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范文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精选16篇)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析关键语句,感受纪昌的人物品质,感悟“练好基本功才能练好本领”的道理。

  3.抓住表示事情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析关键语句,感受纪昌的人物品质,感悟“练好基本功才能练好本领”的道理。

  2.抓住表示事情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看图猜词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游戏——看图猜成语。(出示:一箭双雕、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2.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点?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故事,再去认识两位射箭能手。

  板书课题并齐读,强调纪的读音、昌的写法。

  二、学习词语,掌握大意

  1.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题目拓展法、要素归纳法。

  2.认读词语: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老师这里有一组词语,谁能准确地读一读?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精读课文,感受领悟

  过渡:文章题目是《纪昌学射》,纪昌如何学射的呢?

  1.圈画批注:学习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句子,并写一写纪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探讨交流:在阅读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了!从文字中,纪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预:坚持不懈、刻苦努力、虚心学习、认真(生板书)

  (2)相机指导朗读

  3.精读分析:

  过渡:纪昌正是如此的虚心学习,所以他才会——

  (1)出示句式一,齐读: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①抓住动词:他怎么练习的?(躺在、睁大、盯住)

  ②我们来感受一下,假如老师的手就是织布机的踏板,请你们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睁大眼睛,死死盯住!你有什么感觉?预:酸胀、疲惫、眼花缭乱。

  过渡:纪昌的感觉和你们也是一样的,但是他有没有放弃?

  ③抓住时间词和关联词:他不仅没有放弃,而且一练就是两年!

  引读:“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两年、即使……也……)

  ④指导朗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何感受?带着敬佩的感情读。

  过渡:据说纪昌之后又练了好几年!这一次他怎么练的?

  (2)出示句式二,齐读: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①抓住动词:这一次他怎么练的?(拴住、吊在、站在、盯着)

  ②抓住时间词“每天”:天晴时,强烈的阳光照射着他的眼睛,纪昌仍然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③想象说话:照着这样的句式。谁还能再说一说?

  ④最终他练得怎么样了?(竟然、大得像车轮一样)

  过渡:正是这股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最后的纪昌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板书:百发百中)

  (3)除了这些主观因素之外,另外一个人也很重要,他就是——飞卫!(板书:名师指导)

  ①飞卫是如何指导纪昌的呢?(牢牢盯住一个目标、极小——极大)

  ②飞卫注重的是——练眼力(板书:练眼力)

  ③回顾复述并填写表格:在师父的指导下,飞卫怎么练眼力的,结果又如何?

  ④为什么想要射好箭,先要练眼力?

  ⑤就像跳舞时,先要练拉筋;游泳时,要先……(指名说)

  小结:这些都是基本功,只有掌握好基本功,才能练好本领,这是这篇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复述故事

  过渡:故事学完了,我们既感受到了纪昌的精神品质,又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你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吗?

  1.出示小贴士:抓事情发展先后顺序的语句。

  2.结合表格尝试复述第二、三段。

  3.指名评价。

  4.小结:其实啊,说好一个故事可不容易,我们要有生动精彩的语言,还需要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在下节课我们将走进口语交际,一起学习讲历史人物故事!

  5.作业:把《纪昌学射》的故事说给家人听。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2

  内容预览:

  《纪昌学射》教案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感 悟 本课中的道理,学习纪昌刻苦努力的精神。认识到学习一定要重视基本功训练。

  知识目标:熟读课文,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学 习运用现 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能力 目标:提高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 力。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教学方法:自读探究

  教 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达 芬奇经过数次的“画蛋”成为画家,莫泊桑经过不倦的写作终于成为文学巨匠。由此看来,“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成功来自于恒心、毅力,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今天我们就从这篇文章中再去验证这个观点。

  二 学生自读课文

  1、形式多样的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整体感知能力)

  A、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 故事的 梗 概给同桌听。

  B、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感悟文章意蕴。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组与组之间以提问——应答的方式交流,教师点拨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三 探究课文内容

  3、试一试,翻译几 个句子,检验一下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4、飞卫要求纪昌怎样做?纪昌又做了哪些事情?这与射箭有关系吗?

  5、本文的成功之处你认为在哪里?

  6、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依次发言。

  二、课外 延伸(训练 口头表达能力,明白加强基本训练的重要性。)

  自由谈:1、你怎样评价飞卫、纪昌两人的行为?

  2、假如你是纪昌 ,你会怎样做?

  3、你认为当前的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五 熟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六 板书设计:

  勤奋苦练

  纪昌学射2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感悟本课中的道理,学习纪昌刻苦努力的精神。认识到学习一定要重视基本功训练。

  知识目标:熟读课文,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能力目标:提高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教学方法:自读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达 芬奇经过数次的“画蛋”成为画家,莫泊桑经过不倦的写作终于成为文学巨匠。由此看来,“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成功来自于恒心、毅力,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今天我们就从这篇文章中再去验证这个观点。

  二 学生自读课文

  1、形式多样的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整体感知能力)

  A、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梗概给同桌听。

  B、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感悟文章意蕴。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组与组之间以提问——应答的方式交流,教师点拨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三 探究课文内容

  3、试一试,翻译几个句子,检验一下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4、飞卫要求纪昌怎样做?纪昌又做了哪些事情?这与射箭有关系吗?

  5、本文的成功之处你认为在哪里?

  6、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依次发言。

  二、课外延伸(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明白加强基本训练的重要性。)

  自由谈:1、你怎样评价飞卫、纪昌两人的行为?

  2、假如你是纪昌,你会怎样做?

  3、你认为当前的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五 熟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六 板书设计:

  勤奋苦练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朗读的节奏、语气等,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体会。

  2、指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积累联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成才要依靠勤奋学习,要重视基本功的学习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朗读的节奏、语气等,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体会。

  2、指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积累联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积累联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__年8月1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射箭女子个人决赛的赛场上,中国山东选手张艳艳以110环比109环的微弱优势战胜了韩国选手,获得了这个项目的金牌,也完成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其实,射箭是中国的传统项目,我国古代有不少的射箭好手,你知道哪些射箭好手和射箭有关的典故?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射箭好手,来了解一下他成才的经历。

  二、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彀 瞬 偃 锥 眦 牦 虱

  燕角之弧 朔蓬之簳 牖 拊 膺

  2、抽学生读生字,正音。

  三、诵读课文。

  1、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请学生点评,教师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指导。

  3、结合教师的指导,学生齐读课文。

  四、译读课文。

  1、多媒体出示课文原文。(将重点词语标注)

  2、教师进行翻译指导:

  词译:知识积累和情景联想;句议:直译和意译。

  3、学生采用个人独立、同桌互译或小组合作的形式翻译课文。

  4、抽个别学生翻译课文,针对翻译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

  5、巩固课文的翻译。

  五、品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解决:

  1、在学习射箭的过程中,作为师傅的飞卫是怎样要求弟子的?作为弟子的纪昌是怎样做的?这与射箭有关系吗?

  2、你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交流并明确答案。

  六、课堂小测(多媒体出示)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彀弓而兽伏鸟下

  2、而巧过其师

  3、尔先学不瞬

  4、以目承牵挺

  5、虽锥未倒眦而不瞬

  6、视微如著

  7、昌以牦悬虱于牖

  8、南面而望之

  9、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彀弓则兽伏鸟下

  2.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3.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4.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5.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生完成练习并订正错误。

  七、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八、作业

  课后搜集勤学苦练的例子。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了解寓言的特点,激发阅读语言的兴趣,课后自己读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激发学习寓言的兴趣。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

  3、指导带着理解,有感情读课文。

  4、正确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文字投影、纪昌和扁鹊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生字,读准重点词语。

  3、学习第一则寓言,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以前的语文课当中,学习过哪些寓言故事?哪篇寓言故事给你的印象最深?你知道寓言有什么特点吗?

  二、教师随机引向深入

  对呀。寓言故事确实是我们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文学形式。有人这样评价寓言:“寓言是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东西来;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地比喻做成。这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寓言故事,看看这个魔袋能带给我们什么。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准以下字词

  出示课件: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蔡桓公、梭子、绑住、虱子、百发百中

  四、学习第一则寓言《纪昌学射》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此处可结合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作简单介绍)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2、自己流利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⑴读文后,概括:纪昌想拜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下功夫练习眼力,飞卫照着他的话一一做到,最后成了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⑵思考:

  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

  学生会问:飞卫为什么不教纪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练习眼力呢?

  纪昌为什么用梭子和虱子来练习眼力呢?

  ⑶结合学生的主要问题,先弄清飞卫为什么不教纪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练习眼力呢?

  第一:指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飞卫让纪昌练习怎样的眼力呢?

  (一是“眼睛牢牢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把一件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第二:想一想:

  飞卫为什么要这样要求纪昌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只要有道理,符合客观实际,不做统一答案要求)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飞卫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好老师,不愧为名师)

  第三:纪昌按老师的要求一一去做,这一练就是好几年:

  在这几年的枯燥的眼力练习中,纪昌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2、3自然段,划出纪昌是怎样练习的?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交流:教参书中139页。

  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中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四: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纪昌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决心、恒心、毅力,与他成为一名射箭高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五:重点指导朗读2、3自然段:

  读出寓言夸张地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行为心理,进一步理解体会人物形象。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结合生活实际,你能举例说说吗?

  五、老师总结谈话

  要我说呀,寓言还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诗,神奇的魔袋,今天,你能从这只魔袋里取走什么呢?

  (引导学生谈出这则寓言的收获,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梭子、“相当到家”等词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有恒心有毅力的学习品质。

  4、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及得到名师指导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阅读和理解能力,但由于本文背景是在古代,因而在理解个别词语时有一定的难度,比如“梭子”、“射箭”、“织布”等。

  重点难点

  1、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有恒心有毅力的学习品质。

  2、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及得到名师指导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活动1

  【讲授】教学过程评论

  教学过程:

  复习寓言,揭题质疑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这些图片里都藏了故事,你能发现吗?(逐幅出示):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亡羊补牢

  2.看出来了吗?这些都是什么故事?——寓言故事。(板书:寓言)

  3.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寓言短小,但是蕴含道理)板书:小故事、大道理。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看看会有什么新的收获。

  4.(手指课题)谁来读题目?注意:“纪”是个多音字,在这儿作为姓时读“jǐ”,跟老师读课题。

  二.初读语言,把握整体

  1.读完了题目,我们走进课文中去。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纸,自由大声地读课文,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同学们读书又响亮又专注,真不错。那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梭子、妻子、虱子

  3.谁来读?预设1:听出来了吗?他把三个轻声字都读准了!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预设2:诶,有问题了,妻子这个词语也是念轻声。跟老师读“妻子妻子”,我们一起来读。

  4.我们看这个“妻”(“妻”字标红),在座的男孩子将来都有妻子,女孩子将来也要为人妻子。这个字容易写错,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我们来学写这个“妻”。先写横,横都写完了,再写竖,这竖到这里戛然而止,别出头。紧接着,在竖的顶点这个地方接着写女字,这便是妻子的妻。请你在练习纸上认认真真地把这个字写两遍。

  5.这些词语谁来读?请教

  练眼力

  开弓

  放箭

  百发百中

  (指名两生读)两位同学都读得很不错,尤其是把这两个多音字给读准了。我们一起来读一遍。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了,看谁能把这五个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预设1.听出来了吗?他用上了“先、然后、最后”这些连接词,把课文内容概括得简单又通顺。真不错!同学们也可以学着试一试,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预设2.谁能说得更简单些吗?最好用上“先,然后,最后”等这些连接词。他用上了“先、然后、最后”这些连接词,把课文内容概括得简单又通顺。真不错!同学们也可以学着试一试,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品“练眼力”,悟寓意

  1.同学们,(手指课题)纪昌学射,从题目看,课文写的是纪昌学习射箭的故事,那么课文主要写纪昌学习开弓、放箭吗?(不是)那他学的是什么啊?板书:练眼力。哪几个自然段写练眼力?(第2、3自然段)

  过渡语:课题叫做纪昌学射,为什么作者要用两大段文字来写练眼力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2、3自然段。

  2.这里老师有个提示(出示:2、3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是先写______,再写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默读2、3自然段。(生读)

  3.反馈:谁来说说看?

  2、3两个自然段,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师父对徒弟的要求,练习的经过,取得的成绩)我们发现了这两段写法上的规律,这样读课文就会更有滋味一些。

  4.同学们,师父的要求是什么?请你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交流出示: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师父一共提了(两)次要求,重点想让纪昌学什么?(练眼力。)

  5.那怎么练眼力呢?谁能把飞卫师父的要求概括得更简单些?

  反馈:大家读出来了吗?飞卫对纪昌的两次要求,简单的概括就是——。评:还不够简单,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盯。板书:盯。你们看到这个字了吗?给它做个记号。

  6.那第一次要怎样地“盯”?(牢牢的,不能眨一眨。)那你能做一个盯的动作吗?(学生做动作)要做到盯啊,要目不转睛的,目光要集中在一个地方。

  7.第二次要“盯”成怎么样?(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发现了没有?极小和很大是一对反义词。

  8.那明白了师父的要求,现在请你当一回师父,老师当纪昌,你觉得师父对纪昌说这两次要求时大概是怎样的语气?(严肃)

  师:师父,我想学习射箭,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吧。(生读)

  师:师父,我知道了,我一定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眼睛一眨也不眨。

  第二次要求谁来读?(生读)

  师:好,师父,我回家一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9.飞卫让纪昌练眼力,也就是叫他去盯,那他盯了吗?从哪里看出来他盯了?请你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谁来说?

  第一次盯:

  交流出示: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寓言故事,能说出几个吗?每个寓言的背后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寓言故事,相信每个同学又有收获的。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两则寓言中提到了四个人物,分别是谁?

  板书:纪昌 飞卫 扁鹊 蔡桓公

  4、知名2位同学分度两则寓言,思考: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以上人物的特点?

  5、交流并板书:

  (勤学苦练)的纪昌 (医术高明)的扁鹊

  (堪称名师)的飞卫 (固执己见)的蔡桓公

  三、学习第一则寓言: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交流一:飞卫说的两处话

  (1)指名读,想一想该怎么读?

  (2)提示:你就是堪称名师的飞卫,该怎样对你的徒弟说话,而且要把你的要求说清楚,使对方听明白,并且又不失名士的这种谆谆教导。再次指明读,不行的话,老师范读

  (3)说说你从飞卫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求达到:比眼力是学射箭的基本要求。从而展开;那些本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游泳

  (4)飞卫的要求“眼睛不要眨一眨”,飞卫仅仅是说眼睛不要眨一眨吗?到底还想说什么?

  从而提升:飞卫的还告诉纪昌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3、交流二:纪昌的勤学苦练的两处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拓展:纪昌练习眼力的时候,还会怎样练习?想像说话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自由读,思:从那些字词看出纪昌的勤学苦练?

  (2)交流: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

  (3)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4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的勤学苦练终于成功了,引读

  5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下来?(小练笔)

  三、总结提升

  1、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

  2、 说话: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丛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请把句子画出来

  2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

  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

  3交流一:课文的第二小节

  (1)根据学生的交流形成板书:皮肤―――――体内

  (2)皮肤上的病是扁鹊现在看到的,那发展到内这应该是―――扁鹊诊断的?

  (3)扁鹊的诊断是正确吗?请你找出根据。

  (4)从而引出扁鹊的几次话。特别要引出最后的话,多读几次。

  4交流二:蔡桓公的固执己见

  (1)从哪些地方看出蔡桓公的固执己见,自由读

  (2)交流并练习对话 思:共几次于蔡桓公进行对话

  (3)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注意:特别是“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交流受到的启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三总结拓展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7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 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我在备课的时候,走了“三步曲”:

  一、体会寓意,重点着力。

  通过教学这则寓言,我深刻的感受到,阅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力,首先教师对文本要有深入的解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基础,同时教学的实效性来自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这是最为根本的。这则寓言中重点描写了纪昌练习眼力的过程,这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如:练习眼力的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因此在课堂上我抓住这句话中的“注视”一词进行细细地品读,通过视频演示体会注视梭子的疲惫,通过情景渲染感受练习过程的艰难,从而体会纪昌的决心和毅力,并把这种感受带到朗读中。

  二、发现共性,渗入表达。

  在解读这则寓言的时候发现,故事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有相同之处,都包含三层意思,一是飞卫提出的要求,二是纪昌练习的过程,三是练习后的结果。而且这种叙述安排与寓意关联紧密,还有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清晰明了地记叙等特点。要与寓意的揭示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解读让我的认识又提升到另一个层面上了。为了学生更好的发现两段的共性,我运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从大的段落入手,抓住纪昌的两次练习过程,体会动作、神态描写在文章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在体会故事道理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想想教给学生的还有什么,那就是表达方法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

  三、终身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是死板的基础知识,还有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学习能力,同时也是立足于从学生终身学习的高度来看待阅读教学的。是要结合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习惯、能力来思考,并进行训练。在我的心中始终都应该牢记——“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在了解飞卫时我以课外小故事的形式,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在研究纪昌的第二次联系时,我也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对比体会,思考一下“从哪里看出练习的过程更加艰难的?”课上学生也能够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体会,是学生懂得了抓关键词句体会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方法。

  但是,本节课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虽然学生能够很好的体会寓言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可是在语言表达上学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多一部分是教师自己给学生的,或者说学生在发现这种表达上的特点后,不知从何谈起,这是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加强训练的。另外在对比阅读中,给学生的空间还不够充足,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得不够充分,教师语言跟进不及时。因此,在以后的备课中还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他们想的,因为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果。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提高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3、感悟本课中的道理,学习纪昌刻苦努力的精神。认识到学习一定要重视基本功训练。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达芬奇经过数次的“画蛋”成为画家,莫泊桑经过不倦的写作成为文学巨匠,爱迪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研制出钨丝灯泡。由此看来,“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成功来自于恒心、毅力,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今天我们就从这篇文章中再去验证这个观点。

  二、作者简介

  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道家著作。相传为列御寇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齐人攫金”等,对今人仍有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选自《列子汤问》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掌握课文中中生字的读音

  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善:名词用作动词,擅长。彀弓:张开弓、拉开弓。过:超过。瞬:眨眼

  偃卧:仰卧。承:这里是由下向上注视的意思。虽:即使。眦:眼眶。

  亚:次,再。微:微小。南面:面向南。旬日:十日。浸:渐渐。

  贯:穿透。绝:断。拊:拍。得之:掌握了(射箭)的要领。

  指名几为学生朗读,根据课下注释及提供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教师点拨。

  3、分析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根据所给表格填充纪昌学射过程。

  (1)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介绍飞卫,起衬托作用。

  第二部分纪昌学射的经过。

  第三部分飞卫对纪昌的称赞。

  (2.)根据所给表格填充纪昌学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结果

  飞卫教射

  纪昌学射

  所学成果

  所用时间

  先学不瞬

  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2年

  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

  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3年

  4、深入理解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飞卫要求纪昌怎样做?纪昌又做了哪些事情?这与射箭有关系吗?

  (2)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你怎样评价飞卫、纪昌两人的行为?

  (4)你认为当前的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1.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2.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3.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4.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五、课堂作业解释词语

  彀弓而兽伏鸟下而巧过其师

  尔先学不瞬以目承牵挺

  虽锥未倒眦而不瞬视微如著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六、作业

  1、背诵课文,巩固本课内容

  2、完成同步训练内容。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9

  四年级下册第八组29 寓言两则(第一课时)  执教:山师附小  孔明珠

  ▲ 课前游戏

  1.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测故事名字。

  2.变换图片位置,将六幅图片排成三行,第一行为两则童话故事,第二行为两则寓言故事,第三行为两则神话故事,问:你发现了什么?

  3.你读过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小结,明确各类故事的基本特点:童话——美丽;寓言——蕴含道理;神话——神奇。

  评:课前的游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为后面的学习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同时,把以往所学的故事进行了明确的归类并点明了各自特点,实现了“温故知新”,帮学生形成了清晰的概念。

  一、导入新课

  1.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第八组课文——走进故事长廊。今天,咱们就先来学习第二十九课《寓言两则》。提起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这些都是咱们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出示图片和故事题目,请学生自由读,相机纠正易错字音)问:有什么发现吗?(这些寓言都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道理)

  2.这节课,咱们再学习两则新的寓言,出示题目,指名读。强调“纪”的读音:jǐ。

  二、字词检查

  1.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

  2.强调其中“虱子”“妻子”:

  (1)什么是虱子?补充介绍:虱子很小,跟课本上的句号一样大。

  (2)出示“妻”的篆书,并拆分出上面的两部分,让学生猜测像什么?小结:“十”代表发簪,“彐”代表手,这个字表示女子手拿发簪在盘头,盘起头发才能出嫁为人妻子。

  (3)指导“妻”的书写:写这个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教师边指导边板书,学生在练习纸上写。

  评:对于书写的指导非常扎实有效,明确了字中每个部件的含义,学生可以很牢固地记忆字形。更重要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小小的环节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和趣味无穷,无形中激发了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三、学习第一则寓言《纪昌学射》

  (一)把握课文结构层次及主要内容

  1.咱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板书课题,齐读,问: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纪昌学射箭的过程?引导学生互相补充,确定2—4自然段。

  3.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纪昌学射箭时先练了什么,又练了什么?

  4.交流,相机引导,总结出:先练眼力,又练开弓放箭。

  5.文章的1和5自然段又讲了什么?交流,小结板书:请教飞卫  射箭能手

  6.请学生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方法:了解了每部分的内容,再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评:概括主要内容是四年级的一个训练重点,教师带领学生从题目入手,找出了课文的重点部分,进而为课文划分了段落,这是渗透了理清课文条理的方法。然后,教师又带领学生将各部分内容连缀,概括主要内容,并及时对方法进行了总结。有传授、有实践、有小结,使方法真的走入了学生心里。

  (二)了解飞卫

  1.纪昌向飞卫请教,学习射箭,那飞卫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强调“能手”,你还能用什么词形容飞卫的技艺高超?(百步穿杨、弹无虚发、百发百中……)

  2.教师补充介绍:飞卫能够无箭而射,一拉弓就能让野兽倒地、飞鸟落下。

  评:适时让学生进行词语扩充,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以及运用词语的能力。此处以及后面的很多地方都补充了《列子.汤问》中《纪昌学射》原文的内容,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视野,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进行了铺垫。

  (三)学习纪昌第一次练眼力的自然段

  1.过渡:在飞卫的指导下,纪昌开始了练习。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第二、三句,第四句分别用三种颜色显示。请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老师换了三种不同的颜色,想想是为什么?

  2.交流小结:三种颜色的句子分别为飞卫提出的要求、纪昌学习的过程、学习之后的结果。总结:看来我们要想弄懂一段话,就要弄清其中的每一句讲什么。

  评:只是稍稍变化一下颜色,就变由老师讲为让学生自主发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意识。

  3.指名读要求部分,你能不能学着飞卫的样子,向纪昌提一提要求?

  4.那纪昌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再自由读,问:你体会到什么?引导:抓住重点词语来谈体会。

  (1)学生谈到“躺”,引导:织布机特别矮小,躺在下面舒服吗?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2)学生谈到“注视”,引导:注视是什么意思?换成“看”行吗?读出你的体会。

  (3)由学生的发言中引出“梭子”,问:梭子是什么样的?

  (4)播放织布时梭子快速穿过两层线的视频,问:看到了吗?

  (5)提示学生认真看,再次播放梭子穿过的视频,问:看到了吗?

  (6)播放梭子连续穿过的视频,睁大眼睛,注视这个梭子,问:你有什么感觉?结:其实我们刚才注视这个梭子才四秒钟。

  评:一段小小的视频,便把学生真的带到了织机旁边,他们看到了一闪而过的梭子,体验了注视梭子的辛苦,也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纪昌练习眼力的恒心和毅力。最巧妙的是教师对于这段视频的三次运用,第一次不做提醒,很多学生根本没有看到,让学生感受梭子穿过之快;第二次进行提醒,让学生真的看见,为下面的“注视” 做好铺垫;第三次连续播放梭子穿梭的镜头,让学生注视四秒,体验辛苦。三次运用目的各有不同,层级逐渐加深,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教师的独具匠心以及心思细腻。

  (7)总结:抓住重点词语,我们就感受到了纪昌的恒心和毅力。

  (8)妻子看到纪昌练得那么辛苦,对他说:“别练了。”纪昌说什么?朋友也劝纪昌:“别练了。”纪昌说什么?纪昌就这样,一练就是两年,你想对他说什么?

  (9)配乐:纪昌就这样练习着,刚开始,练一会儿眼睛就刺痛难忍,可他……引读(女生):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几个月下来,冰冷的地面让他腰酸背痛,可是当妻子织布的时候,他……引读(男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纪昌就这样练习着,他……引读(全体)。刻苦的练习后,纪昌取得了什么成果?(指名读)

  评:创设情境进行说话和引读,巩固了学生的所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使平淡无奇的一篇寓言也具有了打动人心的魅力。

  5.纪昌的功夫这么到家了,能放箭了吗?还要继续练习。请同学们把2、3自然段对比阅读,看看有什么发现?(相同:都分为要求、过程、结果三部分;不同:要求更高了、过程更艰辛了、取得的成果更大了)

  6.练习的过程更艰辛了,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1)学生谈到“聚精会神”,问:什么意思?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谈到“每天”,过渡:第一次练习,纪昌每天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第二次练习,纪昌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出示两次练习眼力的过程,其中动作标红,问:你发现了什么?(用动作来突出纪昌的恒心和毅力)

  评:根据课文的结构,巧妙地运用了对比阅读,放手让学生使用刚刚学会的“法”,如:划分层次、把握段落大意、抓住重点词体会、带着感受朗读等。既节省了时间,又巩固了所学。

  (3)这次练习,纪昌又取得了什么成果?他用了多长时间?出示《列子.汤问》中的句子“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教师解释。

  7. 现在可以射箭了吗?出示相关句子及课文二、三自然段,问:把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看,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题目为《纪昌学射》,可是学射的过程只写了一句?)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总结:扎实的基本功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练就卓越的技术。到最后,纪昌就用棉线搭弓,绣花针做箭,射中了那只虱子,而栓虱子的头发丝毫未损。

  8.纪昌的成绩还与谁有关?出示文中对飞卫的描写,再读读这些句子,你想说什么?

  9.当纪昌通过长期的努力终于成为了射箭能手,他的朋友、妻子、老师又会对他说什么?任选一人写两句。

  评:上7、8在学生零散学习之后,引导他们重新放眼全文,了解了课文详略安排以及作者用意,也升华了对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飞卫的认识。上9与前面环节相互照应,多个角度供学生选择也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10.总结:有恒心、有毅力,虚心求教,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你就会获得成功!

  四、引入第二则寓言,下课。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故事                       道理

  1 请教飞卫

  练眼力        扎实的基本功

  2—4  学射

  开弓放箭       恒心  毅力

  5 射箭能手

  总评:

  听了孔老师执教的《纪昌学射》,心里只有一个感受:佩服呀!如果要让我用一个词来评价这节课,我想,它恐怕能当得起完美了。

  说实在的,如果要我提供一节公开课,我是断不敢选择《纪昌学射》的。因为,它的语言太过平淡无奇,它的故事太过情节简单,它的篇幅太多短小精炼。

  而今天,在孔老师的课堂上,我才头一次知道:原来,这样的小文章里也蕴藏着一方别样的天地,只看我们为人师的能不能想方设法为学生打开那一扇曲径通幽的门。

  一次次回味着课堂上那缜密连贯的环节和不断出现的精彩瞬间,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魅力可以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文意兼得”:通过教师很有层次感的引导,学生既感受到了纪昌的恒心毅力,又习得了很多阅读文章的方法。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学目标的了然于胸

  小学语文的总体目标、本年段的目标、本组学习的目标、本篇课文的目标、这一课时的目标,以及这些目标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教师都做到了心中有数。所以,他对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段条理、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读文设疑解疑等等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边实践、边渗透、边总结,使每一个训练点都真的落到了实处。

  二、对学生的写字扎实指导

  虽然学生已经是四年级,但老师丝毫没有放松对学生识字写字的指导。运用篆书还原汉字的本来面目,让学生清楚地看清每个构件的样子,明确它的作用,帮助学生记清了字形,也牢记了字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边指导边板书,让学生比照书写,再次强化了记忆,也帮助学生规范书写。简单的几个环节,用时不多,换来的却是学生对汉字的牢固记忆和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

  就像崔峦老师说的,我们要用教科书、用课文去教。我想,这节课就充分体现了“用”的学问:得法此段,用于彼段;得情词语,用于朗读;得感文中,言于文外。同时,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个部分代表什么,你猜一猜?我变换了三种颜色,你猜是为什么?把上下文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便得到了最好的培养。

  三、对阅读量的充分扩展

  新课标对学生词汇量以及阅读量的要求都非常高,这也是我们平时工作中感觉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最有效的拓展,我觉得,这节课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谈到飞卫的技艺高超,教师补充:他可以无箭而射;谈到纪昌刻苦练习的结果,教师补充:他以线为弓,以针为箭,射穿了那只虱子。其实,这些都是《列子.汤问》中《纪昌学射》原文的内容。完全是无形之中,教师便把这一切都传授给了学生,并且把出处也给了学生。相信课下,很多孩子都会找到原文细细品读。即使他们没有这份热情,老师今日的渗透也会为他们今后的相关学习奠定一个最坚实的基础。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10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下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篇幅短小,语言直白,粗粗一读,觉得学生没什么好学,单单就故事情节而言,学生读一遍两遍就了解了内容,这样的文章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习什么呢?文章没有把笔墨用在纪昌是如何学习射术,而是详细的讲述了纪昌两次练眼力的过程,说明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寓意这么明显,仔细研读后,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纪昌学射》中的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单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学射箭的恒心和毅力,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为了进行有效地教学,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谈话导入,兴趣盎然

  我是这样设计的:孩子们,你们个个都是读书小能手,能告诉老师你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吗?什么叫“寓言”?是啊,简短精炼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就叫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列子·汤问》里的寓言故事——纪昌学射。从寓言故事引发孩子们说话的欲望,将学生的兴奋点与本课的主题链接起来,既省时又高效。同时,教师又点出《纪昌学射》是寓言,告诉学生读寓言的任务,指向明晰。

  二、注重体验,读中感悟

  文中两次练眼力,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次练眼力上。为了引领孩子感悟纪昌苦练的品质,我带领孩子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子。

  1、让孩子理解“注视”意思。

  让学生用飞卫师傅的话来解释词语,告诉孩子们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切身体验,有感而读

  请孩子们睁大眼睛,注视着老师手中的“梭子”,几秒钟后谈感受,体会在纪昌的注视中含有的那种坚持不懈,认真刻苦的品质。

  3、创设情境,再感而读

  让学生想象纪昌在练习眼力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如果你是纪昌的妻子、朋友、邻居,你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种身份写下你想说的话。感悟只有认真刻苦还不够,还要有恒心,有毅力,让学生在品词读句中层深入的感悟纪昌的学习品质。

  三、渗透学习方法,并贯穿课堂始终

  首先,初读课文后我给学生提供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目的是渗透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运用。“先……后……最后……终于成了……”这些词语把语言组织的更有条理。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看板书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时就能水到渠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能用课文的句子来解释词语,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注视”、“相当到家”我都引导学生尝试去找可以理解词语的句子,学生饶有兴趣。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兴趣盎然,对词语的理解和对纪昌的学习品质的理解更加深刻,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所以在教学中我重点引领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一次练眼力的过程中,我适时的向孩子们渗透学习语文的方法。但课文的2,3段在段式上十分相似,按照飞卫指点、纪昌练习、练习成效这样的顺序来写的。但是在教学中,我只做了侧重处理,并没有让学生运用方法去自学第二次练习眼力,也没有让学生去比较感悟的设计,如果把这两段在学生学完重点语段之后呈现,并进行比较,学生应该不难感悟其表达上的特点。这样,语文味就更浓了。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课堂的朗读依然少了点声音,少了点感觉,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要力求多多实践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研究和探索。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联系生活理解“穿梭、注视”等词语,结合语境理解“相当到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段意归并法概括主要内容。

  3.通过阅读比较,了解纪昌练眼力的经过,联系重点词句体会纪昌专心刻苦、有毅力等品质,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在学习文本表达方式的过程中,体会人物品质,感悟寓意。

  【教学难点】

  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形成期待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寓言故事,都有一个小故事,里面有一个道理)这些故事与其它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2.导入: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⑴指名读题,正音:读纪(jì)对吗?来看看字典里的注释,相信你会有所发现。

  (根据字义选择读音,出示解释:1.jì:①记载 ②世纪 ③制度,纪律 ④表示地质年代2.jǐ:姓。)。

  ⑵指名读,齐读课题,评价:字正腔圆、字字清晰……

  ⑶板书题目:纪昌学射(生在桌上书写,提醒“昌”的写法,上窄下宽。)

  3.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内容的浓缩,再读读题目,你猜猜故事可能写什么?围绕着“学”字,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质疑:向谁学?怎么学?结果怎样?为什么要学?副板书梳理问题。

  二、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1.带着问题再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交流反馈:

  (1)读音:(分组出示)能读好这几个词语吗?指名读,注意听。

  妻子 梭子 虱子/ 百发百中 聚精会神

  逐一出示图片、实物(虱子:大小只有芝麻粒那么大的小虫虫;见过梭子吗:织布时用来穿引织线用的工具;梭子在织布机上来回地快速穿行,用上课文中的一个词叫——来回穿梭,高速公路快速行驶的汽车看过去也像梭子似的——来回穿梭。)

  (2)交流解疑。板书:练眼力 百发百中

  向谁学:在哪一段?读第一段并成一句话说说,纪昌向射箭能手飞卫请教射箭;

  结果怎样:在哪一段?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怎么学:纪昌先练眼力,再练开弓放箭。

  3.把“向谁学、怎么学、结果怎样”连起来简洁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让他先练眼力,(先练盯着目标不眨眼,再练把小的看成大的,)最后才学开弓射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4.指题目过渡:题目是说纪昌学射的,为什么用了两大段写练眼力呢?

  三、比较学文,体会表达

  1.先仔细读课文2、3自然段,也练练你们的`眼力,看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之处?教师巡视。看看自己能找到几处,跟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反馈,板块教学。

  板块一:两段都提了要求——不眨眼 看大

  (1)读:这是飞卫老师提出的要求,他说——他还说——

  (逐句出示,指名读,教师示范读。)

  (2)说:你从老师的话中还听出了什么?

  (两次要求明确;严厉;语气强烈说明很重视这一点;要求一次比一次高……)

  (3)小结:虽然两项练习的要求不同,可飞卫老师要求难度都很高,飞卫老师的话也都毫无商量余地。

  板块二:苦练的过程相同——体会纪昌是同样的专心和勤奋。

  出示语段:

  (1)你是怎么知道纪昌练习专心勤奋的?请你读读纪昌两次练习眼力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2)重点交流,板书:“注视”、“盯着”。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12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能说说这些寓言故事的题目吗?

  看图片说故事题目(逐幅出示):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2、师:这些都是寓言故事,寓言往往是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也有人说:“寓言是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看看这个魔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揭题板书“纪昌学射”)

  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题?“纪”是个多音字,在这儿作为姓时要读“jǐ”。注意这个“昌字”,下边这个“日”比上边这个“日”要写的宽些。(请学生写一写)齐读课题。

  4、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这个故事大概是讲什么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大意,设疑读文

  1、出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自学反馈

  ▲妻子     虱子    梭子 

  练眼力   开弓    放箭

  聚精会神    百发百中

  (梭子是织布工具,形状像小船(板画),中间空心。图片展示)

  (区别梭、俊、峻、骏、竣、浚)

  ▲利用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纪昌向__________请教,先         地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成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射箭能手。)

  请学生填空,齐读。

  师:读了课文,这位射箭能手飞卫师傅一开始就教纪昌开弓放箭了吗?那是教他练什么?(板书“练眼力”)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纪昌“练眼力”?

  三、比较学文,品读语句

  ▲一比知内容

  1、师: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这两段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交流板书:要求  过程  结果)师生划分层次。

  ▲   二比明要求。

  1、师:飞卫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2、师:请你自己用心读读师傅飞卫的两次要求,发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各抒己见,适时板书:严格)

  3、(学生回答后)师:你能用朗读,读出飞卫的严格吗?

  (恩,老师听出来了这个师傅提出的要求很严格,看来师傅并不是很严格呀……)

  4、师:眼睛牢牢地盯,不能眨一眨,要求很高呀,女同学读——(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5、师: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东西的,多么强烈的对比,要求一次比一次高呀,男同学读——(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5、多么严格的老师呀,齐读——(两句)

  ▲三比悟勤奋

  1、师:纪昌又是怎样练习的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2、师:请自由读读纪昌两次练眼力的过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从哪些字词感觉出来的?“注视”、“聚精会神地盯着”,那是怎样地看啊?(交流后让学生上台板书:  聚精会神   认真  勤奋  刻苦)

  3、师:哪位纪昌愿意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请你读第一次练习的句子。请你读第二次练习的句子。(指名读——分组读)

  4、创设情境

  师:纪昌啊,练眼力累吗?作为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提示:那是妻子对丈夫的劝阻,可能妻子很支持丈夫,她怎么说?(劝阻型):

  夫君,学射箭练眼力那么辛苦,你就休息一下吧!

  夫君,你就别练箭了,你种田我织布,日子也能过呀!

  (鼓励型):

  夫君,你再累也要坚持,家里的一切你都不用操心,有我呢!

  夫君,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不怕苦不怕累。

  师:纪昌会怎么回答?

  预计:

  不行,不努力练习,我怎么能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呢?

  夫人,大丈夫应该胸怀大志,干一番大事业,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射箭能手!

  谢谢夫人,有你的关心,我就放心了。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让你失望!    谢谢夫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成为一名出色的射箭能手!

  师:不管是劝阻还是鼓励,纪昌都勤奋刻苦地练习,让我们也再来练习一次吧——(齐读)

  ▲   四比说结果

  1、师:纪昌在练习的过程中是如此的刻苦,如此的聚精会神,那么他练习结果怎样呢?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2、师:是呀,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几乎天天这样练。两年以后,一起读——(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3、师:你是怎么理解“到家”的?是回到家的意思吗?

  4、师: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都是指本领练得——(相当到家)具体说明一下,就是——(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针刺眼皮,眼睛不会眨一下,你想象得出吗?是啊,无法想象,多么夸张。这也正是寓言的语言魅力啊。再读。

  5、师:你觉得纪昌看虱子的本领到不到家?谁也能够这样来具体解释一下?(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6、师:虱子多少大?车轮呢?

  7、师:你觉得读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8、师:纪昌练到针刺眼皮,眼睛不会眨一下,用了两年的时间,那他是用了多久才练到小虱子在眼里就想车轮一样大?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文吧。

  古文拓展:(教师读原文,学生读注释)

  出示: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注释:十多天过去了,虱子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这只虱子竟有车轮那么大。稍大一点的东西,就像一座座小山那么大。)

  师:你觉得他的眼力已经到了什么境界?(板书“相当到家了”)

  “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注释:纪昌用箭向那只虱子射去,一箭贯穿虱心,而那根发丝没有被射断。)

  (齐读。顺势引出“纪昌贯虱”的典故。)

  师:练到这种程度,纪昌用竹篾做弓,蚕丝当弦,绣花针是箭,看准虱子射过去,发现针穿透了虱子的身体,绑虱子的头发丝儿却没有断。这就是流传的“纪昌贯虱”的故事。(副板书:纪昌贯虱)

  四、合作练习,尝试复述

  1、同学们,我们通过比较阅读仔细地读了“练眼力”要求、过程、结果,感受了飞卫的严格、纪昌的认真刻苦。(点板书)让我们按照这样的条理来回想这两次练眼力的经过。出示提纲。

  2、你看着提示把这两次练眼力的过程说给同桌听。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名说

  五、说写明意,运用积累

  1、师:纪昌练眼力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学生接读课文结尾)这里写到飞卫教纪昌做什么?(开弓、放箭)。怎么写练眼力花了整整两大段的笔墨,而写开工、放箭就这么简单呢?

  2、是的,练眼力是射箭的基础。这正是飞卫对纪昌所说的。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齐读)是呀,名师的话真是至理名言啊,其实学习每一项本领都要练好基本功所以课文把练眼力这一内容写得那么详细。

  3、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从寓言《纪昌学射》这只魔袋里取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来,请同学们拿起笔。

  出示:我要想学会 _____________,应该______________。

  (交流随机点评:——“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任何事第一步很重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有下功夫才能成大事。……)

  4、同学们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

  纪昌学射

  练眼力(基本功)

  要求:  严格

  过程: (学生板书:刻苦  认真  聚精会神 ……)

  结果:  相当到家

  作业: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飞卫”或者“纪昌”,当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后,相信你一定有话要说,你可以替“飞卫”赞扬一下学生“纪昌”,也可以替“纪昌”说说他的心得体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一写。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13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百发百中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弓箭吗?有没有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见过弓箭?(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学生齐读课题,指导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

  二、初读课文

  1、师: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读一读课文了,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并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

  3、了解文章大意

  让学生齐读文章。

  师:现在,我们已经能把文章读的很通顺了,谁能看着板书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师:看来,文章的题目已经把课文最主要的意思说明白了,我们称这样的题目为文眼。

  三、精读课文

  1、纪昌学射箭的过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哪些自然段?

  2、比较异同探究练眼力

  (1)引导激趣

  师:写纪昌练眼力的这两个自然段,其实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今天也来练练大家的眼力,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相同:都是聚精会神地盯。

  不同:

  (2)要求不同

  a.指名一生读飞卫的话

  师:师傅飞卫的意思我明白,可能纪昌还不明白,你读课文时,能不能把意思强调出来?

  指名1~2名读,齐读

  板书: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 !

  b.第二次提要求,谁能把飞卫的要求读得更清楚?

  指名1生读,齐读

  是啊,极小和很大这是一组对比,他读出了两者的差距。

  板书: 极小 很大

  (3)练习方法不同

  a: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b: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4)结果不同

  师: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几乎天天这样练。两年以后,一起读

  师:你是怎么理解到家的?是回到家的意思吗?

  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都是指本领练得(相当到家)

  但是,第三自然段中是这样写的吗?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话。那只小虱子----

  虱子多少大?车轮呢?

  纪昌整整聚精会神地盯了三年,一千多个日子,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板书: 竟然

  师:你觉得读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举例: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3、创造情境,展开对话。

  师:你说,纪昌练眼力累吗?

  师:作为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举例:

  (劝阻型)夫君,学射箭练眼力那么辛苦,你就休息一下吧!

  夫君,你就别练箭了,你种田我织布,日子也能过呀!

  (鼓励型)夫君,你再累也要坚持,家里的一切你都不用操心,有我呢!

  夫君,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不怕苦不怕累。

  师:纪昌会怎么回答?

  举例:不行,不努力练习,我怎么能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呢?

  夫人,大丈夫应该胸怀大志,干一番大事业,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射箭能手!

  谢谢夫人,有你的关心,我就放心了。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让你失望!

  谢谢夫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成为一名出色的射箭能手!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后,纪昌怎么做?飞卫怎么做?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百发百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五、引导质疑,揭示寓意。

  师:我们知道学射箭,拉弓,放箭也非常重要,为什么课文写练眼力部分那么具体,而没有具体写纪昌练开弓,练放箭呢?

  学生回答寓意。

  师:某某回答的真好,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深刻的道理。你还能从这则寓言中读懂什么呢?

  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要有恒心和毅力,要练好基本功。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射箭的基本功是眼力,那么我们学习的基本功是什么呢?

  提名学生回答。

  师:所以,同学们,我们也要练好基本功,为我们的将来打下基础。

  六、作业

  请同学们模仿练眼力部分的写法,尝试着写主人公怎么开弓、怎么射箭。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14

  纪昌学射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qī)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说:"

  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扁鹊治病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ài)桓(huán)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à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ì)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15

  一、设计理念:

  《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其教学核心是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内容浅显、人物个性鲜明,寓意深刻。教学中从古代教学六艺入手,并也故事激趣,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并通过朗读指导与评价感知人物形象,领悟故事中所阐明的道理。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活动中大胆质疑,发表独特见解,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二、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8课的一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回家后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并且要有恒心有毅力。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本课,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直白,故事情节读一两遍就能了解,纪昌的品质也不难体会,重要的是理解“只有练好了眼力,才能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道理,并明白故事的寓意: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并且要有恒心有毅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品读——交流——演练——提升——练笔”五步曲,以有效的突破重难点,达到学习这则寓言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理解“注视”、“聚精会神”等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尝试复述故事。

  3、通过比较异同,品味有关词句,体会纪昌专心刻苦、有毅力等品质。

  4、了解寓意,明白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并能联系情景发表意见。

  四、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揭题:

  1、看图猜寓言,小结,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为什么学?向谁学?怎么学?学得怎么样?)

  3、解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学?

  (1)、课件出示古代教育“六艺”,(礼 、乐 、射、 御 、书、 数),并逐一解答。

  (2)、课前小故事:纪昌向飞卫学射的原因。

  (故事内容:话说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纪昌也是当时出色的猎手,他听说飞卫被称为天下第一神射手,隐居在鹿台山,就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飞卫想比试比试。他先抽出一支箭,嗖的一声,射下了天上的一只飞鸟,飞卫摇了摇头。接着,纪昌又抽出第二只箭,嗖的一声,射中了水中的游鱼。世人说,这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最难射中的了,可是在飞卫的眼中,这只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抽出一支箭,不经意的那么一射,射中了一片正在飘落的叶子,这片叶子也只是停了那么一下,就继续向下飘落。就这一射,让纪昌心服口服,他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从此下定决心向飞卫潜心学习射箭。)

  (设计意图:“兴趣是良师”。从学生熟知的寓言故事入手,让学生看图猜寓言;接着结合课前资料,图文解答古代教育六艺、教师绘声绘色地讲纪昌向飞卫学射的故事,弄清纪昌向飞卫学射的原因。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直奔本课主题,既省时又高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放声读课文。

  2、读生字词:虱子 妻子 百发百中

  3、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解决课题质疑的问题,再串联起来回答,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纪昌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个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注重练好基本功的人。)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通过课题质疑,自读课文、交流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主体内容,教师也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小结归纳。)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过渡:纪昌是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从课文哪些自然段给你这样强烈的感受?(2、3自然段)

  (一)细读“练眼力”

  A、自由读2、3自然段中最喜欢的句子,找出你感受最强烈的语句。

  B、找出飞卫向纪昌提出联系要求的句子读。(共2处,点名读)

  C、读读纪昌怎么练习的句子(共2处,点名读)

  D、找出练习的结果的句子(共2处,点名读)

  小结:你们发现两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都用了夸张的写法)怎么写出来的?(先写飞卫提出要求,再写纪昌怎么练习,最后写练习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读找找中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和表达顺序,明白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品读课文,走进“第一次练眼力”。

  师:自由读第一次练眼力的句子,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

  A、课件出示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B、交流:“睁大”、“注视”,你为什么关注这些词?做注视的动作,在书中找句子,什么才叫注视?

  C、师:刚刚你们眨了多次,也难怪你们,眨眼睛是正常的生理活动,我们的眼皮就好像眼睛外面的一副窗帘,它经常要开开关关的工作,正常的人一分钟要眨十多次眼睛,如果你两分钟不眨眼睛,眼睛就会流泪、会发酸的。

  D、看动画:纪昌躺在织布机下练眼力的情景。你们的眼睛怎样?你们有什么话要对纪昌说?(不能放弃、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艰苦的练习才能成才……)

  E、领读这句话:

  教师:第一天(第十天、第一百天、第七百天、第七百三十天),妻子织布时,

  学生接读: “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F、就是这个注视,花了730天,两年后,终于有了成果,

  课件出示句子:有沙子进入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晚上睡觉,整夜不用闭眼睛了。

  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

  师:这些都是他联系成果的表述,你认为,你要向他人叙述他的本领高,你最愿意选择哪一个句子跟别人说?为什么?

  G、出示句子:

  有沙子进入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晚上睡觉,整夜不用闭眼睛了。

  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________________

  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自己试着读一读,齐读,把这个成果读好)

  (设计意图:教学这一环节,让看视频纪昌躺在织布机下练眼力,学生看自己的手指一分钟,层层深入师生配合读,直观教学、学生自己演示、教师激情带读,使学生逐步深入走进纪昌,深入文本,理解纪昌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寓意就在这一看一演一读中不言而喻。)

  (三)、品读课文,走进“第二次练眼力”。

  我们来看看第二次练眼力,飞卫有提出了哪些要求?

  (1)、出示句子: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2)、师:他怎么做的?那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为什么?

  (3)、生交流:“每天”、“聚精会神”(什么意思?找出近义词: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4)、师:他聚精会神地盯着虱子,肯定有干扰他的事情发生,你说说看会有哪些干扰他的是呢?(生说)

  师领读:

  A、飞虫叮咬,他依然每天

  B、风吹动头发,脸上痒痒的,他依然每天

  C、雨滴打在脸上,他依然每天

  生接读 “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5)、出示句子: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A、你有什么话要说?(生:那只小虱子在他眼里像车轮一样大,课件纪昌的本领很到家了,芝麻打的小虱子在他眼里像车轮一样大,真是不可思议,令人无法想象。)

  更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有,原文这样写道:(课件出示)

  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B、自由读,你是不是模模糊糊懂了它的意思了?点名说意思,一起读这个句子

  C、师生古筝配乐,配合读2、3自然段

  (设计意图:纪昌练眼力的部分是寓言的教学重点,在语言表达上也是重中之重,是人文精神与语言发展的结合点,教学分四步:一读,让学生将自己对机场的评价从读中得出;二品,注重重点词句,咬文嚼字;三交流,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四读,从古代原文中体会感悟,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品质与文章内涵。这样有层次的教学,让学生的语言发展与精神感悟得到了同步提升。)

  四、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师:是需要这样的练习,但作者写练开弓、练射箭一起写了几句话?在书上找一找。可是连眼力用了两大段,这是为什么?练眼力是学习射箭的什么?(基本功)这说明了练好基本功(很重要)纪昌最终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他的师傅飞卫有百步穿杨的本事,而纪昌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请看原文,说大致意思,读句子。

  (课件出示):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师:同学们,我们对纪昌的本事赞不绝口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他付出的艰辛。

  2、学习了这篇寓言,你向纪昌学到了什么?(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3、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师: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有这件事,我们也会想到其他的学习,

  要想写的一手好字,就要( )。

  要想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要( )。

  要想学会电脑操作的本领,就要( )。

  4、课件出示名言,齐读。

  师:最后,老师送你们几句话,也许能成为你生活中一个无声的老师,希望这些无声的老师能常伴你的左右,伴你成功!

  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成功来自于恒心、毅力,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

  万丈高楼平地起,磨刀不误砍柴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五、配乐,小练笔。

  师:同学们,据我所知,练射箭,不仅要练眼力,还要开弓放箭,是不是还要臂力呢?第三次纪昌有去找飞卫,飞卫还是不满意,飞卫说了什么?

  (1) 课件出示:纪昌第三次去拜见飞卫,飞卫说:“虽然你的眼力已经练得不错,但你的臂力还不行,你回家再好好练练吧。”纪昌回家后,有开始练习起来。

  _________

  小练笔:

  1、发挥你的想象,怎样练臂力?结果怎样?

  2、交流写的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上,设计练笔是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深挖教材,以飞卫练臂力为题材,让学生发挥想象,模仿前面飞卫练眼力的部分写话,学以致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训练了其口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睁大眼睛注视 认真刻苦

  练眼力 射箭能手

  (基本功) 聚精会神地盯 有恒心、有毅力

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16

  教材分析: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预设:

  一、 谈话激趣

  你最擅长什么?听说过射箭能手吗?你觉得能称得上射箭能手的是怎样的人?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位射箭能手。

  二、 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纪昌的人,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猎人。但还不是天下最好的射手。当时天下最好的射手是飞卫。纪昌决定和他比试一下箭法。纪昌先射中了空中一只鸟,飞卫大笑。纪昌又射了一箭,射中了水中一条鱼。飞卫还是笑着摇头。世人都说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最难射中的,然而在飞卫眼里,这只不过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提起弓,不经意地射了一箭,射穿了一片正在飘落的树叶。那片树叶却没有改变它飘落的轨迹,只是在空中停了一秒钟,仿佛犹豫了一下,然后又慢慢落下来,纪昌的心中一阵刺痛。这一射朴实无华,然而却让纪昌彻底折服了,他决定向飞卫学习射术。

  这就有了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一寓言故事—《纪昌学射》。

  板书课题,指导读法和写法。齐读课题。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用老师所给的提示说主要内容。最后,纪昌练的怎么样?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四、 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学习第一次练眼力。

  ① 自由读文章的第2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② 纪昌练到如此程度,让我们感到惊叹,佩服。下面,让我们去他家里看看他是怎么练习的?

  ③ 播放织布视频。了解梭子织布的轨迹。请学生亲身体验,谈体会。

  ④ 练习生活理解“注视”,体会纪昌的坚持不懈和认真刻苦。

  ⑤ 想象纪昌在两年的练习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⑥ 练习朗读。

  ⑦ 理解“相当到家”,情景对话,过渡到第二次练眼力。

  2、 学习第二次练眼力。

  ① 总结学习第一次练眼力所运用的方法,学生合作学习。

  ② 学生谈感受,重点感悟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五、 总结寓意,升华情感

  1、 回顾课文,进行小结:飞卫为什么让纪昌这样做?

  2、 讲《纪昌贯虱》的故事。

  3、 看来,想要练好射箭的本领,先要练好眼力的基本功。学生运用句式谈自己的体会。

  4、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4: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