拓展训练 列宁小时候,家里有一个果树园。种着苹果、樱桃和其他果树。 宁和他的哥哥、姐姐经常在果园里劳动。有一年夏天,母亲指着冷亭(tíng)旁三棵樱桃树说:“孩子们,可以到园子的另一头去吃水果,这几棵树上的果子,在七月二十日以前,别去动它。” 过了一些日子,列宁父亲的一个朋友来做客,他看到长在冷亭旁边的三棵樱桃树,上面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惊奇地问站在身旁的列宁:“你们不爱吃樱桃果子吗?” 列宁微笑着说:“我们很喜欢吃,但要到七月二十日,父亲过生日的时候再吃。” 这位朋友听了,竖起大拇(mǔ)指嘴里发出啧啧(zé)的赞叹声。 1、写出短文中三个带点词的近义词。 惊奇 —( ) 喜欢— ( ) 赞叹 —— ( ) 2、填上合适的词。 ( )的果子 ( )的赞叹声 ( )起大拇指 ( )的问 3、这篇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 4、父亲的朋友竖起大拇指干什么?你想象他会对列宁说什么,把它写下来。 5、你能给短文加上小标题吗?《 》 自由读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 《木兰从军》练习 篇6《木兰从军》讲述了木兰代替父亲去征战的故事。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这篇作品阅读训练试题及其部分参考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附加题: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木兰从军阅读题目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翻译句子(4分) ⑴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⑵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用原句回答)(3分) 木兰从军阅读答案 1、D 2、(1)木兰是古时候一个民间女子。(2)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木兰从军译文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余年,多次建立功勋,屡建奇功。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木兰从军》练习 篇7本课为《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品读课文,在阅读和体悟中感受花木兰为国为家分忧、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能在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用几句话写出木兰说服家人的话。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读出感受。 这样的历史故事,似乎与学生生活关系不大。如何架设文本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呢? 一.丰富朗读形式,注重朗读指导 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如自由读、默读、男女生读、 分组读、配乐读,想象读等,教师以评价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如“我好像看到了木兰英姿飒爽的样子!”“我感受到了木兰保家卫国的急切心情!”以评促读,读中加深感悟。 二.抓住重点词语,走进人物内心 抓住重点词语,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如“焦急万分”一词的学习。先是读第二小节,找一找朝廷下达征兵文书后,木兰的心情怎么样?说说自己对 “焦急万分”的理解,读好词语后联系生活“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可能也会有焦急万分的时候,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联系课文“木兰又为什么会‘焦急万分’?”找出相应的句子,相机介绍背景,进入情境,想象说话,体会面临家忧时,木兰焦急万分;面临国忧时,木兰更加焦急万分。学生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木兰一次比一次焦急的心情。并进行了适度拓展,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三.采用角色体验,说话写话结合 “如果你就是花木兰,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集体交流后相机请学生补充电视上了解到的战争场面。“木兰也知道战争的危险,但是她为了保卫国家、保护家人,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当木兰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一开始同意了吗?你们现在就是木兰的家人,你们为什么不同意木兰从军?”学生从多角度换位思考,从家人的角度说出了自己对木兰从军的担忧之情。“自古以来,打仗都是男人的事。女子的力气没有男子大。”“要是木兰被发现是女子,就是犯了欺君之罪,要满门抄斩啊!”“一旦上了战场,就可能战死,再也回不来了!”“家人非常担心木兰的安危,百般劝阻,如果你就是花木兰,你会怎样说服家人呢?”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写出了许多精彩的句子——“父亲,您年老多病,恐怕连骏马都跨不上去。弟弟小,连枪都拿不动。我去最合适。” “现在国家遇到了困难,情况很紧急,我自小习武,身强力壮,就让我去吧!”“我会女扮男装,不会让人发现我是女子的!”与人物心灵对话,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形象。 阅读教学中的写话受教学时间限制,指导的实效性还不够明显。如何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进行有效的修改或指导,使每位学生写话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是今后研究这类课型模式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木兰从军》练习 篇8【教材分析】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 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木兰代父出征,征战沙场、重试女儿装。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开篇即写木兰是古代英雄。寥寥几笔活化了人物,为日后成为“将军”打下伏笔。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对亲人的爱。“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日后战场上的勇武、威猛,屡建战功。而最后一段中的“惊呆了”则急转直下,原来“花将军”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从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准生字,认识“病”的偏旁,学习写几个生字。 3理解课文第二节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曾学到过很多有名的人物,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位! 看图:(一)你们认识他吗?(花木兰)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_________的花木兰 那她呢?(花木兰)你也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一个人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花木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了解多少,愿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她的形象还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12课 出示课题: 12 木兰从军, (板书课题) 齐读 解题 :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花木兰为什么要参加军队,当兵打仗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花木兰的传奇故事。 二 、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检查 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 )同桌互读 (4)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5) 完成《补充习题》的第一项。 3. 检查读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读后评议。 4.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三、 精读课文1—2小节 1.小朋友,看,这位就是花木兰,看着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威风凛凛 神气 英姿飒爽) 课文中人们称花木兰是一位-------?(板书 女英雄) 2.小朋友,英雄是了不起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指生读句,(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再齐读。 3.默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 4.全班交流,师相机板书:国忧 经常战争 家忧 父病弟幼 5.指导朗读,体会木兰的焦急。 6.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 分忧 7.木兰想到什么办法分忧呢?(女扮男装) 8. 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那木兰会怎样说服家人呢?请大家讨论一下。(小组讨论) 9.课堂表演:师分别扮演木兰的家人,学生来做木兰说服家人。 10. 学到这,你想说什么呢?齐读第二小节。 11.完成《补充习题》的第四项。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3.指导书写,学生临写。 《木兰从军》练习 篇9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3. 继续加强言语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1. 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2. 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小朋友,请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伟大的名字——木兰。(板书:木兰)木兰姓花,人们又叫她花木兰。 2. 看,这位就是花木兰,(课本插图)说说你看到的花木兰。 课文中人们称花木兰是一位-------?(板书:女英雄) 3. 小朋友,说到“英雄”,感觉怎样?你知道哪些英雄?英雄是很了不起的,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4. 过渡:为什么称木兰是英雄呢?这还得从木兰从军说起,(补充板书:从军)齐读课题。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学习第二节 1. 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第二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多读几遍,努力体会一下木兰的心情。 2. 木兰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1)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那你一定能读出焦急来,试试看。 (2)什么情况下,你也曾“焦急万分”过?想象说话。 (3)那木兰是在什么情况下焦急万分的?读出有关的语句。 (4)什么是“紧急征兵的文书”呢?(出示草拟的征兵通告) (5)指导读句(你能带着这份焦急读好这句话吗?) 3. 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木兰焦急万分,想到的是什么?请大家自己读读,细细品味,看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交流 (1)如果父亲去出征,会怎样?(想象说)再焦急地读这句话。(指读后评读再齐读) (2)如果弟弟去出征呢,也许会怎样?再焦急地读这句话。(齐读) (3)谁愿意扮演木兰,连起来读读,读出你的担心和焦急。 (4)从这份担心与焦急中,你已经看出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尊老爱幼) 4. 父亲去不得,弟弟也不能去,那就去跟官府说,我们不去当兵行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再回到“文书”中寻找答案) (敌人侵入,国土不保,人民受尽敌人欺侮,过着痛苦的生活。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 5. 呀,真是国难当头!木兰想到这些时,觉得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同学们,这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木兰?(板书:为国为家 ) 想到这里时,木兰的决心是------(坚定)指名读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她的从容和坚定)齐读。 6. 读这一节,体会木兰的焦急,感受她为父亲、弟弟着想的表现吧。(分男女生读) 7. 就在国家危急,家庭着急的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木兰毅然决定。 出示读 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8. 可是,古时候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人又怎会同意一个女孩去出征呢?可是木兰却用诚意说服了家人,假如你就是木兰,你会怎样说服家人呢?(两人合作,一人演木兰,一人演其中的一位家人,练习说服。) 9. 课堂表演。 (1)学生展示表演。 (2)现在老师来做木兰的家人,你们是一个个木兰,谁来说服我。 10. 此时此刻,你认为花木兰是英雄吗?[指板书答:花木兰是英雄,因为她( )。] 11. 过渡:就这样,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漫漫从军之路。从军的路上会一帆风顺吗? 三、学习第三节 1. 齐读第三自然段。 2.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语文,看到语言文字,就应该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感悟文章的学习方法。 3. 自由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 想象:木兰在渡黄河,过燕山时,会一帆风顺吗?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引导交流。 (渴了------饿了------天黑了--------她真是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尽管木兰这样,木兰还是勇敢地来到了前线。 5. 是啊,多么不容易呀!再读读句子。(边读边想象她跋山涉水的画面) 6.同学们,此时你觉得木兰怎样?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男子汉的英姿勃勃、潇洒) 7.谁来把木兰的英雄气概读出来? (指生读,男女生赛读,集体齐读。) 8. 是呀,木兰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来到了前线。那么,战场上的木兰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和木兰来个近距离的接触。 师述情景:(略) (1)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木兰?(板书:英勇善战) 9. 范读:“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1)什么是“赫赫战功 ”?在这里“赫”是很大很突出的意思,两个赫呢?很大很大很了不起的战功。 (2)谁能读出战功之大? 10. 此时此刻,你能说木兰不是英雄吗? 11. 过渡:木兰从军整整12年,终于胜利回乡了。轻轻捧起书没,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节 1. 战士们看到了什么?表现怎样? 2. 采访: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将士,你会说些什么? 3. 读到这儿,作为女生的你想说些什么?作为男生的你想说些什么?(是啊,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4. 这是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让我们再朗读来体会木兰的英雄壮举吧!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请小朋友搜集有关女英雄的故事,开展女英雄介绍会。 2.喜欢讲故事的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2、木兰从军 女英雄 爱国爱家 尊老爱幼 英勇善战 《木兰从军》练习 篇10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生学习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并说说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木兰的优秀品质。 四、学习任务: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知道木兰为什么从军,感悟木兰品质。 2、学习课文三自然段,了解木兰从军时的情况。感悟木兰品质。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从木兰着女装感悟木兰品质。 五、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木兰是一位女英雄,军是军队的意思,那么从是什么意思呢?(参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木兰从军》。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木兰从军的故事,了解木兰是怎样的人,她有什么优秀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还要把这篇课文背下来。 3、预期效果:想要达到这个我学习目标吗?那我们需要过三个关,完成三个学习任务,大家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任务呈现: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知道木兰为什么从军,感悟木兰品质。 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读课文,回想一下课文主要给我们写了什么时候的木兰。相机板书:准备替父从军的木兰、上战场、立战功的木兰、胜利归乡的木兰。那我们先一起进入第一关,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木兰。 自主学习:1、第一关的任务是: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木兰为什么从军?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多读几次。 展示交流: 1、生交流默读思考所得。 2、师在学生交流中借机指导理解课文内容,北方经常发生战乱后果怎样?(将士死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3、木兰看到征兵文书,想到了什么?想到父亲、弟弟,看出木兰是怎样的人?想到国家,看出木兰的怎样的人? 板书:爱国爱家 4、她怎样说服家人的呢?师扮家人,生扮木兰,反复饰演,说服。 5、指导朗读。 6、采用多种形式读,直到背诵。 任务二 任务呈现:了解上前线、立战功的木兰。 第一关完成任务的同学为自己大声喝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关,第二关关口贴着一幅画,请大家先观察。这是的木兰可以用哪个词形容呢? 自主学习: 1、观察课本第一幅图。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由几句话组成?每句话写了木兰的什么事? 展示交流: 1、第一句话写了什么?找出动作的词做好标记。 师引导想象:在过滚滚黄河时木兰会遇到什么危险?在过燕山时又可能会遭遇什么?(历经艰难、遭遇危险)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木兰的什么品质? 2、第二句话写了木兰什么? 抓住理解“赫赫战功”,了解木兰。 3、此时的你说对木兰说写什么? 任务三 任务呈现:了解胜利归来后的木兰。 经过多年征战,木兰他们打败了敌人。胜利归来。我们进入第三关,了解胜利归来后的木兰。 自主学习 1、观察第二幅图,找哪一个是木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从中勾画出形容胜利过来后的木兰一个词语。 展示交流: 1、说说找到的是那个词。 2、抓住“脱下心爱的女装”一句,引导学生理解,木兰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才脱下女装,穿上战袍的。 3、当将士们看到穿着女装的木兰时会说些什么? 小结: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木兰的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我们现在检测大家达到学校目标的情况。 检测: 我会填: 1、木兰是个( )的女英雄。 2、木兰告别亲人,( )战袍,( )骏马,( )黄河,( )燕山。来到前线。在多年征战中,木兰( )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从军》练习 篇1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识字部首。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并能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知道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女英雄;学习文中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紧扣“女英雄”,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 2.出示第一段复习。(板书:女英雄。) 3.引导学生看木兰女装图,让学生感知木兰的女子形象。 4.在古代,像这样一位女子,应该足不出户。在家中,种桑养蚕,纺丝织布,绣花刺字。可是,木兰却成了女英雄。你心中的英雄是什么形象的? 小结:发现没有,你们心中的英雄都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心,由此可见,木兰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女子了。 二、精读品味 (一)感知爱国爱家 过渡:让我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最能体现木兰热爱祖国的句子来吧。 1.生仔细读文后交流。 2.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理应”什么意思?(应该)这句话什么意思? (自己应该为国为家分担忧愁。) 3.国家有何忧患,家庭又有什么忧愁呢?请你再读第二段,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读完了,我们来看这段话。(出示第二段) 4.引导学生感悟“国忧家愁”,指导朗读。 1)国忧是什么?(板书:国)指名读。 a.凸显1、2句,积累词语:战事不断 b.北方战事不断,边防将士死伤无数,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再读。 c.此时,国家正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敌人正在烧杀抢掠。假如是你,你怎么办?(我要为国出力……) 对,国家的兴盛与灭亡,是关系到每一个国家成员的。没有大家庭的安宁,哪有小家庭的温馨?国家有难,作为一份子,理应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就是人么常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出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齐读) 2)过渡:国忧如此,那家愁又是什么?(板书:家)指名读。 a.凸显4、5句话。 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幼小,家里情况不如人意呀。你再读。 b.凸显“焦急万分”,读好“焦急万分”。 师:面对这国忧家愁,木兰的内心怎么样?(焦急万分)“焦急”换个词怎么说?(十分着急)能理解这种心情吗?用朗读表达出来。 3)指名朗读1234句。 师生评读。 5.木兰焦急过后想到了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她怎样去为国为家分忧的?她决定怎么做? 指名读: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引读出坚定的语气。 6.引导说话 1)同学们,透过这句话的字面,你还能发现什么?(家人不同意) 2)从哪里看出来的?“说服”就是木兰和家人讲道理,让家人同意她替父从军。 3)铺设说话语境 木兰的家人有哪些? 你是她的弟弟,你同意姐姐离家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 你是她的母亲,你同意女儿从军吗?你担心什么? 你是父亲,你同意孩子代替你吗?为什么? 家人都不同意她从军。可是木兰一心想着国家,只好一一说服他们了,她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想不想演演木兰? 4)请你选择一个说服对象,同桌先练一练。 5)说话表演。 师:小木兰们,现在我就是你的家人,你来说服我吧! a.弟弟:姐姐,你为什么去从军呀?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呀!你走了,爸妈怎么办? b.母亲:儿呀,你可不能去呀,你是个女孩子,怎么生活呀? c.父亲:木兰呀,国家有难,爹知道不能不去,文书上是爹的名字,还是让爹去吧。你毕竟是个弱女子呀! 小结:你们的说服让我感受到木兰爱国爱家的高尚品质。(板书:爱) 她能够坚定想法,为国为家分忧,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果真是一位——女英雄。 8.朗读第二段 过渡:你敬佩她吗?谁能通过朗读告诉我们呢! 指名读。你读出了自己的敬佩之情。你读出了那份焦急,那份坚定。 (二)感知为国立功 引读: 与亲人的离别让人伤心难过,可是为了国家的安危---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那威武的样子不亚于男儿。一路上,她---渡黄河,过燕山,不辞辛劳,千里迢迢,终于---来到了前线。大家捧起书读一读第三段。 1.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2.我发现你重点读出了这四个字“披、跨、渡、过”,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吗? (很快)为什么要快?(战事紧急)真是个爱读爱想的孩子,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 3.你们读出什么感受了?(很勇敢)怎样勇敢? 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太值得大家学习了。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吧! 4.在木兰心中,国事当头,战事紧急。古文《木兰诗》中是这样描述木兰赶往前线的。(出示古文“旦辞爷娘去……”)师解释“旦”“幕”及大意。艰辛、困难都抛到了脑后。老师也为之感动,我也要读。 5.老师读得如何?你们一定比我读的还好。齐读。 评:你们读出了重点词,读出了花木兰的英姿飒爽,勇往直前。让我感觉到花木兰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一点儿也不输给男孩子的气概。 6.战场上,花木兰又如何呢?出示第二句读。你知道了什么? 1)交流:立功了。从哪里看出来?赫赫战功什么意思? 2)多年是多少年,你知道吗?木兰在边疆一蹲就是12年呀,她带领军队打败了敌人的许多次侵略。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齐读词语) 7.想不想看一看这位女英雄?(出示戎装图)指导读。 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一次又一次用智慧打败了敌人。我们送个词语给他,那就是——英勇善战。(板书:英勇善战)由于她的英勇善战,她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她成了军中英雄,成了大将军。看,军旗上写着大大的花字,多威武呀!让我们边读边想象木兰奋勇杀敌的情景吧!。 8. 出示朗诵第三自然段。 9.引导背诵第三段。 老师看到你都会背了,是吗?你怎么记住的?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吗? 小结:读到这里,木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木兰是名符其实的——女英雄。 (三)体会木兰双面 1.战争胜利了,战功赫赫的女英雄花木兰回到阔别12年的家乡,脱下了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来探望她的将士们怎么样呢?默读第四段,画出有关词语。 2.出示女装图交流 师:大家看,重回女儿容貌的花木兰还是那么美。当将士们看着穿上女装的木兰时,都——惊讶。惊讶什么?(板书:文静优美) 3.说话训练:有的将士忍不住说:天哪…… 4.是呀,将士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英勇善战的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怎么也没想到,面前这文静俊美的姑娘竟然就是战场上英勇善战的军中英雄!捧起书,让我们齐读第四段,读出那万分无比的惊讶吧! 5.齐读第四段。 小结:将士们,同学们,就是这么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她也同样能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女英雄啊! 三、总结延伸 1.指着板书小结: 现在,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了花木兰:她爱国爱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战场上,她是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生活中她又是文静俊美的姑娘。她真不愧是——女英雄。难怪她的故事千古传颂。 2.人们以多种形式传颂着这个故事,我国豫剧《花木兰》就广为流传,课前老师选了一个精彩唱段,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戏中唱的好: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3.同学们,花木兰只是众多巾帼英雄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古今中外,在各个领域里都有许多杰出的女子。如:科学家居里夫人,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巾帼英雄穆桂英……她们的故事值得我们去阅读。让我们走进课外阅读,搜集她们的故事,去领略她们的风采吧! 《木兰从军》练习 篇1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巩固理解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复习字词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2课《木兰从军》 (板题、读题) (一)认读词语 名字 征兵 父亲 弟弟 胜利 将军 将士 燕山 燕子 渡黄河 披战袍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赫赫战功 替父从军 1、区分多音字。(“将士、将军”和“燕山、燕子”) 2、说说“胜利”的反义词、进义词,并用“胜利”说一句话。 (二)小组合作读课文。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根基。扎扎实实的做好字词教学既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理解、运用字词的能力。) 二、抓住重点词语细细品读 过渡:通过读我们知道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那花木兰为什么被称为女将军?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 (一)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并用横线在书中画出相关语句。 1、讨论交流。 原因一:北方经常发生战争、紧急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此时花木兰是怎样的心情,从文中找出一个词加以概括。 理解“焦急万分”,指导读出花木兰非常着急的心情。 过渡:花木兰为什么这样焦急?她此时又想到了些什么? 原因二: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不到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2、于是他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同学们在古代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一位女性想上战场为国为家分忧是根本不可能的,可花木兰做到了,她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重点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些词。 4、此时此刻你认为花木兰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从文中哪些可以看出。 5、老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正是通过“焦急万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些词语深深地体会到花木兰替父分忧、爱护弟弟、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壮志豪情。 6、指导朗读。让我们用读的方式表达出花木兰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抓住花木兰从军前的心理活动,通过对重点词语“焦急万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理解,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你想知道她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样子吗?请男同学读第三段。 出示句子“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战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1、指名读。 2、木兰告别了亲人后干什么去了?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1)、你能通过这些动词短语想象出此时花木兰的样子吗?听老师读,大家大胆的想象一下。(听后评价老师读的怎样。) (2)、说说你想象中此刻花木兰的样子。 (3)、出示第一幅插图,说说此时花木兰是一种什么形象?(威武、威风凛凛、英姿飒爽-----) 3、请同学们试着用读的方式表达出花木兰威风凛凛的形象。(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4、花木兰在多年的征战中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理解“赫赫战功”这个词的意思。 5、此时你觉得花木兰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6、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好好体会一下花将军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飒爽英姿。 7、出示练习一 照样子填合适的词。 (跨)骏马 ( )黄河 ( )燕山 ( )战袍 ( )军装 ( )桌子( )作业 (设计意图:一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想象力极其丰富,我首先借助文中的动词短语,启发学生大胆的去想象花木兰的样子,然后出示第一副插图让学生将语言文字与图画两厢对照,体会用词的准确、精妙,最后通过多种形式、层次不同的读创设浓郁的战场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去领略女英雄的飒爽英姿、去体会她的优秀品质。练习的设计是对动词的理解应用,仿照作者去体会用词成功后的喜悦。) (三)学习第四段 1、过渡:这样英勇善战,英姿飒爽的女英雄胜利回乡后是什么样子呢?请女同学读第四段。 2、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花木兰回乡后的样子?(文静俊美)你能想象出她的样子吗? 3、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当将士们知道昔日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想的好说的好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关于花木兰的豫剧,请大家听一听。 4、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 5、讨论交流将士们会怎样想、怎样说? 6、指导朗读:采用对比读的方法读出战场上、家中花木兰形象的不同。(分男女生读、指名读、读后评价、全班齐读) (此环节通过对比读、说、看、听,让学生更加深了对花木兰的认识,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发展人文素养得以提高。豫剧《花木兰》选段的欣赏,为学生拓宽了学习本课的思路,非常有效的帮助学生去猜想将士们当时的所想所说,更好的体现出了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情诵读 1、出示练习二 填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2、老师小结:战场上的花木兰英勇善战英姿飒爽,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战后的花木兰文静俊美穿上心爱的女装更让将士们刮目相看惊叹不已,你们想记住这位女英雄吗?请齐声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承载着文章的美、情、景,而读者只有通过理解字词句这些语言符号才能领悟文章的内在含义。在学生最后的深情诵读中,能听出他们对花木兰深深的钦佩之情。) 四、作业超市 1、写一写你学习《木兰从军》以后的收获。 2、请将这个故事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共享。 3、请同学们继续欣赏豫剧《花木兰》的其他选段,试着学一学自己喜欢的选段。 五、板书设计 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 爱国爱家 替父从军 赫赫战功 尊老爱幼 《木兰从军》练习 篇13教学案例: 张广平老师把收录机放在讲桌上,然后喜气洋洋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现在要了解一件事,喜欢听河南戏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曲沃县离河南很近,同学们熟悉河南戏,机灵的孩子们知道老师要放戏曲录音,便不约而同地举起手,随后便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我喜欢”、“我喜欢”。 老师说:“好!老师也很喜欢,不过河南戏很多,昨天老师选了一段精彩的,请大家欣赏欣赏。” 老师放豫剧《花木兰从军》中的《谁说女子不如儿男》。 有的学生如痴如迷地听着,有的学生竟跟着手舞足蹈地唱起来。 老师说:“请小朋友再认真听一遍,然后试着唱唱你最喜欢的一句。”老师重放。 这一下学生可得意了,教室里热闹起来,七嘴八舌地唱起来,有的唱:“白天去耕地,夜晚来织棉”。有的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有的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有的竟能整段唱下来。学生还真是都积极地参与着。 当学生渐渐静下来的时候。老师说:“咱们齐唱一句‘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吧!”师生们有滋有味地重复唱着这一句。 老师说:“同学们看课本63页,带上感情自由读《木兰从军》,反复熟读课文,一直读到能看到花木兰站在了你的面前为止。今后我们再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时就更有感情了。” 我们看到学生十分投入地自由读课文,用探究的眼光,用真诚的口气,在呼唤着花木兰快点走到自己面前。 熟读课文大约15分钟。 老师说:“在刚才熟读课文的过程中,谁看到了花木兰站在了你的面前?” 学生纷纷抢着回答:“我!”“我!”“我!” 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说:“老师,我看到了,花木兰是一个好好漂亮的姑娘呢!” 教室里一阵笑声。 老师也笑着说:“是吗?我也看到了花木兰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姑娘,还是十分勇敢的姑娘,大家想一想,这么漂亮的勇敢的姑娘是怎么说服家里人替父从军的?” 学生沉默片刻后说话了: 有的说:“她肯定说,父亲,你年龄大了,跑不快,让我替你去当兵吧!我会打胜仗的”。 有的说:“她肯定是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不会给你们丢脸的。你等我的好消息吧”。 有的说:“她肯定说,爸爸、妈妈,我才不怕吃苦呢!我女扮男装,照样会打仗”。 还有的说:“她肯定迸会说,小弟弟,你照顾好爸爸、妈妈,我给你拿奖杯回来”。 学生的思维在互相碰撞中不断进发出耀眼的火花。 老师说:“小朋友想象得真好,把老师都说服了。那么大家一定会抄写好这三个生词吧!抄一抄,再各写一句话。”老师边说边把“胜利”、“将士”、“征兵”三个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写生字词,写句子,时时鼓励着学生。 课堂小结时,老师兴奋地说:“今天同学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名字叫……” “花木兰”!学生也兴奋地抢答着。 “好!让我们再齐唱三遍‘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吧”。 师生在昂扬和谐的氛围中走出了教室。有的学生还边唱边比比划划地跑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听课老师也小声哼着走出了教室。 案例分析: 课后我们和授课老师一番对话: 问:“这节课你自我感觉如何?” 答:“我本人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还是听听各位老师的意见吧”。 问:“这节课的目标你觉得把握的怎样?” 答:“这节课的目标是反复熟读背诵课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学习6个生字,我觉得今天在我设置的“笼罩”里,学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做一个发展的人。” 问:“你说的‘笼罩’是什么意思?” 答:“我先放一整段戏曲,然后重点学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一句,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利于学习本文的环境,使这个环境紧紧地‘笼罩’着学生的身心,学生在这个‘笼’里面不知不觉地就‘熟’了”。 问:“我们觉得你在语文的人文性方面做得很巧妙,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答:“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想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对花木兰的崇拜之情,花木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有益的。这里我不强调让学生学习花木兰的什么什么精神,而是让他自己去感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嘛”。 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从这节课里,我们确实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我们这些教研员也大有收获。张老师在这里用一种环境 “笼罩”学生的身心,使我们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尽管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是不行的,这个“笼罩”既有开放性又有强制性,还有艺术性,学生在这个“笼罩”里确实是不知不觉地“熟”了。 反过来,我们设想一下学生,这节课一定能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果在此节课前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那么他(她)在这节课上得到了深一层的感悟;如果在此节课前不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那么他(她)会为这节课学会了唱而自豪。 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生字词,敢于想象,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