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美术教师听课评语 |
范文 | 美术教师听课评语(精选6篇) 美术教师听课评语 篇1听完曾老师的中国美术作品人物的情感表现,接着就听苏老师的外国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两位美女老师的课各有千秋,都很精彩。下面就讲讲苏老师这节课的一些体会: 一、本课的优点: 1、通过多种途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苏老师是借班上课,与这里的学生没有情感的磨合,所以苏老师在课堂上以女性特有的魅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始终面带微笑,与学生互动,学生很快进入课堂状态。 2、融表演元素加深人物表情的理解 在美术欣赏课中穿插一些表演,并能在表演中完成欣赏目的,这就是“寓教于乐”。苏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游戏、观察、表演说人物表情特点,表演课本的人物表演给大家看,惹的学生都乐开了花。经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对人物表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欣赏课最容易落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满堂灌的讲课方式,剥夺了学生思维、发言的机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苏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精心设计了每个问题,用心组织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一点建议: 课堂的重难点及时间的分配还有些欠缺,欣赏作品人物表情可以选几个重点人物分析,从人物的五官、动作的不同变化,表情显得丰富多彩。老师讲的有些多,导致后面学生作业时间有些短。 总而言之,苏老师这节欣赏课是不错的,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课堂精心设计,师生互动完美,达到了欣赏课的目的! 美术教师听课评语 篇2本课案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从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设定了合理的三维目标和重点难点。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入教学,通过教师本人示范让学生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视频播放运用的恰到好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了面具文化和历史发展历程。通过表格总结出面具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总体来讲,本课教学设计紧扣主题,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内容饱满丰富。 针对六年级的学生特点,在分析面具特点等知识点时,课例中依然运用老旧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亦步亦趋,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思考的位置,不能够很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考虑小组自主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学生的美术经验不足,用对比学习方法可以降低理解难度,有益于学生的理解。在对比中,学生很容易看到各种方法的不同,方便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启发学生思考。 好的教学方法是需要不断摸索的,在不断地找问题,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我们会慢慢进步。最终目的是老师能更好地教,让学生更好地学。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就是最好的桥梁,桥梁设计要不停的被肯定,被质疑,这样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案。 美术教师听课评语 篇320xx年10月10日通过第二次国培学习,有幸听了三节美术课,其中康老师讲授的小学四年级《大师画我也画》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整节课从总体上看,执教老师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首先,康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抽象派绘画手法的表现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亮点之处居多。可以说是一节无可挑剔的,非常精彩的一节美术课。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态自然,教学语言较精妙的引出教学的主要内容。过渡语言组织的简练易懂。 二、教者在导入和知识拓展等环节播放视频材料“毕加索”作画过程。以听觉、视觉调动学生感观,达到很好的效果,从形、色、线条等角度使学生对不同绘画手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又配以毕加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格尔尼卡》进行欣赏分析,分析画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让其感受和平的寓意。以上所有安排为下一步的绘画奠定了一个初浅的认识基础。 三、教者又精心制作《多拉.玛尔肖像》范画将其分解在黑板上进行直观讲解立体主义画派的表现方法。同时再下一环节运用视频播放立 体主义画法的演变过程。对学生又是另一种视觉的直观刺激。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及高涨的积极性。 四:本节课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带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生实践环节教师让学生直接用颜色进行构图绘画。摒弃了以往的老的束缚孩子的模式,给了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此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特别的适用。既解决了绘画实践紧张,又能有效的达到最终的效果。可谓是亮点中的亮点!值得大家尝试。 由此看来,这节课所反映的不仅是教师水平与能力的问题,更是教学方式与认识的问题,是教学思路与理念的问题。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真的是对我触动很大的一节课美术课。 美术教师听课评语 篇4这是一节童趣、童真的、孩子喜欢的美术手工课。陈老师巧妙设计各个环节,让孩子在玩中学,玩中做。陈老师的美术课有几个地方非常值得我学习。 1、课堂常规做得很好 在我们的美术课中,孩子欣赏图片的时候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叫起来,表示他们很喜欢这个图片,然而我们不能深入引导学生欣赏。在这个班级听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学生不会尖叫起来,我想这是陈老师平时训练有效。看到自己喜欢的图片,就用掌声表示,这样比较统一,老师也能大概了解有多少孩子喜欢这张图片。当孩子在制作的时候,往往比较难安静一下,但是陈老师也有一招,就是用拍手安静下来,非常的迅速。从以上这些课堂细节上,可以看出陈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堂常规训练。 2、创设情境,展示学生作业 陈老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为小熊店做点心,一组学生为喜洋洋店做点心,比一比哪个店的点心比较有吸引力,每个店都要推选出自己的特色点心。展示的时候,陈老师想法非常好,橡皮泥做好之后很容易损坏掉,因此,陈老师让每个孩子的点心都放在纸盘里,然后让两个小组的桌子转过来面对面,各自成为一个柜台,每个小组的孩子都把自己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柜台上,教室俨然成为一个商铺街了。两家店的店员都精心挑选自己组里的优秀作品作为特色点心,端出去展示,然后对自己的点心进行介绍。 本节课留给我两个思考的问题,其一,在介绍点心的时候,是不是结合我们的传统节日来介绍点心会不会更好呢?其二,在点心的制作上是否可以讲得更加透彻,让学生做出更加精致的东西呢? 美术教师听课评语 篇5首先,陈老师从备课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我们先来回顾老师的课堂足迹: 第一:欣赏沙画表演视频或手指印画导入,引出指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初步尝试、体验指墨画: 1.感受水墨变化 2.尝试画花,体验用手指作画乐趣 第三:走近大师拓展表现 第四:学学大师 陈老师课过程也较清楚,从徐悲鸿作品《猫》与潘天寿指墨作品《猫》进行对比,感受指墨画的不同之处,启发学生从线条、墨色、画面效果等方面仔细观察体会、展开讨论交流,它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陈老师以自己娴熟的技能给学生进行了示范,展示。 相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接触中国水墨画已有几次经历,但对于用手指作画还是很难掌握其特性。指墨画教学的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将自己对国画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出来,提高学生表现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但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中国画我学的不多,只能用我浅显的知识提几点看法,希望一起探讨,以此共勉: 我想,让学生在掌握了指墨画基本技巧后,运用“梅花”作为练习,教师的示范给了孩子们很好的引领和启示,为了避免示范给学生带来的千篇一律,是否的适可而止,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所长,创作独特形象。教师在演示时应该多做几种造型演示,比如可以画小动物,如小鸡、小螃蟹等造型简单而且可爱生动,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更加拓宽学生的创作题材,丰富学生的创作内容,使得作业更加多样化。 美术教师听课评语 篇6《蔬菜印章》是一节形式多样的美术课,从整体上来看,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课堂开放,富有活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组织形式上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节让孩子感兴趣,在活动中并能运用工具进行大胆表现的一节美术活动课。 一、选材与实际紧密结合 蔬菜印章是我们大班区域活动时的内容之一,孩子们对于制作印章很感兴趣。但对于如何使用刻刀制作印章,并不清晰。选择《蔬菜印章》这一题材符合实际需求,活动设计很有价值。让孩子们在学会使用刻刀的同时,尊重了孩子们自发的表达和表现。 二、教学态度严谨,课前准备充分 朱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思路清晰,技能技法术语专业,没有教学遗漏现象;另外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说明朱老师在课前认真透彻地研究教材,提前反复研究哪些方法孩子更容易接受,下足了功夫。作品展示的展架设计新颖、独特,还将废旧材料合理利用。值得我们学习。 三、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节课突出美术课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教学内容与孩子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在活动中创设了让孩子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营造了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孩子敢于表达和表现。呈现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美术课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