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最大的书教案
范文

最大的书教案(通用12篇)

最大的书教案 篇1

  《最大的“书”》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9课,课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进行交流,了解到了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的故事。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课文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文中有10个会认字,12个会写字,以及一些比较陌生的词语,笔者就本课的词语以及会认字的教学有一点偶得,与大家交流:

  一、“以词解词”内部链接

  一提到“以词解词”,大家一定会持反对意见,这不是我们一直所摒弃的吗?但是,依据课文的特点,对于《最大的“书”》一课却是实用而且巧妙的。课文《最大的“书”》中有一个词语肯定是孩子们所陌生的,那就是——地质勘探队员。学生对这一职业是干什么的?一定会有疑惑。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不能置之不理。可是如果生硬地将词典里的解释告诉学生,对学生更是晦涩难懂。(地质是地壳的成分和结构,勘探是对已发现的矿床进行勘察探测,以查明矿藏。)这样对学生而言,不啻是“雾里看花”。

  经过细读,我发现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为孩子理解地质勘探奠基。如“煤炭 岩石 矿物 宝藏”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文中的原汁原味的语境进行教学。于是,可以这样设计:

  ●先认读词语:地质勘探队员

  ●再认读词语:岩石 煤炭 矿物 宝藏

  ●教师讲解:地质勘探队员就是通过对地质的勘探和研究,就能知道哪里有煤炭,哪里有宝藏,哪些是有价值的矿物……他们能读懂不会说话的关于地质这本大书。科学家可以推测地球发展的年代,地壳的运动情况,各种生物的变化情况。

  ●读句子: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细细地琢磨这个环节,不难发现教者遵循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同时更巧妙的是——以词解词。将课文中的词语组块进行教学,这样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词语教学的价值。因为用课文中的词语营造了一个思维的训练场。学生可以将这几个零散的、看似不相干的词语,通过“地质勘探队员”这一个词,串联了起来。在这样原汁原味的语境中既反复地认读了生词,又有利于孩子在课文内部找到联系,渗透一种思维——联系着理解,联系着思考,这种思维对学习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学习的'好方法。经常这样的训练,这样的渗透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思维基础。

  二、“刨根问底”显见过程

  在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词语——刨根问底,怎样引领孩子理解这个词语呢?我们不妨让孩子画一画川川问了叔叔几个问题?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教师可以引导:像川川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提问,想要把问题都弄懂,有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感觉,用书中的一个词就叫“刨根问底”。你看,“刨”字是“立刀旁”,真有一种一问到底的决心啊!

  这样教学,让孩子在划一划,想一想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联前想后的能力,让这一个小小的词语更加有张力!

  三、“说文解字”彰显文化

  除了这几个词语中的生字之外,课文中还有要求会认的字,“一册、脚印、雨痕、厚厚的书”。其中“册”、“印”的造字很有意思,如果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汉字的字理,在近似“说文解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地对汉字有感性的认知,从而对汉字文化的历久弥香产生兴趣甚至热爱,长此以往,会为孩子的人生启蒙打下精神的底色。

  “册”字,我们可以边画字边介绍:在古代,还没有发明纸,所以古人就把字写在了一条一条的竹简上,然后用线穿起来,你看,“册”这个字多象呀!要不然人家会说,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呢!

  “印”字就更形象了:你看,“印”字的左边就像手印,右边像脚印,手和脚留下的痕迹合起来表示“印”。我们可以组词:手印、脚印……

最大的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书,每个小朋友都有许多,今天,咱们却要去认识一本非常特别的书,特别在哪里呢?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最大的书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答案吗?请自由读课文。注意不容易读准的字多读几遍,把每句话读通。

  2.认读生字

  1)生字都认识了吗?谁能当小老师?(明确:质是翘舌音,册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抽读我会认中去拼音的生字,纠正读音

  4)抢读生字

  5)对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6)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正确。

  7)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书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书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

  3)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2、读中学

  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再读一读课文吧。

  2)伙伴对读

  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二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

  1)(读学习小伙伴的话)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能猜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最大的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见面问候。

  二(1)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大家喜欢唱歌吗?(生:喜欢)张老师可喜欢唱歌呢!我最爱唱《找朋友》,会唱的可以和我一起唱。“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师边唱边找到一位同学,敬礼握手。)师:“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生:“我叫。”师:“,我们就是好朋友了。朋友们,我们准备上课吧!”(师生问好。)

  二、提示课题,据题质疑。

  1、师:小朋友们,你们爱读书吗?(爱)能说说你读过的书是什么样的吗?

  生1:书本是长方形的.。(师:书的形状。)

  生2:书里面有许多字还有许多画。(师:书的内容。)

  生3:书的每一页还有页码。(师:观察得真仔细。)

  生4:书里面有很多知识,多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师:说得多好啊!)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最大的“书”。(师指导读出最大。)

  3、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书?

  生2:我想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的?

  生3:我想知道最大的“书”里面有什么知识?

  生4:我想知道“书”字为什么会加引号呢?

  三、再读课文,解决质疑。

  过渡:句子读得这么好,课文一定也读得很棒。谁愿意和老师合作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请两生合作、分工)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这本最大的“书”究竟是什么?(读书,生答:最大的“书”是岩石。)

  1、你从哪儿知道是岩石书的?(指名说,出示课件。)

  2、练习朗读句子:岩石就是书啊!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师:岩石书,多奇特呀!这句话是谁说的?(叔叔)

  (2)师:叔叔怎么说这两句话的,自己练习读读。(生自由读)

  (3)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评1:读得不太像叔叔。师:你来试试。

  评2:读得很好,特别像叔叔的感觉。师:我们大家像他一样读读。

  3、师:现在,你知道“书”为什么加引号了吗?

  四、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这节课大家学得真主动,老师想把一段话送给大家,一起来读读吧!(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岩石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正等着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发现呢!)

  2、老师向大家推荐个网站: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识,可以上这个网站进行搜索,也可以注意观看中央电视台《神奇的地球》节目。

  3、数不清”,读准字音。

  (1)找出相关的句子读出来,指导学生读出“数不清”的感觉。

  a 指名读。B 齐读。

  (2)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什么数不清。

  4、学生认识词语“云彩”。

  5、认识“飘落”,读准字音。

最大的书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设置悬念

  1、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勾画生字及喜欢的生词。

  2、和同桌交流认识了哪个字,是怎么认识的。

  3、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说给桌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全班交流,把学习的字词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5、同桌间用生字卡片互相抽查。

  6、找合作伙伴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7、回报自读,分段轮读,互相纠正。

  三、朗读感悟,体会角色

  1、自由读:

  叔叔为什么把岩石称作书,这本书有什么用呢?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

  和伙伴合作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再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3、读中悟:

  ⑴ 出示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⑵ 进入角色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示读好人物的对话。

  ⑶ 表演读,进行评议。

  ⑷ 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提示:

  ① 熟练对话,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② 爸爸在文中一句话也没说,可以给他设计动作。

  ⑸ 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四、总结延伸,启发感悟

  1、你能猜出川川长大后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认为这本最大的书有趣吗?怎样才能和叔叔一样,读懂这本书呢?

  五、指导写字

  六、巩固练习

  我会填。(引导发现规律,适当扩展)

  七、实践活动

  1、收集当地的一些岩石标本。

  2、读《自然百科全书》,把读后的体会说给家长或同学听。

最大的书教案 篇5

  一、谈话导入

  1你们读过哪些书?书是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再去认识一位新朋友,来读一本最大的“书”。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随老师一同书写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新发现?有什么问题要问题?(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3快点打开书认真的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按照课下注音多读几遍。

  二、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1、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集体纠正。

  地质勘探岩石一册厚厚的脚印

  雨痕煤炭宝藏铁矿刨根问底

  学习多音字:藏

  学习生字――

  2、开火车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这本最大的书上为什么要加双引号?板书“岩石”

  2、指导学习“岩”

  出示卡片认读,组词,造句,识记方法,书写要领。教师板演,学生书空。

  3、这篇课文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

  (寻根究底就是无论如何都要问个清楚....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意思)

  4、这本最大的书是岩石,你奇怪吗?川川奇怪吗?让我们奇怪的问问。

  出示问话,指名读,读出问话的语气。“叔叔,您在看什么?”

  5、哪位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来告诉我们这个奇怪的问题?出示叔叔的话,指名读。(高兴的语气)

  6、这本书里有什么?

  7、有字(板书:字)。叔叔是怎么说的?理解“矿物”

  出示对话,指名读。(高兴的)

  8、“你看,这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换种说法理解。

  9、有画(板书画)。叔叔是怎么说的?出示对话,指名读。(更高兴)

  10、理解:“鱼化石”。

  11、岩石上的图画能说明什么?

  12、指名板演陆地变大海,大海变高山的平面图。理解在一块岩石上有树叶又有贝壳和小鱼的原因。

  1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出示我知道,齐读。

  14、岩石这本书的作用大不大?出示叔叔的话。指名读。理解省略号的用法,还有什么用处?

  15、川川了解了这么多,高兴吗?大家一齐高兴的读。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言特征。

  1岩石上有,有,还有。”

  2课题中最大的“书”是什么?

  3你喜欢书中的谁?为什么?

  四、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大自然是一本最大的书,它永远也读不完。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将来去揭开大自然更多的奥秘吧!

  小朋友们,我们的大自然,我们的地球就是一本巨大的书,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许许多多宝贵的资源都在等待你们去发现,去研究,此时此刻的你,想说些什么?

  17.在这堂课结束之前,老师要向大家推荐几本书来阅读:《地球秘密探奇》和《十万个为什么》,

  19最大的“书”

  字雨痕波痕矿石

  岩石画找宝

  画树叶贝壳小鱼

最大的书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揭题提问,解决最大的“书”指什么?书中有什么内容?

  3、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叔叔对岩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设疑:

  1、(教师手拿书)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书)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本最大的书。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最大的“书”指什么?

  书里有什么内容?

  书有什么作用?

  其余随文解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认识或学过忘了的.字打,问同桌。

  不理解的地方打?

  (2)、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抽生说

  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结合书本插图,齐读

  3、学习生字

  (1)请出我们的生字宝宝,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说一说。

  (3)巩固生字。开火车读

  (4)你喜欢哪个词语,就读读它吧!

  出示:地质勘探队员岩石一册厚书

  刨根问底印痕煤炭宝藏

  抽生读,词语释疑,齐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解答简提出的小问题。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探究内容

  岩石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呢?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提到了呢?请你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吧!

  抽生答,随机出示文字:

  1、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浪;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啊!

  回答时叔叔会怎么说?请你试着读一读,抽生读,评议,齐读

  2、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读好感叹号的语气: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是什么心情?

  抽生读,评议,齐读

  3、分角色朗读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就象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那么书有什么作用?下节课再来研究。

  四、指导书写。

  1、教带有竖撇的五个生字

  2、比较:厚和底

  3、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4、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学生练写“册”、“厚、”质“、”铁“,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最大的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带竖撇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3、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课前读熟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培根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能说说你读过的书是什么样的吗?

  2、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板书:最大的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你知道为什么要加引号吗?学生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次。

  2、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

  (2)生字组词

  (3)学习带竖撇的字

  课件演示“质”的`笔顺

  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在“我会写”中各写一个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三、理解词语,引出问题

  1、再读课文,想一想: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读的时候把自己不明白的词画出来,

  2、词语释疑

  预设一:要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你觉得川川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觉得川川是个爱问问题的孩子呢?从文中找出他问的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度问题,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1、生读课文,找出川川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答案。

  2、交流。

  (1)教师随机进行讲解,辅以课件帮助理解。

  (2)指导朗读。

  3、川川听了叔叔的话,说了些什么呢?老师引读。

  预设二:你能猜猜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四.拓展实践,课文延伸

  预设三:听了叔叔的介绍,你的脑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巩固对“刨根问底”的理解。

  同学们,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呢,你看,历史的变化,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书”中,这真是太有趣啦!不仅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呢!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是书呢?

  五.分角色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2、推选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评。

  板书设计

  最大的书——岩石 字

  画

  用处大

最大的书教案 篇8

  一、教材简说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学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说出来。创设“伙伴合作学习”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抒发。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

  “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

  “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二)朗读感悟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时可以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去读、演、悟

  1.问中读。

  “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2.读中学。

  (1)自由读。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

  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抓课题特点,引读激趣,培养边读边想、自主读书的能力

  1.课题中“书”字为什么加个引号呢?指的是什么?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快。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读课文找根据,看谁找得全。

  3.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准。

最大的书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

  ⒈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⒊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⒈谈话:教师手拿教科书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⒉板书课题: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师: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⒈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⒉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⒊检查识字

  ⑴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⑵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⑶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⒋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⒌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⒈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⒉师生释疑。

  预设例如:

  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千什么的。

  四、指导书写

  ⑴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⑵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⒈复习生字

  ⒉质疑课题

  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生质疑,归纳:

  ⑴“书”中有什么内容?

  ⑵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⑶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读书、多思考等)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⒈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⑴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⑵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①岩石“书”:

  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书”中的字: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

  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矿物等)

  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C.“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

  “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课件出示课后“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

  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D.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课后“我知道”之二)

  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

  指名学生读。

  ②岩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内容

  说说:A.岩石的作用。

  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

  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⑶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

  ⒉猜中想: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三、课堂总结

  ⒈“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⒉ 通过描绘岩石这本 “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展示了岩石这本 “书”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最大的书教案 篇10

  【教具准备】

  一棵大苹果树(能贴在黑板上);用吹塑纸做成的写有生字的10个大苹果(课文中要求认的10个字);

  小黑板;本课要求写的生字卡12个。

  【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了解一些地质勘探知识,增强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写好笔画竖撇;有感情地朗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揭示课题(2分钟)

  1.小朋友,我们都读过书,从书里学到了不少知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可不是一般的书。请小朋友们看老师板书。

  2.板书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提出问题: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开展活动,读文识字

  (18分钟)

  (一)读书展示会

  1.是啊,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小朋友,你想知道这本书的奥秘吗?那就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个学习伙伴,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给对方听,互相检查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句子都读通了没有。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最善于合作。

  3.现在我们来评选最佳读书小组。哪个小组想读就举手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你们最喜欢的一个部分。

  4.小朋友,你们的最佳读书小组选出来了吗?请你们跟我们这儿的读书小组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棒,好吗?

  (二)结苹果、摘苹果

  1.黑板上贴出一棵苹果树,出示写有生字的大苹果。

  2.同学们,你能读出这些苹果中的.生字吗?你读准一个字,老师就挂上一个苹果。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同学结出的苹果最多。

  3.你们看,苹果树上已经结满了苹果。现在我想请小朋友来摘苹果,请不摘果的小朋友负责评一评谁摘得又快又好。

  (三)送生字回家

最大的书教案 篇1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勘、岩”等10个生字。

  认识“岩石”,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变化。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价值观目标: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岩石的相关资料。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要想学好这篇课文,先得学会这课的生字,你们有信心吗?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再把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连成词多读几遍。

  待会儿请同学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看谁的小老师当得最出色。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谁愿意当小老师代着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词?(课件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

  (2)去拼音随机抽读。(“我指你读”)

  三、由题质疑,自主研读,理解“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过渡:同学们生字认得真不错,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叫――最大的“书”(板书)

  师生再次齐读。

  1、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书”为什么要加上号)

  2、请你们带着这个疑问默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书”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

  3、学生默读汇报:

  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4、出示:岩石就是书啊!

  谁来读读这句话?(三人)齐声再读这句。

  5、读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读了这本书,我们会知道什么?

  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你们都是勤学好问的孩子,课文中的小朋友川川和你们一样,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想弄个明白,这就叫――刨根问底。

  四、细读课文5-12自然段,合作探究。

  爱刨根问底的你们就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选择你们喜欢的读书方式,选择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课文的第5-12自然段,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

  1、合作研读,小组内交流;

  2、汇报解决:

  (1)书里有什么?(文字和图画)

  ① 指名从文中找出书里的文字和图画。(雨痕、波痕、矿物、树叶、贝壳、小鱼)

  ② 分别指名读。各一个,愿意读的一起读。

  ③ 教师点拨:

  平常我们在读书时,都是通过书里的文字和图画获得了知识,今天我们读了岩石这本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也一定会有收获。

  请同学们不出声地再读一读这部分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本岩石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④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⑤ 交流:

  适时出示:“它告诉我们……这座山。”(配音乐,课件展示这一变化过程)

  ⑥ 看到地球亿万年间的变化你想说些什么?

  ⑦ 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瞧咱们的地球爷爷真像个魔术师,在亿万年间竞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⑧ 你们也很了不起啊!既能不懂就问,又能合作解决自己的疑问,老师看到你们的脸上已经露出了解决问题的兴奋的笑容。能将你们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选择读书伙伴分角色读5-10段(出示)

  a、学生分角色读(请2-3组)

  b、师生合作读:

  老师被你们的朗读深深感染了,我可以和大家合作吗?

  c、学生集体分角色读。

  (2)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课内外结合。

  五、拓展实践,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终于和川川一起读懂了这本最大的“书”。想一想川川现在心里会想些什么?

  ①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②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2、爱动脑筋,勤学好问的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其实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神奇奥妙的知识,你们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吗?

最大的书教案 篇12

  【教具准备】

  一棵大苹果树。(能贴在黑板上)

  用吹塑纸做成的写有生字的10个大苹果。(课文中要求认的10个字)

  小黑板。

  本课要求写的生字卡12个。

  【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了解一些地质勘探知识,增强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写好笔画“竖撇”。

  有感情地朗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揭示课题

  (2分钟)

  1、小朋友,我们都读过书,从书里学到了不少知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可不是一般的书。请小朋友们看老师板书。

  2、板书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提出问题:“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开展活动,读文识字(18分钟)

  一、读书展示会

  1、是啊,“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小朋友,你想知道这本“书”的奥秘吗?那就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个学习伙伴,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给对方听,互相检查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句子都读通了没有。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最善于合作。

  3、现在我们来评选最佳“读书小组”。哪个小组想读就举手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你们最喜欢的一个部分。

  4、小朋友,你们的最佳“读书小组”选出来了吗?请你们跟我们这儿的读书小组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棒,好吗?

  二、结苹果、摘苹果

  1、黑板上贴出一棵苹果树,出示写有生字的大苹果。

  2、同学们,你能读出这些苹果中的生字吗?你读准一个字,老师就挂上一个苹果。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同学结出的苹果最多。

  3、你们看,苹果树上已经结满了苹果。现在我想请小朋友来摘苹果,请不摘果的小朋友负责评一评谁摘得又快又好。

  三、送生字回家

  1、小黑板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

  ⑴ 一位地( )( )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

  ⑵ ( )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本( )( )的书吗?

  ⑶ 雨点留下的脚( ),叫雨( )。

  ⑷ 把岩石书读懂,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 )藏。

  2、小朋友,你能把苹果树上的生字送回到句子家中去吗?

  3、生字回到了家,多高兴呀。我们来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吧。

  4、出示本课要写的字(二、三排),认读,组词。

  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四、现在,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吧 自由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小组互读互查。

  小组自由展示读课文。

  指名展示读课文。

  认读生字。

  根据老师说出的某个字的特征找出这个字并读出字音,如果正确就将苹果摘下。如:

  力气很大──勘

  山下有石──岩

  厂里过日子──厚

  包旁一把刀──刨

  家里一块玉──宝

  练习填字。

  练读句子。(指名读,集体读)

  “印、陆”单耳旁和双耳旁的不同;

  “刨”左宽右窄,“包”的最后一笔不能拖得太宽,不能超过竖中线;

  “埋”左边是提土旁,不能写成“理”字。

  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朗读感悟

  (10分钟)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写了几个字,还朗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一场朗读竞赛,看看谁是今天的朗读小明星。今天的朗读竞赛,我们要评选出“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请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课文,用“──”画出川川说的话,用“~~~”画出叔叔说的话。再练习读一读。

  2、听你们读的这么有意思,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示范朗读。

  3、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要开始朗读竞赛了。你们谁愿意做勤学好问的小川川呢?请上台来参加竞赛。(其他同学当叔叔,评选最佳川川)

  4、面对小川川的提问,谁愿意当知识丰富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为川川做出解答呢?也请你来参加竞赛吧。(其他同学当川川,评选最佳叔叔 )

  5、现在,请我们的最佳组合来为我们做朗读展示。

  6、采访评选出来的“朗读明星”:

  请问川川:“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呀?你现在知道书字上面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了吗?(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川川已经弄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通过读这本“书”,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请问川川: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呢?你准备怎样去读懂这本最大的“书”呀?

  请问地质勘探员叔叔,你还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岩石书”的知识吗?

  (大家快找一找,看看谁最先找到?)

  7、大家读读我知道中的知识,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读通顺、读懂。

  8、指名两个读。 自由读课文。

  练读人物对话。

  听老师读。

  展示朗读“川川”的话。

  展示朗读“叔叔”的话。

  生:当然可以。不过我告诉你们,不如你们自己从书中去找答案。

  我找到了。就在课后的“我知道”里。

  自由读“我知道”。

  指导写字

  (10分钟)

  1、(出示本课要求写的生字字卡)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把哪些生字放在一起呢?请你摆一摆字卡,再说说你的想法。

  2、请小朋友再看看这些生字,同桌互相讨论讨论,这些字的哪些笔画容易写错。

  3、我们不但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得漂亮。你们发现了吗?今天要写的很多字当中,都出现了一个笔画“竖撇”。(边讲边范写,让学生观察由“竖”到“撇”的演变过程 )

  4、小朋友,你能把带有这个笔画的字写好吗?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一练。

  5、(把学生写得好的或是存在共性问题的字拿到黑板上)谁愿意做“小医生”,给这些字来看看病。

  6、做课后“我会填”中的练习。(先写再说)

  说清楚要求。 摆字卡并说明理由: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

  “厚”字和“底”字都是半包围结构,但“厚”字上下都没有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

  练习书写。

  当小医生,判断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够好。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4: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