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课题名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目 语文 年    三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本班学生人数较少,但学生较灵活,思维较快,适合小组讨论。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1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2.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资源  老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师:同学们,在一个幽静的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景色?有段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这个小村庄的景色,读一读。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2、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许多年以后却被一场洪水冲得无影无踪。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故事,去探寻其中的原因吧。 教学活动2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的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3、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活动3 三、汇报交流:     1、认读词语: (出示生字卡片 齐读)     2、指名回答刚才的两个问题。(说出大意即可) 教学活动4 四、深入文本,探究原因     1、好,就让我们细细读课文,找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造成小村庄变化原因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句子,你读了后有什么想法?    (2)、补充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引导学生从“谁家、谁家”感受人们砍树非常随意。    (3)、引导学生抓住“拎”这个词与“拿、带”作比较,思考作者这样用词的目的:突出人们没把砍树当成一回事情,非常随心所欲。    (4)、引导学生从“一棵一棵”体会肆意的砍伐,给森林造成的破坏。    (5)、指导朗读。      b、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你能说说读了这句话以后的感受吗?    (2)、你能把省略号省略的文字说出来吗?    (3)、指导朗读:是啊,人们只知道向森林贪婪地索取,对森林的破坏在无止境地继续,你觉得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句话比较恰当?     c、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1)、“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直接写“还有大量的树木被人们当成柴火烧掉了”?引导学生感受这是多么大的浪费,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这是多么令人痛惜的愚蠢举动啊!    (2)、这句话该怎么读?让学生通过思考体会到,虽然树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同时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和存在的隐患是令人担忧的。     d、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这句话中“大雨没喘气儿”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    (2)、学到这儿,你能告诉我小村子最终消失的原因了吗?     是呀,正如文章结尾所说的那样——(出示句子)在这场灾难过后,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引——一栋栋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等等都没有了,包括那些曾经给人们带来好处可最终害了人们自己的锋利的斧头。 教学活动5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 2、师:同学们,就是这把锋利的斧头使这美丽的小村庄消失了,这斧头不仅仅是斧头,它代表了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样一句话,人类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会给人类留后路。同在蓝天下,我们应该共享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让小村庄的悲剧不再重演。(师板书: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关爱地球)

  教学反思: 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山谷中那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能对孩子说些什么呢?“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尽管树木利用低效,但“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我们无法批判小村庄居民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无知。我想,即使小村庄的居民能自觉爱护环境,保护树木,今天这个小村庄也将不复存在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离开了山,离开了水,人将怎么生存呢?有谁来过问呢?草原上的牧民只能放牧,不能强求他们去认识几代以后草原沙漠化的危害;平原的农民只能种田,不能强求他们去过问几代后土壤的肥力不足。所以,不必说小村庄的居民短视,不必说小村庄居民的可怜,因为今天还有很多的人,不仅读了小村庄的故事,还学会了和小村庄居民一样“不错的生活”。还有多少视听麻木,情感淡漠,缺乏生态伦理的现代人却无动于衷,因为我们根本不解大自然的语言,不懂动物与植物相依为命的关系,只见树木的价值,不顾树的生存权利和作用,表现为急功近利,巧取豪夺,自以为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报复,只是暂时还未来到罢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2.初步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的道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积累语言。

  1、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风景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去看看。(cai配乐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

  2、这儿景色美吗?你想到了哪些优美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你刚才所看到的景象呢?(出示森林的图片)

  首先跟老师到村后村后的山上去看一看,这是——一片森林。(cai出示“森林”一词。)你们看这个“森”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品字形结构的字。)从字形上看,我们就知道森林是由很多很多的树形成的。

  3、森林里面的树木长得多好呀!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郁郁葱葱、树枝茂盛)指导读“郁郁葱葱”。近义词:葱葱笼笼

  4、我们再看一看村前的小河的,这里的水怎么样?(cai出示图片:水清清的,清澈见底)

  5、抬起头,再看看天,多蓝呀!表示天空很蓝,我们可以什么词语来描述?(蔚蓝、瓦蓝、湛蓝等)cai出示“湛蓝”一词。

  6、如果我们现在就走在这条林荫小路上,深深地呼吸一口气,哇,感觉怎么样?(空气好清新呀,空气还带着一股淡淡的、甜甜的气味)cai出示“清新甜美”一词。

  7、这里的环境太好了,老师很喜欢这里,你们呢?但是老师更喜欢你们响亮甜美的读书声。

  二、美读第一自然段。

  1、(cai出示第一自然段)这句话写的很美,你能读好它吗?

  2、先自由练习,然后请2—3名学生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清新甜美的空气。)

  3、我们一起来美美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吧。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美丽的画卷。

  4、你们读得太美了,老师真想马上到这里去游玩一番。你们想去吗?可是,据老师了解,这里美丽的小村庄已经不存在了。(师放慢语速说,配上忧伤的音乐)

  5、为什么这个美丽的村庄不见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令人深思的文章,板书课题。(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三、初读全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

  cai提出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把每个字读正确;(2)想想小村庄为什么不见了?

  2、(cai出示生字词)这课的生字朋友又跟大家见面了,你们都认识吗?首先请同学们当小老师带读,然后齐读。

  3、小村庄为什么不见了?(那里的人们乱砍乱伐。)板书:砍

  4、他们用什么砍树的?(师在黑板上画一把锋利的斧头)

  三、细读课文,探究原因。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哪个地方写了人们这种乱砍树木的行为呢?请认真地默读第二自然段,画记相关的句子。

  2、指名说。cai相机出示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3、指名再读,这里的“谁家”是指哪一家呢?(不论哪家,任何人都可以去山上去砍树。)

  4、从“谁家”这个词我们就知道了村民这种乱砍树木的行为,当地没有人制止,他们可以随意乱砍乱伐。(板书:随意)

  5、从这里我们知道了村民对待树木的态度怎么样?——毫不在乎、无所谓。

  那么这个句子中还有一个词语也体现出了村民这种无所谓,毫不在乎的态度?(“拎”)试着做一做这个“拎”的动作。

  6、这个“拎”可以换成什么词?(拿、带等词)为什么不用“拿”和“带”,而用“拎”呢?这个“拎”词就把村民什么态度体现出来了?(把村民那种不把砍树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

  7、那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无所谓、毫不在乎的语气。

  8、请2-3名学生读,男女生比赛读。

  9、同学们读得非常好。是啊,今天张三家想盖房,去山上砍几棵树,明天李四家想造犁,也去山上去砍树,渐渐地出现了什么状况?(cai出示裸露的图片)

  10、“裸露”什么是意思?你能根据这一画面来说一说吗?(“裸露”就是土地的表面光秃秃的,没有任何东西覆盖。)

  11、同学们想想,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会有什么危害呢?生说。(会出现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现象,不能挡住风沙等。)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真不错,知道树木的用处,可是那里的村民知道吗?那里的村民非常的无知,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认识到树木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停止了砍树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cai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3、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什么在不断减少?(树木)什么在不断扩大?(裸露的土地)

  4、这句话,我们体会到什么?(村民在过度地砍伐树木,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环境不断地在恶化。)板书:过度

  5、那里的树木除了变成了房子和犁,还变成了什么?请同学们说。 cai 出示图片。

  6、cai出示:树木变成了、变成了……(填“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浓浓”或“滚滚”的柴烟。)

  7、是啊,由于过度的砍伐和破坏,小村庄的模样已经悄悄地发生了改变,我们一起去看看。

  8、cai出示:

  瞧!当年郁郁葱葱的森林(  ),村前清澈见底的小河变得(  ),湛蓝的天空布满了(   ),清新甜润的空气变得( )。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此时此景,我们虽然生气、虽然难过,但是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这把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2、请同他们认真读这两句话,看你有什么发现?(cai出示句子)

  比较句子:

  (1)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不错。

  (2)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3、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个“还”,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呢?(村民的生活不是真正过得好。)

  4、齐读这句话。

  5、是啊,村民只顾眼前的利益,并没有意识到危险一步一步地在向他们逼近,终于有一天不幸的事发生了。

  cai出示发洪水的图片,并且出示文字: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有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村民还来不及呼救,就已被洪水淹没了。美丽的小村庄不知被洪水卷到了何处。

  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这里什么也没有了,就连这把锋利的斧头也没有了。(擦掉斧头)

  6、cai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7、这段话应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呢?(生气、伤心)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吧。

  8、这里“什么”和“一切”是指哪些东西呢?(我们刚刚说的的各种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家具,人们过上的好日子等)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里仅仅是指这锋利的斧头吗?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甚至象征这些无知的村民。

  虽然小村庄什么也没有了,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什么教训?指名说。(我们不要乱砍乱伐,不能破坏环境,要保持生态的平衡。)板书:保护环境

  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不珍惜热爱大自然,那么也就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9、不过,这次灾难还算幸运,有几个村民幸免得救了,生存了下来,此时此刻,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10、指名说。

  11、要想使小村庄恢复到当年的样子,应该怎么做?(马上植树造林)

  四、延伸作业.

  同学们,课后请各小组任选一项作业来完成。

  cai出示: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②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板书: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随意

  过度砍树什么也没有了

  保护环境植树造林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自己的精心准备,取的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要上好一堂课,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独立钻研教材。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总喜欢先参考别人的教学设计,然后再设计的教学过程。但是这几年里,我慢慢做到在没有确定教学主体流程前,绝不看别人已设计好的教案,因为每每看了他人的教学设计后,自己的思维就会受到束缚,因此很难自己独特的构想。因此我每次上教研课前,反复地熟读教材、钻研教材,设计好主要的教学流程。通过努力,感觉自己对处理教材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是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在设计好了教学流程后,就要精心制作精美的课件和精炼的过渡语。因为图文并茂并配上了适当音乐的课件往往能创设优美的情境,最快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触发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紧跟着老师。这节课,我共查找了四五十张图片,如美丽的村庄、树木被砍伐后的样子、发洪水时的情景等,并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时而喜、时而怒、时而悲,让学生在情感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对课文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三是知识的点的落实到位。语文是围绕字、词、句、篇来设计训练点。在教学中,努力设计灵活多样的方法,如看、想、练、读、写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入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

  四是对学生恰当的评价和鼓励。一堂是否精彩,不是看老师如何讲得精彩,重要的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出色的表现。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评价鼓励学生,因为老师的的赞赏是良好的催化剂,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听、善评、善引导,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那么这堂课上完后,也感觉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是教学的容量可以稍微删减一些,如词语的复习可以不要。

  二是在高潮处应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如看到美丽的小村庄,你想说些什么?小村庄被水冲走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这些地方都可以深挖一下,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是老师语言要更加的精炼。

  四是读词语时,要养学生带着感情读。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1: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