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
范文 |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精选12篇)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篇1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1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昨天我们开始上行为跟进课,先在二(1)班听了小纪的《乡下孩子》一课。课堂上,教师用亲切的话语、甜甜的微笑感染着学生。我从学生们的朗读中体会到他们感受着乡下孩子的快乐、幸福、有趣。虽然他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停顿的节奏不对,(“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这一句不能停在“曾”字的后面。)但总的情感基调很浓。老师还抓住关键词进行理解,如“撑圆”。 今天我在二(3)班进行跟进。虽然昨天晚上在家反复研究了教材,也整理了自己觉得满意可行的教案,但是上的时候学生们却始终感受不到乡下孩子的高兴、活泼、能干。学生始终未能进入情境,他们似乎没有二(1)班小朋友的天真和幻想,有个别同学很能够理解课文,但是表达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情感渲染是多么重要!让我们的表情丰富一点、让我们的语音甜美、生动一点吧,不要害羞!当然,我需要第一个努力去做,为我加油吧! 就如橄榄,初食清淡,而越嚼越香,总会在熟悉的孩提生活中甜美回忆,令人回味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diyifanwen.com 】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篇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乡下孩子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去收集有关乡下孩子的资料,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乡下小伙伴,(课件出示)“嗨!大家好!”瞧,乡下小伙伴跟我们打招呼了,你们应该怎么说?(学生和乡下孩子问好) “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愿意!” 师:和乡下孩子交朋友,你最想知道什么?(生自由说),那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特有的快乐生活吧! 2、板书课题《乡下孩子》,齐读。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来试试? 三、精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边听边思考:乡下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快乐、幸福、勤劳) 2、你从哪儿发现乡下孩子是个快乐的孩子?自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听了朗读,你头脑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乡下孩子捉一只蝴蝶能编出美丽的故事,他会编什么故事? 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他会唱什么歌曲?(学生自由想象) (3)乡下孩子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啊!捉一只蝴蝶能( ),含一片草叶能( ),谁能一边想象一边自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在快乐的乡村生活中,乡下孩子渐渐长大了,他变得勤劳而又能干。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懂第三小节。 (1)学生汇报,你们是用什么方式读懂第三小节?你们小组学懂了什么? (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景。 (3)假如你是乡下孩子,你会做什么?(出示课件,学生想象) (4)我会填: 拾一把稻穗, ( ) 采一束野花, ( ) 割一篮青草, ( ) 4.从文中哪一小节还体会到乡下孩子的快乐?指名读第一小节。 (1)小组合作学懂第一小节。 (2)能说说你小时候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的情景吗?你感觉怎样? (3)乡下孩子在妈妈怀里是( ),在爸爸背上是( ),他们生活得多么快乐啊!指导读出乡下孩子的幸福、快乐。 5、从文中哪一小节还体会到乡下孩子的快乐?默读第四小节 (1)“旷野”是什么意思?乡下孩子在旷野里干什么? (2)如果你是乡下孩子,你会在旷野干什么? 四、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从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乡村是美丽的,那有灿烂的阳光、青春的旷野、清新的空气、扑鼻的花香那是乡下孩子的天堂,他们生活得丰富多彩、多么幸福快乐啊!此时,你最想对乡下孩子说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板书设计: 幸福 4、乡下孩子 快乐 勤劳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篇3教材简介: 《乡下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一首儿歌。这首诗歌描写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等生活情境,反映了他们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作者以乡下孩子从妈妈怀里、爸爸背上到广阔田野为题材,映现了乡下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同时融进作者向往之意,赞赏之情。 设计理念: 根据我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的基础上,侧重感悟、体验,开拓视野,发展想象力;在进行第2、3小节教学时,可进行迁移性的语言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想象,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时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观察图画,激趣引入 1、出示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 图,并引导学生用填空的形式说图意:的蝴蝶,的小鱼,白鹅,的公鸡,的猫咪,的小猪,的溪水,的野花。 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直观形象的乡村画面给学生以视觉冲突,让学生感受到乡下孩子的生活环境是如此优美,生活是如此丰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诗歌,检查自读情况。 3合作学习并交流:每一节诗歌写了乡下孩子的什么有趣事情? (设计意图: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进行想象,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创设意境,读中感悟 1、导读第一小节。 师叙述:“我”是一个乡下孩子,你们觉得我漂亮吗?(学生观察画面后回答)“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特别喜欢我。你们知道我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干什么吗? 为什么说我是“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这一小节作者用了两个比喻。把乡下孩子小时候在妈妈怀里“撒娇”“淘气”,在爸爸背上“顽皮”、“任性”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体会后,心灵碰撞、感悟,要让他们读出那份愉悦之情。) 2、导读第二小节 师叙述:“我”慢慢长大了,爸爸妈妈把我带到田野里,那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好玩的东西可多呢。我很聪明,你们知道我在田野里玩什么呢? 让学生边读边观察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想象:“我”怎样捉蝴蝶,会编个什么样的故事?“我”选用什么样的草叶,会吹出什么动听的曲子?学生感悟后,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这一段。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那美好的瞬间,激发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爱生命,享受这幸福生活。) 3、导读第三小节 师叙述:“我不仅聪明、灵巧,我也很能干,我常常帮爸爸妈妈干活,你们知道我会干什么呢? 学生自己阅读,观察画面想象:撑圆了肚皮后的小猪是什么样的?馋嘴的猫咪见到小鱼后又是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这一小节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虽然年龄很小,但也能帮助家里做些事情了,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提问:乡下孩子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指导学生用愉快、风趣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这一小节。 迁移练习: 乡下孩子除了会挖野菜、逮小鱼,看图想象一下他们还会干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例:割一把青草,馋坏了美丽的白鹅。 拾一串稻穗,乐坏了骄傲的公鸡。 采一束鲜花,把“我”打扮打扮。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老师用第一人称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到乡下孩子童年的意境,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乡下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同时感受乡下孩子生活在如此环境中是幸福快乐的。激起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4、导读第四小节 师叙述:你们觉得我幸福吗?你们觉得我快乐吗?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快乐、幸福?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然后带着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农村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但这里有充足的阳光,开阔的空间,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父母亲的呵护,所以乡下孩子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老师要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四、生活实践,课堂展现 (城乡孩子才艺大比赛) 师:乡下孩子童年生活是幸福快乐的,我们城里孩子童年生活也是幸福快乐的。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本事多。 例:城里孩子会上网。乡下孩子会放牛。 城里孩子会滑冰。乡下孩子会捉鱼。 。 小结:不管城里孩子,还是乡下孩子,他们都很棒。他们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难忘的童趣,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美好的童年,让美好的童年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一块长大。 板书设计: 乡下孩子 像“黄鹂”“野菊”(可爱) 捉蝴蝶吹小曲(聪明) 挖野菜逮小鱼(能干) 阳光下旷野里(成长)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篇4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乡下孩子》是一首反映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诗歌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读来令人如沐阳光,如嗅青草野花气息,如闻童声笑语,悦目赏心。 在学习课文,体悟乡下孩子多彩的生活时,我发现孩子们有很多精彩的回答。 第一小节: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写乡下孩子幼小时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生活的情景,我请孩子说说感受。 生:妈妈的怀抱像棉花,软绵绵的。 生:躺在妈妈的怀里像睡在摇篮里,一晃一晃的,可舒服了。我好象要睡着了。 生:妈妈的怀里很温暖。 生:有一次生病,爸爸背我,像乘在船上,很舒服。 这些都唤起了学生得到父母爱抚时温暖幸福的生活体验。 第二小节: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我请孩子观察图画后想象:怎样捉蝴蝶? 生:她用小手伸出去,请蝴蝶飞到手指上来,和她做朋友。 生:采一束花握在手里,让蝴蝶飞过来。 生:在园子里种上鲜花,让好多蝴蝶飞过来。 孩子会编什么美丽的故事呢?好多孩子编了“蝴蝶公主”和“蝴蝶王国”的故事。如:在蝴蝶王国里有只美丽的小蝴蝶,一天飞出去玩,被人类捉住了,蝴蝶们可着急了,一起去找它,终于把小蝴蝶给救出来了。 看图,这个乡下孩子在做什么?她割了青草干什么? 第三小节: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读后想想:撑圆了肚皮的小猪是怎样的? 生:肚子圆鼓鼓的,走起路来一滚一滚的。 生:小猪想睡觉了,因为它吃饱了。 乡下孩子的生活多有趣呀!如果你是乡下孩子,会做些什么呢? 生:我会去钓鱼。 生:我会去河里游泳。 生:我会去摘小花。 指图:小猪、小猫都有东西吃了,那小公鸡、大白鹅、小花狗们怎么办呢?你能学着书上的样子说说吗? 生:捉几条青虫,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生:抛一棵白菜,乐坏了白鹅的小狗。 生:拿几根骨头,喂饱了可爱的肚皮…… 听了小朋友的话,我也觉得自己分享到了乡下孩子的快乐,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了。乡下孩子的生活真幸福啊,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吧! 课堂实录 一、复习 师: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第四课,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4、乡下孩子 师:下和子读轻生,跟老师读。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让我们先来和老朋友——生字词打个招呼吧 出示生字词: 妈妈 怀里 欢唱 野菊 编织 含草叶 歌曲 野菜 撑圆 小猪 肚皮 乐坏 旷野 馋嘴 一串小鱼 生:读 生:齐读 师:读得真棒,读好课文肯定没问题吧。 生:分组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师: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乡下孩子是那么天真、活泼、可爱。他们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那么,乡下孩子在爸爸妈妈的眼里是怎样的呢? 生: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两名) 师:躺在妈妈怀里会觉得怎样呢?趴在爸爸背上会干些什么呢? 生:躺在妈妈怀里很舒服,我趴在爸爸背上帮爸爸捶捶背。 生:躺在妈妈怀里很自由,爸爸常背着我一起上唱歌。 生:躺在妈妈怀里我感到很幸福,我常叫爸爸背着我转,那感觉象在飞。 。。。。。。 师:板书:怀里 欢唱 黄鹂 背上 盛开 野菊 师:是呀,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我们就像是一只只欢唱的黄鹂,看到可爱的我们,爸爸妈妈就觉得我们是那美丽的盛开的野菊。那就让我们快乐的幸福的读第一小节吧。 生:齐读第一小节 师:老师还记得我小时侯常和我的伙伴相约而行,不知你们平时有没有和你的小伙伴相约而行呢? 生:有 师:你们出去干些什么呢? 生:春天,我们一起捉蝴蝶 生:一起到小河里抓龙虾 生:我和小伙伴一起学骑车 。。。。。 师:那么文中小朋友会干些什么呢?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结合课文插图,边读边思考) 生:自由读课文 生:指名回答,师板书: 捉蝴蝶 编故事 师问:怎样捉蝴蝶,会编怎样的故事呢? 含草叶 吹歌曲 挖野菜 撑猪肚 逮小鱼 乐猫咪 师问:乐坏的猫咪又是怎样的?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快乐无比。那你能把它美美的读出来吗?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指名赛读、师生赛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动听,相信你们也想做个小诗人吧。那就赶快行动吧 出示:采一束野花 ---------------------- 拾一把稻穗 ----------------------- 割一篮青草 ----------------------- -------------- ----------------------- 生:采一束野花 送给老师 、送给妈妈,打扮自己的房间、打扮自己的小辫。。。。。 生:拾一把稻穗 喂饱可爱的大白鹅、 乐坏了馋嘴的公鸡。。。。。 生:割一篮青草 乐坏了山羊 、 喂饱了大白马。。。。 生:唱一支山歌 逗一逗可爱的花狗 捉几只蝈蝈 送给邻居家的盲婆婆 抓几只龙虾 了坏了小弟弟 学习第四小节 师:这么多的生活情趣,这么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谁有的呢? 生:乡下孩子 师:因为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师:我为我们乡下孩子的快乐无比感到高兴,为我们乡下孩子的幸福生活感到自豪,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齐读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师:着呢美的诗歌能永远记在脑海中该多好啊 生:自由背诵 生:指名背诵 生:一起背诵 这节课总的来说比较顺利,很适合我们班地地道道的乡下孩子。很多地方唤起孩子儿时的回忆,和孩子平时生活相结合,因此孩子高兴学这篇课文,孩子很快的背上这篇课文了。但在课文第二节地方我处理觉得不够好,问题比较碎。而在迁移性的语言练习地方,让学生回忆平时的生活,进行感悟自己的多彩生活,同时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了句式,丰富语言。孩子结合平时生活回答的很精彩。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篇5教学内容: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词。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熟练掌握。 2、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朗读全文。 其他人听他是否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二、评议小结。 三、同桌练习,读出乡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满足感来。 四、请学生读。 五、指导背诵。 回忆乡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及童年的生活。 六、同桌互相尝试背诵。 七、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 怀灶坏肚扁含编念 2、造句。 编织 动听 八、完成《语文练习册》。 九、课堂小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乡下孩子》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篇6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初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2、读一读,请学生领读。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4、学习生字词: 请学生自形分析,并说说注意点,尤其是曾的笔顺。 三、课堂巩固练习。 在课本上描红。 四、布置作业。 《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出停顿的要求来。 二、细读课文。 1、集体读第一小节,其余人思考: 哪些词语能反映我还小? 哪些词又能我的高兴呢? 2、指导重读怀里、背上、黄鹂、野菊等词语。 3、自由练读。 4、请学生读。 5、读第二小节,体会孩子嬉戏时活泼愉快的童年生活。 6、读第三小节,读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语,体会乡下孩子的懂事与勤劳。 7、读第四小节,强调阳光、旷野感受农村天地的广阔和前景光明。 8、逐节导读。 9、看图指导全课。 10、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自己分析。 3、思考: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其中哪个字? 4、口头扩词。 5、课本上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习字册》上相应的字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词。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熟练掌握。 2、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朗读全文。 其他人听他是否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二、评议小结。 三、同桌练习,读出乡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满足感来。 四、请学生读。 五、指导背诵。 回忆乡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及童年的生活。 六、同桌互相尝试背诵。 七、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 怀灶坏肚扁含编念 2、造句。 编织 动听 八、完成《语文练习册》。 九、课堂小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乡下孩子》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篇7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初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生字词的书写,理解。 教学难点: 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2、读一读,请学生领读。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4、学习生字词 请学生自形分析,并说说注意点,尤其是"曾"的笔顺。 三、课堂巩固练习。 在课本上描红。 四、布置作业。 《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生字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 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出停顿的要求来。 二、细读课文。 1、集体读第一小节,其余人思考 哪些词语能反映"我"还小? 哪些词又能"我"的高兴呢? 2、指导重读"怀里、背上、黄鹂、野菊"等词语。 3、自由练读。 4、请学生读。 5、读第二小节,体会孩子嬉戏时活泼愉快的童年生活。 6、读第三小节,读"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语,体会乡下孩子的懂事与勤劳。 7、读第四小节,强调"阳光、旷野"感受农村天地的广阔和前景光明。 8、逐节导读。 9、看图指导全课。 10、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自己分析。 3、思考: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其中哪个字? 4、口头扩词。 5、课本上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习字册》上相应的字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词。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熟练掌握。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朗读全文。 其他人听他是否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二、评议小结。 三、同桌练习。 读出乡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满足感来。 四、请学生读。 五、指导背诵。 回忆乡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及童年的生活。 六、背诵。 同桌互相尝试背诵。 七、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 怀( ) 灶( ) 坏( ) 肚( ) 扁( ) 含( ) 编( ) 念( ) 2、造句。 编织—— 动听—— 八、完成《语文练习册》。 九、课堂小结。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篇8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初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理解。 教学难点 :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激情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2、读一读,请学生领读。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4、学习生字词: 请学生自形分析,并说说注意点,尤其是"曾"的笔顺。 三、课堂巩固练习。 在课本上描红。 四、布置作业 。 《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五、课堂小结。 7 乡下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 :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初读课文,读出停顿的要求来。 二、细读课文。 1、集体读第一小节,其余人思考: 哪些词语能反映"我"还小? 哪些词又能"我"的高兴呢? 2、指导重读"怀里、背上、黄鹂、野菊"等词语。 3、自由练读。 4、请学生读。 5、读第二小节,体会孩子嬉戏时活泼愉快的童年生活。 6、读第三小节,读"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语,体会乡下孩子的懂事与勤劳。 7、读第四小节,强调"阳光、旷野"感受农村天地的广阔和前景光明。 8、逐节导读。 9、看图指导全课。 10、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自己分析。 3、思考: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其中哪个字? 4、口头扩词。 5、课本上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 《习字册》上相应的字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词。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熟练掌握。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请学生朗读全文。 其他人听他是否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二、评议小结。 三、同桌练习,读出乡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满足感来。 四、请学生读。 五、指导背诵。 回忆乡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及童年的生活。 六、同桌互相尝试背诵。 七、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 怀( ) 灶( ) 坏( ) 肚( ) 扁( ) 含( ) 编( ) 念( ) 2、造句。 编织—— 动听—— 八、完成《语文练习册》。 九、课堂小结。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篇9一、导入: 1、推荐书目《俺们农村》。简介内容。 2、你们也想去农村看看吗?伸出手跟我一起写课题。 3、农村也叫乡下。齐读课题。 【点评:老师匠心独运的在课前向学生推荐课外读本《俺们农村》,并配以精美的图画,优美的语言描述,使孩子对读本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推荐的书目与本课也是相得益彰的,孩子对读本的兴趣此时就转嫁到本课当中,吊足孩子的胃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翻开课文,自己读一读,注意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开火车读诗。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字音是否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顺。 (1)相机正音:“能”读后鼻音;“馋”是翘舌音。 (2)“欢快的黄鹂”“的”字要读得又轻又短。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师:想这样的短语还有还几个呢,谁能读好? (3)指名学生读短语。 3、短语读好了,节奏就出来了。我们再开列火车读读这首诗。 【点评:此处首先让孩子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做到对课文内容有个“底儿”。开火车朗读,检查读音,在给孩子正音,指导含有轻声音节短语的读法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要读出节奏,试着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他们把课文读好的欲望。通过三次不同要求的读,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图片乡下孩子)师述:瞧,乡下孩子来了,她曾是……(引读) (1)“曾”是什么意思? 生:“曾”是以前的意思。 (2)以前的孩子多大? 生:是小宝宝。 2、爸爸妈妈多喜欢她呀,妈妈把她……,爸爸把她……(引读) (1)为什么说妈妈抱的是黄鹂? 生1:因为她会哭,哭起来的声音像黄鹂。 生2:因为她会喊。 生3:她还会笑。 师:小宝宝这哭声,笑声,喊声在妈妈听来就像黄鹂的叫声,听过黄鹂的声音吗? 播放黄鹂的叫声。你有什么感觉? 4、能把孩子的那种快乐读出来吗? 5、这孩子还是爸爸背上的野菊。菊花我们都见过。这开在野外的菊花跟我们平时见到的菊花课不一样。(野菊花图) (1)它开的怎么样? 生:开得很灿烂。 (2)爸爸背上的孩子是什么样? 生:孩子的笑脸像花朵一样。 (4)这孩子多可爱、美丽呀,谁想来读? 6、我们也在妈妈的怀里躺过,在爸爸的背上爬过,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快乐。 生2:很幸福。 7、教学“怀”字。妈妈把这温暖的母爱通过怀抱传达给你了,注意看“怀”的偏旁。 8、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点评:老师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换位思考,让孩子们回忆自己幼小时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时的感觉,加深情感体悟。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感受到在父母关爱下的乡下孩子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是,此教学环节老师的问题过于琐碎。二上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问题(1)(2)可以省略。另外,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很多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教师没有及时指出,要求学生的完整表达。】 学习第二、三小节: 1、转眼孩子长大了,她出去玩了,自己读一读课文第2、3小节,看看她在玩什么? 生1:蝴蝶。 师:说完整。 生1:捉蝴蝶。(师板书:捉蝴蝶) 师:他还玩了什么? 生2:挖野菜。(板书:挖野菜) 生3:逮小鱼。(板书:逮小鱼) 生4:含草叶。(板书:含草叶) 2、你们想去玩吗?(图片:乡下田野) 师述:暖暖的午后,我们跟乡下孩子来到田野,,一只蝴蝶飞来了,你想怎么捉?(师拿出一只蝴蝶) 生:要慢慢走。 师:是呀,要慢慢走,不能惊扰到蝴蝶,出手还要敏捷。谁来试试? 生上台表演。 师:捉到蝴蝶后你的心情怎样? 3、他还编了个故事呢。(板书:编故事)他会编什么故事? 学生尝试编故事。 4、捉了蝴蝶还编了故事。读读这个词“编织” (1)瞧,这两个字多有趣。都是绞丝旁,除了编故事,还能编织什么? (2)在文中“编织”是什么意思? 5、你还想玩什么? 生:含草叶。 (1)师拿出草叶。问:你能试着用草叶吹出歌曲吗?生演示。 (2)你想吹什么歌?(学生吹不出声音)或者哼两句。(学生哼歌曲) (3)这么难的曲子都能吹出来,真厉害。 6、你想玩什么? 生:逮小鱼。 (1)老师这就把你们送到池塘边,你想怎么逮? (2)要突然的,又快又准才能逮到。师演示。 (3)逮一条小鱼都这么累,可乡下孩子却……(引读) (4)这么多小鱼可乐坏了小猫,小猫这是会说什么? 生1:我要吃。 生2:给我吃吧。 (5)小鱼喂饱了小猫,可小猪也饿了,你会干什么?用什么喂饱小猪? (6)(出示小猪图片)瞧,小猪的肚子怎样? 生1:肚子很大、很圆。 生2:小猪吃的很饱。 师:饱的把肚子都……(引读) (7)撑圆了的肚子是什么样? 生演示。 (8)家里还有小鸡,小鸭,小牛,他们都饿了,你打算怎么喂他们? 生1:抓一把稻草给小牛吃。 生2:找骨头给小狗吃。 7、结合板书:乡下孩子捉蝴蝶,编故事。含草叶,吹曲子。挖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小鱼,乐坏了猫咪。多开心呀,谁能把乡下孩子这种开心读出来?(男女生配合读) 【点评:此环节老师抓住“捉蝴蝶”----“遍故事”,“含草叶”----“吹歌曲”等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稍稍长大一些的“乡下孩子”在乐趣无穷的自然中玩耍、嬉戏的情景,感受“乡下孩子”无忧无虑的愉快心情。然后抓住“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让学生了解又长大一些的“乡下孩子”会在闲暇时帮父母做一些事了。通过“撑圆了”、“乐坏了”等词感受劳动的滋味----乐在其中!这些令人充满遐想的语句、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都在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走进教材,在层层深入地朗读过程中意会课文用词的贴切与精美。】 学习第四小节: 1、这就是乡下孩子的生活。哦,(引读) 2、乡下孩子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打开书本再读读。 3、咱们城里孩子又有哪些快乐呢?我们下节课学习编故事。 【点评: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节:“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通过朗读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诗句,学生们体会到了农村的广阔与前途的光明。】 四、教学生字: 1、本课后的生字还在等我们呢。本课我们学这几个字“野”“怀”“坏” 先看“野”,注意偏旁。书空。 2、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左窄右宽。 师变红竖中线,问:都是左窄右宽吗? 生:不是,“野”是左右等宽。 3、师:再看“野”,它的长度上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野”,学生描红。 【点评:低年段的教学重点应是“识字写字”。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确保学生有时间写字。但是此环节老师教学较为仓促。尤其在教学“野”字时,较显凌乱。可以将1、2步骤调换,先观察字形结构,再重点指导“野”的写法。】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篇10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田字格上的10个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验、感受乡下孩子的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难点:正确地朗读课文 对策:联系生活,凭借生活积累,整体认识乡下孩子的品性,为课文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先写“孩子”提问:这篇课文是写谁的?再写“乡下”告诉我们什么? 2、齐读课题。 3、 质疑:你最想了解乡下孩子的什么呢? 二、初读指导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生字。 (3)把课文读通,并分好自然段。 (4)在小组内把课文练习朗读。 2、 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文中生字词,指名朗读,请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齐读 (2)交流:全诗共有几个小节?怎么分的? (3)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大家听 (4)请学生读,相机正音 三、指导读通课文。 1、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组织学生评议,“曾”平舌音,“怀里、背上”读轻声。小组朗读,齐读,做到正确。 2、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指导读准动作的词语:捉蝴蝶 编织故事 含草叶 吹出歌曲 挖野菜 撑圆肚皮 逮小鱼 乐坏猫咪(指名读,同桌读,男女生读,齐读。)在读准词组的基础上朗读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要求正确。 3、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正确,齐读。 4、 齐读课文。 四、巩固字词 1、出示字词: 妈妈 怀里 欢唱 野菊 歌 野菜 肚皮 乐坏 馋嘴 (1)开火车朗读。 (2)抽读。 (3)做“点字游戏” 五、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卡片 2、 学生自由探究识记,小组交流 相机指导:“菜”字下面的“采” “皮“字的笔顺 3、 老师范写,学生描红 4、 学生临写。 5、 组织评议。 板书设计: 4、乡下孩子 菜 皮 菊 曲 野 坏 4、乡下孩子 本课题教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2教时 主备人:周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3、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语言文字中想象乡下孩子的声音和形象,深切感受其淳朴的美和语言的美。主动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难点:灵活运用生字词 对策:抓住一些中要的句式,进行句式训练,在训练中得到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出示词语:野菜 肚皮 欢唱 嘴里 (请学生朗读、齐读) 2、 区别“怀”和“坏”,口头组词 二、精读训练 1、 指导看图 (1)画面上部画的是什么?下部画的是什么? (2)画面上画的是什么人?她穿着什么衣服?表情怎样? 2、 指导读文 (1)示“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是什么意思?黄鹂怎么会飞到妈妈的怀里呢? 板书:黄鹂 怀里 欢唱 (2)出示“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呀?“学生讨论) 板书:背上 盛开 野菊 (3)小结:乡下孩子那欢快的笑声就像诗“欢唱的黄鹂”,那幸福的笑脸就像诗“盛开的野菊”。用朗读来表现快乐和幸福吧! (4)用愉快的语气朗读第一自然段。 5、 学习第二自然段 (1)乡下的孩子做些什么游戏? 指名读第二小节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边读边想像,进入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捉一只蝴蝶,编一个怎样的故事?含着草叶,会吹什么小曲呢?(学生现小组交流,再回答) (3)用朗读把这种轻松愉快表现出来(1)自由朗读,从这段你知道乡下孩子的哪些生活?(挖野菜喂野猪、逮小鱼喂小猫) (2)观察插图,想象:如果你野时乡下孩子,你还会干些什么呢?模仿课文语言,进行迁移的语言训练。如: 拾一把稻穗,馋坏了骄傲的公鸡。 割一篮青草,乐坏乐漂亮的白鹅。 唱一支山歌,逗一逗爱叫的花狗。 4、学习第四段 听了小朋友的话,我真想马上去乡间走一走,到田野里听一通小鸟的歌唱,闻闻花草的芳香,做一回乡下的孩子,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你想吗?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齐读最后一小节 1、 学生自由组合,三、四个一组,练习背诵全诗 2、 指名背诵,引导学生评议。 3、 教师示范:配上轻快的音乐,加上动作,声情并茂地背诵。 三、教学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 2、示:妈 怀 唱 嘴 3、分析字型。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4、乡下孩子 妈 怀 唱 嘴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篇11这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作者通过乡下孩子游戏、劳动等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的描写,抒发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真挚感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第2、3小节。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4、乡下孩子。 2、乡下孩子:农村里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曾 曾经 未曾 编 编织 编写 含 含义 含笑 挖 挖土 挖苦 猪 猪皮 小猪 串 一串 串门 3、理解词语。 欢唱:欢乐地唱。 编织:本课指编成故事。 含:将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好听。 4、各人练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含:上部“今”,不能写成“令”。 挖:右下部不能写成“九”。 串:下面一个“口”应比上面一个“口”宽些。 偏:左窄右宽。 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四、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怀( ) 灶( )扁( ) 坏( ) 肚( )编( ) 3、完成习字册上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书空下列字的笔顺。 串 猪 曾 编 挖 含 2、说出下列偏旁的名称及含有该偏旁的字。 二、分析理解。 (一)1、指名读。 2、理解“曾是”。(曾经是,以前是) 3、“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说明自己在幼年时就会在妈妈怀里唱歌了。) 4、“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比喻,指自己幼年时就被爸爸背着到处跑。) 5、野菊开在什么地方? 6、齐读。 (二) 1、指名读。 2、看图:女孩身旁空中飞舞的是什么?它们飞舞的姿态怎么样?为什么捉一只蝴蝶,就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呢? 3、指导读。突出“捉蝴蝶”“编故事” “含草叶”“吹歌曲”。体会孩子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和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 1、指名读。 2、“撑圆了小猪的肚皮”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逮了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馋嘴的猫咪”?“乐坏”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体现了乡下孩子什么样的特点? 三、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坏( )出( )里( ) 开( )动( )上( ) 四、课后作业:完成习字册上词语书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2、用“编织”造句。 二、理解分析。 (四)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为了说明乡下孩子这么聪明能干的原因是在于他们生长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爱到了培养的锻炼。) 3、齐读。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讲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成长起来。 四、指导背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背诵,同学练背。 3、同桌互背,教师指名背。 五、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用“动听”说一句话。 3、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串 片 只 头 篮 朵 条 一( )菊花 一( )黄鹂 一( )小鱼 一( )小猪 一( )草叶 一( )野菜 六、作业。 1、写出下列字的偏旁,再写出笔顺。 曾( )( ) 编( )( ) 含( )( ) 挖( )( ) 猪( )( ) 坏( )( ) 2、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土 ( ) ( ) 不 ( ) ( ) 只 ( ) ( ) 者 ( ) ( ) 扁 ( ) ( ) 寺 ( ) ( )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篇1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与学生情意沟通,如何引导学生体悟课文语言文字的艺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这些都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以我教苏教版第三册《乡下孩子》片段为例反思如下: [教例] 过渡:是的,乡下孩子的生活可真丰富多彩呀,书上是怎么写的呢?想读吗?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 互动评读:谁读得最好,好在哪里?你从他的读书中听出乡下孩子的生活快乐在哪儿呀? 引导体验: 1、“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1)想象体验:乡下孩子捉一只蝴蝶就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小朋友,如果你就是这位乡下孩子,在草地上跑着、玩着,捉住一只蝴蝶,你会编织什么故事啊? (2)尝试体验:乡下孩子含一片草叶,还能吹出动听的歌曲。你们想试一试吗?(动手表演) (3)欣赏体验:你们想听一听那动听的歌曲吗?(放音乐) (4)诵读体验:谁能像乡下孩子一样把这一自然段也读得非常动听,让大家都感受到乡下孩子的生活真快乐、幸福!(个别读、赛读、齐读) 2、“割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逮一串小鱼,乐坏了搀嘴的猫咪。” 看图理解:撑圆 表演朗读:读出小猪的快乐 换词理解:逮(捉) 乐坏了(快乐极了、高兴极了) 演示理解:一串小鱼 (4)感情朗读:指导读出小鱼的多、,猫咪的快乐,体现乡下生活的丰富多彩!(个别读、同桌互读、男女赛读、齐读) 过渡:如果你是乡下孩子,在生活中你还会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大家来当小诗人:谁能照着书上的样子来说一说: 拾一把稻穗,。割一篮青草,。采一束鲜花,。…… 感情朗读或表演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反思] 一、以人为本 本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到点拨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运用,一直到最后鼓励学生朗读背诵,整个教学环节都突出“以人为本”,学生个个要读、愿读、抢说、乐背。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让学生独自走进文中,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各自构建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了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是阅读的主人,阅读是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体验与理解。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开放学生,学生才会有自读自悟的机会,课上才会产生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二、以读为主 以读生趣,以读生情,是本课教学特色。这首诗语言洗练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读来令人如沐阳光,如嗅青草野花气息,如闻童声笑语,悦目赏心。《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在低年级的诗歌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情境中体验。在教学中,我不但在诵读中“放飞”学生的心灵,而且在浓烈的朗读氛围(自由选读、品读、评议读、表演读、男女赛读)和多种方式的情感体验(如编故事、吹草叶、听音乐、表演等)中让学生充分去思、去想、去创造,让他们真切的体会到了乡下孩子生活的乐趣,领略到了诗文独有的意境美。 三、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 过去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是教师牵着走,现在我们提倡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在教学中,我在学生领悟诗文的基础上,积极地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换位体验,创造想象,也来当小诗人。此时,“情动而辞发”,学生个个处于一种跃跃欲试、呼之欲出的状态。于是,智慧的火花不断在课堂上迸发,“捉几只蚂蚱,乐坏了可爱的公鸡。挖一篮萝卜,撑圆了小兔的肚皮。采一束鲜花,喜坏了年迈的奶奶。……”此时,学生固有的灵性得以显现,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一个个稚嫩而富有灵气的小诗人诞生了。他们拥有了欢乐、兴趣,也拥有了自信、动力和成功。课堂真正充满了活泼的生机。 总之,以读书为主线,以感悟的培养为重点,给孩子留下机会,真正赏识孩子,就能看到孩子洞开的心灵之窗,就能听到孩子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孩子,语文,教学反思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